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突出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理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本质要求,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以政治引领巩固共同性思想基础。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体中国人民最可信赖的依托,是人民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未曾复制其他社会主义实践,更不同于西方族裔治理的策略;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吸收我国历史文化中的治理智慧,构建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平等之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团结之路,帮助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好之路。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凝聚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推向新的辉煌。

    以促进“两个共同”巩固共同性经济基础。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应当认清的是,只有推动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有共同物质基础;同时也应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必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也无法天然凝聚人心。这就要求在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民族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协调均衡发展,扩大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继续发扬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一批批援藏、援疆和支边干部,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用实践赋予民族地区所有发展成果以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的意义。

    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共同性社会基础。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在历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每一次交流融合,都是一次吐故纳新、革故鼎新的过程。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过程,是56个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巩固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各民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聚、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努力引导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积极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由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形成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以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共同性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各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华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各族人民共建、共有、共享的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不断丰富发展,交融汇集成了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不以族类划界,以文化为旨归是中华民族传承延续的文明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更要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为魂魄、为纽带。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建设,关键在于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通识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和阐释,推进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以促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巩固共同性制度基础。各民族共同制定、共同拥护、共同遵守我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积极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处理民族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结构性稳定:法治为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规范,为反对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武器。一方面,应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法治精神,引领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另一方面,在开展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将一般性社会事务和矛盾纠纷归结为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同时坚决防范和依法打击“三股势力”,坚决反对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稳定的局面。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创新推进,还有许多命题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再探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融入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砥砺前进。(作者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21-10-14
  • 北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举行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钟百利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锋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何春中)10月9日,北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北京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首都民族团结进步首善之区建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吴仕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戎,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麻国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延中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钟百利主任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对推动新时代北京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产生现实而积极的影响。他强调,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突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发挥核心职能作用,突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要发挥人才阵地作用,突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和实践人才培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吴仕民作主旨发言。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戎作主旨发言。

    在研讨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典型经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京津冀民族宗教工作协同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大家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着眼首都功能定位、北京民族工作实际、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继续通过打造学术与实践探索为一体的研讨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北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及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北京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首都民族团结进步首善之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上为主旨发言的6位专家颁发了“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聘书。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指导,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北京市民族联谊会、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报社支持。京津冀三地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民族工作部门相关人员等150余人参加研讨会。

    2021-10-1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直过民族最多的省份,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同时,云南历史上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百年巨变,换了人间。而今,彩云之南,在党的领导下,正大踏步地迈向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富裕,呈现出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云南百年来一步迈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领导边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壮丽史诗,也是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不断实现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写照。

    新中国的成立让边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前,阶级压迫和民族欺凌给云南少数民族带来了长期的极端贫困,也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阂和伤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落后,有的民族甚至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1950年云南解放时,党中央为云南制定了“慎重稳进”“团结第一,工作第二”的工作方针,积极化解民族矛盾,派出中央访问团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民族地区,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内地学习考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民族工作队深入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做好事、交朋友”,釆取消除歧视称谓和地名,实施“民族贸易三照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少数民族对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信任,从此,翻开了中华民族关系的崭新篇章。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1951年元旦,普洱区举行民族团结盟誓大会,各族代表喝咒水、剽牛,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碑:“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为切实解决各民族生产力水平悬殊、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1951年,云南省委在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领导下,立足本省边疆、多民族、多社会形态的省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分类有序推进全省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边疆各族人民在党的团结带领下顺利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国家和各级地方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这一进程中,布朗、景颇、德昂等9个民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边疆发展巨变谱写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彩华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云南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民族工作首要任务,采取“兴边富民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一系列特殊举措,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做好扶贫开发、开展对口支援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等,不断加大差别化区域政策的支持力度,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呈现出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思想的火炬,照亮着崭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云南的民族工作,2015年、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指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云南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统领民族工作,釆取“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等有力措施,高质量兑现了“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一党对边疆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们的回信中,勉励乡亲们要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云南各族人民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牢记党中央和总书记嘱托,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云南省更加注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凝聚群众。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云岭大地各族儿女心紧紧聚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成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源。

    擘画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和明确部署,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化转移支付,加大财力支持。加大对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口岸城市、中心集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推动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为节点、辐射周边边境地区的强边稳边新格局。

    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边境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工作,坚决守护好神圣国土。

    “千村万寨一个太阳照”,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始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块“坚硬的钢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族儿女正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不断向前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2021-10-1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续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篇

    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加强党的领导、重视创新实践、丰富时代内涵、夯实基层基础。

    深化“三个体系纳入”,推动教育全员覆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市大中小学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选树12所学校为试点,打造“必修课+选修课+学生社团与竞技运动队”等特色教程,持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进高校巡讲”活动,指导市属高校建设各有特色、氛围生动的“红石榴体验空间”。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开展各级干部民族理论政策系统培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2014年以来共培训各级干部13000余人次。挂牌成立“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院”和“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纳入社会教育体系。在全市培育命名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10个主题广场,并在各类文博场馆创办大讲堂。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同橙共铸·红石榴家园”、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云平台等。

    构建“1+N”格局,推动创建全时空全领域覆盖。建立以全市18个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121家省市级“红石榴家园”和156个全国及省级模范集体、示范单位为主要成员的“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联盟”。在全市12个板块全面实施“一区一品”特色创建,打造“博爱钟山”“同乡共井”“紫峰红融”“城市客厅”“五红共筑”“智慧中心”“乡贤文化”“多彩竹镇”“茉莉花开”“健康中国”“国瓷小镇”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项目。实施“微创建”“旅游+”“文化+”“宁聚力”等行动和工程,常态化开展社区“心理小课堂”“手拉手”“心连心”“五个一”结亲互助等系列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空间的嵌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

    坚持“核心引领+多元滴灌”,推动理念全维度覆盖。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南京城市风貌及城市精神、城市地标、城市重点窗口,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命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茉莉花、雨花石、秦淮花灯、南京长江大桥等“十个一”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将秦淮游船、城市客厅主题灯光秀、有轨电车等视觉形象融入精品旅游路线。以爱我中华为内核,组织国家公祭日爱国主义教育、“共植同心林”、民族文化节等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将5月6日打造成中华民族团结日进行重点宣传;以农民画为载体,打造“同心绘梦”统战文化阵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目标,全面推广民族健身操;以感知中国、寻根之旅、大运河文化体验营等文化交流品牌为载体,组织10余场次青年学生交流活动,建立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10家、华文教育基地13家,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2021-10-09
  • 团结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团市委组织市政协共青团界别、市青联部分委员前往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回民小学,开展以“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

    活动中,大家详细了解师生的工作、学习情况,就建设包含才艺学习、科学实践、体育训练等内容的“希望小屋”,与学校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捐赠仪式上,团市委向学校赠送了300余本图书,市青联委员们向学生捐赠了文具、航模器材等学习用品。

    随后,青联委员们分头行动,有的进行党史教育宣讲,勉励孩子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牢记历史、爱党爱国,认真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做新时代好少年;有的结合自身职业和特长,分别为学生们上软笔书法、航模、街舞等课程,为孩子们带去了别开生面的校外教育课程,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开展民族团结创建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更加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10-08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全面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深度融合发展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的百年历程,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院属各单位把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智慧和力量聚焦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民族工作主线上来,努力推出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党委迅速行动,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将科研工作主方向转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这一主线,结合202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全面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8月30日上午,民族所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学习,发挥好民族所作为民族学和民族理论研究国家队作用,从学理角度做好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研究阐释与宣讲解读。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在实践中创新、总结、提炼的一个集中表达,更是我们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民族工作领域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新的战略部署。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会议要求,民族所尽快制定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工作方案。

    8月31日上午,民族所召开全体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义深远、内涵丰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大家更加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要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进一步加强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建设,为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8月31日下午,民族所领导、研究室(编辑部)主任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题会议。会议对民族所特别提出要求,强调民族所的科研人员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尽快列出一批精品科研项目和选题,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充分发挥智库职责,推出有说服力的学术力作和智库精品成果。

    9月7日下午,民族所召开所务扩大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所科研工作的战略思路和研究方向。会议强调,全所同志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研究工作的主线,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全面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人类学“三大体系”建设。

    立足科研,制定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工作方案

    民族所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中民族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认真传达、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相结合,是民族所的中心任务。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民族所认识到要更加自觉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更加明确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全所科研主攻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要求,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三大体系”。要努力打造民族研究顶尖科研团队,以学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为导向,促进中国特色民族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切实增强推动民族学学科两类研究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按照民族所党委会要求,8月30日至9月17日民族所从科研规划、人才工作、研究生培养、信息化工作和新科研平台建设等五大方面,分别论证,提出各自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内容。经过所务会议、所学术委员会、所长办公会及所党委会审议,形成《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21年度暑期专题研讨班精神工作方案》。全所上下将着重把握以下原则和工作要点:

    一是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

    二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党建与科研融合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科研,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党的建设。

    三是完成全所科研指导思想的转型,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重点,凝聚全所科研力量聚焦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全面推进民族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着眼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提升理论创新能力和科研生产力,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三大体系”:进一步优化学科发展布局,强化科研组织管理,提升学术组织能力,促进学术平台资源整合,打造协同高效的平台支撑;统筹推进各类研究项目,努力产出高质量成果;加强话语体系和学术传播能力建设。

    四是大力推进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努力提升建言资政能力。智库建设要走高质量发展、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基本路线;科研工作要以应用为导向,采用基础研究的研究方法,最终形成有分量的战略研究成果;发挥民族所的综合优势,拓宽智库工作渠道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西藏智库的学术影响力。

    五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要交办任务,努力建设民族研究领域国家队。根据四部委基地办公室指示精神,依托我院网络和学术资源,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网”的建设。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质量人才强所战略。立足现有人才队伍,挖掘科研潜力。充分发挥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围绕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工作的需要适时引进高端、成熟型人才;完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以成果为导向统筹谋划项目负责人选聘和管理干部选聘机制。

    七是积极推动促进科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完善招生、教学、培养过程和导师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博士后招收、在站和出站管理,培养和储备人才。结合民族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在民族学系基础上,加快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八是全面促进管理强所,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持续完善系统、公平、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工程评价制度和绩效考核、聘期考核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强化工作纪律,切实提高服务意识、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保密和安全工作水平。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严格建立报告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绩效。

    突出重点,研究宣传阐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新思想

    研究和阐释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十二个必须”,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需要正确处理的“四大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民族所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核心科研工作。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在反复论证基础上,民族所提出了20余项重大研究课题或课题方向,作为民族所“十四五”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列入明年创新工程项目计划。

    进一步提升研究基地和智库在科研融合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基地将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院重大科研规划专项为重点,完善2022年度子项目立项,安排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参与重点课题,动员全所骨干力量承担或参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性的课题。发挥院西藏智库、国家治理研究智库民族发展研究部等专业智库在应用对策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加大智库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攻关项目的投入与管理,确保已经有所起色的智库建设不断加强,作用进一步凸显。

    进一步发挥所办刊物与所管学会的积极引导作用。民族所四个学术刊物(《民族研究》《世界民族》《民族语文》《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AnthropologyandEthnology)》)将重点刊发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融合的高质量论文,通过学术期刊的导向作用,引领推动所内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融合发展。加强所管10个一级学会的管理工作。这些学会的各类学术活动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现平台、民族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民族所整合学界研究理论的抓手。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融媒体传播。民族所网站建设将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网”一起,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重大议题,形成集宣传、研究、阐释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的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9月3日,《中国民族报》刊发民族所所长王延中的文章《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指出,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全国各族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胜利召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内容。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切实提高民族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具体工作。多位科研人员发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文章,宣传阐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民族学系师生的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深感从事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一致认为,要把研究和学习统一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进一步增强和提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信心。9月1日上午,民族所专门召开学术委员会,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讨论研究生培养计划。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党建科研融合建设

    民族所党委始终注重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成果导向与使命引领相结合、规范运行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政治建设不仅体现在政治把关、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问题上,更体现在科研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找准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结合点,做到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效果不断显现。

    跨学科开展联合党建活动,是民族所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党建科研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践。

    今年8月,民族所民族理论学科片党支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党支部、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党支部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对口帮扶西藏大骨节病患者”开展联合党建活动。民族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在活动中指出,科研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用手术刀、我们的学者用科研成果整合各方资源集中防治地方病现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党员同志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援藏工作实践的重大创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事例,更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服务现实的生动体现。9月5日上午,民族所同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研究中心、北京援藏工作指挥部、福建援藏工作队等多家单位,共同发布了《西藏地区大骨节病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21年版)》。王延中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开展针对藏族同胞的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行动。

    实践充分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研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2021-09-29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中华司法文明繁荣发展

    新华社兰州9月28日电2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三届中华司法研究高峰论坛暨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促进中华司法文明繁荣发展。

    周强表示,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系统总结中华民族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经验,弘扬中华法治文化和司法文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聚焦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充分发挥中华司法研究会作用,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推动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2021-09-29
  • 深学细悟 守正创新 奋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岛风景线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的精神,浙江统战特推出“学习贯彻·部长说”栏目,邀请各市委统战部部长结合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谈体会。今天推出第九篇——舟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高瞻:深学细悟守正创新奋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岛风景线

    深学细悟守正创新

    奋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岛风景线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形势,全面总结和系统部署了民族工作,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题主线和根本遵循,提出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重点举措。全市统战民宗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有力推动新时代舟山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握三个思维。

    要树立政治思维,秉持全局理念,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工作落实,促进民族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融合,推进民族工作各方面内容齐头并进,不断向纵深发展。要运用统战思维,贯彻民族政策,推动舟山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确协调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促进统一战线发展和各民族团结。

    立足一个目标。

    以奋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岛风景线为目标,全面排摸全市少数民族情况,深度融入“一省四区”建设,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支持推进民族共富惠民工程,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的风险隐患,努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系统开展民族工作活动、阵地、组织和机制的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宣传活动,为全国、全省民族工作提供舟山经验。

    推进“一家园、五基地、一工程”建设。

    建立舟山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浙里同舟石榴红”海岛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浙海大民族团结进步研究基地、鸦片战争纪念馆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岛艺术馆民族才艺培训基地、财富大酒店民族团结进步实习基地、迪丽拜尔民族艺术培育基地”五大民族团结进步基地。指导普陀山佛教协会启动“共富行动三千助力工程”。

    下一步,舟山市还将系统实施拟定一份学习培训计划、出台一个发展规划、推出一套工作提升机制、打造一批服务管理平台、完善一个依法治理体系等内容的“八个一”工程,不断推进新时代舟山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09-28
  •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将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取得了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创了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1.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富裕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所以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存在,趋利的本性使资本家不可能与劳动者共享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保证了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公共性和共享性,保障了共同富裕的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因此,只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了统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就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属性、本质特征。





    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不断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人民迈向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共同富裕,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历史性地解决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全面实现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史无前例地消除了困扰中国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需要,又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需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即通过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在高质量发展中,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一方面,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的实质性增长,让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诚信文化,营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尚,不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4.先富带动后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方法


    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也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更不是均贫富、劫富济贫,而是先富带动、帮助后富,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裕,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不断促进从低层次的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跃迁、从少数人的局部富裕到全体人民的整体富裕跃升。这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一方面,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业致富,靠勤劳实干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建立帮扶机制,让先富带动后富、帮后富,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机制,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不断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促进现代化发展。


    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必须充分认识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追求共同富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和制定了战略目标并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实施。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再到“新三步走”和“新两步走”,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中国人民向着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接力、持续推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党中央明确了新“两步走”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分步骤实施、逐步推进的做法,既明确了不同时期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工作中注重总体规划和持续接力的鲜明实践特征。





    5.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进步的演进过程,社会形态的更替实际上也是文明形态的更替。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分配制度的变革,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本质上是以资本为轴心的文明,这种文明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文明与共同富裕不可兼容,一边是财富积累,另一边则是贫困积累。因此,有些西方国家即使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福利国家,但最终都无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全部成果基础上、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型文明,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立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文明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重要区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把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必将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鲁明川,系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1-09-27
  • “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武汉拉开帷幕 六支代表队晋级

    9月25日上午,“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武汉拉开帷幕。图为预赛录制现场。人民网高亚永摄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武汉9月25日电(王欲然)25日上午,由党史学习教育官网主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湖北省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承办的“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江城武汉拉开帷幕。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国资央企系统、金融企业系统、网友代表组成的32支代表队在湖北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内参加了预赛阶段的角逐。


    经过选择题、填空题、风险题三个环节的激烈竞争,最终来自浙江省的“红船起航队”、河南省的“出彩中原队”、湖北省的“红色荆楚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八桂欢歌队”、重庆市的“红岩逐梦队”,以及陕西省的“圣地荣光队”六支代表队(排名不分先后)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据悉,决赛将于9月27日下午举行。六支代表队将通过竞答、展演等环节角逐一二三等奖。


    “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活动聚焦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旨在通过学习竞赛形式普及党史知识,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认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平台,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自今年5月活动启动以来,累计已有超过3.2亿人次参与线上答题。

    2021-09-26
  • 习近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让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天,党建网微平台梳理了部分相关重要讲话,邀您共同学习!





    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世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加强交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参观“友好往来命运与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时强调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1-09-26
  • 袁家军: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

    袁家军在省委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


    郑栅洁主持葛慧君出席黄建发讲话






    14日,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出席上午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扎实推进民族乡村振兴,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面推进我省民族工作系统性重塑、创新性变革,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坚决防范民族工作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确保我省民族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省委副书记、省长郑栅洁主持上午的会议,葛慧君、黄建发、许罗德、王昌荣、陈奕君、修长智、梁黎明、王成国出席。省民宗委、宁波市、杭州市西湖区、景宁畲族自治县、泰顺县司前畲族镇、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凝心聚力同心筑梦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专题片。下午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黄建发作总结讲话,王成国主持。


    袁家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这些年来我省民族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党的百年历程大格局大视野出发,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系统阐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深刻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要义,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基本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我省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率先打造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示范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区。


    袁家军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根脉”,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加强民族工作领域留下的宝贵财富,深入挖掘浙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悠久、深厚、光荣的历史。要加快推进民族县乡绿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民族县乡山海协作升级版,不断打开民族县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稳步推进少数民族群众“扩中提低”改革,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探索“三次分配”机制。要持续深化民族工作领域数字化改革,构建民族工作领域数字化改革整体框架,建设一批民族工作领域多跨场景,推进民族县乡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服务,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社区民族工作标准化建设,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构建防控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隐患闭环机制,完善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预警监测体系。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推动民族文化与浙江人文精神深度融合,持续擦亮“浙里一家亲”民族文化品牌。要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多出成果、出亮点、出模式,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金名片”,更好地凝聚人心、促进团结。


    袁家军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是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工作格局,强化保障措施,加快人才培养,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不断推动新时代我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市设分会场。

    2021-09-23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