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近,更融,更绿——国庆节假期探访“轨道上的长三角”

    国庆节假期,随着出行的客流记者看到,从苏北到浙南,从皖西到沪上,一条条高铁纵横交错、绵延伸展,串联起长三角的江海城乡。在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覆盖下,“轨道上的长三角”让人们的生活贴得更近,产业更加融合互补,生态绿色为更多人所共享。


    1小时生活圈


    18分钟,是家与单位的距离。铁路南京站售票员华志鹏赶7时18分的G7032次列车从镇江往南京,每天几乎都是分秒不差。唯一一次错过高铁,是在七年前的除夕夜,下班太晚的他在火车站偶遇了一位同样错过高铁的女孩。如今,那位女孩已经成为他的妻子。华志鹏感慨,没有“轨道上的长三角”就没有他今天的工作与生活。


    19分钟,是跨越省市的旅程。工作在上海的李纤把房子买在了江苏昆山,这并不妨碍她国庆节假期与朋友约着在静安寺逛街。每天高铁往返让她的双城生活更加便捷。与高铁同城化的速度相匹配,沪昆两地居民服务不断互通,让李纤工作生活更加安心。





    国庆节假期拍摄的南京南站外景。(受访者供图)


    30分钟,是回家的更多选择。利用假期,杭州客运段列车长潘勇坤在杭州西站坐G9274次列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回到老家湖州。9月22日新开通的合杭高铁湖杭段,让他多了一条回家的路线,也让长三角的轨道网越织越密。


    1小时以内,是对未来生活的新期待。张家港市塘桥镇企业家朱卫国曾经很无奈:公司招聘外贸人才,工作地点写张家港,几年没人应聘。在苏州市区设了办事处不到一个月,人就入职了。预计将于明年通车的江苏南沿江铁路将让张家港融入南京和上海的“1小时生活圈”,更多长三角乃至全球的人才有望选择扎根这座江城。


    十年来,“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缩短着人们在时空和心理上的距离。如今,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3万多公里,其中高铁6500多公里,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


    产业随轨道延伸


    国庆节前夕,高铁桐庐东站启用。假期里,周边的美丽乡村迎来大批游客,农家乐经营者章樟洪在采摘园里忙碌而愉快地说:“以前,我总要费劲告诉客人怎么来,现在我只要说‘桐庐东站下车很快就能到’。”


    铁路为长三角乡村振兴带来机遇:穿越大别山区的合武铁路,吸引更多游客“进山”;京港和宁安高铁让皖西南的猪肉、酱牛肉“远走他乡”;徽州刀板香、金陵盐水鸭、徐州把子肉……一系列地方土特产成为主题餐厅的招牌菜,让富农产业链从车厢、车站延伸到长三角各个城市。


    国庆节假期,在安徽芜湖西货场,数以百计的小汽车从尾门缓缓驶入火车车厢。货场有关负责人刘小飞说,这些特制的车厢每节能装9辆小汽车,将编入中欧(亚)班列,也发往上海、杭州等地。长三角产业链随着铁路轨道延伸:今年以来,中亚班列成为长三角货运班列的重要增长点。仅在江苏,南京等地利用中(国)老(挝)的铁路线把班列服务延伸到了缅甸、泰国等中南半岛地区,累计运送货物货值数亿元。


    离湖州站不到10分钟车程,因唐诗而闻名的西塞山下,一个科学谷汇聚了一批科研平台和科创人才。这里正成为湖州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湖州市外国专家服务中心主任白桦说,当地借助高铁优势吸引更多科创人才在绿水青山间追逐梦想。


    车在画中游


    十月金秋,高铁列车沿着“长三角最绿边”宁杭线穿梭,明亮的车窗外闪过铁路两侧绵延不断的绿色——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截至2021年底,长三角7960公里宜林铁路地段已覆绿7430公里,绿化率达93%以上。加上沿线城市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城乡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四季见美景”正成为长三角旅客的普遍体验。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徐瑞华表示,长三角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发达的高铁网,每日近千对呼啸往来的高铁列车,正成为城市间最强的“黏合剂”,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轨道上的长三角”已然成为一个窗口。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507公里,将承托起这一世界级城市群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记者杨绍功、贾远琨、魏一骏、胡锐)

    2022-10-05
  • 新华全媒+丨郊野游露营游成国庆出游新风尚

    游客在武汉花博汇景区露营。新华社记者熊翔鹤摄


    新华社武汉10月4日电(记者喻珮、熊翔鹤)今年国庆假期,郊野游、露营游成为小长假的亮点。


    在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花博汇景区内,田园小憩露营基地焕然一新,成了不少市民游客度假的好去处。营地内,拉起天幕,市民游客打开折叠桌椅,摆上美食,拍照打卡;不远处,景区秋景如画,向日葵、醉蝶花、格桑花、百日菊等缤纷盛放……


    武汉市内河流众多,湖光山色随处可寻,在解放公园、中山公园、东湖风景区等“城市绿心”,艺术营地、森林交响曲等主题活动相继开展,为都市人增添露营的多重体验。


    “近年来,露营成为日渐兴起的休闲方式。”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宜昌百里荒旅游度假区副总经理刘力华以自己所在的度假区为例,提供了一个参考数据:“过夜留宿景区的游客中,帐篷露营的游客占了6成。”


    在城市近郊,“沉浸式”“慢节奏”的游玩方式受到青睐。“我们特地提前预订了帐篷,带家人来体验清晨看日出、晚上数星星的奇妙之旅,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次露营体验。”宜昌市民周乔说。


    今年国庆假期前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丰收的湖北”10条精品旅游线路,返乡探亲游、乡村游、采摘游、民宿游、露营游成为假日旅游市场的主流,预计占湖北全省假日旅游消费的6成以上。


    多家旅游资讯平台数据显示,基于本地的消费业态搜索热度大涨。在去哪儿平台上,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内火车线路预订火热。除了热门旅游城市外,本省旅客还将目的地锁定在一些基础建设完备但在旅游领域相对小众的城市。


    去哪儿首席营销官黄小杰说,“十一”假期,国内部分小众目的地城市四星、五星酒店的预订量,较2021年同期增幅明显。

    2022-10-05
  • 走进县城看发展丨辽宁庄河:生态优先闯出振兴发展新路

    辽宁省庄河市地处辽东半岛东侧南部,黄海北岸,因生态环境良好,被称为大连地区的“后花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庄河市坚持生态优先,做大做强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以海洋产业为主的“蓝色经济”,以粮食生产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的“金色经济”,闯出振兴发展新路。

    前不久,总投资67.98亿元的辽宁庄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是庄河市构建风、光、水、核、氢(储)“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体系产业格局的关键一环。

    海上9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7米/秒,风力资源充足;水资源丰沛,有水库38座;日照充足,适宜发展光伏发电……山海间的庄河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资源禀赋突出。


    “既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发展产业。”大连北黄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祥东,参与和见证了当地清洁能源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他说:“2017年以来,庄河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批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先后落地。”

    距离庄河市海岸线20多公里的黄海深处,300多座高约百米的“大风车”耸立在蓝天碧海间,巨大的风电机组叶片不停转动。华能(庄河)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址Ⅳ1项目等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已实现并网,建成投产105万千瓦,累计发电28.4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84.3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33.54万吨。

    庄河市不断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一大批清洁能源生产及装备制造业企业正加速聚集。“项目2019年投产,在为庄河海上风电基地提供设备同时,产品还销往山东等地。”大连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嵚雄说,“2019年产值还不到1亿元,去年达到24亿元。”

    庄河市独特的气候造就了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环境。庄河市海王九岛海域的富谷现代海洋牧场,一排排深水网箱养殖着红鳍东方鲀、大竹荚鱼等优质鱼类。

    “网箱中装配的水下摄像头可将实时画面传输至20余公里外的陆上基地,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即可远程监控鱼的生长情况,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以上。”大连富谷集团工作人员张超说。

    庄河市海域面积2933平方公里,海洋产业是当地传统支柱产业。从靠海吃海到向海而兴,2012年以来,庄河市13家重点渔业企业累计完成12.9万亩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50岁的石城乡渔民刘洪生,一早驾驶着养殖船驶向海洋牧场,将一笼笼生蚝捞到船上,再运回基地,经加工后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现在是‘政府+企业+渔民’模式,我负责生蚝养殖,月收入一万多块钱。”刘洪生说。

    去年,庄河市水产品总产量57.3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02.3亿元,正加快渔业、旅游、滩涂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产业融合“金色牌”香飘四方

    金秋九月,在青堆镇河川村,一片500亩的稻田即将迎来丰收。与传统的种植模式不同,这片稻田采用认养模式,认养人既可以亲身体验农耕文化,也可实现绿色生态大米“私人订制”。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是实施主体,将农户土地流转统一管理,认养人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稻田情况。”河川村党总支书记王乃全说,今年,河川村将认养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深度融合,打造集农耕体验、民宿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草莓、蓝莓、食用菌……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庄河市加快向现代农业转身,以生态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


    在吴炉镇殿义村,一排排标准化香菇大棚鳞次栉比、整齐划一,村民们一大早便进棚忙碌起来,采摘、分级、包装。“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我有一笔收入,我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还能挣100多元。”56岁的村民徐福波说。如今,殿义村600多户村民,一半以上种上了香菇,年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2021年,庄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849元,同比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976元,同比增长6.9%。一个生态宜居的小城正崛起于黄海北岸。

    2022-10-01
  • 终南山下,被“艺术乡建”改变的村庄

    游人在鄠邑区蔡家坡村收割后的麦地上跳舞(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本报记者张斌、张健


    这是一场长达5年的“艺术乡建”。


    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带领一群实验艺术系学生,来到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采风创作。秦岭终南山下,翻滚的金色麦田成为创作空间,麦秆雕塑、装置艺术直直地立在田间。


    村民们聚在一起纳闷:“啥是艺术?”


    5年来,老乡、艺术家群体和当地政府携手探索,交响乐、秦腔、戏剧在麦田上一场接一场演出;割麦的镰刀、剥完的玉米棒子、腌过酸菜的旧坛子都被拍成照片,展览在村里改建的美术馆;艺术村长、乡村振兴顾问、音乐人、游客纷至沓来,少人问津的村子日渐欢腾。


    来自艺术的启迪让当地探索出一条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让村民们逐渐明白:“切菜是艺术,割麦是艺术,生活本身就是艺术。”


    5亩麦田和一次偶然介入


    第一次来到石井街道蔡家坡村,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就爱上终南山下的这片村庄。


    蔡家坡村沿秦岭而建,有1000余户近4000人,主导产业是1100亩葡萄、600亩猕猴桃。村民们也种麦子、玉米。


    “背倚秦岭,村庄、麦田、果园点缀其间,有一种自然的、纯粹的美感。”师生们决定,“实验艺术”就在这个村子展开。


    相比于为人熟知的绘画,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实验艺术”更为自由、独特、抽象,影像、装置、摄影、行动表演等都隶属其中,观赏门槛也高。


    师生们租下5亩麦田,在麦地里创作出多种艺术作品。比如,用麦秆和钢架制作而成的巨幅装置作品《麦霸》;用树枝、麦秆搭建的高高耸起的巨型鸟巢……


    一切都太陌生,一切都太新潮。这种“介入”让村民们不解:“这些‘外人’要干啥?”


    师生们隐隐觉得不对劲。他们去找村民,大多数人都说“看不懂”。原本期待这种“在地创作”能和村民产生紧密的情感共振,但过于艺术化的展现却背道而驰,反而生发出陌生感、疏离感。


    “不能自顾自地展览,要和大家的日常联系起来。”团队成员尝试先从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着手。


    有人提议,不如就叫“关中忙罢艺术节”。所谓“忙罢”,就是结束了忙碌。“忙罢会”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古老习俗,每年夏收之后,趁着空闲,老乡们走亲访友、交流生产经验。但随着交通日渐便利、物质文明不断丰富,这种传统逐渐消逝。


    第一届演出就这样敲定。远处,秦岭即是背景;近处,师生们在麦收后的田里搭建起一个100平方米的舞台,受邀而来的秦腔剧团、健美操队伍、民谣组合依次登场。


    秦腔唱到老年人的心坎儿里,年轻人跟着民谣的调子哼起来,大家都觉得好玩儿,一切都融洽起来,一切也变得鲜活。


    久违的喧闹给当地镇村干部带来巨大触动。这种触动的根源在于,彼时包括蔡家坡村在内,秦岭沿线的很多村庄刚刚摘去贫困的帽子,但依然缺乏辨识度、知名度,“只要游客多踩一脚油门,就会错过入村的路口”。甚至提及蔡家坡,很多人还会误将其和百公里外的火车站联系到一起。


    更为紧要的是,因为距离西安主城区仅50多公里,“虹吸效应”让村庄逐渐呈现空壳化趋势,一些曾被珍视的高产农田也被撂荒。


    那一年,租下的5亩麦田生产了3000斤小麦,磨了1000多袋面粉,制作出500多瓶挂面。武小川把这些“收成”在艺术圈免费发售,他希望“每发出一瓶挂面,就能多一个人关注产出这些粮食的村庄”。


    转眼,西北风刮过关中平原,连绵的秦岭和连片的麦田被冬雪覆盖,村民们也裹上厚厚的棉衣,鲜少出门。


    一切好似归于平静,但一场更为系统的“艺术乡建”正在酝酿之中。


    “啥是艺术?割麦就是艺术!”


    触动从未终止。


    第二年开春,镇村干部主动找到武小川商量“能不能再做一次”。


    “来,来,过几天就来!”好似某种默契,双方一拍即合。


    鄠邑原本就有丰沛的文化土壤,这里被誉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老乡们创作的农民画浑厚质朴、气韵生动,不但被印在邮票上,还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经过持续的商讨和一系列可行性论证,系统性的“艺术乡建”开始了。终南戏剧节、大地生态艺术展和社区艺术空间三大板块成为主要的“乡建”方式。


    或许是那场晚会的热度久久未散,一听村里要接着办“艺术节”,很多村民请求加入,理由简单质朴:“去年村里明显热闹,客人多,光是葡萄就多卖了好几千元。”


    展演需要场地,经过设计,麦田旁的一处堆满垃圾的涝池要被改造为终南剧场。有村民自告奋勇画出了设计图纸;有村民负责放线测量;还有村民叫来运输队,一车又一车地运走垃圾,再一车又一车地拉回黄土、填实地基。


    “清晨5点就开始干,20天就建好了。”这个速度,让武小川感到不可思议,“回头再看,老乡们亲手将满是恶臭的涝池改造成漂亮的户外剧场,这本身就充满象征意味。”


    村里还破天荒地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就在村民们自己建造的舞台上举行,还有村民上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隆重又接地气。


    “迈着悠闲的步伐,麦田剧场转一趟;吹着凉风看节目,嘴上称赞手鼓掌;动情了抹把泪,激动了发个狂……”70岁的王岩曾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第一个上台,越读嗓门越高,老乡们也跟着激动地鼓起掌来。


    2019年,蔡家坡村开展各类文化艺术项目达60余场,22位(组)国内艺术家创作大地艺术、社区艺术、影像艺术作品达40余幅,这些诞生于田野的大型沉浸式艺术展览吸引了数万名观众。


    还有一些村民主动找到艺术家想参与创作。“你会发现,他们手巧心细,有时搭建的艺术装置、刻下的字比我们好很多。”艺术家们说。


    村民们的接受程度不断增强,对艺术的热情被无限激发。


    学生们拍下丰收后老乡们喜悦大笑的照片,然后做成高高的刀旗,插在麦田中。湛湛晴空下,老乡们看着自己的巨幅画像与秦岭遥相呼应,忽然就理解了这个艺术展览的内涵:“啥是艺术?割麦就是艺术,我们就是麦田的主人,是艺术的一部分。”


    按照常规,这些巨幅照片及艺术装置在展览完就要拆掉,但老乡们找到艺术家团队,希望能保留一些。“因为看到这些作品,就会提醒我们,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艺术,也是我们为村子做出的贡献。”村民盛养弟说。


    这一年,还有细心的摄影师给蔡家坡村五组的村民拍了一张合影。照片里,小孩子们蹲在前方,老人们坐在中间,青壮年错落地站在后排,背景是伸向远方的村道。


    这是一张俯拍的照片,几乎每个人都面带笑容,朝高处望去,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


    艺术让一碗面有了美感


    从旁观、参与,再到不断融入,“艺术乡建”在蔡家坡逐渐扎下根来。


    2021年,时任鄠邑区区长的李化带着团队专程找到武小川,商讨着进一步扩大“艺术乡建”的实践半径、提升乡村的艺术能量。


    “我们当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禀赋,在完成脱贫攻坚后,我们一直希望进一步把这些资源进行转化,让老乡们可以在秦岭山下喝一杯咖啡,在麦田里听一场音乐会,过上品质生活。”如今已是鄠邑区委书记的李化说。


    蔡家坡村的确更为醒目。村口,“关中忙罢艺术节”七个大字稳稳地立在路旁;村内,墙壁画上了村民们幸福的笑脸;村里改建的美术馆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


    翻开“忙罢艺术节”的展演手册,从5月到10月,多种艺术展演和文化活动持续上演。


    夏夜,收割后的麦田里已经铺上红地毯,身着礼服的艺术家们准备就绪,一场麦田里的交响音乐会开始奏响。舞台下,有从附近村庄骑着自行车赶来的乡亲,也有驱车一个多小时从城区慕名而来的艺术爱好者。


    座位显然不够,但这并不影响观赏的乐趣。山风从秦岭吹来赶走燥热;耳畔,曲调时而激昂、时而舒缓。


    麦田里的可能性被不断挖掘。关中人喜好面食,“吃面”也成为一种艺术展现。麦田上,长桌席摆好,刚刚收获的新麦磨成面粉,再经过熟稔的擀制,便成为一碗喷香的面条。繁星璀璨,周边点点萤火,“一碗面有了仪式,也有了美感”。


    一场场艺术展演与老乡们贴得更近,也促生出更多发展的机遇。每逢村里组织文化艺术展演,60岁的村民陈猛总会敏锐地多准备些饭菜。经营农家乐10年,这两年,他的生意更为红火,他将原因归结于村里日益繁盛的文艺活动。


    “从过去一年收入三五万元,到现在年收入20多万元,接续不断的活动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村里18家农家乐生意都挺好。”陈猛说,“以往种植的猕猴桃,每斤两元还得往外推销,现在每斤4元要提前预订。”


    蔡家坡村70岁的村民王岩觉得,告别粗粝的生活,艺术的熏陶正给村民们带来更大的内驱力。


    “以往,村里人早上下地干活穿一身衣服,回家还是这身衣服,没人会留意裤腿上的泥;现在不一样,从田里回家后,大家都赶忙洗漱、换上干净衣服,艺术村的人咋能脏兮兮嘛!”王岩说,“这种变化不是靠‘红黑榜’和批评教育这些外在的强制性力量,而是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逐渐塑造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变化。”


    今年,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鄠邑区栗元坡村、下庄村、栗峪口村等也逐渐开始挖掘自身的文化艺术特质,丰富文旅产业。


    艺术到底给村庄带来什么


    如果把这场来自最基层的乡村振兴实践视为一次田野调查的样本,那么来自老乡们、艺术家群体和当地政府的默契互动则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5年来,深度参与其中的每一方也在不断收获。


    “最大的改变其实还是在于信心的提升,产业有了信心,生活也有了信心。”陈猛说。


    去年,蔡家坡村人均收入超过1.7万元,同年8月,蔡家坡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进入农村、观察农村、参与农村,武小川也在不断完成着自己的艺术价值转向。


    “这两年,很多人问我,艺术到底能给村庄带来什么?”这个问题此前少有人问,多年实践,武小川的答案逐渐清晰:“艺术不仅是拍卖会的艺术、美术馆的艺术,它也包含着对当下社会转型的深刻关切,而农村是转型的重要现场,我们需要到场,在这个宽广的领域中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并用艺术的形式促生新的社会动力。”


    终南山下,这场未竟的探索还在继续……

    2022-09-30
  •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庭院经济·组建产业顾问组——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谈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三个着力点

    当前,哪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如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日前在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上,谈了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着力点。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联农带农机制是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刘焕鑫表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各地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建立产业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巩固拓展产业帮扶成效,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介绍,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还存在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带动责任落实不到位、带动方式比较单一、带动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影响帮扶项目资金效益发挥和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这需要更加注重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尽可能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等农民群众参与进来,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纳入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经营性项目资产,使用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无偿援助资金、社会捐赠资金扶持的经营性项目,原则上都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经营主体都要落实联农带农责任。


    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现有庭院,大力推动庭院经济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既是促进脱贫地区发展帮扶产业的重要途径,也符合农村老、弱劳动力多,庭院增收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等实际情况。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


    “这次文件提出的庭院经济是高质量庭院经济,与以往所说的庭院经济是有区别的,更加突出市场化、特色化、生态化、规范化。”刘焕鑫说,要把握高质量庭院经济的发展重点,要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和生产生活服务五个方面入手,支持农户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


    组建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


    组建产业顾问组是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脱贫县产业发展和脱贫群众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从本次视频会上了解到,为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脱贫县产业发展,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专项工作方案,近日启动组建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工作,采取“一县一组”的方式,推动产业顾问组与脱贫县科技服务需求精准对接。


    “落实好这项工作,各地要精准对接,认真梳理科技服务需求,精准匹配科技专家,及时确定对接关系,要把握重点任务,聚焦主导产业,提供决策咨询,加强技术指导,培养本土人才,促进成果转化。”刘焕鑫说。

    2022-09-30
  • 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完成 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记者梁晓辉)中国近日修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同时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


    28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此次修订举行发布会。


    “修订过程中,我们力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社会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在发布会上说。


    据知,此次大典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分类体系进行修订。近年来,中国陆续颁布74个新职业,这次修订把新颁布的74个职业纳入到大典当中。经过调整之后,与2015版大典相比,在保持八大类不变的情况下,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现在职业数达到1639个。


    二是对相关的职业信息描述做了一些修订。对两个大类职业的名称和定义做了调整,对30个中类100余个小类名称、定义做了一些调整,对700个职业的信息描述做了调整,力求反映出科技进步和职业外围要求,和技术环节的变化描述更准确。


    三是对数字职业进行标注。延续2015版大典对绿色职业标注的做法,这次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同时,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反映出在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当中带来的变化。


    数字职业是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视角,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三个维度及相关指标综合论证得出。


    吴礼舵说,这次标注数字职业是大典修订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创新。它将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素养和技能。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到2021年底其规模已经达到45.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9.8%。通过标注数字职业,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各个行业在数字化进程当中的一些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这个行业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加大数字经济政策创新力度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于1999年首次颁布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于2015年进行修订。本次修订工作于2021年4月启动。(完)

    2022-09-29
  • 个人养老金个税优惠来了!可税前扣除,实际税负降为3%

    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政策实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


    个人养老金是什么?简单来说,个人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经覆盖超过10亿人。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


    个人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如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终于明确。


    每年1.2万元限额税前扣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财经表示,税收优惠政策的明确,意味着个人养老金落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何看待1.2万元抵扣上限?


    冯文猛认为,1.2万元抵扣上限,意味着每个月税前扣除上限为1000元,这个额度比较符合当前的缴费现状,是比较合理的。


    他解释,一方面,年度税前扣除额度最高上限是1.2万元,考虑到了当前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已有的实际缴费状况;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目前个税税前扣除已经包括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项目。同时,这一额度不能与现状脱节,额度过高也容易导致投机并可能引发其他风险,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保持合理的收入分配和保障格局。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4月份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曾指出,起步阶段是1.2万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再适时逐步提高缴费上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补充养老的需要。





    资料图:民众办理社保业务。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领取收入实际税负降为3%


    按照规定,个人养老金缴费可以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此次政策明确,投资收益暂不征税。


    另外,领取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中新财经表示,这是目前个税最低税阶,有利于鼓励绝大多数纳税人参与个人养老金。发展个人养老金,将一些居民储蓄转成养老资产,有利于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消费平滑。


    7.5%是此前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实际税负。2018年,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对个人达到规定条件时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入“其他所得”项目。


    冯文猛认为,将领取阶段的实际税负降至3%,税率比较低,缴费者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将大大鼓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在多个环节运用税收工具提供激励,鼓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得到落地发展,能让居民未来的养老保障更加充分,推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在哪里可以买?


    税收优惠政策出炉,很多人关心在哪里可以买个人养老金?


    根据上述意见,人社部、财政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先试行1年,再逐步推开。


    中新财经注意到,四川人社厅7月份曾发布消息,确定成都为四川省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下一步,四川省将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和要求,适时在成都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


    据媒体报道,多家银行、基金公司等正在快马加鞭备战养老金的系统准备,多家银行或已完成相关系统的四方联测,目前行业内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也参与其中。(完)

    2022-09-29
  • 互联网弹窗新规九月三十日起施行 “霸屏广告”乱象有望得到根

    手机反复弹出广告,想要“一键关闭”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规范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规定》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


    从2021年12月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广告投放严禁缺失关闭标志,不得设立倒计时结束才能关闭广告的限制等,到《规定》提出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可一键关闭,一年时间不到,国务院职能部门相继对让人“防不胜防”也“烦不胜烦”的弹窗广告出手整治,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受到互联网全方位整顿风暴的气息。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同样是治理“弹窗问题”,区别于9个月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征求意见稿》着重于整治互联网广告违法违规现象的角度,此次三部委《规定》将出击重点放在维护网络安全这个层面,让“弹窗问题”治理更加深入全面。


    《规定》在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其制定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明确“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规定》明确列出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应当遵守九项要求,其中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内容超过一半。比如,不得推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的违法和不良信息,特别是恶意炒作娱乐八卦、绯闻隐私、奢靡炫富、审丑扮丑等违背公序良俗内容,不得以恶意翻炒为目的,关联某一话题集中推送相关旧闻;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不得弹窗推送新闻信息,弹窗推送信息涉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的,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弹窗推送新闻信息的,应当严格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不得超范围转载,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提升弹窗推送信息多样性,科学设定新闻信息和垂直领域内容占比,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不得集中推送、炒作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恶性案件、灾难事故等,引发社会恐慌。


    “这就说明此次《规定》是一个垂直体系且领域全面覆盖的规定,与以前相比治理范围要大得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利用弹窗劫持流量让人防不胜防,众多网民只得被动接受和观看。今后,这类乱象有望得到根治。


    《规定》提出,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利用算法实施恶意屏蔽信息、过度推荐等行为;不得以弹窗信息推送方式呈现恶意引流跳转的第三方链接、二维码等信息;不得通过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


    朱巍分析称,《规定》总结了多年来关于弹窗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算法推荐等治理经验,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以及传统的弹窗广告问题都纳入治理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定》着重强调保障互联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以服务协议等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科学规划推送频次;不得对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进行不合理地差别推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弹窗信息应当显著标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身份。


    尤其引发关注的是,《规定》特别强调了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提出不得利用算法针对未成年人用户进行画像,向其推送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侵犯未成年人网络隐私背后往往有黑灰产业链存在,有的从各平台引流至聊天工具,对此需要平台强化治理协同。网络平台需积极担当主体责任,营造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若违法推送信息,不仅可能受到行政处罚,还可能导致民事诉讼。


    《规定》还强化了对于“弹窗问题”的监管力度,提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关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公众投诉举报。同时鼓励和指导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行业准则,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规定》出台有利于防止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无序扩张,有利于治理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环境。”刘俊海说。(记者万静见习记者刘欣)

    2022-09-28
  • 内蒙古兴安盟耐盐碱水稻连续四年测产稳定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7日电(记者侯维轶)记者27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行政公署获悉,盟里日前举行的“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2022年优质水稻测产现场观摩会”上传来好消息,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稻谷再次突破1000斤,连续四年测产稳定在千斤以上。


    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单位的7位水稻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3块测产田块的耐盐碱水稻进行取样收割。经过专家测评,在pH值8.6、盐度含量在4‰的土地上,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40.3公斤。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说:“接下来我们将在此次测产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科研攻关,筛选出优质高产品种,提高耐盐碱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测产专家组组长、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小兵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加快试验和审定步伐,尽快让耐盐碱水稻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多产粮、产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据了解,该基地耐盐碱水稻连续四年亩产破千斤,不仅为兴安盟盐碱中低产田提升为中高产田注入希望,更为我国同等条件下的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2-09-28
  • 农业农村部:当前生猪生产和供应形势持续向好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于文静)据农业农村部26日消息,当前生猪生产和供应形势持续向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水平,生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增长,规模猪场中大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后期上市肥猪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26日在北京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四季度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生猪生产形势研判,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四季度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期间猪肉平稳供应。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重点工作。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和信息预警,盯住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出栏等关键指标,加大信息发布频次,有效引导生产。精准开展综合调控,从生产、市场和进口等多环节协同施策。


    会议强调,进一步落实好养殖用地、环保和贷款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养殖预期。毫不放松抓好非洲猪瘟防控,落实好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确保疫情平稳不反弹。

    2022-09-27
  • 646.3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资金下发 加力稳企业保民生

    为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减压、稳岗扩岗,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实施力度,向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8月份,各地已向1120.1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46.3亿元,为稳企业、稳就业、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为进一步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我国将中小微企业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企业由30%提至50%。


    据人社部统计,前8个月,各地向721.1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48.4亿元,受益企业数量和返还资金金额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8倍和1.9倍,全国超半数参保企业受益,有力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除实施失业保险返还助力稳定岗位外,人社部还向中高风险疫情地区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创新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留工。政策实施4个月来,全国有395.7万户企业享受到196.8亿元培训补助支持。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各地推出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向3.3万户企业发放1.1亿元补助,惠及高校毕业生10.3万人。


    “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关键时候用失业保险的“真金白银”增强对企业的支持,既能鼓励企业稳岗扩岗、保障民生,又有利于企业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人社部失业保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加力加效的同时,各地人社部门还全面推广“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见效,通过简化办理流程、缩短资金发放时限,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

    2022-09-27
  • 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开门红!

    时隔2个月有余,中国女排主帅蔡斌和姑娘们开启了新的征程。


    北京时间25日晚,中国女排迎来了2022女排世锦赛首战,面对阿根廷女排。经过3局较量,全场占据主动的中国女排3:0战胜对手,收获开门红。


    从7月中旬告别世界女排联赛,到如今再度出征,努力总会在时间更迭中被见证。这一次的女排世锦赛,情绪高昂的女排将帅渴望挑战每一个对手。


    首秀表现


    本场比赛,龚翔宇因伤缺席。首局伊始,王云蕗状态出色,帮助队伍建立优势。局末,阿根廷队失误增多,中国队25:23先下一城。


    次局比赛,双方比分交替领先。局中,中国队拦网和反击奏效,取得5分领先。最终以25:22再赢一盘。


    第三局比赛,阿根廷队在开局领先后连续出现失误,中国队将比分反超。面对对手反扑,姑娘们顶住压力,以25:20拿下胜利。


    对于阿根廷女排,球迷们并不陌生。东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国女排在收官战中3:0击败对手。赛后,球场上响起《阳光总在风雨后》旋律,队员们向时任女排主帅郎平深深鞠躬。这一幕,也被太多人记住。





    2个月,队伍有哪些变化


    与世界女排联赛相同,女排世锦赛同样关乎中国女排世界排名,与巴黎奥运会积分相关联。


    此次14人参赛名单,有丁霞、袁心玥和龚翔宇三位里约奥运会冠军坐镇。队长依旧由袁心玥担任,这也是她连续第三次征战世锦赛。而包括王媛媛、王云蕗在内的八名队员均是首次征战女排世锦赛。


    客观地说,在朱婷和张常宁等主力队员缺阵的情况下,这支女排队伍依旧年轻。


    与世界女排联赛相比,在自由人位置上,参加过东京奥运会的王梦洁回到了队伍中。据蔡斌透露,自由人倪非凡手部存在伤病,对其技术发挥带来影响,教练组最终确定了倪非凡和郁佳睿两位年轻队员作为世锦赛的后备选手。


    结束了世界女排联赛,在宁波北仑训练基地完成回国隔离后,中国女排便展开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世锦赛备战。期间队员们几乎是一天三练,针对世界女排联赛上出现的问题,队伍安排训练内容的目的便是补齐短板。


    以主攻位置为例,谁能胜任李盈莹的对角位置,一直是球迷关注的焦点。在目前女排战术体系中,该位置球员需要承担更多一传保障任务。在封闭集训中,中国女排对主攻的一传和进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而今日王云蕗的出色表现,便足以见得队伍训练的收效。


    女排世锦赛,目标是什么


    在女排世锦赛出征日,中国女排依旧进行了3个小时的日常训练。展望比赛,全队上下充满渴望,又保持着平和心态。


    面对镜头,几位球员都提到了一个词,挑战。在全新的赛程下,这也是中国女排必须要去面对的。


    本次女排世锦赛荷兰赛区将承办上半区比赛,波兰赛区承办下半区赛事,两个赛区球队在决赛前没有交集。


    第一阶段小组赛,24支队伍分成A、B、C、D四组,每组6支队伍单循环,小组前四名晋级复赛。


    对于身处上半区的中国女排来说,主要对手是巴西队、日本队、意大利队、荷兰队。巴黎奥运周期中,中国女排在和几位老对手的碰面中并不占上风。


    北京时间18日下午,中国女排便抵达荷兰,为比赛做冲刺准备。“与日本队的比赛要全力以赴争胜,和巴西女排的比赛也会力拼对手。”蔡斌这样介绍道。


    本次女排世锦赛赛程长、对手实力强,队伍已经做好困难准备。发扬女排精神、全力去拼每场比赛,成为了中国女排心底深谙的目标。


    取得开门红后,姑娘们的女排世锦赛征程正式启航。


    很多人都说,这可能是自里约奥运会周期以来中国女排面临的最困难的一次世界大赛。可即使这样,在一次次扣杀中,队员们眼神中依旧写满了坚韧和勇敢。


    27日,中国女排将迎战哥伦比亚女排。对于队伍,请保持期待,与她们一起成长。


    作者:刘星晨

    2022-09-26

  • 首 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