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 以红色文化为老区“塑形铸魂”

    名城早报记者何红岭


    峰峦叠翠的太行深处涉县赤岸村,走进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让我们在穿越时空、感受变迁之中,拨开历史的硝烟,唤起血与火的记忆。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冀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赤岸村,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太行颂文化园、红色记忆小镇、胜利广场等相关红色景区及产业园区组成,规划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是全国唯一一处全面记录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历史的纪念馆。





    记者来到纪念馆,据现场讲解员介绍,“9000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六年之久,指挥大小战斗战役31000多次,形成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129师精神,为老区人民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纪念馆内,珍藏着129师八路军战士用过的刀枪弹药等战斗和生活用品,以及缴获日军的指挥刀、汽车等物品。集中反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转战太行、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光辉历程。


    责任编辑:延菁菁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5-16
  • 种植牙集采落地 掀起新一轮价格战

    民营口腔医院单颗种植牙门市报价约7000元部分机构发广告称种植一颗牙不到2000元


    种植牙集采落地掀起新一轮价格战


    “我们也参加了集采,种植牙价格打下来了……”在北京一家民营口腔医院,该广告被贴在了大门的玻璃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日前北京地区种植牙集采以及种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落地,种植牙告别“一口牙值辆宝马”的时代。随着价格下降,北京地区种植牙的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民营口腔医院更是借着这个势头打起了价格战。


    集采落地


    三甲医院相关科室号源紧俏


    据媒体报道,种植牙集采价格在京落地后的首日,上午还没到开诊时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七层的口腔种植科候诊室里坐满了候诊的患者,而平时这个时间只有零星几个患者。


    这一热度持续到了现在。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多家本地三甲医院,种植牙义齿修复、口腔种植等科室的号源紧俏起来。有以口腔科见长的知名三甲医院相关号源多日出现“挂满”状态。“这类门诊都是自费项目,跟口腔科其他分类门诊比,患者一直比较少。”一家三甲医院的挂号处工作人员表示。


    “以前就有坏牙,已经半年多了,就是因为听说种植牙要降价,所以一直在等。”一位患者表示,她选择的种植牙治疗方案此前要1.2万元,如今只要7000多元。像这位患者一样为了省钱,一直在等种植牙降价的人还有很多。


    市场风向


    民营机构掀起新一轮价格战


    比起公立医院来,北京数量更多的民营口腔医院也不愿放弃这一波种植牙需求释放的“红利”。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种植体和牙冠等材料作为集采项目,民营口腔医院也可参与其中或按照集采价格与供应商签订协议。有民营机构担心消费者不知情,客流都被公立医院“抢”去,还在自己窗口贴上“获批参加种植集采”“全院种植牙均为集采价”“已加入种植牙集采”等字样来证明自己的材料也很“便宜”。这显然也很有效果,万寿路地区一家口腔医院表示,集采在北京落地前后,就有不少顾客来询问价格,落地首周来进行种植牙治疗的患者比以前多了一倍多。


    需求的释放还引发了民营口腔治疗机构的新一轮价格战。北青报记者发现,虽然一些民营口腔医院的门市报价中,单颗种植牙价格稳定在7000元上下,但在第三方平台上,北京地区多家民营口腔医院的种植牙价格已经大幅跳水。其中,位于常营的口腔医院整口牙种植的价格从近16万降到7万多元;一家位于四惠附近的民营口腔医院将韩国某品牌种植牙单颗的价格从原本的1.1万降到了3000元左右;一些连锁民营口腔医院更是打出了3000多元/颗的所有院区通用价格;更是有机构在广告中称不到2000元就能种植一颗牙。


    “原料如此大的降幅,如果我们不加入,就只能面临市场淘汰。”一家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从业者表示。


    核心问题


    一颗种植牙到底便宜了多少?


    那么,种植牙在北京到底降了多少?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种植牙总费用主要由种植医疗服务费、种植体材料费和牙冠材料费三部分构成。


    北京市医保局日前发布了《关于执行口腔种植相关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限价挂网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北京同步实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限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种植体及牙冠价格将大幅降低。


    在种植体和牙冠方面,早在今年1月11日,在四川开标的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是破解“种牙贵”的又一举措。这次被称为“史上最难”的集采最终平稳落地,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平均降幅55%。今年3月牙冠竞价挂网在四川开标,有110家企业参与报价,其中107家企业获得拟入围资格,产品入围率为88%,产品入围均价为327元,最低的产品只要百元。


    在医疗服务费的部分,此次北京共整合规范了15个与口腔种植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较调整前平均下降72%。其中,常用的“种植牙冠修复置入费(单颗)”项目,公立医疗机构价格由调整前的4500元下降到最低1103元;技术复杂的“种植体植入费(全牙弓)”项目,公立医疗机构价格由调整前41000元下降到9559元。


    除降低项目价格外,种植牙还包括检查、拍片、植入、修复、建模等环节以及治疗期间的麻醉和药费。因此,北京市医保局对包含上述环节的“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总费用也进行调控:北京全市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4300元,非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4500元,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5000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5450元。


    此外,按照北京市医保局要求,不仅医疗机构须提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本机构种植牙价格调控目标,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还要对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备案管理并要求机构公示。


    业内提醒


    面对过低种植牙价格要谨慎


    虽然种植牙的价格被“打了下来”,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报价过低的医疗机构还是要谨慎选择。


    “按照集采的平均价格计算,一颗种植牙的材料费在不加利润的情况下就已经超过了1200元,这还没有算检查、拍片、麻醉等治疗环节的成品。而种植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医生‘卖’的就是手艺,不可能白忙,医疗机构也不会做赔本买卖。”该业内人士表示,过于低的报价有可能只是让患者在此治疗的诱饵,一些原本就应有的必要治疗被机构做成后续的收费项目或者机构还有其他隐形消费。也可能负责治疗的医生技术还不够娴熟。


    该业内人士建议,患者不要盲目相信广告以及一些第三方平台上的低报价,还是要多走访对比,尤其是到店看其是否公示了种植牙相关收费项目,目前种植牙集采挂网价格均已公布,消费者可以自行对比。对于机构的报价,消费者在治疗前应该提前确认报价包含哪些项目,哪些有可能要做的项目会额外收费,具体费用是多少。对于负责治疗的医生,也应该先了解其资质、从业年限和口碑,做到心中有数。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据北京市医保局透露,目前,北京能够提供口腔种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1300余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50余家,民营医疗机构1140余家。北京市医保局已在官网公布各口腔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种植耗材加价率等与种植费用相关的信息。(记者张鑫)

    2023-05-15
  • 多项规定对社保代缴划出红线 “挂靠”叫停后,灵活就业者怎么上社保?

    阅读提示


    近来,多项规定严令禁止代缴和“挂靠”社保。一些灵活就业者因户籍限制,难以在工作地参保,迫于买房买车、子女上学等现实需求,不得不“挂靠”社保。专家建议,循序渐进地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并适当降低缴费费率和基数,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





    “5月1日起新规实施,再提严查‘挂靠’社保,举报可获10万元奖励。”近日,在北京从事文案撰写工作的黄希刷到这条消息时,有些“瑟瑟发抖”。由于没有固定单位、自由“接活儿”,黄希便采取这种“挂靠”方式,将社保交由一家机构代缴。


    黄希关注到的这条新闻,是今年5月起实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进一步鼓励公众举报社保违法违规问题。在此之前,去年3月起施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用人单位、个人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骗取社保待遇的,涉嫌违法。


    《工人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多项规定对社保“挂靠”划出“红线”的背景下,仍有一些灵活就业者受户籍限制无法在工作地参保,选择“挂靠”社保。“挂靠”叫停后,他们在工作地怎么上社保,社保需求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备受关注。


    基于现实需求不得不“挂靠”


    根据社会保险法,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缴纳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


    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度企业职工社保月缴费基数下限为5869元,城镇职工个人缴费约619元,单位缴费约1556元,共计约2175元。而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时,按同样5869元缴费基数计算,个人每月需要承担各项社保费用约1753元。


    相较而言,灵活就业人员“挂靠”社保即参加城镇职工社保,个人要承担个人和单位缴费的全部份额,仅缴费就比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多花400多元,还要向机构支付服务费。


    目前,黄希每月“挂靠”社保花费2300元左右,她称之为无奈之举。黄希已在北京连续缴纳了4年社保,但没有北京户籍。“如果不‘挂靠’,就只能回老家参保。在北京,连缴5年社保可以获得买车买房资格,我再缴一年就有资格了,断缴很不划算。”


    记者了解到,当前,部分地区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开放了参保渠道,不过只针对户籍人口。对于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者而言,想要获得购房购车、子女上学等资格,需满足一定年限的社保缴纳要求。因此,即便知道“挂靠”社保花费多、不可取,一些灵活就业者基于现实需求,不得不采用这种办法。


    与黄希不同,37岁的北京人范先生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并将社保“挂靠”在朋友公司。“自己注册公司每年还要报税、年审等,‘挂靠’图个方便,也可以作为过渡的权宜之计。”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薛惠元告诉记者,社保代缴现象背后,还有部分原因在于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过大。人社部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2987元,同期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只有179元,前者是后者的16.7倍。一些农村居民为获得更高的退休待遇而选择“挂靠”社保。


    “挂靠”风险重重,权益难保障


    记者注意到,不少“挂靠”社保人员只知道这一行为不可取,并不了解背后的法律风险。


    有律师指出,社会保险法规定,劳动者的参保单位应和用人单位保持一致,“挂靠”社保即参保单位虚构劳动关系为不符合条件人员办理参保,涉嫌伪造材料、虚构劳动关系等违法违规操作,属于社保欺诈行为,将受到处罚。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显示,一公司虚构劳动关系,为36名不具备参保条件的孕产妇缴纳生育保险,骗取生育津贴98万余元,最终8人获刑。


    目前,多地人社部门发文提醒,通过“挂靠”代缴等手段参保是违法违规行为,甚至还会面临代缴公司卷款跑路,个人财产受损、信息泄露、影响个人征信等多重风险。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3月《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施行后,在有关部门的查处下,很多社保代缴公司难以伪造劳动关系进行申报。黄希发现,去年以来,经营社保代缴业务的机构大幅减少,并撤销了一些相关业务。


    实际上,就算找机构“挂靠”代缴了社保,也较难享受相关待遇。近日,记者以参保人身份联系到一家经营代缴业务的机构,该机构客服明确表示:“我司无法办理失业金领取、住院医疗、生育津贴、工伤保险报销等,女性已经怀孕或者在产假期间不能‘挂靠’,参保期间大额或高频率使用医保均存在虚假参保嫌疑,被追究法律责任,后果由参保人员承担。”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对代缴在内的社保违法违规现象划出‘红线’,加强了社保缴纳的规范性和社保基金行政监督。这说明政府对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社保欺诈行为、违规操作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薛惠元表示。


    建议循序渐进放开户籍限制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左右。如何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群体在工作地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需求,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门联合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提出个别超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


    今年5月起,在上海市就业的外省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就业或社保登记后,可以按月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据统计,上海、广东、深圳、安徽、河南、浙江、江苏等多地陆续发布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政策。


    “当前我国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一线城市面临着‘大城市病’,如果直接取消户籍限制,社保的转移接续、社保基金的跨地区调剂,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流动进一步失衡等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薛惠元看来,全面放开参保的户籍限制是大势所趋,应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的方式。


    薛惠元建议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收统支,同时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险全国联网、跨省“一网通办”,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便捷性和便携性。


    “灵活就业者的规模不断扩大,该群体就业方式灵活、准入门槛低、收入不稳定、工作地点变动频繁。”薛惠元建议,可以适当降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费率和缴费基数,减轻该群体的缴费负担,提高其参保积极性。(部分受访者为化名)(记者于灵歌)

    2023-05-15
  • 5年间获200多块奖牌,越来越多学生通过攀岩改变命运

    在大山里,有一群奋力攀登的逐梦少年


    本报记者庞慧敏本报通讯员施洋洋蒋少萱


    《工人日报》(2023年05月12日07版)


    阅读提示


    在很多人眼里,攀岩是一项速度与激情兼具的勇敢者运动。而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攀岩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爱好与梦想,通过刻苦训练,他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自信,走出大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广西南宁马山县的攀岩壁上,几个面孔稚嫩的孩子正在手脚并用地奋力向上攀爬,攀岩壁下方是和他们进行一对一协助和保护的搭档。攀岩壁旁边更多的孩子在训练体能,做热身准备,这是他们每日的训练项目。


    这些在大山里追逐极限的攀岩少年,保持着工作日每天3小时,周末每天6个小时的训练时长。通过攀岩,不少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走出大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攀岩成为梦想,我要实现它”


    李彦郯是马山县古零初中攀岩队的一员,她从10岁起开始练习攀岩,平均每天都要训练两三个小时。年仅14岁的她手上早已长满厚厚的老茧,虽然训练辛苦,但她依然保持对攀岩的热爱。


    “接触攀岩之后,它成了我的兴趣爱好,每天和同学们一起训练,生活变得很有趣。”李彦郯表示,在少年攀岩队里,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有共同的理想,一起面对失败的打击,也分享成功的喜悦。


    事实上,李彦郯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里收入主要靠妈妈外出务工。年少的李彦郯在家需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身体不好的父亲和弟弟,小小年纪的她扛起了家里的重担,但她没有放弃攀岩。


    李彦郯还曾在攀岩中受过伤,脚扭伤了半个多月,她硬是用单脚坚持下来每天的训练。“攀岩成了我的梦想,我要实现它。”这样的韧劲和热情让李彦郯把日复一日的辛苦都磨成了手掌的老茧,化作了前进的力量。


    在马山县,有不少像李彦郯这样吃苦耐劳的孩子。在带队教练眼里,通过攀岩,孩子们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好的身体素质,通过训练和外出比赛,孩子们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经历成功与失败的磨炼后,也更懂得把握机遇,有着拼搏上进的精神和动力。


    “我在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拿到了攀岩比赛难度第一名、攀石第二名的成绩,我还会一直走下去,变得更强。”李彦郯稚嫩的脸庞格外坚毅。


    解决“没人练”的问题


    2017年,马山县大力发展攀岩项目,力图打造攀岩特色小镇。在当地引进攀岩人才的号召下,李云侠和何琪分别来到马山中学和马山县古零初中,成为少年攀岩队的带队教练。


    了解基本情况后,干劲十足的李云侠立即着手招生,当年便为队伍招到了120多个队员。然而,经过半个月的试训后,留下来的孩子只有70多个。


    “马山县虽然在地域条件上得天独厚,拥有众多适宜攀岩的场地,村里的孩子也非常能吃苦,但当地学生和家长对攀岩了解甚少。”谈起队伍的组建过程,李云侠坦言,攀岩普及度、认可度不高,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比较困难。


    “有些家长对攀岩不了解,每天晚上都要训练,很多家长就觉得对学习影响太大,不怎么支持,逐渐就有孩子退出了。”李云侠告诉记者。


    “我们的队伍招生以尊重孩子自主选择、热爱为原则,如果家长不同意进队训练,我们会尽量与家长进一步深入沟通,了解家庭的担忧因素并讨论解决方式。”何琪介绍,通过孩子自主报名,以考察身体素质为基础,经过为期3个月的试训,挖掘出比较有潜力的孩子,再结合孩子自身的情况与家长分享攀岩对孩子自身方面、学业方面的积极影响。


    为了解决“没人练”的问题,当地政府也下足了力气,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于参加攀岩训练的孩子,县里承担其所有的训练费用,并提供所有的训练装备。学校也给予不少帮扶政策,根据现役队员的训练情况,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生活便利,改善营养伙食,规划文化课学习计划,举办攀岩相关竞赛活动,加强宣传攀岩精神,为攀岩少年队挖掘更多好苗子。


    此外,为了加强师资队伍,2017年以来,当地通过专业培训办法培养兼职教练,为23所攀岩学校共配备专(兼)职攀岩教师53名。目前,全县举办攀岩教师培训5期,培训人员300多人次,攀岩教师教学技能明显提升,有28名教师获得全国攀岩初级社会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这些年来,凭借攀岩特长,不少学生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19年,马山县出台了《马山县义务教育阶段攀岩特长生升学办法》,明确攀岩特长生可以特招进入当地民族中学和马山中学就读。截至2022年9月,通过攀岩特招进入马山中学就读的学生共29名,其中2022年9月攀岩新生共10名。


    此外,马山县疏通升学通道,积极配合自治区体育局实施攀岩运动员跟踪考评、升级培养,主动联系对接广西科技大学、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建立协作关系,达成对口升学意向,解决马山攀岩毕业生的升学途径。


    如今,马山县组建的攀岩少年队,从最初的参加市级、省级比赛,已经走向全国各地,最早参加训练的孩子现在已经上了大学。截至2022年11月,马山县攀岩少年队在市级及以上的赛事中,共荣获100金、88银、79铜,多名队员获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称号。


    “2022年广西全区第十五届运动会攀岩比赛一共10块金牌,我们拿到了8块。”李云侠十分自豪,获得第六届全国少年锦标赛U15速度女子冠军的黄欣怡目前进入了国家队集训。


    何琪希望,有更多攀岩相关的活动能在马山县当地得到宣传,普及深入,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外出参赛,增长经验和见识。“只有不断努力和进步,争取加快成长,努力打造出一支高水平运动队,向国内高水平队员队追赶,我们的孩子也能走出广西,走向全国,冲向世界。”何琪期盼道。

    2023-05-12
  • 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 约个“搭子”一起学习、健身、追星

    寻搭子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基于共同兴趣或目标建立具备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社交选择】


    “下课一起吃饭啊!”“一起去看最新的电影吧!”“唉,早八又要迟到了,幸好有你陪着我。”这些对话在当今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它们代表了一种新型社交方式,被称为搭子。健身搭子、追星搭子、读书搭子……在特定领域,当今年轻人正在寻找合适的搭子。这种“有指向性”的社交需求成为了他们寻找搭子的基础,也催生了搭子文化圈。与普通朋友不同,搭子是年轻人之间基于共同兴趣或目标建立的新型社交方式,提供了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社交选择。


    年轻人约个“搭子”一起学习、健身、追星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搭子?”很多年轻人的答案是:和我趣味相投、好相处、容易约。


    “今晚去单车课,七点不见不散。”阿威想要减肥,又怕自己缺乏动力,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一位健身搭子——热爱骑行运动和健身的晓晓。


    大学的健身房每晚都有单车课,只要没事,晓晓基本上是风雨无阻地去锻炼,“不只是为了减肥,真的是喜欢和享受运动带来的感觉。”晓晓这样的心态也影响着阿威。


    每次单车课前,两人会聊一些运动、健身的话题,阿威还会带一些零卡的运动饮料给晓晓。“阿威作为健身搭子是很合格的。”当晓晓偶尔想偷个懒时,阿威也会喊她去上团课。


    “这就是健身搭子的意义,相互鼓励、督促,分享运动心得和状态。”晓晓说,慢慢的,除了健身,学习和生活的话题,两人也会聊一聊,所以阿威现在已经不仅是她的健身搭子,而是好朋友,“我们处在一个很舒适的社交和交流状态里。”晓晓说。


    咩咩是个狂热的推理迷,也是东野圭吾的铁粉。每逢有推理类新书上市,她就喊上自己的“书搭子”甜豆——另一位沉迷于看推理悬疑小说的东野圭吾粉,总会第一时间到书店看实体书。


    对于这对书搭子而言,他们相处的基本点是兴趣一致,所以也更像是彼此的“精神搭子”。


    “在比较浮躁的时代,甜豆是能陪我静下来的那个人。”咩咩认为,寻找一个“精神搭子”,最重要的是能懂自己。“别人大多在刷短视频时,我能和‘精神搭子’共享我的心理空间和精神世界,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咩咩说。


    小河近期在追一档韩国男团的选秀节目,前两天,她找到了一位“追星搭子”——小魔仙。小魔仙是小河舍友的好朋友,小河会时常与舍友分享她的追星心得,小魔仙也会给小河舍友发很多这档节目的讯息,而小河的舍友根本不看这个节目,于是决定“搭桥”建群,让小河和小魔仙在群里聊。


    “搭子”不等同于密友功能需求大于情感依赖


    有人把搭子等同于好朋友,也有人认为,搭子和密友之间,仍是不同概念,至少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


    在某段实习经历里,瓜瓜认识了很多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实习生。工作之余,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逐渐熟络后,他们还会在周末一起组织活动。于是,瓜瓜拥有了一群游玩搭子。实习结束后,大家也没断了联系,时常约出来玩。


    谈及选搭子的标准,瓜瓜说:“首先要真诚,其次是有趣,第三是合拍。”瓜瓜认为,搭子是朋友的一种,朋友不一定什么事都有兴趣一起做,但搭子就属于某个更为垂直的领域。


    今年,瓜瓜和游玩搭子们一起去过西湖、灵隐寺、十里琅珰、良渚、兰心大戏院,一起感受过livehouse的夜生活,也曾一起去浙大体验别人的校园生活。这其中,令她印象深的是这群游玩搭子陪她过了农历和阳历的两个生日。“感觉上很合拍的朋友,可以探索更多搭子的可能性,比如说饭搭子、演出搭子,也可能成为旅游搭子。”瓜瓜说道。


    在咩咩看来,朋友和搭子并不冲突。搭子相对于朋友的功能而言,更偏向某一个范围。


    “从交流内容来说,我和搭子聊天的内容仅限于与爱豆相关的事,所以严格说我们并不算是朋友。”而在小河看来,搭子关系仅承载着她日常生活的小部分分享内容,而对于朋友,她会分享更多有关吃饭、健身、学习和苦恼等等琐碎的内容。


    “此外,我对朋友和对搭子的要求也不一样。”小河说,自己对朋友的要求会更多,比如在亲密关系中能积极回应、被坚定地选择、被特殊偏爱等。相较之下,小河对搭子就没有太多的情感依赖。


    “社交边界”更清晰不至于“入侵”生活太多


    在谈到搭子时,很多年轻人提到了“社交边界”——这种可以共享爱好又不至于“入侵”生活太多的搭子社交,让年轻人感到更为舒适自在。


    “所谓的社交边界感就是社交的分寸。”采访时,琳琳说,她最近和室友闹掰了,“我和室友之前关系还不错,相处比较有分寸感。”但渐渐地她发现,室友会因为两人特别熟悉了,就随便用她的东西而不打任何招呼,“有时候我给家人打电话,她也会不断插话,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我觉得这就挺缺乏社交边界感的。毕竟,你觉得是好心的事,我不一定能接受。”琳琳说,现在她很希望找到“合住搭子”,保证双方的社交保持在合理的边界范围内。


    在谈及社交边界感时,小河则认为,社交边界感涉及尊重问题。出于尊重,“搭子”社交也需要考虑到对方喜欢怎么样的相处模式,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施加在别人身上,也要坦然接受社交中不对等的情况。


    因为在寻找的是追星搭子,在选取搭子的标准方面,小河有三点要求:首先是搭子的个人标准,“如果我是唯粉,肯定是选和我喜欢一样爱豆的人。”其次,是搭子之间的交流标准,“搭子的三观需要和我相近,且表达方式不能过于偏激,不然容易有矛盾,追星就不快乐了。”最后是搭子之前的情感置换标准:“我们彼此需要能互相输送情绪价值,有交流、有置换,这样才能长久。”


    “每个人都是形状不一的拼图,有时候止步于点头之交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小河认为,朋友是在一次次选择中与自己选择一致的人,如果很明显地感觉到与对方的选择不同,边界其实就显现出来了。看到了边界之后,不要期待对方强行为自己改变,也不要强行让两人走在一起。


    珍惜已建立起来的友谊不愿降级为“点赞之交”


    在社交网络上,很多同学广发“搭子招募帖”:“求饭搭子”“求咖啡搭子”,也有同学通过一系列精密的量表测算来寻找最合适的搭子。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乐渊回到宿舍,他躺在床上,打开社交软件。消息栏里热热闹闹的满是一众小红薯的私信。“同学你好,请问你可以带我去地大逛逛吗?我也可以带你去我的学校逛逛!”“给你补充一个,人大校友可以入校,现在邀请亲友也可以了。”


    乐渊是中国地质大学研一的学生,如今他也是一名校园博主,实时发帖汇总北京各大高校的新鲜资讯,例如学校的进出校规定、是否能够邀请亲友入校参观等等。


    “我是一个INFP(调停者),性格比较内向,在学校里的朋友很少。平常吃饭、上课都是我一个人。”乐渊说,起初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他想去其他学校逛逛,和更多人建立联系;顺便找一找自己的“搭子”。


    乐渊对搭子的唯一要求是“对方要对自己真诚”。乐渊和“搭子”取得联系后,会为搭子发放一张问卷,询问对方想要和自己成为什么程度的朋友,再根据对方的意愿,在心中为对方划分一个等级。


    “假如你填了A,那么我也会把你当成我的A对待,经常主动和你聊天,对你分享我的心事。但这种等级并非固定的:如果你做问卷填了A,但你总是不回我消息,对我爱搭不理,我会在我心里把你降成B。”


    在乐渊的眼中,搭子和朋友没有任何区别。乐渊说,在寻找搭子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很多人有愿意,并且能够真正和自己成为朋友。乐渊很珍惜和搭子们建立的友谊,不愿轻易把他们降级为“点赞之交”,甚至给自己设立了维系搭子的“制度”:和A等级的朋友至少要一星期聊一次天,“这是最低的标准。”


    接触的搭子越多,乐渊的交友也变得越自如。“本科时有个女生为了感谢我的帮忙,请我吃饭。当时我都不敢坐她旁边,全程也没敢看她,甚至不敢和她说话。”


    现在,乐渊有了很多“互逛搭子”。前几天,乐渊约了两位北京林业大学的“搭子”,三人相约在北林的“林之心”标志建筑物碰面,一起逛校园。


    乐渊的搭子遍布北京各大高校,无论男生女生,“交道打多了就放得开了,慢慢地我们也会讨论些情感话题,大家基本没什么隔阂。”


    对话


    当代年轻人更追求弱关系和轻社交


    周琼作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影视传播与新媒体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常年从事文化传播、新媒体与社会研究,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社交关系有独到理解。关于年轻人找搭子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文化转型,北青报记者专访了周琼博士。


    北青报:大学里年轻人找搭子的情况多吗?


    周琼:我关注到学校里有很多搭子,一起点外卖、去食堂的饭搭子;图书馆里的自习搭子;考研期间,三两个人结成考研搭子,在群里早起打卡……学生群体里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北青报:搭子和同学、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周琼:搭子更像是“高于同学、朋友未满”的状态。它是基于特定场景、特定功能性的关系,更强调速成。相比搭子,朋友更细水长流,知道彼此的需求和喜好,日积月累起来的情谊。


    北青报:有人把搭子视为亲密关系的平替,您觉得这种心态说明什么?


    周琼: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我意识很强,这也是今天年轻人的重要特征。很多人不愿意在一段关系里委屈自己,合则来,不合则散,会更加关注到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这是和往届年轻人很不同的一点。


    北青报:您怎么看待这种更有指向性的社交需求?


    周琼: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更渴望速效的轻社交和弱关系。社会快速发展,一切以“效率”为先,生产需要效率,关系也需要速成的效率感,年轻人开始更注重交友的功能性。传播学有“弱关系理论”——两个人的关系在某些场景下维持特定的关系,既可以给彼此提供必要的支持,又可以随时抽身,不需要付出自己所有的精力去维系一段关系。搭子文化就和弱关系理论很契合。


    整个社会高速运转起来后,用精细化的指标衡量社会,造成了人们在社交关系里的改变。大家会计算社交成本、考虑值不值得,所以更多地会选择更有效率的轻社交。


    北青报:搭子文化的背后折射了年轻人怎样的人际交往趋势?


    周琼:感觉年轻人的交友越来越务实了,在社交方面也有懒惰化的趋向。年轻人在社交方面更理性化,这对个人来说,情感层面的沉没成本会少一点。这也是社会高速发展期里,人和人关系要经历的必经阶段——人们对情感的付出越来越谨慎。这也体现在年轻人在恋爱方面,现在很多人不想经历恋爱的流程。心动过后,一些人会选择把感情停在最美好的阶段然后全身而退,他们不想让日后的柴米油盐破坏掉最初心动的感觉。


    北青报:现实中,也有从搭子进化成情侣的情况,今天的新亲密关系创建路径和从前有什么区别?


    周琼:这当然也是一种路径。说从搭子到情侣、从搭子到密友,极大缩短了相处的进程,会让年轻人更快地遇上对的人,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门当户对”文化在年轻人当中更加盛行。以前大家会觉得年轻人喜欢冲破世俗,排斥传统的婚恋观,但在我们的一项调研中发现,今天的年轻人更接受门当户对,更希望各方面都搭得来:思想层面要有交流,物质层面也要匹配,才能达到情绪上的一拍即合,他们觉得这样的婚恋才是比较稳定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的人,很难在恋爱的场景里重合——这也是“搭子文化”带来的一个新的思考,年轻人更强调共性,通过搭子文化找到适配自己三观的人。

    2023-05-12
  • 文旅消费强劲复苏 自驾游户外游走热

    文旅新看点消费新体验(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文旅市场供需两旺,文旅消费强劲复苏,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中长线游加快恢复、自驾游户外游走热、文旅融合加速创新……这个“五一”假期,文旅消费交出亮丽成绩单,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也见证中国经济强大的内生动力。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多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迎来高峰。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


    需求加快升级、供给持续创新,“五一”假期文旅消费涌现出不少新看点。


    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


    中长线游加快恢复


    “五一”假期,跨省中长线游、周边游和热门景区高位运行。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下历史新高,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双提升,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


    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用户平均出游半径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近4年来的最高值。其中,飞机出行平均距离为1638千米,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高铁出行距离同样大幅提升,用户单程平均出行距离为389千米,恢复至2019年的80%。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3天国内景区门票订单量峰值较今年春节假期增长78%,长线出行的住宿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40%。假期前3天,美团平台上异地用户消费占比相较2019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1日,交通、酒店、景区的单日预订量均超过了春节假期的单日预订量峰值。平台用车订单中,跨城出行订单较春节提升103%,300公里以上订单大幅提升。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认为,与前两年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主的假期旅游方式相比,今年“五一”假期的出游半径有了显著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旅游消费信心的加快恢复。


    国内传统热点旅游目的地热度不减的同时,一些小众目的地备受游客关注。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与“小众”相关的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72%,与“冷门”相关的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3%。在“五一”假期里,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150%。


    汽车出行、户外露营相关装备迎来销售小高潮


    自驾游户外游走热


    “五一”假期,自驾游成为主流出游方式。高德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2日,平台用户驾车导航至景区的总次数同比增长192%,日均驾车导航人数同比增长78%,跨省驾车出行日均人数同比增长302%。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574%,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300%。从租车时长来看,“五一”租车订单单均租期为3—4天;长租自驾人群增多,租期5天以上的订单占比接近25%,同比增长171%。跨城取还订单同比增长137%。


    自驾出游带动相关消费。京东汽车用品和汽车服务呈现快速增长,汽车安全保障服务、清洗美容订单比4月初增长100%和90%,遮阳品、车载冰箱、保温箱、车载床等汽车出行相关装备迎来销售小高潮。


    针对“五一”自驾出游需求,盒马上线了多种适合户外露营、开袋即可开烤的商品。其中,羊腿肉串、羊肉串套装等是最受欢迎的单品,周环比增长了近10倍。


    “五一”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户外旅游受到很多游客追捧。“五一”假期,唯品会户外桌椅销量同比增长346%,户外营地车销量同比增长481%;冲锋衣销量同比增长167%,骑行配件销量同比增长114%。


    各类新兴户外运动在年轻人中成为新潮流。露营、骑行、滑板、腰旗橄榄球成为年轻人的热门运动,带动户外工具装备与户外专业服饰热销。在得物APP,露营相关装备4月销量环比提升六成,天幕、营地车、户外折叠椅、炉具销售明显增长,垂钓相关装备4月销量环比提升六成。乐信旗下分期乐商城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垂钓、骑行、徒步等户外运动品类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倍,垂钓装备同比增长超10倍。


    文博看展、文化演艺等成旅游新风尚


    文旅融合加速创新


    “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显。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热成为旅游新风尚,“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受到市场青睐,各地相继推出看展式社交、国风汉服、围炉煮茶、音乐雅集等活动,演唱会、音乐节所在地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升高,周边消费场景的溢出效应愈发明显。


    穿传统服饰、逛国潮市集,在旅途中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新潮玩乐相关的订单量较春节假期增长超过200%。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更久,在一个地方进行深度体验;游客越来越重视文化体验,对非遗、沉浸式演出等文化元素更感兴趣。


    “五一”假期,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继续免费开放,积极探索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开展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全国共举办广场舞、群众歌咏、“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约4.75万场,参与人数约1.66亿人次。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热度不减。烟台迷笛音乐节、北京草莓音乐节门票基本售罄。丽江举办简单假日生活节,打造“音乐+文旅+生活方式”的全新范本。武夷山推出闽越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探源线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


    “‘五一’文旅市场火热,得益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各地接连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为文旅消费需求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旅融合、智慧旅游催生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产品,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家门拥抱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王珂

    2023-05-11
  • 高考倒计时不足1个月,教育部部署这个重中之重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袁秀月)距离2023年高考不到1个月时间,高考工作提上日程。


    5月9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教育部长对2023年高考工作作出部署,强调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





    资料图:考生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等待进入考场。殷立勤摄


    教育部长: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


    根据教育部消息,当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保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怀进鹏强调,今年的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做好今年高考工作意义重大。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图片来源:微言教育


    一要强化底线思维,全力保障试题试卷安全,严格考务规范操作,统筹做好考试防疫等工作,进一步织密考试组织的“防护网”。


    二要强化综合治理,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进一步守住考场安全的“主阵地”。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统筹推进相关专项改革,进一步打好高考改革的“攻坚战”。


    四要强化应急处突,敢于担当作为,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数字化指挥,进一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五要强化宣传服务,继续开展“高考护航行动”,解决好考生“急难愁盼”,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加大各类涉考涉招培训机构治理,传递以生为本的“正能量”。





    资料图:2022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图为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考点,考生等待进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多地报考人数呈增加趋势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此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促进高校招生入学机会公平。通知还要求,严查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虚假学籍等违规情况,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近期,多地陆续公布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今年湖南高考报名人数为68万,比去年增加了2.5万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江西有近54万名考生参加今年6月的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上升。


    此外,广州市共有5823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6月份文化课考试,比2022年增加1355人。海口市考生共20058人,比2022年增加2533人,首次突破2万考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资料图:北京实验学校(海淀)考点,考生“刷脸”核验信息。中新社记者盛佳鹏摄


    多地还对2023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部署,如四川出炉2023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七条新规,其中提到,2023年实现录取名册电子化,不再打印、寄发纸质名册。


    对于疫情防控政策也有所调整。该新规提到,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及时完善组考防疫方案。同时要求各地设置备用考场,配备备用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应考尽考”。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以及高温、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依法依规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完)

    2023-05-11
  •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560亿元 支持落实好“两免一补”等政策

    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优化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资金1560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好“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等政策,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一是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经国务院批准,从2023年春季学期起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由年生均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由850元提高到940元,支持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二是提高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在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人数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的标准,由年生均200元提高到300元,确保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三是调整取暖费补助标准。为缓解北方地区学校冬季取暖支出压力,在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费决算数据,进一步提高有关省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取暖费补助标准。(记者汪文正)

    2023-05-10
  • 淄博烧烤:一种美食,一座城市,一种文化

    名城早报记者张小海


    淄博烧烤,你听说过吗?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吃烧烤的人,那么你一定不会错过这个近期在网络上火爆的美食话题。淄博烧烤以其特色的“小饼+烤炉+蘸料”的灵魂三件套,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好奇,甚至有大学生组团乘高铁来到淄博,只为了品尝这种地道的山东风味。


    淄博烧烤的起源比较难以考证,但据传,淄博烧烤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叫“周记”的小摊贩。他在淄博城南门外的马路边上,首创了用豆腐皮包裹、炭火烤制羊肉串的方法,并以此赢得了当地人的喜爱和口碑。后来,这种烤肉方式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淄博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淄博烧烤的爆火并非是一夜之间,而是经过多次网络传播逐渐引爆。最初关于淄博烧烤的热潮,可能要得益于社交媒体上的“种草”效应。抖音上一位名叫“Mr_木”的博主发布的“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视频获得了19.1万的点赞量,并转发22.4万次,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和追捧。而同城热搜榜上的“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更是引爆了网友们的热情,搜索量超过了500万。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撸串”,淄博烧烤是为数不多保留独立小炉纯炭有烟烧烤的城市之一。在淄博烧烤中,每桌都会标配一个小火炉,服务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送到桌上后,顾客需要自己再加工:在小火炉上,用小饼一包,将肉一把撸下,再加上脆生的山东嫩葱,洒上自己调配的辣酱等蘸料食用。因此,淄博当地有“三人行,必有烧烤师傅”之说。淄博烧烤的魅力,不仅在于肉串的鲜嫩多汁,还在于小饼的松软香甜,以及蘸料的多样搭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肉类、蔬菜、调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味。





    淄博烧烤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淄博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情感,也展示了淄博人的开放和包容。淄博烧烤已经成为了淄博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淄博,不妨去体验一下这种别具一格的烧烤方式,感受一下淄博人的热情和风情。


    责任编辑:延菁菁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5-10
  • 73.1%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同学选择延期毕业

    出于不同的人生规划和考量,当下一些大学生选择延期毕业(以下简称“延毕”)。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是大学生延毕的首因,其次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


    受访大学生中,本科一二年级的占17.8%,本科三四年级的占67.7%,硕博非应届在读的占10.2%,硕博应届毕业生占4.3%。


    假如找工作不顺利,13.6%受访大学生会选择延毕


    上海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赵佳本应在2022年6月毕业,目前申请了延毕一年。“2021年9月是我的秋招季,当时也拿到了比较满意的offer(入职通知),签了三方。但寒假的时候,企业先是通知我组织架构调整,原来的那条线被砍掉了,要更换我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城市都要发生变化,之后在3月份直接跟我毁约了。”赵佳立刻开始参加春招,虽然最后也拿了几家公司的offer,但和之前的offer相比,无论是平台、薪资待遇还是岗位的适配性都差很多,“内心没有办法接受这个落差,就决定再来一年”。


    调查中,9.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很多选择延毕的同学,63.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一些,14.5%的受访大学生身边没有,12.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不清楚。


    武汉大学某学院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杨辉正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他表示,学生延期毕业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学业问题导致的延毕,多是基本学制内学籍异动、毕业论文不合格导致,这属于“被动”延毕。另一种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趋势——出于求职需要主动申请“延毕”以保留应届生身份。“学生学业没问题,但拒绝参加答辩或者干脆直接不提交毕业论文,这种做法在不同高校都存在,近几年越来越多见”。


    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何文宝本科阶段曾暂停学业一年,“大学期间,我一直在为出国留学作准备,但由于疫情原因原本定下来的交换项目去不了,想等一等,因此在大三升大四的时候申请了暂停学业,对我来说就像是延毕一样。”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对学位论文的抽检更加严格规范,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杨辉说,有些学生对就业环境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认知不足,没能及时更新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因此在求职受挫或者offer不理想的情况下,希望以主动申请延毕的方式保留应届生身份“再战一年”。


    调查显示,48.7%的受访大学生觉得一些同学选择延毕的原因是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


    赵佳延毕之后曾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相关内容的帖子,其中一条帖子的浏览量达到了10万+,很多有类似情况的人在下面留言,抱团取暖。“从留言中我感觉大多数延期毕业的学生是因为论文没完成或者盲审没通过。只是这几年因为就业环境的影响,加上大家认知的改变,为了求职延期毕业的人慢慢增多了。”


    调查中,42.8%的受访大学生觉得选择延毕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


    杨辉说,对于择业期的应届生身份,不同用人单位有不同理解。根据相关就业政策,严格来说只有毕业生手中的毕业证、学位证的取得年份,才是该毕业生的“应届年份”。现有部分地区提出“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两年内为择业期,期间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以视同为应届生”。但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视同”,毕业两年内是否可以认定为“应届生”,用人单位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赵佳也提到,虽然国家的政策是应届生身份可以保留两年,但实际操作中,有些岗位还是只要当年毕业的应届生。


    “以毕业后两年内是否交社保来区隔‘应届与非应届’,本身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做法,毕竟如今的就业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锤子买卖,应当允许求职者进行就业试错。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因为怕失去应届生身份而不敢参加工作、不敢交社保,一心待在家里‘考公考编’,或多或少催生了毕业生主动选择慢就业或不就业的情况。”杨辉说。


    调查中,延毕的其他原因还有:想按自己的规划和节奏走(39.4%),多一年时间准备考研考公等(38.5%),没找到合适的工作(37.6%),因交换、创业等情况需延长学习时间(26.2%),毕业季多线并举精力不够(24.6%)等。


    赵佳还提到另一个问题:一名毕业生有两份三方协议,只有第一份丢失或者是确定跟上一家单位毁约的情况下才会给第二份,“万一签三方后出了问题,只能重新找工作,找不着就可能会延期毕业”。


    假如找工作不顺利,39.8%的受访大学生会先就业再择业,21.5%的人会考研/出国留学/考博,13.6%的人会延毕,保持应届生身份,16.1%的人会自己创业或者自主就业,8.3%的人会待业,慢慢找合适的工作。


    杨辉认为,对于延毕比例逐渐提高的现象,学校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其次严格毕业的筛选机制,区分哪些人能延毕、哪些人不能延毕,再就是从入学就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素质。


    延毕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办法


    调查中,对于一些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选择延毕,49.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解决问题,相当于多了一次机会,减少了试错成本,39.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能,只是拖延时间,该面对的迟早要面对,11.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不好说。


    “延毕一年、保留应届生身份真的有助于求职‘上岸’吗?未必!”杨辉说,作为准毕业生,必须要对即将面对的就业环境有清晰感知,学校的就业类课程也有必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做解读和引导。至少就目前来看,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的趋势短期内仍会持续下去。尽管就业岗位池在大力扩充,但也不可能急速扩容。所谓的“应届生红利”在巨大的求职人群面前早已被稀释。“以上海某头部高校专职辅导员招聘为例,往年招聘计划固定在20人左右,但据该校人才招聘工作组透露,2022年招聘期间接收到了2000多份简历,这一数量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赵佳也表示,延毕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办法,它对个人的要求反而会更高。首先,要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其次,一定要好好利用延毕这一年。


    也有人担忧,延毕后会和同龄人的节奏不同步,对此,64.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不要被“社会时钟”限制,50.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利用这段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更重要,49.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只要不虚度每一天,节奏不同也能收获满满,35.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有清晰的规划,不能盲目跟风。


    “我当时延毕的时候很沮丧,本科同学都毕业了,好朋友都去了理想的大学读研,我却还要插到一个陌生的班级里接着上本科。那段时间我感到很难过,但后来还是调整好了情绪。”何文宝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如果你觉得这个节奏对于你来说是合适的,就可以往下走”。


    杨辉说,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可以适度缓一缓。但从职业规划角度来看,延毕应该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他认为,对于因为就业原因拟申请延毕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没能在应该毕业的这一年找到心仪的工作。“是个人能力不足?是在学校里接受到的教育和训练不够?是还没有为求职做好技能准备?还是自己的目标预期与实力不够匹配?”他表示,如果不从自身做反思和调整,单纯把找到好工作的希望寄托于所谓的“应届生身份”,“这是一种缘木求鱼”。

    2023-05-09
  • 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将有哪些变化?权威解答来了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后,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开展?大家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上述问题。


    国内疫情流行趋势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要继续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有效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增强医疗资源储备,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了,更不意味着我国对新冠疫情就可以放任不管了,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以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称,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这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的流行株。从目前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变异株在内的正在流行的这些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下一步防控等级是否会有相应调整?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表示,我们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继续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的防控要求,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国家疾控局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需要,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目的就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出国旅行、留学等会有哪些变化?


    梁万年表示,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有针对性防控措施,这将进一步减少和消除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留学等方面的限制,增加全球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的便利性。


    他认为,对我国来说,此次调整,一是有利于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留学等,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对新冠疫情完全的放任不管,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更加有效的、更具备成本效益的措施,来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资料图:虹桥边检站民警在对出境旅客进行信息核查。殷立勤摄


    接下来如何防范境外输入风险?


    刘清回应,国际交流限制措施的减少将促进中外人员流动,但可能会加快病毒的输入和传播。为降低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疫情监测分析、外防输入、重点环节防控和宣传倡导。


    他提到,要强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的监测,规范地处置国外新型变异株可能造成的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严防境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造成我国疫情大幅反弹的风险。(完)

    2023-05-09
  • 邯郸邱县扎实开展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名城早报记者何红岭


    5月4日,节后返校第一课《数字素养校园行》在河北邱县实验小学开展。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前沿数字技术、宣传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知识,提升学生们合理、有效利用数字资源,防范网络沉迷等能力,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听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邱县网信办在5月份,组织开展以“数字赋能全民共享”为主题的“邱县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全面推广数字技术应用,丰富教育学习资源,加强能力提升培训,弘扬向善网络文化,加快构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促进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增进。


    为丰富活动内容,邱县安排了十七项特色工作。分别是组织召开全县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部署会、组织有关单位观看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展邱县数字素养情况调研、开展三级网信系统数字素养提升行动、举办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开展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进基层活动、开展“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开放共享”行动、举办“数字素养校园行”、开展“数字技能社区、农村科普服务”、举办“数字职业推介会”、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常态化培训”、举办“智慧助老公益活动”、开展“巾帼好网民女性公开课”活动等。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邱县有关部门聚焦活动主题,精心设置,创新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渠道,综合运用技能培训、志愿帮扶、社会实践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活动感召力。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及时刊发各单位特色活动,打造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融媒体产品,切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意识。


    责任编辑:延菁菁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05-08

  • 首 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