• 这场疫情“压力测试”,职场双方靠什么过关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日前发布《涉疫情劳动争议案件白皮书》和相关典型案例,提醒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劳动者的劳动权与企业的用工自主权都受法律保护。


    随着新模式新业态用工的不断发展,加之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劳动争议案件愈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据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近期公布的《涉疫情劳动争议案件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1年,该院共受理涉疫情劳动争议案件578件,约占此类案件总数的四成。


    三年疫情,犹如一场对企业合法合规用工和劳动者诚信履职维权的“压力测试”。法院通过发布白皮书中的典型案例,期待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劳动者理性维权,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相向而行。


    不应宽泛解读“恶意欠薪”范围


    陆某在上海一家公司担任营业员,疫情之下企业准备将部分网点合并,其被要求到别的门店上岗,陆某以个人原因以及路远为由予以拒绝。经过发放到岗通知,就调岗事宜进行协商,后又将岗位调整至距其家更近的地区,陆某始终未予配合。


    2021年2月,公司以陆某旷工严重违纪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陆某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获支持。公司不服,提起诉讼。闵行法院判定公司对陆某系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疫情不仅让许多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发生了改变,劳动报酬也是部分争议中的焦点。


    韩某是一家公司的婚礼策划师,约定每月月中发放上月全月工资。2020年1月因为疫情,公司陆续通知延迟复工。3月,该公司出具《复工通知书》,决定自2020年4月1日起复工。公司分别于3月、4月支付韩某1月和2月部分工资。


    当年4月,韩某向公司邮寄辞职信,以公司拖欠工资为由提出辞职。韩某就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事宜申请仲裁,后不服仲裁裁决诉至法院。法院判定企业尚不构成恶意拖欠,故韩某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请求难获支持。


    “在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条件并未作不利变更的条件下,劳动者对企业合理的调岗应当予以配合,这也是劳动关系人身从属性的具体体现。”闵行法院梅陇法庭庭长徐剑虹表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方能变更劳动合同的规定,但不能完全否定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和自主经营权。


    徐剑虹解释,劳动者的劳动权与企业的用工自主权都受法律保护,两者不可偏废。同时,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惩罚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但劳动者不应过于宽泛地解读“恶意”的范围。


    疫情不是企业滥用权利的万金油


    白皮书透露,从闵行地区涉疫情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特点来看,小批量案件增多,涉诉行业较为集中,小微个体户比例较大;复合诉请常态化,工资报酬主张突出。


    2020年初,保安王某请假在春节期间回家探望老人,2月1日,王某向保安队长发微信,告知因受到疫情影响老家封路无法按时返岗。3月初,该公司以其旷工为由口头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王某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事宜申请仲裁,后不服仲裁裁决诉至法院。


    闵行法院副院长李国泉表示,根据相关规定,疫情期间,对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未提供劳动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故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关系,显然构成违法解除,应支付王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因为疫情导致的情势变更是部分企业在调整劳动关系时常用的理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情势变更解除并非万金油,企业不应滥用。


    郁某负责开车接待看房团,房子卖完后便从事驾驶小区班车接送业主的工作。合同到期后,郁某接到通知,双方将于当年4月29日解除劳动关系。随后公司书面通知郁某解除劳动合同,解除理由为“因疫情影响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多次协商未能就解除劳动合同与您达成一致”。


    郁某申请仲裁。后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诉至法院。闵行法院认为,该公司系以因疫情影响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多次协商未能就解除劳动合同达成一致为由解除与郁某的劳动合同,但并未就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无法履行合同提供充分有效证据,亦不能证明其与郁某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进行过协商。可见,公司的解除行为确属不当,应当支付郁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劳动者要加强劳动法律知识学习


    变相倒逼劳动者辞职也是涉疫案件中部分企业的常见做法。对此,法官表示,劳动者需提升自身法律素质,识别用人单位的不合法操作,勇于为自身维权。


    杨某在某公司担任客房领班,正常工作至2020年1月。3月1日,杨某致电公司人事询问何时复工。人事答复,“目前这个岗位还不能复工”。


    3月10日,杨某向公司寄出因欠薪欠社保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以拖欠工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公司于次日收到该通知。随后公司向杨某寄出通知函,内载杨某从3月11日起未到公司上班,且未办理任何请假或审批手续,故通知其明天返岗上班。后杨某就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申请仲裁并获支持,公司不服仲裁诉至法院。


    闵行法院结合杨某与公司提交的包括微信聊天记录、录音光盘、通知等相关证据,认定系公司故意拖延、推诿不安排杨某复工,且仅支付杨某2020年2月至4月期间少量工资,未再支付任何工资或生活费。杨某于2021年3月以公司拖欠其工资等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完全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杨某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之请求,应受支持。


    李国泉表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注重对劳动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的学习,注重对规章制度的全面严格落实,注重发挥工会内部协商作用;劳动者则应加强自身劳动法律知识的学习,遵守诚信恪守勤勉,树立正确的信赖观。同时外部机制和部门监管也应更加到位,共同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023-02-02
  • 春节期间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介绍,春节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坚守岗位,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监测,今年春节期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累计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和随访989.7万人次,指导转诊4万人。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出现疫情上升情况。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春运前半程来看,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行保持平稳,下一步切实做好春运后半程运输组织、疫情防控和物流保畅保通等各项工作。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6.8%,消费市场实现了“开门红”。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介绍,春节假期全国出入境人员数量较去年春节假期上升120.5%,全国口岸通关顺畅,安全平稳。

    2023-01-31
  •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华社日内瓦1月30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30日发表声明说,尽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目前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月30日,在瑞士日内瓦,工作人员走出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于27日召开了新冠疫情例行季度评估会议。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说,委员会已向总干事就当前疫情形势及未来防控提出一系列建议,总干事采纳建议并于当天宣布,新冠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


    委员会成员对新冠带来的持续风险表示关切,因为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比,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仍然很高,且中低收入国家以及全球高风险群体的疫苗覆盖率仍显不足,在是否会出现新变种病毒方面仍有不确定性。


    委员会表示,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新冠仍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能对人类健康和各国卫生系统造成重大损害。尽管感染新冠或接种疫苗可能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高的群体免疫水平并限制发病率和死亡率带来的影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新冠病毒仍将是一种在人类和动物中长久存在的病原体。


    委员会呼吁采取长期公共卫生行动,优先降低新冠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3-01-31
  • 中疾控: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1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在其网站刊登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这份《概述》由中国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发表,对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综合各类监测数据,我国本轮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至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缓解,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9日后,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各省核酸检测阳性率达峰时间不一,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别在12月14日和19日达峰;四川、重庆、湖北等15省份在12月21-24日期间达峰;湖南、浙江、广西等15省份在12月26-28日期间达峰。各省达峰后下降速度不一,目前均已降至较低水平,超过7成省份降至10%以下。

    2023-01-30
  • 中疾控: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1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在其网站刊登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这份《概述》由中国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发表,对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综合各类监测数据,我国本轮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至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缓解,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9日后,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各省核酸检测阳性率达峰时间不一,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别在12月14日和19日达峰;四川、重庆、湖北等15省份在12月21-24日期间达峰;湖南、浙江、广西等15省份在12月26-28日期间达峰。各省达峰后下降速度不一,目前均已降至较低水平,超过7成省份降至10%以下。

    2023-01-30
  • 新春走基层丨发热门诊值守 全力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人民网石家庄1月26日电(林福盛)巡查病房、了解病人恢复情况、仔细查看患者X光片、嘱咐家属护理细节……大年初五上午,寒意不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负责人杨楠值守在工作岗位,在发热门诊病房护理区,他和同事们沟通着具体工作,忙前忙后。


    工作空隙,杨楠介绍了发热门诊的工作流程。


    “发热门诊采用‘三区两通道’,进入和返回通道单独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都是分开的。”杨楠介绍,医院采用平战结合的方式,如果有新发、突发传染病,可以随时调整应对。


    “国家从1月8日起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我们发热门诊的工作重点也从疫情防控转向了医疗救治。”杨楠说,发热门诊还肩负着部分急诊功能,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留观病房,杨楠详细询问、了解每位重症患者情况,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早日康复。


    89岁张恩荣老人,去年12月下旬被诊断出肺部感染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入院治疗。见到医生、护士查房,他微笑着向大家挥手打招呼。


    “张恩荣老人刚入院的时候发热、咳嗽、伴有意识不清,不能进食。我们通过呼吸支持、静脉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方式,帮助老人度过最艰难的时间。”感染疾病科护士长于建雪介绍,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老人已经可以正常进食,精神状态也在逐步好转。


    “去年11月中旬到12月底,我和同事们集中住宿在医院,当时发热门诊接诊量很大。早上7点到岗,忙到晚上7、8点钟,加班到11、12点也是常有的事。”于建雪说。


    发热门诊患者增加的时候,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前来支援。


    佩戴隔离面屏和N95口罩、穿上蓝色隔离衣、脚踩白色靴套,医生汪亚坤在发热门诊诊室忙着接待患者。“12月20日,我从呼吸睡眠科来发热门诊科支援,目前的发热病例,主要是感染过新冠后仍发热的病人,当然也有其他类型的发热患者,如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等。”汪亚坤说。


    “12月2日,上午我的核酸异常,下午症状就严重了,连续三天发烧到39.5度。”杨楠回忆,发热门诊繁忙的时候,曾连续一周每天接诊病人近200人,大家连续工作,不少同事都累倒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调整后,发热门诊的工作重心也转到了急危重症的救治,医院整合资源,全力保障救治工作需求。


    “春节期间,同事们在发热门诊坚守岗位,全力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虽辛苦,但值得。”杨楠说。

    2023-01-29
  • 心血管病患者感染后应坚持合理用药(服务窗·科学防疫)

    冬春季天气较冷,如果经常劳累、激动、饱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会增加。发烧时心跳加快是否正常?心血管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加重原有病情?如何合理用药?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


    发烧是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典型症状。周玉杰说,发烧时心跳加快是正常现象。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会升高10—12次,当体温超过39摄氏度,心跳会变得很快,甚至可以听到怦怦的心跳声。若心跳快的同时出现心慌气短、动辄气喘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康复期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还伴有心慌气短、胸闷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查心肌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功能等,防止病情加重。


    周玉杰表示,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血管斑块容易发生炎性反应,血栓的发生率可能也会增高,导致原有心脏病加重。患者在咳嗽、发烧的时间段容易合并低氧血症。一些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症状是沉默型表现,有一种“消音器”效果,表现不像年轻人那么明显。这时候不要“等、拖、耗”,一定要及时送医救治。


    均衡营养有益于心血管病控制。周玉杰说,在临床中看到的一些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表现为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一定程度的脱水,但患者没有及时适量补充营养和水电解质,导致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不利于基础病的控制。家属和医护人员要了解老年人平时在餐桌上吃的是什么,一天吃进去多少,大概吸收多少,代谢和排出多少,以此来调整营养摄入。


    心血管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合理用药很关键。周玉杰介绍,很多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心脏搭桥患者都要按照医嘱吃抗血小板药12个月,房颤患者还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发热等症状需要服用对症治疗药物。心血管病患者居家用药一般都有四五种,与所服用的新冠治疗药物可能互相冲突,使得药效发生变化。比如高血压患者发烧时,吃退烧药会导致血压发生波动,因此要随着血压的变化不断调整用药,防止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这类患者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不良反应,达到优化治疗目的。”

    2023-01-29
  • 新春走基层丨黄土塬村医的春节坚守

    大年初四,山西省洪洞县郭家节村的村医姬书雄正和家人吃着午饭,一个电话打来,姬书雄放下碗筷,拎上药箱,出门跨上摩托就出诊去了。


    打电话的是马桂兰老人的女儿。一个月前,73岁的马桂兰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入院治疗,回家后还是觉得身上不爽利。这天中午,老人胸口憋闷,浑身难受,于是让家人赶紧把姬书雄找来。


    听诊、测体温、量血压、测血氧、看舌苔……姬书雄给老人做了一系列检查,初步判断老人的身体没有大碍,于是坐在床边,跟老人聊起天来。


    “姨,咱这没啥大问题,就是上回住院还没全好,你放宽心,好好保养,饭多吃点,没事出门转转,很快就好了。”


    老人不住地点头答应。一旁的女儿笑道:“姬大夫的话就是比我们的管用。”


    郭家节村在吕梁山区的黄土塬上,地处偏远,群众就医不便,谁有了头疼脑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村医姬书雄。春节期间,虽然病人比平时少了,但姬书雄的心却一点儿没放下:“有的老人在新冠病毒感染后还有一些症状,有的老人还一直没有感染,都需要重点关注。”


    为了保障群众的就医需求,姬书雄的卫生室除了大年初一外几乎都开着。为了保证“随叫随到”,姬书雄的手机24小时开机,就连睡觉也会把铃声调得大大的,生怕自己听不见,“咱身上担着责任,不能误了事。”


    洪洞县卫体局局长高红安介绍说,洪洞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随着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加,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面临一定压力,为此当地将关口前移下沉,充分发挥村医作用,兜住农村医疗“网底”。


    据悉,当地对有基础病、高龄老人等重点人群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由村医对辖区内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监测和服务,红色人员每周随访3次、黄色人群每周随访2次、绿色人群每周随访1次,以便及时掌握重点人群感染动态和健康状况,进行对症处理。


    “春节期间,全县700多名村医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农村群众的平安和健康,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高红安说。

    2023-01-28
  • 新春走基层丨边关哨所的“一抹新绿”

    内蒙古4200多公里边防线的最西端是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清河口,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清河口边防连就驻守在这里。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这个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被茫茫戈壁滩包围的边防连队采访。


    清河口——这个名字听起来清澈、水灵的地方,其实既没有河也没有水。在这个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全年7级以上大风可达260天以上的地方,有的只是“寸草不生的黑山头、茫茫无际的戈壁滩、一年到头的沙尘暴”。


    但令记者欣喜的是,连队营区的蔬菜大棚里,一簇簇绿油油的青菜还有水果角瓜整齐地排在地上……甚至偏远的哨所里,也有一处集装箱式的“植物工厂”,一棵棵无土栽培的绿叶菜长势喜人。





    地处戈壁深处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清河口边防连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1月27日摄)。新华社发(张祥摄)


    过去,在这里“种活一棵菜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连队官兵在上级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关怀指导下,下定决心要建起一座“戈壁生态园”。


    “挖地三尺,清走石块和沙子,从几十公里外运来土壤回填,这就解决了蔬菜种植所需土的问题。”金牌“种植员”、上等兵贾旭说,上级机关还携手科研机构,指导他们在哨所建设“植物工厂”,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大大缩短了蔬菜的生长周期。


    就这样,土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水的问题。


    哨所距离连队约20公里,自初建起,一直都是依靠连队送水。直到2018年,终于给哨所打了水井,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但是水质不好影响了“植物工厂”的蔬菜长势。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净化水质的问题都没能有效解决。”清河口边防连指导员杨炳榉说,直到去年9月底,上级给哨所配备了新式净化水设备,“植物工厂”终于有了充足的水源。


    随后,连队和哨所官兵开始反复试验摸索,培育新品种,自学嫁接技术,终于成功种植出十余种蔬菜,丰富了“菜篮子”,实现了官兵吃菜的自给自足。


    除了蔬菜大棚,清河口边防连官兵还因地制宜,养殖鸡、鸭、猪等家禽家畜。“这不仅提高了连队生活保障水平,也给官兵的守防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下士王天说。


    午饭时间到了,连队会餐吃火锅,餐桌上摆着的蔬菜拼盘里,有七八种蔬菜都是刚刚采摘的。


    “清河口,再也不只有黄沙和冷月。我们要继续铆在这里,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清爽甘甜的味道直击着官兵的味蕾,也温暖着他们的心房。

    2023-01-28
  •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53】春节期间如何做好儿童健康防护

    儿童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健康保障人群。临近春节,如何做好儿童的健康防护?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提醒,春节期间,家长和儿童尽量不去人流聚集的地方,尽量少带或者不带低龄儿童参加聚餐、聚会。她还特别提醒,春节期间家长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儿童跌落、烧烫伤等。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可能难以清楚表达症状,家长应该特别留意哪些情况?王荃揭示,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发现孩子精神萎靡、嗜睡或者烦躁不安,甚至出现了呻吟,“可能还有部分孩子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抽搐,这都是家长要警惕的”。


    另外,当孩子呼吸频率明显加快,甚至出现了喘息、发憋或声音嘶哑,咳嗽起来声音是破的,或咳嗽起来像犬吠的声音,甚至出现发不出声音的情况,家长都需要格外关注,及时带孩子就医。


    “对于小婴儿,在呼吸时出现了点头样的动作,甚至是耸肩样的动作,这都提示孩子有呼吸困难。”王荃说。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是否有喂养困难、拒食、频繁呕吐、腹泻或者尿量减少等情况,体温在41摄氏度及以上、发烧超过3天、伴有新发皮疹等情况,要特别关注,及时就医。


    春节将至,在旅途和返乡后,对于儿童防护应该注意什么?春节期间聚餐比较多,家长该怎么加强儿童防护呢?


    对此,王荃建议尽量不要给孩子安排长途远行,“如果孩子生病了就不要带他出行”。


    出行前,备好口罩和免洗的手消或者消毒湿巾。家长要了解目的地疫情流行和人员流动情况,“尽量不去人流聚集的地方,因为这会增加孩子感染的风险”。王荃说,“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建议途中做好家长个人和孩子的防护,规范佩戴口罩”。


    对于低幼儿童,王荃表示,3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常规佩戴口罩,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咳嗽、打喷嚏的卫生礼仪。对于他们的防护,要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孩子到处乱摸,尤其是摸了其他东西之后再摸眼、口、鼻的行为要杜绝”。


    王荃介绍,春节期间常见的儿童伤害,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伤害、烟花爆竹伤、烧烫伤、跌倒伤等情况。她特别提醒,“家长在车子启动前,一定要绕车一周,确保车子周围没有孩子,以免造成伤害。”家长带孩子乘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体重配备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座椅、增高坐垫或者安全带,并且给孩子规范配备。“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孩子在道路安全伤害中所受到的损伤。”


    跌落伤也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儿童伤害之一。王荃提醒说,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不要把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单独留在没有护栏的床上、座椅上或者沙发上,以免发生跌落,窗户下和阳台上都不要堆放可供孩子攀爬的物品。她同时也提醒家长要注意防止烧烫伤、烟花爆竹伤等春节期间常见的儿童伤害。

    2023-01-18
  • 保通保供保稳,保障防疫大局——我国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六

    物资有保障,战“疫”有力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水、电、燃气、通信不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不断,粮食、能源等重点行业有序运转,基本民生得以有效保障。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药品、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更好保障防疫大局,确保实现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千方百计加大医疗、防疫物资供给


    临近春节,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就医用药保障问题牵动人心。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推动为农村地区每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2台指夹式血氧仪,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台制氧机。截至目前,117万个血氧仪已全部发放到位。


    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强化服务和保障成为实施重点。


    面对医疗物资供给压力,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同时在配置和发放上向农村和基层社区倾斜,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


    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日产量已达1.9亿片,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已扩到1.1亿人份,N95口罩日产能超过1.9亿只,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日产量由12月初的11.5万部提升至25万部以上……一盒盒药品、一台台设备,被加急运往基层一线卫生部门,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支撑。


    抗疫战场上,医疗物资如“武器”“弹药”,是保障的关键。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又恰逢春节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由工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几个部门参加。


    对各类物资进行统一调度指挥;每日对接汇总需求,精准安排生产保供工作;对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派出驻厂特派员,帮助解决生产设备、原材料、运输等问题;组织企业对物资进行临时收储……各部门协调配合、多措并举,迅速扭转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利局面。


    筑牢医疗物资保障线,就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线。


    扩大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医用防护服等物资生产;加速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应急审评审批,批准12个治疗药物上市或增加适应症,批准检测试剂128个;建成全球最大规模新冠疫苗生产线,产量超55亿剂……三年来,我国全力提高医疗物资生产和供给,不断充实抗疫“弹药库”,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瞄准当前基层卫生防疫存在的薄弱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我们建立了监测和调度机制,目前看,乡镇卫生院药品配备紧张的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缓解。正在研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配备,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能力。”


    着力推进交通物流保通保畅


    抗疫保供,交通物流是关键一环。


    不久前,菜鸟直送开通医疗生活物资配送专线,“绿纸箱”装的药品和裹着“黄胶带”的防疫物资包裹,均实行优先配送。


    “我们正在督促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对医疗物资邮件快件进行特殊标记、重点保障以及优先投递。同时指导各地邮政管理部门对医疗物资邮件快件申诉优先办理、快速处置。”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说。


    交通物流是社会“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供应、一头连着防疫保障。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从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要求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到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测点,再到严禁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三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克服疫情影响,逐个解决突出问题,打通交通“大动脉”,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医疗物资供应、产业链供应链“不掉线”。


    加强物流末端服务,构建以街道为块、以社区为支点的投放网络;建立农资“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确保农资进村入户,不误农时;开启“夜派”模式,跨地区调派快递员支援……我国持续打通物流堵点、畅通循环,确保物资第一时间送达。


    2022年12月8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公布次日,交通运输部就印发通知,提出落实公路及航道、船闸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


    12月30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畅通邮政快递服务保障民生物资运输的通知公布,要求全力打通邮政快递堵点卡点,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运行指标持续向好。2023年1月15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456万辆;民航保障航班14069班,环比增长1.3%;邮政快递投递量约3.27亿件。


    “主动脉”和“微循环”进一步畅通,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进一步强化保供稳价和基本民生保障


    辽宁省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十月稻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队。


    “受成本推动,去年粮价出现上涨,但丰收年景,让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公司副总经理赵淑娟说,目前订单不断,正开足马力生产。


    民生稳,民心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一边做好精准防疫,一边统筹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迎战疫情,后勤保障也是战斗力。


    “要强化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三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部署民生保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大局,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保民生商品,全力以赴保供稳价——


    推动农业生产有序开展,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及时开展储备调节,缓解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以煤炭为“锚”,综合施策稳能源价格;加强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维护,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


    2022年,在全球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我国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欧元区、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涨幅。


    保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及时足额发放低保、救助、失业补助等资金;多次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亿人次;强化对因疫因灾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财政部部长刘昆说。

    2023-01-18
  • 新华述评:抗击疫情,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我国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四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面对世纪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全局、果断决策,从疫情之初就把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三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研发,科技抗疫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方法,为流调及时定位病毒传播链提供了坚强助力。


    密切跟踪病毒特点:每一步调整优化都基于科学认识


    “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与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几个早期发现的进化分支相比,XBB的进化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强,但致病力未见明显增加。”


    近日,针对公众关注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第一时间跟踪研判,发布权威信息。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我国进一步加强了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持续研判XBB系列变异株全球流行态势及输入我国的风险,对国际上XBB流行国家新出现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开展动态监测,并针对性地建立应对流行的预案。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三年来,通过大量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持续提升,对于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认识。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持续跟踪监测研判新型变异株对我国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研发的影响,做好应对预案。


    总体上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已上市核酸检测试剂的性能无显著影响,小分子药物对变异株仍然保持疗效。专家研判认为当前新冠病毒传播力不断增强,病毒变异表现出趋同进化现象。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每一步调整优化,都基于科学认识,也基于循证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为了更加精准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收录全球公开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1477万条,为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250余万访客提供数据服务,累计下载数据超100亿条……


    自2020年1月以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始终密切关注着病毒的一举一动。


    在这里,科研人员不断开展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的整合质控、变异演化监测追踪和高风险株系的预警预测工作,并根据新冠病毒的序列增长情况,研发了系列快速解析新冠病毒变异演化分析的方法流程与在线工具,在病毒溯源、变异演化监测、疫情研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同疾病的斗争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序列,确定病毒序列后14天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上市,五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筛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获批上市,一批有效治疗方法被纳入临床诊疗方案……


    疫情暴发初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下,成立了由科技部为组长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为副组长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余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科研攻关组,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组成的科研攻关专家组。


    我国重点从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五大攻关方向进行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打了一场科技抗疫战。


    近日,我国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作为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专业优势,在分析疫情形势、完善防控策略、指导医疗救治、加快科研攻关、修订法律法规、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献计献策,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如何找到对付病毒的药物,是抗疫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疫情,让人们更加认识到科技创新水平、药物研发水平的重要性。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多路径药物研发,迅速遴选多种治疗药物,多种药物或疗法纳入诊疗方案。


    疫情初期,中国药科大学统筹协调多方资源,围绕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快速检测、免疫调控、虚拟筛选、药物设计及中西药防治等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启动了一批应急专项科研项目。


    2020年春节,从大年初一开始,中国药科大学李志裕教授就带领团队翻阅文献,进行药物研发,团队连轴转了20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终于攻克了药物合成的技术难题。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广谱中和抗体、鼻喷型预防药物的研发工作。阿兹夫定、BRⅡ-196/198联合抗体、“三药三方”、散寒化湿颗粒等10款抗新冠病毒药物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或增加新冠肺炎治疗适应证。同时瞄准阻断病毒传播,积极推进预防性药物研发,在研小分子药物进展顺利。


    此外,现行版医保目录内新冠对症治疗的药品有600余种,品种比较丰富。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现行的新冠药品报销政策,辉瑞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仍可临时报销至2023年3月31日。


    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大规模接种疫苗,被科学界公认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我国五条技术路线疫苗研发目前均取得突破。现有5款灭活疫苗、2款腺病毒载体疫苗、5款重组蛋白疫苗、1款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13款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


    同时,基于黏膜免疫的鼻喷式/吸入式疫苗提供了阻断变异株传播的屏障。通过不断优化序贯加强免疫策略,已有多款疫苗获批用于序贯加强免疫的紧急使用。变异株疫苗、多价广谱疫苗临床试验进程不断加快,多款单价、多价变异株疫苗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从人群免疫水平来看,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全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90%以上。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病毒变异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只要坚持用科学理性“对症治疗”新冠病毒,我们就一定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2023-01-16

  • 首 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