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崇州:城市基层治理开启“智慧”时代

    央广网成都11月23日消息(记者昌思荣)11月23日,成都崇州市基层治理暨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上线运营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基层治理暨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正式上线。标志着崇州初步构建了“一张网”“一平台”“一清单”“一中心”“四个一”县域智慧治理体系。



    发布会现场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发现游商占道经营,存在隐患,请及时处理。”崇州市智慧治理中心接到大划街道网格员上报信息,3分钟后,崇州市智慧治理中心通知大划街道智慧治理分中心;10分钟后,大划街道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调度行政执法中队现场处理。

    相对于以往上报、申请、核查、下派,至少一天的时间,现在不到15分钟,即时即办妥善处理了问题。速度和高效的背后,不仅是时间节约,更是城市管理的科学、有效。而这一切是得益于崇州市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的成功试运行。

    形成“四个一”县域智慧治理体系

    启动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崇州市有哪些考量?发布会上,崇州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崇州市级部门有87个各类平台、电话、信箱、APP小程序等业务系统,仅在纵向上实现了对上信息数据有限交换,横向上未实现县域内信息互通、处置互动、统一指挥调度。综合执法智慧服务平台仅实现与涉改部门信息共享、智慧治理平台仅实现与生态环保部门信息互通;紧急情况仅靠电话、电台等传统方式衔接,存在事件流转不畅、处置流程不一、履职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信息传递时效,降低了事件处置效率。崇州市委编办有关负责人认为,痛点和堵点表面是在“线上”渠道的智能性不够,根源是在“线下”的“块状”管理体制机制不畅。

    崇州市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具体是怎样构建的?该负责人介绍,智慧在中心,治理在部门。智慧治理中心是前台,而后台是市域机构职能职责体系的整体性重塑。近年来,崇州坚持“以服务汇数据,以数据促服务”的理念,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大数据+职责”,构建职责精细化管理格局,形成“一张网”“一平台”“一清单”“一中心”的县域智慧治理体系,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县域治理新格局。

    “一张网”——就是将分散在10多家单位的14类1137个网格,结合人口数量、区位特点、产业结构等要素,有效整合为387个网格单元。

    “一平台”——就是将之前各个部门分散的数据化系统进行有效打通整合,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搭建了包含慧派单、慧处置、慧指挥、慧监督、慧减负5个功能模块的“慧治理”综合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完成数据汇总、自动填报、事件派单、调度指挥、督查督办等功能。

    “一清单”——就是按照崇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将各个部门、各个镇街职能职责清单精准化,避免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实现工作任务职责自动认领。

    “一中心”——就是智慧治理中心,作为“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载体,具备网络理政、网格化管理、信息收集研判、应急指挥调度和值班值守、综合性派单和督办5大核心职能。

    同步,构建了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小脑的治理模式,其中城市大脑是整个市域调度和市域治理的枢纽中心,是系统的展示、调度、管理、协同平台;镇街中脑主要为各业务系统,其中包括慧派单、慧减负、慧指慧等功能;社区小脑是系统的前端触点,前端触点包括慧治理App等。



    工作人员讲解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运行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造“网上政府”“数字政府”

    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试运行的效果如何?以大划街道为例,由于近年来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辖区的相关从业人员和服务业主体激增,街道相应承接的执法事项达到408项。崇州市执法局派驻5名执法队员到街道,但街道对执法人员无管理权限等新的难题出现。而“慧治理”形成的基层治理全面业务闭环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收集、上报、处置、督查闭环运行的一体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边界交叉重叠、信息统计失真、数据共享不足、管理各自为政等问题得到解决。

    大划街道试点3个多月来,常态化开展全覆盖巡查,下达企业安全监督检查意见书73分,排查出安全隐患126个,开展企业环保巡查73次,整改环保隐患60个,关停4家非法经营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点,排查整治安全隐患9处。

    中央党校课题组的研究认为,崇州的改革探索,把基层大胆的实践创新转变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压力测试场”,把改革点上的“盆景”转变为治理面上的“风景”,把利益部门化离散化的条块分割转变为整体性政府的系统效能,为探索新时代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

    崇州市委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崇州将继续坚持“整体性理念”,进一步完善“一张网格”“一个平台”“一张清单”“一个中心”建设,打造“网上政府”、“数字政府”,加快推进崇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四川全省乃至全国涉农地区提升基层治理活力提供崇州案例和样本。

    2021-11-23
  •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猫冬”变“忙冬” 农民圆了“大学梦”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谁来培养”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农业大省黑龙江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民培训”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免费的学制教育、技能培训,帮助农民补齐理念滞后、技能缺失等短板。











    不同于以往农闲时节的“猫冬”,农民成了“夜校”学员,圆了“大学梦”,通过学习养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植保无人机等新技术,他们实现了增收致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新型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1-11-22
  • 老百姓基层就诊将有新变化

    分级诊疗是解决“就医难”问题的“金钥匙”,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需要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我国近期连续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推进脱贫地区县域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多项文件,对此做出部署。






    聚焦重点,加强专科能力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基层首诊有效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


    未来五年县医院如何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千县工程”方案)给出一个明确目标: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千县工程”方案提出,要做好县医院临床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补齐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肿瘤、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


    双向转诊,推动资源整合共享


    “分级诊疗做得成功与不成功,主要还是在于优质资源发展是不是充分、是不是均衡。”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提出目标,到2025年,形成国家级医学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高水平市级和县级医院为支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


    针对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千县工程”方案指出,县医院要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并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关系和双向转诊通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推进脱贫地区县域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加快推进专科联盟建设,持续开展专家组巡诊和对口支援等工作,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县域大病诊疗能力。


    多方提升,不断改善医疗服务


    在县医院硬件条件方面,“千县工程”方案将“持续改善硬件条件”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强调根据县域居民诊疗需求,逐步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加快数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信息化等设备和医用车辆配置,改善停车、医用织物洗涤、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


    “千县工程”方案指出,要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巩固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优化就诊流程,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就医提供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据介绍,在组织实施阶段,“千县工程”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省级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和“一院一案”的具体工作方案,有计划、分步骤落实各项工作。

    2021-11-19
  • 杭州“临平实践”打造平安建设基层新模式

    人人行动“三小步”,平安临平“一大步”。11月12日,杭州市临平区在艺尚小镇举行平安创建攻坚行动启动仪式,来自全区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镇街、村社相关负责人及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保安协会、平安创建企业、外卖行业代表参加活动。






    从2003年乔司街道建立全国首个乡镇综治中心以来,临平区有效整合基层综治资源,不断延伸社会治理半径,平安创建工作屡创佳绩,于去年夺得“平安金鼎”,平安建设的“临平实践”打造了一个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多拳出击,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人手紧张,一直是基层治理工作的困扰,这一问题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尤为突出。为此,临平在全区推广政府购买调解服务做法,制定《人民调解工作专家库管理办法》,向全区征集120余名人民调解专家,由镇街直接购买法律服务,为基层提供了有力支撑。塘栖镇今年持续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运作机制,引入专职调解员,通过镇调解中心统筹警源、访源、诉源治理三个工作室,以及28个村社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和若干专业性调解组织,有效实现了矛盾尽早发现,纠纷尽早化解。目前,临平区依托区、镇街、村社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区的金字塔形矛盾纠纷化解结构,按照“一般—重大—疑难复杂”原则,进行矛盾纠纷分级处置,推动10%、30%、60%的矛盾纠纷分别由区级、镇街、村社调处化解,努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就近跑一地”。


    织密“平安网”,打造“15分钟治理圈”


    临平街道作为老城区,老旧小区多、店铺多,一直存在停车难、物业纠纷多、街区序化问题多等基层困扰。今年,街道坚持以打造“15分钟治理圈、服务圈”为目标,率先推动数字孪生网格项目建设,以“治理+服务”的理念,对居民、商家、执法力量等各类社会治理参与主体进行线上融合,织密“平安网”。


    据介绍,这一治理系统分为街区、店铺、小区三个治理板块,基本全面覆盖了临平街道所有治理网格,总共建设形成了8大应用场景,全面覆盖临平街道违法监管、平安创建、便民服务的核心任务。


    这只是临平“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中的一环。临平区作为浙江省“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之一,积极构建镇街、村社、网格“防控、执法、共治”三级联动圈,实现90%以上事件在镇街、村社化解处置。同时,建立并执行“基层治理四平台”自动考核评价体系,以解决部门之间权责不清、考核标准不明确、派驻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该应用已备案登记“基层治理四平台”下沉人员877人,全程考核受理各类事件156787件。


    数字赋能,构建治理新体系


    “自动采集+云边计算+线下共治”,这是崇贤街道今年探索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构建起的智慧治理体系。这套体系,帮助崇贤街道实现了由人工治理到数字治理的转变。


    据介绍,该系统可识别游商经营、出店经营、车辆违停等11类场景,并进行“主动”报警,将事件分别发送给相应的执法人员进行处理。执法人员端,通过“云共治”微信小程序可接收平台推送,按地域进行处置和办结,形成问题发现、推送、处置、反馈的闭环,创新治理模式。


    目前,智慧平台目前的日均问题采集量达千条,是传统采集方式的20余倍,准确率可达95%以上,事件平均处置时间下降30%。


    崇贤街道智慧治理体系是临平区数字治理新体系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临平区积极以数字化改革提升社会治理和平安创建水平,“数字法治”系统中的“基层治理四平台”自动考核评价体系、矛盾纠纷“一件事”源头化解分别入选2021年全省数字化改革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最佳实践案例培育项目。


    “平安临平”的建设永不止步。临平区将继续深化基层治理,以更高的政治担当和更强的战略定力,持续砥砺前行,守护一方平安。

    2021-11-18
  • 西咸新区税务局开展“深入基层 干在一线”结对共建活动

    “入驻秦创原当天,我们就收到了沣西新城税务局送来的政策大礼包,涉及引进科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快科技平台建设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秦创原的温度和速度,也坚定了我们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决心。”西安卓越智动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杜晨说。






    和卓越智动公司一样,为了更好地服务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秦创原,税务部门为每一户入驻秦创原的企业送上一份量身打造的优惠政策大礼包,配备一名全程贴身服务的税务管家。快速精准高效服务落实的背后,是西咸新区税务局依托“深入基层、干在一线”机关和基层结对共建活动,构建的“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长效机制。


    力量下沉问题一线看


    今年6月份,派驻在沣东新城税务局第一税务所的干部李志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沣东新城自贸产业园内企业集中但周围缺少便民服务点,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十分不方便的问题。李志远发挥专业优势,拿出了设立便民办税服务点的可行性报告,只用了短短2星期,就在园区政务大厅规划设立了6个税务窗口和2台自助办税设备。该举措惠及了园区及周边3000余户纳税人。


    “原以为需要层层上报才能解决,没想到有了派驻人员搭建的意见反馈直通车,问题2个星期就得到了解决,园区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办税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国网电动汽车服务(陕西)有限公司的袁慧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自贸产业园政务大厅税务窗口办完业务后开心地说。


    同时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反馈,西咸新区税务局启动了15分钟办税圈建设,结合纳税人的分布密度和服务需求,在全区布设了2个智能微厅、38个便民办税服务点,配备193台自助办税终端,全力扩大“非接触办税”覆盖范围,实现了“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的全覆盖。


    三级联动难题在一线解决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国家发改委、陕西省政府和民航局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建设企业多,涉税业务复杂且专业性强。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服务需求,西咸新区税务局根据派驻人员的调研反馈,组建新区、新城和税务所三级10名专业骨干组成的“税收服务直达先锋站”,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服务、“点对点”风险提示,并征集解决项目复杂涉税诉求19条,全程实地解决各类涉税问题86件。


    同时,派驻人员总结机场“税收服务直达先锋站”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西咸新区的重点项目税务管家服务经验,并成功运用在秦创原科创园企业的服务中。抽调全系统2名领军人才带队的30人业务骨干组建了团队,编印了《秦创原创新企业税收政策汇编》,开设了秦创原办税绿色通道,为249户科创企业提供“主动超前、全程贴身、精准到位”的服务。


    支部共建成效在一线体现


    “我们税务所人均管户14837户,特别是随着高科技企业入驻的增加,一线管理的压力山大。有了结对共建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随时呼叫上级的支援,有效解决了基层上情吃不透、指标看不懂、处置不及时、工作不规范的问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税务局马王税务所所长刘纪伟说。


    结对共建推行共建支部“学习宣传共做、组织生活共过、主题活动共办、创先争优共推”管理,对基层难以处理的复杂和重大问题,及时协调机关提供全税种、全业务和全方位的业务支持,同时对普遍性、经常性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进机关从以往的行政指挥指导机关转变为监管服务的主导者、服务产品的创制者和风险应对的参与者,实现“小事不出税务所、大事不出区局、问题在一线解决”的目标。


    据了解,全系统把机关和基层税务所的75个党支部打造成37个动车组,累计收集基层意见建议200余条,开展品质党建、发票电子化改革、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难点攻关112次。


    “通过结对共建,让每个支部都成为自带动力的‘动车组’,确保纳税人的需求在哪里,精准服务的力量就快速投放到哪里;基层的短板和问题在哪里,精准攻坚的力量就快速派驻到哪里。”西咸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树荣说。

    2021-11-17
  • 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 成都源本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11月11日,成都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表扬在近期疫情防控斗争中担当作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第二批)的通报》,通报表扬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18个基层党组织和16名优秀党员。其中,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源本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青椒肉丝、土豆烧排骨、回锅肉、莴笋肉片、炝炒瓢儿白、糖醋莲白……一盒盒四川风味的盒饭在每一个饭点,热气腾腾地被送到隔离酒店、防疫人员工作点位。炒肉丝里面加了豆瓣酱、烧排骨里下了胡萝卜、仔姜提味、蒜瓣增香,每一顿的两荤两素加热汤里,都饱含了制作人的用心。





    工作人员正在向防疫点位供应餐食。


    11月4日,成都源本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源本生鲜)接到保障通知,在经过紧急采购配送、联系中央厨房后,次日,就开始源源不断向各个点位供应餐食。


    据源本生鲜副总裁杨健介绍,接到保障通知后,他们立即在现有的供应链里寻找合作的中央厨房,几经筛选,敲定位于万安街道的成都新禾良食。这家长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餐食的中央厨房,迅速拟定菜谱,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是首要。考虑到隔离点位人群运动量不足的情况,每天有超过5种以上蔬菜配置,并且特别选取如胡萝卜、青椒等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搭配。一线抗疫人员则是以蛋白补充为主。


    同时,据杨健介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迭代升级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公司投入近10万元研发费用,组织11名研发人员在3天内完成食品溯源各个环节功能模块的植入,新增核酸检测、健康观察等功能,确保防疫保供阶段的食品安全。


    11月5日以来,高峰时每天供应的餐食达2400余份,这样的供应至今仍在继续,接下来,源本生鲜还将持续整合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群众供应更丰富更多样的营养食材,做好食材保供工作。据了解,这也是源本生鲜第二次为抗疫一线保供食材。2020年1月,源本生鲜为全国30余城市保供生鲜包。

    2021-11-16
  • 紧盯痛点堵点以科学立法回应基层呼声

    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省司法厅结合“我为基层解难题”活动,紧盯困扰基层的痛点堵点问题,以科学立法回应基层呼声,积极依法履职,取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辽宁8890综合服务平台”和“辽宁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开通以来,群众诉求量大幅增加。由于诉求办理基层机构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使基层在办理群众诉求工作中存在着职能界定模糊不清、权限不明、职责交叉等现象,容易出现工作推诿和推进不力的问题。为此,省司法厅积极会同省营商局继续深入基层开展立法调研,制定了《辽宁省群众诉求办理规定(草案)》,对受理群众诉求、范围、处理方法、程序、时限及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通过立法来解决基层对群众诉求办理“确责难”问题。


    当前,我省个人、快递、外卖企业购买的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动自行车快速增加,由于超标电动车普遍存在、驾驶员无资质要求、交通违法行为严重、电动车停放等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基层执法部门对电动车管理的难度,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省司法厅积极推进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的立法进程,以期通过立法为基层执法部门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省司法厅还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出台了《关于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为辽宁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等9个文件,下发了《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开通网上办证功能实现公证“最多跑一次”的实施办法》等,并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突出民生领域立法,完成了粮食安全、科技创新、医疗废物管理等领域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审核,为助力辽宁振兴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的法治环境。

    2021-11-15
  •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化解急难愁盼问题 为保障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夯实基础

    今年6月以来,省医保局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及医保事业发展需求,带领相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赴8个市州13个县(市、区)调研工作、督导落实,掌握实情、解决困难,有效提升医保事业发展质量。


    一、细致安排,调研准备足。严格落实工作调研有关要求,提前与市州医保部门沟通联系,了解全面工作情况,结合各地实际,明确调研组人员、调研时间、地点内容,合理安排调研侧重点,做到由点及面、由面及体,精准了解实际、掌握需求。点上,注重了解县级经办窗口、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一线单位医保业务开展情况。面上,在人口多的地区了解医保参保扩面、医保总额付费政策执行、各类医保政策落实等情况;在少数民族群众聚集地区,了解医保政策宣传情况,掌握藏蒙医药及藏蒙医院自制制剂纳入医保需求;在边远牧区了解医保经办服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及集中招采药品、医用耗材配送情况。


    二、深入交流,现场效果好。现场调研时注重“看、办、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交流更多内容、掌握更多情况。一是认真看情况。每到一处调研点,调研组都直奔基层医保部门、医保经办窗口,看办公环境能不能满足群众办事需求、能不能保证工作运转。了解到基层医保部门组建时间不长、人员少、有时外出开会影响工作进度的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加快设备、网络调试进度,在全国医保系统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可同时组织500人召开视频会议和开展远程教学培训的视频会议系统。二是现场办业务。同步开展督导,调研组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购买集中招采中选药品,直接掌握集中招采药品落地、降价及医保“无卡”结算情况。针对基层集中招采药品配送不及时的情况,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责任,限定时间细化报量工作,同时,对不按时配送的企业约谈、警告,对达不到配送率的企业取消配送资格;针对医保刷脸结算进度不如医保电子凭证快的情况,加快有关设备配备进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满足群众多种结算需求。三是耐心听诉求。将座谈作为调研的重要环节,不设时间限制,广泛听取基层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及有关单位困难问题、意见建议。现场能答复的,直接解释答复,指导工作思路;现场不能答复的,详细整理记录,带回认真研究,限时向基层反馈情况。


    三、压实责任,落实进度快。把解决群众和基层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印发7期《关于基层反映问题情况的通报》,将每次调研收集的问题建议、改进措施发送局领导及相关处室,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安排专人督办,定期掌握进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经归类合并,调研中发现收集的52条问题建议已解决落实45条。一是有速度。针对基层反映部分藏医自制制剂医保支付标准不合理问题,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再次摸底梳理,重新核定203种纳入医保范围自制制剂的医保支付标准,同步研究自制制剂管理办法和医保目录,支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针对商保公司业务办理水平仍需提升问题,及时修订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服务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商保经办服务行为。二是齐推进。针对基层反映的工作人员能力素养亟待提升问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培训,得到基层好评。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扎实推进县级经办机构设立工作。针对各地反映医保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完善系统功能、开展操作培训、强化数据共享、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同步推进,进一步优化系统使用环境。7月底,我省医保信息平台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国家医保局胡静林局长赴青出席上线启动仪式,标志着我省医保管理服务水平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三是重态度。针对基层群众反映普遍但政策覆盖面广、调整难度大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待遇,经反复研究、比对兄弟省份政策、测算医保基金支出、积极向国家医保局请示汇报,近期拟对全省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政策调整优化,广大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


    四、转化成果,机制保长久。考虑医保事业长远发展,通过完善相关机制,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一是完善沟通机制。牢树全省“一盘棋”思想,通过调研、面对面交流完善纵向处室对科室、人对人的沟通机制,及时指导业务;鼓励横向市州间、县区间加强沟通,建立工作合作机制,实现共赢。玉树、果洛、黄南三州联合开展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检查质量。二是完善帮扶机制。优化局领导联点建立工作机制,每名局领导联点2家医保部门、2家定点医疗机构、2家定点医药机构,定期走访沟通,掌握并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省级经办、西宁市、海东市医保局对口帮扶青南三州医保经办服务机制,通过传帮带,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实操培训、业务骨干培养,着力提升基层经办服务水平。三是完善落实机制。将重点工作推进和调研实际掌握情况结合,建立“一把手”挂帅抓落实机制,对基金拨付、基金监管、参保扩面进行重点督办,保证工作时效与质量。从规范管理出发,进一步强化办公室督查督办职能作用,深化重点事项台账管理、电话督办、实地督查,每次局务会议前专门听取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21-11-12
  • 新源县: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基层 乡村公路修到家门口

    连日来,新源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代会精神,推动党代会各项精神在基层落地落实,在新源县阿勒玛勒镇铁勒喀拉村,村委会与“访惠聚”工作队将落实党代会精神和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相结合,把乡村公路铺到了村民家门口。



    以前乡村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遇到雨雪天气,汽车、农机无法行驶,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这几年农村公路有了大变化,乡村公路也通到了村民家门口。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代会精神,新源县阿勒玛勒镇铁勒喀拉村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80万元,在入冬前彻底解决铁勒喀拉村阔克萨依片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11月9日,记者在铁勒喀拉村阔克萨依片区新修的乡村公路上看到,整条路的柏油已经全部贯通,大型机械正在做路两侧的扩充,村民们已经可以在路上通行。

    新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阿勒玛勒镇铁勒喀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古丽亚·巴依库尓曼说:“我们学习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后,积极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不断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为我们铁勒哈拉村阔克萨依片区新铺设总长6.3公里、总投资180万的路,通过这条路的铺设解决了我们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让我们村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高,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阿勒玛勒镇铁勒喀拉村村民哈尼·加合别克在阔克萨依片区居住了有二十多年了,新修的这条乡村公路就从他家门口经过,对于发展养殖业的他来说方便了不少。哈尼·加合别克说:“这条路以前是隔壁、石头、泥巴的,坑坑洼洼,过来过去走一下麻烦的很,现在修路有十天多了,我们老百姓过来过去,人、摩托车、汽车走一下方便的很,拉草、拉柴火、别的东西拉一下太好了,我们老百姓的高兴得很。”

    2021-11-12
  • 工会为基层送来智能口罩免费派发机

    日前,我市工会系统“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在天津港保税区启动,给基层送来智能口罩免费派发机。现场,快递员们围在智能口罩派发机前,免费领取口罩,高兴地说:这台机器太帅了。

    2021-11-11
  • 一张数字蓝图 赋能智慧治理




    天津“城市大脑”界面。资料照片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从哪些方面着力?各地积累了哪些经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从做好规划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介绍相关探索和做法。

    ——编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做好规划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推广智能感知等技术”。近年来,天津规划搭建“城市大脑”,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真正智慧起来。

    数据协同系统化——

    从内部连通,到部门打通

    在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的超大屏幕上,节点闪烁,线条流动,网络密集。

    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在大屏幕上,能看到两个常用终端应用动态实时连通。一个是社区网格员最常用的“津治通”,一个是市民最常使用的“津心办”。

    “津治通”是网格员提交居民反馈问题的平台。平台按治理事项九大类38小类239项,快速分发任务。转给哪个部门、用时多久、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全流程可见。“津心办”是市民办理证照、生活缴费、应急求助、问题上报的手机移动端应用平台,通过其中的“随手拍”功能,市民只需30秒就能将问题上传,由“津治通”在后台推送至所属街道处理,办理结果在手机上获知。

    “津治通”“津心办”,两个应用原本相互独立,如今背后有了“城市大脑”协调指挥,统一技术和业务标准,实现业务在线交互、数据实时流动,使问题处理更畅通、更便捷。

    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大脑”重点实现了“系统通”“数据通”“部门通”,在“一屏观津门”基础上,不断推进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联动,实现“一网管津城”,让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充满智慧。

    目前“城市大脑”已接入银发智能服务、疫苗接种态势感知、冷链食品一码明等首批重点应用场景,并将从数字治理、数字惠企、数字惠民领域出发,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

    城市治理智慧化——

    从被动治理,到智能感知

    国庆假期,中新天津生态城游客不少。安装在路口红绿灯上的设备可实时感知车流量、车速及排队长度。数据上传平台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得出最优的信号灯配时方案,信号灯时长便可自主动态延长或缩短。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倾斜摄影建模仪拍照建模,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大到一栋楼、小到一个路灯,都能显示出来。”智慧城市发展局运营中心主管王亮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只需发出语音指令,就能随时调取对应点位的动态信息,监测城市的实时运行情况。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就是生态城的区域“城市大脑”。它负责城市日常监测、运行管理和应急调度三项职责,依靠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让城市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智慧交通是生态城智慧治理的重要一环。天津市首批自动驾驶公交车也在生态城投入运营。智慧公交能够实现车辆、红绿灯等环境信息感知识别,并控制车辆实现自动加减速和转向、自动紧急制动、出入站台等功能。公交车还可以对司机疲劳驾驶作出预警,对乘客异常行为作出识别,比如偷窃、打架、吸烟等,并即时播报预警,为公众出行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生态城智能治理是天津推进市区两级“城市大脑”建设的缩影。“城市大脑”通过搭建城市智能中枢,构建城市运行态势“数字驾驶舱”,以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为主线,夯实城市数字底座。

    数字生活场景化——

    从个别试点,到综合应用

    西青区付村靠近中心城区,人流量大。“我们现在有这个。”村里老人邵玉荣给记者“晒”起了手表。“不仅实时感知心率、血压,还能一键求助。”她的智能腕表与儿女们的手机应用相联,能实时传输定位信息,提示走失风险。这款智能腕表,是付村党组织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的。

    西青区以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加快推动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为村民提供的服务逐步实现数据化,村民也过上了“智慧生活”。

    记者在付村基层治理数据平台上看到,垃圾分类、老人食堂、图书借阅等八大版块、10多个应用场景、几十项服务功能以数据的形式24小时“跑动着”,村委会工作人员实时在线接办村民需求数据信息,村民尽享生活便利。

    “发展普惠共享的数字公共服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芸介绍,天津市将重点打造惠民就医、无障碍出行等应用场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同时,开展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推进智能辅具、健康监测等智能化终端产品在示范街道(乡镇)、社区(村)、楼宇中应用。

    根据《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到2023年,天津将把“城市大脑”打造成为城市数字化发展新底座,建成“津产发”“津心办”“津治通”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将数据之“沙”汇聚成“塔”,用流动的数据让城市“活起来”,分批落地20个民生热点领域和生活品质提升应用场景、41个数字治理典型应用场景。

    2021-11-10
  • 深化基层统战工作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11月6日至8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到南充、巴中调研。她强调,要重视和深化基层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为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凝心聚力。

    田向利先后到南充市仪陇县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巴中市南江县感灵寺、恩阳区乡愁集市、南江县正直镇长滩社区、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等地调研,与党政干部、统战干部、宗教界人士、民营经济人士、各民族师生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基层统战工作基地建设、工作开展、实践成效,统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和疫情防控、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情况。

    田向利指出,基层统战工作是近年来我省创新开展的涉及广泛、各方关注、影响深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省委领导下,我们自2019年起全面加强基层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要按照《基层统战工作质量年工作方案》要求,以指标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凝聚形成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强大合力。

    田向利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宗教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宗教的积极作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的“五个认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1-11-10

  • 首 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