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红书店有“颜值”还需有“素养”

    独具一格的装修设计,别出心裁的图书陈列,还能喝咖啡、品美食,甚至引入了当下火热的“剧本杀”……时下,一批爆款网红书店不断涌现。褪去精致的外壳,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网红书店怎样才能真正俘获消费者内心?网红书店红得快,如何才能红得久?


    伴随新一轮消费升级,近两年,各种设计美轮美奂的实体书店似乎又纷纷兴起,有的成为游客们打卡必去的景点,有的成为公众号和朋友圈的“网红”。一些实体书店拼“颜值”,空间设计上豪华新潮,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这些“网红书店”里的书不再是重点,而是拍照的“道具”,书店则成为人们点缀虚拟社交的一种娱乐消费品。


    对于实体书店来说,这些年的日子实在是不太好过。高昂的经营成本,凶猛的电商大战,消失的阅读人群,依旧是实体书店头上的大山。特别是,网络书店的低价营销,让实体书店难以招架。《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网店渠道保持正向增长,实体店渠道受疫情影响明显,同比下降33.8%。


    如此语境下,一些地方尝试实体书店突围,但由于辐射区域小,经营手段单一,效果并不明显。


    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能给读者带来深度的阅读体验。书店有其商业上的属性,只有顾客与书产生的交集越多,价值才会越大。所以,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不在图书本身,而是经营者的思维方式。不管书店“颜值”有多高,如果没有系列读书活动,没有丰富的读书体验,也会失去吸引力。


    网红书店,不能只有“颜值”,还需有“素养”。应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书店,提高实体书店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书店焕发新的活力。对于书店的发展来说,光卖书或租书,不可能存在竞争力和生命力。未来书店的形态将会发生一些变化,专业卖书、租书的书店将会大幅减少,而复合型书店会不断增多。


    具体来讲,实体书店应探索出一条以学术交流、文化沙龙等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为读者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文化平台。

    2021-09-22
  • 守正创新 推动高校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建党百年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守正创新之路”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座谈会期间,与会人员围绕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表示,高校宣传队伍一方面要以史为鉴,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另一方面要守正创新,奋力开创高校宣传工作新局面。要牢牢把握主导权,以马克思主义为高校宣传工作定向引航,着力推进理论武装首要任务;牢牢把握话语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讲好高校故事,持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要牢牢把握管理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严格工作流程,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在致辞中表示,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在思想宣传过程中要转变不良文风,坚持用平易近人、朋友式的平等交流方式。要用生动的事实来说话,用典型的数据来说话,用逻辑表达力量来征服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中要旗帜鲜明用“必须”,但在理论阐释和思想宣传的用语中则要少些“必须”,多些“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切忌泛泛而谈、空话连篇,以这样的宣传导向写文章、做宣传才能更加实在、朴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表示,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坚持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传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好经验、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宣传思想工作的突出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金楠提出面向新百年高校宣传工作队伍未来的工作创新路径:要把伟大工程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根本,把伟大事业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支撑,把伟大梦想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目标,把伟大斗争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方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兰州大学打好“拍、讲、展、演”组合拳,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师生中热起来活起来。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安俊堂详细介绍了兰州大学如何通过拍摄视频、讲好故事、举办展览、颂歌赞舞等形式,加深师生对党的百年奋进史的理解、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建党百年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守正创新之路”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座谈会期间,与会人员围绕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表示,高校宣传队伍一方面要以史为鉴,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另一方面要守正创新,奋力开创高校宣传工作新局面。要牢牢把握主导权,以马克思主义为高校宣传工作定向引航,着力推进理论武装首要任务;牢牢把握话语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讲好高校故事,持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要牢牢把握管理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严格工作流程,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在致辞中表示,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在思想宣传过程中要转变不良文风,坚持用平易近人、朋友式的平等交流方式。要用生动的事实来说话,用典型的数据来说话,用逻辑表达力量来征服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中要旗帜鲜明用“必须”,但在理论阐释和思想宣传的用语中则要少些“必须”,多些“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切忌泛泛而谈、空话连篇,以这样的宣传导向写文章、做宣传才能更加实在、朴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表示,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坚持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传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好经验、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宣传思想工作的突出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金楠提出面向新百年高校宣传工作队伍未来的工作创新路径:要把伟大工程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根本,把伟大事业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支撑,把伟大梦想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目标,把伟大斗争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方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兰州大学打好“拍、讲、展、演”组合拳,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师生中热起来活起来。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安俊堂详细介绍了兰州大学如何通过拍摄视频、讲好故事、举办展览、颂歌赞舞等形式,加深师生对党的百年奋进史的理解、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

    2021-09-22
  • 儿童怎么喝水才更健康 家长可以这样做

    夏秋之交,忽冷忽热、气候干燥,最近小儿内科门诊接诊了不少咽痛、咳嗽的孩子,诊疗结束时,大夫们总不忘叮嘱一句,“天热、干燥,记得多喝水!”不少家长却发愁,“孩子不爱喝水怎么办?”


    水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也是人们日常获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对于儿童来说,喝够水、喝对水对于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每天饮水量多少合适


    有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喝水量少、喝水次数少、喝饮料多等问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快,对于水分的需求和消耗量相对较大,但他们的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缺水的耐受能力低于成人,水分丢失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此外,许多儿童的常见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牙齿疾病、便秘、肺部感染等也都与脱水存在关联。


    各年龄段儿童的适宜饮水量不同,但都重在“适宜”二字。喝水过少可能引起脱水,喝水过多则可能导致水中毒,二者都不利于健康。计算每天的适宜饮水量,应该包括每天喝水及摄入其它液体的总量,而不包括食物中所含的水分。


    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不需要额外喝水,也不应喂果汁、牛奶及其它饮料。婴儿胃容量小,额外喂水容易引起饱腹感,影响奶量摄入。


    6-12月龄婴儿仍应以母乳或配方奶喂养为主,并开始添加辅食,可以在两餐之间尝试少量喂水(每日总量120-240毫升),不建议喂任何饮料。


    1-3岁幼儿每日适宜摄入液体总量为1000-1300毫升,根据每日奶量(500-750毫升)调整适宜的饮水量,每天在240-960毫升不等(相当于1-4杯水)。


    4-5岁幼儿每日适宜摄入液体总量约为1700毫升,每日饮水量因气候、饮食、运动量差异较大,通常为360-1200毫升(1.5-5杯水),每日奶量为500-600毫升,此时仍不建议长期饮用含糖饮料、果汁饮料及咖啡因饮料等。


    对于6岁以上儿童,每天饮水总量接近成人水平。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饮水量应达到1500-1700毫升(7-8杯水),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哪些情况需要多喝水


    天气燥热时,人体水分蒸发增多,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饮水能起到冲刷咽喉部、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黏膜的作用,阻止病菌附着繁殖,预防局部感染发生。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对于发热患儿,适当增加饮水量不仅可以降温,还能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呕吐、腹泻患儿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水分,极易发生脱水,但许多家长害怕加重孩子的胃肠道症状,有意减少喂水量,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病情恢复。腹泻患儿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呕吐患儿可以在呕吐缓解后20-30分钟尝试以少量多次(每次10-20毫升)的方式补充液体。如果出现精神反应弱、尿量减少等脱水征象,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相比标准体重儿童,肥胖儿童需要摄入更多的水分,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限盐限糖。


    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怎么选


    近年来,各种包装饮用水层出不穷,不少家长选择用矿泉水、纯净水等作为孩子的日常饮用水,跟自来水相比,哪种更好呢?


    矿泉水中的某些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对特定人群具有保健作用。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饮用富含天然矿物质的水有利于骨骼矿化,积累较高的峰值骨量,预防远期骨质疏松。但不同来源的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长期饮用单一来源的矿泉水可能造成某些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在体内堆积。


    纯净水经过电透析、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等方式加工制成,是不含任何杂质、无菌无毒、易被人体吸收的含氧活性水。但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其中几乎所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必然导致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缺乏,不宜作为儿童的日常饮用水。


    因此,对儿童来说,能喝上未经污染且保留了各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是既利于健康又经济环保的选择。


    医师建议


    让孩子好好喝水家长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好好喝水,家长先要做到两件事。


    首先,增加饮水次数比增加每次饮水量更重要。饮水量与饮水次数及每次饮水量有关系,随着饮水次数的增加,每次饮水量适当减少,也能实现饮水总量增加。增加饮水次数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思维活跃性。儿童很少主动饮水,常常处于无意识脱水状态,家长应适时做出提醒。


    其次,远离高盐饮食、拒绝含糖饮料。有的家庭偏爱高盐饮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童的饮食习惯。还有的孩子不爱喝水,家长就用糖水、果汁、饮料等代替白开水,这不仅容易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长此以往还可能引起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儿童来说,喝水是其他任何饮料都无法替代的最佳选择。家长要以身作则,远离含糖饮料,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树立好榜样。

    2021-09-22
  • 这些高考诈骗“套路”要小心

    2021年高考在即,1078万名考生进入最后冲刺状态,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动起“歪脑筋”,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甚至实施诈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诈骗案例和虚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警惕网络诈骗


    莫购“高考答案”


    高考是学子们面临的一次大考,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临近高考,网上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高考答案”,有人便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


    【案例】2021年5月,安徽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网上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家长及考生钱财。警方经分析研判,迅速锁定了江西籍嫌疑人黄某。今年3月,黄某通过QQ进入多个聊天群,谎称自己有渠道可以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诈骗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余万元。目前,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醒】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售卖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考生及家长不要心存侥幸,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


    考前编发“占坑帖”


    考后宣传“押中题”


    考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往往通过网站论坛或自媒体建立标题栏,发布空白内容的“占坑帖”并隐藏,考后再将从网上获得的试题内容等重新编辑到“占坑帖”并公布。以此制造考前获得试题或“押中真题”的假象,并作为噱头进行培训辅导宣传,博取网民关注,混淆社会视听。


    【提醒】近年来,这类“占坑帖”时常发生。他们通过掌握管理员的权限,制造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假象,以此蒙蔽考生。其背后目的就是实施诈骗,牟取利益。高考试题试卷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提醒广大考生,切勿轻信这类虚假宣传,以免上当受骗。


    考试作弊断前程


    侥幸心理不可有


    近几年,作弊器材五花八门,从仿形橡皮、直尺作弊器材到低频隐形耳机,再到调频手表与“枪手”遥相呼应……随着高考季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作弊器材,宣称只花千元就能轻松考过,诱导考生作弊。


    【案例】2020年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连续侦破多起组织考试作弊案,涉案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招揽作弊考生,收取高额费用,为考生非法提供考试作弊服务,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辽宁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涉高考组织作弊案,依法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余名,扣缴了一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持续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生产厂商开展侦查打击,摧毁多个器材生产窝点,扣缴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千余套。


    【提醒】在高考中非法制售和使用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高考作弊轻则取消成绩,重则违法犯罪,切勿以身试法,贩卖、购买考试作弊器材,以免自毁前程,追悔莫及。


    替考代考入刑定罪


    恪守诚信警钟长鸣


    随着高考将至,网上开始出现所谓的“替考”“枪手”等广告信息。这类信息声称“有门路”,可以找到大学生或者往届生来替考,需要提前支付“保证金”,成绩出来后再按照“协议”支付款项等等。


    【案例】2019年12月,在某国家教育考试中,两名助考团伙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替考被发现后,两名助考团伙人员竟行贿监考老师对警方隐瞒实情。近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判决结果: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两名监考老师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和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高考招生有章法


    “渠道”上学不可能


    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案例】去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免上当受骗。


    招生部门网站遭抢注


    “山寨版”以假乱真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案例】据报道,2020年高考结束后,有广西家长反映,原本打算在微信中搜索广西招生考试院的公众号,但输入关键字后搜到的却是一个由个人注册的“山寨号”。记者向广西招生考试院核实后得知,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公众号并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开设,系被个人抢注名称。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大量山寨公众号。调查发现,这些山寨、高仿微信公众号背后,已形成一套产业链,他们通过发布虚假招生政策等博取关注,再售卖虚假答案、高额培训课程等牟取暴利。


    【提醒】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2021年,教育部门将专门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违规违法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专项行动,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上当受骗。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2021-09-18
  • 北京市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举办

    9月17日,“北京市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2021年工作推进会”在京举办。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设立“北京市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专项经费,并通过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全国伴随成长公益平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从区域探索到全市推进,至今已开展五年。


    北京市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项目坚持以“提升家庭教育服务质量,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促进家庭教育精准服务”为目的,以“线上指导服务、线下分类培训”为基点,以“整合社会资源、注重队伍建设”为手段,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定期推送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资讯、组织专家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等;与北京开放大学合作,面向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人员、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教师、社区志愿者,开展普惠培训、志愿者证书培训等。


    据统计,自2017年项目设立以来,北京市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项目共计培训家庭教育骨干、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管理者4000余人;每周向全市50万中小幼职学生家庭推送家庭教育同步指导信息;共组织专家走进基地校或线上咨询讲座活动200余场,受众约130万人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主题活动10余场;整合资源,编辑完成家庭教育专题音、视频课程600节,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及优秀案例集10册;北京市家校协同基地校发展至170余所;建设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室)6个。


    北京市家庭教育历经五年经历了从启动到精准实施、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建设了一支家教名师、志愿者、指导师的专兼职队伍,完善了家庭教育指导机制,构建了多维立体服务体系,行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教育资源整合探索出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和落实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的新路径。


    2019年起,为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提升家庭教育精准服务水平,项目组与朝阳区、顺义区共同建设了2个“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试点,推出一对一差别化指导服务。一是利用网络,设立家长邮箱收集典型案例,开展线上咨询,截至2020年底已线上收集问题2万余个,经梳理归类、聚焦家长最关心的百余个问题,通过顺义“见号如面”、朝阳“你问我答”进行线上答疑指导。二是建立咨询服务中心实体,面向社区、家庭和学校定时、定点、定专家开展坐诊式咨询服务。在此基础上新增设了(大兴区、昌平区、怀柔区、房山区)4区域试点,希望能为更多有家庭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服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实施五年来,有效提升了北京市家教工作显示度和影响力,在全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学校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家校社合作育人的工作格局;资源储备、人才储备、家长及社会共识为实施“十四五”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命运共同体初步形成,疏通了家教指导服务渠道。

    2021-09-18
  • 80天奖励假、年补贴万元……多地出台三孩配套措施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6月以来,多地相继出台生育、养育、教育等配套政策措施,鼓励生育。


    从育儿津贴,到超长假期、购房租房优惠……来看看哪一条让你心动。





    一位母亲与她的孩子。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供图一位母亲与她的孩子。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供图


    连续3年发放育儿补贴


    日前,甘肃省临泽县发布《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明确,对在该县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育儿补贴,三孩每年发放10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三岁。同时,在辖区内公办幼儿园就读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的资助,三孩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


    除临泽外,四川省攀枝花市7月底发布《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另,9月,黑龙江省将医保基金发放生育津贴的时长从98日增加到158日。


    三孩生育费用纳入医疗保障


    医保方面,甘肃、江苏、安徽、山东、天津等多个省份发文明确将三孩生育费用纳入医疗保障。


    8月12日,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发文明确提出,自2021年5月31日起,符合政策的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终止妊娠)和生育津贴等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并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


    同月19日,安徽省发布通知,要求确保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各地医保部门要按规定及时、足额给付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


    江苏省南京市在推出“三孩”生育咨询门诊后,9月1日又出台医保政策,生三孩可享受门诊产前检查费用、分娩医疗费用、计划生育费用、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费。





    资料图:医院妇产科。白银市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医院妇产科。白银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假之外,再给奖励假


    生三孩不仅能拿津贴,还可以休长假。广东省实施产假加奖励假(陪产假)的生育休假制度,除了产假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80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15日的陪产假。在新条例实施前,用人单位应按照现有规定为生育第三个子女的职工提供生育假期。


    除广东外,北京也对生育三孩的夫妇发放了奖励假。8月4日,北京市卫健委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5月31日(含)后按规定生育三孩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30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15天。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


    住房、租房有优惠


    住房保障方面,多地拟对公租房户型进行改革、差异化租赁,以及购房享优惠等措施。


    8月18日,北京率先落实住房优惠政策,多孩家庭可优先申请公租房,并在户型选择上给予适当照顾。


    同月,长沙、成都等城市对市民就“二胎家庭放开二套房限购”的建议做出回应。其中,长沙市住建局表示生育二胎家庭放宽房屋限购有其合理性,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深入研究;成都市住建局回复称“将按照国家、省、市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科学分析,积极研究”。


    9月,根据《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临泽县明确,对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在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政府补助,在各中心集镇、屯泉小镇、丹霞康养村等集中居住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3万元的政府补助。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2021-09-18
  • 儿童免票“扩容”体现与时俱进

    9月19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2021年修订版)》将正式实施。新规中一个备受市民关注的变化是,取消了“带领两个以上身高不满1.3米的儿童乘车,一个儿童免票”的规定。也就是说,不管家长带几名儿童乘车,只要儿童身高在1.3米及以下,都可以享受免票。相应地,新规明确,成人带领一名身高1.3米及以下儿童乘车时,依旧按照“儿童在前,成人在后”刷卡通过闸机;带领一名以上身高1.3米及以下儿童乘车时,可联系车站工作人员。


    之前多地轨道交通明文规定,一名成年乘客只能免费带领一名符合身高条件的儿童乘车,超过的要按照超过人数购票乘坐。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不少家长在购票环节因此遇到难题;此外,父母同时带着自己和亲友家的孩子、老师带着几名学生一起乘坐地铁也很常见。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多、三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地铁闸机别再对二孩、三孩区别对待,让同等身高的儿童实现出行公平。


    如今,北京地铁的免票政策不再对大人携带的儿童数量设限,正是在回应社会关切,体现对儿童的关爱和照顾。这项票务服务的细化,看上去只是车票价格的调整,产生的作用却不仅是为带娃出行的成人省下几块车票钱,更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为城市公共服务补上一块公平的短板。倾听民意、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儿童免费乘车政策,算得上是北京公共交通的传统。2014年底,考虑到儿童身高普遍提高的实际状况,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调价时,便将儿童乘车免票身高由1.2米提高至1.3米,受到市民好评。对于这条儿童免票线,不论是曾经的纵向“长个儿”,还是如今的横向“拉长”,都惠及了更多儿童,也便利了更多家庭,给百姓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新的免票政策即将实施,也给地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然带两个或更多孩子的成人乘客越来越多,是否需要调整部分地铁闸机的闭合速度,以免伤到行进的儿童;是否要配备工作人员在闸机旁予以主动帮助,而不是每次都需要乘客去敲工作窗口进行问询,以免影响通行效率;地铁公司都应该有预案,保障儿童免票的通道畅通无阻。


    儿童半票或免票政策,是儿童社会福利的重要体现,一直广受关注。除了按年龄还是身高的免票标准之争,在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免费的儿童人数也势必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除了轨道交通,还有不少公共场所、各类消费领域,让二孩、三孩享受同等福利与待遇的问题均有待破解。扫除这些公共服务的盲区,既是以切切实实的举措呼应新的人口政策,也能使诚意满满的服务理念尽可能惠及更多儿童。

    2021-09-18
  • 求学之路,道阻且长 开学季,聊聊学习这件事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


    民族的未来也在青年





    求学路上的莘莘学子


    每个人都是伟大时代的奋斗主角








    又是一年开学季


    开学第一课


    一起来听听两位师者之言


    关于求知、关于成长、关于未来


    希望渴求知识的你们











    怀揣“禾下乘凉梦”的那位爷爷曾这样说……





    1953年


    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


    袁隆平立下誓言





    这个宏愿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


    体现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袁隆平的这句寄语


    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





    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袁隆平在湖南农大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曾这样说





    希望今日的你


    也能如他所言





    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


    牢记“知识就是力量,是基础”





    求学中


    不但要打好基础


    还要开阔视野


    掌握最新发展的动态





    牢记“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


    牢记“光是书本知识不够,还要实践”


    希望你可以成为一个“有心人”,随时注意捕捉思想的火花





    袁隆平曾说





    希望身处校园中的你们


    也做一粒人生的好种子,扎根祖国大地


    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去收获丰盈的一生











    怀揣“科学救国”之心的那位老人,曾这样说……





    在中国历史上


    江南钱氏是一个传承了千余年的望族


    在家风的熏染下


    钱伟长先后求学于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


    并在国际声誉迅速上升之际,选择回国从教





    此后,钱伟长投身教育事业60年


    始终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





    他一直强调





    他用毕生报国之路诠释了自己的专业





    爱国





    1983年


    70岁高龄的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前身)校长





    留下了这样的故事


    40多年前,他怀揣“科学救国”之梦想


    从上海出发,负笈北美


    如今,在古稀之年,他又从上海开始,潜心办学





    在上海大学的毕业典礼上


    钱伟长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送给了毕业生们





    他有段名言





    走进校门的你


    请牢记老先生的话





    不要浮躁,学习的时候不要急功近利


    不要只挑“有用”的学,要注重全面学习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要有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为人民的忧而忧,为人民的乐而乐





    让自己青春的火焰,为民族而燃烧


    让自己青年的心脏,为祖国而跳动





    时间之河奔腾向前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





    百年前


    李大钊先生大声疾呼


    “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


    百年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庄严宣誓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时光不老


    愿莘莘学子奋斗不止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2021-09-17
  • “高考落榜生”带300多个农村娃“舞”进大学

    颜业岸(右)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动作。新华社资料片


    这几天,颜业岸教出来的又一批村里娃,陆续在大城市迎来了新学期。


    今年高考,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舞蹈团全团16名高三学子,全部通过艺考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对于校艺术中心主任、男子舞蹈团团长颜业岸来说,这属于“再创佳绩”——自2000年组建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以来,他通过舞蹈美育,带领300多名农村学子“舞”进国内各大知名艺术院校。


    当年那个带着孩子们在阳台上赤脚跳舞的高考落榜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和他教出来的学生,会成为海南基层舞蹈教育领域的一段“传奇”。


    一份初心,为农村孩子打开艺术之门


    30年前,颜业岸与舞蹈名师“不沾边”。


    他1991年高考落榜,次年到琼海市上埇中学担任美术代课老师。那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全校学生不足150人。有舞蹈基础的颜业岸,常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跳舞。孩子们光着脚,在教学楼的阳台压腿,排练的地方是晒得发烫的楼顶……


    一年后,颜业岸一举成名:1993年底的全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上埇中学的舞蹈《难忘的历程》竟然拿了一等奖。


    取得了成绩,颜业岸却“老是感觉自己这点水准不够教学”。1995年,他靠自学通过成人高考,考取了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史论专业。之后通过函授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1999年,颜业岸进入嘉积中学,不久转为公办教师。


    2000年,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成立,老师只有他一人,学校每年也只给他一个招生名额。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排练厅就是一个铁皮棚,不遮阳不避雨。白天太阳暴晒之后,连地板都是热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训练,几分钟衣服就会湿透。下雨天屋顶哗哗漏水,训练把杆是废弃水管加工的,地板也不符合标准,播放音乐用的是老掉牙的卡式录音机……


    可是再艰苦的环境,也没能阻挡颜业岸的热情。他深知,农村学校因为长期师资不足,音乐、美术等美育类学科的教学一直是短板,但孩子们对于这些科目其实是十分渴望的。


    不仅如此,他更惊喜地发现,舞蹈除了能带给学生快乐,还能帮一些孩子实现大学梦。因此,他更是一心扑在舞蹈教学上,常常训练到深夜;他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精心为他们选定艺考剧目,最大程度挖潜,以期学生们在高考中获得最佳表现……


    “能够用舞蹈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点燃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光荣和幸福的事情。”颜业岸说。



    一种热爱,舞出人生最美风采


    今年,嘉积中学艺术中心门口摆上了两块展板,一块是16名学子考上大学的喜报,另一块是参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的海报。


    他们是受邀参演的唯一一个县级中学舞蹈团。一见到记者,颜业岸就指着《伟大征程》海报说:“这次经历,最是让我自豪和难忘,舞蹈团全员登台,这是一名舞者的至高荣誉。”


    “我们不仅仅是在绽放自己,更是在用肢体语言诠释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是值得终身自豪的经历。”舞蹈团成员周以职说。


    “教育贵在育人、育心,舞蹈教育同样如此,需要启发和引领,需要思考和创新,老师所教的技术若干年后会过时,但怎么学习,怎么做人,才是永远的。”颜业岸说。


    这些年,他编排并指导学生们表演的《边关沉月》《一片羽毛》《南海潮》《甲午海魂》等舞蹈作品,70多次荣获国内外舞蹈比赛一等奖或金奖。来自农村的孩子跳着舞,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也一路“舞”进了人民大会堂、联合国总部、维也纳金色大厅……


    颜业岸的起点不高,是个非专业舞蹈老师;他的世界也很小,近30年坚守县中教学一线,为300多名农村娃浇灌出灿烂的梦想之花。


    总结近30年的教学经历,他认为自己是“始于热爱,终于付出”。从业前10年,他没有机会去专业院校学习,就买来各种舞蹈书籍、录像带,反复观看、琢磨、领悟,再将一个个舞蹈动作分解并画出图样,根据初中生的身体特点重新改编、设计动作……


    慢慢地,自学成为他的习惯。“时代在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改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时代和观众的需求。”颜业岸说。


    多年来,颜业岸坚持在教中学、学中教,他没有节假日,没时间也不敢考驾照,害怕开车时脑子里还想着舞蹈动作。


    舞蹈教育早已成为颜业岸生命的一部分。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颜业岸又给自己增加了新任务。他开始将教学对象延伸到基层舞蹈教师,力争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更多中小学生接受高水平的舞蹈艺术教育。


    有人说他是传奇,他却说传奇背后,是一日复一日的心血与付出。“几十年就专心干一件事情,要是还干不好的话,就对不起自己了。”

    2021-09-17
  • 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京开幕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17日,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举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中国工程院一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大赛举办方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大赛承办校清华大学代表以及教育部理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京高校及参加总决赛的师生代表现场参加开幕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大赛聚焦育人、育才、创新三大核心要素。坚持立德树人,在工程“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实践”和“创新”,增强工科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爱国爱民、实学实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覆盖广高校参赛规模创新高


    据介绍,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690所高校、1.9万个团队的6.6万名大学生参赛,其中267所高校、601个团队的2404名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





    赛题真构建基于工程实际的赛项体系


    大赛按照“大工程基础→学科综合创新→跨学科交叉创新”的构架,以“需求驱动”和“技术应用场景创新设置”为导向,紧贴国家工程领域发展前沿,融入工程伦理、工程文化与国际化元素,设置了工程基础、“智能+”、虚拟仿真等3个赛道、11个赛项,涵盖基础工程设计、人工智能赋能的机电综合系统设计、重大装备设计、工程管理与决策、数字化新媒体、工程文化知识等领域,贯穿从基础工程素养到综合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教育场景。





    形式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


    大赛首创竞赛社区模式,参赛团队以市场主体的角色进入竞赛社区,借助竞赛社区提供的各类资源,完成在线学习、工程任务的系统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造、技术协作、知识产权保护、公益服务等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决赛作品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并设置竞赛社区。大赛推动各高校探索将“竞赛社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内外学习实践过程,形成“开放分享、注重协作”的师生协同众创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全面记录学生课内外实践过程数据,结合教学目标与工程实践环节的对应关系,系统研究以“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成绩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


    成果实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获实效


    大赛立足现场实践、突出工程特色,比赛时均需学生现场调试、现场运行、现场实物展示,学生不仅要“想出来”,更要“做出来”。多年来,大赛培育了一大批重基础、敢创新、强实践、有担当的“实干青年”,涉及智能制造、重大装备、航空航天、智慧出行等国计民生相关领域,磨砺了青年学子的综合能力。


    据悉,本届大赛以“守德崇劳,工程创新求卓越;服务社会,智造强国勇担当”为主题。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创性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全国26个赛点实时同步的“分布式云竞赛”,将决出500余项金、银、铜奖和单项奖。


    总决赛同期举办了高校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成果展,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数十所院校的四十余项大学生工程创新成果进行了现场展示和演示,涉及波浪发电机、基于5G的远程驾驶平台、立方卫星等项目,展现了当代工科学生实学实干、创新创造、服务国家的精神风貌。

    2021-09-17
  • 取消文理分科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发布方案

    2021-09-17
  • 中国人实现“吃瓜自由”得感谢这位奶奶

    吴明珠(右二)在瓜地里。(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供图)


    “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


    前段时间,这一热搜话题引起广泛共鸣。在感念“奶奶”吴明珠为国家西甜瓜育种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人们也为她自强不息、忘我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


    20世纪50年代主动请缨、远赴新疆,直至80岁高龄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吴明珠用了半个多世纪,穷尽一生心血选育瓜种,构建起我国领先的西甜瓜育种技术平台,使优质的西甜瓜“家族”不断扩大,并在全国“开枝散叶”,实现国人“吃瓜自由”。


    今年,中国西甜瓜育种事业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91岁了。2010年,因患阿尔茨海默病,吴明珠离开耕耘一生的育瓜事业,从此淡出公众视野。


    “从梳着两条辫子的大姑娘开始,我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培育西瓜和哈密瓜……直到今天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一年四季瓜棚就是我的家。如今,丈夫病逝,儿女远离,我一个人依然留在新疆,继续摆弄瓜。人们说,我心里只有瓜,瓜是我的孩子……是啊,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1999年,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她作为“全国十大杰出技术人才”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感人肺腑的发言。


    到艰苦的地方去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教育世家。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家人迁居重庆,读完小学、中学。1953年,她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同级校友。


    大学受到的教育,为青年时期的吴明珠指明了人生方向。


    此前从没和土地打过交道的她,“学一行爱一行”。从没摸过锄头的吴明珠第一堂实习课就是装锄头把子和挖地,凭着要强劲头,硬是在一块长20米、宽1.5米的地里深挖出一条沟。


    第二堂实习课上,老师要求每人做一个小温床,填马粪发热。挑大粪、播番茄种,做好田间管理……繁重的农活,吴明珠踏踏实实自己干。


    在校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老干部们经常给学生讲打仗的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他们说,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流血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这些话,吴明珠牢记在心。


    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话:“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大学最后一学期,同学们收到在新疆工作的园艺系学哥学姐来信,他们表示新疆很缺乏园艺人才,希望大家踊跃到新疆工作。“瓜果之乡”新疆在吴明珠心里生了根。


    毕业后,先是服从分配到西南农林局,之后作为培养对象,被选送到当时的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地点从武汉换到北京,平台越来越高,但吴明珠想的还是到边疆去,到广阔基层去。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吴明珠认准时机,提出希望到新疆工作的申请,得到组织批准。当年冬天,吴明珠坐着大卡车,走了半个月,终于抵达乌鲁木齐。


    但是,乌鲁木齐没有想象中无边无际的瓜田。吴明珠多方考察,认定吐哈盆地是培育瓜种的好地方。1956年8月,她又向组织打报告,申请调到距乌鲁木齐近300公里的鄯善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此,她迈开了培育瓜种的第一步,并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50多年。


    心血凝成果实


    新疆的西瓜、甜瓜香甜可口,名不虚传。但吴明珠却发现,当地主要依靠传统种植技术,产量、品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火焰山下,夏日高温难熬,土地滚烫得能烤熟鸡蛋,当地人戏称毛驴都不愿出门。


    为了搜集种质资源,吴明珠和同事花了3年时间,走遍当地300多个生产队,一块瓜地一块瓜地调查,最后收集了100多份资料,整理成44个品种,成为后来育种的基本材料。


    白天下瓜地,晚上要点灯研读资料。但高温天气让蜡烛直不起腰,吴明珠用脸盆从坎儿井打来水,先将蜡烛底部粘在瓷碗碗底上,再把碗扣在盆里,让清凉的水淹没半截蜡烛,起到降温效果,蜡烛就站起来了。


    吴明珠的育种事业赢得当地乡亲支持。她和瓜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会了割麦子、锄棉花、赶毛驴车。“无论我要在哪块地上搞实验,乡亲们都支持我。当时哪有什么科研经费,用的是老乡的地、老乡的种子、老乡的肥料,全靠老乡支持!”吴明珠说。


    渐渐地,老乡们发现,跟着吴明珠种瓜,瓜又大又甜又脆,产量越来越高。


    通过采用多亲复合杂交、回交及辐射育种等技术,吴明珠创造了一批新的种质资源,比如“皇后”甜瓜、“火州一号”西瓜等,这些新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果实品质、耐运性等比原品种有了大幅提高,带动了瓜农增收。


    业内专家说,要培育一个优良品种,可能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有的育种专家一生可能只育成一个,能育成两个已经很了不起。


    吴明珠在育种领域取得的成就成了“特例”。据统计,由吴明珠主持选育并经过省级审定的有29个品种,其中,西瓜早、中、晚熟配套品种10个,甜瓜品种19个。


    可以说,吴明珠让全国百姓吃到新鲜、优质的西甜瓜成为现实。她选育的“早佳8428”西瓜,质地细、松、脆,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从我国华东地区推广到全国各地,创造了西甜瓜优质品种长盛不衰30多年的“瓜界传奇”。


    同时,借助吴明珠建立的脆肉型甜瓜无土栽培技术体系,原本适合新疆种植的哈密瓜,也走出家乡,走向全国。“黄皮9818”哈密瓜还实现在美国商业化生产,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外种植成功的哈密瓜品种。


    甘做基石


    “吴明珠、杨其祐是一代建设新疆的知识分子代表,是我们共和国的基石。他们是那样坚硬,那样朴实,不图名,不图利,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压在最底层。”这是《科技日报》记者郭梅尼,1998年7月在关于吴明珠的新闻报道《基石》中写下的一段话。


    杨其祐是吴明珠的大学同学,同年级不同专业。吴明珠毕业时,杨其祐考上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攻读作物遗传学。但爱情的力量,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个物种宝库,一定可以选育出优良新种。”坚信自己在天山脚下广袤瓜田里找到了人生方向的吴明珠,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远在北京的杨其祐。为支持她的事业,1957年9月,研究生毕业的杨其祐主动申请来到新疆。第二年,两人结婚,从此相伴近30年。


    因为经常下乡,长期守在瓜田里,吴明珠常常无法顾及家人。儿子杨夏和女儿杨准从小由吴明珠父母帮忙带大。


    好在杨其祐一直都在身边支持她的育种事业。“他看到学术刊物上有关的资料就给我抄录下来,翻译出来。他帮我出点子,买有关的书。有时,我因为一些事分不开身,就让他帮我去授粉、做杂交,有时要跑七八十里,他也二话不说。”多年后,吴明珠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但是,这样宝贵的精神支柱却坍塌了。1986年,57岁的杨其祐因病去世,吴明珠伤心地写道:“生活上、物质上再苦,我也能忍受,让我最伤心的,是我丈夫杨其祐,得癌症病逝了。都怪我老是下乡,没有照顾好他……”


    从那以后,吴明珠更加发奋工作,每年搞三季育种,新疆、海南两头跑。“我觉得,我一个人应该做我们两个人的工作,才对得起他,对得起热爱我们的新疆人民。”吴明珠写道。


    “我们现在当然能够理解她当时的付出,是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他们那一代很多人都为事业奉献一生,工作、家庭不能兼顾的情况经常会有。”杨夏说,“正是有千千万万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甘于奉献、甘做基石,我们国家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2010年,因患阿尔茨海默病,80岁的吴明珠离开科研一线,杨夏将她接到重庆家中,自此母子终得团聚。


    育桃育李育春风


    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区的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由吴明珠一手创办,已从最初寥寥数人壮大到如今20人,是全国最大的哈密瓜作物科研专业机构。


    吴明珠的学生、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伊鸿平,早在新疆农业大学(原新疆八一农学院)读园艺专业时,就听说过吴明珠的事迹。


    “很多学生视吴老师为偶像。”他说,临近毕业时,学校组织他们实习,地点是当时吴明珠所在的吐鲁番实验基地。有机会跟偶像共事,大家很兴奋,但住了第一晚后,很多人就受不了了。


    “蚊子太多,咬得人睡不好,基地条件也艰苦,吃住条件都有限。”伊鸿平说,那次实习,看到年过半百的吴老师在瓜地里自己铺地膜,搞田间管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毕业后,伊鸿平被分配到新疆农业科学院,成为吴明珠的助手。此后30多年,直到2010年吴明珠因病退出科研一线,伊鸿平一直跟随她进行育种研究。


    一次选育需要一个生长季,春种夏收,一年就只有一次选育机会。1973年,吴明珠与队友在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春天新疆可以种两代瓜,冬天到海南可以种四代,选育瓜种的机会大大增多。不管在哪里,吴明珠最常待的是瓜地。


    吴明珠的学生、已从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退休的科研人员冯炯鑫回忆说,吴老师天天都待在瓜地里,从选种、播种、打埂、铺地膜、授粉,到烤种、鉴定样品、测糖度,每道工序都亲力亲为,而且是绝对的行家里手。


    伊鸿平说:“吴老师工作上对我们严格要求,还经常督促我们学习,尤其要我们学好外语,不允许我们打牌、打麻将。有时候,吴老师真像母亲,我们就跟她的孩子一样。”


    学生们看到,吴明珠工作之余总在学习。她学了农业院校的新课本,自学无土栽培技术,买来“随身听”学习外语,操作计算机、高端技术先进仪器毫无障碍……


    吴明珠曾说:“如果我育瓜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早成富翁了。只为个人而奋斗,不会走得太远。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会有动力。”


    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张红曾担任吴明珠秘书。她说,吴老师声音清甜、悦耳,为人乐观,工作热情饱满,80岁时还和年轻人一起坐长途车从海南到广西出差。每到一地,就去瓜地,亲自授粉。年轻人从她那里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汲取力量。


    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90后”科研人员凌悦铭说:“作为我国西甜瓜产业体系第一任首席科学家,吴老师很了不起,在这个科研团队追随吴老师的事业,我感到很荣幸。吴老师是榜样,希望自己在这个领域也能做出成绩。”


    近些年来,学生们去看望吴明珠时,很多人她都认不出了,但大家相聚时总是在聊瓜。伊鸿平说,吴老师虽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见面总会拥抱在一起。前些年每次见到他后,吴老师还会收拾行李,要跟他回乌鲁木齐。


    杨夏说,病休后好多年,妈妈还会经常突然说起“要去瓜地”“瓜要授粉了”这样的话。


    最近,杨夏代母亲收下了“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同样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母亲不忘初心、忠心报国的精神得到传承。“现在我明显感觉到,身边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很多,爱国、讲奉献、愿意付出的氛围越来越浓。”如今已从西南大学教师岗位上退休的杨夏说。

    2021-09-16

  • 首 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