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三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政治指导员郑纪文——带头讲好红色故事(奋斗者正青春)

    近日,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政治指导员郑纪文以视频直播形式,为新兵们上了一堂“云党课”,帮助大家了解连队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作为“红一连”第五十二任政治指导员,郑纪文带领全连官兵传承“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培养铁心向党的红色传人。


    “经常有人问我,在‘红一连’,什么东西最宝贵?那一定是我们听党指挥的红色基因。”郑纪文说。担任政治指导员后,他坚持新兵下连先吃“传统饭”、干部上任先过“传统关”、重大节日先上“传统课”、遂行任务先打“荣誉旗”,带领战士讲好红色故事,读懂无字书、行稳万里路。


    战士的成长、连队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理论学得越深入,作为政工干部的郑纪文就觉得身上的责任越重。“官兵能不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信心,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把党的声音和科学理论传到战士心灵深处。”郑纪文说。


    去年,郑纪文带领连队党支部深悟传统精髓,紧贴新时代官兵特点,探索形成“支部组学、制度促学、党员领学、骨干帮学、网络助学”的理论学习方法,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入战士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全连官兵信仰之基、擦亮忠诚底色。


    战士王佳伟入伍后,面对军营生活有些不适应。郑纪文主动与他结成对子,一起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一起参加交流活动,一起准备强军故事会,勉励他用火热的青春在军营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王佳伟的训练和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理论水平和军事素质显著提升。


    做政治工作要靠模范带头,是郑纪文深信的道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得更好。”郑纪文努力学军事、学科技、学指挥,主动把强军使命扛在肩上。2021年4月,该旅主战装备全部换装,“红一连”承担试点先训任务。在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郑纪文带头成立“支委示范车”,负责载员协同训练,每天登车百余次,腿上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他们白天练技能,晚上搞推演,不到一个月就采集到140多项训练数据,梳理了3套简明操作手册,收获了大量训练成果。


    “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红一连’官兵一茬茬更替,但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从未改变。”郑纪文说,“我会传承好‘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为锻造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贡献力量!”

    2022-10-20
  •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代表:群众生活越过越“巴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真是说到我们心坎里去啦。


    曾经的晏家坝村,出行困难,村民把粮食挑到村外售卖,要翻两座山、过两条河。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村里的发展。要发展,就要转变观念,不能等靠要!2007年,我们发动群众,多方争取资金,建成了全市第一条村级道路。


    晏家坝村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路通了,群众致富热情高涨,都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一时却不知道从哪里干起。我在多方考察之后,尝试着种花菜,当年就获得大丰收,一亩赚了8000多元。大家看这个产业有前途,就都种了起来。


    这些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党总支积极作为,带领全村产业实现了三次升级:推动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规模化养殖生猪,实现种养结合;引进明苑湖、明达、西建等公司入驻发展,实现农旅结合;打造文创项目,实现乡村文旅结合。


    现在的晏家坝村,村容村貌变美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乡风文明也没落下。我们不仅自己生活得越来越好,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经常把村子挤得满满当当。去年,晏家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4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让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把乡村建设好、发展好,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巴适”。

    2022-10-19
  • 近年来,浙江杭州盘活社区空间、提升公共服务 改造老旧小区 满足居民所需(有温度的举措 暖民心的行动)

    核心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连片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通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整合多方服务力量,充分利用社区空间,丰富社区服务供给,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每天下午4点,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南苑小区的潘霞都会准时出门,来到小区的“接娃等候区”等待小孙女放学。等候区其实是小区的一处口袋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满园秀气,景观别致,还配备了石凳、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是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样的口袋公园在小区里还有好几处,都是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公共空间的再利用。这样的改造成果,也是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自2019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以来,杭州累计新增养老托育、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场地约13.5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养老服务及托幼场所75处、2.9万平方米,健身活动场地及设施约13.7万平方米,新增口袋公园627处,新增健身步道40公里,加装电梯1257部。


    征求居民意见


    有效利用空间


    “空间有没有,在哪里,如何规划利用好老旧小区的有限空间?这3个问题贯穿于街道‘旧改’的全过程。”锦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强说,2019年,临安区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南苑小区成为首个改造工程。


    “南苑小区建造年份早,部分设施老旧,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徐强介绍,在改造前,街道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希望有针对性地改造,让有限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经过几轮征求意见,我们集中了社区居民的几大诉求,比如老年人多,养老服务是难题;孩子们缺少游戏空间等等。”新民里社区书记王颖回忆,有了需求,改造也明确了方向。


    2019年11月,街道将社区科普馆改造成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点,在街道纪工委全过程监督下,委托第三方餐饮企业运营管理,每餐只需5元,一荤两素一汤每天不重样。不仅如此,还将小区公园和活动室打造成民生综合体,加入了日间照料、托幼托管等功能。而过去的一些垃圾投放点或者杂物堆,通过移除并改造,安装了活动式隔离栏,请设计团队打造成口袋公园或儿童乐园,既打通小区微循环,又为孩子提供了娱乐场所。


    前不久,锦城街道融合现代社区建设理念,又打造了新的物业服务品牌,设立了2个服务中心、6个服务驿站,将服务于锦桥、新民里、胜利等7个社区共32个无物业小区2354户居民,配置物业服务班组34人,落实客服管家、保安、公共区域保洁和公共维修等基础服务内容。


    小区资源共享


    化解供需矛盾


    “连个休闲场所都没有”“停车太难了,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在过去,临平区东湖街道海珀社区党支部书记蒋建伟接到过不少投诉和埋怨,让他和社区干部感到抱歉又无奈。


    “不是不想改变,主要是社区用地实在紧张,就连社区办公室都是临时租用隔壁映荷社区的空间。”蒋建伟解释,社区下辖4个小区,生活着3700户9000余人,但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一直都是短板。


    “由于前期规划阶段缺少前瞻性,再加上设计不合理,导致社区供需矛盾逐渐凸显。”蒋建伟说,其实同样的问题,周边几个社区也有,“我们了解到,小林社区虽有万宝城商业综合体,但缺少托育养老场所,映荷社区有菜场,但缺少公共活动区域,我们有托育中心和休闲绿道,但缺少配套服务空间,如果社区能共享利用,刚好可以补足短板。”


    将问题反馈给东湖街道,在街道党工委牵线搭桥下,多方力量整合,打造社区服务“联合体”。面临同样的需求与困境,3个社区一拍即合,在2021年4月开始开展“海珀争先三社联创”行动,通过党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原有彼此孤立的旧格局,让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如今,海珀社区的托育中心成了社区居民带娃的首选场所,小林社区拿出2100平方米空间建成3个社区共用的“邻里中心”,映荷社区的老年食堂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了餐食保障……


    不仅如此,借助社区所在临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园区企业也纷纷鼎力相助:老板电器赞助了各公共场所改造中的厨电设备;勇电照明承包了滨水绿道改造的夜景灯光;万宝城商城为社区居民一次性拿出60个公益车位和500个错时车位……


    走进小林社区的邻里中心,72岁的吴仙娥正在剪毛衫线头,“社区帮忙找的零活,和老姐妹在一起聊天干活,还能赚点零花钱,蛮好。”到了饭点,吴仙娥又相约几位老人,来到位于映荷社区的老年食堂吃顿饭,一荤两素只需8元,实惠又好吃。


    如今,3个社区相继整合了邻里、服务、教育等九大场景资源,包含幼儿托育、居家养老、公共健身、公共科教等服务内容,公共服务场所面积增至7000余平方米,直接受益居民15768人。


    保护历史风貌


    打造文化场所


    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家住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的居民潘素华,在线上预约了家附近“桥下空间”艺术空间的一场展览,这样的文艺活动,让她退休后的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


    潘素华的家就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敬胜里,今年6月,经过老旧小区改造,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不过,桥西社区党委书记项政坦言,相比于其他社区,桥西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时还需兼顾历史风貌保护,大力挖掘文化属性,压力不言而喻。“以前群众经常反映,家在景区里,却没有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满足大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但桥西社区本就面积有限,再加上历史保护等因素制约,想要拿出大片面积打造文化空间简直难上加难。一筹莫展之际,横跨大运河的登云桥进入了社区的视线。


    “有次在征集群众意见过程中,有居民提议能否利用登云桥下的废弃桥洞空间,这倒是给我们旧改提供了新思路。”项政说,在过去,登云桥下的空间主要作为仓储功能使用,阴暗潮湿,周围灌木丛生,市民游客只能止步于此。


    桥下空间行不行?怀着忐忑的心情,街道和社区展开了探索和论证,在与杭州市城管局开展多轮沟通后,最终将用于仓储功能的1500多平方米和引桥两侧的500平方米空间彻底打开,授权给街道免费使用,让居民游客多了一个休憩参观的小广场。


    同时,社区通过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还顺势打造了民办博物馆——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带动了桥下空间的艺术改造。“经过改造,空间内增设了22个全景玻璃展柜,对原本凌乱的沿河绿化也进行整体提升,同时因地制宜增设近300米的‘鲁班尺’步道,贯通整个空间,被当地媒体称为‘最美桥下空间’‘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计划,“十四五”期间杭州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1000个。“我们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连片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共享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严岗表示。

    2022-10-19
  • 内蒙古推行医保服务“1+5”网办模式

    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为确保疫情期间群众办事不断档,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推行医保服务“1+5”网办模式,紧急组织信息化工作组24小时值守,保障线上服务渠道畅通,确保全区2000多万参保群众就医看病。


    参保对象可通过1个“网上办”渠道,即“内蒙古医保公共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办理单位参保登记、职工新参保登记等14项单位业务和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个人参保凭证打印等29项个人业务。参保对象还可通过5个“掌上办”渠道,即“内蒙古医保”APP、“蒙速办”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地方专区、“内蒙古医保”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办理医保电子凭证、家庭账户共济等33项个人业务。同时,网办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免审核,即申请、即开通。此外,全区各级医保部门在线为参保对象提供政策咨询解答,努力为全区群众提供贴心、暖心、温馨的医保服务。(记者梅刚)

    2022-10-18
  • 张凤山:“更加努力,把服务做到底!”

    “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感觉特别振奋。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民营企业家,我要更加努力,把服务做到底!”刚看完直播,张凤山就迫不及待地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感受。


    张凤山是几家中小企业的老板,但最让他引以自豪的头衔不是董事长、总经理之类,而是包头市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


    2016年,由张凤山联合包头市当地40家中小微企业,注册成立了这家协会,旨在为包头、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中小微企业服务。


    “我自己开办的是一家财务公司,在给众多中小微企业服务时,我发现他们除了有财务方面的需求外,还有法律纠纷、融资难、人才短缺、产品销售不畅等诸多难题,于是,我就把这些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各自发挥所长,一起解决问题。”张凤山说。


    协会成立后,刘海成的企业在云南投资的纠纷解决了;潘淑娟的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解决了;刘康平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企业的难题一一解决。渐渐地,协会成员单位由当初的40家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家。


    “尽管成员单位越来越多,但我们的服务对象不能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中小微企业需要帮助。为此,就得有个规范的、集中的、方便企业来办事的场所。”张凤山说。


    2018年,协会租下了包头市工商联大厦一楼大厅,这是内蒙古唯一一家以社会组织服务民营企业的办事大厅,也是当地中小微企业的“家”。


    大厅开设了“普惠金融”“法律服务”“工程造价”“心理咨询”等6个办事窗口,企业的常见难题基本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这处800平方米的大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事业的发展。“线下服务很有局限性,要想一年365天不间断服务,就得搭建一个线上平台,可是,钱从哪里来,协会只是个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张凤山说。


    他四处奔波,到处游说。2021年,包头市工商联免费将大厦二楼1500平方米的地方让协会使用。协会很快开发了“中小微365服务民营企业平台”小程序,开设财税、优化营商环境、以商招商9大板块。截至目前,在线注册会员2万多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台当年就荣获“全国创业创新典型案例”。


    说起这个平台,最令张凤山看好的是“名优特甄选”板块,就是把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品找回来、摆上架、卖出去,让民族品牌唱响神州,走向世界。


    事业在一天天壮大,美誉在一天天增多,但张凤山始终没有忘记,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坚毅铸就了他的风骨,12年的军营生活孕育了他的情怀。今年3月,张凤山又成立了“包头市退役军人双创中心”,帮助60名退伍军人成功创业。


    听到的感谢不计其数,但张凤山总显平静,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正是有了党的培养、军营的历练和政府的关怀,我才有了今天,所以能为别人、为企业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真的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记者刘向平)

    2022-10-18
  • 河南织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

    本报郑州10月16日电(记者任胜利)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获悉:河南以街道综合养老中心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日间照料中心向家庭延伸提供服务,搭建起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街道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平台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保障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实现全省街道、社区、县级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设施全覆盖的背后,是法规、政策的支撑和坚强的组织领导。”河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朱良才介绍,河南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10月开始实施的《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将养老服务规划建设、财政支持、人员待遇等纳入硬约束,为河南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形成了五级抓养老,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养老事业人人参与的格局。


    河南着力丰富服务内涵,满足多样性个性化需求,推广智能化、订单式服务。出台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六大类23项目录纳入购买范围。轮椅、助行器、护理床等低偿租赁服务,陪护、代购、巡访关爱等服务套餐,进入居家养老服务的菜单,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个性化需求。同时,积极发展老年人智能设备产品,开展家庭智能化改造。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全面上线运行,线上精准掌握老年人需求,线下整合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订单式、菜单式”上门服务。目前,所有地市均已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入网老年人达1410万。

    2022-10-17
  • 内蒙古:活动室传出一片掌声

    10月16日一早,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草原深处,白音朝克图镇山丹嘎查党支部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在200多平方米的嘎查文化活动室里,全国劳动模范、嘎查党支部书记孟三虎正在组织嘎查“两委”、农牧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随后,大家聚集在电视机前,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共同感受团结、奋进的时代脉动。


    收看过程中,嘎查党员干部、群众边听边记,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听到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时,现场顿时掌声一片。


    “我们嘎查有今天的变化,来之不易,是党的惠民政策好,是驻村工作队和嘎查‘两委’带领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要紧紧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日子会越过越好。”山丹嘎查致富带头人刘爱萍说。


    山丹嘎查过去是贫困村。超载放牧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使草原退化严重,农牧民增收困难,三分之一的人外出打工。1997年,退伍回乡的孟三虎被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作为“草原的儿子”,他带领乡亲们成立山丹杜泊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面积12320平方米的暖棚、库房、饲草料加工车间、冻精站等硬件设施,并配备了500多万元的牧业机械,租赁草场40万亩,入社合作户70户,实现了草原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作为四子王旗旗委组织部党建示范点,嘎查把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经营户培育成党员中心户,把党员中心户培育成产业带头人,实行中心户联帮党员、党员联帮牧户“双联双帮”机制,实现了牧户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党员中心户走、党员中心户跟着党支部走。如今的山丹嘎查,牧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集体经济的发展势头正旺,草原生态越来越美。


    看着嘎查整齐的房、水、电、路、棚、圈,孟三虎激动地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非常振奋人心,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图,指明了发展方向。我要以此为指引,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优建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大家发展壮大畜牧业经济,探索发展杜蒙肉羊育种联合体,提高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团结带领牧民奋力谱写产业强、生态美、群众富的美好生活!”


    来自旗卫健委的山丹嘎查驻村第一书记袁海也表示,我们关心的事,报告里都提到了。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完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22-10-17
  • 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从基层治理创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题: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从基层治理创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熊琦、李伟

    “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实践证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在位于北京亦庄的12345市民热线话务大厅,工作人员接听热线电话(2019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

    2022年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照例又热闹了起来。

    近处,裙袖翻飞,居民随着音乐欢快起舞;远处,欢声笑语,孩子们在社区广场嬉戏玩耍。小区的居民三五成群,或闲谈散步,或锻炼身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巡逻(2021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社区制度给社区各项治理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社区治理力量进一步加强,现在社区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网格员杨铭新说。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时间回拨到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时指出,“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2020年抗疫期间,武汉市组织全市5.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下沉支援社区,增援正在进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街垒战”。通过加强小区党建,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守严守牢疫情防控的关键阵地。

    “通过党员来引领基层群众,在围绕社区服务、社会治理方面,大家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社区治理的踊跃度有很大提升。”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说。

    两年多来,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161名党员常态化下沉东湖新城社区,老东湖巡逻队、“谢小玉”志愿服务队、阳光屋综合服务中心、抗疫先锋队等一系列志愿团体相继涌现,灾害应急、消防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公共卫生应急等多支小分队接连成立,服务居民的力量更强。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武汉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创新逐步推广,形成基层治理的有效实践。

    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相继出台,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成为共识,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建好“桥头堡”,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扩大。



    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永全社区的居民代表在村议事厅民主协议社区环境整治问题(2020年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处处可见千花竞艳、百草葳蕤;步入小区、商铺,一派窗明几净、欢声笑语……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康城社区,一根“红纽带”织就一张“为民网”。

    ——纵向上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共产党员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

    ——横向上以社区党总支为统领,建立“联合党委”,吸纳区域内外13家党组织抱团共建。

    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堡垒”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在千头万绪中下好“绣花功夫”?

    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使政治方向不偏离,资源能力有保障,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的消防安全员(右一)在社区微型消防站给该片区的网格员进行消防器材使用培训(2022年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共建共治共享,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

    2005年12月成立的湖南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龙马社区具有区域大、片区多、单位多、企业多等特点。

    “小社区”如何撬动“大单位”?近年来,龙马社区发动辖区单位联合成立“党建联盟”,建立了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共建清单等“三张清单”,实施“群众点单、支部制单、党建联盟成员接单、群众评单”的互动服务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拼版照片上图为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街道太平桥200号院,在“吹哨报到”机制实施前,出租大院存在多年(2016年8月22日摄);下图为太平桥街道太平桥200号院,在“吹哨报到”机制实施后,原来的出租大院经过整治变身社区便民店(2018年11月5日摄)。新华社发

    “买菜难”的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龙马社区的居民。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龙马社区党支部发挥“党建联盟”作用,联合湖南省农科院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社区内老旧农贸市场的提质改造。

    走进位于社区内的农科院生鲜市场,通透敞亮、干净整洁的市场内,店铺整齐排列,格外热闹,与之前年久失修、设施条件差、顾客稀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共同参与、群策群力,“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让社会治理的活力竞相迸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新荷社区,处处井然有序:小区主通道上张贴着内容全面的“红色物业明白墙”;每个楼道口都能看到各具特色的“网格公约”……

    作为老旧房扎堆的社区,新荷社区曾经也饱受“垃圾没人清理、绿地成了菜园子”等问题困扰。“社区、物业、业委会和业主四方,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诉求。”社区住户章女士说。



    在上海市半淞园路街道瞿溪新村小区入口拍摄的停车智能引导系统(2020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如今,通过建立“红色物业联盟”,新荷社区把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等多元主体统领起来,利用联席会议等载体,合力解决小区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2020年1月7日,北京大兴居民李先生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门口高峰时段经常堵车,希望在此处增设一处红绿灯。

    1月9日,他得到大兴交通支队回复:“经研究,将此处纳入人行横道信号灯安装计划,预计5月31日前安装完毕。”

    人民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就是民生大事,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为老百姓干实事。北京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接诉即办”与“吹哨报到”联合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政府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提速,凸显新时代新气象。

    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这项建议的采纳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所在的生动写照。

    当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已经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彰显“中国之治”新优势。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的一名社区干部在为小区的入口设备消毒(2020年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

    “这次的治理方案,我们的诉求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也真正起到了作用,现在我们小区停车有序,环境变得更好了,居民之间也和谐了许多,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了。”看着小区的变化,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左岸春天小区居民高海军兴奋不已。

    近日,在左岸春天小区,业主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共同商议解决了小区长久以来困扰居民的乱停车和停车难的问题。

    “通过协商议事这种形式,让群众沟通有渠道、参与有平台,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社区治理更符合居民的诉求,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真正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邢台市顺德北社区党委书记李小倩说。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如今,普遍建立的“有事好商量”机制,让百姓将心声“一吐为快”,助民生“关键小事”好商量、快解决。

    “不到3小时,就解决了居民的4件烦心事儿。”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居民党景芝说,“通过小小社情民意联络站,开展沟通恳谈会,老百姓对社区治理各方面的诉求,有了解决平台。”

    成为一家人,共下一盘棋。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立足群众生产生活现实需要,突出抓好社区治理,带领广大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从各地“有事好商量”机制的建立,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借助互联网搭建起干群交流平台,再到各地争相涌现的民情直通车、居民论坛、民主听证会、民主议政会……一项项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了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



    在浙江诸暨市枫桥镇一个新交付的小区内,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枫桥镇中队执法人员与红枫管家志愿者现场商讨小区统一装修规范(2021年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深入推进民主治村,创新发展“三上三下三公开”机制,从收集议题到方案制定,再到最后落实措施,充分尊重民意、吸收民意、表达民意,真正做到让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决策。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看似一件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秉持“矛盾不上交”理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巷子可以窄,治理的路子要宽。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黄瓦街派出所的辖区内,有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宽窄巷子。然而,噪音、油烟扰民,曾是周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派出所一天因这类问题接警十几次。

    对此,由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社区、商家及居民代表发起成立“商居联盟”。大家通过建微信群、开每月例会、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实现自觉管理监督,这类警情大幅下降至每月3起左右。

    2022-10-15
  • 呼和浩特各中小学精细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

    自呼和浩特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各校精细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确保学生教学质量。


    在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丰州路分校,学校精心部署线上教学工作,老师们认真设计每一堂课,细化各知识点,通过直播、点播、录播多种形式结合,呈现最佳教学效果。记者在该校各年级课程表上注意到,除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劳动、综合、科学、美术、体育等科目也都有安排。在敕勒川绿地小学,针对学生居家生活情况,学校专门制定了“绿小娃居家劳动清单”,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劳动习惯。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老师们以课程思政为统领,教学评一体化,力求做到预习要实、讲解要透、反馈要勤,同时更加关注疫情下的学生心理状态。


    此外,呼和浩特市各学校还为因特殊原因缺少教学与学习终端的师生提供终端设备和教学资源,并采用答疑、电话或线上家访等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确保不落一人。(记者刘志贤)

    2022-10-14
  • 刘占林:让乡亲们过上舒心日子

    一幢幢花园式住宅整齐排列,一座座设施大棚连串成片,一处处养殖小区规范有序,一片片光伏电板熠熠生辉,村部的大喇叭不时传出一首首优美动听的幸福之歌……


    这里是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


    当村党总支书记刘占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喜讯在村子里传开后,整个村庄沸腾了。“我们村现在建得跟城里一样,可多亏了刘书记!”村民于秀云非常自豪。


    “我想实实在在为村民做点事,让他们换一种方式过日子!”刘占林朴素的话语令人动容。


    过去的西山根村,最大的特点就是穷,全村没有一亩水浇地。看着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仍旧挣扎在贫困的边缘,刘占林的心被深深地刺痛。


    “脱贫攻坚第一要务就是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刘占林利用扶贫资金搞起设施农业和肉牛产业。2016年到2020年,村里流转土地7000余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000栋。全村90%以上的村民享受到土地红利,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29万余元;新建1200亩肉牛养殖小区,肉牛年出栏1.5万头,带动贫困户451户981人脱贫致富,人均增收1.5万元。


    “我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村里建了暖棚后,我就试种了2个棚,第一年纯收入7万元。现在种的18个棚,年收入不少呢。”村民耿立伟说起自己的致富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养牛的第一年,我就挣了50多万元。去年村委会给村民扩建牛棚,我申请了1200平方米,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养殖大户周国文笑得合不拢嘴,“好政策扶持、好书记领队,大家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看着乡亲们一天天富裕,刘占林虽然高兴,却没有冲昏头脑,“脱贫致富的都是有劳动能力的,那么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怎么办呢?”


    村里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年老多病或先天性残疾,只能靠政策保障。于是,刘占林在西山根村采取“易地搬迁+养老”模式,把65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老人搬迁到幸福互助院,采取“兜底保障+产业分红+分布式光伏”扶贫模式,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产业稳、可致富”。村委会还在幸福互助院内为贫困户开发了“护水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对全村饮水、公路、照明、卫生等设施进行网格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管护。


    2018年,林西县在自治区率先“摘帽”,刘占林把目光又投向精神文明建设上,通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真正使讲文明、树新风、学科技成为广大农民的新风尚。2015年以来,西山根村完成改造危房224户,自来水入户294户,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村文体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党员教育基地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开展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近3000人。组建了一支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秧歌大赛、广场舞表演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民的日子好了,素质也越来越高了。你看,我家还挂着‘好儿媳’‘文明户’的牌子呢。”孟显珍老人逢人便展示她家获得的荣耀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刘书记,哪有现在的西山根村啊!”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从1980年至今,刘占林将青春、智慧和汗水,献给了他挚爱的土地和村民。在刘占林的带领下,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把一个贫困发生率为46%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西山根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区卫生村”“全区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刘占林先后获得“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最美脱贫攻坚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我还会像从前一样脚踏实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人和谐的目标。”64岁的刘占林动情地说。(记者薛来)

    2022-10-14
  • 荣县这十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彰显幸福温暖亮丽底色

    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日趋完善的医疗服务,精准有力的就业服务......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十年间,荣县一步一个脚印,聚焦群众关心事,专注民生福祉,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始终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大力绘就幸福民生亮丽底色。


    荣县教学环境逐渐改善,教育质量逐渐提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件永远的民生大事,改善教学环境,严控大班额,让每个孩子就近上好学,荣县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新建学校、实施校舍维修建设等工程,实现新学校拔地而起、旧校园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实施全县小学、初中一年级招生严控班额,这期间实现了义务段教育大班额\"零\"增长。十年来,荣县以良好的教育牵线搭桥、助力前行,教育公平不断横向铺开,教育质量不断纵向提升,从千师访万户增强教育温度、教育民生持续普惠到深入推动改革激教育活力,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而医疗服务则是与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十年来,通过不断夯实医疗卫生基础,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荣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四川省卫生县城、四川省饮用水卫生监测示范县等19项省级以上荣誉。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用于院区、业务用房等设施建设,对\"上\"建强医联体,对\"下\"建强医共体,对\"内\"建强基础设施,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健康荣县的实践正从蓝图变成现实,全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既民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通过深入群众、倾听意见、了解诉求,直面群众反映急迫的问题,荣县优服务、提效能,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满意度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改造之后,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洁有序,小区面貌发生大变化,这些无不让小区住户的感谢发自肺腑。就业作为保民生的\"饭碗\",关系千家万户,荣县始终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沟通对接,实施精准发力,统筹做好就业工作,推进创业培训及劳务品牌培训工作、举办就业援助月招聘会、开设求职专栏、编印就业服务指南、带岗微视频......细数这十年来的就业服务事项,荣县促进就业的实质性工作一项接一项。


    群众诉求在哪里,党建就应该覆盖到哪里。荣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制度执行贯穿始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鲜明导向,以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从战脱贫到促振兴,从抗疫情到强治理,从保稳定到抓发展,荣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荣县,\"王大爷说事工作室\"拥有很高人气,它架起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调解邻里纠纷、婆媳矛盾,收集民生诉求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工作室通过凝聚多元主体的力量,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邻里之间的\"调味剂\"。截至目前,全县已有“说事”工作室20个,分布在镇街、村(社区),这些“说事”工作室由214名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创建,而“说事”工作室已经成为荣县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提起来牟镇一洞桥村,当地的百姓点赞产业好、民风正,更是邻村人口中的学习典范。该村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激活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民富、村美。由村党委牵头构建起的“党组织+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订单”利益综合体,带动村民扩建茶园1万余亩,培育茶叶加工企9家、5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106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0个,人均增收2000元。


    十年间,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把一心为民、攻坚克难谱写在基层一线,把敢担当与善作为同频共振,把党员责任时刻扛牢在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荣县的新征程中大步前行。(刘瑞荣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2-10-13
  • 海军陆战队某旅机关服务基层出实招 一卡在手真便利 一个电话解难题

    这几天,海军陆战队某旅机步一营中士许宁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训练格外认真刻苦,因为他终于收到了单位补发的陆战等级补助。


    “多亏了这张‘权益联系卡’,让我省去了来回奔波!”许宁告诉笔者,此前因为休假,他错过了陆战等级补助申请。归队后,他按照“权益联系卡”提供的信息与旅作训科取得联系,对方第一时间为他提供了证明材料,随后财务科按照规定及时为他补发了补助。


    “这张‘权益联系卡’,是今年驻训期间,旅机关着眼保障官兵权益而制作下发的。”该旅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说,别看“权益联系卡”只有半张A4纸大小,上面的信息却很齐全,涵盖荣誉激励、教育培训、晋升任用、工作生活待遇、军属权益、退役保障等10余类基层官兵关心关注的问题,并逐项列出了对应的业务科室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权益联系卡”推出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今年驻训开始前,该旅人力资源科科长孙玉正赴基层调研。座谈会上,机步二营排长徐振国分享了自己报销差旅费的窘迫经历。


    当时,徐振国完成接兵任务归队后,按照规定准备好了报销所需凭证。就在他打算按规定履行报销手续时,碰巧负责这项工作的营司务长在休假,再加上徐振国不熟悉机关相关业务负责人,于是只能等司务长归队后再走余下的流程。如此一来,报销一事被拖了许久,耽误了他不少时间。


    进一步了解后,孙玉正发现像徐振国这样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维护自身权益不及时、遇到问题困难解决慢的情况,在基层不同程度存在。“很多困扰基层官兵的问题,有时只需要给机关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很快解决。但由于基层官兵不知道该联系谁,机关也听不到基层的声音,导致基层官兵有难说不出、机关有力使不上,一些小问题因此被拖成了大问题。”


    结束调研回到机关,孙玉正将相关情况向旅领导作了汇报,得到高度重视。随后,他按照旅领导要求,结合上级下发的官兵权益保障清单,联合机关其他业务科室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有关规定,并据此制作下发“权益联系卡”。同时,开通基层服务热线,为官兵提供权益保障咨询服务。


    前段时间,军士选晋工作开始前,机步三连上等兵张宝骧因不了解大学生士兵选改军士的政策,一时间难以抉择。通过“权益联系卡”,张宝骧联系到旅人力资源科干事孙浩,不仅详细了解了具体政策要求,还得到了关于职业发展前景的建议,这坚定了他继续服役的信心。


    “‘权益联系卡’体现了单位对基层官兵的关心关爱,平时我们遇到‘挠头事’,只需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解决。”日前成功选改军士的张宝骧感慨地说。(刘洋胡亚楠)

    2022-10-13

  • 首 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