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厚植中国发展优势

    苏州市政府组团赴日招商,拿下了超过10亿元新订单;浙江“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登上热搜;四川省商务厅包机“组团出海”赴欧洲拓展市场……近期,全国多地组织包机,到海外市场抢订单、拓市场,积极打开外贸发展新空间。

    德国巴斯夫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开工建设、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诺和诺德在天津第八次增资扩产……“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海内外的广泛共识,中国开放磁力不断释放,持续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之一。

    改革的动力澎湃不息,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驰而不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厚植中国发展优势。

    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优势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双双增长两位数!2022年1月至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

    中国经济不仅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动力之源和强劲引擎,还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增长,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众多跨国公司看好我国巨大市场的潜力、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一批制造业外资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

    今年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蹄疾步稳,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激发经济活力潜能,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出台33项政策聚焦扎实稳住经济;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做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等政策发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切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支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制造业。新版《鼓励目录》总条目1474条,与2020年版相比增幅近20%,增加了多条高技术制造业条目。”束珏婷强调,做好制造业引进外资工作,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积蓄发展动能、激活发展优势、释放发展潜力。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更多中国正能量。

    外贸顶住多重压力平稳运行

    在山东荣成新能源车辆公司总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出口韩国的订单。“今年以来,企业订单量提升超过60%,截至目前,已经出口各类房车超过4300辆。”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房车总经理刘邵勋表示。

    近年来,山东荣成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房车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多家民营企业从为外国品牌代工升级到开发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海关推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方便企业提前备货出口,同时为企业降低了物流货运成本。据青岛海关所属荣成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荣成房车出口货值超过13亿元,同比增长超20%,全年预计出口额可突破15亿元。

    在位于杭州市钱塘区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的企业仓库,分拣员正在货架间来往穿梭进行商品分拣。一个个小包裹被打包、粘贴上快递单,通过流水线运送到发货平台进行装箱,随后通过快递发给全国的消费者。“最开始的时候,一天的单量只有两三百单。”钱江海关关员金涵从事跨境电商监管业务十个年头,对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感受很深。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总体稳中有进,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为历史同期新高。但受外需走弱、地缘政治、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月度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入四季度,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同时去年底高基数影响逐步显现,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承压。

    一系列政策既给外贸企业“减负”“增氧”,从跨周期调节到多措并举助企纾困,从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到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有效推动外贸稳大盘、扩优势、增活力。

    “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超出预期,但我国外贸稳中提质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表示。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国外贸顶住多重压力,保持平稳运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壮大,新的动能不断聚集。前11个月,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28%、86.6%、74.3%,外贸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加快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高技术附加值产品转变。外贸产业基础良好,企业履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2月12日,一列满载着人造石墨、平衡块电池箱底等货物由西安国际港始发的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12月13日,一列满载着服装百货、家电产品等货物由重庆团结村始发的中欧班列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驶向欧洲大陆。

    为进一步畅通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保障中欧班列高效通关,乌鲁木齐海关积极服务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持续提升中欧班列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推动口岸通关扩量增效。11月26日,霍尔果斯口岸提前36天完成了去年全年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同时,12月9日,阿拉山口口岸提前22天完成了去年全年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实现了新疆双口岸通行班列再增长提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外贸发展更趋多元化,国际市场“朋友圈”延伸拓展,外贸进出口增长韧性十足。前11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89万亿元,增长15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大幅增长:合计进出口12.54万亿元,增长20.4%。目前,我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朋友圈”日益扩大丰富,为外贸企业进出口拓展了新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广阔,为外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2022-12-15
  • 人民政协新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民政协新实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农业强国建设道路上,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三农”工作的重点在哪里?6位全国政协委员发表了意见建议。

    ——编者

    补齐短板,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

    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今后“三农”政策的谋划,要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建议:

    政策主体应从支持农业向支持农业农村农民转变。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支持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在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农民的现代化是短板,任务艰巨。要保障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的充分发展,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促使“农民”由身份变成职业。

    政策目标要从支撑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向共同富裕、全面现代化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要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围绕农民增收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重点在构建农民收入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上应有新的突破。

    政策手段要从传统发展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全世界近1/5的人口,为摆脱单纯依靠稀缺的水土资源高负荷利用的路径依赖,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及提升产能建设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着眼点要从产得出向产得稳定、供得稳定转变。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特别是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补贴标准,有效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聚焦城市菜篮子,完善保供机制,努力提高自给率和控制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加快解决城乡发展这个最大的不平衡问题,加快补上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短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是深化改革的要务,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红利,需要扎实推进。其基本思路,就是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加快构建农村土地市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消除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各种歧视,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增强农村的生机活力。建议:

    发育农用地市场。农地承包权要永久化,在此基础上试点推行承包权交易,政府加强监管,并提供配套服务。交易要农村社区内部优先并设定交易上限,要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且购入方要限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

    支持引导落户人口依法自愿有偿退出“三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土地交易中心,允许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交易中心挂牌转让其承包地、宅基地及建筑物,探索设立农村土地收储机构,收购和整理进城落户人口转让的承包地和宅基地。

    推动增量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星罗棋布的村庄格局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中受到极大冲击,村庄的空心化和常住人口老龄化已较为普遍,因此要推进村庄整治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培育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整理出的增量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市场越大,交易主体越多,就越利于达成均衡交易,同时考虑到土地要素具有显著的区位级差特征,应征收一定的附加税,用于支持偏远村庄。

    科技赋能,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手段。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仍沿用传统建设模式,如建数据库、建应用系统等,存在遥感卫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农作物种植等数据重复生产的现象,除成本高外,兼容性也不强,且更新维护不易。建议:

    开展土壤参量监测,服务耕地质量保护。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为本底,综合利用可见光和高光谱卫星对我国七大地理分区土壤关键参量进行监测,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特别是耕地土壤质量。以年度为周期进行土壤质量变化监测,开展耕地土壤年度体检,分析其土壤变薄、变瘦、变硬和土壤污染等土壤质量退化成因,研究提出保质和污染防治对策,确保土壤质量,为农业种植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土地利用监测,服务耕地保护。充分发挥我国目前在轨运行的陆地遥感卫星高分辨率季度观测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全国范围内农用地用途变化监测,为尽早制止、严肃查处违规情况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基础信息保障,赋能农业信息化。将国家投资建设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平台接入服务,为其在线提供包括遥感卫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地表覆盖变化以及土壤、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等基础信息和技术平台支撑,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原副主任肖仲凯: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要充分考虑“卡脖子”问题,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深化农业科技评价改革,加快技术攻关,切实提高自主能力。建议:

    从源头抓起,把现代种业发展起来,尤其要强化实施种业自主创新战略。深入推进国家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大力推进生物育种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储备,大力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同时加大对国内种业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强化种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把农业机械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联合农机装备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国家级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平台。结合我国地形复杂、作物种类繁多等特点,大力研究发展适应丘陵山区作业、小农生产的小型农机和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专用农机,加强补齐全程机械化的短板。

    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推动农机制造与信息服务有机结合,促进生物技术、气象预测、病虫害预警等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扩大现代科技在农作物防病减灾、提质增量等方面的应用范围。建立“实时感知、智能控制、精准作业、智慧服务”的工厂化农业技术体系,实现技术产品自主化、生产管理智慧化。

    齐抓共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余欣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我国人多地少的背景下,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牢基础。建议: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按照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并重要求,加强耕地质量改造提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和土壤培肥改良工程,开展酸化土地治理和盐碱地改造试点。探索制定绿色农田国家标准,不断提高建设标准,改善生态环境,建成节水、节肥、节药、节劳的“四节”绿色高标准农田。

    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设施蔬菜产能提升,探索在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地方开展整市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开展集中育秧育苗中心建设,加强设施养殖场、屠宰场和海洋牧场建设,促进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特别是远洋捕捞装备提升。

    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物流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广、多层次、全过程的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是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以田间地头冷藏保鲜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区域冷链物流基地为重点,建设规模化、通道化、网络化的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建立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中央财政难以负担,可借鉴水利等行业做法和地方成功经验,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行企业为实施主体、财政撬动金融社会资本的投融资模式,在建设主体上,引入农业投资公司或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在资金筹集上,推行财政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在经营方式上,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专员王锋:

    黑土地是世界上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是珍贵稀有的土地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构成东北地区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石,是发挥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的重要保障。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和水土流失等,东北地区黑土地土层变薄、肥力变瘦、质地变硬,如果黑土地保护不力,会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建议:

    完善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今年8月,黑土地保护法已颁布实施,应与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保护性法律一起抓好贯彻落实。同时,认真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明确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主管部门,协调多部门联合执法,逐级压实保护责任。

    加强黑土地保护专业支持。目前,我国尚未针对黑土地资源开展专项调查,未针对黑土地面积和分布数据展开专门统计和建库分析,应尽快开展黑土地基本情况普查,在此基础上,强化监测评价,密切跟踪黑土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掌握变化趋势。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破坏行为,下大力气解决占用黑土耕地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问题,严格审批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表土剥离和再利用等政策要求,严厉打击盗采盗卖黑土耕地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惩处土地破坏行为的宣传,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推动全社会知晓黑土地的珍贵价值、树立加强保护黑土地的紧迫意识。

    2022-12-15
  • 加强纪检监察人才库建设 提高监督质效

    加强纪检监察人才库建设

    激活队伍力量提高监督质效

    本报讯(记者曹俊明徐菱骏)日前,四川省巴中市某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某某案在巴中市南江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案人员行为涉及信托、票据、信贷等金融专业细分领域,作案手法隐蔽。该案得以顺利查办,该市纪委监委人才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初,巴中市纪委监委按照干部专业背景、办案经历等因素建立了审查调查人才库,在查办案件需要时灵活抽调库中人员参加审查调查。

    上述案件中,张某某等人自以为能凭借金融领域专业优势混淆视听,对抗审查调查。为顺利推进案件查办工作,巴中市纪委监委从审查调查人才库中选取了5名金融领域办案经验丰富、法律基础扎实、擅长证据审核把关和案件定性分析的同志加入了专案组。这些同志从法律上分析涉案人员行为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的本质,指出其与组织对抗注定徒劳无功。同时,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层层突破涉案人员心理防线。最终,涉案人员积极配合,如实交代了自身违纪违法问题,1847万余元违纪违法款项被追缴。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敢于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是新时代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室建立审理骨干人才库,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分级分类建立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人才库,为充分发挥专业化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人员力量支撑。

    江苏省无锡市纪委监委依托“干部实名制系统”,建成全市纪检监察专项人才库,纳入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共227名纪检监察骨干,按照党风政风监督、监督审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和巡视巡察5类业务录入登记,实现人员基本情况、岗位状况、专业特长等数据信息实时调取,为“室组”“室组地”联动监督或办理疑难复杂案件,选配、整合监督办案力量提供支撑。

    近期,该市梁溪区纪委监委正在开展公共停车管理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反映停车经营单位违规经营的信息有几十万条,如何从中迅速找到突破口,是查处该领域腐败的关键。梁溪区纪委监委抽调熟悉数据分析技术的干部张元航,通过大数据建模和比对碰撞,不到一天,便挖出违规审批停车位、纵容乱收费、私吞停车费等21个问题线索,立案调查8名相关党员干部。

    “根据今年8月印发的纪检监察案件审理骨干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我们大力做好省、市、县三级审理人才库的运用管理。”贵州省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

    聚焦入库人员培养、使用和管理,贵州省纪委监委加强省级审理人才库动态管理,积极抽调在库人员参与跟班学习,加强能力锻炼和业务训练。同时,督促各级审理部门给在库人员“压担子”“搭平台”,促进其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审理队伍能力整体提升。

    该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纪检监察干部罗国猛,被选入“全州安全生产监督执纪问责人才库”,参与了一起州级安全事故案件追责问责工作。返回原岗位后,他运用实践所学,精准发现该县相关部门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工程现场监管不力等方面问题。

    “通过淬炼州县两级纪委监委安全生产监督‘排头兵’,有效带动了全州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追责问责工作规范、精准、高效开展。”黔南州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该自治州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安全生产领域问题369个,已推动整改360个;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37人。

    2022-12-14
  • 破浪前行: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的中国经济

    时光飞逝,2022年已接近尾声。在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里,人们感受着发展的脉搏。

    这一年,大国重器创新发展、勇攀高峰。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编号为B-919A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启航飞往上海虹桥机场,标志着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正式交付……

    这一年,中国经济巨轮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破浪向前。

    积厚成势、乘势而上。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不少超预期因素影响,先后受到全球疫情、高温干旱等多重冲击,在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的作用下,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消费是最终需求,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在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支持下,我国消费需求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巩固。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1至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比1至9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对市场销售的贡献稳步提升。

    从投资看,今年以来,各方面积极推动稳投资政策落实见效,效果逐步显现。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医疗卫生等民生投资持续加大。

    从外贸看,我国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举措加力提效,外贸呈现较强发展韧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0%,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我国经济经受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持续保持恢复态势,回稳向好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今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穿着”秘鲁传统民族服饰的“温暖驼”吸引了不少观众打卡。

    “温暖驼”创始人之一马玉霞介绍,2018年,秘鲁羊驼玩偶品牌“温暖驼”亮相首届进博会,很快受到中国消费者热捧。如今,“温暖驼”已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建立线下销售渠道,并在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订单数量大幅增长。

    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第五届进博会依然取得丰硕成果: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盛会如期举办、广受欢迎,成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写照。

    透过进博会这扇窗,参展商充分感受到中国与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决心,以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的新机遇——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持续升级阶段,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市场规模大、投资空间广。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为提振世界经济增添信心、贡献力量。

    宝马集团沈阳里达工厂投产,诺和诺德在天津第八次增资扩产,松下集团将冷链设备生产、销售等更多业务板块转移至中国……这一年,多家外企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出了信任票。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显示出战略有定力、市场有潜力、政策有合力,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长期向好基本面没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从下阶段看,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特质也没有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付凌晖介绍,我国经济韧性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内需拉动有望增强,重点行业带动有望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显现,稳经济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总的来看,外部冲击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大趋势,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恢复态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当前稳增长任务十分重要。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助于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2022-12-14
  • 三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

    中新网12月12日电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深度合成技术快速发展,在服务用户需求、改进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人员用于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诋毁、贬损他人名誉、荣誉,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等,影响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台《规定》,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需要,也是促进深度合成服务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能力水平的需要。

    《规定》明确了制定目的依据、适用范围、部门职责和导向要求。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应用深度合成技术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适用本规定。明确国家和地方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深度合成服务的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职责,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地方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明确提供深度合成服务的总体要求。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规定》明确了深度合成服务的一般规定。强调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制定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对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加强深度合成内容管理,建立健全辟谣机制和申诉、投诉、举报机制。明确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核验深度合成类应用程序相关情况。

    《规定》明确了深度合成数据和技术管理规范。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加强训练数据管理和技术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不得非法处理个人信息,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机制机理。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对使用其服务生成或编辑的信息内容,应当添加不影响使用的标识。提供智能对话、合成人声、人脸生成、沉浸式拟真场景等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的服务的,应当进行显著标识,避免公众混淆或者误认。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采用技术手段删除、篡改、隐匿相关标识。

    《规定》明确了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明确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技术支持者应当履行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上线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开展安全评估。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技术支持者应当依法配合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发现存在较大信息安全风险的,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按照职责依法要求其采取暂停信息更新、用户账号注册或者其他服务等措施。明确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

    《规定》明确了相关用语的含义。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从事网络出版服务、网络文化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应当同时符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深度合成服务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推动深度合成技术的依法、合理、有效使用,积极防范化解深度合成技术带来的风险,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应用深度合成技术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以下简称深度合成服务),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深度合成服务的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深度合成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深度合成服务的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地方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深度合成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提供深度合成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促进深度合成服务向上向善。

    第五条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行业准则和自律管理制度,督促指导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制定完善业务规范、依法开展业务和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转载基于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发布的新闻信息的,应当依法转载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

    第七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用户注册、算法机制机理审核、科技伦理审查、信息发布审核、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具有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第八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完善服务协议,依法依约履行管理责任,以显著方式提示深度合成服务技术支持者和使用者承担信息安全义务。

    第九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者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等方式,依法对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的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

    第十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深度合成内容管理,采取技术或者人工方式对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的输入数据和合成结果进行审核。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于识别违法和不良信息的特征库,完善入库标准、规则和程序,记录并留存相关网络日志。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应当依法采取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及时向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相关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依约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服务、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辟谣机制,发现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信息的,应当及时采取辟谣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便捷的用户申诉和公众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受理、处理和反馈处理结果。

    第十三条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落实上架审核、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安全管理责任,核验深度合成类应用程序的安全评估、备案等情况;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应当及时采取不予上架、警示、暂停服务或者下架等处置措施。

    第三章数据和技术管理规范

    第十四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加强训练数据管理,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训练数据安全;训练数据包含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规定。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

    第十五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加强技术管理,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生成合成类算法机制机理。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具有以下功能的模型、模板等工具的,应当依法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

    (一)生成或者编辑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

    (二)生成或者编辑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形象、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殊物体、场景等非生物识别信息的。

    第十六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对使用其服务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应当采取技术措施添加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标识,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保存日志信息。

    第十七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以下深度合成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

    (一)智能对话、智能写作等模拟自然人进行文本的生成或者编辑服务;

    (二)合成人声、仿声等语音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

    (三)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

    (四)沉浸式拟真场景等生成或者编辑服务;

    (五)其他具有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的服务。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前款规定之外的深度合成服务的,应当提供显著标识功能,并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可以进行显著标识。

    第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采用技术手段删除、篡改、隐匿本规定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深度合成标识。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深度合成服务技术支持者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履行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完成备案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站、应用程序等的显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并提供公示信息链接。

    第二十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开发上线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第二十一条网信部门和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依据职责对深度合成服务开展监督检查。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依法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等支持和协助。

    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发现深度合成服务存在较大信息安全风险的,可以按照职责依法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采取暂停信息更新、用户账号注册或者其他相关服务等措施。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二十二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违反本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从重处罚。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深度合成技术,是指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网络信息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一)篇章生成、文本风格转换、问答对话等生成或者编辑文本内容的技术;

    (二)文本转语音、语音转换、语音属性编辑等生成或者编辑语音内容的技术;

    (三)音乐生成、场景声编辑等生成或者编辑非语音内容的技术;

    (四)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物属性编辑、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生成或者编辑图像、视频内容中生物特征的技术;

    (五)图像生成、图像增强、图像修复等生成或者编辑图像、视频内容中非生物特征的技术;

    (六)三维重建、数字仿真等生成或者编辑数字人物、虚拟场景的技术。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深度合成服务的组织、个人。

    深度合成服务技术支持者,是指为深度合成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组织、个人。

    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是指使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信息的组织、个人。

    训练数据,是指被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标注或者基准数据集。

    沉浸式拟真场景,是指应用深度合成技术生成或者编辑的、可供参与者体验或者互动的、具有高度真实感的虚拟场景。

    第二十四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从事网络出版服务、网络文化活动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应当同时符合新闻出版、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

    2022-12-12
  • 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 内蒙古甘肃等地有沙尘

    中新网12月12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12日至14日,将有较强冷空气从西北地区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12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

    12日至14日,将有较强冷空气从西北地区自西向东影响我国,长江及其以北地区气温将下降4~8℃,其中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以上,西北地区、华北西部和北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等地有5~6级偏北风,阵风7~9级,局地10级。

    其中,12月12日08时至14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中北部、山东中部、河南北部、江南中东部等地气温将下降4~8℃,其中,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上述部分地区并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中央气象台12月12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15日至17日,还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及南方大部平均气温将下降6~8℃,部分地区超过10℃,大部地区并伴有大风天气。

    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地有沙尘

    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12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西部局地有沙尘暴。中央气象台12月12日0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未来三天,全国大部地区降水仍然稀少。西南地区东部、福建、广东东部、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局地中雨;新疆阿勒泰和南疆西部山区、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雪,局地中到大雪。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2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新疆阿勒泰和南疆盆地西部山区、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龙江、吉林中东部、辽宁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四川东部、云南东部和南部、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局地中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大部、河南东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6~7级风(见图3)。

    12月13日08时至14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新疆北部、山东半岛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新疆阿勒泰等地局地有大雪(5~8毫米)。四川盆地大部、云南东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广东东部、福建、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局地有中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大部、山东半岛、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4)。

    12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内蒙古中部和西北部、河北北部、黑龙江北部、新疆北部、甘肃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四川东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局地有中雨。内蒙古中西部、黑龙江东部、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5)。

    2022-12-12
  •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冷空气活动频繁

    中新网12月9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江苏东部和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江西东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雨。今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未来三天,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中东部、江淮东部、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新疆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

    冷空气活动频繁

    9-11日,受弱冷空气影响,长江以北地区气温将下降4~6℃,局地降温8℃左右,并伴有4~5级偏北风。12-14日,将有另一次较强冷空气从西北地区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东北地区局地降温可达10℃以上,上述部分地区将有4~5级偏北风,阵风6~7级,15日清晨最低气温0℃线将再度南压至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16-17日,还将有一次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等地。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2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新疆北疆及沿天山地区、内蒙古中部、辽宁南部、河北北部、甘肃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伊犁河谷局地有大雪(5~7毫米)。陕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东部、湖北西部、山东半岛、江苏、安徽东部、上海、浙江、福建东北部、广西西部、海南岛西北部和中部、台湾岛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大部、山东北部有4~6级风。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将有7~8级、阵风9级的偏北到东北风,渤海将有3~4级、阵风5级的东南风转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东海北部海域、巴士海峡、南海西北部和西南部海域将有5~6级、阵风7级的偏北到东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南海中东部海域将有6~7级、阵风8级的偏北到东北风,北部湾将有4~6级、阵风7级的东北风,南海东北部和中西部海域将有5~7级、阵风8级的偏北到东北风,南海东南部海域将有4~6级、阵风7级的东北风转偏北风。

    12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新疆北部、青海西部、甘肃西部和东部、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和南部、陕西北部、辽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区局地有大雪(5~7毫米)。山东半岛、安徽中南部、江苏大部、上海、江西中东部、浙江、福建、四川盆地大部、重庆大部、贵州西部、云南中东部、广西西北部、海南岛西北部和中部、台湾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江淮、江南等地有4~6级风。东海南部海域将有6~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台湾海峡将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渤海、渤海海峡将有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转4~5级、阵风6级的偏北风,黄海北部和南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巴士海峡、南海西北部和中部和南部海域将有5~6级、阵风7级的偏北到东北风,黄海中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将有6~7级、阵风8级的偏北到东北风,北部湾将有4~6级、阵风7级的东北风,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5~7级、阵风8级的偏北风转东北风。

    12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新疆北疆北部和东部、青海北部、甘肃河西、宁夏南部、陕西大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辽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江西中南部、福建、四川盆地大部、贵州西部、云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6~7级风。台湾海峡将有8~9级、阵风10级的东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将有7~8级、阵风9级减小到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渤海将有3~4级、阵风5级的偏北风转5~6级、阵风7级的西南风,黄海中部海域将有4~6级、阵风7级的偏北风转偏西风,黄海南部海域将有4~6级、阵风7级的偏北风转东北风,东海北部海域将有5~7级、阵风8级的偏北风转东北风,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北部湾、南海西北部和中部和西南部海域将有5~6级、阵风7级的偏北到东北风。

    2022-12-09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二、春节: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四、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疫情防控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12月8日

    2022-12-09
  • 教育部: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考研考生可提交借考申请

    中新网12月7日电据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信消息,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安全平稳”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优化考生服务,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等要求,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


    一是加强考试组织条件保障。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协同各有关部门落实考试组织的各项条件保障,确保考试场所、人员、物资及考试防疫各项措施及时安排到位,确保平稳施考。要求高校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考场安排、人员培训等工作,加强对在校应届考生的生活安置和服务保障。


    二是做好有关考生借考工作。考虑各地实际及有关考生关切,为帮助部分考生解决赴考的实际困难,对于当前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可于12月8日上午8时至10日上午8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填写借考信息并提交申请。原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协调相关省份审核通过后,统筹安排借考事宜。考生借考具体要求和办法请向原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咨询(附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咨询电话和邮箱)。省域内借考事宜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结合实际进行安排。


    三是优化考试服务工作。要求各地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考生出行、食宿、卫生、环境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及时准确发布有关考试组织、防疫要求等信息。密切关注考生动态和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切实做好考生困难帮扶工作。要畅通考生咨询渠道,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考生关心的问题。

    2022-12-08
  •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出现大雾

    中新网12月8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安徽东南部、浙江西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广西西部等地出现小雨。今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及贵州西部、云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未来三天,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中东部、江淮东部、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新疆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


    9-11日,受弱冷空气影响,长江以北地区气温将下降4~6℃,局地降温8℃左右,并伴有4~5级偏北风。12-14日,将有另一次较强冷空气从西北地区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东北地区局地降温可达12℃以上,上述部分地区将有4~5级偏北风,阵风6~7级,14日清晨最低气温0℃线将再度南压至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2月8日08时至9日08时,新疆南疆西部山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江西东北部、浙江、四川盆地东南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东部和南部、广西西部、海南岛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2月8日08时-9日08时)


    12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内蒙古中部、黑龙江西北部、新疆北部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西部、河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江淮大部、上海、江西东北部、浙江、福建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和南部、广西西部、台湾岛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有4~5级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2月9日08时-10日08时)


    12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新疆北部、青海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安徽南部、江苏大部、上海、江西东北部、浙江、福建大部、四川盆地东部、重庆东北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台湾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2月10日08时-11日08时)

    2022-12-08
  •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近年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为群众带来便捷医疗服务,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





    2022年8月20日,在海南三亚一家酒店附近,工作人员在“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里将盛有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药瓶放入发药机。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规划提出,鼓励各地开展智慧中医医院建设;鼓励各地研发应用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推广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模式;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


    规划明确,支持20家左右三级中医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扩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覆盖范围,优化升级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教育和治未病等核心功能;支持10家左右中医医共体开展远程医疗中心或共享中药房建设,实现中医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中药制剂共享、中药同质化服务等。


    规划还部署了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和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四个方面的任务,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根据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中医药管理体制相适应、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医疗健康融合协同的中医药信息化体系,数字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022-12-07
  • 青藏高原132个湖泊近40年湖冰物候数据发布

    我国科学家日前利用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重建了青藏高原132个湖泊1978年至2016年逐年湖冰物候的完整记录,并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等数据共享平台发布。


    该数据产品覆盖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将为认识青藏高原湖-气作用和长时序水热过程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青藏高原湖冰物候指标空间分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湖冰物候,即湖泊的结冰和融冰日期,是反映湖泊能量平衡变化的直观指标,其变化也影响着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及下游的水文特征。由于常规地面观测的局限,青藏高原湖冰物候记录极为缺乏。


    对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集成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发展了湖冰物候序列重建的技术框架,重建了高寒地区完整的湖冰物候时间序列。


    研究发现,自青藏高原南部向北,完全结冰期(多年平均)从15天增加至215天,即纬度每升高1度,完全结冰期增加约17.5天。在4500米至5000米海拔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米,完全结冰期增加约18.9天。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结冰时间普遍推迟、融冰时间提前、封冻时长缩短等特征表现明显。


    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员张兵介绍,本研究发展的技术框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未来可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和恢复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提供监测数据,并为湖泊水质和水生生物群的监测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记者张泉)

    2022-12-07

  • 首 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