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COP27 “加强气候传播 促进公众参与能源转型”专题研讨会成功举行

    中新网11月17日电当地时间11月14日,能源基金会于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加强气候传播促进公众参与能源转型”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多家专业传播机构、媒体等的专家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对气候传播的思考和实践。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开场致辞中表示,碳中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用有效的传播加强全社会对碳中和理念的正确认知,是推动低碳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致辞。图片来源:天联互通,ADPower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项目主任荆卉介绍了中国气候和能源传播的现状,分析了能源安全、能源转型等话题在媒体传播中的构建与发展。她表示,中国既要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又要平衡社会经济的发展,讲好以低碳促增长的故事,是气候能源传播的重要任务。


    接下来,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俞岚、全球战略传播委员会网络总监(亚洲)AartiKhosla、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传播与外联助理主任MaureenHeydt等专家分别就能源转型传播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俞岚在视频发言中强调了中国在应对气候问题上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并就如何更好地应对能源环保问题,分享了个人经验和观点。她表示,伦敦和北京雾霾治理的案例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共同承诺、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能够有效帮助改善气候问题。面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能够确定的是,需要持续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转型,并且着力社会层面的行为改变。我们要在气候问题上尽快跨越分歧,达成共识,共同促进气候环境的改善。


    AartiKhosla认为,低碳发展在亚洲国家已成为主流叙事。她表示,亚洲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可再生能源投资在经济角度的重要性。一项针对亚洲500位机构投资者的调查发现,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不同程度上影响了71%的受访者改变投资策略;投资者出于对品牌及经济收益的担忧,对于煤炭等化石能源投资的负面态度增强。


    MaureenHeydt讨论了中非能源转型合作传播的问题和前景。她表示,可再生能源在非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与非洲开展的清洁能源合作,应得到更积极务实的沟通与传播,以调动各方更好地促进非洲的能源转型,助推疫情下非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随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繁旭和ClimateOutreach项目和研究主任AmieraSawas,以“人与气候行动之间建立更深入、更牢固的联系”为主题,分享促进公众参与低碳转型的经验。


    田成川表示,促进公众参与,助力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推动。首先,要推动公众参与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和监督落实,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建言献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以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其次,要推动公众参与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一方面,公众通过践行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可以直接实现碳减排。另一方面,公众运用消费者主权可以引导企业低碳发展,倒逼产业变革。最后,要推动公众参与低碳文化培育。


    曾繁旭表示,中国的气候传播需要实现一场范式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侧重进行气候知识普及和政策宣导,这些内容往往过于抽象和精英导向,难以让普通公众感同身受。如果气候传播能够转向与公众的生活观念、日常经验等产生紧密连接,就能有效促进公众广泛践行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在当今社会,公众高度分化,我们应持续探索与不同类型公众进行深度连接的气候叙事方案,推动全民气候行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


    最后,AmieraSawas向大家分享了ClimateOutreach的调研,她提出,促进公众参与,需要先按照科学的人群聚类的方式了解受众类型,再打造相应的策略进行有效沟通。比如许多人关注野生动物,崇尚自然与人的和谐,那么从这个角度切入讲述气候变化的故事,会引发受众更深层次的关注。这种精准和深度的传播方式是气候传播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

    2022-11-18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 首次实现跨舱段舱外行走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郝凌宇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航天员蔡旭哲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首先完成了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搭建起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此外,还完成了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A抬升和小机械臂助力手柄安装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


    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完)

    2022-11-1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关于2022年卡塔尔国际足联世界杯版权保护的声明

    2022-11-17
  •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 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广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是建设数字中国、提高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各地各行业大力推动电子身份证在金融、教育、医疗、社保、税务等多种场景下的应用,为群众带来更加便利的数字生活。


    “办理业务要求必须出示身份信息,没想到能用手机直接‘亮证’,省去了携带实体身份证的麻烦,非常方便!”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孙女士惊喜不已。


    “推广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是建设数字中国、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我国相关法律保障下,电子身份证健康发展,大大减轻了群众办理各项业务的负担,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出门只带一部手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近年来,各地各行业大力推动身份证网上认证,通过手机授权等操作即可实现,成为着力解决百姓身边关键“小事”、更好实现“放管服”的一个生动缩影。


    信息层层加密,使用记录全程留痕


    阳光明媚,微风和煦,胡先生和女友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民政局登记结婚。他们“轻装上阵”,拿出手机向工作人员出示“电子身份证”,核验身份后,顺利办完手续。


    在山东,居民在“爱山东”APP或者“山东微警务”微信公众号注册并通过实名实人可信度认证后,立即生成与法定身份证件内容相同、功能相通的电子证件,使用时只需用手机登录即可开启。


    “‘电子身份证’包括身份证照面信息、证照文件和证件识别码等内容,全省互通互认、共享共用,具有身份核验、文件调用和证照校验等功能。”山东省公安厅治安警察总队副总队长陈爱国介绍,身份证电子化,实质是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的搭建,除了“亮证”使用外,政府各部门在为群众办理婚姻登记、营业执照、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等业务时,对需要存留身份证复印件建档的,可以直接对接电子证照系统,调用证照文件存档备查,不再需要群众提供身份证原件、扫描件或复印件。


    身份证信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问题,如何保证万无一失、真实可靠?


    “从法律角度考虑,在推行电子身份证时,存储利用电子身份证承载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部门,需要承担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数据安全法规定的数据处理者责任,符合法律规定的重要数据处理者,还应当按照数据安全法的规定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说。


    据了解,为确保安全,山东使用数字签名、安全算法、加解密运算等技术手段为个人信息层层加密,防止数据被泄露转卖。“电子身份证具有可追溯性,在制、管、存、用、验环节全程留痕,本人可以查询到所有使用记录,让群众用得安心。”朱巍说。


    周辉表示,“应从国家层面加快电子文件立法、网络数据安全配套立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运行。”


    力解群众难题,电子证件方便出行


    深圳铁路公安处深圳站派出所民警唐献军在深圳站长途列车进站口附近巡逻时,接到旅客陈女士求助。原来,陈女士由于着急赶车,出门忘记携带身份证件,焦急万分。唐献军了解情况后,马上帮助她用手机登录“铁路12306”APP办理了临时身份证明。


    公安部铁路公安局副局长王文军介绍,为方便丢失或未携带身份证购票进站和乘坐火车的旅客顺利出行,公安部全面推动铁路旅客临时乘车身份证明电子化、指尖化自助办理。


    今年年初,铁路公安机关在“铁路12306”APP试点上线了“铁路旅客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服务。各地铁路公安机关通过多种方式,向旅客群众宣传这一便利举措。


    徐州铁路公安处会同管辖的20个客运车站,制作展板向旅客介绍办理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的操作步骤。“以前,几乎每天都有上万名旅客通过制证窗口办理临时乘车证明,‘铁路12306’APP上线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服务后,操作简单,旅客动动手指就能办好,大大方便了旅客出行。”徐州铁路公安处治安支队支队长韩忠礼说。


    目前,“铁路旅客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服务已经覆盖全国铁路各个客运车站。今年1—8月,共为旅客办理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883万人次,线下窗口制证量比2021年同期下降48.9%,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感。


    加强“亮证”服务,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到江苏昆山出差的李先生走进位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宾馆,进行登记入住时,突然发现身份证不小心丢失。“您只需在手机上打开‘鹿路通’应用,简单操作后便可领取电子身份证,办理入住。”在宾馆前台工作人员提醒下,李先生顺利办理了入住手续。


    今年以来,昆山市公安局围绕外地旅客实际需求,推出了“电子身份证入住旅馆”手机应用功能,实现住宿登记“掌上办”。截至目前,该项便民举措已经覆盖全市960家宾馆、300家民宿,入住旅客轻松实现“无感登记”。“再也不用担心没带身份证被拒之门外。”李先生说。


    如今,除了“亮证”住宿,在金融、教育、医疗、社保、税务等多种业务场景下,都可以出示电子身份证供工作人员在线验证,实现便民化操作。


    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人口管理支队科长徐正权介绍,今年以来,江苏积极挖掘多元化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电子身份证社会化应用。目前,电子身份证相关业务包括10个政务服务领域的4067项事项,覆盖宾馆民宿、快递网点、网吧等场所,精减证明材料1/3以上。


    “居民身份证是市民使用频次最高的证件,为了更加便利百姓生活、企业经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推进‘电子身份证’应用体系改革,打通认证难点、突破办事堵点,全面整合亮证、替代复印件、自助识别等功能,争取在更多领域实现居民电子身份证‘全场景应用’。”徐正权介绍。


    截至目前,江苏已为449项政务服务应用系统提供身份认证及“亮码”“亮证”服务,累计提供“亮码”服务1.43亿人次、“亮证”服务2.02亿人次,实名实人服务2.98亿人次,日均服务量68万人次。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电子证照应用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随着科技加速推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应用场景深化多元,电子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跨平台互联互通的水平有望持续提高,将更好惠及民生,让公民充分享受更加便利的数字生活。(人民日报)

    2022-11-17
  • 生态环境部与欧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11月16日,以“启航新征程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生态环境部与欧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圆桌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钱勇出席会议并围绕“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作主题报告。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新网总裁俞岚出席会议并致辞。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张华平、气候司副司长逯世泽分别就中国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政策措施、中国碳市场建设相关政策措施作主旨发言。会议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胡军主持。


    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会议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一致,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潜力巨大。希望与会企业继续保持对华投资的热情,积极融入中国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为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作出贡献。


    会上,企业代表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多双边环境合作、碳市场建设、企业绿色转型等议题与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


    中国欧盟商会及50余家外资企业高级代表参会,涉及能源、汽车、交通、金融、物流、高端制造等行业,均为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多年、中国消费者广为熟知的知名跨国企业。


    会后,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聆听圆桌会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解读以及中国环境信息披露和碳市场建设等方面政策措施的介绍,对于在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合作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更加坚定了在华投资的信心。未来将紧扣中国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主题,积极把握新发展机遇,为促进中欧绿色经济合作走深走实、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完)

    2022-11-17
  • 中储粮包头直属库线上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赵永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展示党领导下的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改革发展成就。2022年11月15日,中央储备粮包头直属库有限公司举办了以“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此次开放日活动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通过镜头在“云端”多维度向公众展现神秘的“大国粮仓”,了解中储粮人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保”,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图板展示和互动交流,多角度对“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中储粮人精神进行阐释解读,展现了党领导下的中央储备粮包头直属库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实现“两个确保”、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企业立身之本,按照集团公司工作部署和内蒙古分公司具体工作要求,全面构建“大党建”“大监督”“大安全”“大发展”工作格局,以“做钢铁卫士、守“大国粮仓”党建品牌为基础,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的发展历程。











    随着镜头移动,主持人引领公众“云览”参观了安全警示教育室、微型消防站。在仓储区,工作人员对储粮历年建设的不同类型储粮仓房、出入仓机械设备、粮食出入库流程和“惠三农”APP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展示了机械设备6S管理和“三小发明”创新成果,在红旗仓保管员进行“一口清”汇报,并介绍了粮食扦样、平整粮面、粮情检查等日常保管工作,以及粮情在线监测、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等科技储粮技术应用成效,全面让线上观众了解技术创新引领行业进步的实践成果。











    包头直属库有限公司承担着内蒙古包头地区中央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储存、轮换等管理工作,是包头地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柱,多年来为促进包头惠农助农、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全体干部员工践行新时代中储粮“四个坚持”新要求,深入贯彻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12345”工作规划和“三转一增”的工作要求,推进科技化智能化建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水平。











    通过举办此次公众开放日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大国粮仓”,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和中储粮工作的了解,增强了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增进了对包头直属库有限公司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了解。包头直属库有限公司以库区退城进园为契机,抓住历史机遇,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继续做好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2022-11-16
  • 数十万人被裁员 美国硅谷和华尔街发生了什么?

    中新网11月16日电(中新财经宫宏宇)近日来,受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和经济衰退阴霾影响,作为美国经济两大晴雨表的硅谷和华尔街相继深陷裁员潮,数十万人被裁员。


    在科技领域,根据数据提供商Crunchbase的数据,今年已有超过6万名美国技术人员被“扫地出门”,而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华尔街投行也因净利润下滑不约而同走上了裁员之路。


    硅谷“大厂”进入寒冬


    “他被解雇了”。当地时间13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称,他解雇了一名已在推特工作了8年的工程师埃里克·弗罗霍弗,引发了众多美国网友围观。


    如果说该工程师被解雇是因为在用户体验方面与马斯克见解不同,那么推特上千名员工被解雇则显得更加突然。


    路透社援引科技网站Platformer13日的消息称,约有4400名推特公司合同工遭解雇。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证实,大多数员工并没有收到任何解雇通知,他们只是在失去公司电子邮件和内部通信系统的访问权限后才发现自己被裁员了。


    根据《商业内幕》获得的一封发给承包商的内部电子邮件,推特解释说,裁员是“重新调整优先级和节省开支”的一部分。


    推特本轮裁员再次将美国科技巨头们的“窘境”推至公众面前。实际上,今年来,裁员寒风已经吹透了整个硅谷,且裁员的规模还在不断攀升。


    11月14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宣布或将于本周开始裁员约1万人。而据此前消息,今年4月,亚马逊关闭了Amazon4-star、AmazonBooks和一些快闪店等实体店。9月,亚马逊宣布关闭其远程医疗部门并解雇了159名员工。


    此外,微软、Meta、苹果、Stripe、Netflix等知名科技企业也相继裁掉了不同比例的员工。


    10月,《商业内幕》报道称,微软因营收放缓被迫再次裁员。据接近微软的人士证实,裁员数字略低于1000人,发生在公司的不同层面、世界各地和公司的各个部门——包括Xbox部门、战略任务部门、技术组织部门和边缘团队。


    《经济学人》报道称,11月9日,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宣布将裁减1.1万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3%。这也是Meta成立18年来的首次大规模裁员。


    11月初,金融科技公司Stripe宣布将裁员14%;8月,苹果公司解雇了约100名合同工制招聘人员,目前已经暂停了几乎所有的招聘;5月,流媒体视频巨头Netflix裁员150人。


    六大行业绩齐跌落华尔街迎至暗时刻


    在科技公司裁员名单不断增加之时,裁员浪潮也开始波及美国金融的“心脏”——华尔街。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总部位于纽约的花旗集团上周内裁掉了大约50名交易人员。摩根大通的知情人士也表示,表现不佳的员工可能面临风险。摩根大通将在年底采取选择性裁员、减员和减少奖金的方式,以控制支出。


    此外,高盛表示将在第四季度裁员2700人,并计划到2025年总共裁掉9000个职位。


    多家美媒在报道中分析称,华尔街裁员潮是受到三季度净利润下降的影响。


    华尔街六大银行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摩根大通净利润同比下降17%;花旗净利润同比下降25%;富国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31%;摩根士丹利净利润同比下降29%;美国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8%;高盛情况最为严峻,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3%。


    受美联储加息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作为投行业绩重要来源的IPO业务受到重创。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SIFMA)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由于IPO市场基本处于冻结状态,股票发行量暴跌了78%;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债券发行量也显著下降,截至9月份下降了30%。


    经济衰退阴霾下“裁员潮”蔓延至多行业


    除了科技巨头和华尔街投行,美国零售、房地产等行业也难逃裁员困境。


    如,房地产公司Redfin11月9日宣布今年计划再裁员862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3%。零售巨头沃尔玛10月宣布解雇近1500名工人。


    不仅是知名企业,根据企业裁员跟踪机构FYI的统计,2022年,600家美国科技初创公司一共裁掉了约8万名员工。


    针对裁员原因,在给员工的信件和公开场合中,科技公司将其归结为经济形势恶化。《商业内幕》发文指出,业务增长放缓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则是大企业纷纷选择降本增效的罪魁祸首。


    11月15日,路透社报道称,美国经济衰退随时可能到来。作为企业重组的措施,美国企业正在大幅削减员工人数,以应对美联储对抗通胀可能导致的经济下滑。


    2022年以来,美国通胀居高不下,消费有所放缓,内需走弱拖累经济表现。为应对居高不下的通胀率,美联储已连续六轮加息。而紧缩政策则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更加暗淡。(完)

    2022-11-16
  • 新时代十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十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2800万户。各地在改造中,规整和更新改造水电气热信等老旧管线18.5万公里,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6万个。


    从墙皮脱落、环境杂乱、设施缺乏,到立面翻新、绿化提升、服务优化,老旧小区如何补齐短板、换上新颜?又将有哪些新举措惠民生、暖民心?记者进行了采访。


    技术赋能——


    “面子新”“里子实”,老旧小区有了全新模样


    “以前最怕雨季,我们这里经常被淹,积水最深超过1米。加上雨污没有分流,一到下雨污水漫上来,臭气熏天。”在湖南岳阳市淌丘湾小区居住了20年的朱桂英感慨,小区经过管网改造后,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雨天出门再也不用发愁了!”


    管网失修、积水内涝,是不少老旧小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应用技术设备,既让“面子新”又让“里子实”,对改造工程提出了考验。针对淌丘湾小区在排水方面存在的短板,结合前期走访调研,项目团队制定了一套改造方案——


    修管网,雨污分流。“淌丘湾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大部分管道没有检查井,无法定期检修和清掏,堵塞物较多。另外,常年失修、车辆碾压等因素导致管道不均匀沉降、流水不畅,雨季容易返污水、粪便。”中国建筑二局岳阳淌丘湾渍水点整治工程技术负责人赵立聪介绍,建设者将藏在小区地下的管道一分为二,确保暴雨期间有足够口径的管道排放雨水,不与生活污水混杂。


    建泵站,畅通经脉。项目团队修建了一座一体化排涝提升泵站,当水位达到感应器设定的高度时,泵桶启动运转,提高汛期积水抽排的效率。3个泵桶同时运转时,每秒可以抽排1300升积水,相当于10多台波轮洗衣机一次洗衣的用水量。


    巧检修,省时高效。改造管道只是起点,后续的检修维护同样重要。在小区的一处地下管道入口,工作人员将一辆类似遥控汽车的装置放下井,通过操纵平板电脑就能无死角查看管道画面,相当于一次“CT检查”;一旦发现破损,可以借助修复机器人,采用紫外光固化照射技术,让高分子修复材料在管道内迅速成型,穿上一层“新衣”。


    “以前管道修复常把路面挖得千疮百孔,既影响市民出行,下井人员还面临气体中毒等风险。如今借助管道非开挖智能检测修复技术,比过去节省约80%的工期,降低三四成的成本。”赵立聪对比道。


    补齐老旧小区积水内涝短板,除了提升外排能力,“内蓄”循环利用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在江苏无锡市蠡湖街道的震泽新村小区,一个个彩色的花箱颇为吸睛。“有些楼栋空间较为狭窄、无法接入市政雨水管网,这种箱体可以储存多余的雨水,沉淀净化后用于灌溉和道路清洗,景观效果也好。”中国建筑一局项目经理王俊源介绍,项目团队还在局部地势低洼处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将原有的植草砖停车位改造为透水混凝土停车位,最大限度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再利用。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多项内容、多种技术,积水内涝改造之外,还有屋面耐久性改善、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无障碍全龄化设施安装等等。当前,一些地方正组织编写实用指导手册,分享具体的改造经验和技术。今年6月,江苏印发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适宜推广应用技术手册(试行)》,就整合了适老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等理念,提出基础设施改造和公共空间优化等技术体系,从技术简介、技术应用和相关规范等方面,逐个提出技术要点,提供“菜单式”改造清单。


    居民共商——


    “改什么”“怎么改”,改造过程汇聚民意民智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头万绪。如何充分汇聚民意民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平坦干净的柏油路、生机盎然的绿化带、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走进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牧羊湖小区,67岁的居民李庆华正坐在诗画长廊下休息:“过去没有规划停车位,儿子每次来看我,都得‘见缝插针’找地方停车。现在小区整齐宽敞多了,停车也不发愁。”


    牧羊湖小区有19栋楼,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人口密集的老小区于2020年启动更新改造。“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鼓励居民参与方案制定、工程进度监督。”西塞山区城乡建设局局长商子涵介绍。


    先看“改什么”。翻开改造征询意见本,居民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案,其中小区停车乱、充电难的意见尤为集中:“车辆横七竖八停在小区里面,路都走不开”“要考虑电动车充电难题,一些居民从楼上拉飞线给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很大”。


    再看“怎么改”。牧羊湖小区成立院落自治委员会,由退休党员、居民代表组成,在街道和社区的组织下召开居民议事会,将施工设计方案和效果图进行公示,广泛征集意见。比如,有居民提出“一些楼栋老年人多,没有车也不开车,建车位有什么好处?”经过多轮投票、反复商议,最终决定根据每栋楼的实际需求,确定停车位的建设数量。停车需求少的楼栋,剩余空间可根据居民意愿建成石椅石凳、绿化带等。同时,新建两个电动车停车棚,添置充电桩。停车费用方面,每月收费60元,主要用于小区设施维护等日常开支。


    方案确定了,停车位和充电桩的建设空间从哪挖潜?“拆除小区私搭乱建的菜园、杂物间,能腾出不少地方,但由于牵涉到一些居民的利益,很难推动。”牧羊湖社区副主任王光文介绍,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志愿者逐户上门做工作:“违建拆除,消防隐患少了”“小区环境变好,房子也升值”……最终,小区30多处违建全部拆除,新增设近百个停车位、20多个充电桩。


    “变‘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为‘自下而上’的群众主动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有力助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商子涵深有感触。


    资金多元——


    “优服务”“可持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完善“硬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还得优化“软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然而,想要丰富养老、托育、助餐等社区服务供给,光靠政府资金显然难以持续,还需社会资本“加柴添薪”。针对不少改造项目小而散、收益不高、回报低的困境,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记者走进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六合园南社区西院一探究竟。


    午餐时间将近,宫保鸡丁、卤味鸭脖、西红柿炒鸡蛋、青菜豆腐……六合园南社区的社区食堂热气腾腾、香味扑鼻。74岁的居民孙阿姨正在挑选合口的饭菜:“种类很丰富,三荤两素一汤花了18元。价格不算贵,关键不用自己买菜烧饭,方便又省心。”


    在六合园南社区,像孙阿姨这样60岁以上的居民,占比超过30%。“食堂既为老年人提供用餐便利,早上5点半开始供应的小笼包、紫米粥、糖油饼等早餐也受到年轻上班族的欢迎,平均日流量能达到约200人次。”社区食堂负责人秦群来说。


    2020年,六合园南社区开始老旧小区改造,引入社会资本愿景集团参与。改造过程中,小区增设了社区食堂、老年会客厅、屋顶花园、立体车库等便民设施。“饭后约上几个老伙伴,去花园晒晒太阳、唠唠家常,老年会客厅定期提供义诊、理疗等服务,这日子过得多舒心。”之前原本打算搬走的孙阿姨,决定留下来。


    提供这些“锦上添花”的设施和服务,赢得了居民认可。但改造的钱从哪儿来,如何实现可持续运营?


    “六合园南社区西院只有4栋楼、630户居民,单个项目改造难以统筹考虑。鲁谷街道牵头将周边3个社区7个小院一起打包、统筹招标,形成连片规模效应。我们在改造后可以通过停车管理收费、低效空间租金等收入,算长远账实现微利可持续。”愿景集团六合园南社区项目改造负责人刘雨夕介绍。


    如今,不少地方正积极探索相应机制,破解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主要靠政府补助、社会力量进入困难等问题。例如,河北石家庄市组织停车设施建设单位与金融机构对接申请贷款,由银行向建设单位提供基于停车设施产权、使用权、收费权的抵押或质押融资,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题;山东枣庄市通过税收优惠、调增容积率盘活闲置资源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投资。


    去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印发通知,鼓励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吸引培育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全链条参与改造项目策划、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支持规范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挖掘运营社区服务等改造项目收益点,通过项目后续长期运营收入平衡改造投入,实现可持续。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接下来将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落实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政策,加快形成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人民日报)

    2022-11-16
  • 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 “中国建造”助力印尼发展

    北起首都雅加达,南联西爪哇名城万隆,全长142公里的雅万高铁是印度尼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同时还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


    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印尼巴厘岛正式召开。印尼政府方面透露,备受瞩目的雅万高铁将于G20峰会期间测试运行,铁路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IT)的试运行将于16日开展。


    近年来,从中老铁路到雅万高铁,再到阿盟峰会主会场阿尔及尔国际会议中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吸引世界目光。“中国建造”“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为各国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3小时到40分钟,中国高铁助力印尼“拉近”城市距离,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


    车体配有由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纹理抽象的红色多边形图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内饰主色系采用灰、红、蓝三色,取自印尼“婆罗浮屠”佛塔、国旗和海洋;座椅嵌有印尼“巴迪克”风格的祥云图案……11月9日,印尼万隆德卡鲁尔车站,随着列车缓缓启动,雅万高铁试验段接触网热滑试验全面展开。按照高铁运行试验程序,接触网热滑试验成功后就可以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发展战略对接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第一单”。


    如何理解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全系统是指雅万高铁路基、轨道、桥梁、隧道、接触网、通信信号、列车控制、动车组、客服等各个子系统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全要素是指雅万高铁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经营开发等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全过程全面采用中国方案;全产业链是指雅万高铁采用的工程机械、接触网、钢轨、动车组、通信信号、列车控制等装备全部由中国企业生产制造,覆盖高速铁路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链。


    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并不容易。仅从地质条件来看,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区域多地震和火山,而万隆则处在区域沉降段,沿线雨量极为丰沛,气候复杂多变,山川沟壑纵横,岩层地质复杂。


    中国中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雅万高铁全线桥梁长度占比61.5%,隧道长度占比11.7%,路基长度占比26.8%。在复杂的条件下,中国建设者运用智慧梁场建造技术建成了58座桥梁,使用中国技术和装备成功贯通了13座隧道。


    雅万高铁要在印尼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按时速350公里运行,对列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国首次出口国外的高铁列车,雅万高铁列车依托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先进成熟技术,适应印尼当地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融合印尼本土文化,进行适应性改进,具有技术先进、安全智能、环境适应力强、本土特色鲜明等特点,充分满足雅万高铁的运营需求。


    雅万高铁使用的11组高速动车组均已在中国完成生产制造。就在不久前,经过11天的海上运输,我国出口雅万高铁动车运抵印尼雅加达港,这是雅万高铁项目首批到达印尼的高铁列车。


    高铁的发展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雅万高铁所在爪哇岛是印尼第五大岛,也是印尼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雅万高铁通车后,印尼将拥有第一条高铁,也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拥有高铁的国家。


    “这将是新的历史,它将重塑印尼的通勤习惯,并为印尼的进步带来重大飞跃。”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驻印尼使馆、印尼外交政策协会联合举办第三届“你好,中国!”短视频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从雅加达到万隆的N种方式》,向网友介绍了往来两地的三种传统交通方式:一是乘坐火车,需要3个小时;二是乘坐面包车,如果不堵车,同样需要3个小时;三是乘坐摩托车,算上途中吃饭、休息、加油的时间,大约需要5个小时。


    即将竣工的雅万高铁,则将上述通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它不仅速度快,而且环保,因为是由电力驱动的。我们希望两国之间的合作不要到此为止,希望可以继续扩展到其他城市,以便每个人都能更快、更高效地通勤。”视频结尾,画外音道出了印尼民众的期盼。


    中国方案在资金、技术转让、人才培训、建设周期、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让雅万高铁“花落中国”


    我们很难想象,从印尼东部巴布亚地区运货到首都雅加达,竟然比从中国上海运货到雅加达更贵、耗时更长。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地形分散,铁路建设进程缓慢,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印尼经济发展。


    2014年,佐科就任印尼总统后,将首访目的地安排在了中国。当年11月,佐科在出席APEC峰会的间隙乘坐了京津城际高铁,高速、安全、舒适的中国高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即决定,印尼也要修建自己的高铁。


    暨南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主任李皖南长期关注雅万高铁建设项目。她告诉记者,当年项目争夺异常激烈,中方最终中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从两国关系看,中印尼两国领导人互动频繁,政治互信高,经贸合作多,提供了一个大框架下的合作基础。从项目方案看,中国方案在资金、技术转让、人才培训、建设周期、技术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其他方案。此外,中国提出可以转让技术,帮助印尼培养高铁技术工人。据统计,项目建设期间,中方持续加大对印尼员工的培训,扶持印尼组建一支自己的高铁技术力量和员工队伍,累计培训印尼员工达4.5万人次。


    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雅万高铁无论对印尼还是中国都意义非凡。


    对中国而言,雅万高铁对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它对于扩大中国高铁的国际影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都具有深远意义。”李皖南说。


    对印尼而言,雅万高铁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极大改善雅加达的交通拥堵和优化城际交通。李皖南认为,“雅加达是印尼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万隆则是商业中心、文化中心,雅万高铁将两地通勤时间压缩到40分钟,将会形成强有力的同城效应,带来强劲的经济辐射能力。”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认为,“雅万高铁将对印尼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助推力,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的巨大吸引力。”


    中国逐渐成长为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领跑者和技术集大成者


    从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光到沪昆高铁穿行岭南山川,从哈大高铁驰骋东北雪原到宁杭高铁往来江南水乡,串珠成线、连线成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高铁版图一再扩容,“四纵四横”已基本建成,“八纵八横”正加速建设。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运里程突破4万公里,超过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


    从上游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设计咨询,到中游的建设施工、装备制造,再到下游的运营维护、增值服务等,在这条漫长的产业链里,中国逐渐成长为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领跑者和技术集大成者。


    英国BBC曾在一篇文章中将中国高铁建设看作是中国开展新工业革命的标志,称之为“高铁革命”。在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发起一项“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的调查,来自“一带一路”地区20个国家的青年将“高铁”列为榜首。


    近年来,中国高铁凭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兼容性好、运营经验丰富、建设运营适应性强等优势,出口海外,受到青睐。中国主导建造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麦麦高铁,在沙特阿拉伯建起世界首条穿越沙漠的高铁;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匈塞铁路,是中国高铁进入欧洲的第一单,被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称为“留给子孙后代的礼物”;承建中泰铁路,高铁建成后将连接起中老铁路终点万象,一直开往春城昆明……


    同时,中国铁路建造标准积极“出海”。今年7月,国际铁路联盟(UIC)发布实施由中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UIC高速委员会主席霍世保表示,在国际标准中纳入中国的优势技术与关键参数,为推广中国铁路技术,实现中国铁路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提供了标准支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建造”将持续助力各国发展,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中国高铁加速出海、雅万高铁捷报频传的同时,“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也交出喜人成绩单:截至11月7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突破10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输量超180万吨,货值突破120亿元。


    开通11个多月以来,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让中国与老挝两国间物流运输变得快捷和成本可控,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运输货物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1200多种。


    “中国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已经遍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建造’越来越成为中国合作伙伴的可靠选择。我们相信,‘中国建造’将持续助力各国发展,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9日表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走出国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仅在印尼,中国就先后承建了庞卡兰苏苏火电站、印尼佳蒂格德水电站、明古鲁火电站、巴丹托鲁水电站等多个项目。


    “中国建造”“走出去”步伐正不断加快。中国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铁、港口、桥梁、电站、体育场等基础设施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建造”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插上翅膀”,也在当地民众中赢得良好口碑。


    “通过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以通车为契机,以通道促物流,以物流促经贸,以经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促民心相通,以此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梁海明表示,“中国建造”、中国技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长等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赞誉。


    “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的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效地拉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发展。”李皖南说。


    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发电站、通信……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乐于接受“中国建造”?李皖南认为,一个突出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秉持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我们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李皖南说。


    “中国建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制造”……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一系列“中国”故事持续上演。


    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从亚洲腹地到非洲之角,一个个“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故事折射着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近期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显示,北斗系统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为卫星导航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今年“双11”期间,“反向海淘”的订单数较往年有明显增长,尤其是销往欧洲的电热毯、暖手宝、取暖器等“中国过冬八件套”商品,让“中国制造”温暖世界……


    从一件件商品到一项项技术,从一个个工程到一套套方案,开放发展的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2-11-15
  • 10所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卓越工程师该如何培养

    10所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打造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样板间”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已被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近日,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所985知名高校进入了“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单位名单。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从培养卓越工程师到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情况如何?卓越工程师该如何培养?科技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历经十余年,经历了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再到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动服务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教育部出台了多项专门的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和高校也积极行动,组织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形成了持续建设的体制机制。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2017年教育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今年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瞄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设,及时增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本科专业71个,在集成电路、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了1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会同行业部门布局建设了50所现代产业学院、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1所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累计支持1100多所高校和800多个企业实施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两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支撑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建设发展。


    改变“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高校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着力点。此次教育部将10所985高校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主要依托这些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实施特色人才培养专项,使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等。


    以中西部地区首个卓越工程师学院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为例,“该学院的定位为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重庆大学常务副校


    长、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刘汉龙表示,学院主要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学院学科边界,以解决产业共性技术和需求创新问题为导向,努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


    在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更像是一场学术研讨会。学生以项目制组成团队,创新试验的成果在该学院实验室里随处可见。


    “我们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希望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刘汉龙介绍,学院采用项目驱动模式,主要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与产品创新三大方向,设置系列技术类课程和项目制课程,搭建系列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应用实验室,按照实验室管理模式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学生培养过程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课程将由重庆大学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讲授,企业导师进驻课堂。工程硕士、工程博士要在企业科研实践累计达到1年和2年,这让学生毕业后立即就能着手企业的研究项目。


    急国家所急培育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则重点瞄准“储能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双碳”“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商用大飞机”等领域培养专项人才。今年秋季学期首批252名研究生已进入该学院学习。


    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最后一公里”


    如何培养出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如何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刘汉龙表示,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生态,是我国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培养卓越工程师就是要使工程教育的办学方式实现从学科专业单一性和独立性向学科大类交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根本转变;使培养目标实现从重视理论传授向重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使评价标准实现从唯论文唯奖项等向考察实际创新贡献为主的根本转变。


    此外,还要支持建设新型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有助于加强政府和市场对教育的协同赋能,填补现代产业学院与未来技术学院之间的空白地带。同时,卓越工程师学院通过项目制教学和扎实的工程实践,培养学生产品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探索解决国家和产业对关键重大技术的创新需求。


    2020年重庆大学和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开展新工科教育实验,在国内率先创建“学科交叉,项目驱动”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打通产业和学校的边界,成效明显,此次成立的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就在此基础上深化合作而来。


    在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上,多名院士专家也共同指出促进校企联合,深化产教融合,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将授课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现场教学转变,把课堂和实验室开设在工程一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表示,要在工程一线不断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向锦武认为,高校目前对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复合型跨学科创新人才紧缺,还需建立以实际工程需求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中,也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要始终致力协同联动,充分调动校企积极性,联合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科技日报本报记者雍黎)

    2022-11-15
  • 中医药抗疫再添新证,无症状感染者用连花清瘟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录,中医用于预防和治疗瘟疫,也被称为流行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循证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疟疾、SARS、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连花清瘟作为国家卫健委正式推荐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专利中成药,已证实对轻症、普通型的新冠感染患者有效,并且有临床研究显示密切接触人群使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核酸阳性检出率76%,成为中医药抗疫的代表性药物。


    目前,从国内每日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增确诊病例人数来看,无症状感染患者占比高达80%以上。而无症状容易在防治工作中被忽视,其实无症状患者和有症状患者的病毒载量相似,感染性一样,还可发展为有症状和病情加重。


    近日,一篇题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有效性: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在《结合与补充医学杂志》(JOURNALOFINTEGR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刊发。该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连花清瘟治疗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相对对照组缩短近一半时间(7天),出现症状的比例下降47.5%,转为轻型、普通型的比例下降51.4%,首次揭示出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积极作用。





    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隔离观察组,不采取治疗手段)和治疗组(连花清瘟,4粒,每日3次),疗程14天。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14天的隔离观察期间核酸转阴率较对照组提高81.21%,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接近一半(7.5天vs.14.5天),治疗组临床症状出现率较对照组下降47.5%,治疗组转为轻型、普通病例的比例也较对照组下降51.4%。


    无症状感染者是新冠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比例高,且传染性强。研究结论指出,连花清瘟可以加快病毒清除,有助于延缓和阻断疾病发展,安全性良好。对连花清瘟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的相关机制研究证实,连花清瘟还能够减少无症状患者的发热、肺部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出现。


    据了解,连花清瘟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至九版)及20余个省市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现在应用的国家第九版方案中,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用于医学观察期人群、临床治疗期轻型及普通型新冠肺炎的防治。


    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已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预防转重症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现阶段的干预措施有限的情况下,连花清瘟针对新冠肺炎密接和次密接人群可以降低核酸检测阳性率,针对核酸阳性患者降低症状出现率;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缩短核酸转阴时间,还能降低症状出现率,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转重型率;充分显示出“防中有治、治中寓防”防治结合的临床价值。

    -0001-11-30
  • “空中力量倍增器”究竟有多牛?专访运油-20机长李彦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办。中国空军派出以歼-20、运-20、运油-20为代表的“20家族”现役装备参展,其中运油-20首次在空中飞行展示,引发关注。


    李彦,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本次珠海航展上,他与战友驾驶运油-20每天进行一场飞行表演。


    大国重器运油-20


    运油-20翼展宽50米,最大起飞重量高达200吨级,虽然体型庞大,然而在飞行表演中,它却表现敏捷,除了快速着陆,也能快速起飞。


    记者:整个运油-20起飞的时候,距离特别短马上就能腾空而起,这个其实很多人可能都会在意料之外?


    李彦:这个也是针对航展设计和规划的比较有特点的一个短距起降表演动作,当然它也充分体现出这款飞机的性能,也是为了满足我们的作战需求,那种未知的一些地面防空武器和一些单兵作战武器,可能会造成机组对于这种区域的安全性的未知,所以说我们在加入机场以后,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半径和范围来操纵飞机,这样如果在战场环境下能够最大提高生存率。


    在飞行表演中,运油-20会释放出3根加油管,来重点展示它空中加油的功能。


    李彦:我们带管拖曳通场,包括通场之后带管转弯的这一段,也是我们之前设计的,就是想体现出这型加油机可以和小飞机在配合加油的过程中,边转弯边加油。


    记者:整个在执行的过程中,像加油管出来之后能够顺利进行这样的操作吗?


    李彦:作为国际加油的惯例来说,并不是每一名飞行员都具备这种对接加油能力,要经过严格训练和配合。因为加油任务需要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飞行数据都非常精准,比如说它的速度、高度,这两架飞机要飞得几乎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够进行精准对接。


    根据相关消息,目前运油-20可以为空中“三剑客”歼-20、歼-16、歼-10C战机进行空中加油。


    记者:第一次执行操作环节的时候,你内心会紧张吗?


    李彦:没有飞运油-20之前,我也只是在视频上看过这种对接加油,包括也和受油机的部队和其他加油机的部队进行过探讨,运油-20这款飞机在使用了之后,到底让受油机的飞行员会感觉比以往的机型更容易对接,更容易加油配合呢?还是会带来一些新的困难?


    记者:飞运-20的时候只考虑飞行的安全性,但是飞运油-20就要考虑配合性是吗?


    李彦:对的。经过多次配合、磨合和加油任务对接之后,我们普遍得到受油机部队给我们的反映就是,运油-20与其他的机型相比,作为加油机来说会降低它们整体的加油难度。


    升空之后,无论是快速爬升还是快速俯冲,无论是蛇形机动,还是带管飞行,运油-20所表现出的灵活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这么大的一个飞机,大家也形象地把它称之为“胖妞”,但是这个“胖妞”飞上天之后又那么灵活,这个掌握起来困难吗?怎么能做到如此灵活?


    李彦:实际上网友都称这款飞机为“胖妞”,我们都叫它的代号“鲲鹏”,实际上“鲲鹏”更能够展示出和体现出这款飞机的作战性能和实力,它两百吨级的起飞重量,实际上就相当于平时我们一百多辆家用轿车重量,但是因为这个飞机它有优异的气动外型,比如说它的超临界机翼,比如它使用的是电传操纵特点,再加上通过计算机能够给飞行员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加上我们对飞机状况的熟悉就能够达到。


    鲲鹏展翅非常任务


    运油-20脱胎于运-20,它也继承了运-20优越的飞行性能。2013年1月26日,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运-20首飞成功。2016年7月6日,该机型正式列装人民空军,提升了我军远程投送和快速机动的能力,向着“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战略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李彦:第一次见到运-20飞机的时候我感觉到很震撼,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我面前,我怎么才能够得心应手地驾驭它?后续在改装飞机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很大压力。因为过去我们飞的传统运输机是五人制的分工,飞行员实际上更多从事的是对飞机的简单操纵,因为还有其他的专业,比如领航、通讯、机务给我们提供帮助和协助。现在飞这款飞机,它是一款两人制的飞机,这样就需要飞行员去配合,所以这个对所学知识也好,对掌握技能也好,就会更宽泛。


    时至今日,李彦还清晰记得第一次驾驶运-20升空时的情形。


    李彦:一个是兴奋,再一个也会感觉到有一些紧张。


    记者:这个紧张来源于什么?


    李彦:紧张就来源于当时还是感觉刚接触这个飞机,对它的掌握,这么大的飞机、这么先进的飞机,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很短的时间去驾驭它,能够把它的性能发挥出来。


    记者:其实对于你们每一个飞行员来讲,面临升级和迭代,肩上承担的责任就会更重一些?


    李彦:是的。因为飞行员他在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都要成为一名机长,机长要带领这一个机队来执行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怎么能够以一个较高效率,以一个安全闭环,来确保此次任务的时效性和整个任务的顺畅程度。


    2020年2月13日至17日,李彦和战友驾驶运-20从多个机场起飞,向武汉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这是运-20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


    李彦:在接受到这场任务之后,我们选派了最强机组,我们连夜运送了物资抵达武汉,当在武汉落地的时候,当时塔台的管制员和我的搭档张磊进行了一段感人的对话。


    塔台:你好,2001,武汉塔台向所有机组成员,所有医护人员,向人民空军,向人民解放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跨越万水千山,驰援湖北!我们为你们保驾护航!


    运-20机组人员:谢谢空管,向你们致敬!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记者:这样任务执行的时候,可能对于当地的民众来讲有巨大的精神鼓舞。


    李彦:我们当时在新闻上看到解放军来了心里就稳。还有一条评论是,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军人。当看到这两句话之后就感觉到特别自豪。


    2020年9月27日,一架运-20运输机载着第七批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这是运-20首次承担接送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任务。


    记者: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哪些细节让你现在觉得印象深刻?


    李彦:在当时装运的过程中,整个机组一个是列队,在飞机下面机舱的两侧向棺椁致敬,同时机组也负责将一部分棺椁协助仪仗队,一起安置在这个飞机上。


    记者:那是一个非常庄严和神圣的时刻。


    李彦:在场的每一名人员当时那种心情都是庄严神圣的,我觉得对于每一名机组成员来说,可能在整个军旅生涯中都是浓厚的一笔。


    英雄归故里,山河已无恙。目前,李彦所在的部队,运-20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航迹拓展至海外4个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你们飞运-20、运油-20这么先进的飞机装备,其实很多人都很羡慕,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期待和关注。怎么面对未来可能要承担的新任务?怎样不断提升这种打赢能力?


    李彦: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尽快掌握当前手中武器的性能,同时也要从自己做起,尽快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最后在战时的这种体现就是对我们平时训练成果的一种检验。人民空军永远是祖国的“钢铁长城”,这就是我内心的感受。(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丨古兵)

    2022-11-14

  • 首 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