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门联合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7部门18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修缮、装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

    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宿舍面积缺口大、具备新建条件的高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新建一批学生宿舍。鼓励新建宿舍参照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的标准规划建设。引导地方政府优化利用闲置资源,为高校学生宿舍“拆旧建新”、改造翻新提供周转住房。指导资源缺口大且新建难度较大的高校,对校内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具备住宿功能的用房进行改造利用。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并按照校内同等标准,加强配套服务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合理调整宿舍收费标准。按照公益性原则及规定程序,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生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高校学生宿舍维护运行成本等因素,稳妥推进高校住宿费标准动态调整,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落实好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生活需求。

    指导意见明确,推动招生计划与宿舍面积挂钩。引导高校健全基本办学条件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将高校学生宿舍达标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学生宿舍面积总量缺口大、学生反映强烈的高校,原则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标,问题突出的要压缩招生指标。


    指导意见还提出,优化学生宿舍功能设置,加强空间共享和复合利用,将党建、学习、休闲、娱乐、健身、社团活动等空间与学生宿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科学配置消防设施设备。

    2024-01-18
  • 学剪纸 迎新春

    春节临近,新疆昌吉市第五小学开展“学剪纸迎新春”社团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剪纸技艺,感受传统年俗文化,迎接新春佳节。图为1月15日,老师给学生讲解剪纸作品的文化意蕴。(杨斌摄)

    2024-01-17
  • 滨州学院更名后,录取分数或将较大幅度上涨

    本报记者张峰

    随着上个月末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不仅这所学校的知名度增加,更多学生和家长更关心今年的录取分数是否会有大幅度上涨。

    滨州学院于上月27日正式更名山东航空学院。滨州学院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54年创建的北镇师范学校,后该校在1958年改建为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其后在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至2003年间,滨州供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大学、惠民师范、博兴师范等先后并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其后在2004年改建为滨州学院,该校在2006年设置飞行技术专业,成为全国首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虽然手握优势特色专业航空航天专业类,但这些年受限于滨州的地理位置,考生的报考热情不高,整体分数线比较平淡,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一直在490分徘徊,没有与省内其他学院层次高校拉开差距。

    但是,2023年一名学生家长咨询考研名师张雪峰时,滨州学院一下子被带火了,引发广泛关注,“因为滨州学院改名山东航空学院后,这个分数就上不了了”。

    通过对比2023年和2022年滨州学院在各省最低录取分数发现,滨州学院录取分数有小幅上涨,最能表现录取难度加大的则是各省的“最低位次”,以河南为例,2023年文理科最低位次是37150、149644,2022年则是46291、202992。


    山东省济南市某教育咨询机构常年专注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王老师从四个维度分析了滨州学院更名山东航空学院后录取分数或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原因:一是专业特色提升,由于学校更名并突出航空航天工程等特色专业,那么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上涨;二是社会认知度提高,更名通常伴随着学校定位的升级和形象重塑,表现出更强的专业实力和更好的就业前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三是政策支持与投入增加,更名往往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往往会伴随着更多的教育资源倾斜、政策扶持以及科研经费投入,这些因素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间接影响到考生的报考意愿和最终的录取分数水平;四是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国产大飞机正式进入民航市场、人们的出行方式升级,对于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分数线也将有可能较大幅度上涨。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4-01-17
  • 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新增2431所

    日前,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通知,新增2431所中小学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这是自公布认定2687所以来,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矩阵再次扩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国防素养和爱国情怀,2021年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2687所示范学校名单于2023年2月正式公布,并于7月启动新一批创建工作。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经学校申报、县(市、区)考察、地级市初审、省级评审,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认定,共有2431所学校新创建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类型公办、民办学校。

    2024-01-16
  • 探寻汉字之美





    参观“光影汉字长廊”。



    近日,内蒙古新华书店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来自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滨河校区的30余名学生开启了文化之旅。学生们通过参观“光影汉字长廊”,在雕版印刷课中探寻汉字之美,在“全景汉字剧院”中学习汉字文化背后的中国故事,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和汉字传播历史。此次活动,为青少年寒假生活提供了多元化的第二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汉字语文素养,树立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1-16
  • 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国通语教学质量

    “结合读故事和演故事,通过身临其境的教学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体验式故事学习法很适合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近日,在参加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蒙古族学校举办的首届“我们都是研究者”教学分享会时,语文教师乌雅汗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乌雅汗在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适合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教学方法。她所说的体验式故事学习法,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知识或事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记忆持久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提高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质量,东胜区蒙古族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研究适合原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建立学业质量监测反馈跟进机制,积极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在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中,该校教师根据教学理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出一系列新颖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故事学习法、金字塔批注法、微电影“火箭升空”教学法等等,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东胜区蒙古族学校校长萨仁满都拉介绍,作为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阵地,该校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脱产培训、校本研修、帮扶结对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将任课教师讲国家通用语言、写规范字作为日常新要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标准也被纳入教职工日常培训中。


    此外,该校还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各班级通过经典诵读和演讲等形式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01-15
  • 推动国通语高质量普及

    一听一写承汉韵,一撇一捺韵华章。在2023学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呼和浩特市第九届中小学生暨第五届教师规范汉字听写大赛圆满收官。来自全市各校的52支代表队、387名师生在近4个月的激烈角逐中,通过词语听写、成语听写、诗词填字、笔顺书写、看图猜古诗等项目,对师生包括汉字听写、古诗词储备、文学积累与运用等知识点在内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行了综合考察,同时也是全市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提升。

    “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我正准备到培训教室,这时才猛然意识到它早已成了我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经过长达半年多的集中训练,我的语文素养在点滴中得到提升,对于汉字与文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二12班闫琛说,他和同学们代表学校在全市汉字听写大赛中获得了高中组团体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本届大赛作为落实《呼和浩特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一地一策”工作方案》的活动之一,极大地增强了师生写规范字意识,提高了学生汉字的读、写、听能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一地一策”工作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工作方案》等,明确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具体要求。目前,全市普通话普及率达91.62%,提前完成呼和浩特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一地一策”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还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一地一策”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创建工作,明确到今年年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达标建成率达到95%,到2025年全部完成达标的目标任务。

    2023年,呼和浩特组织开展了“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全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汉字听写大赛、中小学师生共读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

    全面做好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国通项目校(园)共307所(幼儿园303所、原民语授课学校4所),项目校(园)5226名教师注册账号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累计达到9076个小时。


    全面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分类、分层、分级进行管理,开展了统编三科教材教师培训、全市思政课教师轮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

    2024-01-15
  • 学好国家通用语言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1月8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第一幼儿园大二班的教室里,老师正在用学前智能助教系统带领孩子们学儿歌,老师在平板电脑点击图标,师生就开始共同朗读,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自从我学会了国通语,我就成了幼儿园的小小解说员,给小弟弟小妹妹们讲故事,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大二班的雅茹高兴地说。

    据了解,自治区投入1.8亿多元,为全区30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备学前智能助教系统,系统里面涵盖不同年级的学习板块,涉及传统文化、冰雪运动、科普知识等大量丰富的内容,通过动画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国通语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进行游戏互动。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师生进行国通语测评。

    据悉,乌拉特后旗第一幼儿园全体师生率先在教育部童语同音管理系统、自治区国通语项目中完成了国通语水平检测,在全市“学前助教系统”使用达标率排名中位列第一,被确定为“市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每年将15%的保教经费专门用于语言文字工作,并建立了推广国通语和推行规范汉字的系列制度,制订“三纳入一渗透”实施细则。还自行研发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幼儿语言课程,利用“小手拉大手学讲国通语”“童语同音播音站”、普通话一对一帮扶、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读比赛、硬笔书法培训等活动,营造了积极的推广国通语氛围。同时设置了88平方米的公共阅读区,开设了“读红色经典传薪火精神”读书角,新购置3600多本图书,让孩子们学说国通语,爱说国通语。

    “看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标准的国通语,坐在一起聆听老师讲课时,才真正地感受到国通语的魅力。”乌拉特后旗第一幼儿园教学园长哈斯珠拉说。


    “我旗各单位积极参与推广国通语活动,举办全旗‘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多项活动,对8所国通语项目覆盖校(园)进行了系统升级培训及设备使用指导,2023年语言文字达标校创建完成率实现100%。在巴彦淖尔市语言文字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中,我旗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并被评为市级优秀。”乌拉特后旗教育局副局长刘建忠介绍。

    2024-01-12
  • 内蒙古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月1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自治区教育厅专场。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

    抓组织强党建夯基固本。全区教育系统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创建“北疆教育心向党”党建品牌,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实践教育活动,启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编发幼儿园绘本、小学石榴籽读本等,在全国率先开设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修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实践活动品牌,加强科研支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文化等开展理论研究。

    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新成效。中考国家统编教材科目首次实行“一张卷考试”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命题答卷。全区中等职业学校起始年级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达标率93.3%。对全区8.9万名在职公务员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85%的在岗公务员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基础教育基点作用持续夯实。全区新建改扩建204所幼儿园、676所中小学、13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部开工,新增学位7.06万个。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24%。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7%以上,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9个旗县(市、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10个旗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优质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

    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日益凸显。聚焦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做大做强生物、草业、乳业、冶金、新能源等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成97个自治区级产业学院,推进高校1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由27门增加到81门。新增本科专业38个,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20个本科专业在我区首次布点。

    产教融合助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6个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11个自治区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122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职业院校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达到63.1%,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链专业占比达到77.6%,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显著提升。

    “双减”工作有新进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647家全部压减。持续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防范治理,查处违规行为102起。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查处问题机构31家。指导各地各校全面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家长“看护难”问题。

    教育数字化转型有新成效。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区试点建设,全区中小学校全部完成平台注册。通过平台上传基础教育“优课在线”资源3400余节、普通高中9个学科资源5302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55门,不断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高等教育发布一流课程资源72门,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提供课程208门。

    教师队伍建设有新突破。完善师德师风预警、师德违规案例通报机制,建立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王文山教授获评全国十大“最美教师”。义务教育“县管校聘”、高校教师人员总量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规模达到31.26万人,比上年增长1.9%,教师学历结构显著提升。


    教育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区共落实各类学生资助资金48.1亿元,发放助学贷款14.04亿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建设政务服务统一监管系统,16个公共服务事项接入“蒙速办”,用户累计查询已达631万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入学和公办幼儿园入园“一网通办”,大力推进初高中、中职毕业证书等电子证照服务,精简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有效提升教育政务服务效能。

    2024-01-11
  • 让学校成为推广普及国通语的主阵地

    近日,在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初一年级教室里,阿拉善左旗第九中学数学教师张娟正在为学生授课,一问一答的复习巩固和随堂抽测形式让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便孩子们更扎实掌握知识,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同时也把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分享给其他老师,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张娟告诉记者,2023年秋季学期,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迎来了18位走教教师,她就是其中一位。来到学校后,老师们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积极参与学科备课活动,分享备课方法,便于更好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统编教材教学。

    科学统筹教师资源配置,多措并举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做好师资保障,是阿拉善盟坚定不移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缩影。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近年来阿拉善盟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教师综合素养培训力度,深化普通学校与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结对共建,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做好师资保障。该盟制定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培训及轮岗交流方案,全盟各地各校采取教师走教、跟岗学习、建立2所普通学校帮扶1所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二对一”结对共建、深化“1+1+1+2”帮扶培养机制(为每位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相关学科教师配备1名本校骨干教师、1名学科教研员、2名普通学校学科教师)等措施,打破校际限制,整合教师资源,切实保障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学质量。2023年秋季学期起,该盟12所普通学校共派出101名各学科教师到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走教、支教。

    阿拉善盟教体局副局长越蓉表示,盟教体局将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着力提升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与优质普通学校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探索强校带弱校、优质名校对口帮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以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教研联动等为路径,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


    据悉,该盟还将出台加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通过人才引进、特岗招聘、“绿色通道”等多种途径补足配强师资力量,持续加大教师同城走教、交流轮岗力度;深入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项目,积极创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和示范校,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实践主阵地。

    2024-01-11
  • 结对帮学,强化国通语教学成效

    “‘结对帮学’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跟着梁丽丽老师和赵雅玲老师,我不仅学到了好多先进教学理念,还迅速提升了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我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了高分。”提起学校开展的“结对帮学”活动,兴安盟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庞斯琴格日乐老师感觉收获满满。

    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中,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把“结对帮学”机制作为有力抓手,通过“一对一+多对一”帮学、“个性化+通用型”帮学以及“交流学+检验学”帮学等模式,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我们对民族语言授课教师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摸底测评,将成绩由高到低排序,针对测评成绩排名靠后的,合理安排2到3名骨干教师进行‘多对一’结对帮学,测评成绩排名靠前的,安排1名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帮学。”兴安盟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梁丽丽介绍说,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石榴籽同心筑梦”教师结对助教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创新“你来点单我来帮学”机制,民族语言授课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学习掌握情况等实际,可以选择帮学教师,建立帮学关系,合理安排帮学课程,提高帮学兴趣。“我们作为帮学教师,要结合帮学对象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的掌握程度,制定帮学课程,合理安排帮学进度,做到因师施教,提升帮学成效。”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帮学教师许景华说。

    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还依托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集体备课、示范课、展示课等教研活动把交流学和检验学相结合。大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打造出了一堂堂精彩的帮扶小组示范课。

    “每到学期末,我们各帮扶小组示范课就会进行汇报展示,从而检验帮学对象的学习成效、提高帮学效能。”兴安盟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敖牡其尔表示,她在结对帮学中快速成长,现在已经成为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在自治区各种教学能力比赛中多次获奖。

    近年来,扎赉特旗教育系统通过开展“石榴籽同心筑梦”助教助学活动,搭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师资培训平台、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教科研进修平台、普通话测试平台、教学能力展示平台等5个助教平台,同时开展了营造一个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环境、创新一个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载体、成立一个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团或小组、开展一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学、拓展一个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阵地的“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今后我校将结合实际,继续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结对帮学活动,组织各类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成效。”兴安盟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党支部书记郭凤鹏说。

    2024-01-10
  • 全区8.9万余名公务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






    全区8.9万余名公务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前不久,自治区财政厅的130余名工作人员在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经过候考、信息采集和机房测试等环节,他们有序完成了测试。

    去年6月,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党委组织部、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区各级机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机关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全社会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良好氛围,实现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全部达标的目标。

    一段时间以来,全区各地各机关单位集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习培训,并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据统计,2023年全区各级机关共有8.9万余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极大扩大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影响力。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作为推普工作四大领域之一的党政机关,在全社会推普工作中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公安管理系语言学教授英君介绍,“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受自治区语委办委托,承担了统筹协调全区区直机关单位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直接完成了30多家区直机关单位的培训及测试任务。区直机关各单位普遍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从测试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公务员普通话水平都能达标,一多半的公务员普通话水平都超过国家法定标准。”

    参加完普通话水平测试后,自治区财政厅资产管理处处长娄旭深有感触地说:“机关工作人员是国家政策的贯彻者,也是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推进者,公务员的语言文字形象也代表着政府政务形象,所以在这个群体中推广普通话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推广普通话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非常重要。”

    汪轶群是自治区财政厅国库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中经常需要与其他单位联络,她深切体会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我这儿涉及一些资金转入转出的重要工作,用普通话交流能最大限度减少因语言问题造成的沟通障碍,让我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我们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本单位重点工作之中,充分调动机关工作人员学习、使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认真做好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自治区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杨冬梅介绍,“具体来说,各地、各单位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及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纳入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并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底前全区在职公务员普通话水平要全部达标。另外,今后新入职公务员应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上岗。”

    据了解,目前,自治区区直机关工作人员均已完成线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习培训及普通话测试。近期,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厅又面向全区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了普通话水平线上开放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普通话基本理论知识、普通话语音知识、普通话发音训练、普通话测试流程内容及应试技巧、普通话模拟测试等,全区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均可报名线上培训。


    “测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测试旨在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意识,优化公务沟通方式,提升政务管理和服务形象,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带动作用。”英君说。

    2024-01-09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