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中”海底“牵手”:历时5年,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

    “深中”海底“牵手”:历时5年,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陈骥旻摄

    中新网深圳6月11日电题:“深中”海底“牵手”:历时5年,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海底长城”合龙,“深中牵手”成功。广东省交通集团11日发布消息称,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推出,贯通测量结果表明,实现了与东侧E24管节精准对接。历时5年,这座“海底长城”合龙,深圳和中山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

    此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已由东西两侧往中间依次沉放对接了31个管节。6月8日开始最后一个管节(E23)及最终接头的整体浮运安装,目前完成最终接头推出对接,共用时近70个小时,一举实现关键控制性工程突破,为深中通道冲刺2024年通车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陈骥旻摄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包含沉管段约5公里,由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顺利合龙,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提速,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广东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表示。

    海底绣花:打造基床

    据了解,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共分为三大关键技术:基础处理、管节浮运安装及接头处理。其中,基础处理的要求极高,海底20米至40米深处基槽开挖精度、碎石整平精度均要求达到亚米级,堪称“海底绣花”。

    隧道基槽开挖是沉管管节安装的第一道工序。“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位于珠江口,水文泥沙复杂、基槽回淤强度大。”负责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的中交广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杨景鹏说,自2019年起至今,共完成了3500万立方米的疏浚作业,完成了约26.5万立方米的海底礁石破除。挖出来的泥沙,可以装满14000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一航津平2”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沉管隧道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完成基槽清淤、深层水泥搅拌桩、块石抛填后,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其上方均匀铺设1米厚的碎石层。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铺设完成后,碎石层的平整度可以控制在正负4厘米内,为沉管管节及最终接头铺上一层‘舒适’的床垫。”

    钢铁长城:铸就身躯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总用钢量约32万吨。其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5公里,分为32个管节(26个标准管节、6个非标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按照施工计划,必须要达到每月出厂一节钢壳的速度,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为此,深中通道项目部门打造了大型钢结构“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提高焊接的质量和速度。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陈骥旻摄

    钢壳制造完成后,由中交四航局桂山岛沉管预制厂负责23个管节的预制,保利长大黄埔文冲龙穴岛沉管预制厂负责9个管节的预制,两处均采用智能浇筑系统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据了解,深中通道钢壳沉管管节共浇筑了近90万立方米的自密实混凝土,检测表明,混凝土填充密实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沉管安装:毫米级标准

    为了实现超长距离(50公里)的安全浮运,并进一步提升沉管安装的精度,深中通道研发了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它是沉管运输安装专用船舶,可满足8万吨级沉管50公里超长距离安全浮运安装作业,沉管浮运安装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一倍以上。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全部管节的平面对接精度均控制在20毫米以内,其中有15个管节达到了10毫米以内的“毫米级”安装精度。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钟辉虹说:“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革新了世界沉管浮运安装工艺,将世界沉管安装的厘米级标准,提升至中国的毫米级标准。”

    湾区脊梁:加速连通

    深中通道处于珠江出海口下游、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珠江东岸“深莞惠”与西岸“珠中江”两大城市组团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是当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主任刘健说,目前,海底隧道实现合龙,将开展最终接头后焊段施工等,计划11月实现隧道贯通;桥梁工程已经合龙,人工岛工程按计划推进,路面、机电、房建交安和管内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正向2024年项目建成通车冲刺。(完)

    2023-06-12
  • 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公布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李恒)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北京市朝阳区、山西省大同市等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地级市和直辖市的区)。


    根据此前发布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将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内部由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构成,牵头医院原则上是地市级、区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要将至少三分之一的门诊号源和四分之一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牵头医院重点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负责接收上转患者,并将符合下转标准的患者有序转诊到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原则上至少包括二级综合性医院或能够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牵头医院下转患者的接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同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覆盖医联体各单位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到2023年上半年,试点城市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统集成的配套政策;到2025年,试点城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体制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服务模式更加优化,医疗资源供需更加匹配,就医格局更加合理,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2023-06-09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多地公布查分时间

    2023年高考,各地结束时间不一


    部分省份将在6月9日、6月10日陆续结束


    目前


    已有部分省份公布查分时间


    6月8日至24日进行高考评卷


    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


    6月27日至7月1日进行本科志愿填报


    7月6日至7月21日进行本科批次录取


    7月21日至22日进行专科志愿填报


    7月23日至29日进行专科批次录取





    今年的评卷工作仍在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四个评卷基地高校和省考试院进行


    从全省高校和高中学校遴选评卷教师3000余人


    预计于6月24日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6月6日公布《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普通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公布


    全省各批次各类别录取分数线将一次确定、一次公布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将于7月5日开始


    8月20日结束





    从6月9日起,陕西省的高考评卷工作全面展开


    预计6月24日中午公布成绩并开始第一次集中志愿填报工作

    2023-06-09
  • 刷新中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6星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科院)6月7日宣布,北京时间当天12时10分,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6星”方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2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刷新了中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此次“一箭26星”发射任务是中国当前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的第二次航天飞行,标志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将加速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步伐。


    执行本次卫星发射任务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是在广州南沙生产的首批火箭之一,采用先进的脉动式生产模式,已形成完备的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标志着“力箭一号”火箭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的新阶段,可为中外卫星用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快响应的定制化发射服务,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新篇章。


    本次“一箭26星”任务中,“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涂装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官方IP“航小梦”、航天科工集团官方科普IP之一“万小户”、中科宇航公司官方IP“科科keke”,这一令人瞩目的品牌联名合作,旨在鼓励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坚定科技报国志向,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据了解,“力箭一号”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2022年7月,“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突破6项重大关键技术和13项中国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丰富了中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为中国运载火箭领域的技术变革作出重要贡献。(完)

    2023-06-08
  • 四川田湾河水电站“中国芯”机组发出“第一度电”

    新华社成都6月7日电(记者萧永航、卢宥伊)7日10时许,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功率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在四川田湾河流域梯级水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换装“中国芯”的水电机组成功并网发出“第一度电”,标志着我国已实现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从设计、制造到运行的全面自主化,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据介绍,该冲击式转轮重约20吨,最大直径约4米,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于2023年5月16日成功下线,经过多日的安装调试,在位于四川省石棉县的川投田湾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得到实际运用并成功发电。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基于此,川投集团与东方电气集团开展央地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科技攻关:川投田湾河公司共享多年运行数据、重要参数并提供试运行条件,东方电机发挥水力开发、造型设计、软件开发、模型装置研制等技术优势。


    川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晓曦表示,此次换装“中国芯”的水电机组正式投用发出“第一度电”,让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应用成效,更能为今后国内同类型机组的运行和维护积累宝贵经验。

    2023-06-08
  • 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 良种如何让餐桌更丰富?

    加快培育多样化品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良品种让群众餐桌更丰富(深阅读·种业振兴在行动)


    本报记者郁静娴常钦范昊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丰盛,良种功不可没。如何加快培育多样化品种,满足不断升级的群众餐桌需求?记者进行了采访。


    “菜篮子”有了更多新品种


    早上8点,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畔的韩家湾水产养殖基地内,自动投料机一开启,鱼群便蜂拥而至。养殖户韩明安说,这批武昌鱼预计在今年8、9月份上市,每亩利润有望达到1800元。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鳊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由于近亲繁殖等因素,各地团头鲂种质出现退化,生长速度减缓,体形趋于短粗。”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王卫民说,2008年以来,科研团队联合阳新县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等,采用家系选育、群体选育及鱼类亲子鉴定技术,连续四代选育,并在全国多地进行测试,最终于2017年成功选育出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的团头鲂新品种“华海1号”。


    “新品种一年多时间就可以长到一斤半,肉更厚实,还耐运输,提前一到两个月就能错峰上市。”韩明安表示,目前基地养了5万多尾团头鲂,去年销售鲜鱼净赚9万多元。


    优质水产品种选育,让更多鲜活鱼虾“跃”上餐桌。在全国,目前已累计公布266个水产新品种,农业农村部今年还启动了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强化我国水产种源安全保障。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消费大国。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李峰介绍,为了适应食用菌生产和市场消费需求,团队通过杂交和分子手段,选育出平菇、白灵菇“新科”系列优良新品种60多个,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21个。


    在新乡市辉县市冀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朵朵菌菇撑开肥厚的叠生伞盖。“这个品种叫‘平菇108’,是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不仅朵形好看,而且转化率高,一斤干料出一斤二两菇,半年就能收五茬。”合作社理事长王林宁说,依托农科院品种支持和技术带动,合作社每年规模化生产近300万斤食用菌,主要销往北京、河南等地,总收益超千万元。


    日益丰富的“菜篮子”,背后是一代代更新的优良品种。去年,4个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为保存利用优质菌种资源、壮大食用菌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蔬菜方面,目前我国主要产区的主要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6%,国内品种生产覆盖率在87%,蔬菜育种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


    三月红、妃子笑、白糖罂、糯米糍……在海南、广西、广东等荔枝主产省份,各品种荔枝陆续上市。“过去是单一品种扎堆上市,现在是多个优质品种错峰比拼。”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荔枝龙眼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伟才介绍,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主要得益于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


    2007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建设。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建设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奶牛等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近200种农产品,围绕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织汇聚全国800多个单位的2700多名专家,聚焦产业重大问题,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产业技术体系,打通育种、栽培到采后保鲜、加工等各环节,推动荔枝育种进入快速发展期。”李伟才说,近年来,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云南的各个荔枝研究单位均开展了荔枝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育成荔枝新品种30多个。在品种推广上,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优势,依托企业建立新品种生产示范基地,带领种植大户建立生产示范园,引导普通果农改种优良品种荔枝,不断提高种植效益和产业市场竞争力。


    在黄淮海地区,从优质面包麦“济南17”,到去年实打亩产创山东省强筋小麦纪录的“济麦44”……“济麦”系列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6亿亩,增产小麦600多亿斤。


    在我国,一个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的诞生,需要经历品种培育、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定、示范、推广等多个环节。“促进良种加速落地转化,产学研合作是有效途径。”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项目部主任杨在东说。近年来,鲁研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在研发平台搭建、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创新科企合作机制。


    “在这一机制中,双方畅通渠道,允许院所小麦育种科研人员入企兼职兼薪,企业为育种团队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品种审定后育种团队将享有品种转化收益。”杨在东介绍,目前,公司合作选育并推广了“济南17”等5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培育出“济麦44”等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小麦新品种。


    推进种业振兴,扶优企业是重要途径。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好品种撑起大产业


    今年初,一批高效优质节粮抗病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杜蒙羊具有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等特点,武禽10号肉鸭适合“稻—鸭—虾”综合种养模式。“此次审定通过的15个新品种配套系具有高效、优质、节粮、抗病等特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于福清说。


    一个好品种,可以撑起一个产业。起垄、覆膜、定苗……在湖北省随县万和镇黄林树村,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高升华博士和几名农技人员手把手指导村民移栽辣椒苗。条块分明的地膜上,嫩绿的辣椒苗茁壮挺拔。


    “这个品种叫‘鄂椒帅亮’,是利用杂种优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多基因聚合等技术,经过10年攻关选育而得。不仅辣味香浓、果色艳丽,而且抗性和丰产性都不错。”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王飞介绍。


    “去年引进‘鄂椒帅亮’后,辣椒基地迎来大丰收,亩产值超过2.4万元。基地还吸纳了300多名农民务工,累计发放工资500余万元,既保证原料供应,又带动农民增收。”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辣椒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泳江说,今年公司准备将辣椒新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


    产业链延长、上下游联动,促进更多优质专用品种走向市场。在黑龙江省中农发五大连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大豆种子加工生产线高速运转。“高蛋白品种适合生豆芽、打豆浆,阿拉伯糖含量高的适合做酱油,水溶性蛋白含量高的适合做豆腐……”说起大豆品种,公司总经理李文国如数家珍。


    “现在下游食品企业收购专用优质大豆品种用于加工,不仅看纯度、水分,还要看芽率、净度,这意味着要用种子的标准来生产专用粮。”李文国介绍,目前公司大豆业务分为种子和专用粮两块,向市场供应“五豆188”“登科9”等26个品种,种子年销量超过2万吨。


    “作为国家大豆制种大县,必须坚持种业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五大连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涛介绍,目前全市共有种子企业15家,通过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不断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先进企业,大豆品种及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2023-06-06
  • 开启首次太空飞行 载荷专家在“天宫”究竟干些啥

    首位载荷专家在“天宫”究竟干些啥


    ◎本报记者陆成宽


    太空实验项目的选取,主要是围绕国内外前沿热点方向和重大需求开展科学项目论证、遴选。如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面向空间生命孕育、合成生物制造与制药、复杂生态系统等方向,规划相应研究主题和实验项目群,进行太空实验。


    吕从民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也是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同时,跟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一同飞天的,还有5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的实验物资。这些实验物资重约23.6千克,体积约95升,其中包括了6个定制货包。


    为什么要在太空开展生命科学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吕从民解释:“生命是最复杂的物质存在形式之一,在空间特有的微重力、宇宙辐射和磁场变化条件下,研究人和多种生物响应,是深入探究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实现长期太空探索活动的基础。”


    线虫、拟南芥成为太空“常客”


    继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启动空间站三舱科学实验柜后,随着神十六乘组的到来,实验舱将再次迎来线虫实验。在“空间辐射暴露引起线虫发育过程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影响研究”实验项目中,一个装载着4种线虫的线虫芯片实验盒被带上太空。


    科研人员将利用全自动微流控系统对线虫个体的在轨发育和损伤效应进行观测,分析长期辐射暴露对DNA损伤修复及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该实验有望为揭示长期在轨生物个体对抗空间辐射损伤机制作出贡献。


    在“空间辐射损伤评估科学与应用关键技术”实验项目中,线虫也是“主角”。吕从民介绍,该实验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挖掘空间辐射损伤评估和风险预警的生物标志物,分析空间辐射损伤的品质因子,构建空间辐射损伤评估模型,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辐射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同时,在“微重力环境对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生长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实验项目中,6个生物力学样品单元被上行至空间站,其中2个装载肝细胞,4个装载肝细胞/内皮细胞。“该实验旨在认识肝组织细胞在微重力下的生物力学特征和力学—生物学耦合过程,以及重力变化对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规律;发展基于生物力学的空间细胞—组织动态培养新实验技术。”吕从民说。


    生物实验的“常驻嘉宾”、科学家最喜欢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也随着神舟十六号再度飞上太空。科研人员将利用野生型、3种突变体和转基因拟南芥,开展空间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网络研究,揭示植物感受微重力环境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调控网络。


    此外,还有包含8个核酸实验单元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实验项目,也随神舟十六号飞上太空。该实验将在国际上首次将氨基酸、核苷酸与磷结合,探索密码子起源;考察重力效应对密码子起源的影响;考察重力效应与生命进化的关系;为生命的化学起源理论体系及寻找地外生命宜居星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吕从民说,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有效载荷的特点也各不相同,神十六乘组的载荷专家深度参与这些在轨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在轨科学实验效率,简化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充分发挥人的自主判断、决策、处理能力。


    实验围绕热点方向和重大需求


    那么,与神舟十五号上行的太空实验相比,神舟十六号上行的太空实验有什么特点?


    “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上行的太空实验项目均以生命科学实验为主,都是利用空间微重力、辐射条件开展实验。每次飞行任务科学项目的安排主要根据飞船的上行资源条件、下行资源以及科学项目就绪状态进行总体规划。”吕从民解释道。


    同时,吕从民强调,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多数需要进行发射场样品制备、加载、集成,并进行待发段临射安装,目的是保持生物样品的活性、尽量减少地面重力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为什么要在太空开展科学实验?在太空开展哪些实验,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实验项目的选取,主要是围绕国内外前沿热点方向和重大需求开展科学项目论证、遴选。”吕从民说,比如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面向空间生命孕育、合成生物制造与制药、复杂生态系统等国际前沿和人民健康需求,规划相应研究主题和实验项目群,进行太空实验。


    在微重力物理科学领域,面向活性软物质、重要应用新材料制备、复杂等离子体、超临界燃烧等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空间应用系统规划了包括流体物理与热物理、燃烧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等重点研究方向。


    在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领域,瞄准暗物质、宇宙线起源、太阳系行星起源演化等国际公认的重大科学问题,空间应用系统将规划开展长期空间观测与科学数据处理。


    此外,空间应用系统还瞄准新型原材料、关键元器件自主可控、在轨制造与建造等支撑未来空间任务实施的关键技术,在空间应用新技术研究领域规划研究主题。(科技日报)

    2023-06-06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滁州深耕省际毗邻“试验田” 跑出发展“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滁州深耕省际毗邻“试验田”跑出发展“加速度”


    工作人员介绍太阳能电池产品。张娅子摄


    中新网安徽滁州6月1日电(记者张俊张娅子)滁州捷泰太阳能电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140天,创造了项目建设业内速度之最……


    5月3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安徽省滁州市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在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台台工业机械手臂熟练地抓取、装卸材料。


    “在滁州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创造的速度记录是行业内的奇迹。这个奇迹背后是滁州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当初选择落地滁州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发展速度。


    据了解,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与南京毗邻,在产业链合作与“双招双引”上“无缝对接”,功能区对标南京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定位,已形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特色主导产业。


    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隶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金属复合材料的研发制造。该公司利用毗邻南京的天然地域优势,快速发展,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安徽是全国极具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我们未来会继续开拓全工艺类型各种复合材料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为滁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该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陈兵说。








    企业展示的金属复合材料产品。张娅子摄


    截至目前,滁州共与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共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4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4个,跨省合作平台数量和体量均居安徽第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曾经的“苏皖好邻居”正变成给力的“长三角合伙人”。


    除了产业发展,滁州还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定位,在交通互联、服务共享、生态共保等方面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滁宁城铁(滁州段)即将通车运行,不断缩短滁州与长三角城市的距离;南京琅琊路小学等4所中小学在滁设立分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滁州与苏浙10个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共公布1400余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


    未来,滁州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全力提升在一体化中的嵌入水平,争当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完)

    2023-06-02
  • 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 各地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


    本报郑州6月1日电(记者高云才、常钦)雨过天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刘店镇麦田里,收割机来往穿梭、机器轰鸣。“农时不等人,抓紧下田作业!”来自河北省新乐市赤支村的跨区机手刘建欣说。伴随收割机匀速行进,麦粒被源源不断地送进了运输车,早上8点进田,不到中午,20多亩麦田就全部收完。


    当前,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过程,对夏收带来一定影响。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农业农村部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各地积极行动,科学调度,精准对接,加快推进抢收进度,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截至6月1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5700多万亩,进度近两成。湖北、四川进入尾声,安徽、河南进度过两成,江苏进度过一成,陕西进度近一成。


    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今年全国夏收冬小麦种植面积3.3亿亩以上,比上年稳中有增。


    为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生产形势研判,要求相关省份逐个田块排查,及时抢排田间积水。针对小麦还在灌浆期的华北等地,继续抓好“一喷三防”全覆盖实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根据小麦成熟度、收获进度及天气变化,科学调度机械抢收。摸排粮食烘干需求,发动多方力量,利用各类粮食烘干机械,尽最大努力烘干晾晒,减少损失和霉变。加强排查处置,组织粮食收购企业根据发芽程度分类收购,防止出现卖难情况。


    “中原粮仓”河南采取重点措施,抢抓时机、组织抢收。5月30日,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为确保小麦种植农户收益,省财政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全省用好现有17万台轮式收割机和3万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加强省市县联动,发挥农机合作社市场化协作机制优势,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用。“全省上下正以最大力度保障夏粮抢收,预计6月15日前后麦收基本结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说。


    安徽省小麦已由南向北陆续收割,全省加强区域合作,组建了122个应急抢收作业服务队,落实抢收、烘干设备,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三夏”期间,安徽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机收率预计在98.5%以上,力争用10天左右基本完成小麦抢收任务。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在夏粮生产一线,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党员干部助麦收,专业服务队跨区作战,广大农民全力以赴,齐心协力,为夺取夏粮丰收赢得主动权。(人民日报)

    2023-06-02
  • 我国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 今年汛情主要有这些特点

    今天(6月1日),我国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5月31日到6月4日,我国西南西北等地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本轮强降雨主要影响四川、重庆、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市。





    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情三处副处长胡智丹:受其影响,长江上游干支流、清江、汉江上游、洞庭湖水系沅江和澧水、珠江流域西江支流柳江和桂江,黄河中游支流渭河和伊洛河等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据了解,今年汛情主要特点是降水量总体偏少,大江大河水位总体偏低,发生超警洪水河流条数偏少。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技术信息处处长王为:水利部将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2023-06-01
  • 截至2022年底 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467.1万名

    今天(6月1日),全国少工委发布中国少年先锋队统计简报。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467.1万名。全国共有基层少工委26.1万个。其中,中小学校少工委20.0万个,城乡社区、青少年宫等校外少工委6.1万个。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少先队大队20.1万个,中队287.4万个。


    全国共有少先队辅导员623.3万名。其中,省、市、县级少先队总辅导员0.4万名,中小学校大队辅导员20.1万名、中队辅导员293.1万名,少先队校外辅导员309.7万名。





    (总台央视记者李墨白)

    2023-06-01
  • 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阅读)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明确了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等要求,提出推进“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设计,让广大儿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多地积极探索,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以“1米高度”勾画城市未来。儿童节前夕,记者赴多地采访适儿化改造等情况。


    建设安全便捷的道路交通


    “妈妈,我在这里!”周日下午4点,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内,兴趣课程陆续结束,小学三年级的杨语和小伙伴们走出教室时,她的母亲朱婷已经在大门口等她了。


    杨语牵着母亲的手,走过一条宽约1.5米、长约100米的“儿童步行专用通道”,停在了十字路口行人等候区。


    过马路时,杨语喜欢低头看看,这里的斑马线由白、蓝、黄三色组成。地上还画着一串小脚丫,“引导”她走过斑马线。过了马路回头看,杨语发现,直到全部小朋友和家长们都通过了,绿灯才结束。


    杨语走过的这段路,是苏州首个儿童友好出行交通设施示范工程。


    “每到周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就非常热闹,上兴趣班的孩子超过1500人次/天,但周边路况复杂、距离地铁站超过3公里。”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秩序中心副主任陈传君介绍,为保护儿童出行安全,去年8月以来,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在该区域探索实践,通过设置生动醒目的限速、禁鸣提示标志,配置路口红外感应智能信号灯、立体斑马线等,打造出安全、有序的儿童友好交通出行区域。


    杨语和母亲在公交站台等候不久,远处驶来一辆“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公交车:车头上画着“红、橙、蓝、绿”四色的苏州市儿童友好标志;车顶的滚动屏幕中,同时显示着“3061路”和“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座椅、靠背、扶手、栏杆都是软包,杨语觉得乘坐很舒服。


    曾经,活动中心附近只有公交临时支线,车辆间隔时间长。去年8月,“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开通,实现了公交、地铁、有轨电车无缝衔接。据介绍,根据前期调研,公交专线按照活动中心上下课时间排定线路发车时刻表,最大程度匹配儿童出行。


    据了解,根据苏州市妇儿工委办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共同发布的《苏州市儿童友好出行交通设施设置指南》,计划到2025年,苏州市儿童敏感场所周边道路基本标准改造率将达100%,各县级市(区)建有至少一处儿童友好街道示范样板。


    提供舒心便利的服务设施


    来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光环购物公园,每到一层,都能看到醒目的“母婴室”标识牌。


    “现在带宝宝出门很方便,公共场所的母婴室提供了哺乳的空间。”王女士说,相比多年前,如今已经有二孩的她,感受到了母婴室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2022年4月,《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其中明确规定“推进公共服务友好,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要”。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两江新区共有市级和区级妈咪小屋示范点64个。


    在光环购物公园,每个母婴室除了专用尿布台之外,还配备了可加热可杀菌的温奶器、奶瓶专用清洗剂、婴儿洗手液、帮助冲泡奶粉的饮水机、吹风机等。在母婴室旁边,有专门的儿童卫生间,里面是依据儿童身高和使用习惯设计的“小马桶”和洗手台。


    在重庆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母婴室建设也同样贴心。位于重庆火车北站南广场的母婴室整体装饰温馨,用卡通形象作点缀,并设有两个独立哺乳室。


    旅客吕女士告诉记者:“刚刚我在母婴室手忙脚乱给宝宝冲奶的时候,车站工作人员还帮忙哄娃,真的很暖心。”


    因哺乳期的母亲和婴儿对温度变化敏感,母婴室配备了独立空调系统,室内恒定温度为26摄氏度左右;为净化空气,设置独立空调系统,保证室内通风;为避免光源直刺婴儿眼睛,采用暖光源和间接照明,室内光线均衡而柔和……北站综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旅客无需进站,也可以使用南广场的母婴室。


    除了乘坐公共交通,带着孩子出门办事也更加便利。设置在两江新区政务大厅内的妈咪小屋为孕期、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提供了一个方便、干净的场所。两江新区政务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日会安排专人对小屋进行物资补给,并进行清洁、消毒等日常维护。


    两江新区妇联主席刘凌云说:“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将更多倾听儿童的声音、看见儿童的需要,更加尊重儿童的想法。”


    打造自然趣味的开敞空间


    “儿童花园里要有一棵大树,植物是五颜六色的。”“我喜欢大草坪,可以在里面奔跑、打滚。”“儿童花园里会有星星吗?”


    3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公园儿童花园建设期间,25名小朋友作为“小小体验官”来到施工现场,与设计师、建设者们面对面交流,描绘着自己心中儿童花园的样子。


    很快,孩子们的期待成为现实。高大的榕树下,五颜六色的花朵开了满园,草坪上,滑梯、蹦床等设施为儿童们游玩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孩子们的话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建设方案将原本要铺设石块的区域全部变成了草坪,为儿童提供更多具有自然趣味的空间。”广州市儿童公园主任刘星介绍。


    近年来,广州市着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进行适儿化改造。针对儿童亲近自然的天性,分年龄段完善公共空间功能布局、场地设计等,提升公园、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生态空间及文化空间中的体验水平。


    在三眼井社区,孩子们正在空地上向社区老人学习山歌,了解非遗文化。三眼井社区是一个老社区,过去,社区内儿童多但游玩休憩空间少、基础设施不足。对此,社区重新规划了行车道及停车场地,打造了一个口袋公园。为了方便不同年龄的儿童跑动玩耍,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台阶及通道,还在场地边留下大树冠植物,以防雨防晒。社区所属越秀区洪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密介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孩子们的意愿,将‘1米高度’的儿童设计视角融入改造过程中。”


    据了解,《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构建幼有善育的儿童友好城市”总体框架,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搭建儿童友好城市规划体系。到2025年,广州将建成一批儿童友好示范区、儿童友好示范街道(镇)及儿童友好示范社区(村)。

    2023-05-31

  • 首 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