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20城推出新房团购,官方出面站台房企降价销售

    政府出面站台、鼓励居民团购商品房的城市,又多了一个郑州。


    近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郑州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承办的“郑州市商品房团购会”在郑州举行,支持新兴产业单位、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单位,集中团购商品住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现在疫情防控逐渐放开,这次活动是为了鼓励大家消费,提振购房者的信心。”郑州当地一中介人士称,确实有特定单位统一买的,不过一般购房者都能通过中介走这个活动,拿到最低的团购活动价,由中介向楼盘推荐客源、月底核算。

    不仅是郑州,今年来恩施、贵阳、遵义、桐庐、铜陵、巴中、黄冈、长春、连云港、绍兴等超二十个城市,均发布了商品房团购相关政策或活动。湖北恩施、贵州等地甚至宣布,团购商品房优惠价格不计入备案价格跌幅比例范围。

    在郑州上述地产人士看来,此类活动其实就是变相降价,以刺激购房者消费,实际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现在市场有复苏趋势,但较前段时间还未有很大变化。”

    让利购房者

    为提振楼市活跃度,地方政府除了出台正式的调控政策,商品房团购活动也此起彼伏。

    最新一地是郑州。据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红军介绍,上述活动目的是发挥房地产新政优势,更好落实决策部署,防范化解风险,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更快恢复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据悉,团购房源须是“五证”齐全的现房或准现房(一年内竣工交付),在首付比例、契税补贴、公积金贷款等方面均有利好政策,同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给予更多优惠。

    在郑州多位受访地产人士看来,此前郑州疫情反复,对当地商品房市场有一定影响,这类团购活动可以提振消费者信心,同时在价格上更多让利于购房者。短期内有利于促进购房意愿者的成交落地,提升购房者入市积极性。

    郑州楼市确实已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期。克而瑞河南区域研报表示,11月份的郑州受疫情影响,几乎处于“半停摆”的状态,市场活跃度下降至低点,成交量环比下跌近七成。前十一月top20房企销售金额上榜门槛同比下降42%,多数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只有三成左右,仅少数央企销售表现较为亮眼。

    为吸引购房者,郑州的房企用尽方法,除了抓住线上渠道销售,还推出了多重优惠、无理由退房等政策,但11月案场成交环比仍跌69%,同比跌90%,为近一年最低值。虽然房企不断释放优惠,但实际效果越发势微,中部房企业绩尤为惨淡。

    由此,才产生了这类政府背书提振消费信心的活动。在前述团购会上,郑州政府进一步强调,房地产业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稳住经济大盘、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开展商品房团购活动,郑州还祭出了多项政策,包括适度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确保新市民购房同等待遇、扩大住房有效需求、推进租购并举、落实购房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购房补贴、优化新市民购房金融服务、执行“认贷不认房”政策等。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团购会叠加相关政策支持,短期内有利于提升购房者入市积极性,新房成交量有望好转。中长期来看,对意愿不高的购房者起到的催化作用不明显,后续市场仍依赖于政策支持力度、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等。

    团购风起

    早于郑州,已有多个城市试水过这种活动。日前湖北恩施住建局发文称,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团购新建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团购商品房优惠价格不计入商品房备案价格跌幅比例范围。

    10月1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样发文,要实施更大力度的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加强已出台政策的优化落实,有力引导购房消费。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商品房团购,团购优惠价格不计入商品房备案价格跌幅比例范围。

    11月初,由贵阳市总工会牵头举办的职工商品房团购活动正式启动。活动规则明确:活动房源售价将低于对应楼盘平时售价,且为2年内最低价。多个银行相继跟进,通过购房额外折扣、贷款绿色通道、贷款利率优惠等措施,提供购房优惠。

    此前,为稳定房地产市场,许多地方政府出台“限跌令,限制房企肆意降价行为。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超20城发布“限跌令”,有的直接发布行政命令,有的通过约谈房企,限制恶意降价,否则就不给予网签。

    进入2022年,限跌的城市数有所减少,还有不少城市松绑了新房限价的幅度。如今,地方的团购活动优惠价格,不计入商品房备案价格跌幅比例范围,被业内认为各地在商品房价格调控上更具弹性与空间。

    “开发企业必须杜绝‘躺平’思维。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期,但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低迷期也将是复苏期的开始,这时更要提振信心。开发企业要敢于把好房源拿出来,让参与团购的市民买到满意的住房。”同样召开团购活动的遵义方面称。

    实际上,拿出这种救市新“药方”的城市,楼市行情均较为低迷。

    以贵阳为例,克而瑞表示,贵阳市场已然陷入深度调整期,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加剧,近两年成交加速下滑。2022年,贵阳市场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剧,前10月主城区累计成交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整体呈加速下滑态势。

    “受限于贵阳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加剧,房企持续加大促销力度,特价房、工抵房等优惠轮番落地,但实际收效甚微。”克而瑞研报称,除观山湖区房价相较坚挺之外,其余区域房价预期全面转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下,市场观望情绪愈加浓重。

    克而瑞表示,贵阳政府保价在一定程度上将提振市场信心,刺激购房需求集中释放,短期成交或将明显提升。但长期来看,贵阳市场真正回稳仍需较长时间周期,毕竟市场信心扭转并非易事,市场需求及购买力同样需要时间积累。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总监曹晶晶认为,受行业下行及居民就业、收入预期较弱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刚需购房群体观望情绪浓,而改善性购房群体购房意愿好于刚需群体,大户型、高总价的改善性住宅产品占比有所提升。

    “在改善性需求有较强支撑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楼市企稳之前,一、二线城市的限贷政策及郊区限购政策仍有优化空间。”曹晶晶表示。

    中银证券表示,近期多个二线城市相继出台需求端放松政策,南京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武汉二环外解除限购、厦门岛外限购调整、佛山全城取消限购,预计未来高能级城市的需求端放松政策将持续落地,将会集中在限贷与限购调整上,促进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2022-12-16
  • 网络热梗也能成为热门IP IP如何吸引Z世代?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新时代IP内容也随之扩展创新,不仅涵盖动漫、影视、游戏、潮玩,甚至一个符号、一个网络热梗都能成为当下的热门IP。

    热衷社交的圈层达人、孤芳自赏的收藏家……Z世代对IP文化表现出了不同喜好。

    是伙伴是爱好是寄托

    Z世代与IP共同成长

    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包括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而在互联网的广义定义下,只要能够凭自身的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的束缚,获得流量并进行分发和衍生创作的内容,就是一个IP。

    Z世代经历了从电视动画到互联网兴起,从论坛、贴吧的风靡到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可以说是与IP共同成长的一代。调查显示,IP在Z世代心中是寄托童年回忆、长期陪伴的伙伴,作为兴趣爱好是忙碌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同时还有消磨时光、寻找同好、了解其他文化等丰富的功能。

    当然,喜爱的起点不同,陪伴的方式不同,使得IP爱好者分为了不同群体。艺恩发布的《2022Z世代IP兴趣报告》结合调研挖掘IP在Z世代生活中的意义,形成四种典型的Z世代IP爱好者画像。

    其中,“热衷社交的圈层达人”乐于参与IP活动、热衷IP带来的社交体验。例如国产游戏《原神》拥有众多玩家,四成受访者认为与同好分享游戏心得可以得到认同感与归属感在线上、线下结交好友,由游戏延伸到其他兴趣话题是很棒的社交体验。

    “孤芳自赏的收藏家”对IP有着深入的了解及热爱,满足自我情感。以经典动漫《航海王》为例,长周期的更新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不少粉丝的精神食粮,粉丝对IP人物的情感寄托往往会映射自我追求。

    此外,“展示自我的个性派”认为IP是展示自我的标签,符合自身价值观。还有一类“忙于生活的打工人”则将IP当作了寂寞时陪伴自己的重要伙伴。比如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形式新颖有开创性,鼓励表达勇敢的人生态度,因为粉丝众多已推出了剧本杀解密书、潮玩等相关周边。

    内容拓展创新

    万物皆可为“IP”

    调查显示,Z世代IP爱好者以19至22岁,23至25岁的Z世代为主;单身人群占多数;其中40.8%为公司职员;36.6%为在校学生。具体来看,朝气蓬勃的学生党以高校学生为主,他们的审美和爱好正在逐步成型,在学校的多元氛围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圈层;而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还保留着大量学生世代的爱好与羁绊,在忙碌的工作中寻找着自己的兴趣所在。

    新时代IP内容也开始不断拓展创新。随着商业模式和知识产权的发展,IP产业链逐步完善趋于成熟;IP范围也从知名作品(动漫、电影、文学等)逐步发展为多元化的形式,如今的互联网IP可以是一个作品,一个梗,甚至是一个表情包、一个现象。即万物皆可为IP!

    例如故宫作为宫廷和传统文化的代表衍生出了许多优秀的综艺、纪录片作品;前段时间网络热梗“背景太假”引发全民P图热潮,形成一个网络热门IP。

    调查显示,60.1%的Z世代人群对IP的喜爱源于人、事、物的设计出众这点最为重视,说明优质内容是IP生长的原动力;参与调研的Z世代有61%表示购买过IP衍生品,也体现了IP仍旧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例如,某手机品牌与国产动画合作,邀请多名UP主参与创作,翻拍动画中的打戏高燃片段,创新角度突出产品设计特色;某饼干品牌与国风动漫联手制作“治愈风”的动漫剧集,向观众传递美味零食的解压功能;汽车品牌则将车型融入热播国漫的追逐战中,展示了中国版的速度与激情,成功进入青年人视线。

    此外,网络社交平台、视频平台是年轻人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平台不但承接着传统的传播价值,也提供了连接IP作品、爱好者的桥梁作用。

    Z世代兴趣IP集中五类

    从喜爱中挖掘优质内容

    Z世代喜爱的5个IP赛道,按照欢迎度排序分别为:国漫动漫类IP、综艺节目、IP衍生品(潮玩、周边等)、虚拟偶像和虚拟UP主、纪录片。

    如今的IP偏好也早已随着互联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风采。如国创作品《斗罗大陆》《灵笼》,在Z世代中都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声量,在破圈发声的同时,也在展示多元化IP的魅力;Z世代们表示:“剧中的友情、亲情还是坚持努力的精神都带来了特别多的感动。”“国产动画,终于回到了对现实人生的关切,展现了真实的生活,给人真切的感染力。”

    纪录片《航拍中国》《守护解放西》《如果国宝会说话》也在航拍纪录片、警务纪实以及宝藏纪录片领域内俘获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心。其中,《航拍中国》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守护解放西》融合了新闻、艺术、采访、微动漫,极大地丰富了纪实类作品的表现形式;《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高播放量体现了作品热度,使得这些IP具备了更高的传播价值。

    虚拟偶像IP也逐渐在Z世代中风靡起来,除初音未来、洛天依等大IP,虚拟偶像“绊爱”以“超人工智能”形象跃入大众视野,B站粉丝数约180万,被网友评为:“看似是人工智能,其实是‘愚蠢的人工智障’,是前所未有的超科幻萌点。”

    2022-12-15
  • 精准呵护1亿个体户 多项新举措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

    精准呵护1亿个体户

    个体工商户可直接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经营者、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为个体工商户线上经营提供支持……今年11月起,新发布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多项新举措全方位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从这些举措中,个体工商户们得到了怎样的便利?有什么样的期待?

    可直接变更经营者——

    “让饭馆几十年的历史得以延续”

    11月1日下午,在北京市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悦宾饭馆经营者郭华拿到了《条例》实施后全国首张直接变更经营者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有了这张执照,饭馆几十年的历史又得以延续了。”郭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翠花胡同43号的悦宾饭馆,自1980年由郭培基、刘桂仙夫妇开办成为新中国第一家个体工商户至今,已经历42年的风雨。目前,悦宾饭馆由第三代经营者、郭培基的孙女郭华接手。从42年前的“北京市第一家个体餐馆”到如今的“全国首张”,悦宾饭馆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一张薄薄的营业执照也折射出个体工商户营商环境的变化。

    “饭馆的经营者由我父亲郭鸿利变更为我自己,是我们父女俩多年的心愿。”郭华说,“但由于之前法规的限制,如果变更就需要注销使用多年的营业执照,悦宾饭馆的历史就要‘归零’。而新实施的《条例》允许直接变更经营者,让饭馆几十年的历史得以延续,这也有助于我们打造‘胡同里的老店’。”

    作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近10年来,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速11.8%,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11亿户,占到市场主体总量(1.64亿户)的2/3,带动就业近3亿人。

    由于个体工商户财产权、经营权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对变更经营者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处处长郭岳向记者介绍,《条例》调整了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的方式,由原来“先注销、后成立”改为“直接申请办理变更登记”,便利了个体工商户经营权的转让,实现了个体工商户在成立时间、字号、档案和相关行政许可等方面的延续,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个体工商户持续经营、更好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悦宾饭馆也曾停过业。而正因有了政策的支持和不断改进的服务,餐馆经营才得以及时恢复。“就拿我家来说,从最开始的申请登记表,到手写的营业执照、打印的正式营业执照,再到后来的电子营业执照,这次我又领到了变更经营者的新营业执照,我感觉政府的管理思路在改变,从监管到‘携管’,再到现在的扶持,追着给我们解决问题。”郭华说,“看到饭馆里客人多起来了,我就觉得心里踏实了。”

    《条例》的出台,让郭华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条例》提高了个体工商户的地位,我们也能像公司一样去参与竞标了,资金困难时,也可以向银行贷款。”郭华说,这就给个体工商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我们觉得国家是认可我们的,给了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实施分类分型培育——

    “对我们的帮扶更加精准到位了”

    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情况复杂,利益诉求也多元化。1亿多个体工商户中既有小本经营、养家糊口的“小商户”,也有颇具规模、实力较强的“大个体”;既有默默无闻、执着坚守传统行业的饭馆超市,也有特色经营、积极开拓新兴领域的网店微商。而深圳隽霖号茶店老板崔嘉晋告诉记者,他的茶店有些不一样。

    “除去茶叶的常规零售、批发,我们店主打对接客户精细化的需求,根据客户喜好定制特色茶叶。”崔嘉晋说,“此外,我们还注重茶文化的宣传。平时客人较少时,我会在店内架好摄像机,拍摄做茶视频,并配以讲解发在网络平台。”

    疫情前,崔嘉晋的茶店生意十分火爆。“我自家有成立了几十年的源头茶厂,茶叶品质有保证,客户更青睐。”崔嘉晋介绍,他的客户群体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士居多,这些人大多对茶文化、茶叶质量有一定了解,俗话说“懂行儿”,能分辨茶叶的好坏,也有自己的品位。“但是由于疫情的冲击,很多顾客不能到店里来,客流量明显减少,生意也冷清许多。”崔嘉晋告诉记者,他正扩展更加年轻的客户群体,通过改革传统茶叶存放方式等途径开发更贴合年轻人口味的茶品,“我想让茶文化在保留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味儿’的同时更‘年轻’一些,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并爱上茶文化。”

    崔嘉晋也注意到了新颁发的《条例》,对其中的第17条规定很感兴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实际情况,根据个体工商户的行业类型、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等,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怎么个分类分型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介绍,所谓“分型”,就是根据经营规模、营收水平等,将个体工商户大致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3个类型,分别着眼于“活下来”“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3个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育。对盈利水平比较低、勉强维持经营状态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可以通过困难救助、费用减免等方式尽量维持其正常经营。对经营稳定、有一定雇工规模的“成长型”个体工商户,可以注重金融支持、技能培训等,引导其规范经营、逐步扩大规模,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对规模较大、收入可观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积极引导他们在自愿基础上转型升级为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现更好发展。

    “这说明政府对我们的帮扶更加精准到位了。”崔嘉晋认为,根据商户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采取个性化、差异化帮扶措施,能给予商户稳定发展的信心。“若是疫情前,我们店应该算是‘发展型’。但是现在,订单减少,客户消费也明显有一定的降级,顶多算是‘成长型’吧。不过,有了新的政策支持,我对未来有信心。”崔嘉晋说。

    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

    “我们心里感觉暖暖的”

    “一号链接刷新了,快去拍哦!主播身上同款,好看又好穿!”这天,结束了一晚上的直播带货,张思颖有些疲惫,但又很兴奋:“自从我自己做模特,开直播卖货以来,我的女装店生意大有起色。这不,今晚又卖出了几十单。”

    张思颖在湖南株洲,有着一家专做女装批发和零售的小店。“以前以批发为主,我从厂家拿货,卖给下级零售店。”张思颖说,“疫情出现以来,日流水从以前的几万块降低了三成,我就想法儿走条新路子。”

    经营困难,原先店里的模特也辞职了,没有模特穿版,张思颖就自己上阵。她为做模特减重十几斤,精心拍摄每件衣服,起初发在她个人的微信号,渐渐地,张思颖的女装在圈内小有名气,她就转战短视频平台,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

    近年来,网络直播、微商电商、新媒体等新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到个体工商户总量的近三成,降低了创业就业成本,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壮大。“直播带货这条路不好走,一开始我也老是碰壁:没有流量怎么办?被抄袭版样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张思颖说,“我们一直都期待能出台相关政策,为大家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新实施的《条例》明确指出,国家引导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尤其对平台经营者提出了要求:平台经营者应当在入驻条件、服务规则、收费标准等方面为个体工商户线上经营提供支持,不得利用服务协议、平台规则、数据算法、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个体工商户进行不合理限制、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收取不合理费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新个体经济”降低了创业就业成本,带动了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这更好地发挥了个体技能优势,成为个体经营者融入经济网络的功能节点。”

    “现在,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心里感觉暖暖的。”张思颖说,“过去这段日子虽然艰难,但未来充满希望。”

    2022-12-15
  • 中国旅游逆势创新:从风景到场景 景区突出特色

    中国旅游逆势创新

    今年是旅游业深受疫情影响的一年,也是全体旅游人奋发抗疫、踔厉进取的一年。12月1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22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发布了国内旅游、中国休闲、旅游景区度假区等七项报告,盘点今年旅游经济的情况。

    在国内游市场,无论是本地休闲还是近程旅游,都涌现出多种新产品,研学、亲子、自驾、露营等细分市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景象。

    近程游本地游为主

    国内旅游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2022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81.24%的国内旅游流动表现为省内旅游流动,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人们更加在意身边的美丽风景和日常的美好生活。

    国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受到游客青睐。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2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中国休闲报告指出,国民休闲时间大幅提升,周末休闲日趋常态化。近距离的出行、高频次的休闲已成为疫情以来国民旅游休闲的主要特征,距家1至3公里以内区域构成休闲活动的空间范围。休闲活动丰富多样,休闲场景趋于多元,文化休闲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比重日益提升,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的城镇居民持续增加。

    文博游持续走热,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探索以新方式新手段增加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活化历史文化,拉近馆藏文化和人们生活的距离。2022年中秋国庆节假期,参与文化活动的游客占比高达93%。

    旅游从风景到场景

    旅游景区度假区报告指出,神州处处是风景,旅游景区度假区发展有了新方向,正在从风景转向场景。

    在出游距离缩短的同时,休闲的频次明显提升,旅游消费场景趋于多元,旅游休闲活动可以在社区花园、城市绿道、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国家公园等一切有风景的开阔开放空间,也可以在餐馆、酒吧、咖啡馆、购物中心、菜市场、酒店与民宿等商业环境,还可以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等文化空间。

    旅游无时不场景。早市、早茶、电影、戏剧、夜市、广场舞、垂钓、露营、近郊游……皆可满足游客碎片化的旅游休闲需求。在游客眼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处不风景,时时可休闲。短距离、低消费、高频次的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为传统的旅游景区注入新内容,也让传统的消费场景成为新的旅游景区。

    游客需求的变化也催生了旅游休闲新业态,比如北京杜威中心梵高和莫奈的光影艺术大展、浙江嘉兴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安徽蚌埠的禾泉山庄、上海春秋旅游推出的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游等。它们不是传统景区,而是全新的消费场景,在融合风景与场景的同时,也为景区创新和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将旅游景区带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类景区突出特色

    冰雪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景区在复苏创新之路上,突出特色,生机勃勃。

    旅游景区度假区报告指出,后冬奥时代的冰雪类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具差异化的冰雪活动场景与空间。“小区域、低消费、高频次、旅游本地生活化、服务自助化、冰雪观光和滑雪休闲度假并重”成为冰雪旅游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专项调查显示,42.5%游客倾向于冰雪观光游览,45.1%倾向于滑雪休闲度假。与旺盛的冰雪消费意愿一致的是,万亿资金也在引领着全国冰雪旅游的投资热潮,传统冰雪类景区建设和新兴室内冰雪场景打造并肩而行。

    红色旅游景区正成为培养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的精神高地。近年来,红色旅游热度持续走高,从建党一百周年到喜迎党的二十大,每逢节假日,尤其在国庆节期间,浓厚的家国情怀使得红色景区迎来高峰。今年各地推出的打卡红色地标、探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备受欢迎。感悟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文化休闲和旅游市场的主旋律。

    景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的产业促进和带动作用。过去3年,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逆势增长。从早期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到乡村景区化的村景融合,景区日益成为乡村旅游的底色。由游客定义的各种消费场景也在重新定义乡村的风景,重构乡村旅游中的景区内容。一幢诗意的乡村民居,一条古意盎然的乡间小道,一个山林野趣中的小酒馆,游客于乡村游中驻足的每一个场景,皆成为城市人趋之若鹜的新风景,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好去处。

    2022-12-14
  • 企业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 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

    企业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2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初步统计,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

    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回暖

    对于M_2增速维持高位运行,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下,信贷投放和非标融资维持一定景气度,有助于拉动M_2增速;另一方面,稳增长基调下,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份财政存款减少3681亿元,环比少增1.51万亿元,助力M_2增速维持在高位。

    “受货币端与信用端政策发力支持,11月份信贷与社融数据环比均有所改善,实体部门信贷需求有所回暖,但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疫情给经济复苏和信贷结构改善趋势带来暂时扰动,实体部门内生信贷需求仍需政策呵护。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11月份M_2维持较快增长速度,表明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狭义货币(M_1)增速环比有所放缓,反映出受疫情等影响,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仍受抑制。同时,11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均呈现环比多增、同比少增,表明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实施,市场信心和预期有所恢复,但恢复态势并不稳固,有效融资需求仍显不足。

    企业贷款依然是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从信贷结构上看,仍然是企业贷款增长较好,住户贷款增长缓慢。11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837亿元,同比增加315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7367亿元,同比多增4320亿元。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已连续4个月同比多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落地发力,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领域支持,持续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这表明,企业对未来的信心逐步恢复,预期相对积极。”董希淼说。

    中长期贷款投放加码

    “商业银行在宽信用政策组合下继续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稳地产新政加码下信贷助力房地产市场预期、信心、情绪筑底,叠加10月末以来专项债的紧凑发行节奏和强劲发行力度给基建和重大项目融资的支持,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庞溟认为,住户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受宏观复苏态势和社会有效需求恢复效果影响,增长相对乏力。

    实际上,住户贷款环比显著改善,但住户中长期贷款同比收缩幅度仍然较大。11月份住户贷款增加2627亿元,同比减少4710亿元,环比增加28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同比减少992亿元,环比增加1037亿元。“11月份疫情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消费均受较大扰动,影响实体内生融资需求。11月份服务业PMI商务活动指数进一步走低,环比回落1.9个百分点至45.1%,带动居民短期贷款同比继续走低。”温彬表示,但疫情防控政策加速优化,居民短贷环比好转。居民中长贷增加2103亿元,较上月明显改善。11月份地产销售未见明显好转,一系列稳地产举措效用的发挥还将集中体现在供给端,购房者观望情绪仍浓,11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幅度仍大,但稳地产政策实质转变下,政策效果有一定显现。

    社融方面,政府债券发行仍是重要支持因素,但由于近期推动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的条件不足,拖累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11月份中下旬债市大幅调整,基准利率快速上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债券取消发行较多,企业直接融资同比大幅下滑3410亿元。”温彬说。

    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

    展望后市,温彬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反复和预期不稳对宽信用形成持续扰动,需要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力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并带动信贷和社融平稳扩张。庞溟认为,应高度重视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恢复节奏和政策接续发力的外在冲击,预计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将针对社会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支持,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重点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复苏,增强经济内生动能。

    “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政策面或将在几个方面发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一是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重点是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二是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引导银行加大基建项目贷款投放,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四是监管层会加大对银行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精准有力?专家认为,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兼顾短期和长期并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兼顾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并处理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通胀升温潜在可能的关系,兼顾内外部均衡并处理好投资、消费、就业、汇率等宏观政策权衡维度的关系。

    庞溟表示,预计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引导政策利率下行,努力通过压降金融机构资金成本、降低存量贷款中的普惠小微贷款和成本相对较高的按揭贷款利率,带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企业贷款利率、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步下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

    专家建议,首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和居民部门;其次,未来信贷支持应继续重视和关注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强调对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影响严重的行业的支持务求实效,金融服务必须具备普惠性、可得性、市场主体导向,协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最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依然是维持宽信用、支持经济修复、圆满完成稳增长任务的基本前提,也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与呵护力度提供保证。

    2022-12-14
  • 强动能促发展 稳工业组合措施为企业蓄力

    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分企施策提升企业活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壮大新动能……近段时间,多地多部门紧抓四季度这一关键时间点,加快推动稳工业政策措施全面见效,确保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2023年实现“开门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基础。

    稳链保畅生产按下“快进键”

    生产线上,众多机械手臂在忙着组装焊接;仓库前后,原料有序入驻,成品汽车有序运出……日前,合肥比亚迪公司再次公布好消息:11月,企业单月实现产值超40亿元,1至11月累计实现产值100.4亿元,从第一台车下线投产到实现百亿产值,仅用了5个月时间。

    “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对企业稳产达产至关重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保障汽车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生产,企业所在辖区制定专门方案,抽调工作人员与企业员工一同办公,指导企业做好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与此同时,安徽正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从整车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10月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出现小幅波动,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卡点堵点,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一些困难,持续恢复基础仍不稳固。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举措,更加注重聚焦薄弱环节精准加力,确保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其中,在着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聚焦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确保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物流畅通,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

    与此同时,宁波发布《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冲刺四季度、勇夺全年红”的若干意见》,通过“真金白银”支持工业企业增投资、快达产、稳增长;江西分产业、分领域开展一批供需对接、产销合作活动,推动产业集群内外部对接合作……不少地方抓住当前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推出创新举措,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惠企助企持续提升发展活力

    近期,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高端光伏组件设备生产线投入量产。这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要从事光伏行业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及销售,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紧跟产业动向拥抱新工艺、新技术,今年研发投入超800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2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祖国良告诉记者,受益于创新激励、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企业对加强技术创新的动力更足了。目前企业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中心正开足马力,预计明年多个高附加值产品将实现销售及出口双增长。

    当前一系列惠企减负政策举措加快落地显效。近期,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制造业企业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调查显示,企业对涉企行政事项清单制度、涉企收费减免、税收缓减免退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满意度超九成,认为相关举措为应对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助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实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进一步制定了精细化举措。鼓励大企业发挥“顶梁柱”作用,特别是中央工业企业要发挥好对产业链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鼓励地方出台配套举措,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强化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支撑。

    “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主体是企业。大型企业发挥规模效应直接保障了工业稳定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保障供给、吸纳就业的必要力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对记者表示,一系列措施有望进一步调动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激发竞争活力,增强市场信心。

    数字化提速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眼下,抓住“数字化”这个关键词,工业企业不仅实现供需协同和生产效率提升,也进一步积蓄发展后劲。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轧电车间,超大的机床上,一个个数十米长的巨大“零件”在一圈圈转动中反复被削磨成图纸上的样子。这些巨大“零件”将组合拼装,成为大型船舶、水电站的基础构件。

    依靠中国移动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轧电车间34台数控机床都安装上了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实现了订单管理模型下的人工、动力电、低值易耗品、机物料等成本分摊,为后续的订单效益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助力大国重器智造升级。”中国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数字化转型办公室项目经理张继鹏说。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强化数字化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增强企业转型能力;山东将“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传统行业改造提升;上海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快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研发投入……

    “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制造业发展模式,加速提升产业效率,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为工业增长创造新动能。”付保宗说,要落实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动力,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记者郭倩刘巍巍)

    2022-12-12
  • 助企纾困加力 多地落实落细系列税费支持政策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分批推出,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记者了解到,多地采取积极举措,推动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为企业减负担加活力。

    近期,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收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款。公司税务主管王河说:“退税申请当天审核,退税款三天到账。”正值供暖季,这些“真金白银”为燕山石化30余个厂区的电力、热力需求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头戏”。



    在上海,知名小吃“小杨生煎”收到了减税“红包”。该企业总经理杨利朋介绍,相关政策出台后,上海市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送政策上门,上海朋利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及旗下小杨生煎企业管理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共收到留抵退税2000多万元,大大缓解企业支付供应商货款等资金压力。

    在山东省高密市,市财政局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政策宣传、狠抓政策实效,主动对接服务,以“真金白银”让利于企。德国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投资已累计超过16亿元,得益于财税部门的大力支持,该企业今年顺利收到了1.21亿元的留抵退税款,并将这笔资金用于在当地扩大产能和开展研发项目。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加剧,为企业纾困解难尤为关键。

    在重庆市北碚区,渝锅堂老火锅店因享受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等税费优惠政策,今年累计减免税费近5万元。“我们把省下的税款用来支付员工工资、场地租金,有效缓解经营压力。”渝锅堂老火锅店负责人周林波表示。

    今年5月起,北京市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包括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企业的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等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局长李龙江介绍,丰台区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企业名单,通过点对点短信、税企微信群,以及“微蓝+”咨询专窗、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持续扩大优惠政策的宣传面和知悉度。

    多项税费支持政策不仅为企业当前运营减下负担,也为企业长远发展加上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投入约2.7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研发费用投入。”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毕文新表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政策,有效增强了公司研发投入的底气。

    在湖北省襄阳市,税务部门瞄准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梳理制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无形资产成本摊销等“个性化”税收优惠宣传内容,实行精准“滴灌”;成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定期“把脉会诊”,回应企业诉求;引导企业向智慧制造、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过4万亿元。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既发挥了助企纾困稳经济的作用,也有力提振企业信心、助力企业转型。(记者申铖、吉宁、侯文坤、桑彤)

    2022-12-12
  • 政策法规密集出台 药品网络销售进入规范化严监管时期

    12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

    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对外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以下简称《禁止清单》),明确将疫苗、麻醉药品、中药配方颗粒等药品,列入网络销售禁止范围内。《禁止清单》和上述《办法》在同日正式生效。

    为进一步将《办法》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全面做好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国家药监局还发布了《关于做好〈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健全机制,严查违法行为,维护药品网络销售秩序,要紧紧围绕药品网络销售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展开药品网售整治专项行动。

    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法规的出台、执法活动的开展,网络售药规范化、合规化、严监管的新时期已然开启。

    出台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

    近年来,药品网络销售活动日趋活跃,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各种乱象,比如无资质的主体违法售药、违规销售处方药、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医药配套服务不到位、配送环节有隐患等,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药品网络销售的健康发展。

    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医药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华琳认为,在众多药品网络销售乱象中,违规销售处方药一直都是“重灾区”,备受诟病。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药物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特殊物品,在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应法规的严格控制,参与这些环节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都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的权限。据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处方药的不良反应远远高于非处方药。

    为此,《办法》明确规定,从事药品网络销售的,应当是具备保证网络销售药品安全能力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药品经营企业。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才能开展药品网络销售业务。此外,《办法》还明确对处方药网络销售实行实名制,并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规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区分展示,并明确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得直接公开展示包装、标签等信息;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意在强调“先方后药”和处方审核的管理要求。

    为保障《办法》实施后能顺利“落地生根”,国家药监局着手部署了很多配套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外发布《禁止清单》,为药品网络销售划出禁售“红线区”。《禁止清单》中既包括政策法规明确禁止销售的药品,比如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配方颗粒;还包括其他禁止通过网络零售的药品,比如注射剂(降糖类药物除外)、伊曲康唑等。

    宋华琳指出,上述规定都充分考虑了药品网售模式的虚拟性、隐蔽性等弊端,用详细的规范操作予以规避。同时,《禁止清单》的出台,更是为药品网络销售再建立一道“防火墙”。这些都是为了加强药品质量安全保障和消费者权益保障。

    对第三方平台开展现场检查

    其实对于药品网络销售是否“开闸放行”,我国的监管部门还是慎之又慎的。这从《办法》出台背后较长时间的征求意见和修改过程就能看出端倪。

    此外,除了上述《禁止清单》,在《办法》实施前,国家药监局还专门发布了《关于规范药品网络销售备案和报告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和《通知》。

    《公告》规定,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向平台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备案后7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备案信息。公开的备案信息应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网站名称、网络客户端应用程序名、网站域名、网站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编号、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编号等。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后3个月内,组织对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开展现场检查,并确保每年至少开展1次检查,引导企业合法有序开展经营。

    《通知》提出,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监督指导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安全管理、风险控制、追溯、储存配送、在线药学服务等制度。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监督指导第三方平台建立健全药品网络销售管理体系,建立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安全、药品信息展示、处方审核、处方药实名购买、药品配送等制度;督促指导第三方平台对药品销售行为开展动态监控;督促第三方平台对药品网络销售企业资质进行认真审核把关,建立登记档案,确保持续具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直接公开展示处方药包装、标签等信息。

    严查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与此同时,为落实中央决策,维护网售药正常市场秩序,地方市场监管、药品监管等部门担负起对各种非法、违法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的打击整顿工作。

    国家药监局强调,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紧紧围绕药品网络销售突出问题,要重点查处销售假劣药、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超范围、超方式经营等违法违规问题。要发现一批、查处一批、严惩一批、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切实维护药品网络销售秩序。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梳理辖区内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和第三方平台情况,建立健全监管台账,全面掌握辖区监管对象底数;要采取常规检查、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强化监管,并对配送企业等开展必要的延伸检查;要加强跨地域药品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与公安、卫健、网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跨地域药品网络销售案件协查机制和跨部门联络机制。

    早在今年2月,陕西省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召开,省药监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以及网络销售药品等行为开展重点监管。

    为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山东省临沂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大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力度,将药品网络销售涉嫌违法违规线索纳入全市整治重点内容,对通过网络销售平台无证经营药品、经营未经注册批准的药品、经营涉嫌假药的产品,以及利用虚假地址注册登记临沂市营业执照,在外地市实施非法网络销售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重处、公开曝光。今年6月,临沂市市场监管局就曝光了38家违法违规网售药品的市场主体。

    广西药监局于今年9月发出通知,明确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药品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药品网络市场突出问题,规范竞争秩序,优化消费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促进药品网络市场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来源:法治日报)

    2022-12-09
  • 猪肉、蔬菜价格齐降 11月CPI同比涨幅或重回“1时代”

    中新网12月9日电(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下降背景下,11月CPI同比走势会如何?






    11月CPI同比涨幅或重回“1时代”







    10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CPI同比上涨2.1%。







    中新财经记者梳理农业农村部数据发现,11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走弱,同比涨幅明显回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以及鸡蛋价格月内均有所下降。







    “供给平稳与需求不足导致食品价格走弱。”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1月猪肉价格在前期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受疫情及天气影响需求转弱,导致养殖户预期有所扭转,前期压栏惜售行为转为集中出栏,价格明显调整。今冬天气晴好且偏暖,供给充沛导致11月蔬菜价格也出现环比下降。







    “整体看,预计11月CPI环比下降0.2%,叠加去年基数偏高影响,同比增速将明显下行至1.5%。”温彬称。







    据同花顺iFinD统计,17家机构对11月CPI同比的平均预测值为1.58%。若上述平均预测值兑现,11月CPI同比涨幅将继续回落,时隔多月重回“1时代”。







    CPI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猪肉价格是影响CPI食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卓创资讯联合监测,2022年第47周(11月28日-12月2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28.62元,环比下跌3.6%,同比上涨22.5%。







    “近期全国部分地区防疫政策出现优化,对猪肉供需两端均产生积极影响。”开源证券分析师陈雪丽认为,这将有助于冬季团膳消费及家庭消费的增加,进一步带动冬季猪肉消费回暖,预计生猪价格将在12月出现环比回升。







    那猪肉价格会不会再次大幅走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近日表示,“从猪肉供给看,猪肉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生猪产能、生猪存栏保持总体稳定,生猪生产处在合理水平,不支持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同时考虑到国内市场供给总体充足,市场需求仍在恢复,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仍会持续显效,付凌晖称,“下阶段,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是总的看,居民消费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完)







    【编辑:张燕玲】

    2022-12-09
  • 海关总署: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6%

    中新网12月7日电海关总署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


    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78万亿美元,增长5.9%。其中,出口3.29万亿美元,增长9.1%;进口2.49万亿美元,增长2%;贸易顺差8020.4亿美元,扩大39%。


    一般贸易进出口两位数增长。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4.47万亿元,增长12.4%,占我外贸总值的63.8%,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91万亿元,增长17.2%;进口10.56万亿元,增长6.7%。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7.74万亿元,增长1.3%,占20.2%。其中,出口4.93万亿元,增长3%;进口2.81万亿元,下降1.7%。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77万亿元,增长8.4%。其中,出口1.84万亿元,增长12.3%;进口2.93万亿元,增长6.1%。(中新财经)

    2022-12-08
  • 中国铁路:取消购票环节进返京限制

    中新网12月7日电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按照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防控政策要求,自即日起,对进返京人员不再执行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


    各铁路客运车站,取消对进京旅客和京津冀通勤人员查验“北京健康宝”绿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取消购票环节进返京限制,各次途经、终到北京列车,恢复办理到京延长补票业务。

    2022-12-08
  • 快去做这件事,关系你2023年工资

    中新网12月7日电(记者李金磊)目前,2023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经开始确认了。关系着各位2023年工资,务必引起重视。





    个税app截图。


    专项附加扣除已增至7项


    随着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专项附加扣除,目前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经增加到7项,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方面,按照每名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子女教育方面,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方面,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方面,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房贷利息方面,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住房租金方面,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赡养老人方面,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可以“一键带入”2023年


    对于需要延续到2023年度使用的扣除信息,可通过“确认下一年度专项附加扣除”功能一键带入到2023年使用。


    目前,个人所得税APP与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页端均已开放本功能,点击“去确认”按钮即可进入。同时,点击“去查询”按钮可查看2023及以往年度已填报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没有及时确认有啥后果?


    一些人关心,如果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没有及时确认信息,有什么后果?


    个人所得税APP显示,如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及时确认,已填报的专扣信息也会自动视同有效并延长至2023年。


    尽管如此,中新财经还是建议各位纳税人及时确认,尤其是自身情况发生变化的纳税人,需要修改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个税app截图。


    个人养老金也能税前扣除


    除了专项附加扣除之外,个税APP还增加了“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


    纳税人通过“扫码录入”功能扫描个人养老金缴费凭证上的二维码,完成信息确认后导入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可在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或汇算清缴阶段进行税前扣除。


    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


    缴费者会得到实实在在的节税好处。举个例子:假设纳税人目前适用税率为10%,每年缴纳1.2万元,每年可以减少个税12000×(10%-3%)=840元。(完)

    2022-12-07

  • 首 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