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西山学校高中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班级合唱比赛圆满落幕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为了让西山学子们从歌声中厚植家国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奋发进取的班级学习风貌,提高学习积极性。11月4日下午,江西省西山学校高中部在博雅楼举行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班级合唱比赛,学校政教处副主任桂伟泉、高中部校长朱祥生等校领导出席,高中部全体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全体起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这首歌激发着人民的革命豪情,在和平发展的今天,依旧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在齐声高歌音乐的声浪中,各班级参赛队员按照顺序依次登场。每个班级都着装整齐,井然有序,他们用激情嘹亮的歌声、如火高燃的热情,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各班演唱的歌曲形式多样,有齐唱、伴唱、领唱、歌声或甜美、或铿锵、或轻柔、或昂扬,无不展现着西山学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一首首经典歌曲,唱出了同学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更倾吐了新时代少年的理想和胸怀。动听的歌声里,是西山学子的拳拳爱国之心。他们用自己的歌声与丰富的情感打动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引发了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把比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高中部校长朱祥生在合唱比赛现场为学子们致辞。他表示:“通过举办此次班级合唱比赛,既为西山学子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希望每一位西山学子都能在红歌的感召下,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将‘爱家、爱校、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努力学习,开创崭新的未来,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比赛结束后,领导分别为班级获奖代表颁发奖状和锦旗。

    江西省西山学校在“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办学宗旨的指引下,以培养一批“人格完整,优势突出,善于合作,适应未来”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经常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举办一些以爱国、爱党、感恩为主题的活动,还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兴趣班,让同学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完善自己的品格,找到自己的兴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1-11-09
  • 重塑绿水青山 驻颜大美青海





    秀美祁连山。焦生福摄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这些称谓形象地体现了青海省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位于青海北部的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冰川与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20年8月,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曝光后,青海省迅速启动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木里矿区为龙头、覆盖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并以此推动建立健全体制完善、法制完备、管理严格、保护到位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一场数十万人参与、重塑绿水青山的攻坚战在青海打响。一年多过去了,这场“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不仅初步改善了祁连山南麓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以及人民群众的发展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798个图斑的“自我革命”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是青海“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然而,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给青海的自然生态、政治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

    青海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刀刃向内,按照党中央赴青海工作组提出的要求,立即研究整改措施,出台《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系统部署了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按照《行动方案》要求,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印发了《全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工作的通知》,迅速展开生态问题排查。

    “我们统筹省内优秀的地勘、测绘单位,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两市两州共10个县的6.31万平方公里范围,全面排查涉及生态环保的矿山企业、建设项目和矿业权,摸清其数量、位置、合法性和生态环境状况。”青海厅调查监测处处长卢晓平介绍,凡是非法开采、侵占河道、损坏草场、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处也不放过,共排查疑似图斑1221个,经州县级自查、省级核查确认后,确定问题图斑798个,建立了数据库和问题图斑工作台账,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每一处都治理到位。

    如果说木里矿区11个采坑、19座渣山的生态整治是必须要做的“规定动作”,那么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这798个问题图斑就是举一反三的“自选动作”,是对历史遗留生态问题的一次清算,无异于一场“自我革命”。问题图斑涉及的10个县,都全力开展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市财政对片区内乐都、互助、民和三县区按每县1000万元标准下达了3000万元专款,用于矿山生态环境和问题图斑整治,自然资源部门则退还了前期收缴的678万余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用于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海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曹有仁说,目前该市262个问题图斑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了县、市、省三级验收。

    “我们在县级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统筹整合了2021年财政预备费等各类资金500万元用于综合整治。县自然资源、林草、农牧、工信、‘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等部门联合发力,又整合了各类项目资金7300万元。”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副县长赵雁说,为如期完成全县123处问题图斑和134处矿山的综合整治任务,累计有2.1万名干部、群众上了“战场”。而祁连全县人口仅5.2万。

    目前,通过实施工程治理、种草复绿等,木里矿区原有采坑、渣山已与周边地形地貌交错融合、自然衔接,初步具备了后续自然恢复的土壤和地貌条件。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已整治完成771个,整体进度比《行动方案》要求的期限提前了近一年。



    生态环境整治后,原本满目疮痍的矿山一片翠绿。王丽华摄

    “挂图作战”的工作机制

    在祁连县扎麻什乡西山梁多金属矿问题图斑整治现场,记者看到一块告示牌,上面有图斑号、存在问题、整治措施等信息,还标明了牵头单位、督办责任人、乡镇负责人、林草管护员以及河道管护员的姓名。祁连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有明介绍,每一处问题图斑整治现场都有这样一块告示牌。

    “我们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点督办协调、乡镇分片排查整治、村社参与长效管护的纵向治理网格和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督管理、纪检监察检查的横向责任体系,通过定格、定人、定责,推动形成‘三纵三横’和‘前期整治+后期管护’的长效机制。”马有明说。

    不只是祁连县,在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青海省从上到下都探索建立了一整套机制,为打赢这场攻坚战保驾护航。

    青海组建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书记、省长负总责,分管副省长直接抓,相关省领导共同配合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并从省级各相关部门抽调来一批业务骨干。青海厅成立了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片区内各州都成立了交叉检查督导组,“背靠背”检查、督查,切实推进整治工作。

    “我们会同相关省直部门下发了统筹协调推进、建档归档、项目申报、验收销号、资源盘活利用、后期管护6项工作机制和制度文件。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实施办法。”青海厅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有俊介绍,各市州、各区县都按照相同架构建立了工作机制,自上而下落实责任,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海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区县包片督导,对涉及的问题图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整治工作流程“图表化”;主要领导现场蹲点驻守,全面落实整治责任清单任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了覆盖州、县(市)、乡、村四级且责任主体、行政管理部门、专项督导检查、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参与的“四纵四横”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海北藏族自治州推行各级领导“入网入格”,将责任明确到人,规定换届不换人,直至问题图斑整治完成。

    各地同时探索了将整治新增的建设用地、耕地、草场盘活利用的机制,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海东市民和县将整治恢复的450亩耕地,纳入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缓解了当地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祁连县将整治出的3.2万亩草场纳入乡村振兴资产管理中,有效盘活了草场资源,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祁连县生态环境整理现场。王丽华摄

    “一斑一策”的治理方案

    进入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朵家沟,记者看到道路两侧是栽种不久的桧柏,旁边巨大的山体已覆土种草。

    自20世纪五十年代起,附近的居民便在朵家沟开山采石,后来还出现过多个小采石场。长时间的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朵家沟只有一公里长,却涉及11个问题图斑,第一次来时,看到陡峭的山体上到处都是危岩。当时我就想,这可咋治啊?”朵家沟整治项目施工方经理、青海中煤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生峰,带记者来到一处半山腰平台,指着周边的几个山体说,“我们根据每个山体的实际情况,‘一斑一策’科学制定治理方案。青海大学、省林草局的专家多次到现场指导,帮助我们优化树种、草种。你看我们脚下就有5种草。这样既能保证存活率,也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尝试。”

    青海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刘国新介绍,青海在开展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按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工修复为自然恢复打基础”的总体思路,注重科学精准整治,充分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按照“一企一策、一矿一策、一坑一策”的要求,逐图逐斑编制整治方案。

    高寒地区生态修复是世界性难题,青海在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木里矿区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期间,青海组建了由涵盖矿山、生态修复、环境科学、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荒漠化防治、法律等领域的17名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组,邀请85名院士、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和8家科研院所、大型央企派员参与讨论和评审,制定了治理总体规划和方案大纲,为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效指导。

    青海厅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有俊说,青海参照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等文件,赋予每个采坑及渣山以不同“内涵”。每个图斑的治理模式都经过反复比选,对需调整和优化的方案进行了严格的专家评审论证。经过对施工设计的多次优化,木里矿区渣土回填量从最初的8400多万立方米降至近5900余万立方米,节约资金4.5亿元。施工中对植被状况良好的渣山和地段进行全保留,最大限度收集渣山中可用于覆土的渣土,按照相关标准对渣山进行削坡整形,为种草复绿创造了地形地质条件。

    青海还协调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及省内林草方面的技术单位,成立了由近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种草复绿技术支撑团队,坚持多方联动并举、多方案互补并举、多草种组合并举、多肥料优配并举,编制了《青海省木里矿区生态修复(种草复绿)总体方案》和10个配套支撑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总结推广了“覆、捡、拌、耙、种、耱、镇”的种草复绿7步工作法,在高寒地区生态修复中大显身手。



    祁连县扎麻什乡生态环境整治后的矿山。王丽华摄

    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祁连县扎麻什乡西山梁多金属矿,海拔3600米,车辆只能开到矿区边缘,往上走还有半公里的上坡路。记者放慢脚步走上去,依然气喘吁吁。可山上用来种草的土以及树苗、草籽、肥料等,都是当地群众背上去的。背一麻袋土,只够种一小堆草。河北村村民华藏说:“看着这些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光秃秃的山变绿了,浑浊的水变清了,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通过整治,西山梁矿区新增草场百余亩,全部移交给了村集体,用于助力乡村振兴。而通过参与生态环境整治,当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强了。

    生态环境整治中发生的许多故事,也反映出群众对绿水青山的热切期盼。西山梁矿区复绿所需的羊粪肥,都是当地群众无偿提供的;在挖虫草的时节,大家纷纷放弃了赚钱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参与到生态环境整治中来;为避免对草场造成二次破坏,西山梁后山的复绿创造性地借助了羊群的帮助,当地群众把自家的羊赶到后山,万余只羊在那里完成了松土、施肥的“工作”。

    不只这些。河北村村民拜占元每天开着自家的机动三轮车往矿区运土,一天来回七八趟。他说:“我心中的感情不知该怎么表达,我就知道生态整治是大好事,这是政府为群众办的大好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东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林海说:“通过开展图斑整治,各级党委、政府的生态保护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干部通过亲身参与,生态优先的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祁连县副县长赵雁说:“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整治,也是对干部群众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再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思想的转变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目前,青海这场重塑绿水青山的攻坚战仍在继续。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杨汝坤说:“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就是践行‘国之大者’。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行动方案》要求,持续对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进行问题图斑分类整治并做好监测及后续移交管护,加强矿产、草原、湿地等资源管理,持续推进修复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综合整治工作按期完成,2022年稳步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2021-11-03
  • 万众一心保安澜(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金秋时节的黄河郑州段。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10月28日下午,武陟县驾部控导工程44道坝,黄河水已降至日常流量,由波涛汹涌归于平静。

    10月27日,黄委终止黄河中下游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一个多月来牵动无数人心的黄河秋汛防御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受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影响,9月19日,黄委启动黄河中下游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9月27日开始,黄河接连发生3个编号洪水,小浪底水库水位屡创历史新高,花园口水文站流量连续20多天控制在4800立方米左右每秒……黄河面临严峻秋汛。

    今年黄河下游秋汛洪水场次之多、过程之长、量级之大历史罕见。万里黄河,险在河南,河南段是黄河下游防汛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711公里的黄河大堤河南段上,属地党政机关、应急、消防、电力等部门协同作战,河务专业力量和地方群防人员联合巡查,全省上下筑起一道守护黄河安澜的铜墙铁壁。

    10月中旬,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黄河下游检查指导秋汛防御工作时指出,沿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全力应对,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有名有实有效,实现了防御力量从专业单元到群防群治的拓展,防御任务从总体要求到责任落实的细化,防御措施从被动抢险到主动前置的转变,防御目标从险工险段到全线全面的延伸。

    本次秋汛“大考”,武陟黄河第二河务局局长崔锋周历历在目。“驾部控导工程42—45坝之间,由于河道紧挨大坝,水流长时间冲刷容易造成工程出险,根据汛情及河势分析,我们及时对这4道坝进行除险加固27次,用石5768立方米。”崔锋周说,因为提前预判,防患于未然,辖区没有发生一次险情。

    10月4日下午,兰考黄河河务局局长胡云英到夹河滩护滩工程18护岸巡查,发现该河段河势突然上提,该护岸为土坝基,一旦水流冲刷时间过长,工程将出现较大险情。

    “立即处置,挖掘机、装载机马上进场,抛铅丝石笼、柳石枕护根,散抛石护坡,启动照明设备。”胡云英发出一道道抢护指令。挖掘机轰鸣着抓石放石,装载机开足马力推笼入河,30名抢险队员经过8个小时的紧张忙碌,才完成18护岸的提前防护,保证了工程安全。

    一个多月来,黄河花园口段,惠金河务局工程管理科科长孙广伟和同事们始终坚守一线,不分日夜探摸根石、测量水位。孙广伟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天的巡查观测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天的护岸工程靠河情况、有无水毁、有无根石走失等。

    政府领导、应急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群防群控,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统筹整合水利、河务部门技术人员与群防队员,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将险情抓早抓小,把隐患消除于萌芽,实现了滩区不漫滩、工程不跑坝、人员不死亡的目标。

    在兰考,供一线巡护人员休息的公交车成为黄河大堤上一道亮丽风景线。十一假期期间,疾风骤雨使黄河岸边气温骤降,当地政府紧急与当地公交公司协调,16辆公交车开到大堤上,根据险工险段所处的位置不同,公交车不仅可以来回移动,还能充当照明设备。

    “公交车相当于可移动的活动板房,比帐篷暖和,还可供更多人临时休息。”兰考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焦昆说。在长25公里的黄河兰考段,由528人组成的专群巡防队伍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了本次秋汛有惊无险。

    省防指要求,在河道工程巡查防守中,专业人员、群防人员按1∶3配备。记者采访中发现,有些地方配比甚至达到1∶5。群防力量与专业人员协同配合,通过眼看、手摸、耳听、脚探,“把脉”水位、流速变化,在巡堤查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0月下旬,黄河进入退水期。根据多年防汛经验,黄河退水期是防洪工程出险概率最高的时期。10月25日,在东坝头控导工程,由于连续多天的高水位浸泡,根基处于完全水分饱和状态,随着水压不断下降,该工程有个位置出现了长约二百米的裂缝。正在巡堤查险的群防人员发现问题后,立即上报,当地紧急使用长臂挖掘机往裂缝中投抛石料,填实、压紧,避免了险情的出现。

    记者在武陟采访当天,66岁的大封镇驾部村村民李仁坝穿着橙色防汛服,仍坚持到所管辖的驾部控导工程进行日常巡护,看见记者等人离河边过近,李仁坝大声要求:“赶紧远离河边。”

    “虽然应急响应已经解除,但我们仍在坚持24小时巡查,水还没有完全退去,不能掉以轻心。”河南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1-11-02
  • 区住建局到草坪回族乡大田村开展党日活动  

    10月24日,雁山区住建局全体党员干部到结对帮扶村草坪回族乡大田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体验脱贫攻坚成就,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助力乡村振兴。



    区住建局局长、党支部书记李志杰同志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浅出地向村两委干部和脱贫群众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宣讲,大家全神贯注得倾听,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爱党爱国的热情;随后,有着51年党龄的退休党员朱息桂同志热情洋溢地给大家讲了他的入党故事及退休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听后,党员同志们感觉受益匪浅。



    住建局全体党员干部还与大田村两委干部和脱贫群众代表进行了脱贫攻坚座谈交流,听取了村委干部关于大田村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等情况汇报,体验脱贫攻坚给大田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给脱贫群众带来的实惠。



    实地察看了大田村饮用水源情况,详细了解了基础设施升级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情况,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帮助大田村解决饮用水问题。

    2021-10-28
  • 观湖松元厦社区开展重温百年奋斗路主题活动

    10月19日,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开展“青春百年,与党同行”重温百年奋斗路主题活动,吸引了辖区100余名居民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党的百年奋斗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鼓励大家用自己的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此次活动设有党史知多少、党史事件我来排、奋斗者我铭记、党旗下共奋斗等互动游戏,让社区居民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同时,立足百年新起点,树立坚定信念,奋发向前,将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汇入民族复兴伟业的大河之中。

    活动现场,亲子家庭以饱满的感情朗读《少年中国说》,在诵读中感受身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肩负的历史重任。在红心向党环节,居民们激情洋溢,拿起飞镖向着靶心投射。在“党史知多少”摊位前,吸引众多居民围观,通过在飞行棋上学习党史,轻松有趣、寓教于乐。



    此外,现场还置了“奋斗者我铭记”摊位,通过奋斗者照片与事迹匹配名字的形式,以努力奋斗、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为榜样,让社区居民从中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争做新时代奋斗者。在“党旗下共奋斗”摊位中,小朋友们纷纷拿起笔来,用最真挚的童心,书写奋斗目标,把自己的梦想融入祖国建设的大梦想里,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10-22
  • 豫东大地展新颜 奋勇再谋振兴篇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农家小院、优美的村文化广场……金秋时节,走进商丘市,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呈现,一派村美民富的和乐景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一组数据:商丘市6个贫困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9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6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数字的背后,是一项项落地有声的具体行动。5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牵头抓总、整体谋划、统筹协调的主体责任,做到精准派人、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仅是振兴的开始。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衔接,成为当下的工作重心。商丘市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高位推进显力度。坚持落实主体责任不放松,坚持发挥领导小组作用不停滞,坚持狠抓帮扶责任落实不松懈,坚持完善工作政策体系不间断。今年商丘市调整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426人,选派驻村工作队2070个、工作队员6492人。

    扎实稳进增收入。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实产业帮扶夯基础,安排产业项目247个。同时,继续落实脱贫劳动力“七个优先”、稳定和扩大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12条措施,加大对扶贫车间管理力度,保证车间正常运转,方便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坚决落实稳岗就业促增收。

    加强监测防返贫。按照“三类人群”监测范围和标准全面摸底排查,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为防止出现因灾返贫现象,及时出台《防止因灾因疫情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若干措施的落实方案》等,并紧密结合灾情,进行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对有返贫风险的,按照标准程序,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同时,建立“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继续激励商丘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民权县王桥镇

    麻花庄“转型记”



    民权县麻花庄产业红火。民权县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

    10月9日,记者来到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新改建的村文化广场宽敞漂亮,村容村貌整洁亮丽。

    麻花庄村原名五里河村,是省司法厅的定点帮扶村,全村386户1812人,原有73户贫困户253名贫困人口,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麻花庄村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着眼于夯实基层组织、探索扶贫路径、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党建+队伍建设”“党建+产业发展”等党建项目,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跃成为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迈上致富道路的典型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打造坚强的村“两委”班子,2018年3月,经镇党委动员,在南方做生意的张永涛回村,并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麻花产业发展,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新一届党支部组织党员外出学习转变观念,之后又拟定了整合发展麻花产业的方案,让民权贡麻花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正式“出道”。2019年6月,村里成立了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把村内原有的6家麻花厂、6家小作坊和诸多散户整合到一起,集中推出一个品牌“老张家”。

    省司法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前后筹资300多万元,为村里建成了标准化生产车间。同时,成立电商销售专业团队,培养了自己的网红,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全村麻花总产值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2019年年底,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该村也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脱贫后的群众编了顺口溜,他们说:“麻花庄麻花香,吃着麻花奔小康。”

    永城市时庄村

    艺术“驻村”助振兴



    永城市时庄村美景。何燕子摄



    改造后的时庄村。何燕子摄时庄村成为文化艺术旅游村。何燕子摄

    □本报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本报通讯员何燕子

    “琴棋书画苑”“吹拉弹唱苑”“民俗演艺苑”……10月10日,漫步永城市演集街道时庄村,从返璞归真的乡村小院,到玻璃房民宿;从桃园结义亭等民间文化遗存,到时庄文化艺术苑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氛围。

    时庄村是永城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也是该市乡村文旅振兴的“样本”。时庄村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1360人,村内拥有关公饮马泉、桃园结义亭等多处民间文化遗存。

    近几年,演集街道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实施文化艺术村的规划设计,建成了时庄文化艺术苑区,已入住的艺术家有36位,涵盖了戏曲、书法、绘画、摄影等十多个门类。由于艺术家的入住和艺术性的改造,使得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浓浓的“艺术色彩”,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在尚义街开了一间小店的村民程有良感慨道:“以前,这边都是破房屋空闲地,再看现在多美。小店生意还不错,每个月能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面对蓬勃发展的态势,时庄村相继建设完善了道路、停车场、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如今,时庄村结合“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四小园建设”,在村庄西部打造了“田园时庄”主题板块,通过“田园+”的形式,融合文化艺术村特色,用文化和田园的碰撞,打造文艺熏陶、农田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业态。

    一个个新项目、新景点建设完成,有效助推了村民增收,也让时庄村在振兴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镇

    美丽乡村更宜居



    贾寨镇营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侯强摄

    □本报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实习生高杰

    10月9日,走进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镇张庄村,宽阔的村文化广场上,不少村民正在唱歌、跳舞。

    “原来这里都是垃圾堆,现在变得干净整洁了,我们也有地方玩了,日子是越过越好!”“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广场上的群众感慨道。

    为营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在贾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该村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分拣、清运、集中处理垃圾,将闲置土地、荒地翻耕平整,建立生态公厕,种植绿化树20余种,绿化面积近1万平方米,使得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

    像张庄村一样,贾寨镇30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近年来,贾寨镇强化党建引领,着力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下功夫。全镇按照乔、灌、花、草“四形”合理配置,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协调统一;做到了“扫干净、摆整齐、一眼净”;107个自然村和镇区主干道实现了亮化全覆盖,自然村公厕和户用生态厕所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该镇利用区位优势,确立了“以种植养殖为主、以加工和冷藏保鲜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芦笋、黄花菜、山药、苹果、桃等蔬菜、杂果,奶牛、泥鳅等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批蔬菜、杂果、养殖基地,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初步形成标准化、集聚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格局。百姓居住环境越来越好,“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睢阳区坞墙镇

    提“颜值”增“气质”



    坞墙镇宋庄村党建广场。杨飞摄

    □本报记者李凤虎本报通讯员陈萌萌

    整洁的道路、挺拔的绿树、亮丽的休闲文体广场……10月8日,记者走进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感到耳目一新。

    近年来,坞墙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增强农民“底气”,一幅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为了改变自然村脏乱差现象,在睢阳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坞墙镇大郭庄村抢抓全区开展土地增减挂钩机遇,合并自然村,建设集中安置区,修建户户通公路、安装路灯,将土地化零为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村民合理利用整治出来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不但提升了村庄“颜值”,而且让村民收入增多。

    同时,坞墙镇通过统筹考虑群众意见、中心村发展、空心村整治等要素,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全面推进老年安居房建设,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这辈子都没想到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是自己花钱盖房,也盖不成这么好的房子。”白庙陈村村民张民彦激动地说。

    一个个转变,一张张笑脸,组成生动鲜活的乡村图景,映照出坞墙镇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抓实抓细各项举措的努力与探索,也折射出乡村振兴为这里带来的喜人变化。坞墙镇将以“争”“抢”“拼”“赶”的姿态,奋力写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答卷。

    夏邑县火店镇

    巧手织出幸福来

    □本报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本报通讯员夏天

    10月8日,走进夏邑县火店镇班集村,只听见机声隆隆,大街上却不见人影。

    “入秋后是一年中班集人最繁忙的时候,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各类工艺品,迎接销售旺季的到来,可以说俺村没有一个闲人。”在班集村工艺品生产车间里,忙着指挥生产的班光远根本来不及和记者细聊。

    火店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班集村又是该镇工艺品加工重点村,家家办工厂,户户忙生产,工艺品加工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现在全村有手工艺品加工厂百家,仅工艺品加工这一项,全村年产值就达3000万元,手工艺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60%以上。

    “现在赶制的这批价值200万元的宫灯、旗穗,是哈萨克斯坦的订单,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货,可不能违约。”该村党支部委员班俊标说。

    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彩带飞舞,宫灯、旗穗、无纺布袋等产品在每一条生产线上有序流动,30多名工人忙着生产。这里生产的小商品畅销义乌、临沂、武汉等批发市场,许多产品还通过这些国内批发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原来的班集村脏乱差,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工艺滞后。全村共504户18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488人,2013年被定为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我们以党建引领带动全村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12月,班集村整体退出贫困村序列。”班集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莉介绍。

    如今的班集村,道路通畅,干净整洁,环境宜人。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灵巧的手指不停地编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1-10-14
  • 无锡惠山经开区:致敬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

    日前,省锡中实验学校党总支组织党员教师来到无锡市惠山区展示中心,开展“致敬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参观学习活动。



    在惠山区文化展示中心,党员教师们观摩了惠山区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本次展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光辉岁月,不忘初心;第二个部分:魅力惠山,七骏奔腾;第三个部分:践行使命,春华秋实;第四个部分:转型崛起,创领未来。进入会馆,党员教师们沿着地区发展历程路,沉浸其中,静静地阅读、悄声地交流,感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区发展变化之大,盛赞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同心奋斗力量之强。



    在参观活动中,党员教师们又一次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更加坚定了不断奋进、开拓进取的信念。党员教师们必将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省锡中实验学校同呼吸,共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1-10-11
  • 南开区“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童绘祖国好江山”大型手绘拼画活动举行




    日前,由南开区教育局主办,区少年宫、华夏小学承办的南开区“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童绘祖国好江山”大型手绘拼画活动在华夏小学操场举行。5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分组绘制了96块画板,共同拼成了总面积138.24平方米的巨幅画作,包含有五星红旗及蓝天白云、雪山原野、河流农田等元素,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2021-10-11
  • 【百年辉煌路 奋进哈尔滨】(三)农业大市当头兵

    编者按: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哈尔滨市委网信办、央广网黑龙江频道联合打造“建党100周年融媒报道IP”项目《百年辉煌路奋进哈尔滨》。通过融媒体报道,展现哈尔滨在建党10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探寻红色基因,捕捉百年发展的时代印记。


    该项目分为五集,分别为:《红色抗联精神星火相传》《“共和国长子”新追求》《农业大市当头兵》《冰城夏都发“新声”》《新理念启新程》。


    今天,推出第三集:《农业大市当头兵》


    哈尔滨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也被誉为“中国土地改革第一村”。1980年,元宝村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三靠屯”。





    百年辉煌路,奋进哈尔滨!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元宝村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宝金带领干部群众通过包产到户、科学种田、精耕细作,让原本贫瘠的土地长出了好庄稼。198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从42元跃升至500元。如今,这里捧上了“金元宝”,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元宝村从“光腚屯”到“亿元村”的嬗变,也是哈尔滨发展的一个缩影。





    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被誉为“中国土地改革第一村”。


    随着10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知识青年用火热的青春播种希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冰城农民,奠定了哈尔滨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基础。


    “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龙江“这碗饭”,冰城有多大贡献?“这碗饭”的五分之一出自哈尔滨。





    哈尔滨对端牢国人饭碗功不可没。


    这是哈尔滨对国人的贡献。


    先天的黑土优势,加之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施行,哈尔滨为农民送去了实实在在地“深改东风”。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圆满完成;从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初步完成,农民有了更多地获得感。2020年,哈尔滨市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31元,比五年前增长了48%。





    农业大市哈尔滨连年丰收。


    好政策成为哈尔滨农业农村生产的不竭动力。2020年,哈尔滨粮食总产量保持244.56亿斤,实现“十七连丰”,连续七年稳居全国第一产粮大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6.2万亩,肉蛋奶产量达到40.8万吨、24.0万吨、37.4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3万吨。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80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6.95%。畜牧业、养殖业、粮食精深加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农民增收的推进器。


    作为农业强市的哈尔滨,不仅成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勇当乡村振兴的“急先锋”。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正逐步成为冰城黑土地上的一抹亮色。

    2021-10-09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小康圆梦」大美汾河 生机无限




    千年汾河,水韵悠悠,承载着沧桑变迁,焕发着时代光彩。

    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交给我省的重要使命。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期间,又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情况。他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治,三晋兴”。近年来,我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举全省之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如今,一川碧水清如许,两岸锦绣入画来,“母亲河”奏响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新乐章。

    一条绿色生态带在律动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脍炙人口,汾河美景令人印象深刻。

    水质好起来是实现治汾蓝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省坚持系统治理,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从2019年起累计向汾河调引黄河水14.12亿立方米;去年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从宁武县管涔山出发,一路向南,奔腾不息。

    汾源景区,泉水出山,清澈见底。近年来,宁武县不断加强水源地保护,关闭了全部煤矿,并通过治理河滩、恢复湿地、退耕还林、机修梯田……几十年的不懈治理,使得汾河源头水质改善为国家二类生活用水标准,年均减少输沙146.5万吨。

    一路安澜,汾河结束上游之旅进入太原境内。

    “一水中分,九水环绕”,是汾河流经太原市区的生动写照。围绕提升汾河水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太原市实施“九河”综合治理工程,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

    一座城有水而活,因水而美。碧水长天,秋色连波,一只红色的小艇缓缓划过太原市晋阳桥附近的水上运动中心。“站在这里,想象过去的太原人日落时分乘舟过河的美景,更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对这座城市多了一份情感,多了一份自信。”太原市民赵鑫在游览了“汾河晚渡”景点后说。

    地处汾河之滨的临汾,古称平阳,后因临近汾河而得名。

    近年来,临汾市以全面推行和深化“河长制”改革为抓手,聚焦解决水脏、水少两大突出问题,一手抓汾河生态综合治理,一手抓河长制工作,谋划建立了“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巡河员”体系及“巡河台账+问题清单”等制度和机制,突出综合治理、科技治河、部门联动、群防群治,使以汾河为重点的河流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万荣县庙前村,位于黄河和汾河交汇处,是汾河入黄口。夕阳西下,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的钓鱼人在夕阳下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剪影。

    庙前村是当地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之一。去年以来,依托黄汾交汇的独特地理优势,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了后土祠、望河台等优质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了108套村民新居。

    一条活力经济带在崛起

    宁武县东寨镇雷鸣寺的汾河源头,山青水澈,沁人心脾。

    石窑村紧靠汾河源头。69岁的王贵拴一直住在这里。

    一进小院,老王的老伴热情相迎。院子不大,收拾得干净利落。因年轻时下过煤矿,王贵拴得了股骨头坏死。前几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老王进行了手术治疗,但不能再干重活了。2016年,自己办起了农家乐。

    这些年,汾河源头越来越美,看的是青山绿水,呼吸的是新鲜空气,景区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王贵拴激动地说,靠着汾河吃上了“旅游饭”,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顺河而下,在静乐县丰润镇庆鲁沟村,通过造林合作社吸纳农民造林,将8个村的荒山全部绿化,造林1.3万多亩,带动150余户农民实现增收。“风光美起来了,日子也会富起来!”农民王俊瑞说。

    生态好、产业旺。近年来,沿汾各地依托好山好水谋划绿色项目,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相统一。

    酥梨种植是祁县城赵镇思贤村的主导产业。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的建设,拓宽了当地酥梨产业的流通销售渠道,让特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与思贤村相隔不远的城赵镇修善村,以汾河生态景观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为契机,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纽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走进平阳大地,汾河两岸一派生机,一批批项目奏响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多年来,临汾市一直把汾河治理当作引领未来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发力、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启动“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华翔集团作为全省装备制造业旗舰企业,主要客户为世界500强企业,白色家电零部件市场份额行业排名全球第一;曲沃县现代农业实现5G管控,“从田园到餐桌”智慧农业独领风骚。

    汾河流经的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是运城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转型发展的主阵地。

    2021年初,运城市印发《关于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及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比如,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全市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样板工程、靓丽长廊,初步实现了汾河生态治理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样板工程,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条人水和谐带在流淌

    汾河在变,两岸人民的生活也在变。一路走来,记者深深感受到汾河美景给沿线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会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三晋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地处汾河上游的静乐,8条支流汇入汾河,被称作“汾河之肾”。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2000亩,成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之所。

    在湿地公园里,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流淌着,沼泽地里水草摇曳,朴素的野花与周边多姿的山峰相映成趣,恰似一幅动人的写意山水。正在公园健身的张爱珍老人说,这几年汾河变化可大了!以前河道内杂草丛生、垃圾乱堆,现在满眼是花草,十分惬意,大家早晚都爱来这里遛弯。

    一路一风景,一步一陶然。

    自1998年开始至今,太原市一直持续推进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9月30日,太原汾河景区四期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汾河景区已是太原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天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品味“山衔落日千林紫”的汾河诗意,领略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锦绣太原。

    今年5月,滨河自行车道正式开通,成了汾河太原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行车道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以南2公里处,全长75公里,像两条“彩带”掩映在绿树花草中,吸引了众多市民乐享绿色出行、体验汾河美景。

    62岁的赵明生,每周都要来车道骑车。“以前汾河就像臭水沟一样,气味很刺鼻,有水的时候也很浑浊,而且还经常断流。”赵明生回忆说,这几年,汾河景区变化特别大,水更清、树更绿、景更美,空气越来越清新。尤其是夜色降临,汾河两岸,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金秋时节,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站在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处,园内景色一览无余,绿地、河水、小桥、蜿蜒交错的木栈道和石铺小径,和谐优美。

    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县城中部,面积共计718.2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08.14公顷,园区内共有植物51科161属271种。近年来,湿地公园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游园内,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里属于汾河下游,以前全是荒滩,杂草丛生,一刮风,都是土,没有人来。现在汾河湿地水清岸绿,公园配套设施完善,成为了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儿比城市里更安静、舒服!

    河之兴,人之福。汾河,必将成为一条造福三晋儿女的“幸福河”!(记者赵建军)

    2021-10-08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江西:红色文艺之花绽放时代光芒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一个个红色称号与地名在这里分布。

    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井……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红色传奇在这里流传。

    《红孩子》《党的女儿》《闪闪的红星》……一个个红色文艺经典作品铭刻着这里的印迹。

    红色,是江西最亮丽的底色、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的文艺工作者们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红色文艺之花在这片红土地上绽放着璀璨的时代光芒。



    电影《三湾改编》海报。资料图片

    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7月19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三湾改编》在全国公映。这部影片讲述了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村领导"三湾改编",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的故事,上映后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电影《三湾改编》以充满诗意的风格、宏大的战争场面、细腻的人物刻画真实还原了历史,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影片,更是一堂意义非凡的党史教育课。"江西省委党校文化与科技教研部副主任李志敏说,"它用光影铭刻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经典瞬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

    近年来,江西上下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彰显文化魅力。为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一系列文件陆续编制出台并付诸实施。

    红色文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是红色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富矿"。

    深挖江西红色文化内涵,加大重大主题创作力度,持续推出一批富有思想内涵、艺术水准较高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精品,成为文艺工作者们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建军大业》《浴血广昌》《八子》《信仰者》《初心》《热血军旗》《可爱的中国》……一部部深受包括大批"90后""00后"在内的观众喜爱的红色题材影视剧在银幕和荧屏上陆续呈现。

    讲述发生在井冈山下遂川县革命故事的京剧《碧血慈云》,讲述雨花一家两代人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红星的赣剧《红星恋歌》,讲述红军革命故事的舞剧《红草鞋》,反映开国少将甘祖昌回乡务农事迹的采茶戏《将军还乡》……一台台观众喜闻乐见的红色题材舞台剧在各地剧场和舞台激情上演。

    今年,江西推出的民族歌剧《山茶花开》、赣剧《血火熔炉》和话剧《支部建在连上》还入选了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红土地上,革命伟业、红色精神与秀美赣鄱交相辉映的风貌,在世人面前充分显现。

    用艺术创新升华红色经典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上,一栋外观呈灰色、坐南朝北的4层回字型建筑矗立在繁华闹市中,尽显肃穆和庄严。这栋建筑,就是始建于1922年的原江西大旅社。但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则使它跨越世纪的风雨,彪炳史册——"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荣获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评选特别奖、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建军大业》,讲述的就是1927年发生在这里的南昌起义的故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这部影片既表现大历史的进程,又不忘塑造鲜活的人物、铺陈具体的细节;既注重历史的整体真实,又能够大胆地将艺术化的处理加以强化;既努力让电影弘扬主旋律、张扬革命激情,又着力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展开主题。"影片坚持叙事的真实,同时又不乏高度风格化和类型化的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就让作品得以和今天的观众进行真正的沟通,做到了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观念的统一,同时把一种青春的激情和勇气传达给今天的观众。"张颐武说。

    在红色文艺精品创作过程中,文艺工作者们深知,革命历史题材不是简单的教育材料,其教育性和艺术性必须紧密结合,本身成为艺术品,方能让观众在欣赏中强化思想信仰和艺术信仰。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评选特别奖获奖作品、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编剧之一、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温燕霞说,编剧团队在创作中通过深入采访和大量阅读,在梳理了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决定从方志敏在国民革命、苏区建设、北上抗日、狱中斗争这四个时期的革命事迹出发,在尊重重大史实的基础上,用虚构的小人物穿针引线,将原本松散的历史事件凝结成剧情发展的"推手",从而较为妥当地处理好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剧本的后半段采取双时空的设计,运用回忆、梦境、想象等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使线性的叙述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语境,通过翔实而具体的故事情节,使荧屏上的方志敏烈士更加有血有肉,使观众洞见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恒心。

    把握思想规律和艺术规律,用艺术创新使红色经典升华,江西文艺工作者们正孜孜以求。

    开拓红色题材新的表达方式

    9月8日晚,江西卫视播出大型季播红色题材人文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第四季第八期"誓言无声"。30分钟里,"时空信使"主持人王宁、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妻侄许进和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宋运成一起,演绎讲述了邓稼先的感人故事。许进用一封回信深情告慰邓稼先临终前的憧憬:今天的盛世中国,您可看到?这是《跨越时空的回信》第四季的最后一期,许多观众在为邓稼先事迹感动不已的同时,也期待着这档节目新的一季录制开播。

    "一封回信,跨越时空,传承信仰,铭记感动。"《跨越时空的回信》以红色家书为载体,通过给革命英烈写回信的方式,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着重展现英烈精神当代承接,突出革命意志薪火相传。自2019年5月1日首播以来,这档节目凭借新颖的形式、厚重的内容、感人的细节,累积起良好的口碑,也开拓出红色题材新的表达方式,荣获了第26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跨越时空的回信》持续播出的同时,江西卫视还陆续推出了红色文化对话类节目《闪耀东方》和红色文化讲演节目《闪亮的坐标》。这两档红色文艺精品节目均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节目,播出后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闪亮的坐标》邀请了陈宝国、宋春丽、刘劲、刘佩琦等50位影视界表演艺术家担任演讲人,深情讲述李大钊、方志敏、焦裕禄、袁隆平、钟南山以及抗美援朝冰雕连、戍边英雄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故事或英雄人物,以新的姿态、新的表述,充分展现了"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我们调动了多种技术手段,将AR(增强现实)技术融入舞台,对舞台进行立体化的呈现,使简单的舞台呈现出多元化的立体空间感,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将观众带入故事现场,营造出沉浸式的观看氛围,从而使一位位英雄人物从历史深处走到观众面前。"节目执行总导演罗晨说。

    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看来,《闪亮的坐标》的亮点在于形式新、内容新。"它综合了众多的文艺表达方式,把电影、电视、舞台、综艺、演说、纪录等不同文艺类型、节目类型的元素融为一炉,塑造出一个新的节目形态,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肯定。"李京盛说。

    《闪耀东方》则以电视思政课的形式,打通了电视频道和新媒体平台,大小屏互联互通,台网端跨屏发力,形成了融合传播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江西广播电视台台长梁勇说,"这要求我们,演绎英雄故事、传播红色历史,应充分顺应时代大潮,在传播手段现代化、艺术受众年轻化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努力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

    文艺作品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证明。红色文艺凝结着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生动创造,记录着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力量。从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到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红色文艺呈现出不同风貌,但始终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经典。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多姿多彩的文艺形式浓墨重彩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成为文艺工作者们的使命担当。

    在江西,"老阿姨"龚全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她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到江西莲花县老家,此后一直投身乡村教育工作。2013年,她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根据她传奇而感人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电影《老阿姨》,上映后好评如潮。长影集团《电影文学》编辑朱瑞鸿评价说,影片将写实与写意的手法交织运用,既把一个个动人故事娓娓道来,对人物情感的渲染又不拘一格,并巧用黑白影像和彩色画面展现人物的经历与命运,向观众展示了革命传统的当代特色与理想信仰的新高度。这部电影先后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十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奖项。

    2019年教师节当日,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在全国公映。它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乡村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讲述了支月英老师坚守大山数十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给山里的孩子带来命运转折的感人故事。一位观众观影后说:"《一生只为一事来》用相当朴素的镜头带我们回到过去,重新把我们童年时代的老师还给了我们。"这部影片入选国家电影局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被列为第39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

    "历史和现实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资料库、基因库。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定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革命精神,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红色文艺经典。"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永明说。

    2021-09-29
  • 回望百年奋斗路 奋力征战新征程




    中共回龙圩管理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百年来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科学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深刻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根本要求,向全党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号召。我们要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勇于担当作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征战社会主义现代化回龙圩建设新征程!

    征战新征程,就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领会“九个必须”根本要求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伟大号召,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要不忘百年大党的历史伟业,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治品格,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战胜民族复兴征程中遇到的一切风险挑战。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原原本本学、反复深入学、结合实际学上狠下功夫,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兴起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高潮,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回龙圩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征战新征程,就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不断彰显新作为、展现新气象、交出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从我们党百年奋斗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不偏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担当,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饮水、交通等急难愁盼问题,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奋斗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安全指数。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柑橘特色小镇建设、廉洁回龙圩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工作上当标杆作表率,以实干、实绩彰显新作为、展现新气象、交出新答卷,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征战新征程,就要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接续奋斗的志气,坚守矢志不渝的骨气,厚植勇担重任的底气,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做到不违纪不违规不违法,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净化和修复回龙圩政治生态。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驰而不息纠“四风”,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过好亲情关、友情关、恩情关,算好政治账、经济账、良心账,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政治本色。

    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意义非凡。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勠力同心,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回龙圩做出积极贡献,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更加辉煌的未来。

    2021-09-28

  • 首 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