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前景 优质“意大利制造”云集消博会

    意大利作为正在海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唯一主宾国,从政府到商界都对参会表现出浓厚兴趣。赴华出席消博会的意大利副外长特里波迪4月11日在意大利馆开馆仪式上表示,意大利政府高度重视意中两国经贸关系。意大利企业云集本届消博会,体现了其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成果,期待意大利的优质产品能够获得市场的赞誉和认可。


    今年中国国内市场强劲复苏,民众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绝大部分在华意大利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前景,认为消博会发出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中国经济复苏将给意企扩大对华出口带来巨大潜力。


    视本届消博会为拓展中国市场的宝贵机会


    意大利在高端消费品生产领域实力雄厚,众多参展企业非常重视消博会这样的国际展会平台对品牌的推广和提升作用,将本届消博会看作拓展中国市场的宝贵机会,希望借助主宾国的优势,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和推广高品质意大利制造。


    据统计,意大利本次参展品牌多达147个,总展览面积约1800平方米,均比上届翻了一番。展出品类涵盖时尚、家居、设计、美妆、珠宝、汽车、游艇、酒店、医疗保健、食品和饮料等诸多领域,其中不乏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普拉达、古驰、宝格丽等国际知名品牌。作为本届消博会的官方计时伙伴,意大利著名腕表品牌沛纳海在海口放置了沛纳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倒计时钟,隆重迎接消博会的开幕。


    本届消博会上,意大利展区主要由国家馆和企业馆组成。意大利国家馆由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和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合作设立,集中展示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旗下的75个意大利制造品牌。展馆内部采用全景式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平台,全方位呈现以意大利制造为代表的意式时尚、生活方式和独特理念,以及自然、文化和制造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接待区和酒水区,观众可以品尝到精选葡萄酒、鸡尾酒、咖啡等意大利特色美食饮品。


    为积极推动意大利企业参展,进一步提升优质意大利制造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中国意大利商会与博洛尼亚展览会此次合作设立意大利企业馆,为中国意大利商会会员企业提供专属展示舞台。意大利企业馆举办20多场意大利企业品牌推介会以及手工冰激凌、葡萄酒、贝雕工艺大师班等多项精彩活动。来自意大利的行业大师在现场亲自演示和讲解,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意式风情,体验意大利制造的卓越品质。


    意大利企业馆还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意大利企业在大湾区和海南的机遇”“中国意大利商会遇见海口”等3场研讨会,为促进中意两国商业合作和经贸交流建言献策。


    消博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中意经贸关系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表示,消博会是中国举办的重要国际性展会,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深化意中经贸关系,意大利作为主宾国倍感荣幸。意大利产品因其原创性、风格和全球认可的独特性,早已在中国广受喜爱,本届消博会将使这些特点更加突出,令意大利产品获得中国和世界消费者的更多青睐。


    出席开幕式的意大利副外长特里波迪在致辞中表示,本届消博会的举办代表着全球贸易重启的重要时刻,也是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和国际贸易中心正在经历的非凡转变的体现。意大利企业踊跃参与消博会,体现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对提供优质产品的承诺。相信意大利产品与众不同的传统、文化、创新、美观、功能、热情和追求细节的非凡结合,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品位。


    意大利曾多次参加消博会、进博会等一系列在中国举行的重要国际性展会并担任主宾国,为该国企业和品牌在中国赢得了良好口碑。


    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近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意两国经贸关系仍成功克服多重阻碍,持续向好发展,双方在冰雪产业、高端制造、清洁能源、航空航天和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中意双边贸易额连续3年强势增长,2022年更是高达778.8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


    今年是中意全面重启对话合作的关键一年,两国在经贸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对话等领域前景广阔。相信更多意大利企业能够抓住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带来的重要机遇,通过参与消博会等方式,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推动中意经贸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2023-04-13
  • 淄博烧烤火爆背后的“流量密码”

    谈起淄博,当地人总会为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而自豪:陶琉之都,数千年“炉火”不熄;老工业城市,中国近代工业发轫地之一。从上个世纪初期在博山发现铁矿煤矿开始发展工业起,淄博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20多年。然而前些年,淄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奋力转型,但年轻人仍不断流失。


    近一段时间,淄博在年轻人中“意外”火爆出圈。“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等话题和帖子在网络上热度不减,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不断涌入淄博,让淄博成为网红城市。其实在这背后,近三年已有十万大学生选择在淄博工作生活。


    淄博为何能凭借烧烤火爆出圈?大学生为何选择来到这座传统老工业城市?记者近日走进淄博,探寻这座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蓬勃生机的奥秘。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各地大学生涌入打卡


    下午不到五点,淄博牧羊村烧烤店内已坐得满满当当,服务员来回穿梭忙碌。店门外的队已排了几十米长。排队的大学生们手里拿着菜单提前点菜,有的手里还拎着一兜零食。牧羊村烧烤店负责人杨本新说:“现在排队要等接近两个小时。”


    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一手拿小饼,一手拿烤串,握手里一撸,有的大学生从上车出发就已经开始隔空练习淄博烧烤的撸串手法。


    “我们中午坐高铁到了淄博火车站,一出站就震惊了,全是人,我们连出租车都没打上,本来想骑共享单车,方圆两公里内一辆车都没有,都被骑走了。”山东师范大学学生丁时涵感慨道,淄博烧烤太火了。


    淄博烧烤历史悠久,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陈列着几千年前当地用于烤炙食物的陶琉容器。历史上兴盛的制陶业,帮助齐国渔盐冶铁,称霸诸侯。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就在淄博境内,将当地烧烤食物的历史推至距今约13000年。


    今天,淄博烧烤已远不是远古的样子,但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其他地方都是烤熟了上来,这里每桌都有小炉子,服务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送到桌上后,我们自己再烤,很有参与感。用小饼卷小葱、烤串,再蘸酱料吃,味道香美,而且量大实惠,不虚此行。”来自潍坊学院的何鑫说。


    淄博以烧烤走红为契机,借势全方位推介城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让来淄博吃烧烤的大学生“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走得舒心”。


    市场监管部门对烧烤店进行专项检查,护航食品安全;公安增派执勤人员,加大巡逻密度,提醒文明就餐;淄博34家A级景区推出“免费开放日”活动,加大景区管理力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人社局官微推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就业体验日等就业政策;共青团淄博市委在火车站安排志愿者,为往返旅客提供交通、住宿、旅游线路等咨询推介服务……


    3月,淄博专门为烧烤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除了成立烧烤协会、发布烧烤地图、开通烧烤公交外,淄博还将举办烧烤节,打造“淄博烧烤季”,策划“春光正好·淄博烧烤”文旅活动,推出“青春淄博·烧烤季”旅游线路……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鲁菜名城。走进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博山四四席、周村商埠菜等传统鲁菜馆,还有川菜、粤菜以及东北烧烤等各地饮食。


    共青团淄博市委副书记王琮说,淄博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新风味、新吃法丰富了淄博烧烤饮食文化,也让外地人在淄博感到“很亲切”。


    每逢周末,淄博各大火车站、汽车站、烧烤店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大学生和外地游客。省内外许多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乘着高铁到淄博,体验淄博烧烤的魅力,也让淄博站周末客流陡然升温。据统计,三月以来,淄博火车站周末发送旅客量连创3年来单日新高。其中3月18日,淄博站发送旅客23767人次、到达33024人次,合计56791人次。


    国铁济南局淄博站客运值班站长刘玲分析说:“上个周末刚创下的纪录,下个周末就被打破。从客流来看,来自济南、青岛、潍坊、东营等城市利用周末来淄博的学生旅客占到了相当比例。”


    享受美食的同时,乘坐高铁出行、在齐风古韵的淄博站南站房前打卡留念,也成为年轻人们“烧烤之旅”的标配。3月31日,国铁济南局集团公司开行济南至淄博烧烤游专线列车,每周五、周六、周日运行,为火爆的淄博烧烤再添一把火。


    诚意满满吸引年轻人网络流量变人才“留量”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并非偶然。近年来,淄博持续打造“淄博烧烤”品牌,各类媒体的饮食类节目中,淄博烧烤频频出镜;各路网红、大V拍摄体验短视频为淄博烧烤代言,在广大网友和年轻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各地大学生慕名前来品尝,带动淄博成为网红城市。


    一夜爆火的背后,是淄博多年来耕耘与积淀,是久久为功之后的厚积薄发。


    淄博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有“东方古罗马”之称。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镇化率在山东省仅次于青岛和济南。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淄博作为“省会城市圈”次中心城市,是山东区域中心城市,被赋予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使命。


    天南海北的大学生涌入淄博,早在过去几年就已埋下伏笔。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既是推动消费的群体,也是创造价值、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与其他老工业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产业结构重、发展层次低、环境质量差等问题曾困扰着淄博。淄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一度大幅流失。


    为了吸引年轻人,2021年淄博就开始思索年轻人需求,围绕快乐生活、成就事业,聚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此后,淄博在山东省率先提出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探索提升城市活力。


    淄博青岛啤酒节、麦田音乐节等盛会,已经为吸引年轻人蓄力良久;天空之橙、水晶街、钟书阁等网红打卡地更是名声在外。


    去年7月,共青团淄博市委组织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校学子到淄博深度体验。他们先后到淄博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周村古商城参观学习,全方位了解淄博在城市建设、产业智造、数字创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绩及发展蓝图。


    不久前,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当起了全市的“人力资源经理”,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宣讲,向全国广大学子发出诚挚邀约,并热情推荐淄博烧烤和鲁菜,欢迎大家到淄博听韶乐、访聊斋,踢蹴鞠、品鲁菜。


    主动出击营销城市,让淄博在年轻大学生群体中成功“种草”。为了迎接大学生的到来,淄博出台了一系列诚意满满的人才招引政策。王琮介绍,来淄求职、就业的青年可在青年驿站享受每年三次、每次两晚的免费入住;来淄实习、游玩、访友的市外高校在校大学生,可享受每年四次、每次五天的半价入住。对于来淄博参加“大学生实习计划”及实训活动的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天50元生活补贴,对淄博市外大学生每人提供500元交通补贴。


    淄博还为在校大专以上大学生办理“淄博大学生卡”电子通证,在淄期间可享受全市部分收费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乘坐市内公交车免费等政策。


    除了广招硕士博士和高端顶尖人才外,淄博也热烈欢迎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并给予来淄落户就业的毕业生生活补贴,鼓励企业和院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政府角色也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吸引年轻人的氛围。


    在政府对年轻人重视和尊重的同时,不少企业也从职工生活和职业发展方面,为新入职大学生提供帮助。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燃料电池膜评价实验室主任丁涵说,几年间,公司不断升级住宿条件,“每月三四百元的单人间宿舍和工作餐,有效减轻了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压力”。此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健身房和瑜伽课等,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目前,淄博“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提前完成。2022年下半年,淄博又有了新目标,力争五年内全市新引进大学生突破20万人。


    延续变革创新基因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早在3000多年前,齐国开国国君姜太公就提出了“重工厚商”“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定国之策,开启了齐文化“变革、创新、开放、务实、包容”的文化基因,绵延千年塑造形成了淄博这个城市向上、向新、向外的精神内核。


    历史上,鼓励自由贸易和减税降费的政策“关讥而不征”“市廛而不税”,招商引资政策“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环乘之币”均诞生于淄博。“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近代以来,全国第一辆双层大客车、全国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厂、全国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隧道窑、全国第一个国营缫丝厂等若干个“第一”构成了辉煌的淄博工业史。


    淄博工业门类齐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在这里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工业体系之完备、配套能力之强劲、产业门类之齐全,在国内地级市都属少见。但是,淄博近3万个工业产品中,70%以上属于上游产品、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曾经,陶瓷、化工、钢铁、矿业等产业中存在不少落后产能,不仅效益差、贡献度低,而且挤占了新动能承载的空间。


    近年来,淄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对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对于淄博而言,真正能留住年轻人的,不是烧烤,而是城市和个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谋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淄博紧盯前沿,布局未来产业,落实山东省“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全力发展新经济,打造智联汽车、绿色能源、数字农业、新金融、智慧物流等产业“新赛道”,引领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向高端攀登。这些产业正是更适合青年人才的舞台。


    进入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刚满两个月,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生丁涵就开始负责燃料电池测试体系建设、购买设备和测试方法开发等工作。他说:“东岳的燃料电池膜是国家氢能战略的关键一环,借助东岳的大平台,我自身也会在专业方面实现更好的发展。”


    如今,东岳研发制造的燃料电池膜成为氢能产业的芯片,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材料。依托氢能产业,淄博形成了完整、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膜-电堆-发动机-整车”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成为全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合作城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淄博就业安家落户,不仅助力淄博产业升级,也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他们所从事的新业态也成为拉动淄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22年,淄博“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5.9%,消费实现新转变,新兴消费增势迅猛,线上消费表现亮眼,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66.8%。


    淄博以“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为宗旨,于2022年成功争创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首批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为此,淄博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重大工作项目,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为了让年轻人在淄博的生活更舒服,淄博全面提升城市“现代气息”“时尚气质”“活力指数”,打造时尚、活力、绿色的城市环境。一批青年运动场所、时尚项目比赛场地、文化创意场所、绿地等相继涌现。


    “年轻人喜欢在相对自由、有品位的公共空间里社交。这里有椭圆形的会议桌、半封闭的单人座、胶囊休息床……不论你是律师、自媒体人,还是独立创业者,在这里既可以工作,也可以休闲放松。”在淄博天空之橙,天空之橙控股(集团)董事长“85后”陈嵩介绍,城市需要服务青年人的时尚空间和时尚产业。旺盛需求带来新商机,正是他从上海回淄博创业的动力。


    走进淄博,想象中工矿城市“灰头土脸”的形象荡然无存。灿烂的阳光下,四宝山森林公园里树木蔚然成林,一群鸟飞过山头。昔日满目疮痍的荒山矿坑,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休闲胜地。音乐节期间,孝妇河湿地公园的阳光沙滩上,来自五湖四海的乐迷迎着和风在音乐声中沉醉。


    从北京回淄博定居的宋彩彩说:“来看看吧,淄博变化太大了,城市建设越来越好,每一条路边都有不同的特色景观,公园也越来越精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邵琨)

    2023-04-12
  • 专业技术类培训退费难如何破解?

    先付费后上课的收费模式,困扰着不少考生——


    专业技术类培训退费难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


    先付费后上课,一直是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的“潜规则”。培训机构的预付费消费投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也一直是消费者的难点问题。因为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监管过程也存在一定难度。


    “交钱后才发现,课是几年前录好的,考试有实操了,课程还是只有理论知识,想退费对方又一直拖……”近日,在北京某培训机构报考健康管理师的李女士向记者表达了她的不满。


    职业资格考试有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两种,近年来均已成为劳动者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报名人数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两类职业培训大多属于预付式收费,交钱容易退钱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不少考生。


    近期,北京在全市首次开展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单用途预付卡管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预付卡发行、备案,资金存管、支取,凭据签订、实施等八个方面的管理规范落实情况。预收资金监管能否解决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领域频现的退费难问题?技能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行业投诉退费情况如何?作为消费者的培训者遇到退费难问题时该怎么办?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预付式课程存在退费难风险


    广东揭阳的李女士曾是一名药店店员,去年辞职带娃时,萌生了考证傍身的想法。“每天挤出点时间听课、准备考试,既让自己保持紧张感,不与社会脱节,也能为以后重回职场增加底气。”在网上找了几天后,她选择了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培训机构,线上报名学习。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交了全部培训费共3280元,以及一次850元的考试费。但开始上课时,她才发现,课程不仅都是录播,而且显示录制时间为两年前。此外,“这两年健康管理师考试由只进行理论和实操线上考试,改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线下实操考核,但是该培训机构并未提供线下方面的课程”。


    李女士想要退课退钱,培训机构却一直以“钱款不在自己手里,需要向总部申请”“不影响考试”等理由推脱。


    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发现与李女士有类似经历的不在少数。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相关退费诉求有1100多条,注册消防工程师、建造师分别有900多条和700多条。


    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任王冬岩曾透露,以其所在的朝阳区12345的大数据分析为例,2021年,朝阳区共受理职业资格培训诉求18160件。2022年,朝阳区受理培训机构退费类案件10637件。其中,专业技术8180件,占比76.90%,职业技能类诉求2457件,占比23.10%。


    退费难问题成因复杂


    先付费后上课,一直是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的“潜规则”。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中表示,培训机构的预付费消费投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也一直是消费者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比长期的学科类培训来说,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大多是短期培训,涉及的金额较少,因此风险相对较低。”但陈音江也强调,投诉纠纷也会导致培训者产生不好的消费体验,给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的预付费问题加强监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目前对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的经营模式监管,主要是实行备案审核制,要求机构向有关监管部门备案开设的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对象等,对培训机构的运行进行过程性监管。


    陈音江认为,从法律上看,职业资格考试预付费最大的问题是相关法律不健全,各行各业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预付费管理主要是依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这些法律关于预付费的规定又不是那么明确和具体。”


    据了解,为解决预付费退费难题,上海、北京等地出台了实施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去年7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单用途预付卡预收资金监管细则(试行)》,建造师、执业药师、工程咨询(投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等24个培训项目的预收资金被纳入监管。


    记者通过北京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监管细则》主要针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开展,技能类暂无此项规定。但是人社部门也有针对健康管理师等技能类培训的监管名单,如果培训者遇到退费问题,可以通过查询培训机构注册地,联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解决。


    预付卡管理能否解难题


    作为较早落实第三方银行资金存管方式的培训机构,环球网校相关负责人卢国俊告诉记者,“自《监管细则》发布以来,第一个落实周期已经结束了,行业内部具体落实情况如何,暴露出哪些新问题,需要相关政策部门进行阶段性把握和修正。此外,当下的环境中,部分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在实施收费监管和进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开展此次专项检查,对于促进整个市场公平良性竞争,督促部分进度落后企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卢国俊也直言,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模式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有力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但培训机构在此间也承担了更多压力,例如资金错配问题面临的运营和存续压力,同行之间的公平竞争问题。“无论是课程研发,还是运营推广,前期都需要成本付出,而资金监管的占用和积压,无疑会对行业内所有企业的运营存续带来压力。”


    熊丙奇认为,一方面,行业所属部门要在加强专技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预付费监管的同时,吸取经验,加强技能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市场监管,两者不可偏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培训机构的教育备案进行审查。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能力,引导消费者关注培训机构资质、培训质量,减少侵权问题发生。


    陈音江建议,不管是专技类还是技能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培训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查看培训机构是否已经取得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办学资质,是否具备良好的信用;其次在签订培训合同时,问清楚培训服务内容,并仔细核对合同中关于退费的相关条款,避免合同与口头描述出现偏差。最后是保存好相关合同、付款记录等,如果遇到权益受损情况,可以作为证据依法维权。(工人日报记者陶稳)

    2023-04-12
  • 增强保密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2023-04-11
  • 面试绕不开婚恋或生育问题 女性就业歧视如何破解

    面试绕不开婚恋或生育问题


    女性就业歧视如何破解


    □本报记者蒲晓磊


    33岁的北京市民刘恋,有9年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但她的这些经验,却在面试时被招聘人员忽视,“HR(人力资源)的重心不是放在我的能力和经验上,反而像是‘查户口’一样询问个人基本信息,问我是否结婚、是否有小孩”。


    在面试了几家公司之后,刘恋有些沮丧和愤怒,“一圈问题问完之后,有的公司明确表示我不适合该岗位,有的公司让我回去等通知后就没了下文,有的公司则是开出很低的待遇‘逼’我放弃。我问了身边多位女性朋友,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性别歧视”。


    近年来,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因婚育等因素遭受就业歧视的现象屡屡出现。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一些显性就业歧视得到有效遏制,但求职过程中的隐性歧视却令很多女性无可奈何。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在鼓励用人单位创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的同时,也要对性别歧视问题加强惩戒。


    六成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婚育情况


    对于刘恋的遭遇,在上海求职的汪帆感同身受。半个月的时间,28岁的汪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在求职时被问了很多关于婚恋的问题,“有的是直接问,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有的则是旁敲侧击,询问男朋友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


    起初,汪帆感觉这些问题有些“莫名其妙”,直到询问了在某企业做HR的朋友,汪帆才明白这些问题背后藏着的“套路”——HR通过对于婚恋情况的旁敲侧击,可以大致判断出女性求职者的感情状况和生育规划,然后决定是否要录用。


    刘恋和汪帆的经历,在女性求职的过程中并不少见。


    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职场女性与男性性别差异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尽管女性职场地位有所提高,但仍有近八成女性认为还未实现“男女平等”,易遭受“面试阶段被问婚恋或生育情况”等职场歧视。


    全国人大代表、国浩律师(南昌)事务所主任冯帆指出,随着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完善和妇女维权意识的增强,职业性别歧视的现象虽有所减少,但在有的地区、领域还是存在的。比如,有些单位在招工时明确要求只招男性员工,在评选先进、职业提升、工作岗位分配上,还是会有对女性的歧视。


    多重原因致女性遭受不公平待遇


    近年来,对于女性职场就业的歧视乱象,从中央到地方完善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019年,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就曾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提出禁止在招聘环节限定性别。妇女权益保障法在2022年修订了诸多内容,明确了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情形,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


    各地也正在跟进探索,细化包括就业在内的女性权益保障。今年1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表(涉及妇女权益保障法部分)》,其中规定,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聘)用妇女或者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录(聘)用标准或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行为,最高可处五万元罚款。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在女性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但仍有大量女性在就业市场上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会受到各类不公平待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女性婚后往往需要承担大量的家庭事务、照顾子女等。这使得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下降,难以谋求到好的职位,职场之路相较于男性走得更为艰难。


    “无论基于什么原因,对于女性就业歧视行为,一旦出现就应该依法严肃处理、严厉惩治,为女性构建一个更包容的就业氛围,更友好的职场环境。”方燕说。


    疏堵结合破解职场隐性性别歧视


    “用人单位应依法规范招录行为,消除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生育歧视,但为女性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绝不仅是用人单位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燕说。


    方燕提出,为鼓励用人单位聘用女性员工,国家或地方可以对积极响应“三孩”政策主动聘用女性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优惠政策,比如税费减免、评优评先等。这些奖优措施可以直接或间接对冲用人单位用工成本的增加,从而抑制用人单位招聘育龄女性员工意愿下降的趋势。


    早在2012年,《西安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曾提到,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妇女就业,按规定对女性就业比例达到40%以上的企业减免税收。方燕建议,在此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所属行业的用工特点,对聘用育龄女性就业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用人单位给予税收优惠。对于创办婴幼儿托育机构的用人单位,可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建议,落实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企业在产期女性职工休假期间支付的工资、生育津贴、岗位空缺填补支出等相关费用给予一定扣除。同时,设立“生育基金”,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对于雇佣女职工超过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以及基金补贴等优惠。


    破解职场隐性性别歧视,在“疏”的同时也要加强“堵”的力度。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林怡建议,抓好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作了重点规定,明确了就业性别歧视情形、救济渠道和法律责任。建议及时修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配套法规政策,将就业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指导各地加强对招聘、录取、晋职、晋级、培训、辞退等环节性别歧视行为的监管。

    2023-04-11
  • 幼儿园“小托班”来了,各地试点进展如何?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题:幼儿园“小托班”来了,各地试点进展如何?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吴振东、吴晓颖


    202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记者日前走访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了解到,近两年来,不少地方的幼儿园都已开设“小托班”试点,越来越多的孩子实现提前入园,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


    但与此同时,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区幼儿园开设“小托班”标准不明晰、师资不充裕等问题仍待破解,构建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仍在探索阶段。


    “小托班”开起来了招生年龄下移


    北京大兴区惠泽幼儿园是北京市幼儿园托班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经开设两个托班。早上8点半,两岁的丁丁在父母护送下来到幼儿园。他的一天从吃早餐开始,将度过游戏、户外活动、午睡等一日活动,直到下午5点离开。


    “每个班15名孩子,配备4位全职教师。”惠泽大兴园园长牛方媛说,小托班的孩子年龄小,幼儿园的工作一半是照护、一半是规则的养成。在地方教委的支持下,幼儿园开展了教师的再培训,让老师适应小孩子的身心需求。


    在上海市大宁国际第四幼儿园,托班幼儿与小班幼儿采取混龄编班的模式,共同开展游戏和运动。记者在园内看到,30月龄大的铭铭穿着雨鞋在玩沙水泥游戏,和小伙伴一起把沙变成泥,玩得不亦乐乎。


    “家长对托育需求大,每年招生季托班报名火爆。”上海市静安区延长路东部幼儿园园长林丽说,作为该区最早开设托班的园所之一,从开园时的1个班,增加到如今3个班60个托位,更多的托幼名额受到家长欢迎。


    在四川,开办托班的多为民办园、国有企业或高校开办的幼儿园。巴中市金典幼稚园总园园长屈荣华告诉记者,该幼儿园在巴中市共建有10所民办幼儿园,其中4所园开设了托班,招生年龄下移至1岁半。


    与托育机构相比,幼儿园配套齐全、场地大、教师稳定,家长更放心。“招生向下延伸后孩子从两岁就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对于有需要的双职工家庭,尤其是祖辈年龄较大的二胎、三胎家庭帮助很大。”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说。


    各地积极探索试点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春季学期,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均在当地托育服务相关文件中进一步明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记者走访了解到,各地幼儿园开设托班仍在探索阶段,师资不充裕等问题仍待破解。


    ——托育专业人才供给尚不充足。受访者反映,当前托育服务师资力量薄弱,具备托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紧缺。“婴幼儿护理人员应是复合型人才,除护理知识外,还要懂儿童心理学等内容。”上海市大宁国际第四幼儿园园长顾立等提出,托班开设存在招教师不难、招好教师难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2023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增设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受访者希望,能在幼教专业办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加大职后培训的投入,帮助更多教师及时提升保教理念和相关技能。


    ——相关标准需进一步明晰。记者走访发现,托育服务在不同城市、不同省份发展进度不一,部分地方存在标准不明晰的问题。在上海,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学费标准为每月最高700元。在北京、成都等地,托班学费标准平均超过每月3000元,一些试点托班的民办园价格可达8000元。部分受访者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办园标准、收费指导价等,期待进一步明晰。


    “我们每生每月保教费和生活费共为1800至2200元。”屈荣华说,巴中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托育费用不能收取过高。但受限于开办托班室内改建投入、师资成本等,如没有政策支持难以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


    ——多元托育服务体系仍在探索阶段。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还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在上海,全市开设托班的幼儿园近1000个,占幼儿园总量近60%;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863个,占托育服务机构总数的66%,初步构建形成以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


    北京在2023年将办理的一批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中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新增托位6000个。《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也提出,在充分满足3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加强普惠托位供给


    国家鼓励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是服务家长的务实之举。受访者建议,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为提升早期儿童教育质量、缓解年轻人托育压力贡献力量。


    在成本核算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普惠型托育收费指导标准。北京一位园长建议,假设普惠托育的费用为每人每月3000元,如果减免房租、水电等其他费用,一个月的托费收入刚好给4位教师发工资。


    “托班幼儿因为年龄更小,保教工作需要教师和保育员投入更多精力,投资回报率低于幼儿园业态。”一位国企教育机构投资人建议,在生均经费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为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助力。


    上海静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李融建议,为使托育服务有序规范开展,可以采取试点先行的模式,赋予试点园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办园指导等功能,在形成样板的基础上发挥辐射作用。


    上海市普陀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奚岚建议,在开设托育试点前,要组建专业团队,指导托育机构建设合规的硬件设施与环境。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每日视频监控、日常抽查、信用评价公示、年审等评价机制。


    部分受访者提出,当前托育管理工作涉及卫健、教育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仍不够明确,且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应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责,使部门之间形成工作合力。


    有受访者建议,有关部门应通过盘活闲置幼儿园资源,鼓励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托育运营模式,提高托幼一体化的效率,加强普惠托位供给,进一步满足双职工家庭的托育需求。(新华网)

    2023-04-11
  • 农村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达76.01%(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4月9日电(记者赵婀娜、吴月)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2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76.01%,比2012年增长35.29个百分点。农村教师整体学历和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高度重视师范生定向培养。我国通过公费师范教育等方式,为农村学校定向输送一大批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截至2022年,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以中西部为重点,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14万人。同时,各地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方式,每年为农村中小学培养4万余名地方公费师范生。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更均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有109.5万名高校毕业生赴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84.8%。同时从东部地区、城市学校选派优秀校长和教师帮扶中西部农村学校,有效缓解了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不足等问题。


    农村教师培训体系更健全。“国培计划”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截至2022年,已有1800余万人次参加培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200余亿元。


    据介绍,未来5年将针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村教师开展学历提升培训。同时,带动各省份提升农村教师学历,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3-04-10
  • 高校今年首批特殊招生计划公布 “强基计划”4月30日起报名

    高校今年首批特殊招生计划公布


    “强基计划”4月30日起报名目前已有三所高校公布面向贫困学子的选拔招生计划


    距离今年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高校近日陆续开始公布本年度特殊招生计划,主要分为两类:旨在选拔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强基计划”。


    面向农村及贫困地区优秀学子进行选拔的“自强计划”“筑梦计划”等,目前各有3所高校率先公布了招生计划。


    选拔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三校率先公布“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教育部自2020年在部分高校启动“强基计划”试点,今年进入第四年。在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率先公布各自的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都是从4月30日开始报名。


    3所高校“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与去年保持不变,都是聚焦本校的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人大今年招收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3个专业;北航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6个专业;北理工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智能无人系统技术5个专业。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航、北理工与多数试点高校一样,要求考生在本校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只能选择一个专业填报志愿;人大要求考生在投放本省科类(或首选科目组)的招生专业范围内填报不超过3个专业志愿,并填写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北航还要求报考该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从报考条件看,北航、北理工均明确两类考生可以申请报名: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如北航要求第二类考生需荣获全国青少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全国决赛一、二等奖,全国青少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以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名单公示网站公示的名单为准,并详细列出了各招生专业对应的报名条件。


    从选拔程序看,3所高校都根据高考成绩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并要求考生在高考后参加本校自行组织的校考考核。值得注意的是,3所高校的校考都有身体素质测试环节。根据各自招生简章规定的折算方法计算出考生的综合成绩,高校将于7月初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公布录取结果,公示录取标准,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面向贫困地区优秀学子


    三校部署“自强”和“筑梦”


    按照要求,部属高校均需安排一定计划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优秀学子进行招生和培养。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已公布相关招生计划。


    清华“自强计划”今年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申请学生须同时具备三项条件: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招生专业囊括了清华的优势专业:建筑、土木、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类、机械航天与动力类、临床医学类,以及文科的社会科学类、法学类,等等。考生可不受自身文理分科限制进行学科类型申请,每人最多允许填报3个专业类。测试科目包括数学与逻辑、物化综合/文史综合。选拔程序包括初评、初试、复试和认定。


    北大2023年“筑梦计划”欢迎广大“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学业优秀”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报考。招生范围和申请条件与清华类似。北大表示,该专项招生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程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北大“筑梦计划”也几乎囊括了该校全部招生院系,包括元培学院的理科/文科试验班类,以及数学学院、工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光华管理学院,等等。


    北理工2023年“筑梦计划”明确招收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高中理科(选考物理)毕业生,招生计划不低于该校年度本科招生总规模的2%,并将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在高考改革省份的“筑梦计划”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与该省份普通批次相关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相同,考生选考科目须符合报考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北理工与前两所高校一样,要求考生报名时提交的所有报名申请材料须在中学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且经中学审核和校长签字后方可上传。获得资格的考生按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统一安排和学校要求填报志愿,且须服从专业调剂。

    2023-04-10
  • 前两月外贸20强城市出炉!郑州出口逼近广州

    前两月外贸20强城市出炉!宁波升至前五,郑州出口逼近广州

    组织1100人的代表团南下广州、香港参展开拓市场,拿下3000平方米、200个展位,并踏踏实实包下3家酒店住上一个月,这是浙江宁波一家大型外贸公司4月的计划,也是“外贸大市”在严峻形势下发力的一个缩影。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外需收缩的挑战,早在去年7月就开创全国首架商务包机出海“抢单”先例的宁波市,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大量民营外贸企业也展现出了开拓市场的强烈意愿。

    作为全国首架商务包机团的团长,宁波市商务局对外贸易促进处处长费建明告诉第一财经,今年报名参加广交会的参展人数和展位数规模都超过了疫情前,也创下了历史新高。“从企业的能动性来说,我们还是蛮有信心的。”他透露,境外客户也有不少明确表达了来华的迫切心情,双方约好将在广交会等线下见面洽谈。

    一线人员的主动性与对市场的冷暖感受,与面上的数据相互印证。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以美元计,中国2月进出口额超过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中国2月进口达19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均终止了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下跌的势头。虽然2月出口同比下滑1.3%,至2140亿美元,增速仍然处于负值,但较过去3个月的降幅已有明显收窄,其中1月的降幅为10.5%。

    虽然今年前2个月的进出口数据同比有所下滑,但在中国城市外贸排行榜上,稳住“全国外贸第六城”的宁波挤进了前五,出口以及进口的排位较2022全年也均上升了1位。

    除了宁波,第一财经梳理了全国各大城市今年前2个月的进出口数据,并与2022年全年的排位进行了对比,发现了多个城市外贸表现的变化。比如,北京的进出口规模超过了深圳位列第二;郑州则上升了6位,其出口更是逼近广州,超过了青岛、杭州、无锡、厦门、南京、天津等城市攀升到了第11位。

    这些城市外贸排名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接下来的稳外贸及转型升级提供相应借鉴。

    排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根据第一财经整理的榜单,今年前2个月的进出口规模前20城中,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都、郑州和重庆3座中西部城市也在前20强之列。和2022年相比,前20城还是老选手,没有新面孔,但其中有11座城市在排序发生了调整。

    上海凭借0.7%的正增长继续稳居全国进出口规模的冠军。前三名中,同比增长8.9%的北京反超深圳上升到了第二位,而深圳则因同比下降8.1%位居第三,一正一负的增速导致两者差距超过了1100亿元。

    苏州继续排在第四。挤进了前五的宁波则与东莞对调了排位。虽然两者自身规模同比去年均发生了下降,但对比宁波同比下降9.8%的表现,东莞下滑得更厉害——同比下降21.2%。

    排位不变、跟在东莞后面的分别是广州、厦门、青岛、天津和成都。

    紧跟成都之后,变化最大的当属郑州,其因18.2%的同比正增长在城市进出口规模排名中上升了6位;之后,金华与佛山均上升了2位;重庆、杭州和无锡均因两位数的同比降幅下降了3位;南京的进出口即使同比增长了4.1%,但在排位上仍然下降了1位;而大连和烟台排位不变。

    从进出口的增速而言,前20位中8城呈现正增长,并跑赢了全国增速(-0.8%)。其中,增速最快的即郑州市,增长18.2%,另外12城同比负增长,下滑最严重的为东莞。

    就今年前2个月的出口排名而言,前三强保持稳定,深圳继续坐稳第一,上海和苏州分列二、三位;宁波同样与东莞调位,升到了第四位;北京上升两位至第六;包含了“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金华继续位列第七。

    在出口前20城中排名上升的除了宁波和北京,还有佛山、成都、郑州、福州和长沙。上升最显著的还是郑州——其出口凭借35.4%的增长上升了7位,逼近广州,也成为其进出口同比两位数增长的主要动力。

    和进出口的排名对比,出口的排位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前20位中15城发生了调整,可见竞争激烈程度。

    在出口增速上,前20位中7座城市呈现正增长,仅5家跑赢了全国增速(0.9%)。其中,北京、郑州、福州和长沙均呈现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8.7%、35.4%、41%和45.1%。14座城市下降中;降幅较大的是广州、杭州、重庆、东莞、佛山、天津,分别下降了20.6%、19.8%、18.2%、17.6%、15.7%、12.4%。

    从今年前2个月的进口排名来看,前四位保持不变,仍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和苏州。厦门凭借27.8%的同比增速在排位上提升了3位;广州的进口同比增长了3.6%,但在位次上仍然下降了1位;宁波的进口和出口及进出口一样,均上升了1位;东莞以27%的降幅下降3位;重庆、南京和杭州分别上升1位、4位和2位。

    在进口增速上,前20位中仅7座城市呈现正增长,另有12座城市同比下降,其中增长最大的是厦门,降幅最大的是成都,下降了34.4%。除了成都,东莞、苏州、西安、无锡、深圳的进口也均呈现两位数降幅,同比下降27%、25.1%、23.5%、19.7%、19.2%。前20中9个城市的进口跑赢了全国增速。

    北京:新能源等产品出口激增

    在外贸进出口的前20的排名中,北京、宁波、郑州、金华和佛山均有所提升。

    对北京来说,反超深圳的主要原因,除了大环境下行导致深圳外贸下滑较大的客观因素,也归因于其自身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均同比保持正增长的实力。对北京而言,作为全国进口冠军,进口占比其外贸规模超61%,也在今年前2个月继续增长3.8%;与此同时,同比增长38.7%的出口也颇为亮眼,主要受到了国企业绩增长和新能源等产品出口激增的带动。

    北京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北京地区的国有企业进出口4392.8亿元,增长16.3%;民营企业进出口516.8亿元,增长12.8%。北京主要进出口贸易方式在前2个月均呈增长态势,随着一系列试点的落地,北京保税区进出口增幅较大。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943亿元,增长6.4%,占同期地区进出口总值的85.8%;保税物流进出口494亿元,增长33.9%,占8.6%;加工贸易进出口236.4亿元,增长15.2%,占4.1%。

    从品类而言,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动能”的新能源产品,在北京同样数倍激增。前2个月,北京地区出口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合计19.8亿元,增长620%。其中,太阳能电池11.7亿元,增长65.3倍;电动载人汽车4.6亿元,增长177.1%;锂电池3.5亿元,增长285.2%。

    除了新能源产品,在通关和审批方面更加便利的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北京外贸增长的另一个贡献者:前2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生命科学技术产品181.8亿元,增长18.8%。其中,进口161.9亿元,增长37.3%。进口医药品200.8亿元,增长49%;出口医疗仪器及器械10.1亿元,增长5.9%。

    宁波:民营大市韧性显现

    对宁波来说,虽然前2个月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同比去年分别下降了9.8%、11.1%和7.2%,却在排名上整齐地提升了1位。

    和北京不同,宁波的外贸主力军为民营企业。宁波海关数据显示,宁波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达1368.5亿元,同比下降5.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3.3%,同比提升了3.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的进出口增长7.4%,仅占8.1%,提升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降27%,占18.5%,下滑4.4个百分点。

    虽然同比自身有所下降,但民企占比的不断提升,也显现出这个民营大市的韧性。在欧美市场收缩较大的时期,新兴和发展中地区成为了新的亮点,其中宁波对东盟和俄罗斯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4%和74.8%,对“一带一路”沿线、中东、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分别增长9.7%、9.3%和11.6%,比重也均在提升。

    和北京主要进出口贸易方式均增长不同,宁波面临的挑战看起来更严峻一些。占全市外贸总值高达90.6%的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9.4%,约占5.3%的加工贸易也呈现26.6%的下滑,但占比达4%的保税物流增势明显,增长了16.5%。

    不过,占比超过9成的一般贸易,也给了宁波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对比而言,进出口降幅达21.2%的东莞,今年前2个月的一般贸易占比约44%,加工贸易占约30%,保税物流贸易占23%,分别下降了19.36%、26.96%和19.71%,其中加工贸易下降最为严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产业转移的部分影响。

    从品类而言,宁波继续以机电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占比高达57.7%。虽然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1.2%,但绿色低碳产品表现突出,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的出口分别达21.5亿元、27.5亿元、16.3亿元,同比增加142.3%、6%和114.1%,三者合计增长53.9%,比重提升2.3个百分点。另外,部分工业品的出口增长也较为显著,比如空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分别增长了11.6%和120.2%。

    虽然宁波的进口同比也呈现下降,但幅度较出口更小。在主要资源类产品进口有所下降的同时,宁波今年前2个月的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其中乘用车、肉类、食用水产品、食用油的进口分别为18.9亿、6.3亿、5.2亿和21.5亿,分别增长161.9%、393.6%、514%和259.5%。

    浙江省宁波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傅晓告诉第一财经,宁波外贸的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但排名上升,凸显出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宁波对市场机遇的把握。除了紧密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中东欧等地的出口,并积极推动包含智能电表在内的绿色制造“走出去”,宁波近年来也在努力推动港口发展,试图“把港口硬核力量做强,打造国际强港”。

    费建明认为,宁波不仅拥有港口优势,而且由于一般贸易占比高,宁波中小外贸企业也特别多,“宁波口岸的进出口额,一半是由宁波企业创造的”。这样的基础和环境,也让当地集聚了大量的外贸人才,成为推动宁波外贸稳住存量、寻找增量的动力。

    郑州守住存量面临挑战,金华市场采购持续发力

    作为中部城市,出口占比近7成的郑州又凭什么排名上升如此之快?今年前2个月,郑州的进出口和出口同比增长了18.2%和35.4%,进口下滑7%。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告诉第一财经,郑州和宁波一样,都拥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辐射半径也较大。但郑州更大的特点在于临空经济和跨境电商,并且航空港和中欧班列的跨境货运优势突出,增势强劲。

    不过,在过去十多年里高度依赖富士康出口的郑州,面临可能的产能转移风险和市场收缩压力,能否守住存量面临着极大挑战——据媒体报道,富士康将在印度投资7亿美元继续扩建工厂。

    “富士康对于郑州出口的影响,目前的数据看起来还不明显,未来说不定。”白明说。

    均在进出口排名上上升了2位的金华和佛山,和自身纵向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金华今年前2个月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均保持正增长,分别增长4.4%、0.7%和36.3%,而佛山则分别下降了14.7%、15.7%和7.1%。

    长期在市场采购上领跑的金华,今年前2个月也凭借市场采购的优势,拉动全市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实现出口565.1亿元,增长5.7%,占整个浙江省市场采购出口总值的8成以上。集聚了大量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义乌,也让民营企业在金华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今年前2个月,金华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值高达1089.1亿元,占到全市的98.5%。与此同时,绿色低碳产品的出口也同样不错,其中,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40.4%、3.2倍。

    义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791.9亿元(占金华市进出口的7成以上),较上年增长7.4%;其中出口729.0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62.9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2.2个、13.1个和16.4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占全省份额分别为11.5%、14.5%和3.3%。其中,对欧盟贸易增长20.5%,对美国贸易下降7.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8.2%,此外,对沙特阿拉伯和巴西进出口分别增长47.3%和25.8%。

    与此同时,近年来利用出口贸易基础优势大力发展进口的金华,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效。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金华的未锻轧铜及铜材、农产品、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分别进口65.5亿元、37.3亿元和9.9亿元,分别增长1.2倍、9.3%和72.3%,三者合计拉动全市进口增长39.1个百分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3月1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外贸开局平稳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一方面,规模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更加活跃,与新兴市场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跨境往来更加畅通,外贸新动能持续释放。地方和企业普遍反映,外需走弱、订单下降是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最大挑战。商务部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正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地方和企业需求,研究稳外贸政策,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大量海外客户迫切希望来华参加展会,开拓市场,中国企业也期待通过展会获取订单、扩大贸易。”束珏婷在3月23日的发布会上还说,预计全年境内举办展览活动规模较上年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随着线下经贸活动的陆续恢复,比如4月将在海南举办的消博会以及在广州举行的广交会,都将成为今年稳外贸、增订单的重头戏,也有望带动各地的进出口继续回升向好。

    2023-04-07
  • 高校优化调整20%学科专业 “三字经”信号值得关注

    前所未有的专业调整优化力度,对高校来说不仅是机遇,而且也是挑战

    “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的相对量化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学科专业结构和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鉴于此,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一直在动态调整。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此次《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力度可谓是前所未有。这必将是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对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调整的规模是评价此次《改革方案》的一个面向,而调整的方向和原则释放的信号更值得关注。《改革方案》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服务国家发展,二是突出优势特色,三是强化协同联动。这三个原则都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专业调整优化要有更加鲜明的导向,那就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突出优势特色的要求则指向于高校专业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忽略了办学特色,盲目追赶潮流、片面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热衷于设置投入少、容易开办的专业等问题,有限的资源没有集中在特色和优势专业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突出优势特色,要求高校做好专业设置减法,把那些不符合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具备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的专业进行撤销、调整。要从做减法中,优化资源配置,为高校集中资源办好优势和特色专业创造条件。

    在做好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好加法。要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这不仅要求高校坚持内涵发展、凝练办学特色,而且更要求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的多元评价机制,推动教育评价模式从“重规模、重数量、重成果”向“重创新、比贡献、讲质量”,引导高校在不同赛道上办出水平。这是教育服务支撑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从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必然要求。

    强化协同联动同样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要求。科技变革加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都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倾听需求方对新时代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胜任能力的要求。因此,大力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建立更加灵活的新兴学科的设置程序,引导一流企业参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适切性非常重要。

    总体而言,这一轮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中体现出“减”“新”“融”的“三字经”信号值得关注。前所未有的专业调整优化力度,对高校来说不仅是机遇,而且也是挑战。能否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并不断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仅关系高校自身的高水平发展,而且也关系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形成和高等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杨三喜

    2023-04-07
  • 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 清明假期“一日春游”火热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2.7%,预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2亿元,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9.1%。


    清明节当日,不少人选择与家人朋友共赴一场“一日春游”。携程旅行网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一日游产品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倍,短途出行火热,自驾租车订单同比增长超10倍。飞猪旅行网数据显示,4月5日当天出行的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6倍,其中一日游相关商品占比超五成。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也有不少上班族选择利用年假“手动”延长假期,在清明假期前后来一次长途旅行。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前后,国内长线游表现出良好的复苏势头,热门目的地主要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海南、湖南等地,热门旅游城市的交通和住宿消费均有明显提升。携程旅行网数据显示,近期,杭州、安吉、黄山、武夷山等多个茶旅游特色目的地迎来一波“明前采茶”客流,林芝、洛阳、婺源等赏花热门目的地近两周的访问热度同比增幅超过5倍。


    今年以来,我国旅游市场持续回暖。近期各地纷纷发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做好服务保障,并拿出“真金白银”迎接文旅复苏的“春天”。北京宣布启动文旅消费系列活动,发布10条“漫步北京—2023春花烂漫主题游线路”,覆盖北京16个城区和经开区的特色赏花地;陕西重点推介21条春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还开行“油菜花”定制服务旅游专列;景德镇、武夷山等地车站协调交通部门,在旅客集中到达的时段,动态加开前往热门景区的公交车次、旅游班车,便捷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黄山、神农架、武夷山等景区公布了免票优惠政策。(记者张雪)

    2023-04-06
  • 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黄河——黄河保护法施行开启依法治河新篇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黄河立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出台,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随着黄河保护法的施行,古老黄河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启了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上的新篇章。


    用法治力量护佑黄河万里生态长廊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护佑黄河安澜,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用制度和法治力量守护好母亲河。


    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刚刚施行的黄河保护法对症施治,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口整治、生态流量等作出了全面规定。


    春天的高西沟,绿意点点。这条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小山沟,曾经土地瘠薄、十年九旱。


    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淤地坝126座、集雨窖5个、水库3个……2021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淤地坝错落有致,黄土高原上一片绿意盎然。


    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局长朱小勇说,近年来,沿黄省区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呈向好态势。


    黄河保护法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这是2021年5月25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拍摄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鄂陵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占轶摄


    在黄河源头,29岁的护鱼员多门久和同伴进行日常的巡护。这位来自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其工作包括察看河流生态、制止破坏鱼类资源的行为、捡拾垃圾和向当地牧民宣讲政策等。


    “以前有人来黄河源头放生外来鱼种,对生态危害极大,我们会及时制止并进行口头劝告教育。黄河保护法施行后,放生外来鱼种对黄河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多门久说,有了法律,护鱼员向周边牧民开展政策宣传就有了抓手。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日阳光下,芦苇摇曳,鸟儿云集。水波荡漾间,一群水鸟飞向天空,形成巨大的“鸟浪”。长期在这里工作的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工作之一是保护区的生态补水。每年3月至7月,他根据黄河流量及湿地需求,采取不同措施把水引入湿地,目前正根据黄河水量适时进行春季补水。





    这是2021年12月25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鸟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斌摄)


    得益于黄河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项目的启动,保护区已成为鸟类的乐园。


    “向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补水等相关内容写进了黄河保护法。我们要落实好保护法,依靠法治力量筑就黄河万里生态长廊。”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于琪洋说。





    在位于陕西省合阳县的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群鸟翔集嬉戏(2023年2月3日摄)。新华社发(赵晓罡摄)


    依法做好水资源文章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矛盾。


    这样一组数据,足见黄河流域之“渴”——水资源总量仅是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黄河保护法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精打细算,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这是2019年8月28日拍摄的山西省永和县黄河岸边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对黄河流域来说,节水控水是一场深度攻坚战。必须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于琪洋说,黄河保护法针对水资源短缺这个最大矛盾,对用水总量控制、强制性用水定额、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等作出全面规定。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沿线地区努力做好水资源文章。


    在陕西,水利部门把“节水优先”摆在灌溉用水工作首位,督促各灌区持续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让群众明白用水,放心交费。各灌区优化灌溉制度,指导农民科学灌溉、节水灌溉,提升灌溉工作精细化水平。


    在山东,一些灌区利用数字灌区体系,实时监测旱情、墒情,并实现自动量测、自动传输,为灌区精准调度、供水计划动态调整提供决策支持,推进节约用水、高效用水。





    这是2023年3月28日拍摄的黄河下游山东省最大灌区——位山灌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在山西灵石县工业园区,中水回用的管道正在加快建设中。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6月建成通水,届时3家焦化企业将用上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中水,极大地节约水资源。


    黄河保护法规定,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支持企业用水计量和节水技术改造,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促进能源、化工、建材等高耗水产业节水。


    灵石县节水办负责人吴晓琳说,对再生水进行市场化配置,有助于破解区域内企业超指标用水难题和新增企业用水增量问题。随着黄河保护法施行,地方探索节水的积极性会更高。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黄河沿岸的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的矿山渣坡,已是草木茂盛、动物成群。小秦岭是全国重要的产金地,但历史原因形成的无序开采,造成山体破坏、污水横流等严重环境问题。当地“壮士断腕”,不惜每年暂时损失上百亿地区生产总值,全面修复小秦岭生态环境。


    黄河流经的三门峡市努力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加快形成现代黄金、新材料、煤及煤化工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8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当前,黄河流域发展质量仍然有待提高。黄河保护法规定,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


    强化协同治理确保黄河岁岁安澜


    九曲黄河流到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时,拐出最后一道弯。近代以来黄河最大的一次决口,就发生在1855年的这里。新中国成立后,治黄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黄河岁岁安澜。





    这是2021年6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黄河湾风景区拍摄的黄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金雷摄)


    然而,洪水依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少沙多,含沙量和输沙量均为世界大河之最。


    在陕北黄河边,有一支“悬崖造林队”。他们用绳子拴住腰,将人吊在悬崖间,“吊威亚”般在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垒坑种树。连续19年,他们在陕西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其中有一万多亩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这支“悬崖造林队”最早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常年奔波的沿黄山峁间,现在已是满目苍翠。


    黄河保护法规定,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黄土高原塬面治理保护、适地植被建设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4月1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东阿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中队长张道强,参加了东阿黄河河务局与当地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联合开展的黄河保护法宣传活动,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配合。


    黄河保护法规定,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司法保障建设,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司法协作,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配合,鼓励有关单位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服务。


    “这条规定既为水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协作配合提供了平台,也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长期奋战在执法一线的张道强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滚滚黄河水,浩荡向东流。黄河保护法的施行,正在开启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以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正在成为亿万人民的实践。在保护法的保障下,黄河必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3-04-06

  • 首 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