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信办整治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 向未成年人租售网游账号将被清理

    10月19日网信中国消息,网信办将开展“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违规账号“转世”、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账号恶意营销、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


    为切实解决账号运营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10月18日召开“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视频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今年以来,网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针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清朗”系列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影响网络空间清朗生态的顽症痼疾,取得积极成效。


    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是“清朗”系列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将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对即时通讯、新闻资讯、论坛社区、网络直播、知识问答、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各类网站平台账号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举措


    专项整治行动紧盯五类账号运营乱象


    五类账号运营乱象包括:一是违法违规账号“转世”。加强账号注册管理,严禁已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以相同名称、相似名称等关联名称重新注册,对于已被关闭的账号主体,根据违法违规程度设置一定的禁止重新注册期限。


    二是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坚决处置名称、昵称、头像、简介和封面等包含违法违规信息的账号,假冒仿冒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组织机构名称、标识以假乱真误导公众的账号,不具备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资质仍从事专业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


    三是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严格管控网络名人账号异常涨粉行为,全面清理“僵尸”粉、机器粉,大力打击通过雇佣水军等方式的非自然涨粉行为,定期清理“僵尸”账号。


    四是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从严处置利用社会时事“蹭热点”、发布“标题党”文章煽动网民情绪的账号;传播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直播、主播账号;炒作明星八卦等泛娱乐化信息,引发网民互相攻击的账号;以知识传播名义歪曲解读国家政策,干扰公众认知的账号;“带节奏”操控评论,干扰真实舆论呈现的水军账号。


    五是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严格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和登记要求,清理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的租售交易。此外,因机构调整等原因无法注销的政务号也将予以集中处置。


    会议要求,专项整治行动要强化统筹协调,通过进一步加强账号注册、使用和管理全流程动态监管,督促网站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引导账号主体规范账号运营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021-10-20
  • 在老去之前,找到工作

    商场里的保洁员





    赵雅玲的学习笔记


    56岁的服务员曹英上菜时,有些年轻的客人会站起来,毕恭毕敬地接过盘子,连声说“谢谢”。需要添茶倒水了,他们也不好意思直呼“服务员”,而是喊“姨“或“姐”,有时干脆就自己动手了。


    这些格外受到尊重的时刻,反而让曹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老了,或者这年龄又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她觉得很不好意思,有时仅仅是站在那些年轻的服务员之中,就让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她仍然把自己的加入称为“破例”。


    何以为业


    曹英很清楚自己的状况:一把年纪了,从农村来,没有什么技能,只是想过自己给自己养老的日子。


    服务员的工作是她想都未曾想过的。3年前她几经辗转,来到这家中餐馆应聘洗碗工。因为认识拼音,能学会用平板点菜,才被主管叫去顶了缺人的服务员岗,成为这家餐馆里年纪最大的服务员。


    仅仅是“识字”这一项技能,就区别了和曹英年纪相仿、出身相似的刘志华所面对的工作机会。只读过小学二年级的他不敢去应聘保安,“要记车牌号,还要调监控”,他摆了摆手——字没认全,电脑也不会操作。


    农民刘志华过了一辈子靠力气吃饭的生活:务农、进厂、弹棉花、搬砖——直到在工地上摔断了右腿,唯一的就业优势也不复存在了。那条腿落下了病根,再也干不了重活儿了。


    生活依然要继续。刘志华开始打听新的工作。他成了典型的就业困难人员——“4050”人员之一。这个名词常被用来概括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他们多数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重复性、体力型的工作,如保洁、保安、保姆、服务员、流水线工人、采摘工等。


    刘志华想,或许只有做保洁适合自己。但对于一个55岁的男人而言,保洁的活也是不好找的。人们总是认为女人更适合清扫:客房保洁是女人,商场保洁是女人,餐馆保洁也是女人。


    他找到了在医院里收垃圾的活儿,每天运送200多袋医疗垃圾。每一个黑塑料袋对他来说都是盲盒——不知道在抱起哪一袋的时候,针头会刺破他的手。


    “实在是被扎怕了。”他说。今年8月,在同行的介绍下,他换了新的工作:在一家新开业的健身房当男保洁员。那里有男浴室和男卫生间需要打扫。


    如今,越来越多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据《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近5年来,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然而,在曹英与刘志华生活的这座甘肃东部小城,《庆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经济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相比第一、第二产业5%左右的增速,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第三产业增速仅1.9%。



    “跟男人和娃要钱,嘴咋张得开呢?”


    徐小芹去商场应聘那天,已经是2019年腊月廿一,年关将近。但等不到年后了,她一心想要驱散失业的焦虑,并且无比珍视这次难得的工作机会。


    关了自己的服装店,失去工作的生活仅仅过了一周,48岁的徐小芹就开始感到后怕:挣了一辈子钱,现在“跟男人和娃要钱,嘴咋张得开呢?”她四处打听,从朋友那儿得知了商场招聘导购员的消息。


    在徐小芹应聘的这家商场里,“少淑”装占55%,“大淑”占40%,老年女装只有5%。每家店都倾向于招更为年轻的导购员,也不是每家店都缺人。这就意味着,48岁的徐小芹在这里得到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不超过10%。


    朋友介绍的那家店是个经营皮包、丝巾、帽子等衣饰的小铺面,不太在乎导购员的年龄,只注重销售经验。这是难得的机会——经验几乎是徐小芹在劳动力市场上仅存的工作优势。


    她年轻时经营服装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连开了两家店,直到网络购物兴起后,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差。“以前一条街好多都是服装店,现在满大街的手机店。”她意识到,或许不是开店不行了,而是内容在变。截至2020年3月,全国个体工商户增至9586.4万户,快递、外卖、奶茶、手机店、培训已经成为更受欢迎的新兴行业。


    结束个体工商户生涯的不只徐小芹一个,与她同岁的朋友梁慧也在几年前关了饰品店,开饭馆的赵雅玲也停业了。有的“70后”已经迈入50岁。如今老之将至,这双手还能为自己再带来什么呢?


    像个高三学生一样学习


    任过小学老师、经营过药店、当过司机、开过饭馆的赵雅玲,在她50岁那年,决定成为一个学生。


    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早读,下午5点放学。简单吃过晚饭,又回到空荡荡的教室里,看书、整理笔记、做作业,一直到晚上11点,回到宿舍。


    这次,她想掌握一项技能——针灸与推拿。


    这个兴趣是她在诊所治腰伤的时候发现的。伤治好后,她甚至留在店里做了4个月帮工,给人敷药、加药,也学拔罐。但她觉得不够,自己找了一家专业的中医培训学校,交了9960元学费,入了学。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按摩学、针灸学,50岁的赵雅玲决定用她全部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消化这六门课。她几乎是班上最用功的学生,老师拿她的笔记给其他同学传看,她被称为“学霸”,还当选了班长,一度带动了全班的学习氛围——一开始没有人会上晚自习。


    毕业后,赵雅玲决定准备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在家跟着视频上课,每天平均学习6个小时。如果考过了,她打算向药监局申请开家诊疗所,一直营业到自己干不动为止。根据国家近年来的优惠政策,“4050”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以按规定免收3年内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赵雅玲还可以凭营业执照申请5000元的市创业补贴。


    如果考不过呢?她很爽快,“再考一年。”


    在成为瑜伽教练之前,46岁的李凤玲从来没有想过“一技之长”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她年轻时和丈夫经营一家饭店,后来又做了全职妈妈。5年前,她抱着锻炼身体的心态开始学习瑜伽,后来因为喜欢这项运动,为了提升技术,她考了瑜伽教练证书。再到后来,开始有瑜伽馆请她代课,逐渐地,李凤玲人生的第二个事业期到来了。


    去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凤玲接触到了短视频直播。她有了想象:“如果我自己成为一个主播呢?”萌生这个想法之前,她甚至还没有使用过短视频。


    于是每天早上8点,她开始在家里架起手机,打开直播,坐上瑜伽垫练习一小时。直播间偶尔进来几个人,偶尔退几个出去,她只管做自己的体式,自顾自地讲解。“十个人看也好,没有人看也好,我就是当自己锻炼了。”


    一天接着一天,开始有人关注她了,甚至粉丝越来越多——从三十几涨到了一百,又破了千,上了万。如今,她是拥有7万粉丝的主播。每天一早一晚,有近百人在她的直播间跟练——几乎是瑜伽馆一堂课所能容纳人数的5倍。


    去年10月,她在平台又开了小店,上架了瑜伽相关的用具和服装,开始成为带货主播。新的学习内容又来了——选品、上架、发货、售后,她又开始一步步摸索。如今,加上每周在瑜伽馆和健身房的五堂线下课,李凤玲每月收入能达到三四千元。网络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李凤玲是抓住这个机会的为数不多的“4050人员”之一。


    靠开店供养了一双儿女的梁慧最近又在学习新的育儿知识。她所在的城市正在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免费的劳务培训,包括育婴员培训、缝纫工(刺绣)培训、美发(美容)师培训、焊工培训等内容。梁慧是育婴员培训班的学生。


    入学那天,她从家里翻出了很久没戴的眼镜,白天背着书本去上课,晚上回来坐在餐桌前整理笔记,生活像一个高三学生一样紧凑。等拿到了相关技能证书,她想去家附近的月子中心上班。哪怕上不了班,仅仅为这一技之长,她也足够感到安心了。


    终于,自己不再是“无用之人了”。



    “我老了吗”


    尽管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四五十岁仍属于成年中期,应该担任着家庭和社会的“支柱”角色,但曹英体会到的只有强烈的疏离感。


    她是在3个孩子都成家以后,才突然有了这种感受。仿佛人生任务已经完成,待在家里再无事可做,也没有收入,她把这样的生活视为“坐吃等死”。


    工作是她和家里彻底闹翻后争取来的。丈夫不同意她出门打工,甚至放下狠话要和她“断了”。她第一份在火锅店后厨的工作,就是丈夫来店里硬生生打断的。


    曹英生气,但也理解,没了女人的家“冰锅冷灶”的,“他其实也想出来工作,但找不到活儿。”曹英丈夫今年60岁了,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男性的工作更少。之前他在城里的KTV里做保洁员,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干了,“他有高血压,不能熬夜。”


    有些时候,曹英也能感受到年龄的负累。“眼睛不行,记忆力不行。”最忙的时候,曹英一个人要照应5个包厢。好几道菜端进去,出来后,曹英就记不起是哪些了。又得再细细核查、回忆,想起来了,菜单的那一行行小字也够她瞪大了眼睛搜寻半天,才能终于把它划掉。


    独自出来工作后,曹英和村里人几乎也断了联系。在乡邻看来,一把年纪出去打工,做着伺候人的工作,多少有些不光彩。曹英不愿听人这么说,她觉得自己的职业“又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偶尔回去,她还是会刻意避开村里聚在一起跳广场舞的女人们,“不想听人闲话”。


    曹英孤独,但她找到了餐厅里和自己境遇相似的朋友。她们白天各自工作,晚上躺在宿舍里诉说各自的故事。曹英是同年龄段里待在这里最久的员工,迎来送往,每一次有人要离开,她都背过身去,不说话,只怕一张嘴,眼泪跟着就落下来了。


    想要见到人,是徐小芹需要工作的另一个原因。


    关了自己的店后,徐小芹与生意场上的朋友联系越来越少了,大家似乎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去年开始,她觉得自己的更年期症状加重了。空虚、烦躁,身体出现各种小状况。只有在商场这几小时的上班时间里,才能让她感觉“充实”些。即使看着人来人往,她也会觉得不那么孤独了,“有时候还能碰到熟人,一块儿聊几句。”


    和人聊天也成了宏彩兰会担心的事。


    12年前,她从市自来水公司下岗,孤身养育着3个孩子,她去过北京打工,又在家附近的酒店应聘保洁员,然后一直在那里工作到今天——她64岁了。


    64岁的宏彩兰依然把头发梳得高高的,画好眼线,涂上口红,出门上班。她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区域是1楼大厅、2-4楼的楼道和办公室、13楼的会议厅,还有2个电梯、4个卫生间。


    她觉得自己老了,没有什么别的优点能让别人接纳自己,就是老实和吃苦。“不管别人有没有看我,我一样做我今天该做的活。”


    几乎每一个新主管到任,这位超龄的保洁员都会面临一次失业危机。宏彩兰不争取,也不辩驳,只是继续“做我今天该做的活儿”,然后一次次凭着“老实、能吃苦”,把自己留了下来。


    每个月领到2600元薪酬的宏彩兰正在老去,但她不想成为一个“老年人”,她惧怕孤独和无用。


    这座酒店已不再繁盛,当她弯着腰一层一层清扫楼梯,她感觉心里很踏实,感觉自己有“余热”。

    2021-10-20
  • 我国文物行业首个职业技能标准颁布

    昨日,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于近日颁布的《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对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在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介绍,文物修复工作对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的规定,充分考虑文物修复师从业特征及基本要求,涉及13个职业方向,主要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内容和权重表四个部分。


    总体而言,《标准》规定了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文物修复师相应等级技能鉴定评价、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及综合评审方法进行了要求;提出了相关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以及应掌握的通用基本理论知识、安全知识、环境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理顺了不同职业方向的职业功能,并根据不同等级文物修复师在工作内容中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能力,掌握的技术理论、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安全规范等知识点进行了细分;合理匹配了不同职业方向、不同等级所对应的职业功能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权重。


    值得关注的是,《标准》将该职业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考虑到文物行业首次制定职业技能标准,行业及社会势必已经沉积了大量富有经验且工作年限较长的文物修复人员,《标准》分别在三、二、一级中对应增加了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5年、20年、25年(含)以上的开放申请条件,将相关职业、相关专业的范围尽量放宽,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从事文物修复工作。


    顾玉才强调,《标准》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推动文物修复向社会开放,对文物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标准》是建立我国文物修复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环节,对于规范文物修复师职业管理、推进职业技能评价科学化、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升文物修复质量、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1-10-20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团队飙升意味着什么

    2021年4月16日,在安徽农业大学内,大学生从创客空间的引导牌前走过。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各地大学纷纷开设大学生创客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把打印机缩小到钱包大小并实现随时随地打印、磁悬浮胶囊机器人让胃肠道检测不再痛苦、制成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攻克医学难题……


    你能相信吗,这些既接地气又充满创意的科研成果都来自刚20岁出头的大学本科生。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的4347所院校、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加了比赛。那些脸上稚气还未全脱的大学本科生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多项国家发明创造专利,也有不少人创建了公司并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截止到今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举办了七届。记者通过梳理发现,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报名参赛的人数为20万,之后,报名人数呈二三倍的迅速增长,第二届就达到了54.5万人,第三届上升到150万人,到今年,报名人数已经升到了956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七年来,累计共有603万个团队项目、2533万名高校学子参与到了这项赛事中来。


    就在今年大赛举办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税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将高校毕业生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20万元。


    中央的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大胆地加入创新创业行列。那么,飙升的参赛人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此多的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又会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大赛期间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本科生的创新更接地气


    “我大一就加入了现在的科研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赵嘉伟说,他们团队的参赛项目是应用于胃肠道检测领域的磁悬浮胶囊机器人。与目前普遍存在的胃肠道检测不同的是,他们的胶囊机器人可以在胃部做磁悬浮运动,检测过程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被检测者的痛苦和可能出现的创伤,同时还能大幅提升胃肠检测的智能化程度。


    今年大赛的一大变化就是在主赛道新设了“本科生创意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大学本科生的项目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联结得更为紧密。因为“接地气”,他们的创新项目更加让人耳目一新。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生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根’。因此,本科生的水平质量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因此我们新设了‘本科生创意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同时,今年大赛增加了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限制,意图就是让那些很稚嫩的、还没有功成名就的在校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与有着更多科研积累的硕士生、博士生相比,这些本科生的面孔确实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在科研这条道路上,年龄小不一定是劣势,他们反而有着无所畏惧的冲劲和闯劲。


    浙江大学的大四学生陈天润所带领的团队发明的便携式自行走打印机GoPrint,其创意就来自寝室内的一次次天马行空的“海聊”。


    陈天润认为自己是个“比较会搞事情”的人,他觉得打印机不一定非要固定在房间里、也不一定只能打印在A4、B5这样固定大小的纸张上,如果打印机能够随身携带,而且在任何想打印的地方,比如墙面、衣服上,都能打印自己想要的内容,“一定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于是,几个同学在寝室中“一拍即合”,便开始了发明创造。


    这个来自寝室中的创意,最终在今年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冲进了最终的冠军争夺赛,与来自国内外的另外5个团队同场竞技,最终获得了年度季军。


    创新创业教育已在高校逐渐走向成熟


    在采访中,很多学生都提到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给自己的帮助。


    如今,随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者成功走出校园,很多高校已经形成了很浓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


    “我们刚进入大学就有了导师,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课题,会定期跟我们沟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学生王新阳说,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刚迈入大学就能迅速进入科研状态,为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很多学校有类似的做法。


    南昌大学大四女生刘淼文介绍,自己进入大学后经过选拔进入了学校的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我们这个班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学模式,我们会很早接触临床,从一进校门就能了解到临床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刘淼文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制成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经过几年的研究,刘淼文和她的团队取得了很大的研究突破,现在项目已经拥有技术相关4项授权发明专利、两项正在审批的发明专利、相关SCI论文14篇、1项科技查新报告。


    除了帮助本科生尽快在科研能力上提升之外,不少学校也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帮助。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的王曲歌介绍,自己所在创业团队的第一批产品就是在学校的共享平台完成的。“我们的项目要创建自己的设备,但需要通过别的设备才能创建出来。这个设备就算买二手的也需要三五百万的投资。”


    据了解,西安交通大学构建了八大学科交叉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研发与测试软硬件平台,用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样机研制,同时还有从种子基金到天使基金的资金支持。


    与西安交通大学相同,很多学校出台了众多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


    比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全校学生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竞先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每一个参加训练计划和比赛项目的学生团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再遴选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团队组建创新创业训练营,邀请校内外专家指导,帮助大学生团队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和项目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从‘小众’向‘大众’转变,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革新,进而从根本上走出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中庸’的保守文化,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勇于挑战、擅于创新、具备强烈创业精神的新一代青年。”浙江大学教授吴晓波说。


    据了解,目前全国高校已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累计开课3万余门。各高校聘请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双创”教师,专职教师近3.5万人、兼职导师13.9万余人。因此,一大批“敢闯”又“会创”的大学生正在涌现。


    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颠覆自己


    这么多大学生走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么多大学生创业有几个能成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收获的成长比最终的成功更为重要。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大三学生范怡然从一进校门就被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感染,有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她的想法非常简单:“我想应该从所需要的不同专业里各找到一个同学,组成团队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每个人负责自己那个领域就可以了。”她的理解,就是“在学业之余进行创业”。


    在刚入大学校门的范怡然看来,创业就是一个重量级的选修课。


    带着这样简单的想法,范怡然加入了学校的“创业牛人”潘远志的团队,真的进入团队之后才知道,创业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时间不是由我来选择的。可能我正有课或者正在复习考试的时候,公司就有业务需要我到银行去办理。”


    范怡然学会了“创业之余学习”,只要稍有空闲,她就会把落下的课程补上或者先把后面的课程预习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本科生创业者都有继续上研究生深造的打算,甚至有的学生已经保送了博士。


    “如果想让自己的团队和公司有一个更好的前景,只有本科所学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在本科阶段就创业、现在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北京理工大学王云川说。


    创业的过程是不断颠覆自己的过程。


    王云川的创业项目是海上智能组网终端。王云川介绍,现在我国大型渔政船有卫星电话,但是小型渔船无法配备,因此,很多小型渔船出海10公里之后就联系不上了。他们的项目就是要改善近海渔船海上通联手段落后的局面。


    “以前我认为从科研到实际应用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研究出来了,渔民的出海条件就改善了。”王云川说。


    而经过创业的历练,王云川明白了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还要走很多步,而且每一步都不容易。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吴岩介绍,面向“十四五”,教育部将立足高等教育普及化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高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把自己所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寻找创新的新起点——这大概就是大学生身上“敢闯会创”的基因内核。

    2021-10-19
  •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如何理解“儿童友好”理念?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儿童优先,提供安全舒心的成长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城市正成为越来越多儿童成长发展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习惯于将儿童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附带问题考虑,城市建设主要基于成年人群的活动模式、使用需求,面向儿童的服务供给等存在缺位。


    《意见》称,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欧晓理表示,《意见》明确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5个方面提出24条重点举措,围绕托育、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交通出行等领域提出不少具有含金量的具体措施。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涉及行业多、领域广。”欧晓理说,国家发改委将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完善多领域、多部门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儿童优先原则融入社会政策;坚持“条块结合”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务实管用。


    补齐资源短板,满足儿童入园需求


    学前教育是儿童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姜瑾介绍,到202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29.2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818.3万人,全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


    “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总体看,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还不足。”姜瑾说,随着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快速流动和城镇化推进,一些城市普惠性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幼儿园“大班额”等问题还会更加突出。


    对此,《意见》提出,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补齐资源短板,提高保教质量。


    姜瑾表示,在增加城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要着重完善幼儿园规划布局,确保幼儿园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修订和调整城市居住区人口配套学位标准,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努力满足就近入园需求。


    多一份关爱,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以及其他困境儿童等的生活情况时常牵动着人们的心,是需要党和政府给予特殊关爱、兜底保障的最弱势群体。”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副司长李婉丽说。


    李婉丽表示,今后将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指导各地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推进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增长机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完善公益普惠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将更多儿童纳入制度保障范围,享受政策福利。


    同时,织密织牢儿童“保护网”,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途径,支持慈善组织围绕关爱儿童设立慈善项目,凝聚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合力,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沈海屏称,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实现儿童大病不出省、一般病不出县、头疼脑热在乡镇社区解决。


    “持续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治。”沈海屏说,以贫血、肥胖、视力不良、孤独症、听力障碍等儿童健康主要问题为重点,推广适宜技术,落实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策略;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病和罕见病诊疗体系,加强医疗救治服务;以信息化手段方便儿童看病就医。


    沈海屏表示,要以环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设施符合儿童生理需求、建筑符合儿童安全要求、医疗保健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为重点,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建设儿童友好医院,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医疗保健服务。

    2021-10-19
  • 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将迎来三审 草案作出了7个方面的主要修改回应社会关切

    如何缓解家长的家庭教育焦虑,家教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如何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教短板怎么补齐……10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将于10月19日至23日举行,将审议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等。草案作出了7个方面的主要修改,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


    家教法草案进一步明确妇联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今年8月,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进行二次审议。臧铁伟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3人提出的265条意见,另收到群众来信3封。主要意见包括:进一步修改完善家庭教育的定义,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界限,修改完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关家庭教育职责;进一步加大国家支持力度,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有关职责;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的管理,明确服务规范,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等。经过认真研究,多数主要意见已吸收。


    “根据各方面意见,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三次审议稿拟作如下主要修改。”臧铁伟说,一是,完善有关家庭教育概念和家庭教育内容的规定,进一步厘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界限,更加充分地体现家庭教育的特点。二是,针对有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有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等行为疏于管教的突出问题,增加有关规定,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相关职责。三是,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明确要求,补充完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协同等内容。四是,考虑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较多困难,增加相关规定,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家庭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帮助。五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妇联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六是,进一步明确委托照护情形下被委托人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法律责任。七是,进一步做好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衔接,防治不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的问题。


    家教人员准入是否有要求?家教法草案:未作明确规定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臧铁伟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有针对性作出一些规定:一是,明确省级人民政府或者有条件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规范和评估规范。二是,明确教育、民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三是,明确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制定家庭教育服务规范,组织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未对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准入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臧铁伟说,有关部门、地方或者行业可以结合实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对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或者要求。


    家庭教育焦虑怎么缓解?家教法草案:家庭教育强调立德树人


    在臧铁伟看来,当前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焦虑情绪,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共同推动解决。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也从家庭教育角度作出一些规定,帮助缓解父母的焦虑:一是,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强调立德树人,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是,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引导父母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三是,明确父母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四是,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五是,从国家、社会多角度,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协助的责任。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难题如何解?家教法草案:教育部门、妇联应提供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较多困难,应当采取更精准的措施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家庭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帮助。”臧铁伟说,为此,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增加规定:“设区的市、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措施,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档立卡,提供生活帮扶、创业就业支持等服务,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服务,引导其积极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2021-10-19
  • 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 他们为啥选择返乡创业?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发现、挖掘、培养优秀青年,筛选审核形成“好苗子”储备库,吸纳一批返乡创业青年,鼓励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图为近日,临安区清凉峰镇新农人创客中心内,返乡创业青年俞冬红在展示柜前整理货物。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在贵州正安,“80后”返乡人员创办的“贝加尔”吉他厂,去年创下收入近亿元;在江西德兴,回乡创业的郑智刚正盘算着新建工厂,带动更多人就近就业;在山东菏泽,退伍军人李卫华打造的创业孵化基地,孕育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


    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下称《通知》),勾勒了这样一幅画面——


    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打磨、上弦、喷漆……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沿着操作台一字排开。伴随机器轰鸣和刺耳的打磨声,一把把身形挺拔的吉他由此诞生。拨弄琴弦,声音悦耳。琴声源源不断,飞出大山——这是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国际吉他产业园区的一处景象。


    在园区百余家吉他厂中,5岁多的“贝加尔”小有名气。创办这家吉他厂的“80后”老板赵山,正是一位返乡创业者。返乡之前,赵山在贵阳市从事IT行业。回家创业,缘于他与朋友的一次交谈。


    “和朋友聊天时,了解到老家在发展吉他产业,就有了创业的念头。”赵山此前从未涉足过这个行业,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没干过这行,但我在电商领域有经验。走电商销路,我有信心!”


    2016年6月,“贝加尔”吉他厂正式落地。不同于多数吉他厂主攻吉他代工,“贝加尔”搞起了网店,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销量领先。红火的生意,吸引了当地不少年轻人加盟“贝加尔”电商部,在家门口当起“白领”。


    同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郑智刚提及最多的是“乡愁”。


    初中毕业后,郑智刚离开江西老家,来到浙江嘉兴一家无纺布设备机械厂打工,一干就是8年。2010年,已熟练掌握相关工艺的他决定自己创业。同年,杭州智玲无纺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浙江杭州落地。发展至2018年时,公司年销售额已达6000多万元。也是这一年,郑智刚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漂’了这么多年,一起出来的亲友都很想家。”在郑智刚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总是灯火通明。后来,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家成了“空心村”。他期盼着,能再次看到家家户户的灯重新亮起来。


    2018年6月,郑智刚将企业迁回江西德兴,创办了江西德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此前的创业经历,让他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回乡后,不但自家企业发展红火,还带动了当地多家上下游配套设备工厂落地。一些过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在他的工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这样的故事,如今频繁在全国各地发生。


    近几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数量不断攀升。统计表明,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


    “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指出,创业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和当地就业,从而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改善经济条件的同时,乡村文明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比如,部分地区将原先闲置的土地运用起来,建成创业园区等。这有利于倒逼乡村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1-10-19
  • 一位90后班主任的“在校一天”

    由瑄正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词组





    由瑄中午为同学们分饭





    由瑄陪同学们上课间操





    由瑄批改作业从来不画“×”


    10月17日,北京“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实施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学校教育主阵地”无疑成了社会聚焦的关键词。“主阵地”“主”在哪儿?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上周二,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跟踪采访了一位普通90后班主任,从这位普通的年轻语文教师的在校一天,不难看出“双减”政策给校内教育带来的深层次变化。


    课前


    提前1小时到校开始“早看管”


    7点左右,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的校门口已有学生入校,一位身穿黑色长裙、背着卡通帆布包的高个女生一路小跑,急匆匆走进校门。她就是四年级3班的语文老师由瑄。虽然入秋气温很有些凉意,但她额头还是有了一小排细密的汗珠。此刻她正回头对记者说:“刚把三岁半的儿子送幼儿园了,耽误了一会儿,得赶紧去教室照看早到的学生!”由老师的声音由“弱”变“强”,秀目中也放出了一种自信,让人联想到时下热映的《长津湖》里,性格温儒的伍万里提枪“上阵”——由瑄此刻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教学楼四年级3班教室。的确,这位年轻教师今天的“战斗”就此拉开了序幕。


    教室里已有几位同学坐在了座位上。“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复习,也可以预习新课或者阅读课外书。值日生同学可以开始值日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来问我。”别瞧年轻,可是由瑄已经有了九年的教学经历,一旦站定在讲台上,她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沉稳气”。


    为保证学生睡眠,本市“双减”政策规定,学生早晨上课时间从8点推迟到8点20分,但由瑄本人却并没有因此延迟到校。“不少家长因工作等原因,就会早一点送学生到校。到校后我们老师得负责安排早到学生上课前的这段时间。”由瑄说。


    早晨第一节课


    “分层教学”是这样实施的


    8点20分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由瑄的语文课。两个月前“双减”政策中,学校是“教学育人主阵地”的概念让由瑄记忆深刻。“双减”实施两个月来,她每每站在讲台上,望着下面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儿,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思索起“主”字的内涵:她在储物柜里自费买了糖果、小礼物,就是为了鼓励同学回答问题时“主动”思考;她留“分层作业”,是为了鼓励同学“主动”分析;她创立“班币制”,也是旨在鼓励同学“主动”行事……


    “蝙蝠的睡眠特点是什么?”这堂课,由瑄将为同学们分析解读《动物的睡眠》这篇短文。当她把第一个问题抛出去之后,“冬眠!”成了不少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案。但是有一位小女生却做出了“深度补充”。她说:“阅读题里说到‘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因此,我觉得蝙蝠的睡眠特点应该在冬眠的基础上,加上‘倒挂’二字。”听了这位小同学的分析,由瑄说:“老师特别欣赏你能在阅读中认真发现、提出自己独特理解的精神,你很棒!”其他同学都羡慕地鼓起掌来,由瑄和大家一起鼓掌,对这位同学的思考表示赞赏。


    在课堂上,由瑄还需要随时观察学生们的状态。一位女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没想好第二个词怎么组,当她开始打磕巴的时候,由瑄迅速请其他同学进行了补充,将尴尬化解于无形。“这个学生平时比较害羞,在课堂上如果让她‘撂荒’站在那儿太久会打击她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男生,上课一直晃头晃脑不听讲,由瑄看到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的身边,很自然地用手搭在这位同学的肩膀上继续讲课。但见这位男生双肩微微一抖,瞬间安静了下来。由瑄课后对北青报记者解释说:“用我的搭肩的‘小动作’,制止了他的摇头晃脑的‘小动作’,又给足了他的面子。什么是分层教学呢?我理解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实际的接纳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各自的收获。哪怕在具体的知识点上没有完全掌握,但一堂课下来,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和老师保持默契,也算是收获啊!”


    第三节课


    判作业错题错字不划“×”


    9点05分到9点40分早操后,由瑄第三节课没安排,于是进入“批改作业时间”。“控制总量、全批全改、加强面批、及时反馈”是此次双减政策对作业的基本要求。对此,由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受颇深。这学期,学校要求给学生留的作业少而精。因此由瑄所在的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严格审核每班的作业量,每位老师所留的作业都要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并根据各班实际来操作。“还会将比较好的作业范例分享给大家。年级组每次讨论如何留作业都非常严肃。”由瑄说,为了精准估量时间成本,有的作业她自己会先行模仿学生的状态提前写一遍。


    除了语文作业,作为班主任,她还要协调数学和英语两科老师留作业的量,每天都要跟两位老师沟通留作业情况。


    例如,由瑄看到当天“作业公示栏”写着“数学黄皮16页,英语改听写错词”。由瑄特意与数学老师通过微信沟通了“数学黄皮16页”的内容,得知这其中70%至80%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课上完成了。由瑄说,此前,留作业对于老师来讲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就得“先学生之学而学,先学生之写而写”。


    说到批改作业,由瑄介绍说:“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刚讲过的知识还得再收上来进行复批,如果还存在某些普遍问题,那就再有针对性地公开讲授一遍。如果是个别问题,那就在课后一对一单独辅导。”由瑄说,小学生们的作业,需要修改到完全没有错误,有时候甚至进行三遍批改,通过作业让学生彻底消化课上知识。


    北青报记者看到,由瑄批改的作业本上,没有传统代表错误的红“×”,而是以小圆圈或者红点代替。由瑄解释道,在校内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提倡用明显的错误符号来否定学生的努力,我们会用小圆圈或者红点标出来,目的是提示学生们这里需要修改,改对了还会得到一个对钩,以此来鼓励同学们。


    课间休息


    站在楼道里和学生聊天


    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后,由瑄走出办公室,来到教学楼走廊。她的眼神在教室内外扫来扫去,注意着每位同学的动态。“慢点跑、别滑倒”是她的口头禅,这时候,由瑄俨然变成了一位耐心的大姐姐。课间的几分钟里,由瑄凭借聊天,和很多同学成了忘年交的“闺蜜”。沟通热门影视、分享最新发现……“四年级3班,是我今年新接的班级,刚开始同学们都不太熟悉,我就是用课间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跟我建立起信任感。”由瑄说。


    由瑄还透露,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在班里创立了“小班长”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做班长的机会,为班集体服务,为同学们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她还在班中实行“班币制度”,将整班学生模拟成一个公司,学生每天完成学习、完成作业,就像爸爸妈妈在公司里完成业绩一样,业绩越高赚的“班币”就越多,还可换取小礼物的奖励,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中午时间


    看管吃饭回复家长咨询信息


    从中午12点到下午1点40分是学生们的午餐和午休时间,由瑄就要变身“保姆”帮同学们分午饭、看管午休。


    “中午需要在教室里为孩子们一一分饭、盛菜。”由瑄说,“谁的汤撒了,谁不好好吃饭等都得关注到。”午饭之后,由瑄还需要照看同学们午休。由瑄鼓励同学们午睡,也允许他们带着抱枕来学校。不午休的同学可以阅读课外书。学生午休,是一天中由瑄唯一的“静心”时间,利用这段时间,由瑄和其他老师一样,集中处理学校的工作安排及家长的询问信息。“一些工作上的信息,有时候太忙了,顾不上看,有遗漏的,别的老师看到了都会互相提醒。”


    下午课后服务


    协助管理课后活动


    下午接着连续两节语文课,忙碌了多半天的由瑄稍感疲惫。她抽空来办公室喝口咖啡提提神。她喜欢将自己的办公桌布置成粉紫色,桌布上印着彩虹、云朵等卡通图案,还印着“瘦”“嗨吃不胖”“戒咖啡、戒糖、戒奶茶”等减肥励志词,几十只五颜六色的签字笔一排排地放在收纳盒里。颇具匠心的布置就像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这里,她常常有片刻的心驰神往。


    转眼4点10分,到了放学时间。本市“双减”政策要求各中小学课后3点半服务要更加丰富,不但有素质教育的课程,还有课堂延伸辅导;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将课后服务分为两部分,周二、周三放学后,学校提供了43门素质类的兴趣社团活动供同学们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上选择。周一、周四和周五三天,则为每个班集中课堂延伸辅导的时间。由瑄不仅要在周一、周四和周五为同学们课业答疑,周二和周三还需随时关注孩子们参与兴趣社团的情况。


    当天的课后服务内容是兴趣社团。由瑄不断与家长协调孩子的接送事宜,同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兴趣班的学习情况。“我们家孩子今天上葫芦丝社团的情况怎么样?”“今天校门口哪个位置接孩子?”……由瑄的手机上不时收到家长们的咨询微信,她都一一耐心作答。


    送走课后服务的最后一拨学生,已经接近6点了。天已经擦黑儿,由瑄一边准备下班,脑子里一边开始想念自己的三岁半的儿子,她恨不得一步跨回家去。她心里盘算着:回家后先哄哄儿子,再在灯下继续备一下明天的课……


    记者手记


    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有人说: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这一“泪”一“笑”,可谓道尽了从教者的体验。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由瑄老师一天下来,深深感到“累”从心生,而“乐”亦从心生。


    “双减”政策下,相信每一位教师首先感到的是时间底线的压力。“迎来朝阳、送走晚霞”,在岗11个多小时,从学生的课堂教学到看护午饭午休,从作业反馈到课后服务时的家教沟通,班主任的岗位角色要串接起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其脑力、体力的强度可想而知。


    但是,一天的时间和精力分配还不能平均用力,课堂上,要保证把教育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留作业,要分层设置,力避重复,加强面批,针对讲解;课后服务,还要给学生个性发挥留出充分施展的“空间”。凡此种种,既要有“擘两分星”的准度,又要有“百发百中”的精度,师生沟通、教案安排、环环相扣、不能拖沓。难怪由瑄老师说新学期刚开始的前两周有点手忙脚乱,有时候承受不住压力,几乎落泪。


    辛苦是真辛苦,然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的“时”与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势”,又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无法回避的现实要求。适应这种“时”与“势”,应该成为教育主阵地里每一位教师的主动追求和内生动力。


    在哪些方面追求?北青报记者通过贴身采访这位一线教师,最大的感受是,追求创新就是在营造快乐教育;主动思考就是在探索希望的未来。当由瑄老师用“班币制”鼓励同学们提高学习质量;用“分层作业”让同学们人有所归、心有所得;用轻轻的一个小动作让同学们体会到“尊重的力量”时,就是尽力在看似平凡琐碎的岗位上发挥着教师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针对“双减”政策下“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总要求,由瑄作为语文老师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变成了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探究当中解决问题;她还尝试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聊天,通盘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随时“补短板、强弱项”。“我也在反思,课堂上怎样更好地做到由一个完整的问题串联下来,让学生们互相提问,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她说。


    事实上,这样的创新和思考正是一位教师“奋斗的泪泉”(冰心语),也更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我们不难想象到,当前全市上万名班主任无疑都正在如此这般日复一日的“累并快乐着”,唯如此,双减下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才能筋信骨强,日益挺拔。

    2021-10-18
  • 别让“伪勤奋”毁了孩子

    早出晚归地上学,周末也不休息,奔波在各个辅导班。每天晚上也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一直在刷题学习,甚至到深夜。


    久而久之,这种“壮举”感动了家长,也感动了自己。可一到考试却傻眼了,朋友十分不解,他儿子小刚平时明明很努力,成绩咋这么低呢!


    听完朋友的描述,我郑重告诉他,答案其实就在:这是一种“伪勤奋”。


    “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孩子付出的时间很多,但往往没有相应的回报。具体表现是:打疲劳战,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白天却昏昏欲睡,学习低效甚至无效,这是自欺欺人的努力;上课时只是忙着记笔记,却没有用心听课,没有跟随老师的指挥棒转,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课后刷了很多题,也花时间整理错题本,可厚厚的错题摘抄本只是无灵性的壳,没走学生的心,几天后错过的题还是做错,工整的错题本成了摆设;看着答案哪题都会,没有答案无从下手,做题不用心思考,就不会举一反三,做得再多,也无益。相应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各科学习没有合理规划时间、学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看手机、刷很多题但是遇到难题就跳过,不去思考……


    “伪勤奋”最明显的特征是学习没有目的性,耗时多、收效少。都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但一定要真勤、真学、会学、乐学、学会!为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低质量的勤奋,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要想做到真正有效的勤奋,就要合理分配时间。


    勤奋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勤奋也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没有效率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其次,学会专注做好一事。“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跟,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学习多长时间不该是衡量勤奋的标准,归根结底还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学进去了”。“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精神分散。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心里若是充满阳光,人生即便下雨,也会如春雨般温暖。人这一辈子,归根到底是对自己负责。越王勾践10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复国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书写不朽篇章;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制心一处,持之以恒,无事不办。


    再者,学会科学学习方法。学习需要努力,没有捷径,但也要有方法。要有目标、有计划、真听讲、多思考、勤练习、高效率。任何没有明确目标和产出的努力都是无效努力,是用一种假的勤奋安慰自己、麻痹他人,结果只会“事倍功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生活中的“小刚们”比比皆是,他们在学习上时间没少用,貌似很勤奋,但是效果不佳。上课不听讲,人在教室心跑天外;不愿动脑,作业多图省事靠抄袭或百度;贪求好成绩,考试想作弊;连轴转上辅导班,但都是被父母“挟持”去的,自己无兴趣,出工不出力——好的学业成绩不是免费午餐,不是守株待兔,不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更不是靠疲劳战。


    孩子的学习,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比谁更用心。敢立鸿鹄志、勇做奋斗者,勤求真学问、苦练真本领,愿知行合一、甘做实干家,相反“伪勤奋”,那是掩耳盗铃,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2021-10-18
  • 大凉山里的“妞妞合唱团”

    “妞妞合唱团”的成员们在草地上唱歌。





    “妞妞合唱团”的成员“粉妞妞”在家中给牛喂草。


    不惧密林深处的豺狼,敢于深海浅滩与蛇蝎作伴,父母不会永远陪在我身边,我能洗衣做饭,自力更生……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是勇敢的妞妞。


    ——————————


    路面因为刚刚下过的雨水变得有些泥泞,走了约半小时的山路后,乡村教师吉布小龙带着合唱团的“妞妞们”坐在山顶草坪上。他用吉他伴奏,9个女孩围着他放声歌唱:“不惧密林深处的豺狼,敢于深海浅滩与蛇蝎作伴……”不远处的青山峰峦起伏,山顶上云雾徜徉。


    另一名教师阿吾优发趴在草丛中,用手机记录下这一画面。


    这是“妞妞合唱团”的表演现场。因为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天真烂漫的歌词,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大槽乡中心小学的两名教师和40多个彝族女孩组成的“妞妞合唱团”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关注。


    一位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妞妞合唱团”的表演后留言道:“所有的小朋友眼睛里都闪着星星。”


    因为这群妞妞,他们重燃音乐热情


    在彝族家庭里,父母一般把女儿唤作“妞妞”。“妞妞合唱团”所在的大槽乡位于凉山州普格县北部,平均海拔2011米,是典型的彝族村落,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烤烟、核桃、花椒为生,作为中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直到2020年12月,凉山州普格县才成功脱贫。


    大槽乡中心小学在村口不远处。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学生们有了明亮的教室,校园美丽整洁,一进门,便是篮球场和广场,国旗杆立在中央,带有彝族装饰图案的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楼围住广场。在教学楼背后,是足球场、食堂和教师宿舍。学校门前就是村里的主干道,最窄处仅能容一辆车驶过。


    2017年,吉布小龙来到这所小学教书。他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刚毕业时,他想成为一名歌手,辗转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在酒吧驻过唱,也参加过选秀节目。直到2011年他24岁时,父亲偷偷给他报了当地的教师资格考试,他才回到家乡,成为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6年后,调到大槽乡中心小学任教。


    “妞妞合唱团”的成立是一个偶然。2018年,吉布小龙在操场上弹吉他唱歌,几名学生好奇地凑过来。至此,他便萌生了组建合唱团的想法,“刚开始时,只有4个人,慢慢壮大到几十人,刚开始也有男生,但很遗憾他们没有坚持下来。”吉布小龙说。


    合唱团也让吉布小龙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阿吾优发,他同样来自本地的彝族家庭,也曾怀揣音乐梦到大城市闯荡。2018年儿童节前夕,二人写下了一首原创歌曲《下雨了》,“妞妞合唱团”带着这首歌在普格县中的文艺演出中亮相,得到学校的支持,一路发展壮大。


    “我们创作的歌曲,源自儿时的记忆和当地的生活。”吉布小龙说。合唱团的歌曲,均出自两位老师之手,在慢慢的摸索中,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吉布小龙和阿吾优发合计,根据自己儿时的记忆和当地的特色,创作彝族儿歌,后来这也成了合唱团的主要创作方向。


    于是,他们开始根据童谣创作歌曲——


    “咕噜砸砸格,修好大房子,邀请好朋友来做客。咕噜砸砸格,我是做饭小能手,美味佳肴我都能吃完……学校生活多快乐,只有知识才能构筑自己的梦想。”(《咕噜砸砸》)


    “狼来了,狼来了,山羊宝宝没有躲!狼来了,狼来了,山羊妈妈无所畏惧……啦啦啦啦啦耶,团结多可贵,妞妞,团结!”(《狼来了》)


    从沉默寡言到敢笑敢唱,妞妞们找到自信和勇气


    正如《勇敢的妞妞》中所唱的那样,“父母不会永远陪在我身边,我能洗衣做饭,自力更生……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是勇敢的妞妞。”“妞妞们”并不畏惧蛇蝎与豺狼,却害怕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的那种孤独。


    吉布小龙告诉记者,大槽乡以农业为主,农忙一旦结束,村民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独自上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合唱团里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八九岁便开始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有时还要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儿。


    为此,吉布小龙一度十分担心,父母陪伴的缺失是否会让孩子们的性格逐渐内向、自闭。作为乡村教师,他希望用音乐带给他们力量。“参加合唱团后,妞妞们在音乐的陪伴和网友们的鼓励下逐渐变得自信开朗了。”他说。


    从小父母离婚后,机默就跟随父亲生活,后来继母又生了3个孩子。17岁的她因为当地“控辍保学”的政策刚从六年级毕业。


    合唱团里年龄最大的机默就像“妈妈”一样,照顾其他年龄更小的孩子。从家到学校的路途遥远,她帮助年龄更小的孩子爬山、穿过树林小溪。她说:“在合唱团的时间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光!”


    合唱团里的保机莫尔各今年13岁,在学校读五年级,家中一共4个孩子,父亲却因为意外去世,母亲不得不独自撑起这个家。


    从家到学校,保机莫尔各需要走两小时的山路。每天上下学路上,保机莫尔各总会把《勇敢的妞妞》挂在嘴边,不断哼唱。吉布小龙曾告诉她,这首歌就是为她而写的。从那以后,保机莫尔各不再害怕阴森的山林与悠长的小路,学习成绩也不断提升,直至成为班级里的第一名。


    一个合唱团的妞妞说:“之前我只有一两个朋友,但现在全班甚至全学校的同学都是我的朋友。”


    妞妞的歌声飞出大凉山


    2018年至今,吉布小龙已经创作了10多首歌曲。这3年多来,合唱团从最初只有4人的小团队发展到40人的规模。有的学生毕业了,又不断有新的学生加入进来。“孩子们更加快乐、勇敢、开朗……”看到妞妞们因音乐而改变,吉布小龙也收获了“作为老师的幸福”。


    在社交媒体中分享了孩子们的表演后,这个小小的合唱团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2021年5月,吉布小龙分享了一条介绍合唱团的视频,询问孩子们的愿望。这些愿望都很简单,有人想去大城市看看,有人想要一把吉他。后来,有网友直接给他们寄去了吉他和衣服,还用歌词鼓励她们:“勇敢妞妞,不怕困难。”


    随着孩子们的歌声渐渐飞出大凉山,“妞妞合唱团”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获得许多网友点赞。大凉山的深处,远行的步伐因歌声变得不再艰难。


    吉布小龙表示,虽然自己不能改善妞妞们的生活条件,但音乐却能给予她们鼓励,在她们的心中种下一颗走出大山的种子。而吉布小龙和阿吾优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着孩子们的歌声和希望走出大山,让她们走上更大的舞台。

    2021-10-18
  • 爸爸“施魔术” 把字变成画

    右为李银广设计的“字画”作品。





    马语欣创意姓名画





    潘梦筱创意姓名画


    小朋友学认字,原来也可以这么好玩!一个个汉字,化身成充满童趣的画作。小朋友们看到,不禁惊呼:“哇!原来这个字这么好看!”


    汉字“魔术师”是一位二年级小朋友的爸爸。为了让女儿和班上的同学学得快,记得牢,他把汉字画成画,让孩子们将汉字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


    爸爸“施魔术”孩子乐开怀


    何春娜老师是广州大学附属小学二年(3)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爱笑、爱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她,已经在讲台上耕耘了11个年头。她一直认为,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不仅仅是枯燥的认字、写字、背课文、做题。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她想了很多脑洞大开的办法。


    上个学期,何春娜在教孩子们认字的时候,突发奇想:我们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如果能在孩子学习汉字的时候,创造一些画,让他们猜一猜,也模仿着画一画,学习会不会变得更有趣呢?于是,她找到了班上李博希同学的爸爸李银广。作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老师,李银广一口答应下来,很快投入了创作。


    在接下来的三四天里,李银广开始在平板电脑上画字。“虽然画过很多画,但这次感觉还是不一样,这些画是教学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通过画把字记劳。”李银广说,在设计“字画”时,他非常注重偏旁部首,希望孩子们通过偏旁部首,更深刻地理解字的含义。同时,他还画了很多形似字,让孩子们掌握字形与字义。例如,李银广画了“闻”“问”“闷”,在“门”字里画上了耳朵、嘴巴和心。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这些字代表什么意思了,也不容易弄混淆。


    在设计的过程中,李银广还和女儿有过有趣的互动。他设计的第一个字是“何”。当李银广把画好的“字画”拿给女儿看时,女儿兴奋地说:“这不是何老师的何么?太好看太好玩了!”女儿的反应让李银广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这样的形式。


    希望孩子记住


    学习之路的快乐瞬间


    拿到李银广创作的十几幅“字画”后,何春娜惊喜异常。在教学到生字的识字方法时,她便拿出了李银广的画。孩子们瞬间发出了惊叹。


    “原来汉字还可以这样画呀!”“原来这个字的左边还能变成这样的呀?”“原来,相同结构的字,在画里这么容易区分呀!”通过偏旁部首识字、解字这一重要知识点,在孩子们眼中成为有趣的游戏。


    何春娜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画自己的名字。在巡视课堂时,何春娜被孩子们逗得乐不可支。班里有三个姓马的同学,在画自己的姓时,有一个孩子画成了一匹马,另一个孩子画了一条马路,第三个孩子画了一个马桶。同样一个字,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不同。孩子们的无边创意,让何春娜觉得太有意思了。在她看来,画得好看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的创意。


    “这样的课堂并不是常态,在识字过程中,老师示范写字、孩子们描红、订正、老师评价反馈,一个都不能少。但这样的活动又是有意义的,它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学习肯定是有不容易的时候,但也有趣味盎然的时候,我希望孩子们能记住这些快乐的瞬间,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时候,这些快乐的记忆,或许能激发他们面对学习困难的勇气。”何春娜说。


    给孩子的成长


    多一些留白空间


    虽然对孩子教育上心,但李银广却并不愿意“鸡娃”。在他看来,人生路很长,不是百米冲刺。孩子假期上各种学科培训班,短时间或许能提高成绩,但牺牲了其他爱好和美好的体验。孩子总是很疲惫,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不想把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刻都规划得清清楚楚,而是希望她能有更多自由自在的时光,多去博物馆、美术馆,培养审美和情操。”李银广说,自己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还很调皮。但因为爷爷和爸爸是练书法的,他也跟着练书法。曾经的他,也因为成绩不好自卑过。但小学的数学老师有一天由衷地夸他:“你的字真好看。”从此,他喜欢上了这个能看到他闪光点的老师,也喜欢上了数学,他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重拾了对学习上的自信,其他科目也赶上来了。


    他一直坚持练字,后来又走上了美术的道路,并成为大学老师。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明白孩子的成长并不只有一条路。为此,他更注重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


    “少一些规划,给孩子成长留白,让她更多跑跑跳跳、到处玩一玩的机会,孩子对学习可能会更感兴趣。”李银广说。

    2021-10-15
  • 名校硕士开摩的,积极人生何谈“浪费”

    英语专业毕业、硕士就读于中山大学、裸考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曾在英语培训机构任教……当这些光鲜标签与“失业后开摩的”联系在一起,不少网络围观者都深感惋惜,甚至觉得当事人“浪费学历”。然而,身处舆论漩涡之中的当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态度却很豁达,“跑摩的只是暂时过渡……并不认为自己跑摩的就是浪费学历,如果什么都不干在家待着,才是真正的浪费学历”。


    人生浮浮沉沉,能屈能伸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相较于那些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选择“躺平”的人,这位乐观的摩的司机,确实值得点赞。“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靠自己双手赚钱养家,靠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样的选择不仅不是浪费,而且更显人生态度的积极。


    这件事引发的舆情中,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对“名校硕士失业开摩的”的热议与不理解,折射出对于学历、职业的刻板成见,“什么人只能干什么工作”的僵化观念根深蒂固。


    从人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角度看,“专业对口”当然有道理,“用非所学”是否合理当然值得探讨,但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人们的择业方向也越来越多元,“跨界”就业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正常。在这方面,颇有说服力的案例是,当年轰动全国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择业时没有被传统观念束缚,通过卖猪肉一样实现了人生价值。


    不管是自称“暂时性过渡”的硕士摩的,还是此前的“深圳中学教师面试者超一半是博士”,全社会在看待学历、择业等问题时,希望能有更多平常心,让“名校硕士开摩的”“博士当中学老师”不再成为“新闻”。

    2021-10-15

  • 首 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