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中“侨”界力量:微微星光拼织照明火光

    中新网宁波12月14日电(记者林波)“在疫情面前,我们能做些什么?”“面对疫情,能做的或许不多,但我们一定尽力做好。”这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侨界“大白”在疫情下的思索与回答。


    12月7日2时起,该市启动I级应急响应,同时对镇海区临时实施封闭管理,全区域组织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在这场“战疫”中,一个个侨界身影如同微微星光,拼织成疫情里的照明火光。

    沉一线发挥基层侨界力量

    搭建检测帐篷、配送物资、巡逻劝导……尽管在骨折恢复期,但在蛟川街道银凤社区仍可以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在一线指挥社区抗疫防疫工作。

    他就是蛟川街道侨联主席、银凤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周光瑞,“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做好疫情管控工作,并组织侨界志愿者打响‘战疫’组合拳。”

    在基层,一个个侨界“大白”的身影串联起疫情中的抹抹温情。

    在镇海区庄市街道华通电器和1688开元广场核酸采样检测点帮助搬运物资、测温登记、维持现场秩序……在镇海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镇海区侨联主席王丁盛的带头下,全体党员干部于12月7日1时完成集结,接到任务后迅速奔赴街道社区一线,协助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走在寒冷的冬季,尽管寒风凛冽,但他们步履坚定。

    12月9日起,镇海区在该区范围内全面加强管控措施,并先后组织开展第二、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当日5时30分,镇海区侨联全体党员干部两次分两路各赴庄市街道华通电器、光明村五星老年活动中心、徐家堰大桥下等采样检测点,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在现场,侨联“大白”有的引导扫码注册登记、耐心解答群众问题,有的引导群众有序排队、保持一米线,有的测温登记、查看健康码……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侨联“大白”顾不上喝水、上洗手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安全防线。

    据统计,在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中,镇海区侨联的党员干部平均每次协助完成8000余人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

    除了“硬核”防疫举措外,镇海区侨界还组织了一系列暖心的防疫举措。

    镇海区庄市街道侨联主席、庄市街道文化站副站长陈启扬携其团队创作宁波话版《可可托海》——《封控区的歌声》,鼓舞士气,共同抗疫,为镇海加油;骆驼街道侨联顾问胡慧芳发挥“官方音频宣传员”作用,收到街道紧急委托后用2个小时完成了普通话版和方言版的《告骆驼居民书》,供宣传车使用。

    尽所能奉献担当彰显侨爱

    作为中国重点侨乡之一,宁波拥有诸多侨企留企,尤其是宁波市镇海区,更是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侨企留企。

    从原先的正常工作模式到“战疫”行动模式,镇海区侨留企协会监事长、宁波西马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跃在收到疫情的消息后,迅速调整了工作状态。

    “我们比以前更从容,行动机制上也更完善。”陈跃表示,经历过2020年初的疫情,这次他们的“战疫”步履更加沉稳。

    “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名“创二代”,陈跃表示,公司已在镇海发展了近30年,与镇海有着深厚的感情,目前该公司已向镇海区红十字会捐赠10万只医用口罩、500件防护服、1.1万双医用手套、1万只防喷溅面罩和5万元现金,用于区内抗疫防疫。

    无独有偶,宁波众选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骆驼派出所、骆驼街道等赠送免洗洗手液、进口暖宝宝、腰贴、牛奶、零食包等价值约6万元的多批物资;中科毕普拉斯公司为镇海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一线防疫人员紧急捐赠400只新充电宝;浙江双亿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向镇海新城管委会捐赠防护服1000套……

    每个侨企留企“战疫”路径或许不同,但在“多式”“战疫”之下,足以“温暖力量。

    记者了解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镇海区侨联加强与会员企业的联系,了解并掌握区内侨企留企在临时封闭管理状态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并反映侨企留企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信息渠道强化下情上达的同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人间有爱,爱有回声,如果说冬天已来临,那么春天,已经不远。(完)

    2021-12-15
  • 在全国首创人才“蓄水池” 贵州:企业招重点人才 政府给事业编制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到民营企业上班,竟然还能给事业编制?这是真的。12月8日,贵州省重点人才“蓄水池”推介会召开,有参会的企业代表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自己的感受。针对企业创新中遇到的“人才瓶颈”,贵州在全国首创打造人才“蓄水池”,拿出60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岗位,希望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引进急需重点人才,让人才带事业编制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工作,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给事业编,免去人才后顾之忧


    何为人才“蓄水池”?


    简言之,就是编制挂靠在科研院所,人在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工作。也就是说,“蓄水池”人才既有省级事业单位编制身份,也可享受企业薪酬待遇。


    根据贵州出台的政策,首批“蓄水池”人才原则上聘期为三年,需与贵州科学院签订事业单位人员合同,按贵州省现行事业单位人事政策进行管理。


    至于“蓄水池”人才的引进,程序相对简化。经公开面向企业征集用人需求后,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会同贵州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进行论证,并实施人才招聘。在聘期满之后,“蓄水池”人才经考核合格可调入其他事业单位,也可继续留在企业工作。


    不过,在解读政策时,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副处长陈鹏除了一再说明引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帽子”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一企一策、一人一策”的灵活性政策。


    “三年聘期相当于给人才以‘过渡期’和‘缓冲器’,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打破了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屏障,让人才能在体制内外自如转换身份,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创新活动中去。”对于贵州的创新举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持肯定态度。


    让“蓄水池”成招才引智“杀手锏”


    为什么“蓄水池”人才挂靠在贵州科学院?事实上,近年来,贵州科学院一直是贵州科技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作为贵州唯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贵州科学院多种体制并存,院属科研机构17家。早在几年前,贵州科学院就拿出20多个流动性编制岗位,在院内开展人才“蓄水池”试点探索。


    贵州科学院党委书记薛涛说,借助人才“蓄水池”,贵州科学院引进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为院属企业在建筑建材、钛材料、涉汞循环经济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以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经人才“蓄水池”进入贵州科学院下属企业服务的胡小菊,由此找到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她说,“人才‘蓄水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我们能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更加安心地为企业服务……”


    这种把产业重点人才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机结合的创新措施,引起了贵州省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经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贵州在全省试行人才“蓄水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造了“黄金十年”之后,贵州着力破解人才瓶颈,屡屡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广发“英雄帖”,以最大的诚意招才引智。


    “击中企业创新中的人才痛点”


    “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是欣喜若狂,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想招一个高端人才真的太难了……”在贵州省重点人才“蓄水池”推介会上,有参会的企业代表感慨万分。


    在盘和林看来,西部地区的民营经济繁荣度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确实较弱。“贵州的创举将人才稳定性和市场需求属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减轻民营企业吸收人才的成本负担,也为人才提供了一份保障,无疑将提升贵州民营企业吸收人才的能力。”


    贵阳综保区丽天苍泰公司董事长雷光新说,人才“蓄水池”政策是贵州给民营企业送上的一个大礼包,政府出钱、出力、出编制为企业揽才,一举击中了企业创新中的人才痛点,真正解决的是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必将为企业发展更好地引才、聚才。


    “人才机制建设还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合力……”不过,盘和林也建议,贵州在招才引智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比如强化产学研融合体系和院校体系,形成人才造血能力,等等。“打破人才流动体制机制屏障,必须形成综合体系。”


    据悉,目前,贵州已向各重点企业及省直有关单位开展了第一轮岗位需求收集,共收到全省64家企业的需求岗位198个、需求人数665人。

    2021-12-14
  • 黑龙江一地升级,全国现有高中风险地区8+44个

    最新!黑龙江一地升级,全国现有高中风险地区8+44个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专家组综合评判,讷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1年12月13日6时起将长发镇建设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现有高风险地区8个、中风险地区44个。

    2021-12-13
  • 宁波一员工遮挡办公室摄像头被开除 法院确认公司违法解雇,判令支付双倍经济赔偿金

    近日,浙江省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员工用塑料袋遮挡公司摄像头被开除引起的劳动合同纠纷。






    2011年4月,郑某找了一份跟单岗位的工作,并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劳动期限至2021年3月。2020年9月8日,公司突然在郑某所在的办公室的公共通道顶部安装了一台自动跟踪式摄像头,可以摄录包括郑某在内5名员工的工作情况,公司经理可通过手机软件随时调看监控录像。此举立刻引起员工们的不满,郑某等人都认为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于是多次通过邮件与公司管理层沟通。管理层则表示,之前公司发生过两次电脑失窃事件,安装摄像头是为了提高安全保障,并不针对某个员工。郑某等人几次向领导提出建议,但均被驳回。


    2020年9月10日,郑某等人一起用塑料袋套住了摄像头,导致监控画面无法正常显示。两天后,公司发现了这一情况,认为郑某联合其他员工抵制公司安装摄像头,不服从管理还恶意遮挡,便以“扰乱正常工作秩序,违反劳动纪律和公司规章制度”为由将郑某开除。


    郑某认为,公司是违法解雇,于是诉至高新区法院,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决定在办公场所安装摄像头属于内部管理行为,与员工为此发生纠纷,公司应以积极态度与员工沟通解决问题。郑某等人擅自遮挡摄像头的行为确有不妥,但只实施了一次遮挡行为,且9月11日下班时已恢复摄像头正常使用,未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秩序等造成严重后果,公司的员工手册中也未指出遮挡摄像头行为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因此,公司认为郑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郑某不存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公司应按照相关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最终,法院认定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判决公司支付郑某赔偿金17万余元。宣判后,公司提起上诉。日前,二审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

    2021-12-10
  • 为大病患者撑起温暖保障伞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进一步补齐托底保障短板,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聚焦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

    具体怎么做?救助对象是谁?救助费用覆盖哪些?托底措施有何变化?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

    救助对象

    制度保护覆盖全体人群

    记者:如何理解《意见》提到的医疗救助对象范围?

    顾雪非:对象范围有两个特点:分层分类、精准确定。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以来,救助对象不断扩展,《意见》对救助对象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分类,第一类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他们在获得生活救助的同时自动获得医疗救助资格。

    第二类是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也就是第一类人群外的较低收入人群,同时也考虑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医疗保障扶贫政策的延续性。

    第三类是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这就相当于把全体人群都覆盖在制度保护范围内,对那些不属于低收入人群但因为高额医疗支出而可能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给予适度救助,避免他们因病成为低保对象后再实施救助,将政策的“悬崖效应”优化为“斜坡效应”,体现了政策的延展性。制度定位从保障已陷入贫困对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扩展到防范化解因大额医疗支出造成的贫困风险,即从保障收入型贫困扩展到减少支出型贫困。

    记者:医疗救助费用保障覆盖哪些范围?

    顾雪非:《意见》明确,救助费用坚持保基本,主要覆盖救助对象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因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的费用。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原则上应该符合国家有关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规定。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下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规定纳入救助保障,降低“门槛费”负担。

    对于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范围外的费用,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已有统筹考虑,包括稳定巩固保障水平、综合降低就医成本、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

    保障待遇

    促进三重制度互补衔接

    记者:医疗保障的三重制度有哪些?之间是什么关系?

    顾雪非:三重制度包括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意见》明确,在对参保居民实行普惠性财政补助的同时,通过全额或定额资助低保、特困人员、返贫致贫等经济困难救助对象参保,确保应保尽保。

    其实,在实现全面脱贫前,有些地方存在六重、七重甚至九重保障,但并不是制度越多保障水平就越高。制度过多会导致衔接难度加大,且少数地方存在过度保障问题,制度可持续性堪忧。

    今年,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明确,基本制度包含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除此之外的其他形式制度安排将逐步清理过渡到“三重保障”的基本制度框架中。

    在“三重保障”的制度框架中,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较为清晰,而补充医疗保险的定义和边界一直较为模糊。在国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2020版)中,补充医疗保险包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含部分省份的职工大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参照清单管理,而企业事业单位自行筹资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暂不纳入清单管理。

    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这些补充保障制度差异较大。例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没有独立的筹资,保费来源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因此严格意义上仍属于基本医保的范畴;一些企业事业单位自行筹资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障,性质上可能属于风险发生后的医疗互助制度而非保险。这些制度是自动参加还是自愿参加,在不同地区也有差异。

    另外,在我国的基本制度框架下,商业健康险、相互保险、医疗互助等也属于“补充型”制度安排,概念和制度边界需要进一步厘清。另一些概念,如“基本保险”“法定保险”“社会保险”等也存在类似问题。

    《意见》提出,促进三重制度互补衔接——发挥基本医保主体保障功能,严格执行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和标准,实施公平适度保障;大病保险发挥补充保障作用,对救助对象实施倾斜保障;保险报销之后发挥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救助对象按规定实施救助,合力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托底措施

    向大病慢病患者倾斜

    记者:在统筹优化托底保障机制上,《意见》如何确定救助水平?

    顾雪非:托底保障的目标是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不因为医疗费用问题而影响其家庭基本生活。

    针对起付线、自付比例等影响救助对象政策受益水平的支付工具设计,《意见》强调要在综合考虑基金负担能力、群众实际需求等因素基础上,分人群细化待遇标准,明确要求原则上取消低保、特困人员的起付标准,暂不具备条件的年度起付标准不得高于统筹地区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低保边缘家庭和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年度起付标准分别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和25%左右确定。

    在救助比例上,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按不低于70%救助,其他救助对象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略低于低保的救助比例。年度救助限额也根据基金实际支付能力合理确定。

    记者:托底措施重点向哪些方面倾斜?

    顾雪非:托底保障措施安排上,更加突出向困难群众中重大疾病患者的倾斜。以往的救助政策以住院救助为主,而《意见》要求加大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救助保障,门诊和住院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额,统筹救助资金使用,长远看有助于引导困难门诊慢特病患者合理就医就诊,减少“门诊转住院”现象。

    经过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可以继续给予倾斜救助,前提是在省域内的规范转诊,医疗救助支付的范围与基本医保的药品、耗材和诊疗项目目录一致。简言之,医疗救助保障的是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和转诊机制、规范化诊疗等措施结合起来,控制不必要的支付,减少浪费。

    长效机制

    加强预警监测,推进便民服务

    记者:《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实践中该怎样做?

    顾雪非:以往的医疗救助实践更关注已陷入经济困难状态的人群,尚未全面构建防止因病致贫的“防火墙”。《意见》提出,分类健全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双预警机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重点监测人群纳入救助范围;同时,畅通救助申请渠道,提高救助时效。例如,已认定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直接获得医疗救助。“预防性”的制度安排,信息技术层面运行支撑,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践证明,“一站式”结算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医疗保障便民服务,直接关系群众对医保制度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通过推进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一体化经办,做好与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融合,有助于提高困难群众医保经办服务便捷度。同时,考虑到托底保障是针对特定群体的“特惠性”制度安排,更应遵循保基本的原则,坚持公平、高效。因此,基层首诊、规范转诊、科学的诊疗路径管理、高效管用的支付方式应成为协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不可或缺的政策安排。

    多层次保障

    发挥慈善等社会力量作用

    记者:《意见》提出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该怎么理解?

    顾雪非:慈善救助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现有三重制度的重要补充。虽然慈善项目的资金相对于医保资金十分有限,但如果与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制度合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的慈善项目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了“一站式”报销服务,治疗完全免费且家庭无须垫付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于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的救助,慈善救助的救助水平、救助范围和灵活性都具备优势,特别是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等,是对医疗费用之外的服务帮扶,是对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

    职工医疗互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可以在拓宽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水平方面发挥补充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和管理运营,加强与基本医保的制度衔接,更好满足被保险人多层次、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互助项目近年发展较快,是在互联网时代构建的基于陌生人社群的相对高效、透明的事后风险化解机制。在规范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防范风险。

    2021-12-09
  • 脱单盲盒市场乱象丛生,花1元钱能在这找到爱情?

    ●脱单盲盒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除了线下的“脱单小摊”“脱单便利店”外,线上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脱单小程序、App等,颇受年轻人青睐。但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通过盲盒脱单的成功率并不高,甚至很多人都卡在了第一步——信息的真实性

    ●脱单盲盒小程序已经出现许多不同版本,并通过社交平台广泛招募代理,“赚钱很快”“推广即分佣”等,成为他们的广告语。这种“拉人头”层层盈利的模式,像极了传销,也类似于微商的分销

    ●无论是“脱单便利店”还是线上的脱单小程序、App等,实际上都有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性质。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报见习记者张守坤

    □本报记者赵丽

    只需要付费1元,就可以抽取一个联系方式,或者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存入“库”中,等待“有缘人”抽取——这是近期风靡的脱单盲盒的“玩法”。

    自今年7月中下旬,一名长沙大学生开设“月老办事处”地摊后,脱单盲盒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除了摆摊外,一些城市还出现了售卖脱单盲盒的“脱单便利店”,更常见的是线上的脱单盲盒小程序、公众号、App、网店等,并形成产业链,在社交平台上招揽代理商。

    这样的脱单盲盒靠谱吗?《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脱单盲盒“暗坑”不少,要么盲盒内的联系方式是假的,“查无此人”;要么建立联系后被对方骚扰甚至掉入色情或诈骗陷阱。而随着脱单盲盒越来越火爆,一些商家嗅到商机,利用年轻人的交友需求引流变现,存在泄露、售卖个人信息的风险。

    脱单盲盒风靡一时

    真实信息难以保障

    脱单盲盒最初以摆摊形式出现,大多设在商场、夜市、学校等人流较多的地方,且设备和玩法都很简单:1张桌子,分别贴有“男”“女”字样的两个盒子,花1元钱可以拿走1个别人的联系方式,也可以放入自己的联系方式。

    在天津,有摊贩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有300多人来存取信息。

    随后,售卖脱单盲盒的“脱单便利店”在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济南等地纷纷出现,盲盒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价格不等,店内工作人员会按照生日、星座等进行分类排列。

    近日,记者在天津市和平区一家“脱单便利店”看到,这里的脱单盲盒被做成瓶子状,摆放在一面“脱单墙”的格子间内。瓶子外部贴着生日、生活城市、理想型信息等标签,白色代表男生,粉色代表女生,再根据星座和关键词进行分类摆放。工作人员介绍,入店前需要支付49.9元,包括门票和一个瓶子的费用,入店后可在瓶中投入自己的信息并从墙上拿走一个装有他人信息的瓶子,可以拆开看但不能带走。

    记者统计发现,每个格子间内存放的脱单瓶有近400个,所有格子间的瓶子加起来多达数千个,以“90后”“00后”居多,上架时间多为11月中上旬。

    “00后”女大学生卫薇(化名)正在店内挑选盲盒,她的选择标准是星座匹配度。来来回回挑了10分钟后,她看中了一个瓶子,打开后,对方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职业、择偶标准等信息被密密麻麻地写在一张纸上。卫薇告诉记者,感觉对方比较用心,她打算先加好友聊聊看。

    除了线下的“脱单小摊”“脱单便利店”外,线上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脱单小程序、公众号、App和网店,颇受年轻人青睐。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通过盲盒脱单的成功率并不高,甚至很多人都卡在了第一步——信息的真实性。

    据一位盲盒交友摊贩介绍,一些人存的信息可能是别人的,也可能是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信息,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很难核实。

    来自安徽宿州的李琳(化名)前不久通过脱单小程序抽取了一个男士盲盒,对方在留言栏内注明自己是“阳光帅气的25岁男生”。结果李琳联系对方后发现,他是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性,且言语轻佻,吓得她赶紧删除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小程序后台难道不审核这些盲盒信息吗?”李琳有点不解。

    记者试用了7个脱单盲盒小程序、5个脱单盲盒App发现,只有1个平台的客服会在用户存纸条时提醒:禁止发布涉色情、暴力之类的信息,并且会有人工审核,违反者直接进“黑名单”,抽到这类信息的用户凭截图可以退还费用。其他11个平台均未进行相关提醒。

    嗅到商机引流变现

    层层盈利类似传销

    单身男女想要的“邂逅爱情”,成了商家眼中的“风口生意”,引流变现是他们生财的方式之一。

    有的小程序打着脱单幌子,让用户去刷流量。一款名为“月老办事处”的小程序声称,用户可以在看完一段广告后免费存或取一张含有他人联系方式的纸条。记者尝试多次后发现,每次得到的联系方式经搜索后都显示用户不存在,并且即使打开小程序看完广告后,要想存取信息还需要再看一次广告。

    还有的商家通过“拉人头”的模式层层盈利。记者注意到,脱单盲盒小程序已经出现许多不同版本,并通过社交平台广泛招募代理,“赚钱很快”“推广即分佣”等,成为他们的广告语。

    一款脱单盲盒小程序的推广人员介绍,开通“红娘”的价格一般是9.9元至39.9元,加盟后可以用自己的二维码进行摆摊赚钱。

    为了解具体运作方法,记者花19.9元开通了上述这款小程序的“红娘”,并联系客服加入代理群。

    入群后,记者收到的第一条公告就是:“截至××日××时,还是0代理的将被取消代理资格并清理出群,我们需要的是一起赚钱的人,而不是觉得挂着‘红娘’好看的人。”

    随后,有工作人员在群里介绍如何推广取得收益。

    “如果用户扫的是你的推广二维码,支付一笔订单你抽取一半;如果别人用你的二维码开通‘红娘’,你可以抽取开通费用的一半,他的客户消费你可以抽取20%。简单来说,开通红娘的费用是19.9元,有人花1元钱抽盲盒,你可以赚0.5元;如果你再推广别人成为‘红娘’,就可以赚9.95元,而这个人的客户每次存取纸条时你可以赚0.2元。”工作人员说,如果想要一直有高收入,就要不断进行推广,有人一天能够发展几十位“红娘”下线,日赚200多元;也有人到了截止日期仍未发展一位下线,最后被踢出群。

    记者开通“红娘”后,一天时间内有一人通过记者的二维码开通了“红娘”,还有20多位用户存取盲盒。

    见记者的“推广能力还不错”,工作人员称,后续他们研发的小程序、公众号、网站等,都可以让记者带着群里的人继续赚钱。

    而对于商家来说,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赚钱方式,即建立脱单盲盒平台,如软件开发、App开发、网站搭建、店铺加盟等。记者了解到,开线下精品店需要的服务费用一般是5万元至7万元,拓展店的价格可能高达10万元。也有的商家将盲盒业务进行拓展,提供个性化的相亲活动,收取高额服务费。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任超看来,脱单盲盒中“拉人头”层层盈利的模式,像极了传销,也类似于微商的分销。“现实中,有许多人通过盲盒中的联系方式,联系到的人多半是微商。脱单盲盒是分销产品,性质与传销仅一线之隔,一不小心就容易踏上违法犯罪道路。”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加强审核刻不容缓

    脱单盲盒的出现增大了单身男女相互认识的概率,但背后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记者通过天眼查搜索发现,有些“脱单便利店”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开展交友服务、组织交友活动等,超范围经营问题比较普遍。有些小程序、App的认证公司也是如此,其备案的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一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并不包括盲盒相关服务。

    在一款名为“盲盒交友”的App上,记者发现虽然该软件名称带有“盲盒”,但登录进去后,系统会按照位置远近直接推送他人信息。记者下载后两天时间内就收到了10多条信息,大多涉及借款、色情服务等违法内容。多人直接在App上发布带有诱惑性的图片或联系方式,并使用“一回八章,两回十五章”等色情服务暗语。

    据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桃沟派出所民警杨俊楠介绍,根据以往办案经验,这类玩法一般会让参与者提供个人照片、简介、联系方式等,可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而且很难保证商家不会将这类信息挪作他用。这些小程序在技术层面也很难确保数据储存安全,存在信息数据被盗取的风险。同时,消费者也容易被人利用,掉入“杀猪盘”、电信诈骗陷阱。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脱单便利店”还是线上的脱单小程序、公众号、App和网店,实际上都有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性质。尽管基本遵循了“取得个人同意”后收集个人信息,但个人信息处理不仅包括收集,还包括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尤其是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们认为,脱单盲盒的个人信息提供方和被提供方都应当有必要的审核,防止衍生网络诈骗、侵犯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提出,要警惕商家换个名头继续经营的行为,平台在审核的时候不应当仅仅就店名进行审核,还要对其实质性内容加强审核。经营脱单盲盒的商家务必遵守平台规则,不要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躲避审核,避免风险发生,并且商家收集到个人信息后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除了按照规则提供外,不得向其他任何人提供收集到的个人信息。






    “目前来看,脱单盲盒是一种新兴事物,面对其带来的诸多潜在风险,相关职能部门对其可能出现泄露、售卖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行为,应在技术层面和平台规则层面予以约束。”任超说,经营脱单盲盒的商家则要探索出一条合法合规的发展路子,这样才不会让脱单盲盒昙花一现,成了一时“玩物”。


    对于具有交友需求的年轻人来说,杨俊楠提醒,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在交友过程中,一定不要随意出示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骚扰和诈骗。

    “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区等各级组织也可以增加一些多形式、高趣味、强互动的线下活动,以满足当前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可靠放心的渠道多了,自然就减少了此类‘盲盒式’社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任超说。

    2021-12-08
  • 记者调查“船员荒”|月薪上万 为何年轻人望而却步?

    “我们公司的高级船员招聘信息通过微信、网上等方式发布已有三个多月了,都没有人投简历,一类船长由原来的月薪8000元到10000元的待遇,涨到了目前的15000元,可还是找不到人。其他驾驶专业船员岗位也鲜有人电话报名咨询。”广西大鸿运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清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广西西江黄金水道不断提级增效,逐渐发展成为一条连通我国东西部地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大通道。水运行业快速发展,对内河船员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然而,不少船东公司却发现,尽管待遇不断提高,但是船员招聘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内河船员市场已然满足不了目前的水运发展需求。

    内卷!

    供不应求航运公司高薪抢人

    “受疫情影响,反复经历培训机构暂停开班、海事暂停考试,船员培训人数仍远未满足市场需求,随着航运市场逐渐恢复正常,船员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甚至出现了航运公司高薪抢人的情况。”南宁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黄仁略告诉记者,2021年至今,南宁辖区船员培训机构共开展船员各类适任培训21期,共计771人次参加培训,人数较2020年全年翻一翻。但按照目前航运发展状况及培训开班规模,南宁海事局辖区普通船员缺口在500人左右,二类船员缺口在300人左右,一类船员缺口200人左右。

    “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同行纷纷高薪挖人,你开八千,他开九千、一万、1万二、一万五,现在一万五都难以招到理想的高级船员。用现在最流行的词就是内卷。”张奇清向记者印证了万元月薪招不到人的囧况。



    2021年8月南宁船员处到横县船员培训机构开展“开船第一课”。

    “我们今年只招收了122名航海类的学生,但是航运企业为我们提供的岗位超过了300个。”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工程学院副院长曾志伟说道,“尽管就业机会多,待遇也越来越好,但仍旧存在毕业生上船意愿不足的情况,大部分人毕业后会选择其他职业。”问及原因,曾志伟告诉记者,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则是在于青年一代对船舶行业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

    除去普通动力船舶以外,在西江,LNG船舶适任船员的“用工荒”一样让人担心。广西兴桂船运公司目前拥有29艘LNG船舶,满载情况下共需要100多名持有相关培训证书的船员。该公司负责人卢立新告诉记者,今年以前,公司为了使船舶能够正常营运,不得不主动出资让船员去脱产培训,这才找齐了人手。“LNG动力船舶是大势所趋,两年后,将会有近400条LNG船舶在西江航行,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加大相关培训力度,适任船员的缺口将会阻碍西江水运业的未来发展格局。”

    断层!

    高级船员大龄化结构性失衡

    “随着近年来船舶不断朝大型化、现代化发展,船员在船工作的分工职责也越来越明确,船舶配员要求越来越高,对负责重要设备的高级船员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大。”南宁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陈妩告诉记者,目前广西内河一类大副、船长等高级船员的平均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年轻一代高端航海人才比较紧缺,如果高级船员培养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调控的局面持续下去,未来内河船员队伍或将面临结构性失衡,也就是会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



    “在航运市场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船员市场需求也非常紧俏,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即使是涨工资,加福利,也很难招到合适的船员。”张奇清指出:“目前船员市场最缺的就是熟练的能够独立胜任职务的高级船员,而新培训出来的船员还不能完全胜任岗位,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熟练操作船舶及熟悉航道,时间及安全成本较高,内河高级船员已经无法满足船舶的发展需要。”

    “船员岗位要求身体健康,并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别说城市青年,大部分村镇青年都不愿干。”曾志伟说道,船舶驾驶职业流动分散,生活和工作环境艰苦,常年是“一面向天,三面朝水”,工作枯燥单调。现在西江上跑船的基本都是家族式,爷爷、儿子、孙子一代传一代。

    据了解,在内河从一名普通水手成长为一名船长,需经过三副、二副、大副、船长等逐级晋升,其中大副、船长还需要通过适任考试,这个过程一般需要6至8年。兴桂船运公司负责人卢立新告诉记者,船长除了必须具备的资历、资质外,还要经过企业的综合考核,才能承担重任。一般40岁左右,有8至10年实际工作经历的一类船长,这种成熟型的高级船员是我们企业追求的“香饽饽”。

    除了断层危机以外,部分内河航运公司缺乏对船员统一管理和调配的能力,船员队伍人才流失率大也对内河航运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缺乏规范管理,许多船员游离于正规招聘市场之外,导致船员市场无序竞争,船员紧缺趋势愈发严重。“正规的公司一般都有着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则,对船员形成一定的约束。”兴桂船运公司负责人卢立新告诉记者。目前,内河船员的安全意识、契约意识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甚至出现了部分船员为了逃避束缚,主动要求不与船公司签订合同的现象,这无疑更加重了船员市场无序的乱状。

    对策!

    当务之急提升职业社会认可度

    “‘船员荒’的困境应该引起行业各方的重视,水运业迫切需要从源头解决问题,提升水运行业对‘年轻血液’的吸收能力。”曾志伟建议,当务之急是要有效提升船员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荣誉感,要不断提高航海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感召力,并辅以相关教育和培训加持,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解船员、尊重船员、关爱船员、支持船员的良好氛围,还要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及规范的平台和优厚的待遇,从而为西江内河水运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在西江亿吨大港广西贵港,船员紧缺局面也不容乐观。“为提高船员培训与评估考试的有效衔接,我们从今年5月开始落实船员培训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组织船员考试的措施,极大缩短了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周期。”贵港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梁满权向记者介绍道。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贵港辖区今年已累计完成各类船员考试78期,共涉及3526人次。



    2021年10月为广西交通运输技术学院40名船员开设专窗集中办理船员证书。

    为应对船员紧缺局面,南宁海事局积极践行为民办实事,结合辖区实际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船员荒”,借助“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活动载体,多次走进船员培训机构开展船员职业宣传,持续开展“双进”及“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船员的价值和贡献,营造良好高素质船员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船员职业吸引力降低、归属感不强、队伍整体素质下降、高素质船员流失严重、社会保障存在短板等实际问题对我国船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广东省政府参事、原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梁建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船员长年与水为伴,以船为家,照顾不了家庭,导致船员职业吸引力严重下降;航海院校不仅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即使毕了业,真正上船的毕业生不足一半。

    谈到如何落实加强船员队伍建设,梁建伟表示:一方面健全船员职业保障权益机制,严格落实新《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国家依法保障船员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维护船员的合法权益”的规定,切实保障船员权益。一方面加大船员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加大政府和行业组织对航海教育的支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航运界培养更多的实用型航海人才。

    梁建伟认为,除了出台针对船员个人的优惠政策外,更要弘扬航海文化,唤醒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加大船员职业宣传、“航海日”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船员、尊重船员;在重点港口增加方便船员的生活休闲设施,在医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开辟便利船员的服务窗口;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先进典型培树向船员职业倾斜,对优秀船员给予就地入户、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特殊便利政策,以此提高社会对船员职业的认同感,提高船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2021-12-07
  • 警惕家里的摄像头变“监视器”!

    科技日新月异,家用摄像头应运而生。轻巧便携、手机控制,越来越多的人在家中安装摄像头看护老人、孩子,还有年轻人用来监控家里的猫。多数使用者反映监控效果好,可有无担心过安全问题?近日,央视曝光一些监控设施被不法分子破解,并在网络上售卖,部分涉及家庭隐私。记者发现,在网络上售卖摄像头ID和密码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购买过程也很简单。

    家用摄像头市场火爆

    半岛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搜索“家用摄像头”,立刻跳出“家用摄像头无线高清”、“家用摄像头无线高清360度”、“家用摄像头mini”等选项,其中一款某品牌的摄像头月销量显示“4.5万+”,评论也大都是“效果不错”、“非常满意”等好评。受访者陈女士家、陈女士的父母家用的都是该品牌的摄像头。

    陈女士去年刚刚生了二孩,在孩子的卧室里装上了摄像头。父母年纪大了,父亲身体不好,就买来摄像头装在了客厅。“我父亲现在拄拐杖,安了摄像头时常看看怕他摔倒,我和我母亲随时能在手机APP上看监控。再就是在宝宝卧室装的摄像头,以前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和孩子爸爸出去吃饭,看着手机监控多少放心点儿。都是宝宝小的时候用,会翻身后就不能用了。”谈到家用摄像头的使用效果,陈女士说:“效果特别好,非常清晰,还有夜视功能,晚上关了灯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手机上就能调摄像头位置,很方便。”陈女士表示从没听说过有安全问题。“之前不知道泄密,一直用的很好,不用的时候我会注意把摄像头电源拔掉,老人客厅里装的其实无所谓。”

    今年24岁的王先生养了一只猫、一条狗,作为少有的“猫狗双全”的90后,他在享受宠物带来的幸福时,也非常注重它们的健康和生活,因此,通过家用摄像头观察宠物的生活状态成了最好的选择。一年半前,王先生在自己租的房子里装上了一款家用摄像头,同样是“月销量4.5万+”的品牌。“用摄像头看看它们在干啥,有没有按时吃饭,猫粮、狗粮、水是不是没了,我不在家是不是很孤独。”王先生说,“看得非常清楚,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活细节,工作累了的时候偶尔拿手机看看它们。”王先生说,安装摄像头的初衷主要是担心猫和狗的安全,如果监控到发生什么事可以联系租房的管家及时过去查看。外出或者旅游的时候,也不用再担心它们,把钥匙交给朋友,让朋友定时过去喂食、处理粪便,非常方便。

    家用摄像头被非法入侵,视频拿到网上售卖

    家用摄像头越来越受推崇,有多少人考虑过它的安全问题?近日,央视曝光黑客非法入侵家用摄像头,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APP破解工具,非法控制数十万个家用摄像头的案件。

    据浙江省温州市警方介绍,2019年6月份发现有网民贩卖某公司品牌的家用摄像头破解工具和被控制的家用摄像头账号密码,论坛、贴吧等社交工具成为“主力”市场。除了贩卖以上信息,不法分子甚至还贩卖家用摄像头拍摄的私密视频,其中部分视频内容甚至涉及男女私生活,受害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偷窥录制。不法分子获取私密视频后,通过贴吧、QQ群买卖,或者与他人互换摄像头账号。根据视频的私密程度,定价5元到60元不等。本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2人,涉及全国各地。

    早在2016年,人民网就曾爆出“家用摄像头泄露隐私,或被远程直播”的新闻,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张女士聘请了全职保姆看孩子,为了能及时掌握儿子在家的情况,她在客厅、卧室、厨房等多个位置安装了一组某知名品牌的远程监控摄像头。谁知过了半个月,张女士就在某小型家居网站上看到了自家客厅的截图,“照片的角度就是从挂摄像头的位置拍摄的,而且画质、颜色都和手机APP上的实时画面一模一样。”

    据温州警方介绍,之所以能控制家用摄像头,是因为犯罪嫌疑人从网络上购买专门用于扫描摄像头漏洞的黑客工具,再利用该扫描工具,对于安装联网的摄像头进行远程漏洞扫描,从而非法获取摄像头控制权进行偷窥录制。

    记者调查:售卖ID和密码的QQ群依然活跃

    搜索QQ群功能上搜索“摄像头”,出现3个“看摄像头”QQ群,申请加群时都显示“需要+群”并给出另一个QQ群号,其中两个显示的还是同一个QQ群号码。记者按照给出的两个号码进行搜索,一个显示无搜索结果,另一个搜出一个叫做“精品ID”的QQ群,请求发送成功后,管理员稍候即审核同意,但这个群是“全员禁言”状态,群成员有181人。随后,一个名为“AAA酒店破解”的群成员主动私聊记者:“买摄像头资源?”获得肯定回答后,对方发过来一张图片,上面写着“188元九酒店九家庭”、“268元30ID全部酒店”,并且“不试看不单卖”,付款方式“只支持微信支付宝”。

    AAA酒店破解称,视频都是实时监控,付款后给卖家摄像头ID和密码。摄像头既有酒店的,又有家庭的,“随机的”。摄像头ID和密码是怎么来的呢?AAA酒店破解说:“我们自己破解,破解软件就可以。”记者再次确定有无普通家庭的监控视频,对方说:“都有,你要268的话,可以给你40个家庭。”随后,AAA酒店破解通过QQ的闪照功能发过来一段3秒钟的视频作为证明,“这个是才截的图。”视频中像是客厅的场景,有黄色的家具和木制地板,但没有人,从角度来看应该是从屋顶墙角拍摄的,对方坚称:“对床,对床的。”

    当记者提出先发过来ID和密码试看时,对方拒绝了:“没有试看,付款后我会教你怎么操作。”见记者没有立即付款,AAA酒店破解当天将记者移出了QQ群。

    搜索“摄像头”出来的QQ群加入时显示需要加入另一个QQ群。

    提醒:消费者多留心,行业标准也应跟上

    胶州市公安局民警刘洋提醒,使用家用摄像头要注意以下问题:购买带有摄像功能的物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到正品店购买可靠的品牌产品,切勿私自交易或者购买二手产品。安装摄像头时尽量不要拍摄到隐私区域,购买完毕设置复杂的用户口令密码,并且定期更换口令密码,及时更新操作系统避免漏洞未修复带来的IP被破解等问题。不要随意勾选分享自己的摄像头,在不使用摄像头期间,务必将摄像头关闭、遮挡或者关掉电源。

    在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遏制摄像头泄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要建立行业标准。2017年年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发布,使得公共安全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检测、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研发、生产等有了技术标准,但在家用智能摄像设备领域依然是空白。

    2021-12-06
  • 女子状告银行恶意催收致其婚约取消 自导自演反获刑

    女子郑某某向法院起诉银行索赔60万元,称自己被银行贴侮辱性大字报恶意催收,导致其婚约取消,工作也丢了。然而法官审理后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郑某某“自导自演”反而成了涉嫌虚假诉讼的被告人。






    2020年4月,郑某某以人格权受到侵害为由,向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起诉浙江某银行。郑某某诉称,她在收到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后不久,就在家门口看到带有威胁、侮辱性等内容的大字报。这些大字报被郑某某男友、男友母亲、合作伙伴看到,人尽皆知致其婚约取消,工作也丢了。


    郑某某表示恶意催收不仅给她造成家庭危机、感情受挫,而且带来了精神压力和名誉损失,因此起诉要求银行赔偿其精神损失费59万元、名誉损失费1万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但法院在审理中发现,郑某某提供的证据中,她与催收员的短信聊天记录截图显然存在虚假的可能性。法院认为,郑某某就银行侵犯其人格权的主张缺乏事实依据,不予支持。后郑某某提出撤诉申请。


    同年11月25日,法院审结该案,裁定不准予郑某某撤诉,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并将案件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郑某某被抓获后,很快承认了伪造证据起诉的事实。


    原来,郑某某从2016年开始在上述银行网络借款,到2020年1月无力还款,仍欠银行1.6万元左右。同年4月,银行方面向其发送了催收短信。


    郑某某眼看还不出钱,便将银行的催收短信改成带有威胁、侮辱性内容的催收短信发给自己。随后她又编造了带有威胁、侮辱性内容的大字报,并以在家门口贴大字报被发现为由,分别编造了与男友、男友母亲、邻居、合作伙伴等的聊天记录,向法院起诉。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郑某某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其行为已构成虚假诉讼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

    2021-12-05
  • 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到2025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黄垚)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更加健全,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发展目标的具体指标包括: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从85.9%提升到90%;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从89%提升到92%;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从38分钟提前到45分钟;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可用预报时效从7.8天延长至8.5天等。

    为保障目标实现,规划提出将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大天气气候机理研究,研发下一代数值预报模式;促进陆海空天一体化,发展精密气象监测;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精准气象预报等。

    针对极端天气更加频发的情况,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表示,“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将重点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实现气象灾害测得更精、报得更准,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快速发给可能受灾害影响的用户,为全社会提高高风险区域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供支撑。

    2021-12-03
  • 连续9年“不低于4%”,本轮教育经费投入有何不同

    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5.30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4.29万亿元,占GDP比例为4.22%。

    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也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持续做到了“不低于4%”。

    教育经费总投入,折射出教育事业被重视程度,关系到千家万户。数据背后透露出哪些关键信息?数据升降间,又预示着何种趋势?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占GDP比例近四年最高

    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占GDP比例为4.22%。

    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密切相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于2012年、2016年、2019年,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大头,在其带动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也分别于2013年、2017年、2019年,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

    4%是一个标志性数据,它作为国家目标被提出,写入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一次明确,“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换句话说,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占GDP比例进行“软挂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发展的投入底线。

    “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2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前三年分别为4.14%、4.11%、4.04%。”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建国认为,“这有力支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因面临疫情影响和复杂经济形势,部分教育财政专家曾对2020年是否能达到4%这一目标表示担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杨小敏表示,在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实现“不低于4%”的目标,“体现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极大努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费保障的层面得以巩固”。

    学前教育生均各项指标增速最快

    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280.54元,比上年的14997.44元增长1.89%。其中,全国幼儿园为9410.76元,比上年的8615.38元增长9.23%。普通小学为12330.58元,比上年的11949.08元增长3.19%。普通初中为17803.60元,比上年的17319.04元增长2.80%。全国幼儿园增速最高。

    与此类似,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中,全国幼儿园增速同样名列第一,分别比上一年增长9.65%、12.49%,远高于其他类型教育。

    “目前,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相对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两个领域的经费投入在相对值和绝对值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杨小敏坦言,“相比之下,受举办体制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相应的投入一直较为薄弱。随着国家人口战略和三孩政策等的实施,势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发挥好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支撑作用。”

    普通高校三个生均指标系统性减少

    自2018年开始,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分别统计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等三个指标。至今只有全国普通高校在2020年这三个指标上,呈现同时减少状态。

    具体而言,全国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22407.39元,比上年的23501.26元减少4.65%,全国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为20919.17元,比上年的22086.86元减少5.29%,全国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8119.51元,比上年的9180.87元减少11.56%。

    “2019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2020年,则进一步提升到54.4%,我国的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在此背景下,普通高校在这三个指标上出现系统性减少的现象,值得高度关注。”魏建国介绍,可供对比的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更高的时期,公共投入在高等教育投入中的占比虽在降低,但从绝对数来讲,公共投入和私人投入都在共同增加。

    魏建国建议:“对于迈入普及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也应该采取类似的经费投入策略,国家财政性经费和非财政性经费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增加,从而支撑起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普及化高等教育体系。”

    多渠道优化来源,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

    “教育经费数据变化,既反映着各类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费需求,同时受到财政经常性收入变化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弱,财政经常性收入会实现常态化增长,各级各类教育经费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秦玉友预测,从趋势看,处于规模有序增长的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学校数量与学生数量都在增加,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将保持一个较高幅度的增长,完成普及任务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增幅将放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水平最高的普通高校,经费投入受财政经常性收入变化的影响会更加敏感,调整空间会更大。

    “不低于4%目标”得以实现,但是教育经费在各类教育中配置比例不均衡,硬件和软件投入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存在差距等问题突出。在连续9年完成目标的“后4%时代”,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性优化也被给予更多关注。

    “总体上,要侧重于教育软件和软实力的提升,着重于以教师队伍为关键的学校内涵建设的经费投入保障。既要保基本、补短板,也要强化侧重效率性,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持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教育的经费保障。”杨小敏表示,同时,要适应创新驱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经费的投入要向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关节环节的人才培养上进行倾斜。

    从教育经费投入的来源渠道角度上看,我国公共财政投入以外的社会力量,对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数量规模和占比都非常小。对此,杨小敏建议,“未来教育经费投入要在多渠道上进行优化,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形成教育经费投入上的政府与社会合力。(记者陈鹏)

    2021-12-03
  • 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已为4800多户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215.1亿元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全国为4800多户煤电和供热企业累计办理“减、退、缓”税215.1亿元,其中,累计办理减免税65.5亿元,缓退税149.6亿元。


    9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制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实施支持煤电企业纾困解难税收措施的通知》,实施支持煤电和供热企业纾困解难的“减、退、缓”税措施,确保煤电和供热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增值税留抵退税应退尽退,符合条件的困难缓税应缓尽缓,切实减轻煤电和供热企业税费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和经营压力。


    据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减轻煤电和供热企业税费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和经营压力,国家税务总局进行了逐级压实责任、逐户摸清情况、逐日跟踪成效等措施。


    逐级压实责任方面,建立税务系统一竿子到底工作推进机制,从总局到省局、市局、县局均成立了专项工作协调机制,由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要求各地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发改部门牵头的能源电力保供协调机制。


    逐户摸清情况方面,各级税务机关按照总局统一部署,逐户摸排煤电和供热企业经营和税收情况,形成了三个清单,即煤电和供热企业清单、税费优惠清单、可办缓税税种税额清单。同时,通过12366纳税服务专线、电子税务局等方式“点对点”提醒通知企业办理缓税,确保政策全覆盖。


    逐日跟踪成效方面,10月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建立台账,按日跟踪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情况。

    2021-12-01

  • 首 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