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山县紫水街道:小萝卜铺就致富路

    本网讯(记者:弓盛舟通讯员:陈星)


    走进光山县紫水街道马湾社区,千亩农家萝卜正喜获丰收,借助电商直播这一直通车,现采现发,迅速销往全国各地。











    马湾社区位于光山人民的母亲河——官渡河转弯处的一片平畈处,这里土壤含沙量适度,土质松散、肥沃,光热资源充足,使产出的萝卜品质优良、色泽翠绿、香甜爽口、风味独特。











    据悉,马湾萝卜又称“青萝卜”或“高脚青”,已有600余年的栽培历史。每年都是农民自己留种播种,且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只用菜籽饼做肥料,已形成品牌效应,享誉周边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马湾萝卜每亩产量可以达到3000—4000斤,亩均收益在6000元以上。入冬以来,萝卜销售紧俏,每天都有客户大量下单或上门自采。如今,萝卜产业已成为促进马湾社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萝卜”。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1-21
  • 香港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一“旗”一会妙手生花

    师傅封有才背着一只旧帆布袋,几乎和为专访而来的中新社记者同时抵达店铺。他笑吟吟地从包里掏出一块红蓝相间的布料,这是他早先在市场寻觅的收获,为制作一件客户指定样式的改良旗袍。





    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韩星童摄






    这爿店铺极狭窄、紧凑,堆满了各式布料、成品旗袍,剩余的空间仅够容纳一张工作台、一个老式缝纫机,以及封有才和他的搭档“模特女郎”。“她”脖子上挂着皮尺,身上那件鹅黄带着些水墨风格的旗袍,是封有才的得意近作,不久前刚登上洛杉矶时装周的T台。借由封有才手机里保存的图片,我们得以一窥传统旗袍走上时代潮流尖端的风光,散发出以柔克刚的端庄优雅。


    旗袍分为京派及海派,京派旗袍剪裁平面,连袖宽大,而封有才擅长的海派旗袍则剪裁立体,凸显腰线,手工繁复讲究,针黹、剪栽、熨拔,每一步都显示着裁缝的功力,容不得一丝马虎,“一件旗袍制作出来不可以起皱,衣襟要称身,领口也要对称。”

    “我演示一下?”见记者期待地点头,封有才在那台老式缝纫机前坐下,拧亮桌面台灯,机器轧轧的声响萦绕耳畔,清脆、温婉。老式缝纫机有节奏地运作也将封师傅带回童年夏夜那熟悉的画面:窗外有茂密梧桐,枝叶间有风,霭霭地摇漾,枕着这样的吱轧声,安然睡去。

    封有才所拥有、怀念的如此夏夜,远在上海,那是他的家乡。出生旗袍世家、三代皆为裁缝的封有才,12岁那年跟着家人移居香港谋生,进入大坑的裁缝店当学徒,并继承了家族海派旗袍制作技术。算起来,时至今日已累积超过60年旗袍制作经验。


    “我们那时候年纪太小了,什么都不懂,工作都是听大人安排的。”在少年懵懂尚不懂何为天生热爱的年纪被动选择了人生的道路,从此再未转向,封有才始终奉行的是“专一行精一行”一代传统手艺人共通的精神。不过这些年年纪大了,不时爱回顾往事,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或许确实有基因影响一说。“我小时候走在路上,不由自主就会留意到穿旗袍的人,不同的颜色、长短、款式。”不论是花俏的款式,还是朴实的剪裁,旗袍总是能展现出传统中国女性含蓄却又娇艳之美。





    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正在老式缝纫机前忙碌。中新社记者韩星童摄


    封有才来港的20世纪50年代,大批上海裁缝在港开裁缝铺,货如轮转,称得上是真正的黄金时代。裁缝业最兴旺的时候,他一日内可以制作两至三件旗袍。

    时装的出现、流行及普遍,现代化、机械化的制衣业发展,压缩着旗袍裁缝生存空间,“我们这一代的裁缝在香港应该只剩下不多于5位。”

    在行业不敌时代洪流的夕阳余晖里,封有才的生活也逐渐慢了下来,他并未在所谓后继无人的窘境里慌张或故步自封,相反颇有兴致地跟年轻设计师走在一起研究改良旗袍,也开设课程倾囊相授,不遗余力地推广这项传统手艺。闲时他乐于设计款式制作几款旗袍,有更多时间静心感受旗袍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日子女儿出嫁,他亲手缝制了两套旗袍,一件红色、一件粉色,细致地以绣花点缀,远远望去宛若桃花盛放,叫人移不开眼。问他为女儿做嫁衣的感受,“也没什么,跟客户一样,马虎不得咯。”口里虽说没什么特别,嘴角的笑意却泄漏了满满的自豪和感动。(完)

    2023-11-17
  • 投入经费2亿元 “天府农业”国际研究院揭牌成立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1月16日讯11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召开国际化办学推进大会暨“粮食安全”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会上,“粮食安全”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四川农大牵头组建,首批共27家单位,涵盖国内外涉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将聚焦“作物丰粮、养殖节粮、果蔬补粮、加工促粮、增收稳粮”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联盟成员间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以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形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地在粮食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共护粮食安全、共促绿色可持续发展,凝聚智慧提高全球农业治理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天府农业”国际研究院也同步揭牌。该研究院总投入经费2亿元,将聚焦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组建8-10支科研团队,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研究院将建设“人才特区、科研特区、研究生培养特区”三个特区,实现“原始创新成果突破、师资队伍建设突破、卓越人才培养突破、管理运行机制突破”四个突破,为四川农大“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强大科技支撑,强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四川农业大学将实施高质量国际化办学“SAGE”(智者)计划,每年专项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不断提升学者国际竞争力(ScholarCompetitiveness)、学术国际影响力(AcademicInfluence)、学生国际胜任力(GlobalCompetence)、学校国际吸引力(EducationalAttractiveness)。该计划包含“四大提升行动”16条具体举措,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巩固拓展全球合作网络,在“跨境国际化”和“在地国际化”上双向发力。






    揭牌仪式

    2023-11-16
  • 楼市大消息!又见一线城市出手!

    又见一线城市优化购房政策。






    11月14日,广州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公积金贷款实施“认房不认贷”;首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调整至20%。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11月13日,今年各地已出台公积金相关政策超250条,已有三十余城对于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标准进行优化,其中超二十城执行公积金“认房不认贷”,多地降低公积金首付比例。






    另外,11月13日,浙江衢州发布14条稳地产新政,其中提出,144平方米以上新房不再限售、发购房补助、换购住房个税优惠、购买市区新房可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等。






    业内人士认为,优化公积金政策是近两年各地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促进需求释放的主要手段之一。短期来看,各地或将继续结合自身公积金使用的实际情况因城施策,优化公积金相关政策的城市或继续扩围,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降低首付比例、支持商转公等方式仍是当前各地公积金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






    广州公积金执行“认房不认贷”






    11月14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优化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中提出,家庭名下住房套数以广州市不动产登记机构提供的《广州市自然人不动产(土地、房屋类)信息查询结果》显示家庭(含所有家庭成员)已拥有住房套数核算。对购买广州市首套住房的购房人家庭,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对无住房贷款(含商业性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记录或住房贷款记录已结清,且在广州市拥有1套住房的购房人家庭,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对有未结清住房贷款记录且在广州市拥有1套住房的购房人家庭,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40%。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根据《通知》,家庭名下住房套数仅计算广州市住房,外地住房不计算,住房贷款记录(无论是否已结清)不再影响住房套数认定。购买广州市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不予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另外,计算家庭名下住房套数时,仅计算家庭当前拥有的住房套数,已卖出且已不在家庭名下的住房不计入。此外,购买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适用相同的最低首付款比例。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杨红侠认为,本次广州发布公积金贷款新政,符合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导向,将进一步促进市场刚性以及改善型需求的有效释放。自9月中旬出台房地产新政后,广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出现明显回升,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广州新房成交约71.2万平方米,同比上升35.2%,但进入11月以来,政策影响开始减弱,新房市场热度有所降低,周度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已连续2周下降。广州公积金新政出台,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购房者置业情绪,促进广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衢州144平以上新房不再限售






    11月13日,“衢州发布”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优化政策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促进住房消费、加大金融支持等5方面提出14项措施。













    在促进住房消费方面提出,全面放开原行政性住房限制政策。按照此前政策,于2021年8月7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在市区范围内购买并网签备案144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商品住宅受5年交易限制的,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不再执行限售限制政策。






    同时,给予购房补助。2023年11月20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对购买市区2021年起首次领取预售证项目新建商品住宅并网签备案的个人,限定前1000套,依网签时间先后顺序给予购房补助,先到先得、定期公布、达限即止。购买90平方米以下(含90平方米)按已缴纳契税80%的额度给予补助;购买90-144平方米(不含144平方米)按已缴纳契税64%的额度给予补助;购买144平方米以上(含144平方米)按已缴纳契税50%的额度给予补助。单套补助最高不超过3万元,不超过实际缴纳契税的地方留存部分。






    另外,降低购房税收负担。落实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上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






    此外,优化推行房票政策。积极推动衢州市各征迁项目实行房票安置,并根据市场情况,在现有房票政策基础上,优化房票政策,建立相应的房票使用项目库。






    在加大金融支持方面提出,公积金余额前置提取。购买市区新建商品住房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公积金缴存人可申请提取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的公积金账户余额,用于支付购买市区新建商品房的首付款,计提总额不超过购房合同约定的首付款金额,提取资金转入房开企业预售资金监管账户。






    同时,强化金融信贷支持。落实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长效机制;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指导金融机构依法有序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

    2023-11-15
  • 呼伦贝尔打造向北开放的“黄金通道”

    “妈妈为我报名了旅游团,第二天就出发了,导游带着我们通关很快,第一次来满洲里特别开心。”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游客薇拉告诉记者,这两天她跟随旅游团队打卡了套娃景区、“熊小满”地标等多个旅游景点。

    9月22日,满洲里恢复赴俄团体旅游免签业务;10月27日,满洲里公路口岸恢复俄赴中团体旅游免签业务,至此,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业务全面恢复。

    据统计,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业务恢复以来,截至11月6日,共组织接待183团2331人,其中中方出境59团654人,俄方入境124团1677人。

    一趟趟中欧班列呼啸而过,一辆辆载货卡车往返穿梭,一个个企业扎根生长,满洲里铁路、公路、航空口岸,新巴尔虎右旗阿日哈沙特口岸,新巴尔虎左旗额布都格口岸……在呼伦贝尔这片广袤土地上,对外开放口岸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起祖国北疆的“黄金通道”。

    今年1—10月,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物1879.2万吨,同比增长40.4%。其中,铁路口岸1757.3万吨,同比增长35.7%;■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公路口岸121.9万吨,同比增长183.8%。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4191列,同比增长5.6%。

    自今年1月19日恢复货运通关、2月27日恢复客运通关以来,阿日哈沙特口岸出入境流量持续攀高。11月6日单日出入境旅客突破2862人次,突破阿日哈沙特口岸开关以来历史新高。

    11月12日,“一带一路”内蒙古边境口岸媒体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新巴尔虎左旗额布都格口岸。

    额布都格海关副关长熊铁君介绍,额布都格海关于2020年11月18日挂牌成立,属于口岸型海关,负责额布都格口岸监管工作。海关的主要业务是为大庆石油公司在蒙古国“塔木察格”项目开采的石油进口服务。2023年上半年,额布都格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29.7万吨,进出口贸易总值11.5亿元。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1.7万辆次,监管进出境人员1.4万人次。征收税款1.4亿元。

    据了解,额布都格口岸今年1—10月出入境人员3.2万人次,出入境车辆3万辆次,累计进出口货物总量为50.96万吨,进口货物49.33万吨,出口货物1.63万吨。


    经济复苏、政策叠加、通道畅通,呼伦贝尔各口岸对外贸易发展走上“快车道”。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呼伦贝市做足“边”的文章。聚焦产业发展攻坚突破,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围绕对俄、蒙口岸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认真梳理全市泛口岸经济产业集群,努力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

    2023-11-14
  • 自治区财政安排4000万元支持智慧口岸建设



    内蒙古日报11月12日讯自治区财政厅消息:202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安排4000万元支持内蒙古智慧口岸项目建设,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据悉,上述资金,主要支持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口岸。具体而言,主要支持各口岸配置、升级智能旅检设备,打造智能型口岸;优化旅检服务,提升旅客通关速度。

    同时,支持各口岸全面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打造便携型口岸,畅通商品跨境通道,提升货物通关效率,构建集约、高效的货物通关流程,优化货运司乘人员非接触通关模式,提升公路货运车辆处置时效,保障口岸货物通关畅通;支持各口岸提升海关二级、三级监控指挥中心协同作业能力,打造安全型口岸,把牢边境安全关,实现各级指挥中心监控指令点对点直接下达,实时对运输工具、人员、货物、物品进行多维度和智能化监控。


    据相关部门反馈,智能旅检设备上线后,可减少关区一线卫生检疫岗1/3人员,压缩旅客出入境时间30%以上。下一步,就智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监管平台搭建等方面,自治区财政将继续给予支持。

    2023-11-13
  • 畅通两个“一公里”促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循环

    畅通两个“一公里”促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循环






    ——宁夏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


    本报讯(记者李秋玲)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农村消费的必要举措。按照商务部的统一部署,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乡村振兴局等3部门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改造升级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8个,乡镇商贸中心120个,改造提升村级便民商店1500个以上,基本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实现全区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具备条件的乡镇商贸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村级便民商店覆盖率和“快递进村”覆盖率达到100%,乡村末端物流基本实现乡乡(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两年来,自治区累计争取商务部支持资金1.97亿元,实施项目116个,间接带动社会投资5.6亿元。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有关部门合力推动,市、县两级政府精准实施,全区商务系统以“三个下沉、一个上行”为主线,补短板、强链条,不断健全县域商业网络,提升了县域商业发展活力,满足了农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村消费提档升级。

    11月9日,与会代表集体观摩了海原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情况。近年来,海原县着力打造“123+N”\"县域商业体系模式,坚持项目支撑、统筹联动,有效整合资源,利用自治区商务厅支持的1805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目前,雄龙商贸物流中心、艺桓农产品上行集配中心、贾塘、三河、七营、西安商贸中心等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李旺、郑旗、高崖商贸中心和海兴商贸物流等项目有序推进,县域商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海原县网销农特产品达到171款,海原小米在911家华润万家超市和581家苏果超市热销,海原牛肉体验店也开进了华润万家。随着乡镇商贸中心的建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购物体验。与此同时,随着县域物流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县全年快件进港量达到900万件,下乡配送量达到410万件,同比增长超过25%,而物流成本较2016年下降70%,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难题正在被有效破解,\"高中低搭配、县乡村联动、衔接互补\"的矩阵式商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会上,永宁县、惠农区、彭阳县、海原县4个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作了经验交流,永宁县分享了当地依托优势农业,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彭阳县介绍了该县完善县城提升商业基础设施、促进县域消费优化升级的方式方法;海原县阐述了海原采取“高中低搭配、县乡村联动、衔接互补”的矩阵式商业体系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惠农区介绍了一手抓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一手抓创新县域商业流通模式的发展成绩。同时,部分项目实施企业分享了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大家展示了我区优秀企业自己探索出的县域商业发展新路径。

    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推进会上就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表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目前,各县、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部分项目建成后,对于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强农产品上行动力进作用明显。希望通过本次推进会的成功经验交流与内容分享,更好的架起多方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全区各地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加速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指导督促各县区加快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水平。自治区商务厅还将根据“打造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的总要求,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以县乡为重点,以渠道下沉为主线,以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为手段,引导扶持企业“三个下沉、一个上行”。进一步梳理经验、精准发力,推进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全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3-11-13
  • 自治区财政9.4亿元支持文旅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日报11月11日讯自治区财政厅消息:“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持续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共计支持全区各类文旅项目215项。其中包括:支持兴安盟创建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呼伦贝尔市创建“大草原-莫尔格勒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重点旅游景区,支持开展那达慕活动和阿拉善英雄会、中俄蒙国际冰雪节等各类旅游活动等,支持通过各类文旅活动打造内蒙古旅游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特别是202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全面支持文旅部门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推动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支持推出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招徕区外游客来内蒙古旅游,并支持通过文旅主题活动、非遗艺术文化主题展览等吸引游客。据文旅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58亿元。

    2023-11-12
  • 我区首个半导体芯片制造项目在包头投产

    内蒙古新闻网讯自治区首个半导体芯片制造项目——贝兰芯智能制造新一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项目日前在包头市竣工投产。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内蒙古在这一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空白,也为传统工业城市包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开辟了新路径,打造了新增长极。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心脏”,被称之为信息社会的核心基石、国家的“工业粮食”。

    2022年7月,包头市成功引进广东省韦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包头市贝兰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贝兰芯智能制造新一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项目,正式开启内蒙古芯片产业的“破冰”之旅。

    智能制造新一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项目主要建设5万平方米集成电路系列芯片生产线,构建智能设计、无尘智能化生产制造、封装和测试车间、软件研发中心等,生产MCU中央微电子控制芯片、处理芯片、IGBT电源控制芯片等产品。项目建成投产后,计划年产量1.2亿只集成电路系列芯片,预计五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年均收入30亿元,年均全口径税收4亿元,实现亩均投资5000万元、亩均产值亿元以上、亩均税收千万元以上。

    记者在贝兰芯集成电路系列芯片生产线上看到,经过固晶、键合、模封、固化、电镀、切筋、打印、测试、粘片等一系列工序生产,芯片将从这里走向终端市场,与华为、台积电、TCL、中兴通讯、中航工业、大疆、鸿富锦、比亚迪等世界著名企业合作,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高端工控、智通家电,以及军工控制和汽车电子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近年来,包头市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从钢铁、稀土到晶硅光伏再到芯片半导体,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转型升级,为打造新赛道、拓展新领域奠定了良好基础。

    “包头晶硅光伏产业发达,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晶硅原料,而且还能在未来实现绿电生产,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包头市贝兰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纪梅清表示,韦尔进入包头更坚定了同行和上下游企业来包投资兴业的决心,目前有企业表示,有意向来包投资建厂。


    “项目的投产,标志着自治区第一个中国‘芯’产业诞生。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芯动制造产业园,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为包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包头钢铁冶金开发区建设管理一部部长张彦强说。

    2023-11-10
  • 黄石楚商大会签约846.26亿元


    11月7日,黄石市举办第二届黄石楚商大会。现场签约项目76个,签约金额846.26亿元。

    本届黄石楚商大会期间,黄石举办一系列活动,热情迎接企业家回家。在“忆母校致青春”活动中,企业家们回校园、开讲座,追忆师生情,勉励在校生;在“楚商家乡行”活动中,黄石楚商与家乡人民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在“2023知名校友助力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校友们共话创业历程,共商发展大计。

    本届大会,该市成功签约76个项目,涉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


    黄石市楚商联合会成立于2020年11月,是楚商信息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宣传和展示黄石形象的窗口,已成为对外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纽带和促进黄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11-08
  • 自治区财政4.13亿元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内蒙古日报11月7日讯自治区财政厅消息:为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202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下达自治区直属高校“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特色发展引导资金4.13亿元,支持7所自治区直属高校建设21个一流学科。

    据悉,上述资金专项用于相关高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等。其目的在于,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充分调动自治区直属高校积极性,提升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立足全区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继续发挥好财政职能,支持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助推自治区教育持续向好发展,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023-11-08
  • 前三季度内蒙古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96.5亿元

    内蒙古新闻网讯记者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资处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各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成效显现,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文化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全区146个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14.1%。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14.8%。从拉动情况看,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小类中,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珠宝首饰零售和图书、报刊零售等3个行业拉动增长明显,分别拉动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2.2个、1.8个和1.3个百分点。


    文化服务业增势强劲,今年前三季度,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35.3%。全区文化旅游市场加速复苏,文娱行业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从行业小类看,名胜风景区管理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9倍,拉动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3.0个百分点;其他游览景区管理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9倍,拉动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电影放映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67.7%,拉动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1.7个百分点。

    2023-11-07

  • 首 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