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国市人社局着力推进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

    今年以来,宁国市人社局着力推进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召开三个街道和所辖16个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工作推进会,印制宣传物料近6000份,宣传海报张贴到社区、小区和楼道。各社区着手开展对所辖沿街商户、经营实体及失业人员的摸底、采集和宣传工作。


    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攻坚年行动,落实12家重点“白名单”企业包保责任制,组建“人社服务专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招工用工服务。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创新招聘模式,聚焦即将投产企业和用工需求较大企业,开展订单式企业专场招聘会2场、“就业大篷车”乡镇巡回招聘会11场,打通劳动力供求双方“最后一公里”。组织企业参加高校的云招聘;5月26日,组团15家企业在合工大宣城校区,开展宁国企业专场招聘活动;6月10日,7家企业参加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招聘会。针对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截至6月中旬,共举办各类招聘会74场,为企业解决用工4018人。


    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对城乡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低收入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情况调查,建立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台账,提供针对性的政策、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就业帮扶措施。目前,公益性岗位正向社会广泛征集中,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33个,新增就业见习人数102人。通过政策补贴,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截至6月,已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3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53万元。


    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截至6月,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812人。其中,60家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992人,24家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324人,普通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496人。(记者顾维林)

    2022-08-05
  • 强化责任落实 保障各地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各有关方面推动工作落地,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保障“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公安、财政、银行等部门和单位要发挥职能优势,密切协作,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解读,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全面精简政策凭证,凡可联网查询或承诺保证事项,一律不再要求申请人出具证明。加快政策申请、审核、发放全程信息化,确保政策及时兑现。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把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结合,面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培育弘扬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就业预期,营造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2022-08-04
  • 扎赉特旗: 下足“绣花”功夫 暖心稳岗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扎赉特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切实找准就业帮扶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严格落实稳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持续优化服务,以一套暖心的“组合拳”打出就业好气象,托起了人民的幸福梦。





    “您好,请扫码测温。”“您好,二维码请给我看一下。”扎赉特旗人社局门口,55岁的李宝臣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我岁数大了,也没啥技术,下岗后一直打零工。2020年,我被招聘到公益性岗位,工作稳定了,生活也好多了。”李宝臣感激地说。


    扎赉特旗以民意民声为导向、以民愿民盼为引领,从细微处入手,在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我们采取抓援助、抓落实,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见习岗位、组织劳务输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落实社会保障等措施,为重点群体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援助。”扎赉特旗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占国说。


    “把面团在手心摊圆,放上馅料,按压紧实,然后两手转圈把面团向上搂,封口处捏严实……”“烙饼的时候注意,一面烙至定型后就翻面,让饼受热均匀……”走进家乐福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培训老师李佳正在指导学员制作馅饼。


    扎赉特旗人社局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加强培训与就业有效对接,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坚持“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宗旨,组织各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能力和工作水平。2022年以来,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期,培训654人。


    扎赉特旗“零工市场”的建成使用为广大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规范的用工平台和固定的洽谈场所。通过用需双方的有效衔接,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灵活就业。同时,建立线上“零工市场”,依托自媒体网络直播带岗平台、“打工直通车”平台,线上求职、线上派单、线下操作,实现线上线下互融互通和就业信息“一网化”共享。


    “‘零工市场’的建立,对自发形成的无序的‘马路边零工市场’进行了统一规范整合,改变了原来散、乱、差的情况,同时,还提供法律法规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公益性服务。”该“零工市场”负责人李洪福说。


    截至目前,扎赉特旗“零工市场”共登记灵活就业人员信息1175条,实现灵活就业910人次以上,工种包括电工、维修工、家政、保姆、钟点工、乡下务工团队等,覆盖全旗各个服务领域。


    为了拓宽就业途径,扎赉特旗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还积极对接旗内重点项目建设,提前摸清项目数量、类别、开工时间、就业需求等,开展“新春云服务招聘月活动”“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等系列线上招聘活动,推送招聘信息55期,服务用人单位296家次,发布用工岗位3358个,达成招工意向并顺利就业72人;通过“打工直通车”平台,组织盟外劳务输出51人;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组织盟内劳务输出21人。


    “今年年初,我通过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这笔贷款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不但增加了商品种类,也扩大了店铺规模,贷款利息还不高,现在咱们国家的政策真不错。”扎赉特旗个体商户朱彦青说。


    扎赉特旗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依托各苏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所、金融机构以及就业服务中心公众号等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新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提高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效率,在严格管控放贷风险的同时切实解决创业者的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笔490万元,其中城镇创业人员10人173万元,农村自主创业农民16人257万元,大学生3人60万元;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4家740万元。


    “针对就业创业工作,我们将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主动下沉一线,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提升重点群体就业率,拓宽就业渠道,让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提升创业扶持力度,建设一批有特色、专业化的创业园区,辐射带动就业;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瞄准培训需求,提升培训效果,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扎赉特旗将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为助推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毕占国说。(记者高敏娜通讯员王越)

    2022-08-04
  • 上半年河北省城镇新增就业49.98万人

    从省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河北省人社系统2022年上半年重点民生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主动抓落实,全力以赴保民生,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有序,取得积极成效。1至6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9.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1%。


    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力援企、稳岗、扩就业、保民生。截至7月25日,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33.4万家单位减负约21.3亿元,惠及职工705万人;为3.96万家单位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5.8亿元,惠及职工116.6万人;为17.7万家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7.4亿元,惠及职工492.5万人。


    扎实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19条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规模,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强化困难帮扶兜底保障,有力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序引导农民工外出和就近就业,积极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截至6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84.1万人,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90.8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持续优化就业服务。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统筹线上线下渠道。截至6月底,组织线上线下招聘5213场,发布岗位215.48万个,促进务工就业42.45万人。创新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共评选2022年省级劳务品牌30个,有效发挥劳务品牌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截至6月底,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76.97万人、757.54万人、1100.77万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加快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成2014年至2019年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工作。制定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方案,对河北省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进行上调,并于7月底前发放到位。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扩围政策,截至6月底,全省共为10.4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3亿元,为10.6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6亿元。截至6月底,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7329万人,覆盖率为98.23%;领用电子社保卡人数达到3285万人,覆盖率为44.03%。


    人事人才工作平稳推进。印发实施河北省“十四五”技工教育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深入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开发涉及10个职业(工种)的446节免费线上培训精品课程。截至6月底,共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7.75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51.38%。加大专技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全部完成27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加大根治欠薪力度,出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办法等文件,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压茬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共为4.2万名农民工追偿工资5.7亿元。(记者曹智)

    2022-08-02
  • 瞭望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打造数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

    以数字技术整合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和社会就业资源,着力打造全国层面数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对于促进就业资源共享、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校毕业生信息基于学信网学籍数据,招聘单位信息利用政务接口等信息库比对核验,确保平台信息真实


    通过高校毕业生全口径就业统计、100所布点高校统计、毕业生就业进展网上调查等三个维度进行统计监测,毕业生本人可上网查询核验高校报送的就业信息是否准确。通过就业统计和调查数据分析为高校反馈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苗苗


    1208万个!这是截至7月25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下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去重后累计汇聚的岗位数量,比3月末刚上线时的岗位数量接近翻了两番。


    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在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更多新招、硬招、实招。


    新上线的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创新举措,也是教育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在教育部原“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升级而成,旨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就业服务。


    数字化转型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利用平台建设契机,加快就业工作数字化进程,实现就业供需更精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此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





    在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求职面试(2022年4月14日摄)陈思汗摄/本刊


    24小时365天不打烊


    《瞭望》:面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新上线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有哪些考虑?


    王辉:教育部党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把就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抓手。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数字化升级,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实现就业资源供给的全域化。以数字技术整合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和社会就业资源,着力打造全国层面数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对于促进就业资源共享、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有利于实现就业服务全时化。数字化平台可以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一站式”、不断线就业服务,缓解因疫情影响线下校园招聘受阻,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就业活动提供便捷的支撑保障。


    三是有利于促进人岗匹配精准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毕业生和岗位进行精准匹配,利用推荐算法加强精准推送,进一步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四是有利于政策决策科学化。充分利用就业数据统计分析,对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形成及时反馈,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


    《瞭望》: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有什么服务功能和特点?


    王辉:平台致力于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战线和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面向高校毕业生,平台提供包括求职登记、简历填写、职位检索、简历投递、去向登记、网上签约等求职服务,还有求职辅导、职业测评、风险防范等就业指导服务,以及重点领域、国际组织、基层就业等就业引导服务。


    面向用人单位,平台提供职位发布、简历筛选、面试通知、网上签约等招聘服务和毕业生生源、学历等查询服务。


    面向就业战线,平台提供就业数据报送、动态监测、就业形势调查等统计调查服务,以及工作任务派发、课程信息推送等就业管理服务。


    面向公众及所有用户,平台提供动态资讯、政策文件、质量报告等政策资讯服务,以及各地各高校就业服务网站、主要社会招聘平台等链接导航服务。


    相比当前国内已有的各级各类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信息真实。高校毕业生信息基于学信网学籍数据,招聘单位信息利用政务接口等信息库比对核验,确保平台信息真实。


    二是互联共享。与12家社会招聘网站联合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与11家网站实现岗位信息共享;与各省级主管部门及2100余所高校就业网站实现了信息共享。


    三是一站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从就业意愿登记、就业指导、查询信息、简历投递到网上签约等一站式求职服务。


    四是扁平管理。实现全国10万名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全覆盖注册,各类工作部署一键直达。


    五是监测反馈。通过高校毕业生全口径就业统计、100所布点高校统计、毕业生就业进展网上调查等三个维度进行统计监测,毕业生本人可上网查询核验高校报送的就业信息是否准确。通过就业统计和调查数据分析为高校反馈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应用为王信息共享确保安全


    《瞭望》:请问高校学生司采取了哪些举措吸引各方积极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王辉:平台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上线以来,外功、内功齐发力,使平台的使用率明显增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方面,通过印发文件、部署调度、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平台推广,使平台的用户总量和浏览量、访客量持续增加。


    截至目前,2022届毕业生注册人数已达519万,比上线时增加223万;注册和使用平台的用人单位55万余家,比上线时增加15万余家。在今年4、5月求职旺季,平台日均浏览量为204万次,比上线前增加了108%;日均访客量为87万次,较上线前增加128.5%。


    另一方面,通过开拓各类岗位资源、健全互联共享机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让平台提供就业服务的质量更高,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黏性更强。


    岗位资源上,我们会同国资委等部门单位举办“国聘行动”,汇聚国资央企岗位资源;会同工信部举办“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汇聚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岗位资源;会同工商联举办“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汇聚民营企业岗位资源;会同民政部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合作,发挥行业协会汇聚行业内岗位资源的优势。


    截至目前,平台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举办邮政快递行业、医药卫生行业等79场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比上线前增加34场。平台还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陕西、吉林、上海等地举办专场招聘,提供岗位超过29.9万个。


    健全共享机制上,我们通过数据接口和嵌入方式,持续推动平台与社会招聘机构、各省级和各高校的就业网站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已与各省级大学生就业机构和2100多所高校开展岗位信息共享。目前,平台在全国所有省份开展试点,强化资源拓展应用,健全平台运维模式。


    强化安全保障上,我们与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合作,持续强化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核验,确保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有效。平台升级上线以来,总体运行安全稳定。


    整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数字化转型


    《瞭望》:高校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下一步有哪些思路?


    王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会加快推进就业工作数字化进程,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坚持平台服务定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把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作为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着力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统一部署,科学谋划、整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大力推进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之间形成合力、良性互动,以数字化促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广泛汇聚就业资源。依托数字化平台,发挥地方、高校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就业资源,实现优质岗位资源充分互联、共建共享。不断建设和完善就业指导优质师资库和职业案例库等就业指导资源,以数字化资源赋能就业工作。


    四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通过精准算法、大数据画像和智能推荐等技术,将供给侧的高校毕业生信息与需求侧的用人单位岗位精准匹配和有效对接,提升就业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是确保信息安全准确。通过全国学籍信息库联动学生信息,与有关部门和第三方平台联动用人单位信息,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信可靠。


    六是加强数据分析反馈。通过大学生就业数据统计,分析人才成长规律、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就业与产业的匹配情况,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招生计划安排等提供决策支持。


    七是提升高校就业战线数字化工作能力。通过试点推广、专题培训、典型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战线数字化应用能力,助力提升教育治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

    2022-08-02
  • 武山县直播带岗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

    武山县直播带岗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水日报作者:强作风优服务抓落实促发展新闻时间:2022年08月01日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余碧波】“入职后每月的工资是多少?”“入职给上五险一金吗?”……7月29日,武山县人社局成功举办了2022年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直播带岗专场招聘会。当天在直播间内,求职者通过手机屏幕与企业招聘负责人互动沟通。


    武山县城关镇博雅幼儿园、武山县伏羲堂医药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参加了此次招聘会,共提供教育、医疗、管理、文秘、会计等就业岗位315个,吸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各类求职者1.31万人在线观看求职,期间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咨询和线下电话咨询1200多人次,点赞3000多人次。


    为方便企业及求职者招聘和求职,这次招聘会得到省市人社部门和相关网站的大力支持,直播通过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网站,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全程同步播出,极大地提高了招聘会的社会知晓度。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咨询热线,开展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据悉,本次招聘会是武山县人社局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强作风、优服务、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巩固“五进五促”行动的重要举措。这次招聘会也是武山县人社局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以直播带岗形式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求职就业交流新平台,为促进全县各类人群就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下一步,武山县人社局将根据毕业生求职需求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就业岗位,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全县就业工作。

    2022-08-01
  • 越来越多毕业生青睐灵活就业 劳动权益如何保障?

    通过社交平台,来自山东的于译舒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聊”之间完成了视频录制工作。硕士毕业后,她成了一名短视频博主,开启了有别于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涯。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随着首批“00后”走出象牙塔,灵活就业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


    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安排自主,还能兼顾兴趣爱好,看上去“很美”的灵活就业,也让一些毕业生产生了担忧:不签劳动合同,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未缴纳工伤保险,遭遇职业伤害谁来负责?行业迭代快、吃青春饭,职业长远发展怎么办?


    专家提醒,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要综合考量社保权益、职业发展等问题,为个人发展做长远规划。


    越来越多毕业生青睐灵活就业


    2019年暑假的“一阵风”,将还在读硕士的于译舒吹向了灵活就业赛道。


    雅思考试的前夜,她随手拍了条“吐槽”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很意外,视频突然火了,有不少网友留言。”


    “后来陆续又有好几条视频‘破圈’。”渐渐摸到短视频门道的于译舒,2021年硕士毕业后,正式成为博主,专职从事生活类短视频创作。目前,已有近80万粉丝。


    网络主播、电商运营、文案写手等与互联网关联密切的职业,不打卡、不坐班,就业方式灵活,受到毕业生青睐。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音乐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茜茜就是被灵活就业的自由度吸引,选择成为线上钢琴陪练。“年轻人没必要图‘稳定’,可以先刷刷经验,攒攒人脉,以后自己单干。”


    “高校毕业生接受过良好教育,他们选择灵活就业不同于传统的‘打零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现代服务业分会秘书长韩巍告诉记者,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就业质量更高、劳动自主性更强、就业形式更多元,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倾向。


    劳动权益面临“灵活”风险


    今年初,李茜茜做了一个小手术,前后花费了1万多元,这对于刚工作的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生了病,才意识到有医保很重要。”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毕业生都和李茜茜一样缺乏社保意识。按照目前的相关政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些地方已经对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放开了户籍限制,但“北漂”李茜茜目前还无法在北京缴纳社保。


    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思宇指出,择业时,高校毕业生普遍会考虑薪酬待遇、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因素,往往忽视社保权益,特别是工伤保险,属于雇主责任险,没有用人单位,个人无法参保,“建议毕业生根据自身工作性质,选择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毕业生要对工资给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保权益、职业伤害等条款重点关注。”韩巍提醒说。


    享受了灵活就业的自由,也意味着要承担与之相伴的风险与压力。


    “有时花了几天时间制作的短视频,就是打动不了观众。”于译舒告诉记者,点击量有很大波动,“爆款”难求,这意味着她的收入非常不稳定。


    补齐权益短板


    随着灵活就业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灵活就业劳动者保驾护航。


    2021年,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大劳动权益保护力度。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对于呼声很高的职业伤害保障,多地也陆续开始试点。


    其中,浙江省金华市打造“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明确发挥用工主体作用的网络平台可以为新业态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同时参加工伤补充保险;江苏省常熟市启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每人每年缴纳360元,最高理赔标准为每人每年40万元。


    今年1月,于译舒在山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共有3名成员。目前,工作室已经陆续享受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和社保缓交政策。她深知,想要长时间留在灵活就业赛道并不容易,更需要努力奔跑。

    2022-08-01
  • 湖南: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光明网讯(记者赵艳艳)记者从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为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渠道,切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协调电信部门将全省联系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149个工作电话统一标识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热线”拨打后,将在高校毕业生手机来电中进行来电名片显示,提示毕业生及时接通和反馈其就失业状态和服务需求。


    “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的开通,旨在推进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摸清其就业失业状态、学历专业、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推进“311”就业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实名登记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至少推荐3次岗位信息、提供1次职业指导、提供1次免费技能培训信息(或就业见习信息),对有创业意向的,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


    今年以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坚持稳岗拓岗并举,千方百计稳住和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对招用毕业年度毕业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广泛开发城乡基层就业岗位,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启动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部署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五进五促”专项活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实施职业指导“6个1活动”,服务毕业生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服务需求。1-6月,全省募集就业见习岗位24860个,发放就业见习补贴4224.74万元,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7937.55万元,发放2021年校园招聘活动补助2034.8万元,上线职业指导公开课50期,云诊断72期。

    2022-07-29
  • 河北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9.98万人

    本报讯(记者刘澜澜王棋)7月28日,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人社系统2022年上半年重点民生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6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9.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1%。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上半年,河北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力援企、稳岗、扩就业、保民生。截至7月25日,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33.4万家单位减负约21.3亿元、惠及职工705万人;为3.96万家单位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5.8亿元、惠及职工116.6万人;为17.7万家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7.4亿元,惠及职工492.5万人。


    河北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19条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序引导农民工外出和就近就业,积极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截至6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84.1万人,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90.8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此外,河北还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统筹线上线下渠道,截至6月底,组织线上线下招聘5213场,发布岗位215.48万个,促进务工就业42.45万人。创新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共评选2022年省级劳务品牌30个,有效发挥劳务品牌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


    截至6月底,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76.97万人、757.54万人、1100.77万人。


    此外,河北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扩围政策,截至6月底,全省共为10.4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3亿元,为10.6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6亿元。


    创新推进社保卡应用,截至6月底,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7329万人、覆盖率98.23%;领用电子社保卡达到3285万人、覆盖率44.03%。联合河北农业银行推出人社“惠农贷”服务项目,为农村居民和助农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撑。自4月底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投放6.37万笔、64.41亿元。


    人事人才工作平稳推进


    上半年,河北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开展技能培训。截至6月底,共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7.75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51.38%。


    此外,河北加大专技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全部完成27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加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全省博士后站点累计达384个。开展专家延退自主审批试点。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行等招才引智活动60余场。

    2022-07-29
  • 帮助脱贫家庭大学生,大庆师范学院建立保就业责任体系——动态管理 精准帮扶

    大庆师范学院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开展精准帮扶,促进顺利就业创业: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推荐招聘信息;为困难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开展基地实习或订单培养;匹配就业包保教师,为有志于创业的困难毕业生提供相关指导与支持……通过一系列举措,精心帮助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同学,工作有着落了吗?”“考研的话,有两手准备吗?”“想去什么地方就业?需不需要老师给你推荐?”


    电话处于免提状态,键盘噼啪作响。一上午,唐莉将学院中未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电话打了一遍,更新记录就业意愿及情况。和学生打电话,唐莉的语气亲切温柔,“帮助他们的同时,尽量不增加他们的焦虑。”


    “我校的家庭困难大学生比例较高,接近三成,他们的就业意愿其实更强。”大庆师范学院副校长张平介绍,学校已形成校级领导、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教师四级联动、逐级细分的保就业责任体系。作为大庆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唐莉为本学院百余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最近半年,我的手机成求职热线了。”唐莉说。


    近日,记者走进大庆师范学院,实地探访老师们如何帮助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


    建立台账精准对接


    唐莉打开电脑上的两份表格:一份是毕业生就业台账,上面有未就业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求职地区、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等内容。一份是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台账,企业的招聘岗位、用人需求、薪资待遇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要求各院系做到两本台账清,岗位对接准。”张平介绍,学校专门出台就业奖励办法,激励二级学院还有教师全员做好就业工作。


    “群里推送的招聘信息,大家都看看。”手机里,未就业的学生们已被拉进微信小群。唐莉群发信息的同时,还时不时“点对点”私信其中几名脱贫家庭学生,“这几个学校完全符合你的意愿,我打电话问了,名额不少、待遇不错,赶紧报名试试。”


    据学校的要求,各学院会为每位毕业生精准匹配10条以上的招聘信息。“对于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的孩子们,老师们会进行标注,动态管理,对尚未就业的密集开展信息推送和就业帮扶。”招生就业处处长张涛说,学校精准落实各类针对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政策。今年,学校申请为301名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毕业生,每人发放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做到应补尽补。


    有了充足的岗位信息,还需要打造好简历这块就业的“敲门砖”。在招生就业处门前,“简历门诊”的立式海报引人注目。原来,学校每年抽调就业指导教师组成服务小组,公布邮箱,学生可以投递自己的简历,请老师们帮忙修改。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孙琦是小组的一员,“收到简历,我们一般会致电学生,了解其技能优势和岗位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完善简历。”孙琦说。


    访企拓岗打造基地


    “别着急,好事多磨,咱们总有办法的。”采访中,唐莉接起一通电话。一名脱贫家庭毕业生今年考研失败后,参加了很多面试,一直没有收到心仪企业的录用通知,看到不少同学通过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实现就业,便也想试试。


    “想做老师?想去什么地方呢?”记下就业意愿后,唐莉随即在名册中选择了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之一——福建某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将学生简历转发过去,“中心会推荐他在当地学校做实习教师。按照以往的经验,半年后,他通过双选直接留岗就业的概率很大。”


    这是学校建设“实习就业基地”的初衷,通过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产业学院,打通“实习—实践—就业”通道,实现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有效衔接。


    “我们要求,每个二级学院每年必须至少新建两家就业实习基地。”张平说。如何做到?这些招聘信息和实习就业基地背后,是老师们的一通通电话、一次次访问。


    “得知去年有几个毕业生在贵公司就业了,想看看能否深度合作,建一个实习就业基地?”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宏书是“访企拓岗”的老手。他详细询问了公司经营状况、工作环境,最后说道:“下个月约个时间,我们上门拜访。”


    电脑上搜着交通线路,笔头上写着访企日程,徐宏书正策划着下个月长三角地区的“访企拓岗”活动。“各院系的老师们年年都要到外地拜访就业单位。”徐宏书介绍,今年暑假,全校将密集开展“访企拓岗”活动,要将企业的需求和学生技能进行匹配,“进厂房车间、看生产线、问企业需求,还要定期询问企业意见,进行课程、实验、实训的修改完善。”


    学校要求,今年3月到8月,每位校级领导要访问10家以上的用人单位,每个二级学院要至少访问20家用人单位。


    如何更好对接校企需求?在生物工程学院,辅导员苏斯朗杰刚刚参加完一场“拓岗人才需求对接视频洽谈会”。“我们和一些企业共建‘行业订单班’。这要求我们定期开会,跟踪企业新的技能需求,整合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优化课程,做强优势,补齐短板。”苏斯朗杰说,对于困难学生,老师们会尽早为其制定职业规划,开展基地实习或订单培养。


    仅在5月份,学校各二级学院开展这样的线上线下洽谈会20多次。“学校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建立起常态化的师范生培养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同时开拓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空间。”大庆师范学院校长乔志和介绍。


    包保服务促进创业


    工作16年,孙琦每天坚持记工作日志,10多本工作日志,记下近3000多页事无巨细的内容。其中有这么几页,是关于赵镇利创业的申请表、计划书。


    在大庆师范学院,每名应届毕业生都有自己的就业包保教师。“每位包保教师每年负责6名左右毕业生,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和就业意向,动员学生及早就业,或是先就业后择业。”张平介绍,大部分学院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和就业包保老师统一为一人,便于从大四开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孙琦就是赵镇利的就业包保老师。“我家里条件比较差,想靠手艺早点赚钱,但感觉技术不够成熟。”刚上大二的赵镇利就有了创业的念头,于是找到孙琦寻求帮助。


    “学校筹办了一个孵化园,一些企业和学校合建了工作室,要不先去实习长长见识?”孙琦推荐赵镇利到学校创业孵化园边干边学。


    赵镇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跟着设计公司的师傅进小区、看房间,进行量房设计,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了建模渲染技术,“在校内就能实习,效率高了不少,技能也大大提升了!”


    水平进步飞快,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赵镇利急需一处可以办公的工作室,“但当时利润十分不稳定,根本付不起租金。”于是,大四的他又找到了孙琦。“孙老师帮忙改材料、跑流程,最后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帮我申请了一处屋子。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想不到就这么成了!”如今,赵镇利已经回到老家山东,创办了两家装修设计公司,忆起当初,依然满心感谢。


    银饰工作室、油陶工作室、纸绒花工作室……如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内,各式创业团队及校企合作工作室已入驻满员。自2016年中心成立以来,已带动上百名学生参与创业,提升实践技能。对困难学生,入驻门槛会适当放宽。


    每一届学生毕业,便是下一届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始。6月末,各学院纷纷召开实习就业动员会。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营、“星火计划”就业能力在线培训班、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张涛介绍,“课程、比赛、指导,各种就业活动与服务不间断,为的就是让同学们有个好去向,顺利迈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

    2022-07-28
  • 我省今年力争吸纳至少300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就业

    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近日联合下发通知。通知指出,今年全省将新建300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力争吸纳至少300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就业。





    通知明确,各地要积极开发城乡社区工作岗位,统筹社区岗位需求,拟订年度招聘计划。原则上2022年所有新招聘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全部向高校毕业生开放,积极推动每个城市社区今年至少招录一名2022届高校毕业生,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务工作者。支持在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的机构加快发展,增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对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按有关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个人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


    通知强调,要全面加大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支持力度,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的,按规定落实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支持条件的可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税费优惠。广泛实施城乡社区就业见习计划,鼓励具有一定就业容量和技术含量的企业、社会组织、有条件的城乡社区组织积极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力争到2022年底,各地设立就业见习岗位的城乡社区占当地城乡社区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并按有关规定落实见习补贴。


    通知指出,要不断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全面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2022年全省新建300个,力争吸纳至少300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就业。鼓励引导教育领域基金会设立社区创新专项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组成社区创新团队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和服务实践。持续加强高校毕业生教育引导,督促各高校强化对在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教育并在不少于2个城乡社区设立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到城乡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2022-07-28
  • 西南大学多措并举帮扶毕业生 帮学生强能力 为就业添助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④)

    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西南大学多措并举:将工作做在前头,在平时就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完善帮扶机制,加强就业引导;积极走访联系就业单位,了解岗位需求,推荐学生应聘;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调整预期,并提供求职经验分享、简历优化等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绿树掩映,花木葱茏,位于重庆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已放暑假,可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田丽却闲不下来,她牵挂着就业台账里的十几名同学。


    田丽为学院每名硕士毕业生建立就业台账,掌握准备延迟就业和有意愿但没签约的同学的动态情况,常和他们谈话沟通,出谋划策。


    手机铃声响起,田丽立即接听,“好!恭喜,恭喜!”“这个公司不错,好好干!”说罢,她滑动鼠标,在台账上注明,这名学生已成功找到工作。这是让她感到最开心的事情。


    在西南大学,一大批像田丽这样的老师积极关心学生就业,助力他们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增强学生竞争实力


    毕业后、工作前,王磊拿着一摞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证书回到家乡,父母露出欣慰的笑容。


    7年前,这个农村娃考入西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由于父母务工收入低,还有妹妹需要抚养,家庭经济拮据,王磊高三时才摸过电脑。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王磊少言寡语,遇到人总是怯怯的。拿到学生会的报名表,他填写技能一栏时抓耳挠腮——“发现自己没有半点技能。”王磊摊手笑道。


    不过,学校为王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下,王磊很快融入校园生活。他学会了熟练使用电脑和编程;成为了年级长,帮助辅导员做一些行政工作;参加了学院的演讲比赛,锻炼了口才……


    几年下来,王磊变得阳光自信、开朗健谈。大四那年,他以优秀成绩顺利保送本校研究生,继续深造。本来在毕业后也有不少其他不错的工作选择,王磊却选择成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挥洒汗水。


    “就业工作不只是毕业时的工作,我们也抓在平时。”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干部向本科说,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实力。


    对于王磊这样的困难学生,学校完善帮扶机制,建立帮扶名册,予以特别关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还优先向他们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物质保障。王磊在学校图书馆等处做兼职,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


    7年的学习生涯让王磊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前不久,他已奔赴大西北。“只要能适应那边的生活,我就留下来。”他说。


    联系对接就业单位


    多种渠道拓展岗位


    增强学生能力“强内功”,开拓就业渠道“添外力”。


    牟金梅是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毕业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她早早确立了当老师的职业规划。求职初期,牟金梅面试了重庆一、三、八中学等几所高中,可惜都在最后一轮面试中失利。


    正感到为难之际,学院送来“大礼包”——学院领导访问就业单位拓展岗位,与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推荐牟金梅参加应聘。经过竞争,她成功签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西南大学实施“走访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学校领导带头走访对接企事业单位,“推销”学生,还发挥校友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我们走访就业单位,主要目的是加强沟通、互通有无,但学生求职严格遵守应聘程序。”向本科说,以前从没有学生应聘过四川一家白酒企业。通过走访,学校得知对方需要一些特定专业的学生,便推荐学生应聘,最终成功签约。


    学校牵头,学院落实。学校把就业工作纳入学院绩效考核,督促各个学院(部)和职能部门跟进,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全员联动促进毕业生就业。


    学校还推动四川、云南、海南等11个省份将西南大学纳入选调生定向招录高校,引导学生扎根基层。今年,选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倍。同时,与学校所在区党委政府联合开展“千人千岗就业见习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和大学生创业计划,扩充就业机会。


    促进就业,技术力量不可或缺。学校推进“AI智能云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比如某个四川籍同学希望回家乡工作,我们系统会优先推送四川的招聘信息。”向本科介绍。


    引导调整观念预期


    悉心提供求职服务


    除了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理性调整就业预期也很重要。


    “如果重来一次,我肯定会更广泛地尝试不同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毕业前,毕业生梁静正在宿舍收拾书本,准备离校,看着师弟师妹们抱着求职辅导书进入图书馆,仿佛看到了去年的自己。


    梁静是西南大学金融专业硕士毕业生,当公务员或者进银行工作一直是她的求职目标。在学院老师推荐下,梁静来到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实习。办公大楼高大雄伟,办公室干净整洁,让她心生向往。


    2021年秋招,农行重庆分行只招15人,区县支行招聘较多,可梁静却坚持选择申请分行。没多久,现实给她泼来冷水——网上申请没通过。


    尽管遭遇挫折,梁静没有气馁,每天两点一线,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不少企业到校举办宣讲会,尽管学院老师时常提醒她参加,但梁静不以为意,基本没去过。


    失败接踵而来,直至春招,梁静仍然没有落实工作。她开始着急,愁容挂在脸上,一度想推迟就业。田丽看在眼里,找她谈心,精心“把脉”——“失败了不要紧,要好好总结经验,打开思路,不要只盯着一种工作机会。”


    不只是梁静,田丽还召集十几个经历相似的学生开会交流,劝说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应聘视野,“企业那么多,待遇也不错,去试试!”


    一边转变学生观念,一边悉心服务指导。田丽点对点分享招聘信息,请往届毕业生回来分享就业心得,帮学生们精心优化简历,指导他们完善自我介绍……


    在根据实际情况理性调整就业预期后,梁静发现找工作并没有那么难,之后更是成功签约了四川宜宾的一家再生资源企业。“虽然离家远了点,但每月收入有8000多元,而且行业前景不错!”接到入职通知电话,梁静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近年来,西南大学千方百计落实好毕业生就业这件民生实事,通过举办讲座、单独辅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理性调整就业预期,帮助一批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后,梁静兴奋地掏出手机向田丽老师报告新生活。“之后办就业分享会,可以找我现身说法。我想为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些经验,帮助他们打开求职眼界和思路!”她说道。

    2022-07-27

  • 首 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