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加持希望的田野上崛起现代农业|领航中国

    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以智慧农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管理能力,在拓宽农民增收、农村致富渠道的同时,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升。


    在宿城区蔡集镇徐刘高标准农田中,记者看到,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垠,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路两侧的防渗渠平整美观,大小沟渠纵横相连,俨然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宿城区逐年实施,农田基础配套设施稳步改善,农田灌排体系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昔日地块零散且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了成方连片且效益倍增的“高产田”。蔡集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郑雄告诉记者,目前,徐刘高标准农田已经形成了畅通的灌排系统,以前的旱田现在变成了水田。“今年夏天很热,天也很旱,但我们的高标准农田灌溉有保障,收成不会有影响。”


    一粒小小的种子,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产业,还可以富裕一方百姓。今年的夏收,名为“瑞华麦”的品种表现亮眼。今年,宿迁市小麦种植面积458.7万亩,预计平均亩产390.1公斤,其中,“瑞华麦”系列品种超过100万亩,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瑞华麦”正是出自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作物新品种选育、繁殖生产、销售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型种子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夏中华告诉记者,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坚决打好种业的“翻身仗”。


    “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8%。江苏是全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特别是粳稻达到了3600万亩。新品种的培育在农业生产上面,特别是粮食生产上面取得贡献大概在45%左右。我们在淮北地区有几个粳稻品种正在生产推广,这对江苏水稻的增产起决定性作用。”夏中华说道。


    广袤田畴间,高效、生态、科技,已经成为宿城区现代农业的显著标签。科技加持,让宿城区现代农业焕发出蓬勃活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强劲有力。宿城区政府副区长,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姜成文表示,将充分发挥科创平台的作用,依托高科技引领,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探索具有宿城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模式、新路径,让科创始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源泉。姜成文表示,下一步,宿城区将主动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担当作为,重点围绕粮食和果蔬等特色产业,突出高科技引领、聚焦高标准建设、锻造高品质农业,为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2-09-27
  • 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领航中国)

    今年盛夏时节,在有“地中海的心脏”之称的马耳他,科斯皮夸市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收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回信。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表示,“我们生活的世界历史和现实交织、希望和挑战并存,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守望相助、合作共赢才能让人类共享发展成果。”


    此前,该校“中国角”师生在致习近平主席的信中,引用《礼记》“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积极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


    习近平主席与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的书信往来,展现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上日益深入人心。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习近平主席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以行践言,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携手各方,积极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3年3月19日,在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


    铿锵有力的回答,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清晰明确:新时代的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通过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始终是人类最迫切的愿望。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初心永不忘,蓝盔戴头上,为和平而来,出征歌声多嘹亮。”歌声响起的地方,总有中国维和官兵不畏艰险、履职尽责的风采。


    2015年9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中方挺身而出,承诺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并出资培训非洲的维和人员。这一方案赢得参会者的掌声。”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回忆录中写道。


    联合国维和峰会后5年内,中国加强和改进维和行动的6项举措全部兑现。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同中部战区海外维和分队进行视频通话,勉励维和官兵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良好形象。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开辟国与国交往新路指明了方向。国际人士指出,这一方案“不只是中国对于当前世界关系格局的一种立场或看法,更是这个大国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智慧总结”。


    中国致力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关系新格局。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形势的稳定锚、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宪章扉页,载明世界人民反思战争、渴求和平的初心。


    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就是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在不断壮大捍卫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就是在守护和平发展的底线。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


    今年6月22日,阿富汗东部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7日,运送赈灾物资的中国政府专机抵达喀布尔机场,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许多网民对比2021年8月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时出现的平民坠亡画面,不由感慨:“同样是在喀布尔机场,两架飞机,一架带走生命,一架送去希望。”


    为阿富汗人民送去希望,助力阿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时所指出的:“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阿富汗,是全体阿富汗人民的期盼,也符合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


    今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六个坚持”,明确擘画了各国实现共同安全的行动路线图,指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国际政要纷纷指出,全球安全倡议回应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迫切需要,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世界安全与稳定、合作与发展的深刻思考。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表示,在世界面临多重危机的时刻,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是一个适时之举,将造福全球。


    几个月来,全球安全倡议相继写入多份双多边文件,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一致支持澜湄六国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倡议已开始从理念迈向实践。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全球安全倡议,升华于中国在安全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携手各国筑牢防控屏障——


    “千里送羊,情深谊长”“真情实意,都在茶里”。2021年7月16日和今年2月6日,习近平主席两次在外事活动中提到中国与蒙古国“羊来茶往”的感人佳话。这是中国同各国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的生动写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不断更新的数字背后,是中国致力于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不懈努力。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近期,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中方迅速将在中巴经济走廊社会民生合作框架下提供的储备物资悉数投入救灾一线,并以最快速度将追加提供的新一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运抵。


    今年1月,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爆发并引发海啸、火山灰等灾害,整个国家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当天,中国政府即通过驻汤加大使馆紧急筹措首批应急物资,第一时间捐赠给汤加政府。随后,一箱箱写着“四海皆兄弟,万里同日升”的救援物资从中国运往汤加。


    面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主张标本兼治——


    中国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出发,站在公道一边,既立足当下积极劝和促谈,又面向长远提出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中国积极推动创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积极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积极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和平性、正当性、建设性,成为中国解决热点问题的鲜明特色。


    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我们坐上中老铁路列车啦!”不久前,几名老挝儿童登上“澜沧号”动车,兴奋不已。


    时针拨回至2019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给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写道:“欢迎你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运营通车,老挝实现了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跨越。中老铁路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促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回顾古丝绸之路历史,阐明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携手各方打造世纪工程的初心。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取得沉甸甸的硕果,不断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截至目前,已有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德国期间专程到杜伊斯堡港参观,在火车站台见证一列从中国重庆始发的列车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入。如今,中欧班列已铺画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200个城市,实现月行千列、年行万列,成为中欧跨境货物运输大通道。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参观河钢集团斯梅代雷沃钢厂。中企到来前,这座百年钢厂陷入经营困境,牵连着当地民生。很多市民早上起床后都习惯看一下高炉烟囱,确认钢厂正常生产后才能心安。中企收购后,钢厂扭亏为盈,人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在中南半岛,中老铁路不仅将中国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相连,还辐射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在非洲大陆,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带动沿线13个工业园区建设,为当地创造10多万个就业岗位……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个个“繁荣港”,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光明大道越走越宽广。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随着时间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具象化,像是不断生长进化的自然过程,从没有其他倡议这样有“生命力”。


    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伟大实践。


    “世界经济正如我们身边的太平洋,汇聚千流、连通四海,铸就了浩瀚宽广的胸怀,孕育了波涛澎湃的活力”“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回头浪,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2014年11月,雁栖湖畔,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出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勾画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


    2016年9月,西子湖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达成28份具体成果文件,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首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树立起新的“全球标杆”。


    2018年11月以来,黄浦江畔,中国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布一系列扩大开放新举措,持续引领全球开放合作之风。从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搭建起一个个国际合作平台,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从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到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到连续5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推动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到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多重下行风险,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遭遇严重挑战。


    历史紧要关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6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今年6月24日晚,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会国国旗旗阵恢弘壮观。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半个世纪后,我重访故地,看到乡亲们吃穿不愁,衣食无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习近平主席以个人经历开篇,深情阐述中国支持全球发展合作的真诚愿望,宣布中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会议达成一份包含32项举措的成果清单。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全球发展倡议开始落地生根。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耀亮银河。在通往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中国始终与各国携手并肩。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您访问希腊时,我会带您去看看希腊的文物。”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大会的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向习近平主席发出邀约。


    同年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如约而至,在帕夫洛普洛斯总统陪同下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入展厅,一座座古希腊神话人物和建筑雕像栩栩如生。习近平主席表示:“我们一道回味历史,以古鉴今,展望未来,决定中希要更加紧密地携手开辟更加美好的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必须汇聚起文化文明的力量。


    2014年3月,正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任总干事博科娃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是给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的最好礼物”。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习近平主席心之所系。“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到埃及卢克索神庙,从捷克斯特拉霍夫图书馆到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古城,铭刻下一段段文明交流互鉴的佳话。


    “虽然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习近平主席在卢克索参观古埃及文明遗址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埃及文物部前部长曼姆杜哈·穆罕默德·贾德·达马提今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达马提两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参观并介绍情况。“习近平主席一边认真观看历史遗迹,一边与我交流,对古埃及文明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说,“我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的主张,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不仅覆盖亚洲所有国家,还向世界各大洲开放。


    “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习近平主席的话引发强烈共鸣。


    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构建人文共同体,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形成政治、经济、人文“三轮驱动”,推动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中国不断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舞台。


    长期以来,个别西方国家沉迷于推行所谓“普世价值”,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之实,动辄以意识形态划线,加剧了世界分裂、对抗的风险。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高度,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为人类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刻洞察各国相互依存、文明多元共生的现实,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全人类共同享有、也有责任共同维护并弘扬的价值理念。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虽然各国社会体制不同,但都应着眼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时,帕夫洛普洛斯总统代表希腊人民衷心感谢习近平主席给予希腊文明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并表示赞赏中国在国际上奉行崇高的道义标准,“如果世界各国都秉持这样的理念,人类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拍摄的中国空间站8K超高清短片《窗外是蓝星》一度刷屏。茫茫宇宙,蓝色星球,山河灿烂,壮美如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需要共同呵护。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些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们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阐释“两山理念”,让世界读懂了“美丽中国”的缘起。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成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体验”。


    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门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积极评价“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走向世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精品案例……最早提出“绿色GDP”概念的学者之一、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指出,“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


    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明了各国携手应对挑战、打造清洁美丽世界的合作之道。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开幕式,阐明中国主张,宣布中国举措,积极开展穿梭外交。当大会主席敲下绿色小锤,长达数年艰苦卓绝的谈判收获丰硕成果,会场内外一片沸腾,人们长时间欢呼、鼓掌、拥抱之时,也永远铭记中国为达成《巴黎协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一直以最大的决心、最高的智慧应对气候变化。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


    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年,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吸引全球目光,让世界看到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努力和成果。


    同年10月,也是在云南,中国承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发表“昆明宣言”,促进全球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迈进。中国宣布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举措,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助力全球低碳转型——


    今年是蒙内铁路运营5周年。全长约480公里的蒙内铁路线上,建有大型野生动物通道14个、桥梁79座,所有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方便大象和长颈鹿等大型动物无障碍通行。蒙内铁路,已成为将“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的生动写照。


    如今,中国已与31个合作伙伴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


    “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将与各国继往开来,并肩前行,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新的历史征程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继续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进发,继续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2022-09-27
  • 【领航中国】跑出绿色转型发展“加速度”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之声特别报道《领航中国》今天播出《跑出绿色转型发展“加速度”》。


    在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部海域的华润电力苍南1号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海上设备安装调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400兆瓦,将于今年12月底投产,年上网电量13.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2.2万吨。


    华润海上风电(苍南)有限公司工程师陈成福:现场进展基础施工已经接近尾声,后续的话即将开展大面积的风机安装工作。


    在大海中架设海上风电项目,在屋顶上架起光伏发电板,在深山中架起抽水蓄能装置,在沙漠、戈壁地区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左右,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我国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这里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成功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甲烷化催化剂,将煤炭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天然气,经西气东输管网输送至各省市。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催化剂事业部总经理郑珩:我们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非常规天然气的供给、对国家的能源安全起到更好地保障。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91.8万台;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跑出绿色转型发展“加速度”。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


    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布局更加优化……能源行业深入贯彻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不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着力夯实能源供应基础,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2022-09-27
  • 领航中国·我们的新时代 海南文体产业崛起 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唱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海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海南新时代的建设成果也在每个人的身边。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在“领航中国”总栏目下开设“我们的新时代”专栏,展现十年来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蓬勃生机,展现海南全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建设者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阔步向前的坚定信心。这些身边最真切、最动人的变化,也最能勾勒出海南新时代发展的奋进图谱。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陈望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健身休闲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体育产业迎来新机遇,近些年发展迅猛,然而单一体育并不能满足需求,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文体产业正成为大趋势。


    纵观海南前几年发展,文体产业较为单薄,亟需打造一批集文化活动、体育赛事、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体中心。


    省会海口则一马当先开发建设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填补了海南国际型文体项目的空白,同时成为海口西海岸人口导入的重要引擎。


    海口五源河文体中心项目位于西海岸长滨路东侧,总占地6600亩,总投资超300亿元,是由场馆赛事、文体产业、国际商业、星级酒店、商务办公、生态疗养等一场八馆七大中心构成的大城。


    其中一场为6万㎡五源河体育场,可容纳5万人,是中国最大国际型体育场馆之一。五源河体育场属于甲级体育场,可以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能够达到多个项目国家级冬季训练基地场地及配套设施要求,在2018年投入运营后已举办了多项大型演出赛事。


    2018年以前,海南承办国际一级赛事的体育场处于空白,直到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海南终于补上这一空白。这一年年底,里皮率领的国足与巴勒斯坦队在五源河体育场进行了一场国际足联A级的热身赛,吸引3.168万人进场观赛,这次比赛验证了海口五源河体育场举办国际比赛的能力。


    海口五源河文体中心是海口办大赛的龙头。今年6月3日晚,2022年中超联赛开幕式和揭幕战在海口五源河体育场进行,这场足球盛宴吸引上万名球迷现场观赛,引起了全国球迷的关注。


    海口五源河文体中心不仅可以承办国际级赛事及国内大赛,还能举办多项大型演出。


    来海口看演唱会,已经不是梦。前些年海南粉丝要想看自己的偶像演唱会,只能出岛去广东、上海等地追星。从2018年开始,海南的粉丝可以在自家门口就可以看演唱会了。


    2019年开始,在五源河体育场举办过谭咏麟、张学友、张韶涵、杨千嬅、陈慧琳、华晨宇、张信哲、张杰等明星演唱会。吸引国内外大批粉丝来海口看演唱会,不论是老粉丝还是年轻粉丝都在海口五源河体育馆享受到自己的难忘的时刻。


    海口还以演唱会为切入点,为众多歌迷精心推出吃、购、娱等一系列打折促销活动。外地歌迷在享受视听盛宴之余,纷纷前往体验海口的美食、免税购物和特色景点,让演唱会经济叠加效益持续释放。


    如果说五源河文体中心是办大赛的龙头,那海口观澜湖基地便是赛事保障的大本营,两者相辅相成,才有大赛接踵而至的盛况。


    今年4月以来,女超联赛、中超联赛、CUBA联赛、全国高中篮球联赛等全国大赛先后在海口观澜湖基地举行,这里不仅承担竞赛任务,还负责综合保障服务。据观察,落户海口的大赛几乎绕不开海口观澜湖基地,这里集训练、康复、住宿、餐饮等为一体的配套设施,备受赛事方、集训队伍的青睐。


    同时,三亚、琼海、万宁、儋州四个市县文体中心也在崛起,相继建设“一场两馆”项目,未来,海南文体产业发展将全面爆发。


    在自贸港发展浪潮下,海南将举办更多专业级别的国际大型赛事活动,文体中心作为重要活动场所则将承接不断,期待自贸港文体产业成下一个发展风口!


    日记|五源河体育场已成为丰富市民文体生活重要场所


    时间:9月24日


    地点:海口市五源河体育场


    天气:多云


    35岁的海口市民杨泽鑫


    9月24日晚,中超联赛第17轮补赛在海口五源河体育场进行,山东泰山队客场挑战深圳队。因疫情防控原因,比赛不对外开放,但作为海南铁杆球迷的我还是到场外感受中超的浓厚氛围。


    我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我从小就很喜欢踢足球,他也见证了海口足球场的发展变化。我们小的时候想看球,只能去广场的足球场看球,都是业余比赛。后面海口引进了中乙球队海汉队,我们才能去省体校足球场看球,当时我们觉得能在海南看一场中乙比赛已经是很难得。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建成后,球迷迎来好日子。不仅国家队的友谊赛放在海口举行,甚至今年中超联赛都在海口比赛。我还记得第一次在五源河体育场看中超比赛,上届冠军山东泰山队对阵升班马浙江队,超过一万名球迷到场观赛,我当时心情十分激动,现场氛围太好了,感觉自己太幸运了。


    除了在五源河体育场可以观看精彩的赛事外,还能看越来越多的大型演唱会。海口原来没有一个可以举办专业的演唱会的地方,随着海口五源河体育场的投入使用,不少歌手个人演唱会纷纷进驻海口,椰城市民不出岛就能欣赏视听盛宴。


    特别是看到我喜欢的歌手张学友、张信哲、杨千嬅等人在海口办演唱会,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告诉自己这真的不是梦,能在家门口看到演唱会,太幸福了!

    2022-09-27
  • 领航中国之河南篇章丨济源产业转型挺进新赛道 从原材料大市到新材料强市

    作为我省工业版图的重要构成,济源的工业底子厚、发展氛围浓、营商环境优,培育出了济源钢铁集团等一批实力强劲的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有色、钢铁等传统产业,正大步走在转型发展新赛道上。


    近年来,济源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新兴产业以特取胜和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推动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型。


    工艺转型:由“跟着跑”到“领着跑”


    南面是省级森林公园,东面是1500亩碧波荡漾的曲阳湖,西面是当地人最爱的登山健身地玉阳山,环绕中间的则是与周边美景和谐共处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金利金铅集团。


    9月22日,记者走在该企业生产区内,不见浓烟滚滚,只闻机声隆隆。在二分厂还原炉车间,指着各种复杂的设备,该集团董事长成全明说:“这条生产线上使用的就是我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


    创新永无止境。该集团于2020年又投入30亿元,上马了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科技部列为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实验生产线示范项目。


    正是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工艺提升,该集团仅用20多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村级小作坊”跟着跑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领着跑的跨越。


    金利集团是济源众多基础材料企业以生产工艺迭代升级推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看到,立足科技创新,济源基础材料企业的整体工艺水平正在发生质的“蝶变”。


    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工艺操控由“人”到“机器人”的转换;中煌节能电器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碳纤维红外技术,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电暖器生产基地;河南豫光集团依靠自主创新,五次实现了中国铅冶炼工艺技术装备的革命性升级……


    产品转型:由“一枝秀”到“百花开”


    生产工艺提升必然推动产品上档升级。


    9月24日,在济源钢铁集团的展厅内,记者看到这个半个世纪前就被称为“钢厂”的企业,其实当时并不具备生产钢的装备和技术,充其量只能被称为“铁厂”,仅仅依靠铸铁,也曾经在区域内的钢铁市场上“一枝独秀”。


    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单一的产品生产,让企业几经“下马”的考验。自2000年进行改制后,该企业迅速展开创新的腾飞之翼,产品由铁到钢再到材,由建筑钢向普通钢、优特钢、中高端优特钢不断升级,丰富的产品使企业愈发骨壮筋强。该集团董事长李玉田指着展台上摆放的各种装备制造用的零部件、汽车零部件说:“这些零部件的原材料钢,均来自我们开发的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帘线钢等系列产品。”


    而今,济源钢铁集团已由20世纪中期的地方“铁厂”,蝶变为国内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跻身中国优特钢行业第一方阵。


    与济源钢铁集团走过的发展之路异曲同工,河南豫光集团由最初的铅锭、银锭等原材料产品,发展到现在的靶材、纳米银等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产业,使其始终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基于对创新驱动的准确把握,济源万洋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以铅、银、稀贵金属原材料冶炼加工为主链,以绿色建材及有色新材料为辅链的耦合共生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产业转型:由“一条链”到“一个园”


    9月24日,记者走进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建设现场,这里报告厅、综合楼、实验楼以及19座厂房、4座仓库的主体建设已经完工。


    近年来,济源以创新谋发展,以发展谋未来,在钢铁、化工等已有原材料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科研院所、初创孵化等途径,让纳米材料在济源由一个实验室到“一条链”再到“一个园”,由当初的“小苗苗”长成了现在的“参天树”。


    记者了解到,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已成为继江苏苏州、广东黄埔后全国第三个成规模、有实力、富潜力的纳米材料产业园,也是中原地区唯一的纳米材料产业园。


    为完善从原材料到新材料的创新链条,提升创新整体实力,济源已建成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及载体93个,推动更多的原材料企业由“一条链”扩展至“一个园”,并正在我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


    在济源万洋集团等有色企业基础上成立的中国白银城,引进30余家珠宝首饰加工外贸型企业,填补了我省首饰制品出口的空白。在济源钢铁集团基础上成立的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引进30余家下游延链企业,已成为我省机械制造行业的关键零部件用钢主要供应基地。纳米材料产业园已经入驻17个项目,成为我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此外,济源还提前布局半导体材料、碳捕集、绿电制氢等未来产业,积极抢跑高端仪器仪表制造、3D制造、光电材料等新赛道,力争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表示,济源正在全力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济源调研时指出的“聚焦新材料等优势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把资源变原料、原料变材料,推动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实施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推动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全面转型。


    “创”出一片新天地


    □于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五小工业”起步,到如今进入全国百强工业城市,济源之所以能从原材料大市向新型材料强市转变,推动“厚重”的产业家底转型升级,聚焦优势、发力创新是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所在。


    工业是济源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20世纪50年代,一门心思发展工业的济源,孕育出了一批工业制造业企业。自此,工业基础成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底气。而要打破传统产业发展的“天花板”,走出转型升级的“新天地”,就必须找准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石激起千层浪”,创新就能像春潮般涌动。


    炼铁铸钢60多年的济源钢铁集团,率先迈入了纳米新材料的微观世界;“同龄”的豫光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铅冶炼企业、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凭借铜箔“名片”,一脚踏进5G时代的新能源领域……济源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新材料等优势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把资源变原料、原料变材料,推动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


    优势再造切中的是肯綮,得到的是跃升。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优”,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像济源这样勇立科技创新潮头,认准方向、精准发力,必能续写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2022-09-27
  • 【领航中国 来自一线的报道】江苏:扎实推进数字经济 激活转型发展关键增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近年来,江苏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


    扎根南京29年的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位于江宁开发区,在公司的基地车间里,记者看到“万能工装柔性流水线”正在进行自动化作业。精准分类、自动核查、机器包装……数字化、智能化贯穿企业采购收货到发货的全过程。这条生产线让企业的生产效率、库存周转率和产品良品率分别实现10%到50%的提升。在自身享受转型红利的同时,菲尼克斯近十年来还深度融入当地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致力于以数字化生态赋能更多制造企业。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副总裁缪竞红说:“我们和江宁开发区相互的配合,打造数字工业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从单一的企业上升到整个产业链,把传统的工业和数字化相结合,让价值链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整个产业竞争力带来更大的提升。”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江苏计划用3年时间为5.7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今年上半年,已有2.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改造,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江苏依托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全国领先的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夯实数字产业化的基座。在南京江宁高新区“数创谷先导区”,记者看到元宇宙、数字教育、量子通信等一批以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和场景应用为显著特征的产业项目正在茁壮成长。从事量子保密通信研发的易科腾技术有限公司现场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加密软件,通过独立链路、随机密钥等方式,有效保障通信中的数据安全,并在政务、商业领域得到应用。


    南京易科腾技术有限公司CEO袁玉锋说:“我们的产品关键核心的芯片100%国产化。目前国内在量子通讯真正商用的这些项目中,90%都是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公司联合提供的解决方案。”


    南京江宁高新区科创投公司总经理郭方朋说:“以百亿级的数字创意谷建设为抓手,通过搭平台、聚头部、强场景、创品牌、优生态等多方面的举措,进一步聚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创意产业的示范基地和新高地。”


    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数字江苏建设扎实推进。十年来,全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9家企业跻身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全国第一,“上云”企业累计达38.2万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七年位列全国第一。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批数字产业加速崛起,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并带动数字政务、数字治理等经济社会民生各个方面的数字化建设。截至2021年底,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1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占比11.8%,数字经济日益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穷的创新活力,成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罗聪懿李栋编辑/刘琳)

    2022-09-27
  • 领航中国 黑龙江篇丨红色旅游富了北靠山村

    老话儿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不仅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村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佳木斯市汤原县汤原镇北靠山村的绿水青山,不仅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还让这里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着“诗和远方”……


    北靠山村距离汤原县城9公里,背靠小兴安岭余脉,密林叠嶂深处曾是东北抗日联军扎营的地方,拥有全省第一个村级革命老区历史纪念馆。村子三面环山,一面是水,汤亮公路穿村而过,是通往国家4A级景区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也是汤原旅游带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1979年,北靠山村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革命老区村;2007年,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村;2019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22年,村党支部书记李相林被评为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一项项荣誉无一不展示着新时代文明新村的发展历程。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靠山人,郭莉亲身经历了北靠山村的变化。


    “我在村里开了一个便民食杂店,刚起步时是真难呐。那时候大部分村民都靠一亩三分地生活,食杂店也只卖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每年纯收入也就一万来块钱。后来在国家支持下,北靠山村建了村史馆和红色文化民俗餐饮区,还建起了果蔬采摘园区和滑子菇采摘基地,旅游、农业、产业各方面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郭莉说。


    2016年7月,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这是我省首个具有较高水平的村级革命老区纪念馆。馆内展示着抗联时期的相关图文档案、实物、沙盘、雕塑等,述说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英烈故事。


    七十余年里,东北抗联精神在北靠山村代代相传。如今的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已成为革命老区宣传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基地、党史党建教育基地,并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村集体发展的软实力。


    “红色旅游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现在来店里买东西的不止有村里人,更多的是旅游观光客。商店出售的物品和县城超市一样品类齐全,生鲜果蔬、干果零食、酒水调料、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每年的5月到10月是我们这儿旅游的黄金期,我现在每年纯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郭莉说。


    “文化+旅游”处处皆美景


    2017年,汤原县将旅游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四大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作为美丽乡村重点推进村,这一年,汤原县为北靠山村融资3500万元“美颜”,建设以红色抗联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入口处建设了16米高抗联主题雕塑,对村主干道的村民院墙进行改造,村里的主路两侧修起1200米抗联浮雕文化墙,建成文化健身广场3000平方米,以此为载体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抗联历史文化、乡村文明等,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为方便车辆停靠,村内道路重新硬化,排水沟全部整修并铺盖水泥板。安装了120基景观路灯,道路两边栽满花草灌木。


    光有“颜值”还不够,想把游客留下来,配套设施还要跟得上。北靠山村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自来水、有线电视和宽带入户率实现100%,彩钢瓦覆盖率100%。北靠山村抓准机遇,将果蔬产业扶贫基地16栋暖棚以及承包村民土地,出租给食用菌龙头企业大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北靠山村投资建设了25栋2万平方米的滑子菇大棚示范基地,投放40万袋滑子菇菌包。今年为北靠山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村民增收约23万元,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持续升温,北靠山村集体收益超百万;通过招商引资,借助方圆国旅的资金、品牌、技术优势在此投资建设占地6.6万平方米果蔬采摘园区,村里人首次吃到自己种植的大樱桃、草莓、圣女果等,积极拉动了游客消费;投资建成了2个200平方米特色休闲民宿馆和400平方米乡村主题农家乐,最多可供110名游客同时住宿,旅游旺季民宿常常供不应求,这让村民们从乡村旅游产业中尝到了甜头。


    “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从吃一餐变成了住两宿。旅游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郭莉说。


    北靠山村围绕发展红色旅游,将农耕文化融合于产业发展之中。与方圆国旅公司合作经营农业循环项目肉牛养殖基地——昌瑞牧业,总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养殖黄牛700头。养殖基地采用“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农牧循环发展模式,种植冷鲜玉米400公顷,秸秆青储满足黄牛全年的粗饲料供给,粪便满足150公顷土地的有机肥料需求,实现产值240万元。2019年9月,村集体将通过合作经营增收的15万元全部纳入扶贫资金,带动贫困户59户,户均增收1142元。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无不体现着乡村文明之风……村屯环境好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旅游饭”越吃越香,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2022-09-27
  • 领航中国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从源头维护人民健康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福建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的慢性病管理中心,系统正在对全区十几万居民的健康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并根据病情进行差异化管理。高桥镇杉口村村民洪振固3年前被纳入慢病管理,由于血压不稳定,系统预警后洪振固成为乡村医生重点管护的对象,除了上门巡诊,还开具了饮食和运动处方。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高桥镇杉口村村民洪振固:现在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们就尽管享受就是了,保护身体,这几年我们到医院的机会也很少了。


    如今三明全市11个区县都成立了总医院,设置了这样的慢性病管理中心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和监测,人人享有的健康保障体系正在构建。从医保基金穿底难以为继,到如今累计结余超过20亿元,十年间三明医改剑指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医保基金浪费巨大的医药体制“顽疾”,通过破除以药养医,挤出层层加价的水分,十年累计减少药品耗材支出超过158亿元,同时改革了医院和医生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加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当时在门诊大厅,沙县区教师翁华给总书记看了自己的医保账户,里面还结余了1万多元。


    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居民翁华:总书记当中还问了一下,就是说(医保账户)为什么有了结余,我说一个就是报销的比例提高了。第二个个人的起付线降低了,第三个药品价格很便宜。去年(结余)1万多一点,今年(结余)有一万三千多,这比去年(结余)更多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在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到十九大报告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健康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战略和实施路径不断明确。


    这十年,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我国历史性地全面破除以药补医的体制,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减轻。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为20年来最低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从源头维护人民健康的创举,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质量,为实现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


    (总台央视记者项飞白央杨阳张萍迎春媞媞晓勤迎晨凯俊公海泉林舟丹枫乃之佳乐韦宜郑轶福建台三明台沙县台安徽台浙江台长兴台江苏台泸州台)

    2022-09-27
  • 吉林通榆——发展新能源 培育新产业(喜迎二十大)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吉林省通榆县干部群众踔厉奋发、铆足干劲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三一重能通榆零碳智造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机械手臂不停地组装风电电机部件。


    “企业员工干劲十足,生产线每天下线2台风电电机、生产4个风电叶片。”通榆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任志慧说。从叶片生产线到新建风电主机生产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今年6月,投资7.8亿元的零碳智造工厂一期建设任务完成,智能化生产线顺利投产。


    眼下,通榆县内白色风机林立,风电产业园内塔吊不停装卸,建设项目正加速落地。“通榆县是东北地区优质内陆风场。”通榆县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域内风电场年有效发电小时在3400小时左右,可开发风场面积达1780平方公里。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省新能源资源丰富,布局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吉林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陆上风光三峡”等重大能源项目已开工建设。


    抓住全面参与“陆上风光三峡”建设的机遇,通榆县着力发展新能源、培育新产业。行走在通榆县城东北,一条近4公里长的风电大路向东西伸展开来。两侧,风电企业正加速集聚。东方电气、三一、远景、凡瑞……通榆县围绕风电产业招商,大型风电装备及储能项目成批量、系列化、延展式落地。国内大型风电主机制造企业已有3家落户通榆县。


    引进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以建链、补链、延链为手段,通榆县走上工业强县之路,大到风机整机、小到紧固小件,上到叶片、下到线缆……通榆县已成为风电全产业链“一站式采购地”。


    “当初落户通榆县是冲着好资源,如今大力扩产是为了抓住好机遇。得益于通榆县建成风电闭环产业链条,电机机舱罩、轮毂等企业需要的很多配件,都能在县里完成采购。”任志慧介绍,“随时用货,配套企业随时生产,有力推进企业发展。”


    目前,通榆县总装机容量达826万千瓦,总产值预计将突破80亿元。“风电产业助力通榆县向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队迈进。今年上半年,通榆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通榆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09-27
  •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情况答记者问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当选代表名单也已在新闻媒体公布。近日,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有关情况,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问: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总体情况。


    答: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21年11月启动,到今年7月全部完成。全国38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296名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


    党中央高度重视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进行研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代表选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规定。代表选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就加强党的领导、严格人选资格条件、严把政治关和廉洁关、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严肃纪律等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为代表选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召开专门会议对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各选举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资格条件,严密产生程序,严肃选举纪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热情关注、积极参与,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当选代表总体上符合党中央规定的条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作风品行和较强的议事能力,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明显成绩,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为开好党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基础。


    问:二十大代表的构成与分布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党中央对二十大代表的构成提出了明确要求。代表选举过程中,各选举单位以实现代表结构比例特别是保证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比例为重点,统筹考虑、多措并举,确保代表结构合理、分布广泛。从当选代表情况看,代表结构和分布比较合理,各项构成比例均符合党中央要求,具有广泛代表性。主要特点有:


    一是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比例得到保证。当选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771名,占33.6%。其中,工人党员192名(农民工党员26名),占8.4%;农民党员85名,占3.7%;专业技术人员党员266名,占11.6%。


    二是女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比例保持稳定。当选代表中,女党员619名,比十九大增加68名,占27.0%,提高2.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党员264名,占11.5%,涵盖40个少数民族。31个省区市中,女党员代表所占比例均高于女党员占本地区党员总数的比例,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有一定数量。


    三是代表分布广泛。当选代表来自方方面面。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个层级,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个方面都有代表。


    四是代表年龄结构合理。当选代表平均年龄52.2岁。其中,55岁以下的1371名,占59.7%;45岁以下的434名,占18.9%。


    五是代表文化程度较高。当选代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191名,占95.4%,比十九大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大学学历的826名,占36.0%;研究生学历的1210名,占52.7%。


    六是各个时期入党的都有代表。当选代表中,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入党的,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入党的,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入党的,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其中,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2224名,占96.9%,成为二十大代表的主体。


    以上特点充分表明,我们党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问:中国共产党有9600多万名党员,二十大代表是如何从这么多党员中选举产生的?


    答:二十大代表是严格按照党中央规定的程序步骤选举产生的。党中央印发《通知》明确了代表产生的主要环节,中央组织部编印了《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流程图》,各选举单位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相统一,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产生二十大代表。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推荐提名。党中央将二十大代表名额分配给各选举单位,各选举单位把党中央要求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当方式推荐提名,有的按分配名额适当扩大比例、逐级分配名额进行推荐提名,有的按分配名额进行全额推荐提名,有的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推荐提名。各级党组织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宣传、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推荐提名。


    二是严格组织考察。各选举单位按照代表应具备的条件,全面深入考察,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情况,认真分析研判,把人选考准考实。各选举单位组成考察组,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机关等单位,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和党代会代表的意见,特别是分管部门、联系服务对象、身边人等知情人的意见。


    三是逐级遴选择优。从基层党组织开始,到推荐单位党组织,再到选举单位党组织,逐级对代表人选进行遴选择优。基层党委根据多数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集体研究遴选上报推荐人选,推荐单位召开党委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推荐人选,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工委会议、党组会议)和党委全体会议,集体研究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预备人选。一些选举单位确定推荐人选、初步人选、预备人选做到全程差额、遴选择优。


    四是周密组织会议选举。精心筹备开好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制定科学合理的选举办法。选举前认真做好人选名单说明,讲清楚党中央精神、代表条件、结构要求和人选产生过程,完善候选人介绍方式,组织好酝酿讨论,引导代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发扬民主与贯彻组织意图有机统一,保证了选举规范有序、圆满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公布的当选代表,在二十大召开前还要由二十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资格有效的代表将出席二十大。按惯例,党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问:二十大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在代表选举中是如何保证质量的?


    答:为确保代表质量,选出符合党中央要求的二十大代表,各选举单位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牢廉洁底线,层层审核、严格甄别,真正把信念坚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优秀党员选为二十大代表。


    一是严格资格条件。突出先进性要求,严格按照党中央规定的代表应具备的思想、政治、能力、作风、业绩、履职等6个方面条件进行推荐提名,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坚持标准、好中选优。一些选举单位结合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科技创新等实际,进一步细化代表条件,并落实到代表推荐提名中。


    二是严把政治关。普遍对人选进行严格组织考察,突出政治素质考察,着重了解人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一些选举单位细化人选政治标准具体要求。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凡是不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以及“两面人”等问题的,坚决挡在门外。


    三是严把廉洁关。认真落实“四必”核查要求和廉政意见“双签字”规定,综合运用巡视巡察、信访、审计、专项督察等结果,用好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等成果,梳理党纪政务处分情况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所提意见,综合分析、严格核查,对人选进行“全面体检”,对不宜作为代表人选的进行调整。对金融、企业等方面的人选,分别听取行政执法、行业监管部门意见。对廉洁上有问题或问题没有查清、疑点没有排除的,一律不作为代表人选,坚决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


    四是严把身份关。进一步界定党员领导干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及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党员的范围,对人选身份进行严格审查,防止身份失真失实和“顶帽子”现象。对具有多重身份的人选,一些选举单位通过制定身份认定表、开展实地调研,查核劳动合同、任职文件、户籍证明等,按工作性质主次和代表性认定,严格把好人选身份关。


    实际工作中,各选举单位注意推荐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艰苦环境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据统计,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中,获得过省军级以上荣誉称号的710名,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总数的92.1%。


    问:二十大代表选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情况如何?


    答:党中央要求,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从各地各部门代表选举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表现出极大政治热情,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各选举单位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发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坚持走群众路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统筹考虑代表选举工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召开党员大会、上党课、中心组学习等多种方式,利用远程教育、党建网等多种手段,深入扎实、安全稳妥开展宣传发动。针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等的实际情况,采取电话、信函、上门看望等方式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有的选举单位结合主题党日、“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有的采取设立流动票箱、派出马背宣讲队等办法,组织广大党员参与推荐提名。各选举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实现了全覆盖,党员参与率平均达到99.5%。广大党员反映,参与二十大代表人选推荐提名,增强了荣誉感和使命感,受到了一次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党史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表示要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这次代表选举工作在提高党内民主质量和实效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愿?


    答:党中央强调,二十大代表选举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注重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各选举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尊重和保障党员、代表的民主权利,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党员有序参与,使代表选举工作成为一次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产生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征求意见。采取“三上三下”的办法开展代表人选推荐提名,充分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意见。党支部根据多数党员意见提出推荐人选,推荐单位研究遴选上报推荐人选、选举单位确定初步人选考察对象名单时,都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确保代表人选能够体现广大党员意志。


    二是集体研究确定代表人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又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遴选上报推荐人选、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和预备人选等,都召开党委常委会(工委会议、党组会议)或党委全体会议(工委会议、党组会议)集体研究,按照党委(党组)议事规则集体作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对选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也都通过集体研究决定。


    三是坚持差额考察、差额选举。在组织考察中,普遍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逐级差额遴选、综合比较选优,并对初步人选进行公示,确保人选组织放心、党员信任、群众公认。会议选举时,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丰富介绍内容,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实行差额选举,差额比例均高于15%。


    问:大家对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风气都很关注,请介绍一下严肃选举纪律、确保风清气正方面的情况。


    答:党中央明确要求,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选举纪律,确保风清气正。各选举单位按照党中央要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以坚决的态度、果断的措施正风肃纪。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严肃纪律的各项规定,特别是“十严禁”纪律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纪律自觉,严守纪律规矩;组织观看《警钟长鸣》等警示教育片,充分运用湖南衡阳、四川南充、辽宁等地拉票贿选、破坏选举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逐级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执纪问责,层层传递压力,把各项纪律要求落到实处。在推荐提名、组织考察、会议选举等各个环节,都反复强调严肃纪律,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做好表率。一些选举单位建立代表团团长、联络员纪律监督责任清单,签订承诺书,实行跟团监督和会风会纪日报告制度,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三是强化全程监督。针对问题易发环节和重点对象,建立健全提醒和监督机制,督促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定。一些省区市依托“12380”电话、信访、网络和短信“四位一体”举报平台,严防违规违纪问题;一些选举单位成立督导组,采取巡回督查、个别访谈、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代表选举的全程监督。通过一系列过硬措施,有效防止了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了风清气正。


    总的看,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各选举单位把做好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十大代表选举产生过程,真正成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成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过程,成为了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党史教育的过程,成为了党内政治生活生动实践和民主集中制教育的过程。

    2022-09-27
  • 喜迎二十大丨山东:加速动能转换迈向绿色发展

    走进潍柴工业园南门,十字路口高耸的“科技塔”映入眼帘,液晶屏的2030年倒计时精确到秒。

    对这一倒计时的设置,潍柴员工都深知其然。员工梁时英解释说:“到2030年,潍柴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新能源业务,要引领行业发展。现在大家正铆足劲冲刺,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锚定发展目标,作为我国柴油发动机龙头的潍柴集团,正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向着更高发展质量挺进。

    潍柴动力“一号工厂”在建的四期工程柔性生产线上,首席技师王树军放下锤子和手电筒,摘下被油污浸透的手套,扭过头对同事说:“机床的密封问题解决了,等会儿试试车!”

    这台机床位于十多道生产工序的居中环节,王树军已经“调理”了两天,“我们力争四期工程在10月上旬完工。”

    2005年投产的“一号工厂”,生产设备已历经多次更迭,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排放标准也从“欧II”上升到“国六”。

    “现在的柴油机工作时很安静,也没有明显的尾气,可以媲美乘用车动力。”王树军说,“一号工厂”的产品迭代,见证着中国柴油发动机绿色发展之路。

    装备升级、产品升级带动智能化、绿色化提档,推动传统动能升级,这样的转变在潍柴持续发生。

    潍柴(潍坊)材料成型制造中心的铸造线上,铁水滚滚、热浪蒸腾,机械手、机械吊臂占据了工位,只在叉车驾驶、铁水熔炼等环节才有人工操作。

    制造中心副总经理王永吉指着正流淌着铁水的熔炼线介绍说,中心自动化率已经超过60%,“还会继续提升”。

    晚上9点,研发中心灯火通明。G401会议室,几名年轻的研发人员一边交流技术问题,一边点动鼠标。25岁的工程师付万鑫已经在这里临时办公两个月,和同事们正在向着柴油机本体热效率52%的新世界纪录冲刺。

    潍柴集团是山东企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生动例证。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胜利油田考察时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扩大二氧化碳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经理屈龙涛说,不久前,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15个注气站每年可利用二氧化碳100万吨。

    当前,山东正以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为原则,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截至去年底,全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6.8%。

    2022-09-27
  •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张黎明:创新使工作更快乐

    张黎明和同事在调试第四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2022年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一个移动充电枪覆盖6个车位,如果安装5个,就能覆盖30个车位。”在创新工作室,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同两名工程技术人员围坐一起热烈讨论,身旁的一叠纸上画满了设计草图。

    讨论间隙,张黎明向记者介绍他最新的创意——“移动共享充电桩”。

    “开展电力志愿服务时,我发现基层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便想到设置固定充电桩,再配上可移动的充电枪,尽可能满足更多老百姓绿色出行需求。”

    “努力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多高层次智能化成果。”在创新工作室显眼位置,悬挂着张黎明写的这句话。这是他30多年如一日矢志创新、锐意进取的真实写照。

    张黎明说,从他工作第一天起,师傅就反复叮嘱,“抢修工作,‘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长期实践中,张黎明练就了电力抢修的“火眼金睛”,可以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和线路状况等,迅速准确判断出故障成因、确认故障点,为及时恢复送电争取宝贵时间。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高压刀闸新型防护装置、可摘取式低压刀闸……今年8月举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张黎明携这些年的创新成果参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人智慧。“虽然我只是中专学历,但只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一样能取得成绩。”张黎明说。

    创新工作室摆放着张黎明带队研发的“拳头产品”——第四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尽管我国已经实现机器代替工人开展高空带电作业,可抢修工人还需要进行高空辅助。瞄准更智慧、更轻便的目标,前几年,张黎明反复试验修改,第四代机器人终于问世并实现产业化,推广到20个省份。

    “工作是快乐的,创新使工作更快乐。”张黎明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勉励更多年轻人创新。

    目前,张黎明的创新阵地已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带领63个创新工作室、2000余名“电力创客”“蓝领创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已发展成为由30个分队、400多名队员组成的常态化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这几年,张黎明始终奔波在急难险重一线。2021年初,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张黎明主动请缨,带领17名队员成立“抗疫保电突击队”,星夜奔赴河北;去年7月,他又前往河南支援抗汛。

    “能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光荣而神圣。”张黎明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创新,要坚持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奋斗目标,立足工作岗位,坚定不移走好创新之路。

    “我将继续扎根一线,为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尽力,为创造美好生活充电。”张黎明说。

    2022-09-27

  • 首 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