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暑期“充电”如何更高效?

    暑期,对学生而言是自我调整的好时机,对教师来说也不例外。

    忙碌了一个学期,课堂教学告一段落,教师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展开线上调查,共有2025名教师参与。调查显示,70%的教师会制定暑期计划,“放松身心,调整休息”“阅读,给自己充电”“来一场放松的旅行”“备课,规划下学期工作”……教师们纷纷将这些列入计划。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所任教的学校对暑期进行了安排,内容包括教学技能专业培训、行政值班、集体教研交流活动、家访、备课等。

    事实上,关于教师假期如何安排的讨论颇受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教师放假与教育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持续上课会增加教师的倦怠感,而适度的休整能让教师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充电来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他还特别提醒,“过多地挤占教师的假期,实际上不利于教师减负,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职业荣誉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同样认为,如果假期的培训过多,挤占了教师的时间,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提升效果,还会造成经费等资源的浪费。

    针对教师放假是不是一放了之的问题,在关于“理想的假期状态”一项调查中,除了休息调整外,38%的教师希望自己安排如阅读等内容的学习,27%的教师希望参加相对宽松、可自主选择的培训。在深圳某小学任教的谢老师就“晒”出了她的暑期计划,主要包括休息,陪伴家人;备下学期的课,写好备课本、准备好课件;看班主任管理、教育心理学、语文教学的书籍学习;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活动等内容。

    不少教师在回望假期的时候仍会有这样的感触:虽然一直在忙碌,但安排的计划却没有几项真正完成的。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70%的教师表示能完成自己制定的暑期计划,但仍有30%的教师无法完成计划。其中,“假期生活节奏放缓,工作效率降低”“学校规定动作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是教师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既定计划的主要原因。

    “要充分考量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储朝晖说,“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制定计划,也应该在假期尽可能地拓展自己,做一些与具体教学无直接关联的事情,拓宽视野。”

    学校在教师的假期规划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显示,近三成的教师希望学校提供访学等交流机会,近四成的教师希望学校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教学教研培训。

    河南省今年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改革加速了教师对于提升教学能力的需求。这个暑期,该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就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在课程体系、育人体系方面的变化,为教师安排了为期3天的教育专家讲座,包括新课标、新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核心素养等内容。“学校在暑假适时安排培训学习,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能力提升的心理渴望和现实需求。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该校副校长郜运安说,“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灵活、宽松。除集中学习3天外,教师可以居家学习,线上互动讨论,分享优秀课案、课例。”

    在储朝晖看来,“上限管理与总量控制”是平衡学校规划与教师自主两方面的一个解决办法。“比如,暑假一般是40—50天,学校安排相关培训工作不超过一周或10天。”储朝晖说,“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又让教师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熊丙奇认为,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平时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教育能力、教育贡献。“以评价促进教师提升完善自身能力的积极性,而不是代替教师去做假期规划。”

    “我们需要理解假期的基本内涵,让假期真正属于教师,让假期真正回归教师。”储朝晖说。(记者郭馨泽)

    网友留言

    保持正念:今年暑假的任务有点儿多啊!培训、托管;家长群安全提醒、了解学生去向作出省报备;制作微课、下学期作业设计、备课;写论文、阅读、写读书心得……

    孙明:暑假要学强国、学心理学、写作、锻炼、理疗。

    淡定:这个暑假要阅读、听云平台优质课、听讲座。

    2022-08-09
  • 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范围再扩大 9月多区都有新学校亮相

    本市中小学生即将迎来新学年。记者获悉,新的学期多区都有新学校亮相,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今年面向海淀区温泉镇招生,9月正式开学。该校由中关村一小承办,教学规模为36个班,计划每班招生40人。新亮相的校园藏着很多巧思:6种颜色对不同年级的空间进行区分;舞蹈教室地面采用弹性好的特质木地板,为学生日常练舞提供足够的应力保护;走廊过道的地面采用防滑地板……

    北京十一中关村科学城学校已于去年9月招收了首批小学新生;今年9月,该校将迎来首批初一新生。入学后的初一新生都会有一张私人定制的个性化课表,壁球、攀岩、橄榄球等课程将进入学生课表中。

    丰台区今年开学阵容中也增加不少新面孔。该区首家国际学校北京丽泽国际学校日前举办启动仪式,9月正式开学。学校隶属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师资团队兼具国际文化、硕博学历、留学经历;教学骨干均是具有5到10年教学经验、拥有海外留学及执教经历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全日制公立学校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也将迎来初一新生,该校一校两址,分别位于丽泽金融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9月招收初一新生的为丽泽校区。

    十一学校丰台中学也将于9月正式开学,前期在丰台外国语学校借址办学。

    北京城市副中心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再次扩容。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9月开学,该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被纳入景山教育集团,办学规模最多可达108个班。

    通州区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9月迎新生,该学校为武夷融御项目配套小学,纳入后南仓小学教育集团,前期在通运小学借址办学。

    运河中学附属小学新建工程9月投入使用,可容纳24个班。

    此外,昌平区、顺义区也有多所新校亮相。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秋季正式开学,学校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今年学校共招收14个教学班,每班约40人。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向阳分校、后沙峪二小新建工程9月投入使用。顺义区建新小学、石园小学、双兴小学3所小学教学用房新建工程日前竣工并完成验收,共可增加1520个学位。(记者牛伟坤)

    2022-08-09
  • 聚焦国家需要释放高校科研潜力

    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只有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大任务,根据任务需要建设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才能不断取得科技攻关新成果


    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年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10倍……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教育部组织高校布局建设各类重大科研平台超过2000个,初步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并作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重要指示。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回顾10年来的发展历程,高校科技创新呈现更加突出“国家使命”、更加突出“主动服务”、更加突出“质量提升”等特点。注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注重从行业产业实际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推动科技评价改革、成果转化改革,实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众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自主创新、前沿引领,坚持科教融合、科研育人,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解放和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潜能,推动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10年来我国高校在量子通信、新冠肺炎防治、飞船材料技术、天空地遥感等许许多多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面向未来,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高地与创新高地,必须激流勇进、敢挑重担,进一步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加快科技攻关。高校科研工作者应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发扬科学家精神,勇闯自主创新“无人区”,敢啃关键核心技术的“硬骨头”,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自主创新惟靠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惟靠厚积薄发。只有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大任务,根据任务需要建设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才能不断取得科技攻关新成果。具体到创新实践,要把项目组织从被动的“接单式”转变为主动谋划、主动服务,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把平台建设从“自由生长”转变为按需培育、主动布局,围绕需求和攻关任务加强培育布局;把团队建设从“戴帽子”转变为“压担子”,在实战中发现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把支撑服务从资源引导转变为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政策、资源、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国之大学,当有其对于一国之任务;一代之大学,当有其处于一代之特点。”力争实现基础研究不断有重大原创突破,使技术创新真正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必能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同时,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2022-08-08
  • 如何健康过暑假丨外出旅游如何防疫?

    正值暑期,人们的出行和旅游会增加,我们在出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疫情防控。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我们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


    首先一定是要戴好口罩,我们在任何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口罩是我们最好的防止疫情传播的手段。另外我们在应用口罩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一个(是)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白色的这一面一定是面对着我们的面部,那么深色的那一面是在外部。


    另外,夏天我们出汗会比较多,当口罩出现了浸湿或者打湿的这种状态,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换。


    第三点就是我们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或者是有高危风险因素的这一类人群,在暑期或者是在疫情传播期间一定要注意,要尽量减少出行。


    还有我们在出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出行的路线和路径。如果有疫情发生的地方,我们一定要避免进入疫区旅游或者是走访,减少我们传播的风险。


    还有我们要出行的话,一定要注意要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病毒的感染,也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率,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2-08-08
  • 暑期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调查:“限游令”之下不少孩子钻漏洞玩网游

    跳伞、降落、伏击、正面交锋……7月30日,暑期一个寻常的下午,李阳阳(化名)紧盯手机屏幕,双手操作,口中念念有词,在网络游戏中带领队友冲锋陷阵,最终又拿下一局。而按照相关规定,这个时间段,本不该是这个开学即将升初中二年级的北京男孩的网游时间。





    去年8月30日,暑期结束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限游令”后的首个暑假,《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网游平台防沉迷系统审核趋严,很多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游戏账号买卖租赁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租号、买号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一头扎进网游的世界,无法自拔。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虽然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对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时长进行限制,但由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对于防沉迷干预机制的运用仍存在不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网络黑灰产看中了这部分需求,提供相关服务,以谋求经济利益,亟待进行整治。


    电商平台交易管制


    租号买号不再容易


    2020年至2021年,记者曾多次报道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甚至出售身份证号码,成为未成年人躲避网游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暑期,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但由于平台加强了监管,未成年人想以此“突破”防沉迷系统受到了限制。


    记者尝试在某拼单电商平台上租赁游戏账号,但在该平台上下单这类商品需要先填写实名认证信息,符合“18岁以上用户”。在另一电商平台,如果直接搜索“租号”,页面上方会跳出“守护未成年绿网计划”,规定对于经实名认证≤18岁的用户,禁止购买网络游戏账号。


    进入电商平台的多个相关店铺,记者发现,店铺的“宝贝详情”页面均有平台自动生成的“消费提醒”: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购买网游类商品需年满18周岁。


    多个相关店铺显示,租号流程如下:玩家依据手机系统和运营商选择不同价位、不同起租时长的账号;玩家下载“上号器”即“游戏盒子”软件,用客服给的密码“解锁账号”后开始游戏。


    但上述流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拦截”——使用“上号器”必须通过一次独立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实名认证。当记者向客服咨询如何跳过实名认证时,平台均自动弹出“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提醒,有客服明确表示:不向未成年人出售此类服务。


    哪怕通过成年人身份认证使用“上号器”跳转进入游戏,记者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网游平台也会跳出防沉迷系统进行拦截,要求人脸识别认证。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以往绑定“隔夜身份证”、“盗用”身份证号码来“突破”防沉迷系统的办法似乎也不再奏效。


    在网络贴吧中,某工作室发文号称“能够破解人脸认证”。记者联系后得知,对方给出的破解方案为:做一个隔夜成年的信息覆盖。即把用户在游戏中用的身份信息改为隔夜成年的身份证信息,“改的话是150元”。


    记者支付150元后,对方以网游平台审核严格,虚假身份证未能通过认证,需要使用真人身份证、对方认为价格太低等各种理由要钱。记者要求退款,对方直接将记者拉黑。


    有业内人士称,所谓“破解”,实际上是改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而非直接破解游戏系统本身,“说能破解系统的,可能是诈骗”。


    而所谓“盗用”身份证,是一些网站平台提供大量身份证号码,或称可生成虚拟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游戏使用。不过,记者挑选了3个网站提供的多个身份证号码,在网游中输入后均无法通过实名认证。


    社交平台暗藏玄机


    以代练为名玩游戏


    尽管当下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购买游戏账号之路被逐渐封死,但未成年人想要拥有一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也并非难事。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时兴的网游都有专供玩家们自行交易的渠道,用户不需身份认证就可以租号、买号,甚至有人在里面“求助”破解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


    相较于电商平台购买、租赁需要通过重重“考验”,这种“1V1”的沟通方式让双方交易更“直接”。一位用户在某游戏超话中发帖称有两个账号可以出租,记者添加其联系方式后,对方称可以按小时、一天和一周租用,收费标准是每小时6元、包天20元、包周66元,直接转账和“走中介”两种形式均可。


    对于记者担忧的实名认证问题,对方表示不需租号方进行任何认证:租号方只要在登录界面点击左下角的“扫码登录”,选择社交账号授权登录,将弹出的二维码截图发送给号主登录即可进入游戏。


    记者租用了两小时,在登录和使用过程中未受到任何限制。


    采访中,多位家长和未成年人告诉记者,有未成年人为他人提供有偿代练服务,花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网游人物升级,有的未成年人觉得这既玩了游戏还能赚钱,一举两得,为此洋洋得意。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找到一位未成年代练,个人信息栏显示其今年17岁。这位代练称,平时在校,只能晚上接单,放假期间可全天接单。收费要视“老板”的需求而定,一个段位从20元至40元不等,可以“走平台”,即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完成交易。


    据业内人士透露,代练、陪玩目前已有较成熟的运转体系,即“俱乐部”——一个由多位具有自身特色和良好服务态度、玩相同的几款游戏的人聚集在一起,并由相应管理人员组成的社交群,管理员被称为“董事”,购买代练或陪玩服务的玩家被称为“老板”。“董事”会在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平台上找需要代练、陪玩的玩家,抽取一定提成后将订单派给代练者。


    记者下载了两个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软件,发现注册这两个软件时并没有年龄限制。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俱乐部”一般仅允许成年人代练、陪玩,且明确要求不接未成年玩家的订单,否则将被踢出“俱乐部”,“不过确实有不少‘俱乐部’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一些家长蒙在鼓里


    沉迷危害显而易见


    李阳阳告诉记者,他和同学玩游戏不受限制各有“妙招”,他的方式简单直接——使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游戏,玩的时候让父亲看一眼(人脸识别)就通过了,“我爸估计也不知道为啥老要他看一眼”。


    北京市民刘敏(化名)的儿子开学上六年级,今年暑期也沉迷于网游。“他爷爷之前淘汰的手机被他拿过去,下载了好几个网游,还和同学一起联机玩。”让刘敏不解的是,孩子连身份证都没有,是如何避开防沉迷新规的,“不是都要实名认证吗?难道这些游戏平台有漏洞?”


    仔细观察后,刘敏找到了答案——找爷爷,方式和李阳阳如出一辙。


    记者采访发现,使用家长的身份证注册游戏是未成年玩家最常用、最方便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其中,一些家长对此放任不管,一些则并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有家长说,暑期孩子难得放松一下,多玩会游戏也未尝不可。有的孩子由老人照料,只管吃饱穿暖,不管上网问题。有的家长则喊“冤枉”称,孩子以学习需要为由,让刷脸认证,没想到是玩游戏。还有家长说并不知道青少年防沉迷的规定。


    2021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通知》落地后,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其中,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家住浙江杭州的虞先生称自己卡里少了7.5万元,查了消费记录才发现有200多笔游戏充值支出,一经盘问原来是自己年仅13岁儿子消费充值的。之前,每次儿子让他扫脸都会配合。


    沉迷网游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曾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进行过深入调研。他告诉记者,一些游戏商家在开发网络游戏时会将上瘾机制设置在游戏中,比如设计好看的游戏皮肤和互动机制,让玩家团队作战,增强黏性;朋辈效应也让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欲罢不能,他们每天交流游戏内容,不参与游戏就无法融入集体。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但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他们的心智、情绪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未成年人会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血腥行为。”郗培植向记者介绍了他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孩子,在网吧中连续玩了3天CS(反恐精英)游戏,出门吃饭时和别人起了冲突,他拿起身边的凳子砸向对方的头部,并反复殴打对方。事后,他说自己当时误以为还处于游戏中。


    对此,刘敏感同身受,儿子迷上网络游戏后,不仅学习成绩急转直下,而且视力急速下降,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直线下降,“每天只想玩游戏,平时带他出去玩,也表现得非常自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李阳阳的姐姐发现,“李阳阳的暑期生活好像只有打游戏,根本不看时间,人变得越来越内向”。


    治理网络黑灰产链


    家校联动加强监管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


    根据《报告》统计,54.8%的家长希望能通过直接监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或开发手机管理软件,了解并控制孩子的游戏状态。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游戏企业建立了家长监护平台,但相关数据显示,仅有约两成家长加入监护平台,大量家长没有加入或者没听说过这一类平台,家长监护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郑宁提出,应对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网络黑灰产加强整治。“不论是电商平台上的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服务,还是社交平台上个人之间的账号租赁或出售业务,实际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


    他分析说,网络安全法规定,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同时,规避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可能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除了政策指导、法律规制外,要想真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重视和努力,家长要尽到监护职责,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和权限,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上网公约,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有效陪伴。”郑宁说,学校和家长也要联动,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分配时间;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优质公共资源,让孩子拥抱大自然,提升审美,开阔眼界。


    “家庭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孩子自由使用网络的时间主要是在家里。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个社会治理问题,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我们只着眼于技术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技术是基础,但是教育才是关键。”郗培植说。


    除了必要的监督之外,有专家提醒,一部分孩子从过去每天接触网游的状态中抽身出来,过渡阶段可能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需要家长做好相应的开导与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从之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来看,城市和农村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的内容选择和时长上有一些差异。城镇未成年网民更多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应用,而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的比例则高于城镇。


    对此,郗培植建议,应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教育引导,农村地区的学校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2022-08-05
  • 宁国市人社局着力推进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

    今年以来,宁国市人社局着力推进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召开三个街道和所辖16个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工作推进会,印制宣传物料近6000份,宣传海报张贴到社区、小区和楼道。各社区着手开展对所辖沿街商户、经营实体及失业人员的摸底、采集和宣传工作。


    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攻坚年行动,落实12家重点“白名单”企业包保责任制,组建“人社服务专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招工用工服务。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创新招聘模式,聚焦即将投产企业和用工需求较大企业,开展订单式企业专场招聘会2场、“就业大篷车”乡镇巡回招聘会11场,打通劳动力供求双方“最后一公里”。组织企业参加高校的云招聘;5月26日,组团15家企业在合工大宣城校区,开展宁国企业专场招聘活动;6月10日,7家企业参加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招聘会。针对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截至6月中旬,共举办各类招聘会74场,为企业解决用工4018人。


    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对城乡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低收入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情况调查,建立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台账,提供针对性的政策、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就业帮扶措施。目前,公益性岗位正向社会广泛征集中,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33个,新增就业见习人数102人。通过政策补贴,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截至6月,已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3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53万元。


    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截至6月,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812人。其中,60家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992人,24家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324人,普通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496人。(记者顾维林)

    2022-08-05
  • 强化责任落实 保障各地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各有关方面推动工作落地,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保障“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公安、财政、银行等部门和单位要发挥职能优势,密切协作,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解读,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全面精简政策凭证,凡可联网查询或承诺保证事项,一律不再要求申请人出具证明。加快政策申请、审核、发放全程信息化,确保政策及时兑现。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把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结合,面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培育弘扬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就业预期,营造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2022-08-04
  • 扎赉特旗: 下足“绣花”功夫 暖心稳岗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扎赉特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切实找准就业帮扶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严格落实稳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持续优化服务,以一套暖心的“组合拳”打出就业好气象,托起了人民的幸福梦。





    “您好,请扫码测温。”“您好,二维码请给我看一下。”扎赉特旗人社局门口,55岁的李宝臣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我岁数大了,也没啥技术,下岗后一直打零工。2020年,我被招聘到公益性岗位,工作稳定了,生活也好多了。”李宝臣感激地说。


    扎赉特旗以民意民声为导向、以民愿民盼为引领,从细微处入手,在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我们采取抓援助、抓落实,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见习岗位、组织劳务输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落实社会保障等措施,为重点群体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援助。”扎赉特旗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占国说。


    “把面团在手心摊圆,放上馅料,按压紧实,然后两手转圈把面团向上搂,封口处捏严实……”“烙饼的时候注意,一面烙至定型后就翻面,让饼受热均匀……”走进家乐福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培训老师李佳正在指导学员制作馅饼。


    扎赉特旗人社局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加强培训与就业有效对接,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坚持“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宗旨,组织各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能力和工作水平。2022年以来,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期,培训654人。


    扎赉特旗“零工市场”的建成使用为广大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规范的用工平台和固定的洽谈场所。通过用需双方的有效衔接,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灵活就业。同时,建立线上“零工市场”,依托自媒体网络直播带岗平台、“打工直通车”平台,线上求职、线上派单、线下操作,实现线上线下互融互通和就业信息“一网化”共享。


    “‘零工市场’的建立,对自发形成的无序的‘马路边零工市场’进行了统一规范整合,改变了原来散、乱、差的情况,同时,还提供法律法规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公益性服务。”该“零工市场”负责人李洪福说。


    截至目前,扎赉特旗“零工市场”共登记灵活就业人员信息1175条,实现灵活就业910人次以上,工种包括电工、维修工、家政、保姆、钟点工、乡下务工团队等,覆盖全旗各个服务领域。


    为了拓宽就业途径,扎赉特旗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还积极对接旗内重点项目建设,提前摸清项目数量、类别、开工时间、就业需求等,开展“新春云服务招聘月活动”“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等系列线上招聘活动,推送招聘信息55期,服务用人单位296家次,发布用工岗位3358个,达成招工意向并顺利就业72人;通过“打工直通车”平台,组织盟外劳务输出51人;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组织盟内劳务输出21人。


    “今年年初,我通过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这笔贷款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不但增加了商品种类,也扩大了店铺规模,贷款利息还不高,现在咱们国家的政策真不错。”扎赉特旗个体商户朱彦青说。


    扎赉特旗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依托各苏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所、金融机构以及就业服务中心公众号等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新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提高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效率,在严格管控放贷风险的同时切实解决创业者的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笔490万元,其中城镇创业人员10人173万元,农村自主创业农民16人257万元,大学生3人60万元;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4家740万元。


    “针对就业创业工作,我们将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主动下沉一线,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提升重点群体就业率,拓宽就业渠道,让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提升创业扶持力度,建设一批有特色、专业化的创业园区,辐射带动就业;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瞄准培训需求,提升培训效果,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扎赉特旗将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为助推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毕占国说。(记者高敏娜通讯员王越)

    2022-08-04
  • 上半年河北省城镇新增就业49.98万人

    从省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河北省人社系统2022年上半年重点民生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主动抓落实,全力以赴保民生,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有序,取得积极成效。1至6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9.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1%。


    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力援企、稳岗、扩就业、保民生。截至7月25日,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33.4万家单位减负约21.3亿元,惠及职工705万人;为3.96万家单位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5.8亿元,惠及职工116.6万人;为17.7万家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7.4亿元,惠及职工492.5万人。


    扎实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19条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规模,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强化困难帮扶兜底保障,有力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序引导农民工外出和就近就业,积极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截至6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84.1万人,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90.8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持续优化就业服务。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统筹线上线下渠道。截至6月底,组织线上线下招聘5213场,发布岗位215.48万个,促进务工就业42.45万人。创新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共评选2022年省级劳务品牌30个,有效发挥劳务品牌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截至6月底,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76.97万人、757.54万人、1100.77万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加快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成2014年至2019年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工作。制定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方案,对河北省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进行上调,并于7月底前发放到位。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扩围政策,截至6月底,全省共为10.4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3亿元,为10.6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6亿元。截至6月底,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7329万人,覆盖率为98.23%;领用电子社保卡人数达到3285万人,覆盖率为44.03%。


    人事人才工作平稳推进。印发实施河北省“十四五”技工教育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深入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开发涉及10个职业(工种)的446节免费线上培训精品课程。截至6月底,共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7.75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51.38%。加大专技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全部完成27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加大根治欠薪力度,出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办法等文件,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压茬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共为4.2万名农民工追偿工资5.7亿元。(记者曹智)

    2022-08-02
  • 瞭望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打造数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

    以数字技术整合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和社会就业资源,着力打造全国层面数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对于促进就业资源共享、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校毕业生信息基于学信网学籍数据,招聘单位信息利用政务接口等信息库比对核验,确保平台信息真实


    通过高校毕业生全口径就业统计、100所布点高校统计、毕业生就业进展网上调查等三个维度进行统计监测,毕业生本人可上网查询核验高校报送的就业信息是否准确。通过就业统计和调查数据分析为高校反馈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苗苗


    1208万个!这是截至7月25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下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去重后累计汇聚的岗位数量,比3月末刚上线时的岗位数量接近翻了两番。


    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在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更多新招、硬招、实招。


    新上线的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创新举措,也是教育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在教育部原“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升级而成,旨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就业服务。


    数字化转型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利用平台建设契机,加快就业工作数字化进程,实现就业供需更精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此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





    在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求职面试(2022年4月14日摄)陈思汗摄/本刊


    24小时365天不打烊


    《瞭望》:面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新上线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有哪些考虑?


    王辉:教育部党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把就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抓手。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数字化升级,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实现就业资源供给的全域化。以数字技术整合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和社会就业资源,着力打造全国层面数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对于促进就业资源共享、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有利于实现就业服务全时化。数字化平台可以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一站式”、不断线就业服务,缓解因疫情影响线下校园招聘受阻,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就业活动提供便捷的支撑保障。


    三是有利于促进人岗匹配精准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毕业生和岗位进行精准匹配,利用推荐算法加强精准推送,进一步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四是有利于政策决策科学化。充分利用就业数据统计分析,对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形成及时反馈,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


    《瞭望》: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有什么服务功能和特点?


    王辉:平台致力于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战线和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面向高校毕业生,平台提供包括求职登记、简历填写、职位检索、简历投递、去向登记、网上签约等求职服务,还有求职辅导、职业测评、风险防范等就业指导服务,以及重点领域、国际组织、基层就业等就业引导服务。


    面向用人单位,平台提供职位发布、简历筛选、面试通知、网上签约等招聘服务和毕业生生源、学历等查询服务。


    面向就业战线,平台提供就业数据报送、动态监测、就业形势调查等统计调查服务,以及工作任务派发、课程信息推送等就业管理服务。


    面向公众及所有用户,平台提供动态资讯、政策文件、质量报告等政策资讯服务,以及各地各高校就业服务网站、主要社会招聘平台等链接导航服务。


    相比当前国内已有的各级各类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信息真实。高校毕业生信息基于学信网学籍数据,招聘单位信息利用政务接口等信息库比对核验,确保平台信息真实。


    二是互联共享。与12家社会招聘网站联合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与11家网站实现岗位信息共享;与各省级主管部门及2100余所高校就业网站实现了信息共享。


    三是一站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从就业意愿登记、就业指导、查询信息、简历投递到网上签约等一站式求职服务。


    四是扁平管理。实现全国10万名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全覆盖注册,各类工作部署一键直达。


    五是监测反馈。通过高校毕业生全口径就业统计、100所布点高校统计、毕业生就业进展网上调查等三个维度进行统计监测,毕业生本人可上网查询核验高校报送的就业信息是否准确。通过就业统计和调查数据分析为高校反馈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应用为王信息共享确保安全


    《瞭望》:请问高校学生司采取了哪些举措吸引各方积极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王辉:平台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上线以来,外功、内功齐发力,使平台的使用率明显增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方面,通过印发文件、部署调度、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平台推广,使平台的用户总量和浏览量、访客量持续增加。


    截至目前,2022届毕业生注册人数已达519万,比上线时增加223万;注册和使用平台的用人单位55万余家,比上线时增加15万余家。在今年4、5月求职旺季,平台日均浏览量为204万次,比上线前增加了108%;日均访客量为87万次,较上线前增加128.5%。


    另一方面,通过开拓各类岗位资源、健全互联共享机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让平台提供就业服务的质量更高,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黏性更强。


    岗位资源上,我们会同国资委等部门单位举办“国聘行动”,汇聚国资央企岗位资源;会同工信部举办“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汇聚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岗位资源;会同工商联举办“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汇聚民营企业岗位资源;会同民政部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合作,发挥行业协会汇聚行业内岗位资源的优势。


    截至目前,平台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举办邮政快递行业、医药卫生行业等79场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比上线前增加34场。平台还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陕西、吉林、上海等地举办专场招聘,提供岗位超过29.9万个。


    健全共享机制上,我们通过数据接口和嵌入方式,持续推动平台与社会招聘机构、各省级和各高校的就业网站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已与各省级大学生就业机构和2100多所高校开展岗位信息共享。目前,平台在全国所有省份开展试点,强化资源拓展应用,健全平台运维模式。


    强化安全保障上,我们与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合作,持续强化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核验,确保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有效。平台升级上线以来,总体运行安全稳定。


    整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数字化转型


    《瞭望》:高校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下一步有哪些思路?


    王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会加快推进就业工作数字化进程,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坚持平台服务定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把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作为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着力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统一部署,科学谋划、整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大力推进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之间形成合力、良性互动,以数字化促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广泛汇聚就业资源。依托数字化平台,发挥地方、高校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就业资源,实现优质岗位资源充分互联、共建共享。不断建设和完善就业指导优质师资库和职业案例库等就业指导资源,以数字化资源赋能就业工作。


    四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通过精准算法、大数据画像和智能推荐等技术,将供给侧的高校毕业生信息与需求侧的用人单位岗位精准匹配和有效对接,提升就业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是确保信息安全准确。通过全国学籍信息库联动学生信息,与有关部门和第三方平台联动用人单位信息,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信可靠。


    六是加强数据分析反馈。通过大学生就业数据统计,分析人才成长规律、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就业与产业的匹配情况,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招生计划安排等提供决策支持。


    七是提升高校就业战线数字化工作能力。通过试点推广、专题培训、典型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战线数字化应用能力,助力提升教育治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

    2022-08-02
  • 武山县直播带岗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

    武山县直播带岗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水日报作者:强作风优服务抓落实促发展新闻时间:2022年08月01日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余碧波】“入职后每月的工资是多少?”“入职给上五险一金吗?”……7月29日,武山县人社局成功举办了2022年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直播带岗专场招聘会。当天在直播间内,求职者通过手机屏幕与企业招聘负责人互动沟通。


    武山县城关镇博雅幼儿园、武山县伏羲堂医药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参加了此次招聘会,共提供教育、医疗、管理、文秘、会计等就业岗位315个,吸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各类求职者1.31万人在线观看求职,期间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咨询和线下电话咨询1200多人次,点赞3000多人次。


    为方便企业及求职者招聘和求职,这次招聘会得到省市人社部门和相关网站的大力支持,直播通过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网站,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全程同步播出,极大地提高了招聘会的社会知晓度。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咨询热线,开展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据悉,本次招聘会是武山县人社局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强作风、优服务、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巩固“五进五促”行动的重要举措。这次招聘会也是武山县人社局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以直播带岗形式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求职就业交流新平台,为促进全县各类人群就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下一步,武山县人社局将根据毕业生求职需求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就业岗位,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全县就业工作。

    2022-08-01
  • 越来越多毕业生青睐灵活就业 劳动权益如何保障?

    通过社交平台,来自山东的于译舒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聊”之间完成了视频录制工作。硕士毕业后,她成了一名短视频博主,开启了有别于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涯。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随着首批“00后”走出象牙塔,灵活就业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


    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安排自主,还能兼顾兴趣爱好,看上去“很美”的灵活就业,也让一些毕业生产生了担忧:不签劳动合同,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未缴纳工伤保险,遭遇职业伤害谁来负责?行业迭代快、吃青春饭,职业长远发展怎么办?


    专家提醒,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要综合考量社保权益、职业发展等问题,为个人发展做长远规划。


    越来越多毕业生青睐灵活就业


    2019年暑假的“一阵风”,将还在读硕士的于译舒吹向了灵活就业赛道。


    雅思考试的前夜,她随手拍了条“吐槽”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很意外,视频突然火了,有不少网友留言。”


    “后来陆续又有好几条视频‘破圈’。”渐渐摸到短视频门道的于译舒,2021年硕士毕业后,正式成为博主,专职从事生活类短视频创作。目前,已有近80万粉丝。


    网络主播、电商运营、文案写手等与互联网关联密切的职业,不打卡、不坐班,就业方式灵活,受到毕业生青睐。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音乐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茜茜就是被灵活就业的自由度吸引,选择成为线上钢琴陪练。“年轻人没必要图‘稳定’,可以先刷刷经验,攒攒人脉,以后自己单干。”


    “高校毕业生接受过良好教育,他们选择灵活就业不同于传统的‘打零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现代服务业分会秘书长韩巍告诉记者,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就业质量更高、劳动自主性更强、就业形式更多元,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倾向。


    劳动权益面临“灵活”风险


    今年初,李茜茜做了一个小手术,前后花费了1万多元,这对于刚工作的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生了病,才意识到有医保很重要。”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毕业生都和李茜茜一样缺乏社保意识。按照目前的相关政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些地方已经对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放开了户籍限制,但“北漂”李茜茜目前还无法在北京缴纳社保。


    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思宇指出,择业时,高校毕业生普遍会考虑薪酬待遇、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因素,往往忽视社保权益,特别是工伤保险,属于雇主责任险,没有用人单位,个人无法参保,“建议毕业生根据自身工作性质,选择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毕业生要对工资给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保权益、职业伤害等条款重点关注。”韩巍提醒说。


    享受了灵活就业的自由,也意味着要承担与之相伴的风险与压力。


    “有时花了几天时间制作的短视频,就是打动不了观众。”于译舒告诉记者,点击量有很大波动,“爆款”难求,这意味着她的收入非常不稳定。


    补齐权益短板


    随着灵活就业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灵活就业劳动者保驾护航。


    2021年,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大劳动权益保护力度。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对于呼声很高的职业伤害保障,多地也陆续开始试点。


    其中,浙江省金华市打造“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明确发挥用工主体作用的网络平台可以为新业态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同时参加工伤补充保险;江苏省常熟市启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每人每年缴纳360元,最高理赔标准为每人每年40万元。


    今年1月,于译舒在山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共有3名成员。目前,工作室已经陆续享受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和社保缓交政策。她深知,想要长时间留在灵活就业赛道并不容易,更需要努力奔跑。

    2022-08-01

  • 首 页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