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韦香惠)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2年度《中国气候公报》。该报告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完成,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国基本气候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此外,有关专家对今年气候趋势以及未来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做了研判和详细解读。
国家气候中心初步研判: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
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深远,气候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变得更加不稳定。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的特点。
贾小龙介绍,对于今年国家总体气候状况,国家气候中心初步研判认为,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呈现多发强发态势。
针对今年气候形势,国家气候中心建议,我国南方地区重点防范夏季持续性高温天气,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沿海地区还需要重点加强台风的防御工作;北方地区要重点防范暴雨、洪涝及其造成的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西部地区要提高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风险。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宋善允表示,国家气候中心每个月都会滚动对季节、年度,特别是对季节变化进行预测,也会对外发布。关于今年整个年景的预报,每年按惯例都会在3月组织相关机构进行会商,对整个汛期情况做出精细的预报和预测。
“小概率高影响”事件将更易出现
贾小龙在发布会上提到,根据气候变化预估,未来我国气候变化持续存在。
他举例称,未来我国不同地区平均气温仍然表现出增加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未来极端高温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且排放情景越高,增速越快,强度越强,风险也越大。
我国中东部地区到2035年前后,类似于2013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变为两年一度,到本世纪末,发生高温事件的风险将提升到目前的几十倍。未来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也大于平均降水,且变率增强,降水更趋于极端化。
未来中国平均集中降雨呈现期也会从目前的50年一遇变为20年一遇。极端干旱事件将从目前50年一遇变为32年一遇。“这表明我国未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还是比较严峻的。”他说。
另外,复合型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也将持续增加。贾小龙表示,总体上,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概率高影响”事件将会更易出现,从而增加防范极端气候风险的挑战。
倡导个人转向绿色消费模式
“个人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者,同时也是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受害者。”贾小龙表示,要倡导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转向绿色消费模式,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他认为,从政府层面来说,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从公众角度来说,也要提高自身的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认知。
贾小龙指出,特别要注意提高对气象灾害关注的全面性,比如说北方地区的居民,跟以前相比,也需要了解一些暴雨灾害常识。
他建议,大家了解政府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含义,应包括不同预警信息需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附近避灾场所分布信息等。同时加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灾害和风险防范意识,例如高温天气主动避暑、台风天气减少外出等。(完)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