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盘、腰旗橄榄球“破圈” 小众运动站上消费新风口?

    自去年开始,各大综艺节目中频频出现的飞盘成功“出圈”。谁也不会想到,这项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运动,在国内已“转”出超8500万元的市场规模,并仍在以可观的增速蓬勃发展。





    以飞盘为代表,腰旗橄榄球、板式网球、桨板等一系列小众运动,正火速成为时下户外消费新势力。然而,热闹的赛场下,是依旧冷清的产业“赛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小众运动这个“小而美”的生意,目前只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年轻人爱上绿茵场

    “看我,看我,往这里传!”“不要着急,小心右边!”“好盘!传得漂亮!”6月30日晚上九点半,南京体力波体育公园足球场上,一场激烈的飞盘比赛正在上演。耀眼的探照灯下,只见身穿蓝、橘队服的两队人马迅速组织攻防,跑动、跳跃、飞扑,只为把手中的飞盘精准地飞向队友,最终传至得分线。

    近一个小时的比赛后,秋馨浑身上下已被汗水湿透,在场边咕咚咕咚大口喝水。今年4月,她第一次接触飞盘,自此成为这项运动的“发烧友”。“之前在国外留学时看别人玩过,回国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入坑’。说实话,玩起来真累,但也确实上瘾。”秋馨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周起码得“飞”上一次。

    成立于今年3月30日的莫比乌斯南京飞盘俱乐部,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就吸引2500名成员加入,增长速度让俱乐部创始人陈子祥直呼“没想到”。“现在光微信群就有6个,每周3到4场活动,还经常一票难求,几乎场场爆满。人最多的一场来了快150个人,我们包下的三块场地都差点不够用。”

    绿茵场上的热闹,不只属于飞盘。在腰间挂上两条彩色旗帜,用拔对方腰旗代替冲撞对抗,玩法酷似美式橄榄球的腰旗橄榄球;用硬质球拍替代网球拍的板式网球;用球杆上的网兜接球、带球、射门的棍网球……过去闻所未闻的运动消费方式,如今已占据运动场上的半壁江山。

    在更能体现年轻人消费趋势的小红书平台上,今年发布的《2022十大生活趋势》显示,“飞盘”相关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4倍。以“腰旗橄榄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2万篇以上的分享笔记,笔记发布量在今年3月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仅如此,年轻人也已不满足于只在陆地上活动,运动热情正延伸至水中:踏着一块板,拿着一支桨,既可以追逐竞速,又可以原地不动水上漂,桨板运动正悄然成为夏日“新宠”。数据咨询公司Technavio预测,2021年至2025年,全球站立式桨板市场规模预计将以近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1.08亿美元,而国内桨板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达11.9%。

    社群经济让小众不“小”

    “技术门槛低”“装备要求低”“体验价格亲民”“锻炼效果好”是采访中多数参与者对小众运动的评价。不容忽视的是,这类运动的突然走红,背后是平台在社交裂变之下营造出的社群经济——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在消费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关系群体。

    打了八年美式橄榄球的卞先生是南京斗牛犬橄榄球队的创始人之一,目前俱乐部成员已达1300人。“今年4月,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橄榄球联盟NFL,首次入驻中文社交媒体,与小红书合作推广腰旗橄榄球,从那时起,我们俱乐部也获得了平台的流量扶持。”卞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线上渠道加入社群的成员比例非常高。

    “新兴潮流运动的走红,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城市青年的线下娱乐需求,又兼具社交属性。”用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的话说,活动小众且潮酷的特性也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的分享欲,他们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内容,又能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到这些小众运动并参与其中。

    社群的成功营造,让参与者找到了拥有相同生活理念与生活态度的同伴,更让他们凭借强烈的“归属感”,自愿为体验式消费埋单。于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年轻潮酷”这些绝大部分户外运动社群成员的标签,也引来了高匹配度的品牌关注。

    飞盘运动出圈后,飞盘作为此项运动的主要装备,吸引不少销售者投入生产。目前网络销量靠前的普通飞盘,售价一般在40元至100元不等,最高月销量达4000件。与此同时,多品牌联名飞盘、飞盘数字藏品也异常火爆,如奢侈品牌香奈儿推出印有品牌标识的“高级飞盘”,售价上万元。

    随着热度增加,不少知名品牌也纷纷入局。如运动头部品牌迪卡侬在多门店辟出专门飞盘陈设区,Salomon、lululemon、Hoka等新兴运动品牌也闻风而来,动辄上千元的单品成为运动达人的穿搭标配。

    记者注意到,为提高消费者的仪式感和参与感,不少小众运动俱乐部还纷纷引入代拍业务,“出片”已成为俱乐部的一大卖点。当“运动+美照”成为一种新型潮流,传达健康与美丽的生活理念,既吸引更多人加入小众运动,也推进了穿搭购物和运动代拍的产业链条发展。

    市场蓝海,“生意经”怎么念?

    尽管已经火出圈,大众的熟知度也与日俱增,但从目前来看,小众运动仍存在一个尴尬的现实——不赚钱。叫好不叫座,成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共识问题。

    以眼下最热门的飞盘为例,陈子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俱乐部成立的最初一个月,采取的是平摊场地费的收费方式,俱乐部和教练不收取额外费用。课程体系化后,一场50人左右规模的飞盘运动人均收费45元,其中包含订场地、新手培训、矿泉水畅饮、摄影等费用,再刨去给教练的课时费、装备的损耗,现在俱乐部基本能够收支平衡,盈利空间微乎其微。用他的话来说,经营俱乐部目前还是“用爱发电”,而这一说法也得到其他小众运动俱乐部的印证。

    从制造端来看,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十分凸显。以腰旗橄榄球为例,比赛时选手需要佩戴手套,并穿专业橄榄球鞋,但在主流电商平台上,布局橄榄球装备的品牌非常少,以耐克、安德玛等国外品牌为主,其中橄榄球鞋的价格为800-1000元左右,一副手套的价格也高达400元。

    “进口装备贵,是因为国内涉及橄榄球装备的企业品牌几乎没有,大家对于市场规模仍在观望。”卞先生向记者透露,自己曾和一位体育用品制造商提出合作生产橄榄球防撞裤,对方委婉地拒绝:“我花大价钱投资开一条生产线,一个星期造的产量,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卖一年都卖不掉。”

    相比于橄榄球装备,飞盘虽然制造门槛低,但依旧没有跳出薄利多销的阶段,盈利点过于单一。有专业人士表示,尽管飞盘运动的参与者数量暴涨,但目前市场并没有催生出更多飞盘装备类新品牌,除非飞盘可以“飞”出新的盈利模式。“小众运动虽热度较高,但产业拉动价值过小,距离发展成为产业型、全民型运动的道路还很长。”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

    站在商业化的十字路口,小众运动如何在热潮中做好“小而美”的生意?爱好者们认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常态化,最大程度展现运动的专业性,才是让这项运动走得更远的核心。“俱乐部要努力让大众玩家兴趣化、常态化,让资深玩家职业化、专业化,最终形成赛事化,促使小众运动体育商业多元化。”陈子祥说,在娱乐推广之余,目前俱乐部正全力打造莫比乌斯天际线极限飞盘队,专注专业竞技训练,为团队提升打比赛、做培训的资质,让更多有能力的参与者进入小众运动竞技领域的通道。

    2022-07-04
  • 中国跳水队本届世锦赛第8金:陈芋汐+全红婵=冠军

    在当地时间30日结束的2022布达佩斯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陈芋汐/全红婵发挥出色,以368.40分毫无悬念地摘得金牌,这一成绩比排名第二的美国组合高出69分。

    这是中国跳水队本届世锦赛的第8金!

    比赛中,从首轮开始,陈芋汐/全红婵便展现出了超强实力,毫无意外地排在第一位。第三轮比赛,她们以完美发挥获得了79.20分,一举拉开和其他选手的差距。

    最后两轮动作,陈芋汐/全红婵兼顾难度和完成质量,分别得到88.32分和89.28分,最终以总分368.40分获得冠军。

    陈芋汐/全红婵是一对比较新的跳台组合,本次世锦赛也是全红婵首次在世界大赛中参加女子双人10米台项目。在最初配对的时候,两个人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她们互相帮助,越来越默契。



    此番出征前,陈芋汐接受采访时曾介绍,自己双人比赛经验更多、年纪更大,所以要调整好心态,起好带头作用。“全红婵也是付出了很多,因为我能力没有她那么强,所以她也会跟着我的节奏来配合。”

    预赛中,陈芋汐/全红婵以几乎完美的发挥排名第一,晋级决赛。观看了两个人的表现,有观众感慨她们的动作就像复制一样。

    决赛中,陈芋汐/全红婵继续强势表现,最终稳稳将金牌收入囊中。这是中国跳水队本次世锦赛的第8金,也是陈芋汐和全红婵各自在本届比赛中的第2金。

    这两位天才少女,是近年来女子跳台项目最耀眼的“双星”。2019年光州世锦赛上,陈芋汐夺得女子10米台冠军,而在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一鸣惊人,击败陈芋汐夺冠。

    本届世锦赛,她们再次站上同一片赛场。在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陈芋汐、全红婵包揽了冠亚军,两人总分分差仅为0.3分,但领先铜牌得主、马来西亚选手潘德莉拉·帕姆格近80分。

    既是搭档又是对手,陈芋汐如此评价她和全红婵的关系:“我觉得我们俩算是良性竞争,有竞争才有提升。无论是她比得好或者我比得好,我们都会以平稳的心态去面对比赛和成绩,希望大家都能发挥出好的水平。”

    单人比赛结束后,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陈芋汐和全红婵于场边相拥许久。

    她们都曾以天才少女之姿惊艳世界,也一直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如今,16岁的陈芋汐、15岁的全红婵,共同扛起中国女子跳台的大旗,稳步走向两年后的巴黎。

    在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后,中国跳水队世锦赛总金牌数达到103枚。自“跳水皇后”高敏在1986年获得世锦赛女子3米板金牌后,30余年的时间中,这支队伍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布达佩斯世锦赛接下来的赛程中,中国游泳队还在多个项目上有夺金机会。希望选手们发挥出色,取得更多好成绩!

    2022-07-01
  • 中国制造业PMI时隔3个月重返扩张区间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公布,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制造业恢复性扩张。





    图为6月7日,工人在泉州修造大型户外石化设备。中新社记者王东明摄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6月份,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企业前期受抑制的产需加快释放,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8%和50.4%,高于上月3.1和2.2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

    同时,物流保通保畅等政策措施显效发力,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3%,高于上月7.2个百分点,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明显加快,有效保障企业生产运行。

    从具体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2.8%和52.2%,高于上月2.3和3.3个百分点,恢复加快。消费品行业PMI为50.9%,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继续恢复性增长。

    企业预期也有所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高于上月1.3个百分点,升至近3个月高点,企业信心继续回升。

    不过赵庆河提醒,虽然本月制造业延续恢复态势,但仍有49.3%的企业反映订单不足,市场需求偏弱依然是目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出厂价格指数降至46.3%,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部分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经营压力较大。

    当天披露的数据还显示,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高于上月6.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

    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在4、5月份低基数水平上回升至54.3%,高于上月7.2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的由上月6个增加至19个,服务业景气面明显扩大。(完)

    2022-07-01
  • 全面取消限迁 二手车市场迎来汽车消费春天

    6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对小型非营运二手车,8月1日起全面取消迁入限制,10月1日起转移登记实行单独签注、核发临时号牌”。

    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给予补贴、部署开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近两个月来,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给汽车市场带来阵阵“暖意”。

    6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聚焦促进汽车消费,继续从多方面部署系列政策举措激发汽车市场潜能,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

    会议中“对小型非营运二手车,8月1日起全面取消迁入限制,10月1日起转移登记实行单独签注、核发临时号牌”的相关表述,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有从业者表示,“属于二手车市场的春天真的来了”。

    取消限迁激发市场活力

    众所周知,由于一二线城市的二手车车况、价格、数量存在优势,二手车行业的流通规律通常是“由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流通”。

    与此同时,二手车行业的发展繁荣与汽车流通政策息息相关。此前部分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汽车市场,防止大量外地二手车涌入所带来的价格冲击,采取限迁政策,对于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外地二手车不予上牌。

    “这种情况下,一二线城市作为优质车源聚集地,此前受制限迁政策,车源向低线城市流通受阻,造成一二线城市的车辆不容易卖出。”威尔森分析师徐宏分析说。

    徐宏表示,三四五线城市的二手车市场,也会因此缺少优质车源,造成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最终抑制了这些低线城市购车需求的释放。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限迁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二手车的跨区域交易,二手车跨区域流通不畅,呈现出区域性流通、供需不匹配的特点,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市场。

    如今,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汽车置换、二手车买卖成为拉动汽车消费增量的新引擎,二手车流通的畅通,将加快汽车消费需求的释放。

    “在这种背景下,限迁政策的取消,打通了二手车流通环节的堵点和卡点,将促进二手车异地交易的活跃,带动行业交易规模持续增长。随着下半年疫情好转,各地有序开展复工复产,消费信心恢复,被疫情短期抑制的购车需求将逐步释放。”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记者说。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二手车共交易1758.51万辆,同比增长22.62%。受益于政策红利,今年预计仍将保持20%以上增幅。

    显然,二手车流通环节松绑,将加速车辆售卖效率。在置换过程中,新能源车渗透率也将会随之提升。除了国家在补贴、上牌政策等方面的引导,通过二手车流通环节的疏导,畅通车辆流通,将在根源上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随着限迁政策的取消,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会随之提升,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改变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崔东树直言,二手车流通顺畅,新车置换增多,将促进中国的汽车大流通,拉动新车、二手车销量提升,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流通市场。

    而关于二手车“转移登记实行单独签注、核发临时号牌”的政策,同样利好市场流通和买卖。

    “国内二手车交易一直以资产产权过户方式进行,车辆并非商品属性,二手车在收、售环节需多次过户,并缴纳税费,增加了流通成本。受限于此,二手车经销企业在经营中还需买、租机动车指标,被动地增加了经营、人工成本,也增加了车辆交易的成本。”瓜子二手车联合创始人、SVP王晓宇分析说。

    在王晓宇眼中,新政实施后,二手车经销企业在收购车辆后,无需过户,相关部门对车辆单独标注、核发临时号牌后,车辆将直接进入市场流通。

    王晓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行业惯例,车辆过户一次会产生约2%的车价折损。过户次数的减少将缩短二手车交易周期,对二手车价格保值起到稳定促进作用,加速二手车在全国范围的流通。”

    此外,新政也将解决部分限牌城市由于牌照指标有限造成的二手车流通卡阻问题。二手车流通环节的畅通,将加快二手车的售出,有利于新车置换的提速,加速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二手车行业迎来发展变革新机遇

    事实上,限迁政策取消是实现二手车全国大流通的基础,也是二手车交易线上化进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将刺激二手车企业加速变革,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王晓宇说:“随着限迁政策取消,我们将发挥电商平台作为产业基础设施的作用,帮助入驻车商实现全国范围收售,加速国内二手车行业向线上化、数字化模式演进,改变二手车只能线下交易的传统模式。”

    王晓宇介绍,目前,已有超1万家车商入驻瓜子二手车。瓜子为车商提供流量、大数据、检测、质保、DSN会员、7天无理由退车、物流、车商贷、竞拍收车等交易与服务支持。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优质车商的入驻,让平台在售车源超过7万个,车源量约是大型传统线下二手车市场的8倍。

    值得注意的是,车商车源在丰富消费者选择的同时,也让其在线上可以直接面对全国客源,拓展了营销渠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车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异地交易、物流、交付、售后能力,对于全国范围的跨区域流转有心无力。瓜子二手车业务覆盖全国200多个主流城市,将利用全国性平台的网络优势与产业基建,帮助车商实现跨区域流转,更好的下沉至低线城市,让售卖不再限于本地,匹配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以江苏为例,通过接入瓜子,江苏车商将优质二手车卖往全国170多个城市,除了南京、无锡、苏州、马鞍山、淮北等省内及周边城市外,还卖往北京、西安、成都、桂林、哈尔滨等全国各城市。”王晓宇介绍说。

    不难看出,异地购车的便利将促进异地交易的活跃,带动二手车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瓜子平台异地车源流通占比由此前的35%提升至80%。6月1日开始,河北、江苏、天津、浙江、广东等地陆续落实取消国五二手车限迁政策。这些城市的用户在二手车的可选车源范围将扩大约6倍,购车选择范围的扩大,将在此后持续拉动销量和上架量的提升。

    “我们也将发挥电商网络覆盖全国的平台优势,积极助力临时号牌政策的落地,协助平台车商提高过户时效,提升用户购车体验,让线上交易二手车更加便捷、高效,更多消费者愿意在线上购买高性价比的二手车,更好地促进二手车全国大流通。”王晓宇说。



    毫无疑问,汽车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加速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地实施,拉动汽车消费进一步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当前全国汽车企业生产人员流动、物流运输、供应商供货情况均有好转,汽车供应链、产业链逐渐畅通,复工复产节奏明显加快。

    “随着多项促消费政策逐渐发力,预计6月汽车产销形势将继续好转。”陈士华说。

    2022-06-30
  • 公安机关掀起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毒瘤”强大攻势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今年4月,一场剑指养老诈骗“毒瘤”的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在全国拉开帷幕。

    由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成立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等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推进专项行动,向全社会释放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的强烈信号和鲜明导向。



    厚植为民情怀,回应群众期待。

    全国公安机关将打击锋芒对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涉诈违法犯罪,持续强化线索摸排、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聚力起底大要案,全力推进追赃挽损,迅速掀起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强大攻势。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公安部了解到,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成功破获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788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510余名,打掉违法犯罪团伙1040余个,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亿余元,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高位推动

    开展专项行动,既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持国泰民安社会环境的实际举措。

    作为专项行动的主力军,公安机关责无旁贷。

    4月19日,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部署各级公安机关以打开路、多措并举,迅速掀起打击整治工作高潮。各省(市区)公安机关相继进行系统部署,坚决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行为,做到“有部署、有推动、有交流、有评估”。

    山东省公安厅将专项行动成效纳入各级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地区案件、线索、问题的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陕西省公安机关采取“领导分片包抓督导”措施,对专项行动进行督办指导,分别包抓一批重点案件,推动破案攻坚,并强化重点案件提级侦办督办,全力推进专项行动走向深入。

    山西省公安厅以强化督导考核为抓手,严格考核奖惩、加强督导检查,推动从省厅到各市局层层传导压力,把好事实、证据、程序和法律适用关,将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着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严密责任链条。

    综合施策

    “最近我家小区很多老年人在广场开会,不知道在宣传什么,我想给您反映一下这个情况……”“免费赠送净水机,净化后的水还能治糖尿病、高血压,但安装费和1根滤芯需800元……”山东省烟台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内,电话铃声不时响起,涉及养老诈骗的举报线索源源不断。

    作为该市专项行动的“最强大脑”,专项办要迅速摸清线索反映的真实情况,根据“疑难复杂线索会商研判、简单线索快速流转”的工作要求,会同成员单位共同研判,再转办至打击组、整治组、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区市专项办。

    “按照《举报线索核查工作指引》流程,收到实名举报线索10日内,责任单位务必联系举报人调查案情,核查周期不超过25天,其间综合组要跟进线索情况,在核查结束后10日内联系举报人告知核查结论。”烟台市专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各地公安机关纷纷设置专门办公室接待举报群众,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和邮箱地址,广泛征集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线索,建立健全线索核查处置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为打击整治提供精准指引。

    广西、宁夏等地公安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政、卫健、医保等职能部门的协作,拓展线索来源,摸排梳理研判一批重要线索。

    安徽、甘肃等地公安机关发动社区民警、警务站、网格员等深入辖区社区街道,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动员辖区老年人积极检举揭发涉诈线索,并对近五年来未破的涉及养老诈骗案件和现发的案件、警情,主动深挖拓线、深挖隐案、串并积案。

    打治并举

    破获涉养老诈骗案件7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5名,端掉团伙12个……这是专项行动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机关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行动中,武汉警方成立了打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刑侦、经侦、治安、法制、网安、内保、督察等各警种职责任务,细化措施,迅速掀起破案打击高潮。同时,在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展开摸排清查、集中整治,坚决铲除行骗土壤;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健全准入、审批、管理等机制,增加不法分子行骗成本,全力挤压犯罪空间。

    立足治标,更要治本。

    不仅在武汉,打治并举的思路在多地公安机关的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地纷纷将强化依法办案与探索治本之策并行推进,力争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辽宁省公安机关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围绕线索筛查、专案侦办、行业整治等环节,主动与检、法机关及其他成员单位沟通衔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强化行刑衔接机制,堵塞行业监管漏洞。

    黑龙江、陕西等公安机关在加大追赃挽损力度的同时,加大与法检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协同配合,及时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产,坚决防止犯罪嫌疑人隐匿、抽逃、转移财产,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案件挽损率。

    在此基础上,各地公安机关多轮次、全覆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防骗能力。

    2022-06-30
  • 快递涉毒案件多发 警惕青少年出于好奇网购毒品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浦东检察院”)、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检察院”)相继发布毒品犯罪检察工作白皮书及涉毒犯罪案例,揭示了近年来毒品犯罪的新趋势:快递寄送毒品犯罪高发;新型毒品案件高发;未成年人、青年人出于好奇心网购毒品案件多发。



    江西高二学生林某某在2019年1-3月先后3次从境外购买大麻,快递包裹入境时被浦东海关查获。该包裹内的两包黄绿色固体共重262.09克,均被检出四氢大麻酚成分。

    案发时林某某不满18岁。据办案检察官介绍,林某某不仅网购大麻,还在校园里转卖给他人吸食。林某某被浦东检察院以走私、贩卖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罚金1500元。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林某某最初在网上听人描述吸食大麻而产生好奇,逐步发展到走私、贩卖毒品,走上“以贩养吸”的犯罪道路,“这警示家长一定要履行监护责任,让孩子免受网络不良信息诱导,加强对未成年人行为的监管,教导他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021年,浦东检察院办理物流寄递渠道涉毒案件35件,涉及普通快递、国际邮包等多种形式。贩运群体(或人员)由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贩运人员转向通过寄递方式“零包散运”型。毒品贩运伪装手法多种多样,传统毒品一般以图书或箱包夹带的方式寄递,而新型毒品多直接以药品或电子烟的形式直接寄递。互联网世界虚拟性、身份账号匿名化、毒品交易“人货分离”“时空分离”等特征给案件办理带来挑战。

    近5年,静安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毒品犯罪案件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犯罪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占毒品案件总数的比例由2017年的6.0%增长至2021年的36.4%。市内寄递毒品案件中,利用同城“闪送”“跑腿”寄递毒品的案件高达83.3%,智能快递柜、“闪送”等物流新业态仍存监管盲区。涉寄递毒品案件的被告人趋年轻化,此类案件被告人30岁以下的占49.1%。

    静安检察院检察官还告诉记者,近两年,寄递的毒品出现了新精神活性物质“蓝精灵”“犀牛液”“上头电子烟”等。静安检察院2021年办理的4件涉寄递毒品案均为贩卖合成大麻素案件。

    2021年7-8月,35岁的张某某在明知其贩卖的电子烟油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先后5次以驾车上门送货的方式向闵某某出售含有合成大麻素的电子油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罚金1万元。

    浦东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电子烟”已成为合成大麻素的主要载体,微信、快递、闪送成为贩卖毒品的主要工具,依托快递、闪送、“跑腿”等物流服务发货运输,交易方式隐蔽,流通速度快,流通范围广。

    检察官称,快递行业要严格落实应检尽检,提高从业人员识毒辨毒能力。静安检察院曾联合邮政管理部门等会签《关于建立邮政监管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联动机制的意见》,形成监管合力。

    2022-06-29
  • 消费者为啥不爱换手机了?释放了什么信号?

    你有多久没换手机了?不少消费者反馈,自己已经一两年或更长时间没有购买新手机或新平板电脑了。从“出新必换”到“多年不换”,消费者更换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频率出现明显下降。体现在供给端,是国内消费类电子产品出货量出现下滑。






    消费者为啥不爱换手机了?这给消费电子行业释放了什么信号?







    手机换新频率降低







    “我这款手机是2019年买的,已经用了2年半的时间,虽然掉电有点快,但手机整体没啥大问题,反应速度也不错。”在河南郑州工作的王诗诚说,手机主要作为社交和浏览工具用,他不玩游戏,对手机功能要求不高,如果没有特别喜欢的新款手机,就先不换了。与前几年每推出新款手机就会迎来一波换购潮不同,目前国内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频率有所降低,一部手机一般能用1年至3年时间。







    这种趋势反映在生产端,体现为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所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080.5万部,同比下降9.4%。1-5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08亿部,同比下降27.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国内手机销量创下了过去15个月来的新低,为1486.4万部。相比之下,2021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同比增长13.9%。







    随着5G的普及,行业内原本期望能由此带来5G手机持续热销。然而,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5G手机出货量8620.7万部,同比下降20.2%,虽然占到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9.7%,但销量远不及上年。







    “95后”杨西西介绍,她去年10月刚换了5G手机,“主要看上了这款手机的高颜值,陶瓷机身和隐藏在屏幕下的相机大大提高了智能手机的颜值。既然要换,不如就换一个最新的5G手机。”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手机使用不到1年的消费者大多使用5G手机,而使用超过2年的消费者大部分还在使用4G手机。“4G手机也很好用,不会因为5G出来就换手机。不过,下一次换手机的时候,我会考虑选一款5G手机。”王诗诚说。







    除了手机,平板电脑销量也有所下滑。Canalys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为470万台,同比下跌13%,出货量连续下跌。







    “我2020年买了一台平板电脑,主要用来看视频和做笔记。”在广东读大学的张晨说,这台2400元左右的平板电脑已经用了快2年,除了掉电速度有所加快,目前还没有出现卡顿现象。“这台平板虽然不是新款,但可以满足我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暂没有换新的打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394亿元,同比降低7.7%。今年以来,消费类电子产品销量明显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电子产品更新频率放慢、销量下滑是全球性的现象。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1亿部,同比下滑约11%。Canalys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下降4%,降至4170万部。







    一些电子产品吸引力不够







    消费类电子产品为啥销量放慢了?







    “旧手机没啥毛病”“厂家推出的新款没有新亮点”……多位消费者谈到,一方面,消费类电子产品质量较为稳定,近年来电池等部件的质量明显提升,用上2年不成问题。另一方面,厂商推出的新产品吸引力不够,虽然有一些锦上添花的新功能,但不足以吸引消费者换新。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工程师王丽颖分析,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滑,有疫情因素的影响。在需求端,前两年,疫情下居家办公、远程学习、在线娱乐等需求带来消费类电子产品销量迅速增长,而随着这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回归平稳,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在供给端,今年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中国多地消费电子产业链生产与运输受阻,消费类电子产品出货量下降,并影响出口。国际上,疫情使集散、运输、仓储等国际物流关键环节之间无法及时高效连接,全球运输成本大幅增加,波及中国生产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OPPO等中国手机厂商对部分国家出货量减少。







    “更重要的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不足,在基本需求满足后,对消费者没有产生新的吸引力。”王丽颖分析,近几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形态变化趋于停滞,大多仅在功能上进行微小调整,缺少变革式创新,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意愿。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累计167款,同比下降7.7%,其中5G手机87款,同比下降3.3%。







    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陈诚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十分关注,“我发现,近年来平板电脑往往在屏幕大小、拍摄像素、内存大小上与老款有所差异。还有的主打教育、阅读功能,以营造差异性,但核心功能没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台平板电脑只要不卡顿、续航能力足够,换新意愿就没有那么强烈。”







    此外,市场上主要品牌纷纷瞄准高端市场,产品价格逐渐走高。数据显示,2021年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上涨10%。以国产智能手机为例,近年多个新款机型价格高于4000元,折叠手机价格更突破万元。价格高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换新意愿。







    “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已经饱和,用户手里的旧产品依然可以用,而新产品创新有限且价格偏高,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领域研究的专家张孝荣分析,如果终端产品的性价比不足以打动消费者,销量放缓是必然的。







    消费者期待更多创新







    每年“6·18”等电商促销节,消费类电子产品销量往往会有一波明显增长。今年“6·18”期间,不少消费类电子产品促销力度大,以较大程度的优惠,如直接降价、赠送礼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小米有关负责人介绍,小米线上线下同时发力,“6·18”期间小米之家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8%。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破局的关键在于制造商能否通过创新提升使用体验、刺激消费。







    王丽颖认为,消费类电子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生产、运营、管理、营销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和应用,这是提高经营效率、赋能产品销量的快速通道。







    行业企业已认识到当前消费类电子创新的重要性。小米有关负责人说,未来5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同时坚定推进新零售变革,通过推进数字化、业务创新,激发企业韧性与活力。OPPO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在折叠屏手机上投入大量研发资源。realme(真我)6月11日带来了首款平板产品,未来也将继续发力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生态。







    多位专家建议,制造企业应积极布局并拓展其他具备高增长潜力的产品。例如,AR/VR的零部件应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驾驶所需各种设备等都可能是引领下一波消费电子产业热潮的创新点。







    尽管上半年销量不尽如人意,但相关企业对下半年的市场仍有信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0月、11月和12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3360万部、3525.2万部和3340万部,同比分别增长28.4%、19.2%和25.6%,是全年销量较高的月份。王丽颖分析,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各地拉动消费政策显效,整个消费电子市场有望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消费能力的释放而有所回暖,“不过,要获得如前些年那样的高增长,还是需要企业研发出能带给消费者全新体验的产品。”

    2022-06-29
  • 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6月27日,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仪式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启动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



    建设中国广电5G网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这次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标志着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我国广电网络初步形成“有线+5G”融合发展新格局。

    自2019年6月获颁5G商用牌照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中宣部、工信部、广电总局部署,与中国移动一并秉承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加快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了媒体与通信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鼎力帮助,确保了广电5G网络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起点开网。

    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后,将充分发挥综合传输优势,加快形成新型广电媒体传播网、国家文化专网和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面向政用、民用、商用和工业用,创新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精准化服务。

    2022-06-28
  • 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688.63万辆 环比增长10.01%

    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持续恢复。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环比增长10.01%。



    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6月27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060.9万吨,环比下降2.04%;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688.63万辆,环比增长10.01%;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88.4万吨,环比下降2.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6万标箱,环比下降2.4%;民航保障货运航班662班(其中国际货运航班487班,国内货运航班175班),环比下降11.1%;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34亿件,环比增长7.4%;投递量约3.33亿件,环比增长2.8%。

    2022-06-28
  • 中国未成年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各项举措织牢保护网

    目前,中国未成年网民数量持续增长,“触网”日趋低龄化。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不少网络平台相继推出青少年模式,更好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各项举措织牢保护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94.9%,高于同期全国人口70.4%的互联网普及率。在这一背景下,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近年来密集出台。

    去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增设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今年以来,有关部门继续推出多项措施,进一步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保护。今年3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等。目前,国家网信办已指导主要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并表示今年将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工作中,进一步扩大青少年模式覆盖范围,力争覆盖所有的平台应用和所有的应用功能,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在时间限制、功能设置、内容工具上进行区分,使青少年模式功能更具个性化、更有吸引力。

    “安全风险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也是全世界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从立法政策角度来说,中国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工作发展很快。要解决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还需更加重视具体政策的落实。

    互联网平台积极行动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用网的保护机制,是理应承担的企业责任。不少平台已采取积极行动。

    去年9月起,抖音推出平台严格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每天默认使用40分钟,且22时至次日6时不能使用。抖音的“同城”“热搜”等入口会被隐藏,未成年人无法使用私信聊天和直播功能,更不能充值、打赏。

    今年6月,快手短视频平台发布了2022年度《快手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推出青少年模式4.0版本。据介绍,该平台已对未成年人直播出镜、打赏、“饭圈”营销等违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社区监管与治理,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或打赏,严禁主播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并且开通了未成年退款专线。过去一年间,针对儿童美妆、小学生化妆等以未成年网红为噱头的炒作或商业化活动,快手平台已清理超过5000个相关视频。

    在青少年模式推行之初,该模式下的视频一般较为单调。对此,有专家指出,“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网络平台既要承担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也要维护未成年人休闲娱乐的权利,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据悉,快手平台联合故宫博物院、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故宫知识课堂”等产品,并精选了教育、科普、乐器、运动等40多个领域的优质内容,完成超150万条视频审核工作,让青少年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知识、放松身心。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项焱认为,互联网平台利用更精准的算法技术,将内容推送给需要这些信息的未成年人,能够让短视频内容在文化教育和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更大的正向作用。

    学校和家庭需担起职责

    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还应汇聚多方合力。

    “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从技术上进行了规范,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不能只依靠技术层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楚洁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家长还需要共同发力,促进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有益的网络使用习惯。

    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不可或缺。“同学们每天上网多长时间?”“有网瘾该如何戒除?”近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崇远学校邀请青少年心理专家走进校园,举办讲座,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身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等内容。听完讲座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好朋友,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家庭中,父母的正确引导也至关重要。“家长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和青少年一起学习新科学、新技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霞认为,在青少年接触网络时,家长应该及时履行网络教育职责,安装过滤软件、控制上网时间,也要培养自身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示范。

    2022-06-24
  • 国家流感中心:6月份南方部分省份进入流感高发期

    近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全国流感监测信息显示,6月份以来,南方部分省份进入流感高发期,且流感样病例在门诊中的比例持续增加,流感病例数创近年同期新高。

    据国家流感中心公布的信息显示,6月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部分省份进入夏季高发期,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在6月6日—6月12日这一周,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门诊量百分比为5.8%,高于前一周5.1%水平,也高于2019—2021年同期水平,创了近年来同期新高。

    专家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在症状上流感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热的热峰高,发热持续时间久,部分儿童还会伴有头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而普通感冒是以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另外,相比于普通感冒,流感更容易出现像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

    针对流感高度活跃期,疾控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2022-06-24
  • 多项政策扶持电影行业 电影人积极应对疫情、灵活救市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6月21日,北京全城共有170家影院开放营业,全国营业影院总数9763家,全国影院营业率为80.5%。6月10日-12日,时隔100多天之后,全国影市连续3天,单日总票房破亿元,影市复苏迹象明显。

    回看近3年,全国影市受疫情影响,变幻莫测,曲线变化明显。这几年,政府对于电影行业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为了缓解疫情期间的生存压力,一些影院也积极展开自救。中国电影人也在疫情常态的背景下,边防疫边拍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艰难条件下,采取了很多灵活机动的方式去探索一种新出路,拍出了《长津湖》系列、《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家乡》和《中国医生》等不少票房和口碑俱佳的作品。

    2021年全国影市总票房达472.58亿元,较2020年203.14亿元票房,增长132.6%,也顺利拿下全球单一市场的票房冠军,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如今,影市逐渐复苏回暖,《人生大事》《惊天救援》《外太空的莫扎特》等国产新片佳作纷纷定档6月、7月,在重新唤起观众观影热情的同时,也为下半年的国庆档升温热场。

    1多项政策扶持电影产业总票房和银幕数已全球领先

    2020年1月23日,受疫情影响,《姜子牙》《囧妈》《夺冠》等7部原定春节档的影片相继撤档。接下来的近半年,几乎整个电影行业进入寒冬。

    2020年5月,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电影局协调财政部、发改委、税务总局等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税优惠政策。5月12日,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电影专资贴息支持影院应对疫情有关工作的通知》。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

    因为全国疫情防控得力,再加上整个电影行业积极自救,2020年7月20日,全国低风险地区影院有序恢复营业,关闭了近半年的影院终于开张。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以203.14亿元,超越北美,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全年银幕总数达到82248块,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2022年3月以来,新一轮疫情波及28个省份。作为聚集性接触性服务行业,电影业面临的经营困难比较突出。尤其是3月11日之后,全国多地影城暂停营业,营业率甚至不足50%。

    在此背景下,甘肃省、重庆市、广东省、湖南省、山东省、云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等近20个省市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影局关于从严抓好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同时推出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包括减税降费、房租减免、消费券发放、开展促销活动、就业扶持、金融支持、优化经营环境等手段帮助服务业挺过难关,其中多项帮扶政策都对电影行业尤其是影院予以一定倾斜。

    2电影人边防疫边开工合作执导灵活拍摄

    疫情的反复给电影拍摄制造了很大麻烦,很多电影剧组都是一边防疫,一边拍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艰难条件下,采取了很多灵活机动的方式去完成拍摄工作。

    《金刚川》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联合完成了这部工业大片。《长津湖》同样如此,因为疫情原因,打乱了原定拍摄计划,一个导演无法在限定的时间完成,只能调整拍摄计划,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执导,三个组分别拍摄。张艺谋和张末联合执导的《狙击手》,也采取了这种合作方式,在拍摄现场,张艺谋主要负责中方狙击手部分,张末则主要负责美军部分。拍摄时,剧组分别在两个山头搭了两个战场,张艺谋的剧组在南山头,张末的剧组在北山头,两个组几乎同时开拍、同时关机。

    2020年,宁浩在拍摄《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北京好人》单元时,正值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片中很多重场戏都发生在医院里,拍摄时北京的医院也很紧张,本来定好的一个拍摄地,头天拍完,第二天就不允许进了,因为医院检测出了确诊病例,没有办法只能搭景拍摄。这时候留给美术组布景只有两天时间,除了抽血那场戏是实景拍摄,其他医院的场景全部要搭建出来,宁浩趁这两天时间去抢拍别的戏。最后,美术组想办法突击搭建出医院的景,因为时间有限,医院的好几个空间,其实都是通过在一个地方来回换景片改造出来的,一景多用。在拍摄时,宁浩只能配合摄影,“都不能摇,一摇就穿帮了”。

    片中有场大排档吃饭的群戏,张北京唱京剧教表舅解放天性,这是一个约200人的大场面。但因为北京疫情原因,剧组都不敢找群演,也找不到,只能找做过核酸检测的人,因为如果真的发生意外,得有线索链找到在场的所有人。宁浩的坏猴子公司的员工和导演都做过核酸检测,宁浩就开始在现场打电话邀人,坏猴子的很多导演,包括《绣春刀》系列的导演路阳,还有公司的制片人都来做群演了。这场戏在北京东南边一个大排档拍摄,一个晚上便拍摄完成。

    3多部抗疫题材作品上映取材真实,感人至深

    过去三年,中国电影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抗疫,拍摄了多部抗疫题材的电影。

    2021年1月22日,中国首部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上映,影片再现了“英雄之城”武汉在战“疫”期间经历的日日夜夜,以疫情最前沿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以深夜运送孕妇的志愿者为辅线,表现了平凡的医护人员及民众在疫情面前不舍昼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攻克难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导演曹金玲表示,影片全部取材于疫情期间发生在武汉的真实事件,完整呈现影像背后的感人故事,以此来致敬平凡英雄。

    2021年7月9日,根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医生》在全国上映。剧组在无锡1:1还原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了保证在拍摄过程中不会触碰医学原则问题,剧组还特意邀请了三位医学顾问跟组5个月,培训演员,帮编剧打磨剧本,负责监督场景的搭建等工作。影片最终取得了13.28亿元的票房。

    同样以抗击疫情为背景的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也在2021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几对普通武汉市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积极乐观、彼此支持的温暖故事。片中很多故事都来自真实的采访素材。场景选择上也尽量在武汉实景拍摄。但是剧组要在解封后已经恢复正常生活,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拍出封城的气氛,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剧组只能有限地进行封闭拍摄,实景环境的拍摄时间非常有限,比如地标性建筑武汉长江隧道、鹦鹉洲大桥等,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电影拍摄进行过封闭,剧组只能反复去沟通,细化拍摄方案,争取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拍摄。

    4《八佰》曾吹响复工胜利号角复工初期老片重映也是灵活救市

    影院复工初期要有一个酝酿过程,由于市场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状态,一些新片对于上映都会有顾虑,所以采用老片或者一些过去上映的影片拿来做重映,也是一种灵活救市。

    近几年,《阿凡达》《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入殓师》和《指环王》三部曲等影片都在内地做过重映,特别是2021年3月《阿凡达》在内地的重映,收获了3.75亿元人民币(5600多万美元)票房,让该片全球累计总票房达到28.47亿美元,超越了漫威超英大片《复仇者联盟4》,重新成为全球票房冠军。去年“5·20”档期的票房冠军《我要我们在一起》,在今年5月20日重映,首日票房达2214万元,刷新了中国影史国产片重映首日票房纪录,再度创下票房奇迹。

    重映片只是为影院复工初期起到一个暖场作用,要想真正将观众重新拉回影院,让电影市场回暖,还需要一些新片特别是大片的刺激。

    比如,2020年8月21日,管虎导演的战争大片《八佰》上映,在开始上座率不超过50%的前提下,最终仍然取得31.13亿元票房,不仅拿下2020年度内地影市票房冠军,还稳坐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军的位置,为影院复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提升了行业士气,也为影院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

    5目前全国影院营业率为80.5%影院呼吁有更多新片定档唤起观影热情

    因疫情防控,自今年“五一”假期起,北京全市影院已暂停营业将近1个月。据2022年5月28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5月29日起,北京市连续7日无新增社会面病例的区,影剧院(位于地下空间的除外)按照50%限流开放。

    5月29日,记者致电几家影院,大料国际影城(创意生活广场店)店长张先生和工作人员都激动地表示:“今天是影院复工第一天。”在5月28日收到主管部门的复工通知后,为了积极准备复工,给观众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全店工作人员一直工作到深夜,店长张先生介绍说:“今天早上,我看到第一个观众进场还是挺感动的,所以我们很热情地跟他说了句‘欢迎光临’,我记得我们是4月30日就停业了,到今天差不多就停业一个月了。影院作为文化娱乐场所,确实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顾客,彼此都非常想念,所以我们想特别努力地做好一切准备,给观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观影环境。”

    位于石景山区的保利国际影城(苹果园店)院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影城目前按照75%的限流恢复营业,工作人员已经进行严格的核酸筛查,影院也做好了万全的防疫准备:“正常恢复营业的话,我们当然希望更多新片来到电影市场,这样能够刺激观众回到影院的渴望和热情。”

    记者致电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他表示目前首都电影院旗下6家在京影院均已恢复营业:“复工工作有条不紊,运营方式、购票方式、防疫间隔距离等,这些日常工作都已经很成熟了,一定能够保证观众安全,顺利地进行观影,不同在于要更严格地执行入场观影条件的查验、员工按照防疫规定按时做核酸等,但大家都很理解这些规定,也相当配合。”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6月21日,北京全城共有170家影院开放营业,全国营业影院总数9763家,全国影院营业率为80.5%。

    随着影院营业率的明显回升,多位影院经理及业内人士认为,市场需要有更多新片入市唤起观影热情。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6月21日,影片《侏罗纪世界3》上映12天,票房达到6.54亿元,超越《坏蛋联盟》暂列2022年进口片票房冠军,给大盘带来了生机。目前,还有一些国产片已经定档,比如将于6月24日上映的《人生大事》,7月8日上映的《惊天救援》,7月15日上映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业内都予以很高的期望,在这些国产片的加持下,内地市场暑期档的表现将持续升温。

    2022-06-23

  • 首 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