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上劳动课了!——聚焦中小学新版劳动课几个关注点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2-05-12
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维修家电……教育部近日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引发社会不小关注。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让中小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社会普遍认同,但对于课该怎么上、如何进行评价、怎么让劳动课不流于形式看法不一。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劳动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是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一大变化。新劳动课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与时俱进、丰富多样。
学什么:炒菜打扫、种植养殖、公益劳动等
其实,很多人对劳动课并不陌生。“60后”捡粮食、“70后”扫操场、“80后”“90后”做手工......劳动课是不少人学生时代的独特记忆。
从学工学农到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再到明确劳动课为必修课程,尽管形态、名称有所变化,但劳动课一直存在于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
据了解,新的劳动课程标准针对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重学习、轻劳动;重成绩、轻动手”的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将劳动课从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独立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通过劳动课这一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使其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按照新课标,课程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
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姚轶洁认为,这一次的新课标十分全面,不仅涵盖了各类生活场景,还提供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实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新课标中的劳动课将技巧、技能、科技实践活动等内容结合起来,劳动的概念更加完整。
记者查阅劳动课程标准发现,课程安排是渐进式的,随学段晋升,项目难度逐渐增加,逐步提升技能。比如,一二年级要能择菜洗菜,三四年级煮鸡蛋煮饺子,五六年级煎鸡蛋炖汤,初中设计三餐食谱。
怎么上课:内容不一刀切搭建多样化教育平台和实践基地
“养个金鱼家里还能满足,鸡鸭等家禽楼房怎么养?”“谁来教?怎么教?学校有条件和场地吗?”“让孩子学习劳动技能是好事,但能不能在学校完成,别弄回家让家长管还要拍视频?”......
新课标发布后,很多家长在社交平台留言,表示支持孩子学习掌握劳动技能,但对课该怎么上还有疑问。
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表示,劳动课作为一门课程,由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发挥基础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
对于讨论热烈的种菜养禽等内容,顾建军表示,项目的选择与确定,课程资源和场所建设都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符合教育要求、安全可靠的劳动园地和场所,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搭建多样化教育平台和实践基地。
事实上,多地中小学校已经开展了各有特色的劳动课程探索。
重庆市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将6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楼顶开辟为种植园,种植了1万余株向日葵,学生自己动手除草、浇水、收获。在广西贵港覃塘区的乡村中小学,“校校有基地、班班有块地”,农科专业技术人员、种养能手等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深受学生欢迎。
“劳动课不能简单说教,否则容易流于形式,成为‘摆拍式’劳动教育。”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表示,大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南方和北方的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同,应该因地制宜,让课程有可操作性,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
由谁来上劳动课?尤其是,一些需要专业技能的课程师资如何解决?记者采访的不少学校教师对此都很关注。
教育部此前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培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各地应保障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投入,加强劳动课专任师资建设;加强与职校、社会机构合作联动,盘活校内外资源,聘请不同行业的优秀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工人等担任指导教师。
如何评价:未纳入考试项目劳动素养评价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参考
新课标公布后,不少家长问:“劳动课怎么打分?”“劳动课会有考试吗?”“劳动课会和升学挂钩吗?”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储朝晖表示,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政策要求并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中考。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重点是考查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和表现,不能简单地像语文、数学一样用考试来评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涌峰认为,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获得与成长,比如劳动技能的提升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在已经推行劳动教育的广州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学校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组成的多元评价方式评选校园“种植十佳小能手”“劳动课积极分子”“小农田积极分子”“家务劳动小能手”等。校长李敏宁表示,多方参与共同评价,既认可了学生的劳动成果,也能提升学生劳动积极性。
“劳动教育还需要家长配合。”顾建军认为,家长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劳动与生活技能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价值,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会西红柿炒鸡蛋,回家后家长要尽可能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要让孩子在学校学、回家做,家长需要放手让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
“可以形成学校教——家里实践——学校评比的循环,真正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广州市文德路小学校长黄丽芳说。(记者宋佳、柯高阳、郑天虹、胡浩)
责任编辑:延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