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为毕业论文挤水分不能仅靠抽检
 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3-02-17

  光明网评论员:本科毕业论文再被挤水分。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全省所有本科专业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设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该规定今年4月起生效。

  至于抽检的结果,则将被作为本科高校分类评价、本科教育合格评估,甚至包括招生计划分配、新专业申请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来说,对连续两年均有“存在问题毕业论文(设计)”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高校,省教育厅将予以通报,减少其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等;对连续3年抽检存在问题较多的本科专业,经整改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将责令其暂停招生,或建议省学位委员会撤销其学士学位授权点。

  前有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抽检,现在本科毕业论文也不能“幸免”。其实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相关文件推行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制度,之后山东、江苏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给辖内高校分发并带上“紧箍咒”。

  过去,对于被爆出的本科毕业论文剽窃、抄袭、代写等学术不端新闻,在舆论压力下虽然不太会“烂尾”,但盘点不难发现,最终的处理结果也多以撤销涉事学生已取得的学位,取消其导师的相关资格为主。对一系乃至一院、一校学术生态负有重要责任的学术委员会等相关监管部门和机构,多全身而退。

  这会给人一种错觉,学生抄论文、“洗”论文、为论文“注水”,似乎是个案,是个人学术品格及能力的问题,而有意无意遮蔽了其背后存在的结构性症结。当然,学生是自己论文的第一责任人,自己触及学术底线,理所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付出代价。但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且质量堪忧的论文,能通过答辩和审核,仅凭学生一己之力何以实现?往浅了说,是相关指导教师及学术监管机构失之于宽、“手下留情”;往深了说,或是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欠佳、教育质量欠稳导致的必然结果。

  打破“问题论文”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是这轮毕业论文抽检新规最让人值得期待之处。将“问题论文”与学校的“帽子”“(资源)袋子”进行一定程度的捆绑,或将倒逼学校重视教育质量,严把论文出口关,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革新教学方式,包括不再“唯论文”等。多少有些“黑色幽默”意味的是,高校本就要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负责,撇去传授具体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现在却要以“自尝苦果”这样的形式,督促其重新检视人才培养初心和路径。

  正如抽检制度并没有让硕博士论文中的代写、买卖等现象杜绝一样,仅靠抽检也无法彻底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乱象。有观点指出,目前2%的论文抽检比例设置偏低,这或让“出险”几率降低,更多“问题论文”得以侥幸逃脱惩处。具体比例的设定,或有操作可行性上的考虑,但2%还是3%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抽检制度更大的挑战是,如果一篇论文系“枪手”代写,但只要其文本经过“原创”这一关的考核,那么它就不会被归为问题论文之列,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代写”一事败露。很显然,论文代写何以屡禁不绝,又是比识别问题论文更复杂也更严峻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制度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值得肯定,但要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学术不端的土壤,净化高校学术生态,还需打出一套组合拳。眼下有一种观点似有相当的市场,即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在论文问题上适当为学生们“放行”,以让他们腾出更多精力应对求职或深造,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双赢”。这种观点不仅短视而且有害,不可不警惕。至于原因,借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