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不喜欢体育课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1-10-12

  1 在体育中考改革和“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

  2 与此同时,校内体育课原有的授课模式难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体育师资不足、学校运动场地有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3 孩子为何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如何让学生“野蛮”体魄?学校体育教育如何破局?

  青少年体质差 体育课质量仍待提升

  今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但青少年的近视、肥胖等问题,还有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战略任务中指出,要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20年以后,相关文件密集出台,对于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进行了明确要求,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要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艺体教研室教研员张彤指出,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不但要有“量”的保证,更重要的在于“质”的提升。北京市丰台区长安新城小学党支部书记黄书亮从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发现,现有条件下,影响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单位时间内锻炼效果差,要想做到学校体育增量提质,必须提高单位时间内学校体育的锻炼效率。

  体育最终目标是提高身体素质

  “‘孩子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种现象,存在很多年了,其实想让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氛围很重要,给他们营造有趣、体育锻炼的氛围,孩子能不爱上吗?”清华附小体育教研组组长任海江介绍。

  “体育这事儿,本身就带有娱乐的性质,其实很多运动项目原来就是游戏。所以要在课程中把体育本质的、内在的东西反映出来,让孩子喜欢上体育课。”张彤也指出,过去老师上体育课有个思维定式,关注的都是让孩子学会什么东西,而忽略了为了什么学。其实,体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锻炼身体,让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这几十年来,对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评价都是在看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很少关注让孩子怎么练,很少关注学生的获得感。

  黄书亮强调,不要把体育扭曲成为技能教育,要从学校开始,让“体育课带孩子有目的地玩儿”的理念逐渐被社会认同。在这一背景下,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艺体教研室教研员张彤主导、多位核心成员参与的课题组着手进行探索,提出了小学体育大课程观理念,将学校体育涉及的内容课程化,包括体育教学、课间操、课外体育社团、居家体育锻炼等均纳入其中,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创新方式破解师资、场地难题

  多个政策文件提倡,鼓励有条件的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对此大部分学校都有困惑。第一,师资不足;第二,场地限制。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刘海元介绍,近几年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体育教师还是不够。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全国学校体育教师,尤其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口或超过20万人。记者通过多方面采访获悉,很多学校解决不了编制问题,没有编制就难招到老师;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压力较大,很多人不愿意到小学当体育老师。

  “体育课增加了,那使用操场的班级和频率就增加了,但在小场地如何实现多个班级同时上课互不干扰?”记者了解到,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另一大障碍就是场地限制。记者了解到,小学操场标准场地是200米环形跑道,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而具备这样场地的学校学生多、班级多,分给每个老师上体育课的地方也很小。

  在条件确实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孩子们“每天一节体育课”?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采用了“班主任开设体育游戏课”、“两位体育老师带年级竞赛课”及借用外部师资资源等方式来保证体育课的课时及质量。为了解决场地问题,9月新学期开始,北京市丰台区长安新城小学开始探索多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的“走班”方案。有限的场地被分为三块,一堂课被划分为三个时间段,三个班分时段轮换场地,进行不同素质的训练,这样一来,每个孩子在一节体育课上身体各方面素质就能得到全方位锻炼。同时,节省了老师摆器材的时间,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创设多元评价体系,避免功利性备考

  对于学生的体育评价,有相关专家指出,还存在用某个或几个单项成绩、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作为学生体育学科的学期或学年评定成绩的现象。对于学生体育学科的评价应该是形成性的、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才客观合理,才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如何避免功利性备考的问题,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刘海元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抓基础”,一方面引导学校要转变观念,把教学过程认真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就是采用检查等强制性纠正错误的做法。在评价层面,可以将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生体质评价、活动评价等多个维度纳入其中。

  “我们学体育、练体育,最终目的是让大家养成运动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而体质是靠日积月累保持和增强的,不是突击出来的。”刘海元强调。

责任编辑:张淇贺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