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省考公务员招聘年龄放宽至40周岁 能否打破35岁门槛引热议

    部分省考公务员招聘年龄放宽至40周岁


    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引发热议


    日前,各地陆续展开2023年公务员省考招录,多地将部分岗位的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引发人们对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话题的关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2023年河南公务员省考公告中发现,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的招录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而过去年龄限制通常为35周岁以下。贵州、天津、湖北、江西、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等地在个别基层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条件上也放宽了年龄限制。


    “一些地区把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实际上这对各行业的招聘起到风向标作用和方向性指引,为更多年轻人就业从年龄上提供机会和可能。”中公教育陕西研究院院长王健说。


    1994年6月发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明确:报考国家公务员“年龄为35岁以下”。2019年中组部修订的《公务员录用规定》中,报考公务员条件要求:“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不少事业单位、国企乃至民营企业同样将不超过35岁作为录用标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65%,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占70%。


    35岁本该是职业发展黄金期,却成为某些行业的年龄门槛。2022年全国总工会开展了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4.02亿左右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8.3岁。这些本该发挥职场主力作用的年龄群体,却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等现实问题。


    近年来,“35岁职场门槛”持续引发热议,职场上的“年龄焦虑”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提交了《打破35岁职场门槛,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的提案,建议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探索建立录用中高龄劳动者激励机制,对聘任一定比例中高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中年人才返乡建设,支持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人才回流计划等。


    一年前,吕国泉收到一封署名为“大龄青年”的联名信,反映渴望打破“35岁职场门槛”的诉求。“这些署名‘大龄青年’的人反映的都是35岁左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35岁应该是正当年的年龄,他们好像是提前15年表现出了就业困惑。”


    2022年,全国总工会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消除不必要的年龄限制,为更多人拓展就业渠道、打开就业空间,有利于缓解就业焦虑,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和年龄断层。”上海锦天城(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褚清瑶认为,29年前,《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时,我国公民整体学历层次比较低,现在有大量的博士、硕士走向就业市场,还有一些人才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面临二次就业,因此,适时放宽公务员招录年龄符合时代的要求,客观上有利于打破“35岁职场门槛”,推动时代进步。


    在吕国泉看来,将部分公务员岗位的年龄从35岁延伸到40岁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利用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和示范性,会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一些互联网企业带来正向示范作用。吕国泉认为,一些特殊的行业或特殊的岗位,可能对年龄有些硬性要求,比如有的岗位,如果劳动者的年龄偏大,他们的体力能力有限,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风险,“尽管35岁以上的劳动者在年龄上不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责任感、经验是可以弥补很多不足的,这是单纯的书本知识难以替代的”。


    “不少年轻人连续‘考公’五六年,励志服务基层,公务员招录放开年龄,为这部分中青年的就业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王健介绍,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向优秀村干部、优秀城市社区干部招录的职位,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5周岁以下。在学历条件上,2023年招录考试要求报考者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但面向优秀村干部、优秀城市社区干部招录的职位,学历可放宽到高中、中专。


    “地方招录对于年龄放宽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对于优秀人才的尊重,公务员招录单位从岗位实际出发,综合考量不同工种特性和年龄的匹配度,有利于全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开放的用人观念。”王健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吴晓东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03-30
  • “香菜为啥非要成把卖?每次扔的都比吃的多”

    有的用胶带捆成一大捆,有的用保鲜膜包在一起,有消费者表示——


    【这些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大烦恼⑥】“香菜为啥非要成把卖?每次扔的都比吃的多”


    专家建议,推出“迷你装”果蔬,另外一部分果蔬可散着卖让消费者按需购买,以减少浪费


    “平时做汤、拌凉菜,少不了要放少许香菜来提味,但小区附近的生鲜超市,香菜都是成把卖,每次都吃不完。”今天(3月28日),家住吉林长春的蔡女士又将一小袋腐烂的香菜扔进了垃圾桶,这让她有些心疼,“香菜为啥非要成把卖?每次扔的都比吃的多”。


    说起类似烦恼,不少消费者都有切身体会。长春市民丁大妈对记者吐槽:“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胃口也差了,可一些生鲜超市的菠菜、韭菜、蒜薹、长豆角等一般都是论捆卖,西红柿、黄瓜啥的不少都是用保鲜膜包在一起,经常边吃边烂,日积月累,浪费不少。”


    66岁的独居老人赵大爷患有糖尿病和痛风,他也经常为“大份装”售卖的果蔬发愁:“香蕉有助于治便秘,但我家附近的超市香蕉都是用保鲜膜包在一起,最少也有五六根,香蕉不易保存,没等吃完就发黑变软了……”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生鲜超市将果蔬捆起来或包起来卖,一是使货架看起来整齐利落,这样顾客挑选起来会方便一些,也能提高效率,促进销售;二是防止顾客挑挑拣拣造成损耗增加,还能让果蔬保鲜的时间长一些。


    不过,也有消费者指出,生鲜超市或许会将果蔬捆绑起来或者包起来,把品相好的和不好的混在一起卖。“有一次,我买的姜是用保鲜膜包起来的,买的时候看上去蛮好的,当买回家拆开看时,才发现里面有两块已经烂了。”蔡女士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平均人口为2.6人,单身人口已突破2.4亿人。随着家庭规模日益变小,“一人户”不断增加,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迷你商品”,从迷你零食,到迷你家电,再到迷你化妆品……它们大多凭借“小而美”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不过,在一些商业业态中,这股“迷你经济”之风似乎还没吹到。


    “一些生鲜超市就不能推出多种类的‘迷你装’‘一人份’果蔬,满足老百姓日常消费需要?”蔡女士说,“果蔬最是讲究新鲜,小份装、常吃常新,既有助于实现合理健康饮食,又可以避免生活中常见的浪费。”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表示,3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7家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共同发出倡议,在餐饮业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单人套餐”,很多消费者为此拍手称快,同时也期待着这一“经济模式”能在更多商业领域得到推广,解决“量大浪费”的困扰。


    还有专家指出,生鲜超市可以考虑一部分蔬菜论捆卖,一部分散着卖,让消费者按需购买,给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记者彭冰柳姗姗通讯员苏志坚)

    2023-03-29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5%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

    超65%,城镇化进入“下半场”


    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受到多方关注。


    这是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5%,意味着“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提前实现。


    65%背后有哪些改变?跨过65%,城镇化的空间和动力还有多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国接下来将从何处着力?





    10年间1.4亿农村人口落户城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看规模,中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245万人到2022年的92071万人,增长74826万人,这一增量超过欧洲人口总和。


    看速度,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978年为17.92%,2022年为65.2%,40多年提升超47个百分点,英美等不少发达国家实现同阶段城镇化率跃升用时2倍以上。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在城市安家落户。“住进新房,我们成了新市民。”在贵州省独山县,岑群昌前两年来到县城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工作,“工资待遇挺好,社保也正常交。现在,一家人都从农村老家搬了过来,上班、生活蛮方便。”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贵州坚持实施全面放开城镇落户的户口迁移政策,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城镇应落尽落。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同等待遇政策。“十三五”以来,共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300万人以上,发放居住证超200万张。


    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过去10年共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分析,随着一系列相关文件出台落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了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落户条件大幅放宽,多地积极探索实施了跨区域协同、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互认等更加宽松的落户政策。“2021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7%,比上一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83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这是‘十三五’以来两个城镇化率首次缩小差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显著成效。”高国力说。


    仍处在快速发展区间


    继续推进城镇化,前景如何?专家认为,问题挑战和机遇动力并存。


    城镇化率30%—70%一般被认为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区间。199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48%,首次迈入这一区间,经过20多年发展,正逐步接近70%。


    高国力认为,接下来,城镇化率提升幅度较前期将有所放缓。从国际规律看,在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城镇化率增幅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从国内形势看,与城镇化增速直接相关的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规模自2018年以来持续减少,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数同比减少683万、下降3.8%,2021年人数虽同比小幅增加,但仍比2019年减少614万人、下降3.5%,为1.69亿人左右。未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增长规模将进一步减少,这将带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幅逐步减缓。


    发展不均衡是另一个挑战。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有12个省(区、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位列前三,分别为89.3%、87.55%、84.7%;19个低于全国水平,其中10个低于60%,最低的为35.73%。


    专家分析,城镇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尚未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大中小城市发展协调性不足,超大城市规模扩张过快,部分中小城市及小城镇面临经济和人口规模减少,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尽管面临挑战,但总体上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高国力说,从国内情况看,当前中国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的4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5倍,且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明显差距,这些客观现实持续吸引着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从国际经验看,不少已完成城镇化的发达国家,在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的10多年仍保持了较快发展。202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741美元,同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低于中高等收入国家67.5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高收入国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增长空间。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进入“下半场”,如何让城镇化走得稳走得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是关键一环。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利益格局,而且涉及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互认以及农村权益的保护等。”高国力说,当前,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个城镇化率还存在大约18个百分点的差距,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应着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有序推进其全面融入城市,让农业转移人口“愿落户、能落户、敢落户”。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配套政策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各城市因地制宜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聚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近来多地出台新政。3月13日,浙江杭州对当地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同时全面放开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2月份,广东深圳发文,重启暂停3年的积分入户政策;四川日前提出,将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是又一关键点。高国力认为,增强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既符合国际上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经济集聚和布局的规律,也符合中国资源环境条件和人口经济变动趋势。应加大政策举措力度,促进人口经济在城市间合理分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中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专家提醒,还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2023-03-29
  • 90后返乡“新农人”借力拼多多 把高原沃柑“扛”出大山

    时下正值沃柑收获季节,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山坡上连片种植的沃柑树长势喜人,枝头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漫山遍野一派“甜蜜”的丰收景象。


    在新平县县郊的一家沃柑加工厂里,高科技含量的生产线轰隆作响,一箱箱沃柑在传送带上通过一个个“关卡”,按照大小、糖分、形状、表皮外观“自动分组”,几十个工人也分工协作,忙着搬运、清洗、分拣、装箱、装车。





    工人在对沃柑进行清洗


    这家工厂隶属于云南果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厂长饶愿恒在近6000平方米的厂区里穿梭,仔细检查各个环节,对工人进行指导。“做农业很多时候没有特别标准的东西,所以小细节非常关键。”这个90后云南小伙儿一脸严肃,目光几乎不离开流水线上的沃柑。这批果子均经由饶愿恒的合作伙伴、拼多多商家余现伟销售,装车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沃柑并不是云南独有的水果品种,来自广西的武鸣沃柑,来自大洋洲的澳柑,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面对竞争,云南的高原沃柑当然也有它的“金刚钻儿”。种植基地海拔高、生长周期长,成熟度更高,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热光照,使得这里的沃柑果肉饱满,汁水浓郁,吃起来“更有风味”。


    据饶愿恒介绍,云南的沃柑种植整体比较分散,宾川、大理、红河、保山等地均有种植。作为褚橙之乡,玉溪新平沃柑最为知名。但让沃柑走出高原,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条路并不平坦。


    爬坡:品质为基、电商助力


    “你看这个种植的山坡,最陡的有六七十度的坡度,完全没有办法机械化采摘,只能靠人工一筐一筐地背。”饶愿恒站在一个合作基地的种植园里,一边检查尚未采摘的果子成熟度和品相,一边介绍,为了在坡上站稳,他只能略歪着身子,保持平衡。种植采摘人力成本高还不是唯一的难点,“特别陡的地方,靠人工打药都费劲,病虫害也无法避免,表皮上会留下斑痕,所以卖相上云南沃柑有一定的劣势。”


    不过福祸相依,因为果树沿山体而栽,随着海拔上升,气温递减,果子成熟的时间也不一样,山下的果树已经采摘完毕,山腰的才刚刚成熟。“生长周期长,销售周期也长,农药使用少,这些都算是高原沃柑的优势。”在云南做了4年多水果生意的余现伟说。他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上销售的沃柑位列“沃柑好评榜”第一名,而这些沃柑全部出自饶愿恒的加工厂。


    在沃柑产业链上,饶愿恒负责管理的加工厂,可以说是解决沃柑商品化链路上的重要一环。上游对接果农和种植基地,下游对接销售平台和商家,中间还要做好加工,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工人在对沃柑进行分拣


    “拼多多的高流量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能把我们的产品带给更多消费者”饶愿恒直言不讳。尽管高原沃柑在成本和卖相上不占优势,但能在拼多多上做到畅销和好评“两手都硬”,两个90后认为,核心靠的还是品质。


    2020年因选择共同快递公司发货而结识的两人,靠着“要做实事”而“磁场相吸”,随后开始了长期合作。选择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主要也是因为这个渠道品控好,与他们的产品天然适配。“不管同行们怎么做,成品率都是我们的重要指标。”余现伟说,根据采摘情况,成品率高的时候可以达到90%,低的时候甚至只有45%,但无论如何,坏果烂果病果坚决不要,哪怕会降低利润。甚至在比如货源不足、场地涨价时,亏钱也不降低品控标准。


    作为供货商和合作伙伴,饶愿恒也力挺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坚持品质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消费者对余总的店铺认可,就是对我们的产品认可,这样云南沃柑才会越来越被认可。”





    余现伟(左)和饶愿恒(右)因电商相识相助


    过坎:从互联网“大厂”到小加工厂


    黝黑的皮肤搭配朴素甚至洗得泛白的衣服,在加工厂里碰到这位饶厂长,大概率会觉得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份朴素和接地气,他才能做好下游对接的同时,也能和上游种植端保持紧密联系。


    在新平县,大大小小的种植基地就没有他不熟悉的,而且更难得的是大家都认可他,哪怕有的基地有自己的直接客户,也愿意把沃柑拉到饶愿恒这里来加工和分包。在销售端,除了来自拼多多的“大客户”余现伟,加工厂也和不少主流的生鲜电商有合作。“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做事可靠,付款及时,有信誉,讲道理,这些都做到了,他们也就认可我了。”饶愿恒腼腆地笑了笑。


    虽然说起来举重若轻,但背后是下了很多苦功夫,堪称一部新农人的成长史。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生鲜电商平台的技术主管,负责的就是现在加工厂里的这款高度信息化的进口生产线。2016年之后,慢慢从技术开始,接触到采购、销售多种业务,并且逐渐能够全盘负责,有了更立体的经验。





    饶愿恒在电脑上查看机器分拣情况


    2017年底,因为所在平台的业务调整,饶愿恒从光鲜亮丽的互联网“大厂”员工,变成了小加工厂的厂长。从沃柑开始,慢慢扩展到冰糖橙、茂谷柑、蜜橘、牛油果,做本地时令水果的“商业化”。


    从技术岗到管理岗,从大厂打工人到小工厂负责人,适应角色的转变、管理经验的欠缺,都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道坎儿。“当时觉得自己是大企业出来的,很牛,甚至有点不服气。但是运营下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饶愿恒坦言,只做加工,没有全方位的客源,保证不了工厂的运作。而且真正挑起担子,才会有真正的想法,怎么把事情做好。“所以慢慢我就开始通过原来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吸引更多的客户,逐步去补齐短板。”


    接触到上下游的客源,怎么留存客户也是一道坎儿。2018年开始运营后,饶愿恒发现,这台分拣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的生产线运营起来,就比其他同行只能做简单大小分拣的机器,成本要高不少。即使不断优化,成本价格层面依旧没有优势。“既然成本不能继续优化,后面就改变了一下思路,我做服务,把我的服务的意识给提升,不管是上下游的客户,只要遇到的问题,我总要想办法去给他解决。”


    冲锋:建立标准、打造品牌


    不过,上下游产业的打通并没有让饶厂长轻松和懈怠,建立行业标准、打造地产品牌都是他的长远目标和使命。


    地产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行业标准的建设。现在市场上声名远播的陕西猕猴桃、山东苹果都已经形成一套明确的产业规范和标准。但云南沃柑目前还没有,作为制造业专业出身、研究精密仪器的大学生,饶愿恒深感苦恼。


    因为不同的销售端采购标准不同,给他生产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加工厂现有近40个固定工人,但季节性忙的时候,同时期可能有200多员工,而且因为临时工的流动性很大,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给600多人发工资。“总体上我们要靠老员工带新员工,长期工带临时工,但是因为客户多,标准又不断调换,经常就是要做重复的培训,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的原点。”饶愿恒说,如果有统一的产业标准,大家都按同一个标准来,会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这两年,标准化和品牌化的打造也在多方的努力下不断进展。据他介绍,新平县政府牵头建设的冷链物流示范园,即将在今年正式投入使用,冷链物流示范园距离加工厂五六公里,整体从厂房建设、行业标准、产业配套各个方面强化,后面集中进行新平县柑橘产业的推广,届时也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由于规模足够大,饶愿恒负责的加工厂已经接到了相关部门抛来的橄榄枝,邀请他们首批入住。“我们希望能跟政府、协会一起磨合,往这个标准化、品牌的方向去努力,找到市场认可的平衡点,按质定价。”饶愿恒说。


    坚守:农业向未来


    扎进这个行业九年多,饶愿恒承认,农业确实是苦和累,最忙的时候,仅余现伟的拼多多渠道一天就有1万多单。一头是种植基地要着急出货,另一头是客户要着急卖货。需求最集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可能只有3个多小时。工人是两班倒、三班倒来做,但作为负责人,他要始终留守。


    “那时候就想着靠一下,因为不敢坐,坐下去就立马睡着了。”饶愿恒说,服务的都是长期以来对自己认可支持的客户,工人也是极度疲劳的状态,“没办法,我总不能第一个倒下。”虽然觉得很苦也很累,但当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依然说“不后悔”,作为农民的儿子,作为云南人,支撑他走到现在的就是一份情怀。


    饶愿恒自认为是一个“家乡宝”,觉得家乡很好,也很恋家。大学毕业没有选择去大城市发展,而是在家乡打拼,将地产水果送出大山的同时,加工厂也很好地带动了周边的就业,据饶愿恒介绍,“工人来源都是县城周边的村子,要么是需要带孩子的宝妈,要么就是50岁左右、出门打工没有优势的人。”


    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坚信,中国的农业发展会逐渐脱离传统的模式,标准化、商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作为一代新农人,他非常希望去借鉴最先进的模式,并结合本土的情况探索出一条新路。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父亲,他也深感对下一代成长的责任,虽然自己只能每个月陪伴妻子和孩子一两天,但是他认为,有义务为更多的孩子创造安全的食品环境,这也是他目前践行的初心,“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到我这一代还没走完,但是我会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饶愿恒说。


    农业需要产业化,需要有知识有眼光的新农人,同时也离不开一条可以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高速通路。拼多多起家于农业,通过“农地云拼”打造全新农产品供应链,成为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响应“数商兴农”号召,拼多多于近日宣布启动“农云行动”,集中投入优势资源,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

    2023-03-28
  • 两部门印发通知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

    两部门印发通知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


    本报讯记者朱宁宁为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以下简称运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提升“快进”交通网络衔接效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密火车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客运直达线路。支持在国家旅游风景道开通旅游观光客运线路,在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开通红色旅游主题客运线路。鼓励通过增设旅游客运专线、开行定制客运线路、优化客运线路布局和运行时间等方式,提升民族村寨、古村古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乡村旅游资源的可达性。





    《通知》提出,丰富旅游出行服务供给。重点围绕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资源,合作开发特色运游融合服务产品。在保障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探索由同时获得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和导游证的从业人员,在市域范围内依法依规向旅客提供运游融合服务。

    2023-03-28
  • 彩礼“降温” 为爱“减负”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点名,各地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彩礼“降温”为爱“减负”


    举行一场“不比彩礼比幸福”的集体婚礼,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主题宣讲,向新人发放倡议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培育农村妇女干部当倡导俭朴婚嫁的“新媒婆”……近期,多地发出倡议、组织活动,抵制高价彩礼。





    近5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点名“高价彩礼”,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低彩礼”“零彩礼”悄然成风,高价彩礼得到一定遏制,群众在婚嫁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摒弃婚嫁陋俗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与行动。


    高价“礼”变味


    今年春节过后,踏上返岗归途,来自中部地区农村的王先生内心有些焦虑:年过30的他又被家里催婚了。


    “在老家,我确实是大龄青年了,可现在找对象、结婚也没那么容易。”王先生坦言,在当地,男方打算结婚,一般要备好房、车,还要出一笔彩礼。彩礼金额大致20万元,全部加起来至少六七十万元。


    王先生算了一笔账:每月打工挣6000多元,一年存下三四万元。如果仅靠自己打工,很难在短期内攒够这笔费用。


    生在北方某县城的小刘面临和王先生类似的烦恼。在小刘的家乡,彩礼数也在20万元上下,但当地很多人家有攀比心理。“对男方来说,如果谁家彩礼少,很没有面子;对女方而言,彩礼越高,就觉得嫁的闺女越厉害。”小王说,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彩礼超“行情”的情况并不少见。


    很长一个时期,一些地方的彩礼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越是偏远山区彩礼越高的怪象。个别地区还流行“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的说法:前者指1万张5元钞票、1000张100元钞票和1张50元钞票;后者指三斤三两的100元钞票。


    高价彩礼让“礼”变了味。“作为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婚俗礼仪,彩礼有一定合理性,但‘高价’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东南大学社会学系讲师赵浩指出,高价彩礼很可能使部分农村家庭“因婚致贫”“因婚返贫”,进而产生家庭纠纷和代际矛盾。


    “这是一种陋俗,也是对人的不尊重,与传统婚礼内含相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彭林认为,“婚礼”的“礼”,是让人们对结婚有敬重之心,认真对待婚姻。“婚礼是一件严肃的事,高价彩礼把这层含义冲淡了。”


    高价彩礼为何难治?全国妇联副主席吴海鹰表示,首要问题在思想观念,“有些人认为,‘彩礼是女儿身价的标志,彩礼要得少会让人笑话’。”有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54.2%的人认为“好面子、随大流”是索要高价彩礼的第一原因。


    农村适婚青年“男多女少”,则进一步抬高了彩礼。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蓝坊镇魏家村村支书魏三忠介绍,嫁到城里的姑娘不少,到村里的却寥寥无几。目前,村里适婚青年中约七成都是男青年,面临一定的“娶妻难”问题。


    吴海鹰指出,“媒婆”等婚姻中介从彩礼中“抽成”也助推了彩礼金额走高。记者了解到,一些职业媒人为赚取中介费,怂恿女方父母索要“服装购置费”“离娘钱”“菜水钱”等,并从高价彩礼中抽成10%甚至更多。


    “低”“零”应提倡


    前不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这是中央一号文件5年内第4次点名“高价彩礼”。


    在江西省全南县,玉舍村党支部书记林太金结婚“零彩礼”这件事近日传开了,打动了不少因高额彩礼而迟婚恐婚的年轻人。


    “他多次在村中移风易俗宣讲会上说支持‘零彩礼’,这次更以实际行动为村里人树立了好榜样!”村民们说。


    “我和爱人相恋两年,都认为,两情相悦,能一起过好我们的小日子才是最大的幸福。”林太金表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幸福快乐。”林太金的岳母说,“零彩礼”嫁女儿,也是希望小两口不要因为面子承担债务,轻装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谈到最近的婚俗新风,山西省襄垣县付村村民王科和王靖深有体会。他们是村里第一对“零彩礼”夫妻。


    2017年,由于父亲重病,王科家里花光积蓄还欠了一笔外债。2019年夫妻俩准备结婚时,正逢县里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过去女方要十几万元的彩礼很普遍。”王靖说,但现在农村女性和男性一样,有工作,能挣钱,况且两人感情好是彩礼换不来的。婚后,两人到县城打拼,如今不但还清了欠债,还有了不少积蓄。


    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精神,对彩礼“限高”,“低彩礼”“零彩礼”渐成新风,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河北省河间市,2021年4月至今年1月,全市共办理新婚登记4726对,其中“低彩礼”“零彩礼”占比88%,每桩婚事花费比从前平均减少7万元至15万元;


    甘肃省定西市,2022年6月至今,70%的出嫁方彩礼控制在5万元以内,平均为4.9万元,比之前下降了10.9%;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实施9个月内,制止10万元以上彩礼528起,彩礼从平均30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


    河南省宁陵县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宁夏泾源县明确彩礼不超过6万元,并逐年下降;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提倡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一般不超过1万元;江西省萍乡市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


    很多地方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高价彩礼“降温”,为爱“减负”。河南省杞县连续多年举办新风尚集体婚礼。一对参与过集体婚礼的新人说:“我们的婚姻没有高价彩礼的困扰,也没有细枝末节的烦琐,有的是余生白首、细水长流。”


    江苏省东台市紧抓重点人群,建立公职人员婚前廉政谈话、操办婚嫁事宜报告备案、违规操办婚嫁事宜歪风查办三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简办、廉办。


    共建文明乡风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大槐树村村民张盼至今仍记得,自己曾因彩礼发过愁。根据习俗,彩礼金额一般在12万元至15万元之间。后来多亏当地红白理事会的调解、劝说,彩礼降至6万元。


    政策的不断落地实施,使高价彩礼在部分地区得到抑制,婚事花费也大幅降低,但高价彩礼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建立治理高价彩礼的长效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靳小怡认为,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应是综合性的,既要从婚宴、彩礼金额的规定性政策入手,也要在促进家庭和谐、保护女性权益、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与爱情观上下功夫。


    吴海鹰表示,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培树一批群众身边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的家庭典型,并大力宣扬“不要彩礼要幸福”“婚后共同奋斗”的婚恋观,形成抵制高价彩礼的强大舆论氛围。她还建议制订具体约束性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


    “乡村的情况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赵浩说,“天价彩礼”,或与村里男女比例失衡有关,或与养老关系密切,“我们只有找到每个地区高价彩礼盛行的具体原因,才能真正解决它”。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来源比较少,彩礼起着家庭经济保障等多重作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春华指出,要重视高价彩礼背后的经济逻辑,建议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养老、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衡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要优化服务举措,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吴海鹰建议:搭建公益婚介平台,为未婚男女提供免费婚介服务;完善婚嫁新风礼遇激励机制,为“低彩礼”“零彩礼”者提供集体婚礼、免费体检、创业担保贷款等暖心支持服务;支持村委会继续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治理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治理高价彩礼,需要我国传统婚礼道德精神的回归。”彭林认为,高价彩礼盛行反映了部分家庭精神文化的匮乏。他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人们对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俗终会得到全面有效遏制。(记者史志鹏)

    2023-03-27
  • 4月20日起北京种植牙费用将大幅降低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陈旭)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出台《关于开展全市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将于4月20日起同步实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限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届时,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种植体及牙冠价格将大幅降低。


    北京市医保局有关人员26日介绍,口腔种植的整体费用主要由医疗服务和医用耗材两部分组成。此次共整合规范了15个口腔种植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较调整前平均下降72%,将显著减轻群众医疗服务费用负担。


    除降低项目价格外,同步对“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总费用进行调控,区分不同等级、不同属地医疗机构以及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等情况分别设立了4档调控目标,具体为:北京全市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4300元,非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4500元,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5000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5450元。


    据介绍,北京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无论公立还是民营机构,均按照上述政策执行。非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可参照上述政策确定本机构具体调控目标,并对社会公开。


    为进一步降低口腔种植耗材价格,国家医保局统一组织了口腔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大幅降低种植体价格,平均降幅55%。比如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左右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目前北京市正在开展种植体中选结果落地工作。


    据介绍,北京市也将对种植牙过程中配套使用的牙冠耗材开展限价挂网,进一步降低牙冠产品价格。为确保群众享受到全流程降价成果,上述耗材集采结果将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同步执行。

    2023-03-27
  • 全国民航26日起执行夏秋航季航班计划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周圆)3月26日至10月28日,全国民航将执行2023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记者24日从民航局获悉,今年夏秋航季,共有169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7222班,国际客运航班计划量较2022年夏秋航季有明显增长。


    国内航线航班方面,41家国内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航班99057班,其中,客运航班每周96561班。在新开辟航线方面,38家航空公司在新增的国内726条独飞航线(含独飞航段)上每周共安排6659个航班运营。港澳台航线航班方面,36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共3463班,同比2022年夏秋航季增长30.83%。其中,香港航线方面,27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共1716班,同比增长35.44%;澳门航线方面,12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821个客运航班,同比增长32.85%;两岸航线方面,21家航空公司计划在大陆33个航点与台湾桃园等4个航点间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共926班,同比增长21.52%。


    国际航线航班方面,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际客货运航班14702班。国际客运方面,国内28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际定期客运航班6772班,通航国家和地区55个,通航城市101个;国外共有88家航空公司从47个国家和地区的79个城市飞往我国,计划每周安排定期客运航班3808班。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秋航班换季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国内航空市场方面,重视发挥航班计划的源头调控作用,在做好安全保障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平稳恢复航班。二是在国际航空市场方面,按照新型冠状病毒“乙类乙管”总体方案,民航局及时发布相关工作方案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

    2023-03-25
  • 团队游引领老年旅游市场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此时并非传统的旅游旺季,不过,各大景区的客流人数并不少。人群之中,扎堆出现的旅行团分外显眼。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传统团队游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业务板块之一。如今,各地争相回归的旅行团似乎在高调宣布:旅游市场的热闹和春天一起回来了。





    回归的旅行团


    “目前团队游业务恢复确实比较快,我们公司从北京出发的团队人数一个月能达到3000人到4000人左右,和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数量上已经差不了太多。”玉屏旅游集团执行总裁汤佩玄说。


    “从春节开始,团队游恢复的形势一直很喜人。北京的地接业务已经达到2019年的水平,从北京出发的团队跨省游也正在有序恢复,其中海南、云南的线路比较受欢迎。”北京春秋旅行社总经理杨洋对市场作出了相似判断。


    “我们公司的客群以50岁至70岁为主。旅游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汤佩玄认为,城镇老年人退休后拥有稳定的退休收入,又没有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压力,业余生活很空闲,特别愿意四处走走。“疫情三年,很多老年人的出游计划暂时搁浅了,现在开始慢慢释放。”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统计调查所所长马仪亮注意到,不光是大城市的老年人,现在老年旅游市场的客源梯度逐步下沉,越来越多中小城市、乡镇甚至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加入到旅游行列。“特别是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逐渐超过60岁,他们长期在外工作,对家乡以外的世界充满期待,进入老年生活后更愿意出去旅游。”


    从出游方式来说,团队游依然是很多人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重要选择。“老年人对旅行社有依赖感,他们在出游时对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更加谨慎,需要旅行社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杨洋表示。


    “受体力下降等因素影响,老年人旅游自驾出游的比例不高,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团的比例比较高。”马仪亮提供了一组数据,65岁以上城镇国内游客中,参团比例达20.8%,约为全年龄段平均水平的5倍。


    “由于老年人对健康和安全更加敏感和看重,疫情以来老年旅游市场占比略有下滑。”马仪亮说。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改变,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观望后,出游活动变得活跃起来,一些人甚至开始重拾出境游。


    变化的消费观


    举着小旗、戴着小帽,大巴一开上车睡觉、大巴一停下车照相,土特产、纪念品买上一堆……这是很多人对旅行团的固有印象。


    “如今,这样的出游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单纯的低价越来越难以构成吸引力。”杨洋说,现在团队游的相当一部分主力是刚刚退休的“年轻”老人,他们身体好,积蓄不少,消费观念很新,消费能力很强,越来越需要品质化的团队游产品。


    汤佩玄观察,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喜欢慢节奏的度假型产品,在一个目的地待的时间长一些,慢慢走、慢慢看,另一类“活力”老人,则喜欢一网打尽所有知名景点。两种需求有一个共同之处:老年人对旅游品质有了更多期待,希望能住得好一点,尝尝特色菜,再安排一些康养项目等。“老年人生活一般比较简朴,不愿意浪费,但是我们发现,在旅游这件事上他们是舍得花钱的,因为能让自己快乐。”汤佩玄说。


    李宇彤是6人游旅行网的一名旅游定制师。定制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出游方式,特点是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组成小规模的团队,根据自己的偏好设计线路等,不过,旅游成本相对较高。“找我们咨询和报名的老年人确实有增多的趋势,他们有两个特点,一是愿意为体验花钱,二是很‘懂’玩,特别喜欢挑自然风光优美又小众的目的地。”


    马仪亮也发现了老年旅游需求的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三年疫情,人们对健康更为关注,对康养旅游的需求进一步升级——很多老年人会减少一次出游过程中游憩目的地的个数,选择在每一个目的地停留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当中,养身的同时养心,甚至有不少人会选择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地方旅居上一段时间;“轻休闲、慢体验”的旅游需求更加显著,更愿意将旅游与养老、养生、轻体育、教育等结合在一起,通过旅游提高生命质量。


    重置的吸引力


    “我国老年人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大,人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在隔代养育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减少,各方面因素都决定了老年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将成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马仪亮说。


    “对我们做团队游的传统旅行社来说,老年人是一定要抓住的目标消费群体。”杨洋坦言,“现在的问题是,旅行社针对老年人的很多旅游产品是‘过时’的,不能适应老年人新需求的产品是没有意义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公司推出过一款印度游产品,双飞一周左右的行程,价格只有几千块钱,但这款产品卖得一直不尽如人意。“后来我们仔细研究了一些印度游攻略,发现90%的游客并不是玩了一周就回来,而是用十几天的时间把印度几个有特色的城市都走到。”根据这个发现,公司重新设计了线路,推出了一款12天到15天行程的产品,价格在2万元左右,没想到市场反馈反而很好。


    “这说明,光有单纯的价格吸引并不够。要做好老年旅游产品,必须重视研究老年出游需求、行为特点、消费习惯等。”杨洋说,过去设计团队游产品时,主要受资源驱动,“在哪个目的地有什么资源,可以安排什么酒店,包哪个时间的航班,总是优先考虑资源和价格,再反推产品设计。”现在,这个套路慢慢行不通了,需要向需求驱动转型,从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出发。


    “老年人喜欢更多人际互动,更多融入目的地生活。当前的旅游产品大多只是在常规旅游产品上做适当改造,在老年优待、社区互动、培训教育、当地公共文化活动参与等方面的深度结合远远不够。”马仪亮认为,很多“年轻”老人能且愿意参与在目的地的徒步、骑行、露营、登山等轻体育项目,也喜欢参与到乐器演奏、非遗体验、旅游纪念品制作等活动中,从看景为主逐步转向融入当地人文风情,由此,“轻休闲”类的旅游产品可以更加丰富。


    在汤佩玄看来,除了产品设计要按需定制,在推广引流渠道上也需要与时俱进。“以前我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营销,现在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我们要重视短视频、直播等渠道。”马仪亮也提到这一点,“老年人无论在旅行前还是旅行中都更关注人际互动,更愿意接受与自己相似的人的推荐,通过社群进行产品和口碑裂变的营销效果可能更好。”(记者张雪)

    2023-03-25
  • 新场景、新业态促进新消费 从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看消费升级

    老旧居民小区“变身”文创街区、废弃厂房改造成音乐餐吧、大型商圈提档升级……在重庆市江北区,传统商圈和老城区不断涌现“新花样”,众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带动客流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持续攀升。


    江北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之一,长江、嘉陵江在此汇聚。2021年,重庆成为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5个城市之一。近年来,江北区抓住机遇,凭借产业优势和两江交汇的城市景观,加快打造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


    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


    下午2点,北仓文创街区的咖啡馆里座无虚席。“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很有‘文艺范’,是感受本地文化和休闲聚会的好去处。”游客李女士对记者说。


    北仓文创街区位于江北区观音桥街道,2016年由一座老纺织仓库以及周边老旧居民小区改造而成。街区内既有各种潮品文创商店和特色餐饮小店,也有公共图书馆、文化展厅等多种商业业态,是文艺青年的“打卡地”。


    “今年以来,北仓文创街区的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同比增加约50%,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该街区投资方负责人陈芸莹说。


    晚上10点,走进同样是位于观音桥街道的“九街”,车水马龙、灯火辉煌,街头艺人的歌声、酒吧的音乐与改建后的老街道相得益彰,这里是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我们有170多个座位,现在每天晚上接待消费者约300人,生意越来越好!”“九街”某酒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九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九街”由老旧街道改造而成,经过多次升级,已成为重庆“夜经济”的名片。目前店铺处于满租状态,今年以来客流量恢复明显,周末达到8万人次,同比增加2万多人次。


    全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激发重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消费潜能。在“九街”取得成功后,江北区又联合企业将一座废弃国企厂房改造成“九街有个单位”文创产业基地。“九街有个单位”项目不仅盘活了城市中心闲置土地、展示了重庆工业遗址文化,还保留历史风貌建筑20余栋,形成了开放式集市、机车展、音乐餐吧等新业态,带动就业约5千人。


    “我们希望通过植入文化艺术元素,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更新潮、有趣的消费体验。”九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传统商圈提档转型


    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江北区结合城市更新做好存量土地“文章”,围绕“文、商、体、游、购、娱”做大消费场景,升级商贸产业。江北区去年集中启动9个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重大项目,总投资约700亿元。


    始建于2003年的观音桥商圈是江北区的传统老牌商圈,拥有5家主力百货、10家大型购物中心、25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凭借其地理位置和丰富业态等,是重庆人气最旺、业态最时尚的核心商圈之一。


    为了进一步扩大商圈知名度、影响力,近年来观音桥商圈也在大力转型。商圈内的中環万象城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负责人梁磊介绍,中環万象城将联合多家国际知名消费品集团,打造重庆首家百亿级顶级商业综合体,成为国际消费新地标。


    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秋说,江北区正围绕国际化、品质化、场景化、特色化大力推进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发展沉浸式消费、推广线上平台、开展首展首秀首演活动,不断增强江北消费辐射力、带动力。目前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已超过50万人次、节假日达到80万人次,经第三方出行数据统计,观音桥商圈跻身全国城市商圈热度榜前列。


    营商环境优化提质,激活市场活力


    聚集商贸产业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江北区建立“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机制,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100余家重点企业,相关部门联系服务1000家“四上”企业,各园区、商圈等通过服务专员联系超过10万家市场主体,让餐饮小店也能找到服务专员。


    同时,江北区积极推行营商服务数字化改革,打造“小江都能办”品牌,助力营商服务提质增效。“企业营业执照申办、税务登记、申领发票、员工参保……这些流程过去耗时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月,而现在根本不需要跑路,自己在家就可以通过电脑完成。”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商铺等房产过户、抵押也是不少商贸企业常遇到的事情。江北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张斌介绍,通过电子政务、房产和电力账户一起过户等措施,让群众少跑腿,企业不动产登记时长从过去的平均3天减少到现在的30分钟左右。


    此外,江北区着力加强协调衔接、兑现相关政策,已帮助300余家企业申报市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争取资金超1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江北区新增市场主体2.47万户,去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同比增长4%,商品销售总额6259亿元、同比增长12%。“江北区将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不断更新消费业态、提升消费平台能级,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说。(记者李勇、周凯、刘梓桐)

    2023-03-24
  • 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活动

    原标题: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交二审


    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活动


    昨日(3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二审稿”)修改情况的报告。从突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强化网络保护责任、健全工作体系等角度,修订草案二审稿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规定。比如,在学校保护方面,修订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的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修订草案二审稿针对未成年人所涉及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打赏、算法推荐、在线教育,以及预防网络暴力等问题均做出了细致规定。





    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活动


    从整体上看,本次修订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准确把握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方向,进一步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内容和目标,遵循未保法的原则和理念,补充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坚持的六项具体要求。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六项具体要求: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修订草案二审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突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要细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采取科学方式方法,教育、影响和保护未成年人,鼓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


    在学校保护方面,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日常巡查、定期检查、技防监控等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场地设施、食品安全、校车运行、学生宿舍、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学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卫生环境和条件,以及为未成年人提供的食品、药品、服装、教具、餐具、体育运动器材等学习、生活和活动用品,应当符合相关标准。


    为应对突发事件、防控学生欺凌,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定期进行必要的演练。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制止、处理学生欺凌行为。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修订草案二审稿还增加了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的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


    对未成年人劳动保护,修订草案二审稿也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不得推送诱导不良嗜好的信息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人大代表和社会各方面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打赏、算法推荐、在线教育,以及预防网络暴力等问题高度关注,要求加强管理和规范,本次修订草案二审稿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做出了多项具体规定。其中,修订草案二审稿增加了网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网络保护职责,以及学校和监护人的保护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同时,修订草案二审稿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作出规定。例如,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要建立未成年人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设立紧急防护功能,向未成年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应当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针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修订草案二审稿还细化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在线教育等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比如,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内容审核相关规定,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线上直播类培训应当设置合理的时段、时长,保证未成年人休息时间。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完善网络社区规则和用户公约,引导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不得违反规定向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将热线纳入接诉即办工作体系


    在健全工作体系方面,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未成年人保护关系千家万户,涉及部门多、领域广,要进一步统筹协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时,补充了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保障校园内、外安全的职责。


    修订草案二审稿还增加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相关内容;增加培育和发展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加强未成年人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建设的措施,支持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明确将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受理的咨询、检举、控告和报告纳入本市接诉即办工作体系。(记者蒋若静)

    2023-03-24
  • 多地推出生育补贴,综合措施需配套发力

    近期,多地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激励生育。“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聚焦降低育儿成本,呈现补贴力度大、涵盖范围广等新特征。





    新华社发徐骏作


    多领域补贴降生育、养育成本


    在此前的激励生育政策中,延长产假是出镜率最高的“统一动作”。近期这一轮激励生育政策中,多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


    2021年起,一些中小城市开始探索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近期,多地加入发放生育补贴行列,城市数量增加、层级提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云南省是全国目前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发放生育补贴的省份。深圳、温州等城市的补贴细则近期已公开征求意见。


    在补贴范围上,哈尔滨、济南等大多数城市集中在二孩、三孩家庭,有的城市将补贴对象拓展到一孩,如深圳、温州在征求意见中均将一孩家庭纳入。部分城市对新生子女户籍做出规定,如杭州明确新出生子女的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可以申领。云南省对补贴时限做出规定,明确一次性生育补贴、育儿补助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在补贴额度上,各地大多呈现一孩、二孩、三孩补贴递进式增加的特点,不同城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累计可领到数千元直至上万元补贴。如针对二孩家庭,哈尔滨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发放标准为1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还在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协同发力,为育儿家庭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在医疗方面,江西省推动生育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济南规定,对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在住房方面,甘肃酒泉市自今年3月9日起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家庭购买住房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长沙市规定符合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政策认定条件的,可在原有家庭限购2套的基础上增加1套购房指标。


    有的地方已启动发放形式多样


    记者注意到,各地育儿补贴发放形式多样。有的一次性发放,如杭州市拟向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有的按月发放,哈尔滨、济南的发放年限均为子女3周岁前。


    据杭州市卫健委介绍,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杭州市育儿补助将采取数字化方式发放。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补贴发放工作已经启动。2021年7月,四川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为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育儿补贴金一年一次发放,次年第一季度前发放到享受对象社保卡里。据攀枝花市政府介绍,当地2021年度兑现符合条件的650名新生儿育儿补贴金95万元。2022年享受育儿补贴金的家庭超过2000户,兑现育儿补贴金约1000万元。


    在云南,近期多个社区开始发布发放生育补贴的登记通知,明确领取生育补贴的二孩、三孩户口须在云南,且夫妻双方已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符合条件即可向(村)社区申报,社区收到申请后,按流程上报公示,补贴金额将统一发放。


    “办理时只需提供夫妻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社保卡和孩子的出生证明,现场填写一张申请表就可以了。”35岁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大坪社区居民杨永东说,“养两个孩子有一定的经济压力,每个月有育儿补贴确实是一种帮助。”


    腾冲市腾越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李灵英说,每天都会接到群众的来电咨询,大家的申请意愿很高,预计首批补助资金将在今年4月发放。


    为支持三孩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江西省规定,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倾斜。截至去年4月,江西已通过公租房保障三孩家庭7927户,其中实物配租6813户,发放租赁补贴1114户。


    据了解,济南涉及二孩、三孩家庭的最新医保缴费政策已经实施,目前符合条件即可在家门口办理。


    支持生育还需配套发力


    受访群众普遍表示,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影响二孩、三孩出生率。期待持续提升政策可及性和可感度,通过进一步减轻相应负担来提升生育信心。


    受访专家指出,多地生育支持政策提速推出后,建议进一步细化现有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衔接。云南省腾冲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赵绍霞表示,现阶段生育支持政策落实还处于起步阶段,需强化部门联动,才能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推动相关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菁指出,除了一次性生育补贴,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对生育家庭进行扶持和托举,比如,托幼体系的完善,生育假政策的优化,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的普及,月嫂、育儿嫂等紧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规范等。


    记者注意到,各地一些配套措施正在探索。济南市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重庆市卫健委人口家庭处处长吴长文说,今年重庆将继续扩大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确保实现每千人口达2.5个托位的目标。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出台生育支持政策需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阶段、人口结构、财力等因素,深入分析研判各项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持续性。

    2023-03-23

  • 首 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