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家电维修乱象:空调不制冷,维修要价1000元?



    2000元的空调不制冷,维修要价1000元记者调查家电维修乱象


    ●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高价更换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还有一些山寨维修店刻意夸大家电故障,过度维修

    ●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

    ●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义务,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费用及上门维修费用时长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前段时间,湖南长沙酷暑难耐,赵小莱家却“屋漏偏逢连夜雨”——空调不能制冷了。

    随后,赵小莱从某互联网平台上预约了维修人员,上门简单检查后,对方告诉她是电路主板出了问题,修好要花1000元。这个价格让赵小莱大吃一惊,因为“市场上同型号高配置的空调差不多也就2000多元”。

    一番讨价还价后,维修人员坚持要价800元,后见她犹豫不决,又降至600元。最终,双方以550元达成了这笔交易。这次经历让赵小莱感到家电维修里面的“水分太多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遇上了山寨维修。

    实际上,许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苦恼。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梳理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投诉数据发现,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建议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义务,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费用及上门维修费用时长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无病假修小病大修

    家电维修乱象频出

    山东青岛居民罗蓉的经历和赵小莱如出一辙。

    前不久,罗蓉家的洗衣机出现漏水现象。她拨打品牌售后电话得知,这款洗衣机已经过了保修期,官方安排的维修人员要到第二天才能上门服务。由于着急使用,罗蓉便在某家政App上挑选了一个评分较高的维修公司下单。

    很快,维修人员便带着检测仪和扳手上门了。对方先打开洗衣机上面的盖板,用检测仪查看通电情况后给出了报价:技术维修服务费200元、保修费50元、配件费126元、检测费30元、上门费60元,合计466元。

    罗蓉认为这个价格难以接受,经过一番商量,对方同意不使用配件,可减去配件费。再次砍价后,对方同意减去检测费和保修费,但后期再出问题概不负责,最终维修费用共165元。

    正式维修时,对方只用扳手拧了一下排水管,便告诉罗蓉“修好了”。

    次日,罗蓉再次使用洗衣机时发现无法抽水,她打电话给维修人员,被告知因其没有支付保修费所以需要重新下单购买维修服务,且可能是进水泵出了问题需要更换,“100元配件费,60元服务费,这次共计160元”。

    对此,罗蓉深感无奈,再次致电品牌售后。对方上门检查后发现是连接滚筒和洗衣机的隔层掉落导致漏水,重新安装即可,需收取调试费60元。“实际情况并没有App上那位维修人员说的那么严重。”罗蓉说。

    记者调查发现,高价更换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还有一些山寨维修店刻意夸大家电故障,过度维修,从中牟利。

    此外,随意添加各类试剂,增加维修费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制造消费陷阱;旺季难预约,维修质量难以保证等,也是不少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槽的家电维修乱象。

    北京居民张程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家空调需要添加冷媒剂,维修费用为100元,但维修人员用鞋刷在外机上刷了几下,便又加收了50元清洁费。“我已经拒绝清洗了,他还要操作,并且也没有按照清洗操作流程进行。”

    记者以“空调维修”为关键词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索后发现,共有4300多条投诉,内容涉及“乱报价,不开发票”“乱收费,诱导线下付款”“多次维修依然无法解决问题”等。

    “正规军”日渐萎缩

    山寨维修野蛮扩张

    “家电维修宰客情况一直以来都存在。”来自湖南邵阳的杨康是家电维修行业的“圈里人”,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

    据杨康介绍,维修工人的工资较低,过于廉价的维修费和服务费无法满足其生活需要,而且维修费的一部分还要上交公司,因此维修工人上门后“能忽悠就忽悠,能多收钱就多收钱”。此外,家电维修专业性较强,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其中端倪,这也给了维修人员和公司很多做手脚的空间。

    “空调加氟是乱收费的常用伎俩,真正需要加氟的空调很少,不制冷的原因大多是空调管道堵塞造成的。另外,用小刷子刷外机也成为清洗收费的一个借口。”杨康说。

    他提醒,目前市场上一些家电维修乱象多半是山寨维修或者外包的第三方公司带来的,品牌官方售后维修一般有比较规范的收费标准,对维修质量和责任也可以溯源。但随着租金提高、运营成本增加,家电维修的“正规军”正在日渐萎缩。

    “有的家电品牌在一个市辖区内可能只有一两个正规售后维修点,人手有限,派不出人、消费者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突出。而山寨维修数量多、分布广,多在互联网平台上广泛宣传,覆盖范围大,还有些山寨维修假冒正规售后服务承揽业务。”杨康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长沙等地10多名消费者发现,有不少人在下单维修前,并不会花时间去了解自己预约的维修店是否正规,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查找一个维修电话或者在小区附近找一个维修店。

    在北京市朝阳区,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个路边维修店得知,这些店里的维修人员一般经过了7天至3个月的培训,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家电问题。如果他们上门维修时遇到棘手问题,通常选择避重就轻,推荐消费者使用价格较高的配件或耗材,声称“换了好配件,性能自然就变好了”。

    “这类维修人员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管理,自然就会为了生存出现恶意竞争,滋生乱象。”家电行业分析师张彦斌说。

    在他看来,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维修服务商故意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一般家用电器的故障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仅仅是某一处的小毛病,但普通消费者不了解家电工作原理,因此必须去找有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答疑解惑并进行修理。”

    “诚信的维修人员会如实告知、对症下药,尽早尽快解决问题。若是不诚信的维修人员,难免以消费者不知情为凭欺瞒客户,甚至无病假修、小病大修。”张彦斌说,此外,一般在厂家保修期限内的家电维修问题相对较少,家电维修的各类问题基本都出现在三包期之外,当厂家不再保修而需要收费维修时,问题就来了。

    平台应当加强审核

    服务必须明码标价

    为了规范家电维修市场,2012年起施行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

    多位业内人士提出,现在很多品牌在官网公布的维修点虽然明确标注了某电器公司,但实际上这些售后点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并且如今多是线上维修,一般维修商信息都会被罗列整理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的搜索结果上,这些信息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假的,甚至有“李鬼”冒充正规单位,还有根本没有维修资质的“黑商家”。

    记者注意到,针对消费者诟病的山寨维修乱象,近期有不少地方、行业协会陆续出台新规,对家电维修提出新要求。比如,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鼓励行业企业间互相调剂服务人员和通用零配件,确保酷暑期间服务响应时间保持在48小时之内,并要求持有统一上门服务证的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门、亮证服务;所有服务企业都必须明示收费标准,不得随意增加收取费用;所有厂商服务热线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服务应对。

    在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看来,治理家电维修乱象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线上维修增加的现状,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必须尽到事先审核义务,比如维修厂家是否具备资质、维修水平是否达标。若是因此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平台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对于有的家电维修人员只靠经验缺少专业知识,尤其是维修价格漫天要价缺少标准的现象,张彦斌建议,生产厂家应对指定维修点加强监管,增强力量,创新售后服务方式,比如建立直营的“快修快赔点”等。此外,商家还应当对零部件费用以及上门维修的各类服务费用、服务时长进行明码标价,进行网上公示。消费者查阅时,可以清楚知道上门服务多长时间对应多少费用、更换哪个零部件需要多少费用。

    “对维修人员的维修过程要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维修人员到消费者家里进行维修,零部件到底换没换,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维修过程中是不是做了手脚?对于这些问题,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一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来。还要规定,不让维修人员单独收费,最好是平台和维修机构统一收费,对此可以设立一些奖惩机制。”张彦斌说。

    从监管层面来说,刘步尘呼吁,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对于长期以来治标不治本的家电维修服务行业,应当多一些突击检查,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规立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维修行业准入门槛;还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实现共同治理、互相监督,比如家电维修协会通过团结、教育、培训,监督维修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最好选择有线下实体店、口碑好、监管措施比较严的大型家电维修平台,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刘步尘说。

    (记者文丽娟实习生周于卜漫画/李晓军)

    2022-09-17
  • 2021年养老保险基金赚了631.8亿元

    中新网9月16日电(记者李金磊)9月16日,社保基金会公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2021年度)。根据年报,社保基金会受托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21年投资收益额约631.8亿元,投资收益率4.88%,领先市场同业可比水平。(中新财经)

    2022-09-16
  • 29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招考改革进展几何?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袁秀月)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中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些年来,中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国特色招生考试模式,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发布会现场。袁秀月摄


    累计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取消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进展情况。


    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方面,王辉表示,教育部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


    在清理规范高考加分上,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


    目前,已取消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此外,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


    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已达27个


    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王辉介绍,教育部加强教考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目前已达到27个。


    在高考综合改革方面,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均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


    每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已超300万


    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


    在高职分类招考方面,王辉表示,教育部推动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相对分开,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在各地的大力推进下,分类考试已经成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主渠道。全国每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已超过300万,占高职招生总量的60%以上。目前,已形成了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模式。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强基计划。王辉介绍,强基计划目前由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年来,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完)

    2022-09-16
  • 台风黄色预警:“梅花”移入江苏 今夜将再登山东沿海

    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的中心已于今天(15日)凌晨0点30分前后在上海奉贤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今天早晨5点前“梅花”移入江苏省,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5点钟其中心位于江苏省海门境内,就是北纬31.9度、东经121.2度,最大风力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


    预计,“梅花”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今天白天自南向北穿过江苏东部沿海,将于今天傍晚前后从江苏盐城附近移入黄海南部海面,并将于今天夜间在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再次登陆(热带风暴级,20-23米/秒,8-9级),以后逐渐转向北偏东方向,穿过山东半岛后,将于16日白天移入渤海海峡,并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





    大风预报:9月15日08时至16日08时,东海北部偏北海域、黄海大部、渤海、渤海海峡、长江口区、杭州湾、上海沿海、江苏东部沿海、山东沿海、辽东半岛沿海将有6-8级大风,阵风9-10级,其中黄海南部偏西海域和江苏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将有9-10级大风,阵风11-12级。


    降水预报:9月15日08时至16日08时,江苏东北部、山东中东部、辽宁中东部、吉林东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山东半岛西部、辽东半岛及辽宁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3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2.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3.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应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5.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2022-09-15
  • “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 全球规模最大

    近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驶离停泊码头,起航前往“长江口二号”古船遗址现场,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一艘清同治年间的木质帆船,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7月6日,在完成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海上预处理阶段作业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成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项目团队即刻投入海上打捞的前期准备工作。此次古船打捞迁移工程采用的是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在海上现场作业时,“大力号”将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柱沉箱,把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因此,端板—纵梁框架整体组装是前期陆上准备工作的重点。端板—纵梁框架整体是由22根弧形梁连接形成一个长48米、宽19米的半圆柱箱体基座,其组装精度将直接影响海上弧形梁穿引。为了海上现场施工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对端板—纵梁框架进行了陆地整体组装。历经50多天奋战,最终2个端板、4根纵梁共16节短梁完成组装。同时,顺利完成了端板下沉辅助装置调试、发射架组装、管线连接调试、控制室传感器调控、桩筒焊接、吊梁安装等准备工作。


    此次“大力号”再次出海,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最核心的环节——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进入海上施工“总攻时刻”,也意味着离揭开古船“身世”越来越近。


    “大力号”整个海上作业时间预计花费2至3个月,随后将由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将总重量1万余吨的古船沉箱同步提升出水,再“怀抱”古船沉箱送入“奋力”轮中部开口处。


    为了确保古船能整体打捞出水、平安运输到达“新家”,上海打捞局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为古船专门设计建造了一艘中部开口的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船上装有46套液压提升系统,通过同步提升技术将包裹古船的沉箱提升进入中部开口,再直接经海上运输,整体驶入船坞坐底,最后将古船沉箱卸载,安全搬进“新家”。目前,已选定杨浦上海船厂旧址作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后的“新家”。


    在前期水下调查和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已经提取、清理了部分古船相关出水文物。在最近预处理阶段中,古船北部同时发现了船舵和铁锚。其中,铁锚为四爪锚,长3.3米(不含铁环),是目前国内发现较大的古代四爪铁锚。此外,目前已经清理的600多件出水瓷器大多产自景德镇,其中高60厘米的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藏了50件制作精良的青花团龙纹杯。


    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后,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将根据古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案,围绕古船遗址形成过程、建造技术、航线等课题展开全方位研究,揭开“长江口二号”古船蕴藏的大量谜题。

    2022-09-15
  • 公益不断档 宇通&壹基金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再启程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就开始承载着家人与社会的殷切期待。期望他能在阳光下自由生长,期望他们能求索求真享受人生的美好,更期望他们能展翅高飞成为社会的栋梁......然而,最质朴的期待莫过于是希望他们能平安健康成长。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超过20000名儿童死于交通伤害,每23名伤亡者中,就有1名儿童,每当一颗鲜活幼小的心脏停止跳动,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


    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儿童的第二位伤害原因,守护儿童交通安全,任重道远。数年来,社会各界也从未停止过对儿童交通安全的重视,禁止12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在副驾驶位置、儿童乘车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以及2012年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等,每一项规定都饱含着社会对儿童安全成长的共同期待。








    作为校车制造的龙头企业,宇通深知护送儿童上学路的责任,多年来不断对校车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创新推出安芯智能管理系统、司机状态监测系统等,始终以更安全、更智能、更健康的防护,为孩子们“握紧求学路上的方向盘”。但仅靠一款产品就唤醒社会层面的安全意识是不足的,自2019年起,宇通与壹基金便开始了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的全国之旅,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交通安全教育游戏活动,让儿童寓教于乐,不断增强孩子的风险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99公益日,用爱心守护孩子平安上学路


    “99公益日”是由腾讯发起的一年一度全民公益活动,自2015年以来,有数亿爱心网友、近7000家爱心企业、3万多家机构共同参与到每年的99公益日,筹集的善款总额超过110亿元。目前已经成为参与人数最多、互动人次最广、参与机构数最多、公益场景最多元的公益节日之一。








    在公益的路上,宇通从未缺席。99公益日期间,为了让公益走进大众生活、更“接地气”,宇通联合壹基金在郑州市奥体中心星光夜市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地摊”义卖行动。活动面向社会大众,通过儿童交通安全喊麦科普、观看儿童交通知识科普动画、交通安全游戏体验等有趣的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大家自发参与义卖活动,为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项目献出一份爱心。








    “我们希望儿童交通安全知识不仅是针对孩子做科普的,也需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群体,号召大家一起关注这个事情,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日常的道路安全中,留心每一个孩子,守护每一个孩子们的平安上学路,真正让孩子们开开心心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现场志愿者如此表达义卖活动的初衷。


    儿童交通安全的路上需要更多的守护者,如同在99公益日宇通发布的《守护者》视频中一般,在每一个危险场景,都有人能挺身而出,守护孩子们的安全。“我们就是希望不仅儿童自己能了解危险场景,重视交通安全行为,更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也能自发的加入到守护儿童交通安全的行动中来,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安全道路安全环境。”《守护者》视频创作者如是表达个人创作源泉,该视频也通过微信视频号、快手、微博、B站等多个平台传播,让公益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心上。








    除线下活动之外,宇通&壹基金99公益日期间还发起了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线上募捐计划,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儿童交通安全公益事业的参与者。公益的力量总是格外强大。短短三天时间,活动触达600万人,参与人数达到50000+,成功让更多人了解并践行了儿童交通安全公益事业,守护更多孩子的平安上学路。


    校车十年,用行动共筑未来


    在守护儿童交通安全的路上,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一家企业在努力。儿童交通安全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千家万户幸福安宁及社会稳定大局。








    十年前,中国的孩子上学基本没有校车,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要承担‘黑校车’的风险,国人对于校车的概念十分淡薄,而在发达国家,校车的普及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从那时起宇通便立志,“要让中国孩子坐上中国自主研发的校车。”在这样的初心加持之下,宇通自2005年启动校车研发以来,就始终坚持造“好校车”,呵护孩子们安全健康成长。2008年国内第一款“长鼻子”在宇通诞生,在后面的十几年里,宇通不断超越自我,对校车产品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并以整体解决方案破解市场痛点和难点,与校车运营企业一起守护孩子们的安全、美好出行。








    2011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中小学生上下学途中的交通事故,校车安全问题成为了政府和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2012年,国务院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学校必须使用合格的专用校车接送学生,到今年正好十周年。


    7月8日,中国校车行业高峰论坛上,宇通联合各界面向未来发出校车安全倡议《“零”的宣言》:“我们承诺恪守初心、慎终如始,争取服务‘零投诉’、隐患‘零容忍’、运营‘零事故’,让每个孩子平安到校、顺利回家。”宇通向社会传达出庄严承诺,也将不忘初心,在下一个十年持续守护儿童安全上学的坦途。


    步履不停,守护之行再出发


    目前我国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有2.32亿左右,每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为了尽最大努力为儿童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除了用优质的校车产品为孩子们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宇通还联合壹基金开启了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活动,不断用自身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儿童安全出行的关注。








    活动内容从最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点与案例中进行提炼,传递出在书本中没有的交通安全知识,通过生动活泼、可体验、寓教于乐、紧密联系生活的游戏和活动设计,让孩子们体验“危险”来增强风险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公益行活动从2019年第一次出发到现在,历时3年,走进全国28个省市区,覆盖300余所学校,为近10万名学生提供交通安全教育,让影响未来的力量深入童心,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关注交通安全,呵护儿童成长”。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宇通&壹基金公益行生命力之所以如此持久,是因为始终结合实际,以更系统的教授方式、更多元的内容设置,不断创新升级。2022年宇通&壹基金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举办了暑期专场活动,首次将公益行从校内“扩围”到了校外,从学生扩展至家长与社会。活动走进商场,来到市集,以更为丰富的形式,更有趣的活动,将儿童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并也影响到社会各界更多的人。








    “守护”的脚步不会停止,接力99公益日,宇通&壹基金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活动将再次启动。2022年下半年,宇通&壹基金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将南北两线同步启动,走进呼和浩特、绍兴、保定、通化、珠海、海口、玉林、上饶、昭通等地,计划举办40余站,继续聚合各方之力,不断以有温度、有深度的公益行动,汇聚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的环境。


    守护儿童交通安全,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积尺寸之功,聚众人之智”,守护的路上,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与践行,宇通将继续致力于把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播撒至每一个孩童心田,持续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平安上学路。

    2022-09-14
  •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启动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于文静)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13日在北京启动,旨在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做强农业品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金秋消费季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品牌活动,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4届,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促销助农活动,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800亿元。


    本次启动活动邀请海南琼山、河南西峡、成都新津等地农民视频连线庆丰收、迎盛会,组织电商企业发布了消费助农倡议书,举办了电商助农直播活动,设置了全国脱贫地区产销对接专区、北京特色农产品展区等,活动举办地密云区推介了以水库鱼、西红柿为代表的“密云八珍”品牌。


    据了解,今年金秋消费季活动将持续3个月,预计带动50万商家参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企业、直播平台以及新发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物美等商超企业等,将通过打折让利、流量倾斜、减免费用等方式,开展农产品促销,激发市场消费活力,让城乡居民共享丰收喜悦。

    2022-09-14
  • 我国互联网地图日覆盖用户数超过10亿人次

    开车出门前,先在手机地图上开启导航;想要查询周边有啥好吃好玩的,只需在地图里输入关键词……中国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产业迅速发展,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位置、华为地图等为主的企业位置服务开放平台,互联网地图日均位置服务请求次数最高达1300亿次,日覆盖用户数超过10亿人次,全球兴趣点总数最高达2.6亿、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导航定位更精准


    “每次出车,我都会打开手机导航,已成了习惯。”在广东深圳一家互联网平台兼职做网约车司机的陈师傅,驾驶座位旁的手机支架上总会放着一个打开导航地图的手机。虽然是一名从业2年多的兼职司机,可他从没因为走错路线遭到顾客投诉。“现在的手机导航不仅知道哪条路线更快,还知道哪里堵车、哪里有公交道,甚至能进行车道导航,提升了我的驾驶体验。”陈师傅说。


    导航定位精确到车道级,是中国互联网地图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部署成功,如何让这一国家自主高精尖技术服务民生成为关注焦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曾提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已具备不少技术优势,高精度定位亟待全面应用推广。


    在相关企业努力下,一批依托北斗系统的民用服务出现。例如,高德地图上线了车道级导航服务。据高德地图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高清渲染技术,用户在屏幕上看到最大程度的道路场景细节,包括车道数量、地面标识标线、出入口、特殊车道等。


    从智能避堵到红绿灯倒计时,从防晒导航到停车引导……随着百度、腾讯等平台企业加入,互联网地图行业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电子地图、手机地图服务蓬勃兴起,功能更为齐全。


    互联网地图行业带动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相关企业达4316家;另有统计显示,当前从事地理信息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约3万家,上市地理信息企业逾百家,年产值超6200亿元,年均增长近20%,形成了涵盖硬件制造、数据生产、软件研发与信息服务的成熟产业链,应用领域覆盖国计民生各领域。


    服务扩展到多个领域


    防疫期间,市民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是阻断疫情隐匿传播的重要手段。跟普通上班族的“两点一线”不同,北京“的哥”张先生每次做核酸检测几乎都在不同地区。乘客下了车,暂时没有新的叫车单时,便是他做核酸检测的最好时机,就近检测成了他每天都要盘算的事。他说,前些天朋友推荐“北京核酸检测地图”小程序,不仅能找到最近的核酸检测点,还能看到点位布局、排队情况。


    据介绍,“北京核酸检测地图”小程序由腾讯和北京日报联合推出,标注了超过3000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位置,并基于大数据测算增加了繁忙度查询功能。为了做到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这份地图还上线“意见反馈”功能,市民可以将意见建议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上传,实现人人参与完善地图。


    从网约打车到网上订餐,从防儿童走失的手表到定位精确至厘米的智能驾考系统……互联网地图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路网规划、商圈分析、车辆监控调度、道路管理养护等场景大放异彩。


    基于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痛点,近年来还出现了指引单一场景的地图。例如上海推出的“早餐地图”,方便人们查询酒店早餐点、网订柜取式流动餐车、无人早餐车、智能取餐柜、智能早餐机等具体位置;广东深圳推出的“公厕地图”,帮助人们在需要时快速找到最近的公厕;福建厦门上线的“防溺水地图”,归纳出厦门7个危险水域……这些数字化的“民生地图”,让城市更有温度。


    在道路养护过程中,互联网地图效率颇高。长期以来,受工作地点、信息传导等条件限制,传统道路巡查养护工作一直存在风险高、效率低、标准化困难等痛点。在广西、云南、浙江等地,高德地图研发的道路交通设施数字化管养系统大幅提升了道路日常管理效率。该系统依托高精度地图对路网设施进行全要素数字化,通过人工智能终端支撑日常巡检、养护管理,发现抛撒物、坑槽、占路等紧急情况时立刻报警。


    高精地图助力自动驾驶


    随着互联网地图的定位精度越来越高,其商业应用前景愈加受到关注。


    “高精地图是一种专注于自动驾驶场景、服务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电子地图。简而言之,传统导航地图是给用户看的,而高精地图则是给机器看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高精地图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四维图新副总裁张建平对记者说,高精地图和传统导航地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精度”“鲜度”的追求上。“精度”从传统导航的10米级跃升到厘米级;“鲜度”体现在自动驾驶对数据鲜度的要求极高,有着近乎实时的需求。


    目前,高精地图已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自主泊车等应用场景展现较大潜力,并在共享出行、物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显现较强的应用价值。为促进高精地图应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6个城市开展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自动驾驶相关地图安全应用技术路径和示范模式。


    专家认为,自动驾驶系统对于高精数据要求高,需要特殊的工艺流程来保证数据精度和品质,同时需要加强高精数据源建设,降低数据更新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基于当前市场接受程度和法律法规,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以上自动驾驶功能覆盖仍需要一定时间,互联网地图行业需尽快完成从传统版本地图的周期性生产节奏向流式生产线的转变。(记者彭训文)

    2022-09-14
  • 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啥这么“香”?

    “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实施保护工程,使得到支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有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形成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

    地理标志农产品到底“香”在哪儿?

    “儿时的味道”回来了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3年来,共支持了63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

    上周,家住北京的吴先生在网上下单了两箱平谷大桃,寄给远在外地的朋友。“200克的大桃,约合4元一个,不算便宜但确实好吃。放软了香香甜甜,是记忆中的味道。”吴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在超市、电商平台越来越常见。“自从认识到地理标志的独特性,像平谷大桃、烟台红富士、库尔勒香梨等农产品,都成了我家果篮里的‘熟面孔’。”

    吴先生购买的平谷大桃,源于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的平谷大桃种植标准示范基地。该基地负责人张海合告诉记者,这里种植面积1500余亩,其中有机桃种植面积500余亩,种植了涵盖红毛桃、黄毛桃、红蟠桃、黄蟠桃、油桃、油蟠桃等40多个种类,成熟期覆盖6月至11月,年产量约300万斤。“好桃出自好树,好树出自好土。我们种植的平谷大桃是受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它好就好在园子里的土壤有机质与别地不同。”张海合说,浓郁的桃味,让很多人感受到“儿时的味道”。“多数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我们基地经过10多年土壤改良,有机质含量达到3.3%,确保了平谷大桃的好口碑。”张海合自豪地介绍。

    据介绍,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区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经国家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农产品。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告诉记者,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地域名+产品名”组成,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具有一定的品质保证,同时对该区域农产品予以保护。“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对消费和生产两端来说是‘双赢’。”周清杰说,“不仅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好农货’,还可以扩大相关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3年来,共支持了63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建设核心生产基地1672个、特色品种繁育基地892个;共授权生产主体3011个,产品平均用标率90%以上,实现销售额2700多亿元,带动1130万户农户增收360亿元。截至目前,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

    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地道风味令人“惦记”,时令性强的新鲜农产品通过便捷的物流通道,从产地直达消费者

    每到7、8月份,无锡姑娘陆露就化身为同学群里的阳山水蜜桃“代购”,将水蜜桃发往全国各地。“今年的阳山水蜜桃卖得很好,个大汁水足,找我买的同学们基本都回购了。”陆露告诉记者,早几年阳山水蜜桃只是在江浙一带有些名气,这两年知名度逐渐拓展至全国,她有一些在北方工作的同学因为惦记家乡味道,每年都找她买桃子。“现在,7到8两的大桃因为人气高,还需要排队预订!”

    “得益于温度湿度、水质、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品种范围、生产控制等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特点与别的产品区分度高,美誉度好,具有当地原汁原味的风味特色。”周清杰说,产品本身品质优良是抓住消费者的关键。

    在安徽,定远猪、太平猴魁、砀山黄桃、天柱山瓜蒌籽等11个产品日前入围了新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这些年在外,每年我都会托父母给我寄些家乡的太平猴魁,茶香四溢,我们就好喝这口。”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安徽人付先生说,“拿来送礼也是很好的选择,口味好、品质佳,还代表了当地特色。”

    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表现亮眼。打开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APP,标有“时令”“特色”等宣传语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十分醒目,有些平台还设置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区,供消费者选购。盒马公关团队负责人李天宇告诉记者,盒马在每个财年初都会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统一盘点和计划,即“品牌推广计划”。“我们会提前做调研,盘点出一些重要品牌,分析其产能、产地、市场需求情况等,再由采购业务负责人逐一对接,针对不同的品牌做营销和推广。”李天宇说,“现在,盒马在架的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受地理标志保护的,消费者对这一标志认可度高,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好,还得益于便捷的物流体系。“仙居杨梅就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凌晨腾起的水汽与白天光照带来的甜分融合,此时口感最佳。”浙江仙居新农人郭帅介绍,采摘下来的杨梅迅速用冷风吹干送入冷藏室,并马上包装进入运输链,才能最大限度保持鲜味。“江浙沪次日达、一般城市双日达的特快物流,使杨梅的新鲜口感得到保证,也让更多消费者尝到了咱们的好味道。”郭帅说。畅通的物流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半径。过去只能在本地和周边销售的时令性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今坐上飞机、火车、冷链货车,送到全国各地,从产地直达餐桌。

    管好用好地理标志产品

    ——建立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主导,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文旅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互认

    如何管好、用好地理标志产品?

    据了解,为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好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规划了“路线图”。

    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育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以上。

    今年3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2022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点》,提出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示范保护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年计划登记2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5月3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再重点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通知明确,要构建产品特征品质指标体系,推动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促进产品特色化。以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综合体,加快关键环节标准制修订。

    “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发展农业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参考。”周清杰认为,推动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溯源机制的建立也应是未来工作重点。“由于这类农产品比普通产品定价更高、获利更多,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周清杰说,“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探索建立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全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原产地可溯源机制透明,加强监督,保证消费者买到手的是正品、优品。”

    推动地理标志互认,为中国优秀农产品“走出去”添了一把柴,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2021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目前双方已经顺利实现共244个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中国的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库尔勒香梨、安丘大葱等地域特色农产品纳入其中。

    制定统一的团体标准帮助行业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常态化沟通平台助推优质产品走出国门、有力促进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一年多来,既服务中国市场,也利好了海外出口。在山东,金乡大蒜作为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今年已累计实现出口超55万吨,同比增长超八成。

    “从长远看,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是打造一批‘爆品’即可。要考虑让产业链延伸、融合,衍生发展更多产业。”周清杰认为,应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建立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主导,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文旅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促进地理标志与旅游、文创等关联产业相融互促,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

    链接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是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0001-11-30
  • 当升学有道,面对“普职分流”你还焦虑吗?

    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中,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孩子考不上高中,被“分流”到职校怎么办?上不了大学,上高职是不是“低人一等”?不少家长曾为此焦虑不已。

    如今,从顶层设计到各地实践,社会各方正在合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为年轻人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职教高考打通中职教育发展“断头路”;职业本科大学致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更强、理论基础更扎实的高技能人才;降低职校生到事业单位、国企的就业限制门槛,打通出口为就业“清障”;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对高技能职校生求贤若渴……职业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正在推进社会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选择职业教育,你还会焦虑吗》,敬请垂注。

    今年4月,毕业于青岛旅游学校的王子然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希望毕业以后能够回到母校,帮助更多没能考取普高的学生迈入象牙塔。”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人,王子然这样说。

    近年来,不少中职生像王子然一样,通过职教高考迈入大学校门继续深造。在1300多万名中职生中,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

    如今,中职的升学政策逐步放宽,如青岛就探索尝试了3+4、分数带、3+1+2等教学模式,为职业学生铺就了上下贯通、左右融通、校企联通的升学成长体系。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也为打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提供了法律依据。当中职生升学有道,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不再对职业教育抱有偏见,而是通过职教这条“赛道”实现更多人生精彩。

    上下贯通,另一个“赛道”上大学

    参加完初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王子然曾陷入迷茫,自己的成绩只能勉强升入高中。填报志愿时,班主任向他推荐了职业高中3+4试点班。

    教育部表示,要在“十四五”期间建立起职教高考制度,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主渠道。作为职教高考的试点省份,山东在2012年就开始职教高考制度的探索。2016年,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城市,青岛探索尝试3+4中职与本科贯通培养模式,选取第二、三梯队的达线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3年专业和基础性教育,通过转段考试升入对口本科院校进行4年全日制大学教育。

    “3+4教育模式以‘打造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希望通过三年专业学习和四年理论知识的加强,培养一批专业领域的高材生。”青岛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说,“3+4教育模式让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与其进入高中‘垫底’,考取三本、专科院校,不如进入职业学校,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考取对口一类本科院校。”

    三年职校学习,王子然接受了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教育,对于语数英等基础学科,学校除了选用与普通高中同样的教材,还通过从普通高中抽调优秀教师、定期教研备课等方式提高团队教学水平。

    通过春季高考,王子然顺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先后夺得山东省导游大赛第二名,获得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杰出青年岗位操作能手等荣誉。

    目前,青岛共有11所中职学校分别与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6所本科高校开展“3+4”合作,先后有5419名学生由此升入本科院校。

    “相较于夏季高考招收的学生,职校生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实践能力都有明显优势,非常符合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发展趋势。”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凤芝说。

    左右融通,普教职教自主“切换”

    “过去,普职焦虑最大的焦点在于,如果分数没有达线就要‘分流’到职业学校,‘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一度超过高考,对于中考发挥失常或是后劲足的学生相对不公平。”青岛市教育局职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破解了职业教育升学瓶颈,青岛聚焦打破普高与职校间的壁垒,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出中考“分数带”录取办法,“分数带”内设有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普职融通招生计划,为考生提供更多升学途径;在职业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试点,高一入学注册中职学籍,接受职校与合作普高的联合培养,以升入本科为目标参加职教高考。

    2018年,中考未能“达线”的林贵朵进入青岛市旅游学校普职融通班,去年以高出本科线160分的成绩顺利考入泰安学院景区运营专业。回忆起初入职校时的彷徨沮丧,林贵朵说:“学校老师并没有降低对我们的要求,他们的关心负责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重新找回了目标。”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青岛目前共有21所职业学校开设了普职融通班,与普通高中联合办学,去年全市普职融通试点班学生本科达线率为89.4%。“今年,山东省在去年1.7万本科招生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大幅扩大职教高考录取计划,由去年的1.5万增加到明年的6万,并且不允许普高学籍的学生参加,这对职校学生是非常利好的趋势。”青岛市旅游学校校长孙信成说。

    除了青岛,如今,职教高考在全国多地开花。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主的职教高考,已成为职校招生主渠道,全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超300万人,超过高职招生总数的60%。正如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所言:“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孩子读中职后也有机会读大学,‘普职分流’不再那么可怕了,这也减缓了家长的焦虑。”有受访家长如是说。

    校企联通,中职生升学不“弃技”

    中职学生升学路径拓宽后,学生不仅可以读专科、本科,甚至还可以读硕士、博士,这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直接提升了生源质量。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讲道,去年全省中考有2.95万人达到了普高线却选择上职业学校,还有1.7万名学生从普高转到了中职学习。这其中,青岛有4680名中考达线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逆势增长9.4%。

    不过,在“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定位下,如何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而不是向普通高中教育看齐,让中职生升学不弃“技”,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很多职校学生在校经过专业学习,但进入车间还是‘发懵’,产教脱节现象严重。”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刘元福说。

    为了让职校学生真正学到生产一线的实用技术,毕业就能独立顶岗,青岛市教育局以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试点,联合青岛海尔(胶州)空调有限公司设计规划了“3+1+2”职业教育体系,让企业的生产标准变为职校的教学标准,培育更多适合生产一线的高层次产业工人。

    2018年,宋程进入该校智能制造系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三年职业教育毕业以后进入海尔实习,期间享受海尔实习生全部工资待遇,一年实习期满表现优异即可升入联办高职进行两年深造,期间不仅学费由企业承担,还可计入工龄,毕业直接晋升海尔助理工程师。

    多名专家表示,中职教育本质上仍然是就业教育,要用考试和评价考出真专业、真技能,把职业教育的技能导向树立起来。与此同时,更需加强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基因。

    -0001-11-30
  • 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多举措保障秋收可靠用电

    8月23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在民和县10千伏扬三路26号杆公巴台分支1号杆更换公巴台1号公网变压器,新架设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组立12米杆2基,解决了10千伏扬三路公巴台分支线路负荷重载隐患,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满足了当地秋收期间的用电需求。



    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在民和县10千伏扬三路26号杆公巴台分支1号杆更换电杆及变压器。李永鹏摄

    8月以来,海东市进入秋收季节,农村用电设备增多,用电负荷增加,为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的有序用电,海东公司开展优质供电服务,满足农村秋收用电需求。该公司结合秋季安全大检查工作,开展常态化配电网整治工作,加强配电台区负荷监测,掌握配电变压器运行水平和负载量,提前开展高峰负荷预测,重点排查并消除涉及秋收的线路、供电台区和配电设备隐患;入户摸底调查,详细了解农业排灌、农副产品加工等客户的电器配置和使用情况,建立配电线路和配变设备的预警档案;开通用电快速通道,简化业务流程,组织专人跟进;组织6支党员服务队开展上门服务,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检查客户线路、设备,确保电机等设备正常运行,保证秋收期间正常的电力供应。

    同时,该公司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增设安全警示标牌等措施,广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提高电力设施保护意识。截至目前,该公司共消除线路设备隐患70多处,消除树障隐患400处,在重要用电线路、设备防护区域增设安全警示标牌120多个,发放电力设施保护宣传资料1200余份。(来源:国网海东供电公司)

    -0001-11-30
  • 抓党建 促提升|五台县:筑牢基层堡垒 建设美丽乡村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五台县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五台县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主基调,在补短板、强基础、固基本上下功夫使长劲,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提高乡村组织管理、服务、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筑牢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建设美丽乡村。

    建立工作机制,把稳乡村治理“方向盘”。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形成“考核定星、动态调整、以星定酬、持续激励”的长效机制,激发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探索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新模式,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织密网格管理体系网,健全“行政村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网格化管理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服务、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护林防火、农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网格构建基层服务管理新格局;健全督查督办机制,把乡村治理各项任务纳入督查督办事项,按照“项目化+清单化”督查督办机制,半月一小结,每月一通报,季度一研判,全程跟踪问效,为乡村治理深入开展把稳“方向盘”。

    瞄准创建目标,划出乡村治理“标准线”。严格按照乡村治理的标准,紧扣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村级管理规范化指导,以创建党建品牌为目标,着力将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有队伍、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有保障”的“五有”党支部,设立党员之家,让党员学习、活动有场所。要求各党支部对照标准,逐一稳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时把党建工作分解成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两大类别,乡、村统一进行目标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打造“一乡一亮点、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

    搭建活动载体,凸显乡村治理“效果图”。以开展“城市片区制、乡村包联制”为载体,建立县乡村干部包联制度,明确职责,压实责任,把乡村治理的任务、责任、奖惩与化解矛盾风险捆绑,充分激发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示范表率作用,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每名县级领导至少包1个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或社会治理重点村,每人联系不少于5户群众,每月至少2次到村入户调查研究、会商研判、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不少于10户群众,每月至少入户1次。村“两委”主干、第一书记要包保所有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与网格员每月至少入户走访2次,了解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的诉求和意愿,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

    采用考核评比,用好乡村治理“推进器”。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对照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清单,将其纳入村党建工作述职考核项目,通过包村领导跟踪督办、纪委监委实地检查验收、现场查看各项任务清单完成情况,对不符合完成要求的,严肃整改;对整改不彻底、推诿扯皮的,“一票否优”,责令整改直到达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方立)

    -0001-11-30

  • 首 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