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马帅莎郭超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11月13日14时18分,成功开启天舟五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5时03分顺利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此前,中国于11月12日10时03分用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资料图: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图为火箭点火升空。中新社记者骆云飞摄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11月12日12时10分,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五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此次任务首次实现了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完)

    2022-11-14
  • 破解气候融资困局 中国以“绝无仅有”行动获赞

    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目的就是引导和促进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领域,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创新性很强的工作。

    □本报记者张维

    “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乘客。”

    在世界正输掉将气温保持在2015年设定的目标以下的斗争的关键时刻,联合国气候公约(UNFCCC)新任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位于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传递出如此热情与积极的信号。

    全球的目光被正在这里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COP27)所吸引,自当地时间11月6日拉开帷幕的这一会议,将持续至11月18日,来自190多个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及各界人士约4万人参会。

    “金钱可能是COP27气候谈判的核心压力。”有舆论在会前已作出如是判断。发达国家如何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支持,被认为是此次大会的优先事项之一。

    毫无疑问,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离不开资金支持。气候融资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里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也是如此。“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落实双碳目标,离不开大量、有效的资金支持。我们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目的就是引导和促进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领域,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创新性很强的工作。”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

    地球“发烧”敲响警钟

    发达国家未兑现承诺

    “气候变化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还有人在问这样的问题,那么,他显然对于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命运缺乏认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显示,相对工业革命前的气候状态,当前全球平均已升温1.1℃,并保持加速上升的趋势。如果地球“发烧”不退,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更多更强的陆地区域热浪和极端降水,更多的全球尺度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部分地区火险天气或复合型洪涝事件;气候区向两极移动;冰盖崩塌、大洋环流突变、复合极端事件等影响超大的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上升。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足以证明,地球“发烧”警钟敲响,拯救这块目前为止人类的最后栖息地,是当下唯一出路。

    有人说,此时此刻就是逆转地球和人类命运的最后窗口,这让今年COP27的召开格外引人注目。气候资金作为其核心问题,早已不是悬念。在COP27召开前夕,联合国就表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可能需要花费3400亿美元的资金来应对气候变化,而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远远落后,并越来越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的影响。

    在《巴黎协定》中,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帮助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但到目前为止,这部分资金只兑现了一小部分。

    “这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造成了严重影响和阻碍,还严重损害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李高说,我们敦促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承诺,而不是仅仅在COP27期间提交一份给迟迟没有兑现资金承诺找原因找借口的报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自主贡献都提出了对发达国家资金支持的要求,发达国家应当根据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以1000亿美元为起点制定更富雄心的2021-2025年气候资金路线图以及2025年后发达国家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以增进南北互信和行动合力。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说,中国深深理解发展中国家被要求为全球努力作出贡献但得不到相应支持的困扰和担忧,一直积极在全球治理框架内帮助发展中国家争取发达国家气候融资和技术支持,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发展空间。

    搭建多部门合作平台

    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联合国是一个牵头方或利益协调体,而应对气候变化,是作为个体的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使命。中国即以实际行动彰显了这样的担当,除了帮助发展中国家争取发达国家气候融资支持外,也在国内力行气候融资行动。

    据李高介绍,最近几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顶层设计、试点示范、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为气候投融资领域的信息交流、政策标准研究、产融对接和国际合作搭建了平台。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牵头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的目标是推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

    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公布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确定了第一批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其中有北京市密云区、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新区、深圳市福田区等。

    “这样的行动在全世界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一定能够为全球带来特别多的收益。通过良好的政策设计规范发展,这种做法是很好的,应该给中国政府这方面点赞。”亚洲开发银行原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吕学都对此评价道。

    吕学都认为,顶层设计特别重要,因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是需要政府推动的,这些事情本身比较难,“需要去投特别先进的技术,按照企业的角度去看,投资回报率是比较低的,风险可能很大,所以并不会很愿意投,需要政府用政策规范、引导、指导、约束和要求”。

    深化气候投融资工作

    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

    气候融资投融资试点已初见成效。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据通州区金融办副主任孙国卓介绍,今年1月至7月,全区金融业税收占全区比重达13.2%,其中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绿色金融功能主要承载区和先行示范区,城市副中心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40亿元,绿交所累计实现各类环境权益交易量超9300万吨,副中心“绿色金融”发展已在北京市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气候投融资试点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有望尽快出台,最近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深化气候投融资的工作还将继续。李高透露,围绕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如下工作。

    引导试点地方搭建“政银企”信息对接平台。指导试点地方积极挖掘和培育气候项目,推动地方建立本区域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立并规范项目的入库标准,确保入库项目的质量,打造气候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平台。

    指导地方加强相关项目的碳核算和信息披露。指导地方对相关投资项目碳减排的效果开展核算,同时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加强碳排放信息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鼓励试点地方加快培育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同时加大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评价,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基于碳减排量的创新投融资工具和服务模式,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

    支持试点地方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为试点地方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以制订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为抓手,将气候投融资项目的发展路径、技术指标、产业特点、商业模式、风险防范、排放测算等因素纳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战略决策与投融资活动。

    鼓励试点地方积极开拓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对接,引导更多的国际资金投入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上来。

    2022-11-11
  • 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华北黄淮等地有大雾

    中新网11月10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0日至13日,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至江南大部等地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预计,11月10日早晨至上午,北京东部、天津、河北东北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中央气象台11月1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新疆北部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出现大雾:昨日08时至今日06时,新疆北部部分地区降雪(雨)或雨夹雪2~14毫米,乌鲁木齐和昌吉局地降水量18~23毫米;并伴有6~8级、局地9~11级阵风。今05时较昨05时,新疆北部出现4~8℃的降温,阿勒泰局地降温幅度9~11℃。今晨,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陕西、山西中南部、河北北部和东部、天津、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江苏、安徽东部、上海及四川盆地西部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0日至13日,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至江南大部等地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南部等地降温10~14℃,局地14℃以上。

    其中,11月10日08时至12日08时,新疆中东部、内蒙古大部、甘肃、青海东部和北部、宁夏、陕西、山西西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河南西部、四川东北部等地气温将下降4~6℃,甘肃西部和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10℃;上述地区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见图1)。中央气象台11月1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10日至12日,中东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陕西,山西中南部、河北中部和东北部、辽宁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

    华北黄淮等地有大雾

    预计,11月10日早晨至上午,北京东部、天津、河北东北部和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西北部和南部、江苏、安徽东部、上海、浙江北部以及陕西中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其中,天津南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上海、浙江北部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中央气象台11月1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1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内蒙古河套地区、辽宁、甘肃中南部、宁夏大部、陕西、山西、河北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北部、四川盆地、浙江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陕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45毫米)。新疆东部、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宁夏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2)。

    11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内蒙古大部、黑龙江大部、吉林西部、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中南部、宁夏、陕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10~19毫米)。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汉、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吉林中部、辽宁西部、陕西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东北部、山东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45毫米)。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3)。

    11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黑龙江东部、吉林中东部、辽宁中北部、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和东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10~19毫米)。东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辽宁东部、重庆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35毫米)。内蒙古中部、辽宁、湖南北部、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7级风(见图4)。渤海海域有7~8级大风。

    2022-11-11
  • 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

    11月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公告(第2号)》,公告称,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将于2023年1月到期,按照相关要求,坚持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采购联盟,委派代表组成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合采购办公室),代表各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及自愿参加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由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承担日常工作并具体实施。

    公告指出,现开展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工作,请符合要求的企业申报参与。

    从《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文件(GH-HD2022-2)》文件来看,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许可上市的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以下简称冠脉支架),材质为钴铬合金或铂铬合金,载药种类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首年采购需求量按参加本次接续采购的每一家医疗机构报关的采购需求量累加得出,首年采购需求总量为1865057个。

    在最高有效申报价方面,冠脉支架产品最高有效申报价为798元/个,伴随服务最高有效申报价为50元/个,最高有效申报价合计为848元/个。

    在采购周期与采购协议方面,文件指出,本次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周期为3年,以联盟各地区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首年协议采购量执行日期与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时间衔接,具体执行日期由联盟各地区确定。

    在采购周期内,每年签订采购协议。续签采购协议时,由医疗机构参考上年度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企业供应情况等因素,在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内填报需求量。原则上各医疗机构填报总需求量不得低于上年实际采购量的95%,对同一中选企业填报的需求量不低于该中选企业上年协议采购量的90%。(澎湃新闻记者吴雨欣澎湃新闻)

    2022-11-10
  • “破四唯”“立新标”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有了新部署

    科技人才评价再度迎来重磅消息!11月9日,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召开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启动会,部署推进《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国家科技任务用好用活人才,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和政策协同为保障,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方案》明确,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推进、使用牵引、协同实施。“在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等国家重大创新活动中推动人才评价改革落地见效,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相关负责人说,改革突出国家目标和使命导向,坚持谁使用谁评价,以用定评、评用相适,科学使用评价结果。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为期两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12家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9家高校,以及上海市、山东省等6个地方展开。

    直面人才评价改革落实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对分类健全评价标准、推进“三评”改革等作出系统部署。

    “各地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出台‘破四唯’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这位负责人坦言,与广大科研人员的诉求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比,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还存在落实难、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科技人才“获得感”不强。

    针对人才评价“破四唯”后“立新标”、评价方式创新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方案》明确了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路线图,从单位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单位内部主要根据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类型探索新的评价指标、方式、周期、内部制度并进行系统设计;外部环境主要从有关部门推动“三评”改革联动、构建行业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部署任务,通过内外协同联动,探索形成有利于潜心研究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通过两年试点,探索形成不同创新活动类型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的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上述负责人说。

    聚焦国家使命分类开展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试点坚持德才兼备,在加强对科技人才科学精神、学术道德等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4类创新活动部署试点任务。

    具体而言,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以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建立体现支撑国家安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实际贡献和创新价值的评价指标;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导向,破除“唯论文”数量倾向,探索低频次、长周期的考核机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评价以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为导向,重点评价技术标准、技术解决方案、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效等代表性成果;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评价,重点评价服务公共管理、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民生和社会安全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服务的能力与效果,不得设立硬性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不仅如此,《方案》还对地方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提出明确要求,突出区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特色,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和资源集成,对地方人才评价改革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试验。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程度高、改革难度大,关乎科研人员切身利益,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指导监督、服务保障,也离不开试点单位的主动担当和狠抓落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方案》对有关部门、试点地方和单位分别提出要求,比如,教育部、工信部等6部门作为试点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完善行业人才评价机制,赋予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

    作为主责部门,科技部将肩负起组织推动责任并率先改革,如在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科技人才计划评选中破除“四唯”,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并及时总结凝练、固化成果。

    2022-11-10
  • 国家集采药品中选结果11月执行,药价平均降幅预计超50%

    11月8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消息,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将于11月在本市执行,药价平均降幅预计超过50%,累计降低药品费用达75亿元,药品类别已实现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成药三大领域全覆盖。

    药价平均降幅超过50%

    自2019年起,本市已完成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落地实施,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预计于11月份在本市执行,国家集采药品累计达到294个,品种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药,药价平均降幅超过50%,协议任务量平均完成率达150%,累计降低药品费用75亿元。今年4月已落地执行的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平均降幅82%,一年预计节省费用4亿元,其中,初次置换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初次置换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本市大型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签约采购冠脉支架近10万支,人工关节近2.7万套,大幅降低患者就医负担。

    患者用药质量普遍提升

    国家第一批集采试点起,以原研药等高质量疗效药品为参比,只有通过国家药监部门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才有资格参与集采中选,本市按照国家要求将其他低标准生产供应的仿制药暂停挂网采购,高质量疗效中选药品市场份额大幅提高,患者用药质量普遍提升。本市还组织开展了中选药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经2年用药患者样本量超过11万例的研究,在临床真实诊疗环境中,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疗效和使用上等效,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实现三大药品领域集采全覆盖

    集采药品类别方面,本市也实现了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到中成药三大药品领域的全覆盖。目前,本市已组织开展38个化学药品和84个中成药品带量集采,品种覆盖常见病、慢性病及临床短缺药品等,除已经落地执行的9个药品外,其余药品中选结果将全部在年底前落地实施。届时,本市药品价格将进一步降低,预计平均降幅超40%,年降低药品费用达10亿元。

    建立地方集采新模式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根据药品市场供需总体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及患者需求,本市在国家集采带量竞价模式的基础上,率先建立了带量联动、带量谈判和短缺药订单式采购等多种集中带量采购新模式,不仅将药品范围由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原研药扩展至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同时也将竞争不充分的独家药品、短缺药品纳入了带量采购范围。

    本市还制定“一降一升一平移”配套政策举措,实现多方获益。以本市落地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结果为例,“一降”是指通过带量采购,中选冠脉支架采购价格大幅降低,从平均1.3万元降至平均700元水平,并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明显降低患者手术耗材费用。“一升”是指按国家指导意见精神,参照周边省份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当前价格水平,适度提升手术价格,进一步体现医务人员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一平移”是指在全市推广实施冠脉支架置入疾病分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将医保基金原来用于购买支架耗材的费用,平移转换为购买医院医疗服务的费用。

    坚持“一品一策”采购原则

    长期以来,高值医用耗材使用体系复杂,高值耗材市场呈现单体金额大、品牌单一等特点,致使规模化复带量采购模式制难度大。本市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坚持“一品一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采购方案,需求导向,结果导向,量身定制适合的集采规则。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也避免部分部件因未被纳入集采而涨价,确保临床治疗的整体性和安全性。截至10月,本市牵头组织、参与完成了京津冀“3+N”起搏器(降幅50%)、冠脉药物球囊(降幅71%)、人工晶体(降幅54%)、冠脉扩张球囊(降幅90%)、吻合器(降幅88%)5类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工作并已执行中选结果。目前,市医保局正在组织骨科创伤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通过带量联动,共享兄弟省份骨科创伤类耗材中选结果,通过专家谈判,进一步降低北京市常用骨科创伤类耗材采购价格,预计年内产生中选结果。

    市医保局表示,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改革任务,对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更多患者受益,这既是国家倒逼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变革,也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关键举措。在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典型案例

    市医保局介绍,从本市某医院了解到,在冠脉支架降价之前,一台支架植入手术费用动辄数万至十几万元,严重制约一些经济困难患者手术治疗。院方举例说,一位61岁大爷因突发急性心梗送来医院,由于大爷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严重,医生建议他植入4根冠脉支架。其中两根因为病情紧急必须马上植入,另两根可以推后择期进行。前两根支架植入一个月后,大爷去医院随访,并和医生探讨其他两根支架植入时间,得知本市即将落地国家组织冠脉支架结果,价格将大幅下降,大爷和医生商量,将手术时间择期至本市新政落地后。大爷自述,同一品牌的4根支架,降价前每根的价格约为14000元,发生总费用28000元,第二次手术,每根支架只要690元,发生总费用1380元。

    继冠脉支架集采落地后,4月本市落地执行国家组织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中选结果。本市某医院成功为一名69岁的老人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5天基本可以进行简单锻炼,老人自述从邻居老人手术了解到新政落地前膝关节置换手术费用预计三万至五万元,这次赶上了集采落地新政,手术费只花费了7000多元,切实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记者柴嵘)

    【编辑:苏亦瑜】

    2022-11-09
  • 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中东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雨雪天气

    中新网11月9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10日至13日,冷空气继续东移影响中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将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等地降温10~14℃。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中东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雨雪天气。

    新疆北部出现雨雪天气,海南等地出现明显降雨:昨日08时至今日06时,新疆北部部分地区降雪(雨)或雨夹雪2~10毫米,伊犁局地降水量12~19毫米;四川盆地东北部、广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及台湾岛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雨或大雨,海南琼海和琼中局地暴雨(50~76毫米),台湾岛东北部局地大暴雨(100~208毫米)。今晨,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天津、山东东部和南部、江苏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9日,受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区仍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阿勒泰及沿天山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新疆北部将出现4~6级偏北风,山口地区风力8~10级,阵风可达11~12级,气温下降4~8℃,局地降温可超过10℃。

    10日至13日,冷空气继续东移影响中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将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等地降温10~14℃。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中东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偏南地区、河北北部、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

    另外,14日至16日,受补充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等地有4~6℃降温,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阴有小雨。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1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新疆北部和西南部、西藏西部和北部、青海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阿勒泰及沿天山地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5~9毫米)。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大部、辽宁大部、陕西南部、山西北部和东南部、河南中西部、四川盆地西部、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局地中雨。新疆北部和东部、西藏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6级风,其中新疆东部局地有8~9级风(见图1)。

    11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青藏高原中北部、西北地区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有大雪。内蒙古中部、陕西中北部、山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新疆东部部分地区有6~7级风(见图2)。

    11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青藏高原北部、西北地区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东南部和中部、吉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陕西中北部、华北大部、黄淮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内蒙古中部和西北部、吉林中部、陕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3)。

    2022-11-09
  • 致中央驻区和全区新闻工作者的慰问信

    -0001-11-30
  • 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如何做好“必答题”?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趋势,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第五届进博会正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参加论坛时如是表示。这也是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预测,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22年的10%上升到2050年的16%。

    “世界人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老龄化。”联合国人口基金副执行主任迪恩·凯塔说。不过她认为,这一代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更加健康,也更加富有。“我们不应将人口老龄化仅仅视为一个问题,而应认识到老年人既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也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率将超过20%;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率将超过30%;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接近5亿人,占比达到36%左右,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相继达到峰值。

    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答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强调,中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并在人力资源、科技支撑、养老产业、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这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机遇。

    在通用技术集团副总经济师张刚看来,对于老年人,相关方不仅要帮助解决其生命质量、生活质量问题,进而还要解决其精神需求问题。这也将推动和构成未来银发经济的很多重要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认为,人口老龄化确实给社会带来压力,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在社会发展、公共治理过程中,老年人如何参与、怎么发挥作用,既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也对抵御此类挑战有重要意义。杜鹏举例指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中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可能达到8500万人。这不仅仅带来人口素质的变化,同时也给银发经济带来巨大机遇。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中国代表康嘉婷也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在青年人健康、教育和就业机会方面的投入,已出现了一代受过更好教育、更健康、经济上也更独立的老年人。“我们预计其人数在未来还会增长。这一代老年人的新兴需求,为银发经济的指数级增长提供了很多机遇。”

    她同时指出,健康的老龄化和繁荣的银发经济需要基于社会公平和包容原则的社会投资战略,以确保所有群体都能从优质教育、医疗保健和体面工作中受益。(完)

    2022-11-08
  • 全国各地加速入冬,北方供暖被提上日程

    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韦香惠)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全国各地开始加速入冬进程。与此同时,“三重”拉尼娜事件对今冬气候的影响备受关注。目前,冷空气正持续影响北方城市,多地已把供暖工作提上日程。






    “神州北极”漠河市迎来今年入冬以来首场暴雪。邵天李摄


    预计11月将有5次冷空气来袭

    7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10日至13日,将有一股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我国,江淮以及以北大部地区有4-6级偏北风,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有10℃左右。预计1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5次。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绍,8日至10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11日至14日,将有一股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有10℃左右。受其影响,霜冻线会进一步南移,15日早晨,河南北部、山东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

    “较强冷空气这次主要影响北方农区,会增加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防寒保暖成本,对尚处于苗期的冬小麦影响较小。”方翔提出,在霜冻来临前,建议苹果、梨、大枣等产区及时采收,果园做好防寒措施。北方设施温棚和牲畜棚圈也要做好加固和保暖,防范低温影响。

    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

    最新监测表明,10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还在持续。预计此次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本次事件是自2020年春季起,赤道中东太平洋迅速转为偏冷以来,在随后三年里,从2020年夏至2021年春、2021年秋至2022年初夏和2022年秋季起再度发展的三次拉尼娜,因此也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

    肖潺表示,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因子之一,大可不必“谈拉尼娜色变”,我国冬季气候还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子影响,同时大气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部和西部、东北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南部、西北中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气温条件或影响提前供暖

    11月份是北方多地开始供暖的时间,拉萨、延吉等城市陆续开始供暖。据北京市城管委消息,北京已于11月7日正式开始供热系统试运行。

    方翔表示,关于是否提前供暖,各地制订了相关标准,一般会参考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以北京市为例,规定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在5℃及以下,或遇到强降雪等可能对居民生活保暖产生重要影响的天气时,可以提前供暖。

    方翔介绍,根据最新天气预报,11日前,北京地区气温偏高,12日至14日将有一次明显冷空气活动,日平均气温会下降到5℃以下,但持续时间不一定能达到标准。

    方翔表示,各地气象部门将密切监测天气,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前进行研判,为供暖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完)

    2022-11-08
  •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 如何参与?有何优惠政策?

    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什么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老百姓应如何参与?有何优惠政策?记者进行了采访。

    有利于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合理选择金融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具体而言,要努力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立足于保基本,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体现社会共济,已具备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截至2021年底,参加人数已超过10亿人,积累基金6万多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主要发挥补充作用,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截至2021年底,参加企业(职业)年金的职工7200多万人,积累基金近4.5万亿元,补充养老作用初步显现。

    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此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制度性安排,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此次出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国家关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三支柱还包括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二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退休后能够再多一份收入,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特别是个人养老金有利于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合理选择金融产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参加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其中,政策支持主要体现为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显示,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根据《办法》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这主要是基于2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只有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保‘基本’这一前提,参加个人养老金才能体现‘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有意愿的劳动者参加,可以实现个人养老金长期缴费,持续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积累。

    此外,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根据银保监会近日起草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个人可以办理具有个人养老金缴费、交易资金划转、收益归集、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信息查询等功能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参加人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确定一个资金账户,商业银行只能为同一参加人开立一个资金账户,并将依据《暂行办法》确定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个人账户制比较符合我国现有国情。一方面,个人养老金涉及参加人长达几十年的缴费、选择不同的金融产品、缴纳个人所得税和领取,因此需要在信息平台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核验参加资格和唯一性,清楚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做好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个人的养老责任。个人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待遇水平取决于领取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积累额。

    每年缴纳额度上限为12000元,后续将适时调整

    那么,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如何开立呢?

    《办法》规定,参加人参加个人养老金,应当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渠道,在信息平台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之后,选择一家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开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这两个账户都是唯一的,且互相对应。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可以一次性开立这两个账户。”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缴费水平方面,《办法》规定,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但后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将适时调整。

    在保值增值方面,根据《办法》,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由参加人自主选择。

    “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探索看,多种金融产品参与个人养老金,既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有利于市场充分竞争,促使金融机构开发更好的金融产品参与个人养老金。”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个人养老金产品由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在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公布。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资金应购买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共同公布的产品。

    在领取方面,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时,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并归集至本人社会保障卡。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2022-11-07
  • 《湿地公约》秘书长:中国的湿地保护成就值得借鉴

    中新社武汉11月6日电(记者陈溯张芹)《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6日表示,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其他缔约方学习借鉴。

    当天,《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举办新闻发布会,穆松达·蒙巴介绍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她表示,COP14期间发布了《武汉宣言》,宣言进一步强调了湿地保护、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强调了湿地保护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滨海保护以及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呼吁全社会全面参与湿地保护。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到如今已经履约30年,穆松达·蒙巴高度评价中国履约30年所取得的成就。

    “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通过立法、政策制定来加强湿地保护,积极履行《湿地公约》。”她表示,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展现出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智慧以及领导力。目前,中国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并且还有新的国际重要湿地已经提交待批准,这一数量无疑是惊人的。此外,有超过55%的中国湿地以不同形式受到很好的法律保护。为实现湿地保护目标,中国构建了湿地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保护体系。中国在过去30年湿地保护取得的成就以及湿地保护管理模式值得其他缔约方借鉴学习。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空间布局方案以及立法框架,促进全球合作形成合力,将有助于实现湿地保护更加宏大的目标。

    “我非常欣喜看到中国在湿地保护领域所展现出的领导力,期待未来与中国进一步开展紧密合作,加强全球湿地保护。”穆松达·蒙巴说。(完)

    2022-11-07

  • 首 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