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T-4是什么?会取代程序员吗?孙茂松解读

    中新网3月17日电(中新财经吴家驹)北京时间3月15日,此前研发了ChatGPT的OpenAI公司,发布了新一代语言模型GPT-4,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ChatGPT此前接入的模型是GPT-3.5,而GPT-4的不同点之一,就在于它可以识别和分析图像。OpenAI称,GPT-4可以接受图像和文本输入,并输出文本。


    同时,OpenAI表示,GPT-4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可与人类相媲美”,在大学入学和法律及医学等专业领域的许多模拟考试中优于GPT-3.5。例如,GPT-4通过了律师资格模拟考试,分数超过90%的人类考生。也有消息称,GPT-4能使用几乎所有编程语言。


    OpenAI称,“得益于GPT-4更广泛的常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更准确地解决难题,其高级推理能力超越了之前的ChatGPT。”而目前ChatGPTPlus订阅用户,已可以选择使用GPT-3.5还是GPT-4。


    GPT-4真的如此神奇吗?它又存在哪些不足?据说能编程的它,会对程序员产生哪些影响?


    3月15日,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接受中新财经专访,为我们解答了GPT-4的相关问题。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


    中新财经:GPT-4是什么?


    孙茂松:GPT-4确实很惊艳,它应该是ChatGPT(聊天机器人)、GPT-3.5(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和CLIP(连接文本和图像的神经网络)的某种有机组合。这三者各自都非常出色,而OpenAI进一步把它们融为一体,好上加好。同时,GPT-4应该在训练中增加了一部分数据,把数据规模进一步做大了,其中既包括图片,也包括文本。


    中新财经:在推出ChatGPT100天后,OpenAI就发布了更强大的GPT-4,为什么会这么快?


    孙茂松:其实对于开发者OpenAI来说,可能是“会者不难”。当OpenAI掌握了ChatGPT、GPT-3.5和CLIP,充分掌握这三者的特点后,就能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把它们融合在一起。


    同时,当OpenAI顺利开发了ChatGPT后,接下来就会想,如果把图像加进来会怎么样,所以迄今为止的发展其实是顺理成章的。


    中新财经:GPT-4的前景如何?


    孙茂松:目前OpenAI介绍了相当成功的案例,而且OpenAI能把GPT-4拿出来,其性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距离用户真正用它解决实际需求,可能仍存在一定距离。


    GPT-4已经比较接近产品了,后续可能会进一步产品化,可能需要针对应用场景再去做一些落地的事情,到时它的性能会进一步提升,变得更稳定。


    中新财经:有消息称,GPT-4能使用几乎所有编程语言,它会对程序员产生影响吗?


    孙茂松:GPT-4可能会给从事相对简单编程工作的程序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程序员不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可能会面临风险,但这种压力也会促使程序员追求自身进步。


    对于程序员来说,需要提高写复杂代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程序员能解决的问题越困难,机器能做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可能帮助到程序员。比如采用人机混合的形式,程序员和机器一起工作,使工作变得更有效率。


    GPT-4所写代码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比上一个版本会大幅提升,但它写的代码,并不保证一定都是对的,还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程序员和它一起工作。如果在运行时,发现GPT-4写的代码不对,程序员就需要重新审视代码,然后进行修改。


    中新财经:未来,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的很多职业吗?


    孙茂松:我不太觉得人工智能会大范围替代人。从机理来说,机器的定位还是帮助人,作为人的得力助手帮人做相对简单的智力工作,让人从一些繁复的智力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人在做复杂工作的时候,机器也可以帮人省掉一些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质上看,机器是无法取代智慧的。人工智能难以取代高级的智力活动,反而可能使人受益。越能体现人智慧、体验、悟性的东西,对机器来说就越复杂。。越深层次的,越取代不了。


    中新财经:有人反映,GPT-4目前运行速度偏慢,这个问题未来会解决吗?


    孙茂松:这方面不会是瓶颈。随着大模型的发展,加之摩尔定律的作用,其速度会越来越快。


    中新财经:GPT-4有哪些缺点?


    孙茂松:目前来看,生成模型天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GPT-4应该都不能避免。


    当然随着版本提升,它生成的质量会越来越高,出现问题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它依然可能出现问题。比如说它写的代码,运行时不能保证都能通过。比如让它写一首高质量的七律或者五绝,它可能还是写不太好。它依然存在能力的不足,很难彻底解决。


    中新财经:未来,大模型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孙茂松:现在GPT-4把图像加进来了,未来大模型可能会尝试把视频加进来,再以后可能会把三维图像也加进来。(完)

    2023-03-17
  • 楼市重回复苏通道,需要注意什么?

    中新网3月1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左宇坤)“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及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


    多个由负转正的数据带来了更大的市场信心。业内普遍认为,这为房地产行业注入了非常积极的信号意义。





    2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购房者在售楼部关注楼盘信息。中新社记者刘文华摄


    各线数据转好,回暖基调明确


    暖意充盈着2月70城房价的多项数据。


    从新房数据看,2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则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


    “这是2021年9月以来首次三类城市新房价格指数环比均上涨的现象。这也说明,随着全国性和地方的政策利好,各地房价普遍都在走出下跌的区间,当前各地房价趋稳向好动力更强。”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


    从二手房数据看,2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持平。


    “二手房价格指数也是在持续下跌18个月的基础上首次转涨,近期一些城市二手房交易非常好,甚至反弹势头超过当地的一手房交易行情。”严跃进认为,二手房限价政策取消、优质房源积极入市、二手房带看到签约的周期压缩等,都会使得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早已呈现出暖意的一、二线城市,2月三线城市房价也表现出止跌甚至转涨的动作。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认为,目前三线城市房价也已筑底,表明我国房地产在前进中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是可以有效化解的。


    另据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数据,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6%,较去年全年收窄20.7个百分点,降幅收窄明显。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综合来看,本次总体回暖的基调已经明确,政策的确定性增强,市场的信心正不断增强。





    2023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截图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改善需求入场,二手房表现强劲


    相比于新房市场,2月二手房市场的亮色更足,热点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已然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核心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超过新房价格,改善房源作用较大,如上海、成都、合肥等城市144平米以上住房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在1%以上。”刘丽杰表示。


    “结合线上平台数据看,中小户型的二手房挂牌量增加,在架时长减少,这类前置性数据指标充分体现出换房需求出现了明显抬头。”张波认为,市场在二月明显呈现出改善先行的态势,一二手房同步启动,二手量升推动改善需求换房达成。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同时提到,今年以来,新房市场供应节奏明显慢于销售端,部分热点城市受供给不足影响,因此新房成交规模增长并不明显。


    “1-2月份市场的复苏是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补偿性释放,这其中大量的交易是改善性换房,短时交易量比较高并不意味着市场进入了快速升温阶段。”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也指出,当前二手房市场复苏强于新房市场。


    他认为,目前二手房挂牌量数量比较多,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房源非常充裕,并不是供不应求的市场结构,不会出现房价普遍性大幅上涨。积压的需求快速释放后,预计3月市场修复势头较2月有所减弱,这也是修复过程中的正常振荡。





    2023年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截图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市场尚未企稳,分化仍需警惕


    2月市场复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小乐举例,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政策举措有力地保障了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资也得到了改善,各地因城施策调整优化政策降低了购房成本,提高了消费者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的各项前瞻性预期指标尽管有恢复,但还都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价格变动也相对平稳。业内分析普遍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好转更多表现为热点城市市场的修复,全国市场尚未企稳。


    张波指出,虽然热点城市的复苏已经明确,但部分弱二线和三线的市场仍面临压力,尤其是大连、沈阳、长春所在的东北区域新房房价,依然呈现下滑态势。“核心原因还是市场基本面修复慢,行业和购房者信心恢复慢,尤其是房企拿地层面逐步偏向高能级城。”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直言,需要重视的是,由于刚需动力有限和改善循环不畅,当前的需求修复或者说“小阳春”,周期可能比较短,更需要重视需求的“断层”和供需不匹配。


    “未来的政策若继续短期化、碎片化在需求端发力,比如热点城市退出限购或放松杠杆限制,边际效应是有限的,激活的只能是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力。”李宇嘉认为,需要将需求主力,即新市民、年轻人、无房户和换房者,以较低门槛纳入到商品经济和商品房市场,创造出新增需求,从而带动和盘活存量需求。(完)

    2023-03-17
  • “只要查,绝对一查一个准”!用这种方式还房贷不可取

    中新网3月1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左宇坤)最近,贷款中介庞玲(化名)听到了一些风声,有的同行公司放假了,微信上认识的业务员说要请几天假,有的公司甚至直接被查了。


    “这些年贷款中介野蛮发展,有的人走了歪路,把贷款中介的名声都搞坏了。”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庞玲很感慨。


    “银保监会出手了!”近日发布的《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资料图:楼市。中新社记者刘忠俊摄


    “经营贷换房贷”被点名背后隐藏极大风险


    随着各地屡屡降低首套房贷款利息,不少房贷利率“高位入场”的人动起了置换经营贷的心思。《通知》强调要“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关注经营用途贷款发放前后借款人提前偿还住房按揭贷款的情形”;“严防内外勾结、诱导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等问题发生”。


    “经营贷”是一种为了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支持企业发展所发放的贷款,利率往往在3%-7%之间波动。当“经营贷”利率低于房贷,这笔资金就存在流入楼市的套利空间。


    庞玲对于这一操作并不陌生,因为这也是她们最近接到咨询最多的需求。据她了解,之前房贷利率平均在5%以上的时候,经营贷的利率大概能给到3.8%和4.5%之间。如今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12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全国平均水平为4.26%,很多银行的“经营贷”利率已经能到达3.5%以下。


    “做这种业务的人,会打着有渠道办理各种证件、材料的幌子,‘帮’消费者申请经营贷。但实际上就是造一个空壳公司或者伪造流水,本质是向银行‘骗贷款’。”庞玲说,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违法行为,正规的贷款中介肯定不会做。但是愿意“搏一搏”的不在少数,甚至不少房产中介都已经“跨界”以此为主业了。


    “对于中介来说,利润看起来也是很诱人,听说有的不法中介通过转经营贷,一个月开两单就能挣三、四十万。”庞玲说,但不管手段再怎么隐蔽,实质上只要查,绝对一查一个准。


    “‘经营’本就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在未来几年里都有很大风险。一旦被查出来了,中介已经拿完钱‘隐身’了,贷款人则会被抽贷,可能要在10天内偿还银行本息,还会影响征信。”她强调,风险都是在客户身上。


    巨大利差背后隐藏的极大风险,也让相关部门屡次发文提示。2022年12月,银保监会便发布风险提示并强调“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今年2月13日,辽宁银保监局发布过《关于提前还贷或转贷的风险提示》,海南银保监局也发布了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风险提示。


    “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当前金融风险管控力度持续增大,有很强的信号意义,势必为后续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规范创造更好的条件。





    贷款中介发布的朋友圈广告。受访者供图


    警惕非法中介“套路贷”“每天被骗的人源源不断”


    如何区分合法和非法的贷款中介?庞玲认为,一个比较直接的判断方法是,如果看到征信后知道贷不下来,她们就会不让客户来了,免得浪费彼此时间;不法中介则是不管你的征信怎么样,哪怕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当地公积金社保,都说能贷。


    《通知》中提到的非法中介行为,包括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提供受托支付通道、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团伙成员申请贷款等形成资金池。


    孟琳(化名)曾在去年误入了一家不法贷款公司。她对中新财经讲述,自己当时刚刚辞职急于找工作,在招聘软件上搜索销售相关的岗位。“招聘广告上写着销售,打开看基本都是贷款行业的销售。标着月入3万到5万,底薪甚至都能开到8、9千元。但后来我了解到,正常的贷款中介如果不开单的话,一般只能有2000元左右的底薪。”


    “那是我经历的最轻松的一场面试,因为根本没有人想考验你,填一份基础信息表就可以。问就是最近需要资金周转的人很多,销售人手不够。”为了争取信任,招聘人员还给孟琳展示了公司不知真假的“营业执照”和各种看似合法的手续。


    入职第一天,公司要求每位新人办了两张电话卡,说是因为一直打电话容易被封卡,还发了工作手机。孟琳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打电话,刚入职时每天要求打150个电话,总时长达到130分钟。七天的试用期之后,每天要打到300个电话,每周还要邀约上门5个客户。


    电话号码从何而来?孟琳透露,数据是公司买来分配的,来源主要是各种网络平台投放的贷款广告,有贷款需求的人会点击填信息,会有电话和意向贷款金额。


    “后来我了解到,这就是专门做‘AB贷’的网销团伙。公司给的电话也都是被同事和其他同行拨打了几十次的了,第一天我打了40多个电话,累计的有效通话时间不到15分钟。”孟琳说。


    AB贷并不是一个新型的手法,但据庞玲和孟琳所言,仍然是目前“套路贷”的主流。因为主要是对身边的亲人朋友“下手”,也被称为“人情世故贷”。


    孟琳的主管曾对她说,来找他们的肯定都是自身资质不能贷的,否则也不用来交这个服务费。而他们的所谓办法,就是找个俗称帮他“过个资金”的人,这个人得有正式工作、社保公积金,本质就是用这另一个人的资质去贷款。


    “我们的话术就是出了一款新产品,现在不看征信就可以申请几十万的额度,不用不计息,随用随取。一般人肯定会觉得这就是明显的骗人,怎么会有人信呢,但实际上对缺钱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每天被骗来到公司的人源源不断。”孟琳说。


    “明知道他们都是贷不下来的,还把他们骗来公司签各种假合同,然后做AB贷;为了骗取他们的信任,还要用变声器等方式假装银行人员打电话。”孟琳说,自己遇到过为了给孩子治病走投无路,或者生意出了问题急需周转资金的客户,“实在受不了骗人的良心折磨,我待了不到一个月就跑了。”


    “但是如果真的做成了,合法中介可能最多收3%-5%的手续费,黑中介的服务费能达到贷款金额的13%-20%,业务员能抽到这其中的两、三成。”孟琳说。


    另有一位被“套路贷”骗过的市民对记者介绍,自己总共贷款15万元,现在算上中介费则总共要还款近20万元。“一共还三年,每个月要还五千多元。”


    庞玲说,“我们都很期待,通过治理不法中介,留下真正合规合法的正规中介。客户也不用再担心上当,贷款中介行业才能更好发展壮大。”(完)

    2023-03-16
  • 买房就能落户 多地出台新政发力留住年轻人

    中新网3月1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左宇坤)对于不少新市民来说,“买房”和“落户”都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将购房政策与落户政策结合,成为多地更好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的落脚点。





    资料图:旅客搭乘动车出行。徐章位摄


    多地发布新政,“购房即可落户”


    3月9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印发《驻马店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出台27项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除了实行多样化回迁安置、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降低购房信贷负担等较为常见的措施,通知还提出,为新市民进城购房提供购房优惠。“对来驻就业大学生、新市民在驻购房,享受户口迁移、子女就近入学(含转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城区人口同等政策”。


    据湖南省武冈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今年3月,武冈市在首届房地产交易会期间特别推出了更加优惠的“五条政策”,其中便有“买房送户口,子女可就近入学”。


    具体而言,武冈市购房户可在不动产证未办好之前凭《房屋买卖合同》、购房税务发票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子女可在所购住房(含公寓房)所在地就近入学,取得学位。


    根据中指监测数据,2023年以来,郑州、佛山、乌兰浩特等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放松落户门槛。春节后,驻马店、武冈等多地出台购房即可落户的政策,为新市民、人才等进城购房提供便利和购房支持。


    “此前已有多地放宽落户限制,多数二线已将落户门槛降至专科学历或取消落户门槛,并加大对各类人才、人口的吸纳力度,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允许购房落户、支持人才购房则将住房政策与人口、人才政策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人口人才流入,一定程度对购房需求释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落户门槛逐步降低,如何留住年轻人?


    整体上看,紧盯“人才红利”,将买房与落户挂钩只是各地在“抢人大战”中使出的“招数”之一。


    3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拟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以下不含本数)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放宽技能人才落户;放宽投靠落户,开展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优化完善居住证积分落户;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政策等。


    在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便定下了“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的目标,杭州这个新一线城市向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敞开了怀抱。


    “落户政策的调整一直以来都是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放宽落户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具备一定的正向引导。”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买房租房能落户对于楼市交易、长租房市场及城市发展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人口吸附力。


    “从落户的趋势来看,各地总体呈现不断放松的状态,加之前几年的‘抢人大战’,目前除了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的落户门槛都已明显降低,这也是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


    但业内分析也指出,落户门槛放宽只是第一步,想要留下人需要更多公共服务的支撑,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都是重要的考虑项。从住房层面看,除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加大公租房、廉租房供给等方面也需要加强力度。(完)

    2023-03-16
  • 叮!您有一份消费提示,请查收|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食品标签标识您了解吗


    儿童、老年人和常见慢性病等人群


    如何营养健康饮食


    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维护身体健康


    ……


    这些消费提示请查收


    用好食品标签


    “类”


    即看食品类别。通过名称明确类别。


    “配”


    即看配料表。配料表是按加工时各配料用量从多至少顺次排列的,加入量<2%的配料可在最后以任意顺序排列。


    也就是说,首位一般是最多的配料。此外,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会在配料表中注明。大家还可以通过配料表了解食品的过敏信息。


    “营”


    即看营养标签。通过营养标签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等,可以自我掌控均衡搭配。


    “日”“保”“存”


    即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科学认识“无糖”


    “不含防腐剂”、“零添加”食品


    “无糖”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糖有蔗糖、乳糖、白砂糖等。按照我国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识的要求,每100克固体食物或每100毫升液体食物中糖含量≤0.5克,就可以宣称是“无糖”。


    所以无糖仅是一种含量声称,并不一定是一点糖都没有。无糖食品中可能会添加一些甜味剂来替代糖,这些甜味剂属于食品添加剂,会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标出,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都是常见的甜味剂。


    “无防腐剂”


    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可能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因为腐败产生毒素。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让食物更丰富,也使食品更安全。凡是国家允许使用的甜味剂、防腐剂,按照标准规范使用不会给大家带来健康损害。


    “零添加”


    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儿童、老年人和常见慢性病人群


    食品营养消费提示


    慢性病人群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编制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脂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指南的指导意见对三高人群日常饮食做出合理安排。


    儿童


    目前,国际普遍采取制定婴幼儿主辅食品标准的方式,满足0-3岁特殊膳食模式和营养需求。


    我国已发布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22)、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10766-2022)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22)等,对专供婴幼儿主辅食品的安全指标、营养成分作出严格限定,随着3岁以上儿童膳食逐渐成人化,通过多样化膳食搭配已能满足儿童营养发育需求。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已涵盖“儿童食品”安全和营养要求,市场上大多宣称“儿童食品”实际营养价值与成人食品无明显差异,属于企业营销手段。


    消费者可通过食品标签、营养标签了解食品信息,科学认识“儿童食品”,通过合理膳食,加强儿童青少年膳食平衡。


    老年人


    老年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蛋白质、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等问题。


    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摄入丰富多样食物(主食粗细搭配、餐餐有蔬菜、鱼虾畜禽肉蛋类换着吃),烹饪时要清淡,适当延长烹调时间,做到切碎、煮软、烧烂、易于咀嚼和吞咽。不宜特意寻找标称的“老年食品”食用。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

    2023-03-15
  • 购物车中的商品价格频繁变化,有人在偷窥用户购物意愿?

    【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3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吴涛)电商平台购物车本来是方便消费者的,现在却变成了部分商家的营销手段,导致标低高结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将商品长时间放购物车还遭客服嘲笑。商家在偷窥消费者购物车吗?


    加入购物车的商品价格频繁变化


    市场监管总局3月14日发布的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十大特点报告指出,平台经济的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容易诱发新型价格欺诈行为。2022年网购价格诉求10.67万件,同比增长99.03%。其中就包括标低高结、实时变化交易条件。


    近日,有用户反映,网购加入购物车的商品调价频繁。中新财经记者经过多日观察也注意到,有的商品加入购物车不久就提示“比加入时降**元”。但也有的商品上调了价格,系统则并不提示,如果下单时不仔细对比,直接清购物车,就有可能就“买贵了”。


    网友调侃,电商平台交易条件变化比国粹变脸还快,“不要问,问就是有活动,价格升高了就是活动价格结束了,价格降低了就是又有活动了。”


    记者也注意到,电商客服对此有一套“万金油”般的回复,无论价格怎么变,就说现在是活动价。买贵买贱几乎全凭运气是否能赶上他们的“活动”。


    可能有的消费者要说有价保,买贵申请退差价就行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有价保,而且价保也有期限,长则1月,短则数天,过了期限后并不享受价保。


    有电商平台客服对记者确认,“价保退差价需要消费者自己发现差价并提交申请,即便有差价,在消费者未主动申请的情况下,平台也不会主动补差价。”


    “会员价比非会员价高”时有发生


    除了在“活动”上做文章,有的电商平台还在会员上动手脚。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电商平台都有会员服务,名义上每年花上百元买的会员会让你购物更省钱,不过有的消费者并不这样认为。


    市场监管总局上述报告也指出,在价格投诉中,主要还包括大数据杀熟、隐瞒优惠门槛条件、非会员优惠大于会员等问题。


    近日,有消费者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他在某电商平台自营店铺购买了移动硬盘外壳,因为是会员,最终享受会员权益实付价99.9元。可没过多久会员过期了,再看同一个商品,显示原价109元,优惠价99元,“有会员没会员最终实付价差不多,都是约99元,甚至非会员比当时会员状态还便宜9毛钱。”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商品下面还标注一行小字“开通会员,预估此单额外省20.54元”。


    该消费者吐槽,“我是会员时也没有享受到这个20多元的优惠价格,会员过期了告诉我开通会员还会额外省20多元。系统还经常提醒我因为有会员省了多少钱等,实际或并没有节省这么多,不停会员还真发现不了。”


    对此,该商家客服对中新财经表示,不同时期活动不同,以实际拍下价格为准,“预估节省20.54元不一定是真便宜这些,只是预估。另外,会员活动是平台行为,商家并不清楚。”


    而电商平台客服对此先后有三种说辞:“该商品没有过会员价格”“当时有优惠你不使用”“该商品现在没有会员价格”。最终说“现在该商品没有会员价,现在是活动价”。


    该消费者称,“从结果来看,我在有会员期间下单反而买贵了,虽然只贵了9毛钱,但心里不舒服。最终商家同意退9毛钱差价。”


    到底有没有偷窥用户购物车?


    今年2月份,有消费者反映因衣服长时间放购物车被客服嘲讽登上微博热搜,当时平台客服回应:在任何情况下,商家是肯定看不到购物车信息的,请大家放心。


    实际上,关于电商平台是否在偷窥用户购物车信息说法不一。有网友表示,“我看过很多商家描述说收藏加购会优先发货。”还有网友称,经常看到系统提醒说多少位消费者已将该商品加入购物车,如果没有看用户购物车这些信息如何知道?


    但也有店铺客服告诉记者,他们是看不到消费者购物车的,具体电商平台能否看到,就不清楚了,“消费者提交订单到待支付环节,我们才能看到用户的详细订单信息。”


    记者查看,部分电商平台加入“分享购物车”功能,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主动选择分享购物车信息,外界是可以看到用户购物车信息的。还有系统提醒“**位VIP加购了它”,电商平台对此回复,“这些都是脱敏信息,不是扫描购物车信息。”


    对此,你怎么看呢?(完)

    2023-03-15
  • 中央网信办部署“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中新网3月13日电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自12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一、工作目标


    整治“自媒体”乱象,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维护网上信息内容传播良好秩序。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网站平台健全账号注册、运营和关闭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制度,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专业资质认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遏制“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二、主要任务


    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一)坚决打击“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


    1.打击“自媒体”造谣传谣。一是编造虚假事件、离奇故事,臆造案事件原因、细节、进展或结果,无中生有制造谣言。二是集纳旧闻旧事冷饭热炒,使用异地新闻嫁接拼凑,选取无关人物、图片、音视频恶意关联,移花接木制造虚假消息。三是打着“国学经典”“红色文摘”等旗号,杜撰老一辈革命家诗词或者言论。


    2.打击“自媒体”炮制有害信息。重点是搭蹭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重大灾难事故、社会热点事件等,断章取义歪曲解读、颠倒是非抹黑攻击、渲染悲情煽动对立,制造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干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害信息。


    3.打击“自媒体”恶意炒作。通过搬运倒灌、“标题党”炒作、集中发布相似文案、多账号联动发文等手段,对明知或应知为谣言、虚假消息、有害信息仍肆意传播的行为。在谣言、虚假消息已被澄清,有害信息已被查实的情况下,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搬运散播谣言、虚假消息、有害信息的行为。


    (二)坚决取缔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


    1.取缔利用账号名称信息假冒仿冒的“自媒体”。一是在名称、头像、简介等账号名称信息中,使用相同或相似名称、标识等,假冒仿冒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自媒体”。二是在账号名称信息中擅自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理名称、误导公众的“自媒体”。三是通过更改账号名称、修改个性签名、新设用户头像等方式,冒充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及其他特定人员的“自媒体”。


    2.取缔利用信息内容假冒仿冒的“自媒体”。一是谎称所谓热点事件当事人、亲友或相关人员爆料案事件线索细节、求救信息等内容的“自媒体”。二是篡改、截取官方新闻发布会、通报等部分内容,制作发布假通报等信息的“自媒体”。三是在直播间或短视频背景中假借与电视新闻节目相同或相似布景的“自媒体”。


    3.取缔无专业资质假冒仿冒的“自媒体”。无教育、司法、医疗卫生等领域资质,擅自使用“教师”“教授”“律师”“医生”“医师”等称谓假冒仿冒专业人士,发布育儿、教育心理学、法条解读、案件剖析、医学知识科普、疫情形势解读等专业领域信息的“自媒体”。


    (三)全面整治“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


    1.从严整治“自媒体”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重点是“自媒体”通过不当评议、胡乱解读、片面曲解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获取热度,借机推销售卖商品、课程或服务,接受用户打赏,开通付费咨询,在直播间带货;打着探访、追踪、帮扶、救助等旗号,在灾难或事故现场、热点事件发生地,热点人物相关地等场地开设直播、拍摄视频,消费灾难,借势引流。


    2.从严整治“自媒体”造热点博流量。一是在重大案事件发生后以恶意揣测、散播阴谋论、关联集纳等方式挑动公众情绪、制造次生舆情。二是刻意选取民营经济、家庭矛盾、婚恋生育等高关注度话题,发布争议性、误导性言论煽动对立、撕裂社会共识。三是打造违背公序良俗的“励志网红”、低俗人设等,哗众取宠收割流量。


    3.从严整治“自媒体”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一是哄骗、利诱老年人摆拍视频、开设直播,骗取网民点赞、打赏、捐赠等。二是欺骗、引诱残障人士,通过卖惨、恶搞、虐待等违法失德方式博取流量。三是罔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利用未成年人牟利。


    三、工作要求


    各地网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


    1.严格处置标准。督促网站平台深入自查自纠,从严从重处置顶风违规、屡教不改的“自媒体”;对管理不力、姑息纵容的网站平台,依法采取限期整改、罚款、暂停相关功能、关停下架等处罚,警示“自媒体”和网站平台做好自我管理。


    2.遏制违规营利。指导网站平台运用经济手段,对违法违规营利的“自媒体”予以清空粉丝数量,暂停或关闭直播、用户打赏、知识付费、收益提现权限,下架商品链接,取消广告收益、流量分成等处罚措施。


    3.健全管理体系。督促网站平台严格落实政策法规要求,完善“自媒体”注册、运营、关闭等环节管理细则,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从严审核认证材料,加注专业领域类型明确标识。


    4.加强部门联动。加强与公安等部门会商研判,将网站平台排查梳理上报的“自媒体”违法犯罪线索,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严惩网络犯罪行为。


    5.强化宣传引导。督促网站平台及时对外发布专项行动治理公告、违规典型案例等,鼓励网民积极提供举报线索,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2023-03-13
  • 各界人士纪念孙中山逝世98周年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12日下午,首都各界人士会聚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简短而庄严的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8周年,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下午13时,参加仪式的各界人士在孙中山先生塑像前肃立默哀并三鞠躬。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旭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北京市副市长刘宇辉代表北京市政府,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会主委王红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向孙中山先生像敬献了花篮。


    纪念仪式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主持。


    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北京市等方面负责人出席仪式。(完)

    2023-03-13
  • 国家发改委:国家级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展开

    国家发改委近日部署推动各有关部门全面展开国家级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梳理“十四五”国家级专项规划实施情况,持续推动各专项规划任务举措落细落实,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09
  • 中国联通去年业绩创“四个新高” 净利润同比增长16.5%

    中新社香港3月8日电(魏华都钱晓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联通(股份代号:0762)8日在港召开业绩发布会,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167.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5%。





    根据业绩报告,去年中国联通取得“四个新高”,一是营业收入达354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创近9年新高;二是净利润为167.45亿元,同比增长16.5%,在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三是产业互联网占服务收入比首次突破20%,创历史新高;四是EBITDA(除去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盈利)达992亿元,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


    报告指出,去年中国联通在创新业务上提速,产业互联网收入首次破700亿元大关,达到704.58亿元,同比增长28.6%;物联网业务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2%;“联通云”业务收入继续翻倍增长,达到361亿元,同比增长121%。截至去年底,中国联通5G共享基站达到100万个。


    中国联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烈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联通正从传统运营商加速向数字科技领军企业转变,体现在大力发展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加大科技创新及人才方面的投入力度;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结合,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刘烈宏称,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加强科技投入,在“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和“大安全”五大主业打造更多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双位数增长、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提升的目标。(完)

    2023-03-09
  • 万物皆可盲盒?盲盒经济别老盯着未成年人下手

    盲盒经济别老盯着未成年人下手


    据3月6日《北京日报》报道,近年来,在“万物皆可盲盒”的现象级消费风潮下,文具也未能幸免,且未成年人正逐渐成为购买文具盲盒的主要消费群体。以盲盒的形式销售文具,已经偏离了文具的内在价值属性,还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议,应当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


    作为盲盒产品的一种,文具盲盒因包装设计、内置产品,满足了未成年人好奇、炫耀等心理,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然而,相关问题随之暴露,比如,给未成年人带来购买成瘾、过度消费、互相攀比等负面影响;部分文具盲盒是三无产品,存在色情、暴利元素等。上海市消保委列举的一个例子显示,某品牌一只普通的中性笔售价在2元左右,但是套上文具盲盒的包装后,售价可达12元,价格是原来的6倍。


    此前,不少地方曾对文具盲盒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治理,并且发出过慎选文具盲盒的消费提醒,但从实际效果看作用有限。此次上海消保委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出发,公开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效果值得期待。该消保委认为,文具的内在商品价值属性是更好地辅助孩子学习,简约、朴实、环保、实用才应该是商品追求。文具盲盒利用了未成年人缺乏成年人的自制力、自控力的这一特点,获取了更多商业利益。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是一种更给力的保护。只有让未成年人接触不到文具盲盒,才能消除其对未成年人可能带来的潜在伤害。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既不应该为暴利盲盒买单,也不应该沾染胡乱花钱的恶习。


    上海消保委如此建议于法有据。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同时要求,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应该说,从时下文具盲盒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来看,有些已经危及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关方面可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文具盲盒商家的生产销售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


    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并明确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文具既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也可以视为对上述征求意见稿的一种建议。


    防止文具盲盒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未成年人与盲盒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丰收

    2023-03-08
  • 信阳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2023年第2次案件推进会

    3月2日,信阳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2023年第2次案件推进会,分析研判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近期案件办理情况汇报,借鉴学习了先进仲裁机构关于提高案件办理效率的有关做法,与会人员围绕下一步案件办理质量、效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明确了工作思路。








    会议指出,仲裁作为高效解决民商事审判纠纷的有效途径,高效、便捷是其独特优势,案件办理效率直接影响仲裁对外的形象和公信力。仲裁秘书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及时督促提醒仲裁庭,在保证案件裁决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审限要求办理。


    会议要求,要严把立案审核,确保受理案件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要明确工作职责,厘清工作秩序,为仲裁庭开展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严禁擅自代替仲裁庭行使职权。要完善相关制度,制定提升案件办理效率的有关规定及实施细则,对超审限未结情况要及时督促和催办,尽早予以结案,切实保障仲裁庭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会议还就业务拓展、仲裁员培训及表彰、普法宣传等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于信阳仲裁委


    信阳仲裁委员会是信阳市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组建的,经河南省司法厅依法登记的民商事仲裁机构。本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争议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案件。


    办公地址:


    羊山新区新五大道万国叁号公馆4号楼16层


    咨询电话:


    0376-81608050376-6613011


    仲裁示范条款


    一、仲裁条款(适用于签订合同时)


    第XX条,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提交信阳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现行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二、仲裁协议(适用于发生合同争议时)


    因XX年X月X日签订的XX合同(合同编号:XX),所发生的争议或与该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提交信阳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现行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扫码关注


    信阳仲裁委员会

    2023-03-08

  • 首 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