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大学:在科技小院里传承优良学风

    炎炎夏日里,几名戴着草帽的年轻人,鞋上全是泥巴,头上满是汗水,穿梭在农场里。他们正在开展澳洲坚果种植技术试验,并记录分析数据,为农户进行技术答疑……


    这是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里的日常图景。为推动当地澳洲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广西大学成立了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该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目前,广西大学已建设19个科技小院。该校师生在科技小院中传承“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风校训,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学风要“走到田野里”


    目前,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入驻了来自广西大学农学院的陈贞洁、廖世明和广西大学林学院的鲁进韬3位研究生,并由广西大学薛进军、罗献宝和胡平3位老师共同指导。


    薛进军尤为重视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在指导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里的研究生开展试验时,他常常鼓励学生不要怕吃苦,更不要怕失败,要放开手脚进行实践。谈到培养学生的方法时,他表示:“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田野里,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近年来,广西大学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把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入驻科技小院的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艰苦的条件,将广阔的田野视作追逐科研梦想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舞台。


    陈贞洁在入驻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的第一天,就在她的工作日志中写道:“我接触澳洲坚果时间尚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基地实践是学习农艺技术最好的课堂。”廖世明表示,在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的工作经历使他更能吃苦,也更细心了。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已对十几个种植区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能记住一棵因速衰病坏死的果树的具体位置。为了回答农户关于种植技术的疑问,他们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笔记本上的试验数据记了一页又一页……在坚果园里,这群年轻学子不怕辛苦,踏实肯干,传承弘扬着广西大学“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


    优良学风助力乡村振兴


    1932年,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在为《广西大学校歌》作词时提出“保卫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西大人传承发扬这一宗旨,为建设广西奉献力量。


    据介绍,科技小院是西大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成为西大人理论结合实践、发扬传承求真务实学风的有效平台。通过专家团队进驻和科技人员(研究生)常年驻扎相结合的方式,科技小院不仅提升了学生个人的科研水平,还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不少实际生产难题,为地方建设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扶绥夏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助理何伟给予科技小院高度评价,他认为,入驻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的老师和学生所开展的十余项技术试验,帮助公司解决了技术难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据悉,2021年,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面向种植户、学校、企业以及政府人员,共开展了152期线下培训,培训人次达5900人,为扶绥县43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的100亩澳洲坚果示范园提供技术服务。凭借着良好的澳洲坚果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广西扶绥坚果科技小院获得了2021年度“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荣誉称号。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老师与学生们奔赴农业生产一线,将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展现出潜心钻研、求真务实的学风。(实习记者孙瑜通讯员黄家池黄海珠)

    2022-08-12
  • 三代“职教人” 传承“机电情”

    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王兴东(中)、许超(右)和刘世雄在查看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设备(8月8日摄)。


    从一名大专学生,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再到就读本科并最终成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36岁的许超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诠释了“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2005年高中毕业后,许超来到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学习。在校期间,许超刻苦学习知识、苦练专业技能。现任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的王兴东曾担任许超的实训教师,在王兴东的言传身教下,许超的技能水平得到很快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2008年,许超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随后被保送本科继续学习。


    在恩师王兴东的感召下,本科毕业的许超选择回到母校任教。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技术能力,许超参与创建了学校的索源数控社团。在社团实训中,从量具摆放到规范测量动作,许超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向学生传授着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他的指导下,很多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已在学校任教的刘世雄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在刘世雄眼中,许超既是老师,更是兄长和榜样。正是在他的感染下,刘世雄从大一就开始在社团中苦练实操技能,随后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沿着许老师的脚步最终也回到了母校的三尺讲台。“我要将知识、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刘世雄说。

    2022-08-12
  • 分类管理破除“千校一面” 推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好大学的标准不止一个,高校分类评价尊重了高校多样性的基本规律,需要持续吸纳高校深度参与高校分类评价体系的迭代更新,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绩效评估、诊断分析和价值发现等功能。多样性也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只有不同类型的高校都追求卓越、办出特色,高等教育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全面支撑。


    张端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究竟怎样才能公平、客观地评价大学的办学水平?近日江西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江西省教育厅出台的《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从构建高校分类体系、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实施高校分类评价出发,加快推动高校内涵特色发展。


    其实,江西的做法并非首创,近年来,高校分类管理已在我国遍地开花。


    为不同的高校分别设置发展路径


    “高校分类考核管理的目标,是为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突围’。”江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技日报记者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实施办法》立足江西高校实际,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江西普通本科高校总体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其中研究型又分为学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


    江西省教育厅根据江西高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具体分类标准,结合学校申报意愿,统筹研究确定各个高校类型,正式启动了对43所普通本科高校的分类管理,其中4所高校定位为学术研究型高校、9所高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高校、30所高校定位为应用型高校,并计划后续从应用型高校中遴选8—10所示范应用型高校给予重点支持和建设。


    对高校进行分类考核管理,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该负责人提到,这样的分类体系既考虑了高校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更是推动高校分类规划、分类发展的引导框架。研究型高校重点加强一流学科和主干学科建设,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建设成全国高水平大学,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应用型高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鼓励适度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努力打造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


    “江西实行差别化分类考核,分别研制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两类评价指标体系,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学成果、教学改革项目、教学名师等方面,分别设置赛道,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此外,江西建立了同一类型内竞争、不同类型间合作的机制,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同时,江西还强化分类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逐步推动分类评价结果与教育资源分配、政策支持、班子考核、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进行‘硬挂钩’。”该负责人说道。


    “高校分类管理的理念是‘量体裁衣’,即根据客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性的质量标准体系,避免高校不顾自身发展实际,根据统一标准‘削足适履’。”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艳国说。


    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差异化发展


    有人认为,我国部分高校缺少差异化,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模式和评价导向趋同。高校分类管理改革一直被认为是破除“千校一面”问题的关键之举。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认为,高校分类管理将会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分类管理让高校发展从“一列纵队”变成“多列纵队”,有助于全社会教育资源统筹,更好的服务于学科建设和产业需求,并克服追求规模发展和综合转型的冲动,强化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其次,分类管理可以让高校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清晰地呈现高校的长板和短板、规模和效益、综合水平和单项水平等。


    “好大学的标准不止一个,高校分类评价尊重了高校多样性的基本规律,需要持续吸纳高校深度参与高校分类评价体系的迭代更新,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绩效评估、诊断分析和价值发现等功能。多样性也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只有不同类型的高校都追求卓越、办出特色,高等教育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全面支撑。”张端鸿说。


    未来应重点加快分类标准建设


    高等教育分类管理问题是21世纪以来我国着力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


    据悉,2015年,上海出台了《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分类管理改革。2018年,上海对市内62所普通高校进行分类管理。上海高校分类管理的成功既打破了高等教育同质化办学倾向,也为全国高校做好了样板。上海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积极总结成功经验,已形成了可复制的“上海模式”,浙江、山东、辽宁、天津等地随之也纷纷开展高校分类管理。


    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结构日趋复杂,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诉求日趋多样。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于本科高校自我定位的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738所普通高校的自我定类达60余种。从高校自我定位的名称或者描述上看,较为杂乱,缺乏规范性,甚至还有近28.1%的高校没有给出明确的定类。此外,就已经明确了自我定类的高校而言,许多高校包括有些“双一流”高校几乎普遍存在着学校定类与实际办学行为不符、盲目追求“高大上”以获取有利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乏统一的、公认的高校分类标准等不无联系。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加快出台各类高校设置标准、调整资源配置方案、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等应当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


    “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多维度考察高校的办学投入和产出、办学历史与绩效、办学优势与特色等,明确各高校办学标准和办学方向,最终形成同类型各层次的高校能够充分释放办学活力,公平竞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跨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格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刘振天认为,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制度顶层设计上,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不同类型高校设置标准。而分类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的深入和推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如不及时解决高校设置标准问题,分类管理将更为复杂和困难。


    张艳国也认为,制定科学的分类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尤为重要,还要抓住核心点,促进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实现优胜劣汰。只有合理地运用评价结果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让高校驶入快速发展、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的良好局面。

    2022-08-11
  • “彩虹行动”陪伴孩子度过“七彩假期”

    “彩虹行动”是湖北省妇联坚持多年的儿童关爱品牌。今年的“彩虹行动”除继续组建高校志愿服务队之外,还在全省各市州留守儿童服务站、家教指导服务中心等儿童活动阵地设立了20个省级示范站点,在炎炎夏日里,为各地留守流动儿童带去了一个充满爱意与快乐的暑假

    7月初,湖北省妇联主办的2022年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彩虹行动”在华中师范大学启动。今年的彩虹行动以“少年儿童心向党,用心用情伴成长”为主题,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所高校的120余名师生志愿者携手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成20个乡村服务队赴全省各地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志愿服务。

    “彩虹行动”是湖北省妇联坚持多年的儿童关爱品牌。从2014年开始,湖北省妇联每年动员各大高校师生组建“彩虹行动”志愿服务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安全自护教育、学业辅导、团体活动等关爱帮扶活动。今年的“彩虹行动”除继续组建高校“彩虹行动”志愿服务队之外,还在全省各市州留守儿童服务站、家教指导服务中心等儿童活动阵地设立了20个省级示范站点,各地妇联也结合自身特点,组建了150余支志愿服务队,设置了一批市级“彩虹行动”服务站点。在炎炎夏日里,为各地留守流动儿童带去了一个充满爱意与快乐的暑假。

    留学生牵手留守流动儿童

    7月13日上午,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界镇社区活动中心里欢声笑语,参与2022年湖北省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彩虹行动”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给40余名小学生上手工课。

    这些志愿者都是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的大一学生,今年武汉科技大学“牵手‘一带一路’,守护儿童梦想”暑假社会实践团的成员除了6名中国学生,还有两名留学生Zoe和Latino,他们全程参与了志愿活动。志愿者们为这里的孩子们准备了10次课程,包括主持、思辨、科学实验、人文地理、阅读写作、户外扩展、心理健康、手工创作等。

    “大家看看狐狸可以用哪些形状的树叶组成呀?”课堂上,志愿者引导小朋友们将树叶和动物进行联想,充分调动大家的想象力。随后,志愿者详细地为小朋友们讲述了各种形状的树叶可以做成动物的哪些部位:“尖尖的树叶做耳朵,圆圆的树叶做身体,长长的树叶做尾巴。”

    按照老师们的提示,孩子们用提前准备好的树叶,在卡纸底板上拼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扇形叶是小猫的脸,圆肥叶是蜜蜂的身体,细长叶是兔子的耳朵,在小朋友们奇思妙想的加持下,树叶变幻成各式各样的形态,一会儿变幻成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会儿变幻成游来游去的金鱼、一会儿变幻成蹦蹦跳跳的精灵……

    “太有趣了,简直像变魔术一样!”课堂上,40多个孩子欢声笑语,经过他们的巧手,每一幅树叶贴画俨然都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全方位呵护,带给孩子收获与快乐

    荆州松滋市新星村是一个典型的以“务工经济”为主的村庄,大部分青壮年都去了外地,孩子们则留在村里,成了留守儿童。

    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除了学科方面的辅导,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给这里的留守孩子们准备了包括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在内的全方位课程体系。

    “我们准备了非常丰富的课程,有绘画、手工、音乐、跆拳道、体操和一些文化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面,为他们带去一些引导。”华中师范大学志愿者陈婷表示。

    咸宁市咸安区马桥社区“彩虹行动”服务点,是湖北省“彩虹行动”示范点,7月7日至26日,武汉科技大学7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里为70名乡村儿童提供志愿服务。7月26日晚,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礼堂灯火通明,歌声飞扬,湖北省妇联“彩虹行动”汇报会在这里举行,来自马桥社区、严洲村的75名留守孩子与武汉科技大学15名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加活动。

    两名8岁男孩跳起了舞蹈《孤勇者》,步调一致,力道精准,引得大家喝彩不断;6名小朋友合演了话剧表演《寒号鸟》……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孩子们人人有节目,个个都上台,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充分展示出“彩虹行动”带给大家的收获与成长。

    咸宁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以来,咸宁全市妇联系统在20多个“彩虹行动”示范点开展了儿童暑期关爱活动,已服务8000多名儿童。下一步,各级妇联还将继续广泛链接各方资源,发动本地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妈妈、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儿童安全自护教育、学业辅导、心理抚慰、团体活动等关爱帮扶活动,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用心用情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022-08-11
  •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建立健全 依法促进家庭教育 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今年1月1日,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到新时代的“国事”。


    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法律的高度为家庭教育确立了行为规范,也为国家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制定了措施、确立了目标,既依法惩戒“养而不教、监而不管”,也依法纠偏“教而无方、教而不当”,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令”是人民法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司法举措


    今年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发出一份特殊的裁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的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


    事情源于该院审理的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2020年,胡某、陈某夫妻二人协议离婚后,女儿由母亲陈某抚养,但母亲长期疏于对孩子的抚养教育。父亲胡某知晓后,通过请保姆的方式履行其对孩子的抚养与照顾义务,但只是让孩子一个人与保姆居住。


    鉴于父母双方都存在怠于履行抚养和监护职责的情形,加之孩子表示更愿意和母亲共同生活,法院审理认为,还应再给予母亲一次自我纠错、重新积极履行其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机会,最终判决母亲继续履行监护责任。


    然而,案件承办法官意识到,仅靠一纸判决,仍无法真正实现儿童权益的现实保护。2021年10月,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这让承办法官找到了纠正“父母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行为的法律依据。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据此,承办法官拟出一份“儿童守护令”,最终经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后,以“家庭教育令”的形式发出。该“家庭教育令”裁定,母亲应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保持与老师每周至少一次的联系;不得让孩子单独与保姆居住生活,应该与母亲同住,由母亲或近亲属养育与陪伴;如违反裁定,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家庭教育令’是人民法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司法举措,是依法约束和惩戒家庭教育中‘养而不教、监而不管’行为的有力司法手段。”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确保家庭教育促进法准确、统一、有效实施,最高法近期正在研究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以期对人民法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适用情形、教育内容、指导程序、法律后果等给予明确规范指引。


    纠正“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错误观念


    据了解,北京、湖南、江苏等多个地方的人民法院陆续发出“家庭教育令”。通过梳理发现,父母和监护人被予以训诫或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有3种情形:一是疏于管教或教养失当,导致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或不当行为;二是婚姻破裂等情况,影响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三是缺乏对未成年子女网络活动的监管。


    “除了依法约束和惩戒‘养而不教、监而不管’,人民法院还坚持惩戒和纠偏并重,依法纠偏和指导‘教而无方、教而不当’的家庭教育行为。”该负责人表示,一些家庭教育令不仅限于事后追责,还采取前瞻性、沟通性和指导性的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中,法院查明父亲日常频繁使用打骂、责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存在过度责罚行为,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法院通过司法裁判,对此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予以纠正,同时提醒广大家长,应遵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通过依法合理的方式来管教子女,纠正“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错误观念,过度责罚子女将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惩戒。


    2021年7月,尚未成年的小文(化名)被朋友引诱,结伙偷盗摩托车。案发后,小文主动投案自首并归还了赃物。经过讯问、走访调查,办案检察官找出问题症结:其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有老师负责管教,自己可以安心打工,较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之所以犯罪,与父母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家庭教育缺位有重要关联。”办案检察官表示。


    今年1月,综合小文犯罪情节、认错态度等情况,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对其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从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强化子女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对监护人提出具体要求。在发出督促监护令后,承办检察官还与社工组织建立了线上考察微信群,对小文开展心理疏导及帮教工作,制定回访计划。


    “督促监护令是检察机关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强化对监护权的监督干预,推动筑牢家庭教育保护防线的一项创新举措。”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介绍,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根据个案不同情况和监护履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向监护人提出针对性要求,通过训诫、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协调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督促和引导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同时注重协作联动,通过部门合作、协调机制等方式引导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发挥合力优势,提升督促监护工作质效。


    依法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我们以案件为基础,努力将促进家庭教育的理念落实于办案全流程中。但家庭教育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仍有待提升。”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法官乌云嘎表示,法院作出判决或发出“家庭教育令”后,应该进行哪些项目的家庭教育指导、如何对家长开展更科学精准的指导,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推进。


    今年4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家庭教育法律政策体系、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构建全链条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6项共21条重点任务和策略措施。


    “《规划》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引,‘协同’一词不仅在《规划》文本中多次出现,从实质上看,‘协同’意味着覆盖领域的全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家庭教育促进法设立“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专章,目的是促进家庭、国家、社会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与市教委等部门会签《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探索建立5项工作机制,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联合区妇联等部门,建立“家庭教育+心理疏导”“家庭教育+回访帮扶”等联动机制,吸纳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群体,对家长开展指导或制定具体方案……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积极探索并搭建多方参与的家庭教育平台。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已经写入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多个政策文件,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也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储朝晖认为,推动和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需要相关责任主体出台并践行更可检验、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政策措施。在这方面,《规划》指明了一些努力的方向,如推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因地制宜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及时向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形成有地方特色、有群体适应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汇集家庭、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力量,才能将法律规定转化为行动自觉,让家庭教育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林建军说。

    2022-08-11
  • 告别教培班?“双减”之下暑假的变与不变

    暑假已经过去一半,这也是“双减”落地后的第二个暑假。从繁重的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脱出来后,过去家长操心的假期安排,孩子们现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培训班打着暑期托管名义继续经营,而该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孩子自己定暑期计划表

    张秋月和女儿张雨萌生活在江苏某县城,距离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高铁一个多小时,接近优质教育资源。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经济收入稳定,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并不低。

    暑假开始前,几个家长拉着张秋月商量怎么安排。一位朋友打算让孩子提前学五年级的课程内容,她问对方为什么要提前,对方回答,怕跟不上。

    孩子爸爸也打算让女儿在学科上再下点功夫。张秋月却想着,报班只是因为暑假没人带,而不是为了拔优。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尊重孩子的意见。

    张雨萌给自己制定了一张暑期计划表,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外,每周二、四、六安排了素描和写作课。“我喜欢挑战新鲜事物,没学过的都想去试一试。”她喜欢画画,对素描产生了兴趣。其他的时间,张雨萌给自己安排了阅读和体育锻炼。

    这份计划表让张秋月和丈夫都感到很满意。现在,张雨萌每天会按照计划表执行,和妈妈微信打卡。上午八点多起床,十点看书,下午练习素描,和小伙伴打球,空闲时期还会去图书馆。

    告别教培机构?

    2021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今年2月,教育部一组数据显示,“双减”后,原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

    7月,据新华社报道,根据第三方对全国各省份75万名师生及家长的调查,79.42%的学生未参加学科类培训;93%的家长表示学科类培训支出减少,其中76%的家庭培训支出减少一半以上。

    告别教培机构,家长们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家庭教育。“双减”要求,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张秋月和班上几位获得过“三好学生”荣誉的学生家长建了一个微信交流群,“我们几个小孩,平时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这方面顾虑就不多。”

    张秋月一直希望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只让女儿按要求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按照“小考小玩,大考大玩”的心态对待考试。

    披上托管“外衣”的培训班来了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强调要严防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

    为了躲避监管,一些隐形托管班在课程名称上体现素质教育,但课程内容依然围绕学科辅导,让孩子提前学更高年级的课本,并安排课外作业和教辅资料。比如张雨萌上的写作课也叫“小记者班”,宣称培养孩子与人沟通、自我表达的能力。正式上课后,老师会安排当堂写作,授课内容也是围绕应试作文。

    托管班之外,家长们也成了家庭教师。放学后,张秋月身边许多朋友会给孩子布置额外的课外作业。考试前一个月,张雨萌每天作业也写到晚上9点多。“学校给他们准备了两本作业记载本,一本用于供检查,一本给家长看。”她说。

    但这些“擦边球”现象并没有让家长感到排斥。张秋月记得,“双减”政策刚下来的时候,一些机构按照政策把学科培训班变成兴趣班,招生率立刻下降了一半。等到“换汤不换药”后,招生名额又满了,而且主要依靠家长相互介绍。

    “大部分家长就是希望孩子成绩好,以后有更多选择机会,这一点不会变。”张秋月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2022-08-10
  • 为青少年“托”起多彩夏日

    前不久,“7岁女儿怕爸爸工作累心疼哭了”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其背后是发生在江苏苏州爱心暑托班的真实故事。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照看放暑假在家的女儿,7岁的李彦汐参加了社区开设的免费暑托班。在一堂特色课上,小彦汐与爸爸视频连线,看到爸爸工作的样子后,不禁大哭。动人一幕让网友感慨:真暖!

    为了解决青年职工家庭孩子暑期没人看护的“痛点”,今年暑假,由团苏州市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主办,苏州在全市范围内开设1355个青少年暑托班。项目一经推出报名火爆。作为2022年苏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暑托班坚持爱心公益原则,提供各式各样符合青少年特点的陪伴服务,不收取任何课程服务费用,为孩子们“托”起一个多彩夏日。

    “作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苏州在暑托班的推进建设中,不但让市民呼声有所应、群众问题有所解,也展现出了有态度、有温度、有速度的城市形象。”团苏州市委书记方芳说。

    缓解暑期孩子“看护难”

    家住苏州吴中区甪直镇的11岁男孩小熠(化名),因听力障碍,经常独处不愿意交友。而身为社区工作者的妈妈忙于基层一线工作,没法经常陪在儿子身边,爸爸又时常出差。

    孩子暑期由谁照看,成了摆在一家人面前的难题。得知苏州市青少年暑托班在甪直镇全民健身广场开设集中式课程化点位,小熠的妈妈赶紧抢下一个名额。

    让小熠妈妈惊喜的是,暑托班不仅解决了孩子看护的问题,还让儿子改变了很多。在这个课堂里,小熠逐渐喜欢上了与小伙伴合作创造的成就感,回家会把课堂上学到的儿歌哼唱出来,会把认识的新朋友写进他的作文里……

    据介绍,暑托班创新采用“集中式课程化、分布式活动类、嵌入式行业性”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模式,以6-12岁小学生为主要托管对象。其中,集中式课程化暑托班按照各地实际需求,提供15-30天的工作日集中托管照护服务;分布式活动类暑托班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提供一系列青少年暑期学习和实践活动;嵌入式行业性暑托班面向有需求的机关、企业和行业领域,针对单位内部青年职工未成年子女开设暑托班。

    除了覆盖的广度,暑托班的服务力度和温度也十分重要。

    服务开展期间,集中式课程化暑托班属地学校与办班点“一对一”结对,为各点位动态保持两名指导教师。团苏州市委还牵头发动207家社会组织的1087名社工、3268名志愿者投入办班工作,同时整合阵地资源,包括全市126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105个儿童“关爱之家”以及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机关企业等,为广大青少年暑期陪伴服务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和安全温馨的场地环境。

    “社会实践真是我们近距离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好机会,也是我们利用自身所学,为社会作贡献的好机会。”来自吴江暑托班的志愿者、苏州大学未来学院学生刘湘婷说。

    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苏州的暑托班项目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同时,侧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技能,为孩子们提供思想引领、法治宣传、安全自护、心理健康、体育运动、手工制作、苏式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服务,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看中学、在听中学,从而获得全面成长。

    7月初,全市青少年暑托班集中式课程化办班点陆续开班,近千名少先队辅导员教师赴各办班点讲授党史、团史知识等,为孩子们上了生动的“开班第一课”: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带来了国风课程之成语故事里的十二生肖,让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退役军人走进暑托班,和青少年分享爱党爱国爱军故事,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李良济中医药文化体验站的志愿者,把“夏季养生课”送进苏州工业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暑托班,带着孩子们走进中医药文化世界……

    团苏州市委还牵头整合资源,为暑托班提供市级配送课程,包含思想引领、法治保护、心理呵护、安全自护、兴趣陪伴、参观学习六大类23771场次。

    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发动167家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积极提供课程支持,为青少年准备了红色印记、科普创新、法治宣传、苏作工艺等课程,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形式,由志愿者队伍将393节课程直接送进240个暑托班点位。

    苏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彩虹之心守护未来”项目采购的形式,紧扣青少年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集中配送400节心理课程和手工体验类课程,让孩子们玩得快乐、学得有趣。

    此外,苏州各地暑托班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张家港凤凰镇湖滨社区暑托班开设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派酿酒”课堂,带领学生走进酒坊,了解菊花酒的酿制历史;昆山巴城临湖社区暑托班专门为青少年暑托班提供昆曲戏剧体验课,带领观众传承优秀传统艺术,打开昆曲欣赏之门;相城区元和街道通过暑托班传授苏州非遗文化,举办“彩扇绘文明”主题美术课,向孩子们讲述苏州团扇的历史起源和绘画方法。

    实事项目更加暖民心

    “原来皮影戏是这样表演的,下次我还想来跟老师学!”8月1日,从四川达州来苏州过暑假的周钰涵、周罗成姐弟俩,在苏州中建四局工业园区新扬产业园的一个青少年暑托班里,开心地上了一节皮影戏体验课。

    这个建在工地旁的公益暑托班,招收的都是工地一线员工的子女,为10多个孩子提供昆曲、体育、皮影戏等几十门课程,还有志愿者和老师帮孩子们辅导暑假作业。

    项目启动初期,就将困境青少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和新市民子女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大关爱力度。

    常熟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关爱之家青少年暑托班,招收院内儿童、残疾儿童等困境青少年,设置积木拼搭、非洲鼓、皮艺制作等7类课程;太仓娄东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青春维权港湾暑托班,面向特殊儿童家庭开设集中式托管站点,减轻家长负担。

    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团苏州市委联合市快递行业团工委、市邮政管理局,在苏州顺丰速运公司开展快递职工子女暑托班,招收近30余名快递职工子女参与;高新区、姑苏区的暑托班专门服务外卖小哥、物流从业人员。团苏州市委还联合市级机关工委通过“党建惠企、团建助企”行动,精准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子女。

    截至7月底,苏州市青少年暑托班共招收困境青少年804人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2036人次、新市民子女7227人次,达总人次的33%以上,提升了实事项目暖民心效果。

    2022-08-10
  • 教师暑期“充电”如何更高效?

    暑期,对学生而言是自我调整的好时机,对教师来说也不例外。

    忙碌了一个学期,课堂教学告一段落,教师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展开线上调查,共有2025名教师参与。调查显示,70%的教师会制定暑期计划,“放松身心,调整休息”“阅读,给自己充电”“来一场放松的旅行”“备课,规划下学期工作”……教师们纷纷将这些列入计划。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所任教的学校对暑期进行了安排,内容包括教学技能专业培训、行政值班、集体教研交流活动、家访、备课等。

    事实上,关于教师假期如何安排的讨论颇受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教师放假与教育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持续上课会增加教师的倦怠感,而适度的休整能让教师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充电来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他还特别提醒,“过多地挤占教师的假期,实际上不利于教师减负,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职业荣誉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同样认为,如果假期的培训过多,挤占了教师的时间,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提升效果,还会造成经费等资源的浪费。

    针对教师放假是不是一放了之的问题,在关于“理想的假期状态”一项调查中,除了休息调整外,38%的教师希望自己安排如阅读等内容的学习,27%的教师希望参加相对宽松、可自主选择的培训。在深圳某小学任教的谢老师就“晒”出了她的暑期计划,主要包括休息,陪伴家人;备下学期的课,写好备课本、准备好课件;看班主任管理、教育心理学、语文教学的书籍学习;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活动等内容。

    不少教师在回望假期的时候仍会有这样的感触:虽然一直在忙碌,但安排的计划却没有几项真正完成的。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70%的教师表示能完成自己制定的暑期计划,但仍有30%的教师无法完成计划。其中,“假期生活节奏放缓,工作效率降低”“学校规定动作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是教师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既定计划的主要原因。

    “要充分考量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储朝晖说,“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制定计划,也应该在假期尽可能地拓展自己,做一些与具体教学无直接关联的事情,拓宽视野。”

    学校在教师的假期规划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显示,近三成的教师希望学校提供访学等交流机会,近四成的教师希望学校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教学教研培训。

    河南省今年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改革加速了教师对于提升教学能力的需求。这个暑期,该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就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在课程体系、育人体系方面的变化,为教师安排了为期3天的教育专家讲座,包括新课标、新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核心素养等内容。“学校在暑假适时安排培训学习,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能力提升的心理渴望和现实需求。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该校副校长郜运安说,“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灵活、宽松。除集中学习3天外,教师可以居家学习,线上互动讨论,分享优秀课案、课例。”

    在储朝晖看来,“上限管理与总量控制”是平衡学校规划与教师自主两方面的一个解决办法。“比如,暑假一般是40—50天,学校安排相关培训工作不超过一周或10天。”储朝晖说,“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又让教师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熊丙奇认为,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平时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教育能力、教育贡献。“以评价促进教师提升完善自身能力的积极性,而不是代替教师去做假期规划。”

    “我们需要理解假期的基本内涵,让假期真正属于教师,让假期真正回归教师。”储朝晖说。(记者郭馨泽)

    网友留言

    保持正念:今年暑假的任务有点儿多啊!培训、托管;家长群安全提醒、了解学生去向作出省报备;制作微课、下学期作业设计、备课;写论文、阅读、写读书心得……

    孙明:暑假要学强国、学心理学、写作、锻炼、理疗。

    淡定:这个暑假要阅读、听云平台优质课、听讲座。

    2022-08-09
  • 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范围再扩大 9月多区都有新学校亮相

    本市中小学生即将迎来新学年。记者获悉,新的学期多区都有新学校亮相,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今年面向海淀区温泉镇招生,9月正式开学。该校由中关村一小承办,教学规模为36个班,计划每班招生40人。新亮相的校园藏着很多巧思:6种颜色对不同年级的空间进行区分;舞蹈教室地面采用弹性好的特质木地板,为学生日常练舞提供足够的应力保护;走廊过道的地面采用防滑地板……

    北京十一中关村科学城学校已于去年9月招收了首批小学新生;今年9月,该校将迎来首批初一新生。入学后的初一新生都会有一张私人定制的个性化课表,壁球、攀岩、橄榄球等课程将进入学生课表中。

    丰台区今年开学阵容中也增加不少新面孔。该区首家国际学校北京丽泽国际学校日前举办启动仪式,9月正式开学。学校隶属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师资团队兼具国际文化、硕博学历、留学经历;教学骨干均是具有5到10年教学经验、拥有海外留学及执教经历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全日制公立学校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也将迎来初一新生,该校一校两址,分别位于丽泽金融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9月招收初一新生的为丽泽校区。

    十一学校丰台中学也将于9月正式开学,前期在丰台外国语学校借址办学。

    北京城市副中心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再次扩容。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9月开学,该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被纳入景山教育集团,办学规模最多可达108个班。

    通州区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9月迎新生,该学校为武夷融御项目配套小学,纳入后南仓小学教育集团,前期在通运小学借址办学。

    运河中学附属小学新建工程9月投入使用,可容纳24个班。

    此外,昌平区、顺义区也有多所新校亮相。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秋季正式开学,学校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今年学校共招收14个教学班,每班约40人。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向阳分校、后沙峪二小新建工程9月投入使用。顺义区建新小学、石园小学、双兴小学3所小学教学用房新建工程日前竣工并完成验收,共可增加1520个学位。(记者牛伟坤)

    2022-08-09
  • 聚焦国家需要释放高校科研潜力

    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只有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大任务,根据任务需要建设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才能不断取得科技攻关新成果


    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年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10倍……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教育部组织高校布局建设各类重大科研平台超过2000个,初步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并作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重要指示。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回顾10年来的发展历程,高校科技创新呈现更加突出“国家使命”、更加突出“主动服务”、更加突出“质量提升”等特点。注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注重从行业产业实际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推动科技评价改革、成果转化改革,实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众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自主创新、前沿引领,坚持科教融合、科研育人,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解放和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潜能,推动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10年来我国高校在量子通信、新冠肺炎防治、飞船材料技术、天空地遥感等许许多多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面向未来,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高地与创新高地,必须激流勇进、敢挑重担,进一步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加快科技攻关。高校科研工作者应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发扬科学家精神,勇闯自主创新“无人区”,敢啃关键核心技术的“硬骨头”,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自主创新惟靠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惟靠厚积薄发。只有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大任务,根据任务需要建设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才能不断取得科技攻关新成果。具体到创新实践,要把项目组织从被动的“接单式”转变为主动谋划、主动服务,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把平台建设从“自由生长”转变为按需培育、主动布局,围绕需求和攻关任务加强培育布局;把团队建设从“戴帽子”转变为“压担子”,在实战中发现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把支撑服务从资源引导转变为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政策、资源、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国之大学,当有其对于一国之任务;一代之大学,当有其处于一代之特点。”力争实现基础研究不断有重大原创突破,使技术创新真正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必能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同时,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2022-08-08
  • 如何健康过暑假丨外出旅游如何防疫?

    正值暑期,人们的出行和旅游会增加,我们在出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疫情防控。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我们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


    首先一定是要戴好口罩,我们在任何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口罩是我们最好的防止疫情传播的手段。另外我们在应用口罩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一个(是)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白色的这一面一定是面对着我们的面部,那么深色的那一面是在外部。


    另外,夏天我们出汗会比较多,当口罩出现了浸湿或者打湿的这种状态,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换。


    第三点就是我们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或者是有高危风险因素的这一类人群,在暑期或者是在疫情传播期间一定要注意,要尽量减少出行。


    还有我们在出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出行的路线和路径。如果有疫情发生的地方,我们一定要避免进入疫区旅游或者是走访,减少我们传播的风险。


    还有我们要出行的话,一定要注意要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病毒的感染,也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率,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2-08-08
  • 暑期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调查:“限游令”之下不少孩子钻漏洞玩网游

    跳伞、降落、伏击、正面交锋……7月30日,暑期一个寻常的下午,李阳阳(化名)紧盯手机屏幕,双手操作,口中念念有词,在网络游戏中带领队友冲锋陷阵,最终又拿下一局。而按照相关规定,这个时间段,本不该是这个开学即将升初中二年级的北京男孩的网游时间。





    去年8月30日,暑期结束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限游令”后的首个暑假,《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网游平台防沉迷系统审核趋严,很多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游戏账号买卖租赁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租号、买号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一头扎进网游的世界,无法自拔。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虽然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对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时长进行限制,但由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对于防沉迷干预机制的运用仍存在不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网络黑灰产看中了这部分需求,提供相关服务,以谋求经济利益,亟待进行整治。


    电商平台交易管制


    租号买号不再容易


    2020年至2021年,记者曾多次报道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甚至出售身份证号码,成为未成年人躲避网游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暑期,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但由于平台加强了监管,未成年人想以此“突破”防沉迷系统受到了限制。


    记者尝试在某拼单电商平台上租赁游戏账号,但在该平台上下单这类商品需要先填写实名认证信息,符合“18岁以上用户”。在另一电商平台,如果直接搜索“租号”,页面上方会跳出“守护未成年绿网计划”,规定对于经实名认证≤18岁的用户,禁止购买网络游戏账号。


    进入电商平台的多个相关店铺,记者发现,店铺的“宝贝详情”页面均有平台自动生成的“消费提醒”: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购买网游类商品需年满18周岁。


    多个相关店铺显示,租号流程如下:玩家依据手机系统和运营商选择不同价位、不同起租时长的账号;玩家下载“上号器”即“游戏盒子”软件,用客服给的密码“解锁账号”后开始游戏。


    但上述流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拦截”——使用“上号器”必须通过一次独立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实名认证。当记者向客服咨询如何跳过实名认证时,平台均自动弹出“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提醒,有客服明确表示:不向未成年人出售此类服务。


    哪怕通过成年人身份认证使用“上号器”跳转进入游戏,记者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网游平台也会跳出防沉迷系统进行拦截,要求人脸识别认证。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以往绑定“隔夜身份证”、“盗用”身份证号码来“突破”防沉迷系统的办法似乎也不再奏效。


    在网络贴吧中,某工作室发文号称“能够破解人脸认证”。记者联系后得知,对方给出的破解方案为:做一个隔夜成年的信息覆盖。即把用户在游戏中用的身份信息改为隔夜成年的身份证信息,“改的话是150元”。


    记者支付150元后,对方以网游平台审核严格,虚假身份证未能通过认证,需要使用真人身份证、对方认为价格太低等各种理由要钱。记者要求退款,对方直接将记者拉黑。


    有业内人士称,所谓“破解”,实际上是改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而非直接破解游戏系统本身,“说能破解系统的,可能是诈骗”。


    而所谓“盗用”身份证,是一些网站平台提供大量身份证号码,或称可生成虚拟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游戏使用。不过,记者挑选了3个网站提供的多个身份证号码,在网游中输入后均无法通过实名认证。


    社交平台暗藏玄机


    以代练为名玩游戏


    尽管当下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购买游戏账号之路被逐渐封死,但未成年人想要拥有一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也并非难事。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时兴的网游都有专供玩家们自行交易的渠道,用户不需身份认证就可以租号、买号,甚至有人在里面“求助”破解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


    相较于电商平台购买、租赁需要通过重重“考验”,这种“1V1”的沟通方式让双方交易更“直接”。一位用户在某游戏超话中发帖称有两个账号可以出租,记者添加其联系方式后,对方称可以按小时、一天和一周租用,收费标准是每小时6元、包天20元、包周66元,直接转账和“走中介”两种形式均可。


    对于记者担忧的实名认证问题,对方表示不需租号方进行任何认证:租号方只要在登录界面点击左下角的“扫码登录”,选择社交账号授权登录,将弹出的二维码截图发送给号主登录即可进入游戏。


    记者租用了两小时,在登录和使用过程中未受到任何限制。


    采访中,多位家长和未成年人告诉记者,有未成年人为他人提供有偿代练服务,花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网游人物升级,有的未成年人觉得这既玩了游戏还能赚钱,一举两得,为此洋洋得意。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找到一位未成年代练,个人信息栏显示其今年17岁。这位代练称,平时在校,只能晚上接单,放假期间可全天接单。收费要视“老板”的需求而定,一个段位从20元至40元不等,可以“走平台”,即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完成交易。


    据业内人士透露,代练、陪玩目前已有较成熟的运转体系,即“俱乐部”——一个由多位具有自身特色和良好服务态度、玩相同的几款游戏的人聚集在一起,并由相应管理人员组成的社交群,管理员被称为“董事”,购买代练或陪玩服务的玩家被称为“老板”。“董事”会在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平台上找需要代练、陪玩的玩家,抽取一定提成后将订单派给代练者。


    记者下载了两个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软件,发现注册这两个软件时并没有年龄限制。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俱乐部”一般仅允许成年人代练、陪玩,且明确要求不接未成年玩家的订单,否则将被踢出“俱乐部”,“不过确实有不少‘俱乐部’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一些家长蒙在鼓里


    沉迷危害显而易见


    李阳阳告诉记者,他和同学玩游戏不受限制各有“妙招”,他的方式简单直接——使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游戏,玩的时候让父亲看一眼(人脸识别)就通过了,“我爸估计也不知道为啥老要他看一眼”。


    北京市民刘敏(化名)的儿子开学上六年级,今年暑期也沉迷于网游。“他爷爷之前淘汰的手机被他拿过去,下载了好几个网游,还和同学一起联机玩。”让刘敏不解的是,孩子连身份证都没有,是如何避开防沉迷新规的,“不是都要实名认证吗?难道这些游戏平台有漏洞?”


    仔细观察后,刘敏找到了答案——找爷爷,方式和李阳阳如出一辙。


    记者采访发现,使用家长的身份证注册游戏是未成年玩家最常用、最方便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其中,一些家长对此放任不管,一些则并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有家长说,暑期孩子难得放松一下,多玩会游戏也未尝不可。有的孩子由老人照料,只管吃饱穿暖,不管上网问题。有的家长则喊“冤枉”称,孩子以学习需要为由,让刷脸认证,没想到是玩游戏。还有家长说并不知道青少年防沉迷的规定。


    2021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通知》落地后,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其中,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家住浙江杭州的虞先生称自己卡里少了7.5万元,查了消费记录才发现有200多笔游戏充值支出,一经盘问原来是自己年仅13岁儿子消费充值的。之前,每次儿子让他扫脸都会配合。


    沉迷网游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曾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进行过深入调研。他告诉记者,一些游戏商家在开发网络游戏时会将上瘾机制设置在游戏中,比如设计好看的游戏皮肤和互动机制,让玩家团队作战,增强黏性;朋辈效应也让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欲罢不能,他们每天交流游戏内容,不参与游戏就无法融入集体。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但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他们的心智、情绪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未成年人会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血腥行为。”郗培植向记者介绍了他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孩子,在网吧中连续玩了3天CS(反恐精英)游戏,出门吃饭时和别人起了冲突,他拿起身边的凳子砸向对方的头部,并反复殴打对方。事后,他说自己当时误以为还处于游戏中。


    对此,刘敏感同身受,儿子迷上网络游戏后,不仅学习成绩急转直下,而且视力急速下降,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直线下降,“每天只想玩游戏,平时带他出去玩,也表现得非常自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李阳阳的姐姐发现,“李阳阳的暑期生活好像只有打游戏,根本不看时间,人变得越来越内向”。


    治理网络黑灰产链


    家校联动加强监管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


    根据《报告》统计,54.8%的家长希望能通过直接监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或开发手机管理软件,了解并控制孩子的游戏状态。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游戏企业建立了家长监护平台,但相关数据显示,仅有约两成家长加入监护平台,大量家长没有加入或者没听说过这一类平台,家长监护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郑宁提出,应对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网络黑灰产加强整治。“不论是电商平台上的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服务,还是社交平台上个人之间的账号租赁或出售业务,实际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


    他分析说,网络安全法规定,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同时,规避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可能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除了政策指导、法律规制外,要想真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重视和努力,家长要尽到监护职责,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和权限,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上网公约,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有效陪伴。”郑宁说,学校和家长也要联动,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分配时间;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优质公共资源,让孩子拥抱大自然,提升审美,开阔眼界。


    “家庭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孩子自由使用网络的时间主要是在家里。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个社会治理问题,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我们只着眼于技术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技术是基础,但是教育才是关键。”郗培植说。


    除了必要的监督之外,有专家提醒,一部分孩子从过去每天接触网游的状态中抽身出来,过渡阶段可能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需要家长做好相应的开导与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从之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来看,城市和农村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的内容选择和时长上有一些差异。城镇未成年网民更多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应用,而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的比例则高于城镇。


    对此,郗培植建议,应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教育引导,农村地区的学校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2022-08-05

  • 首 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