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 将其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

    教育部日前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推动大中小学法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


    《规划》指出,到2025年,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教育系统法治素养和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干部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法治课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法治实践教育成效显著,“互联网+”法治教育深入推进,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法治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规划》要求,推动宪法类教材编写与修订,推进香港、澳门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将民法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推动大中小学法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结合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救灾以及防范学生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侵害和人口拐卖等内容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


    《规划》提出,推进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普法,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学生的法治需求,提供相关法治服务支持;加强民族地区普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对农村、边远等地区学校的普法支持力度。


    《规划》强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制定法治教育教学标准,推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加大学科融入法治教育力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日常实际将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法治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之中;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加强高等学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鼓励开设法治教育在线课程。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设立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作规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设青少年法治资源教室,努力推动学生每年接受法治实践教育不少于2课时。

    2021-11-12
  • “十四五”我国将持续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

    2021年3月20日,当天开幕的粤菜师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上,技校学生正在现场展示粤式点心的制作技艺。新华社记者魏蒙摄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姜琳)记者10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近日印发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推动落实毕业生享受就业创业、参军入伍等相关政策,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职称评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有关政策。


    规划还提出,全面加强学生权益保障。调整改版技工院校毕业证书,为毕业生各项政策待遇落实提供支持。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加快发展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技工院校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23所,在校生395万人,2020年全年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人次。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将保持在360万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到2025年,面向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累计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技工院校将发展成为开展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托。

    2021-11-11
  • 科学家精神闪耀光芒——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观察

    王大中院士(右二)等在高温气冷堆总控室听取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作义教授(右一)的汇报。新华社记者王呈选摄





    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近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感人肺腑的科研故事引发热议。国家科学技术奖激励基础研究,青年科技工作者挑起大梁;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一批获奖项目助力美好生活、支撑民生改善;奖项强调成果应用积淀,获奖者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经历,闪耀着科学家精神的光芒。


    激励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强大的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根基。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持续激励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成果,不少成果聚焦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产生“双子星”,显示出中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


    在化工和能源生产中,催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具体的催化过程和催化机理尚不明确,被视为“黑匣子”。只有解密“黑匣子”、创制更高效的催化剂,才能让化学反应更加节能环保和精准高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首次提出并创建了具有普适性的“纳米限域催化”概念,为精准调控化学反应的性能和反应路径打下了基础,相关领域已成为当今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的热点之一。


    介孔材料是一种多孔材料,在能源、生物、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被视为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团队提出的有机—有机自组装的新思想及产生的介孔高分子和介孔碳材料已被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科研机构采用和作为研究对象,相关论文共计4万余篇。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两个科研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始在基础研究领域挑大梁,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十三五”时期,中国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计2.4万亿元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十四五”期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有望达到8%左右,将进一步鼓励科学家从真正的科学问题出发,勇闯创新“无人区”。


    梳理获奖名单,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还有不少。如数学在现代数论的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赵东元院士说,随着中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更多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不断涌现。

    2021-11-11
  • 江西启动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近日,江西省委人才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组织实施“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高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和带动江西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发展。


    《方案》提出,从2021年起,面向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力争每年选拔100名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起骨干核心作用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并通过中青年领军人才团队培育聚集1000名左右核心团队成员,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支层次分明、有序衔接、梯次合理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


    “双高工程”面向江西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不超过100名,名额分配上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并重,并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入选比例。


    选拔重点围绕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聚焦乡村振兴、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和关键核心技术,注重“四个倾斜”,即:向从事基础前沿研究人才倾斜,向支撑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型人才倾斜,向基层一线人才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倾斜。


    《方案》从培养、使用、跟踪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入选人员提出多项扶持措施。在为期3年的培养周期里,给予“双高工程”人选5万-20万元的项目资助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批遴选“双高工程”人选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修,每年组织举办若干期专题研修班;支持“双高工程”人选参与重大政策咨询、重大科研计划和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等,组织参加各类专家服务基层实践活动,引导其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一线中建功立业。


    据悉,近期将开展2021年“双高工程”人才选拔工作。(记者陈卓琼)

    2021-11-10
  • 一款青少年理论融媒节目如何“爆款出圈”

    刚接到节目拍摄通知要讲红色故事时,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湖南党史陈列馆宣教部负责人谭丹觉得自信满满,毕竟这是她的日常工作。但得知还有“盲盒猜题”环节时,她内心泛起紧张,怕答不上来,“砸了自己的饭碗”。为此,她在家里又翻阅了一遍《中国共产党简史》,熟悉了一遍党章。


    尽管准备充分,录制环节的激烈程度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选手根据抽取的盲盒线索展开多轮猜测。“是讲一个人物吗?是一份文件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吗?是邓小平理论吗?是说凤阳小岗村吗?答案是4个字吗?”……


    “3位选手每人只拿到一个线索词或音乐,一连串的尝试,从最开始的相去甚远,到越来越接近答案,既紧张又激烈,感觉有1万个党史词句瞬间闪过自己的脑海。”谭丹回忆。


    她参加的是由团中央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委网信办、团安徽省委、安徽省委讲师团、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融媒理论节目——《理响新时代》第五季《从党章学党史》,节目于11月7日播出,收视一路向好。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电视节目,《理响新时代》第五季《从党章学党史》主打“学党史、悟思想”,在主题锐度、模式新度、作品厚度、情感温度上再次突破。《重要论述明经纬》《一部党章百年史》《理论创新领航向》《百年奋斗接力跑》《践行初心为人民》《从严治党立根本》《继往开来写新章》《铮铮誓言铸党魂》8期节目既自成一体又环环相扣,设计“盲盒快答”“接龙宣讲”“专家总结”“领读党章”4个环节。


    谭丹注意到,讲故事环节,有深情讲述、现场演绎,有理论阐述、史实描述。现场观众也被打动,他们的眼睛里有柔情也有坚定,录制间歇,还有观众找选手交流。“谈起理论学习,青年容易有抵触情绪。这档节目却让青年观众有参与感、共情感,进而提升到使命感、责任感。”


    “一本党章伴一生,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安徽省社科联四级主任科员张淞硕是第一期《重要论述明经纬》的选手,他对领读环节印象深刻。他回忆,每期节目结尾,选手和嘉宾领读党章节选片段,大家重温誓言、领悟要义、坚定初心。特别在最后一期节目结尾时,全场人员重温入党誓词,极具沉浸感、仪式感,将整季节目推向高潮。


    “节目从全国选拔红色解说员、思政教师、脱口秀达人等参加。他们虽然是年轻人,但能从厚重的党史‘富矿’中提炼营养、碰出火花,让经典不再‘沉睡’,这就是节目的魅力所在。”张淞硕说。


    对张淞硕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进一步开拓了工作思路。安徽省社科联近年打造了“社科名家大巡讲”“社科普及活动月”等品牌,受节目启发,张淞硕和同事对品牌进行“升级”——从大学生村官、乡土艺人、中国好人等群体中招募宣讲达人,组建了专兼结合的巡讲队伍。


    据悉,节目一大特色是让“党章+党史”“故事+感悟”巧妙结合。24位宣讲达人深情讲述党章内外的党史故事,把“天边的”拉到了“身边”、说“其然”更说其“所以然”;打造“盲盒+炫屏”跨界组合和“领读+AR”虚实融合,首度将3D炫屏、AR字幕等融入电视理论节目,让原本厚重的节目形式既新潮轻盈又不失庄严神圣。


    安徽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赵颖虹参与了第五期《践行初心为人民》的录制。她回忆,一篇讲稿,大家往往修改数十次,确保每个字词、故事准确真实。“主题宣讲、观众评选、专家点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上个环节的总结和升华,宣讲者、观众、专家构成‘学习共同体’,大家相互启发,体悟宣讲背后的思想。”赵颖虹介绍。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团学工作者,赵颖虹一直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她觉得,要将节目形式带到课堂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宣讲形式,让学生在互动、对话、游戏中学思践悟。


    “打破传统理论节目的垂直灌输、线性表达,让党史解读耳目一新、党章领读温故知新。”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邵晓晖介绍,5年来,《理响新时代》始终锁定年轻受众、秉持多维创新。今年,节目实现主题上“章”“史”相映,表达上“述”“评”相扣,结构上“点”“面”相连,观感上“情”“景”相融,效果上“学”“悟”相促。

    2021-11-10
  • 完全学分制要求高校开好“新奇课程”

    当下,不少大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爱情观”养成课、海岛野外求生训练课、游戏课……恋爱、社交、桌游等课程纷纷走进大学课堂,有些受到学生的追捧,也有些让大家觉得奇葩和另类。日前,一项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1.1%的受访者听说过恋爱、桌游等“新奇课程”,71.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在开设“新奇课程”时要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大学奇葩课、另类课,主要是大学开设的选修课。选修课增多,这体现大学办学自主权扩大,这是好事。一些大学开设的选修课,被质疑奇葩、另类,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学生、社会舆论没有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大学教师开设选修课还存在比较随意、缺乏专业论证的问题。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学,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需要大学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选修课建设的规划、指导与论证。

    必修课占比过大,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比重太小,这被认为是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由此学校人才培养往往缺乏个性和特色。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加快推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在必修课之外,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教学要求,开设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以此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权。事实上,落实学校自主权,增加选修课设置,是高校推进完全学分制,让学生拥有更大自主选课空间的必然要求。

    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角度说,高校的选修课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首先,有的高校开设的选修课追求“概念创新”,有些课程的名称很另类、奇葩,但内容却无多少创新。其次,有些高校的选修课是给学生送分的“水课”,教学内容不成系统,教师教学要求也不严,开设这些选修课,主要目的是“充”选修课门数;对教师来说是“充”教学工作量的数,以完成考核任务;对学生来说则是“充”学分的数,累积足够学分以毕业。

    选修课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学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引导教师投入精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创新。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学术研究,轻视教育教学”的问题,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是论文、经费、奖项,这导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投入均不够,不要说选修课,就是必修课,也存在应付对待的现象。开好一门新课,需要反复打磨,而打磨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既要开新课,又没有投入太多时间,就会在“概念创新”上做文章。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精力创新课程,必须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

    另外,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均属于教育事务,高校要用好办学自主权,不跟风设置所谓热门专业,不博眼球开设奇葩课程,就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将设置新专业、开设新课程这类教育事务,交给教授委员会负责。由学校、院系的教授委员会,作出学校、学院和系科的课程建设规划,对教师开设的新课,进行科学论证,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办学定位,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等等。

    我国高校正在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实施完全学分制,要求各院系必须扩大可选课程总量,增加选修课,如果选修课很少,那所谓的“完全学分制”不过是学年学分制,同一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基本相同。在完全学分制教学体系中,选修课应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性特色课程。(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2021-11-10
  • 上海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到2023年建成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摘要:力争到2023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今天(11月10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为上海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

    【擘画教育数字化转型蓝图】

    今年8月26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是全国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地区,此次又承担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重任。数字化是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今年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数字化转型推进会多次强调,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要坚持人本导向,强化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关键支撑,加快形成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用的生活数字化应用,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实际成效。

    在此背景下,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为上海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擘画出一幅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的蓝图。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将坚持“育人为本”“整体推进”“全面赋能”“多元协同”“安全稳妥”五项基本原则,力争到2023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要形成一批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和示范场景。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建设,推进教育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个性多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以数字化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同时,要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厚植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推进5G+云网融合,优化升级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实现“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转变,教育治理能力更加科学高效。信息化赋能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各环节,以大数据技术有效支撑教育评价改革。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常态化实施,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智能,人才培养方式更加个性多元。教育资源和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全面支撑智能泛在、贯穿终身的学习体系。



    【统筹推进10类教育应用场景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了8项主要任务:一是创新教育场景示范应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变革;二是推进教育新基建,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环境;三是打造教育数字基座,赋能各类教育应用发展;四是推进教育评估数字化,开展数据驱动的教育综合评价;五是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满足多元数字化教育需求;六是实施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健全师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七是推进教育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服务能力;八是加强数字化转型研究,促进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上海将聚焦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教育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教、学、管、考、评和研究、服务、资源、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10类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数字孪生学校建设,培育创建10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探索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基于5G的远端多点协作式教学,深化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和创新。

    同时,上海将探索校园数字化的实验实训、场馆使用、基建安防、环境监测、智能晨检、科学运动、营养膳食、家校共育等应用建设。按照“物联、数联、智联”原则,全市统筹,试点引领,以区为主体,搭建开放共享、数据互通、技术集成、应用协同、交互可用的教育数字基座,实现各级各类应用系统联接和复用。对接国家教育数字资源中心,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社会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资源目录和资源地图,为市民提供优质、均衡、丰富、便捷的学习支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精准满足更多家长对育儿资源的多元化需求。推动老年教育机构打造特色教育资源和服务项目,帮助老年人熟悉数字智能终端,融入数字智能生活,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2021-11-10
  • 国考北京考区考生今明两日重新选择考点

    8日,北京市人事考评办公室发布《北京考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网上重新选择考试地点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首都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经请示决定,在北京考区成功缴费的考生均须重新选择考试地点。


    通知指出,此次网上重新选择考试地点的人员仅限在北京考区成功缴费的考生。8个非通用语职位报考者也须重新选择考试地点,各省会城市均设考点。网上重新选择考试地点的操作时间为11月9日9:00-11月10日16:00。网址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确认及准考证打印系统http://gwy.cpta.com.cn。


    通知明确,只有在京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实际居住地或工作地在北京的考生,方可选择在北京参加考试。其他考生原则上选择所在省(区、市)考点参加考试,无需再次缴费。考试地点一经选择成功并提交,无法再次进行修改。通知强调,为保证各位考生顺利参考,请密切关注进京要求,慎重选择考试地点,并确认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若考生本人未按要求如实选择考试地点,造成不能正常参加考试的,责任自负;引发疫情防控风险的,追究相应责任。

    2021-11-09
  • 重庆高校首批电竞专业22名大学生明年毕业 平时上课就是“玩游戏”?

    11月7日凌晨,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中,中国战队EDG获得了2021全球总决赛冠军,这一消息瞬间霸屏了所有网络社交平台,再次掀起一股“电竞热潮”。


    近年来,随着电竞行业的迅速发展,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电竞专业。在重庆,也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竞技专业。


    校企合作开办电竞专业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电竞市场专业人才需求,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开设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并于2019年秋季启动招生工作,首批学生将于明年毕业。


    该学院电竞专业相关负责人杨荣昊介绍,全球范围内,电竞文化正在升温,电竞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达到772.8亿元。随着电竞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由电子竞技运动衍生的新型产业(如赛事、直播平台等)的进一步繁荣,未来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电竞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市场需求量潜力巨大。2019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预测未来五年电子竞技人才需求量近200万人。”


    作为一名95后,杨荣昊也是一名电竞行业从业者,“我负责的重庆竞天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通过与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制定了打造重庆电竞专业人才培养高地计划,也成为重庆首批开设电竞专业的学校。”


    首批22名学生明年毕业


    2019年,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首期招生。“首批共招收31名同学,2020年招收26人、今年32人。”杨荣昊介绍,在首期招生结束后,有一些家长不理解,认为“电竞就是玩游戏”,前来为孩子办理转专业,因此2019级仅有22名学生在明年毕业。


    在面对家长时,杨荣昊通常会向他们介绍电竞产业人才缺口等相关信息。同时,一些招聘网站上的电竞行业招聘,则更能让家长直观感受到电竞行业的就业前景、待遇、工作环境等。


    此外,电竞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对学历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苛,“电竞以项目为主,更偏向个人能力,而不是学历,对专科类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就有了更多机会。”


    新学期开始,2019级22名同学已开始参加校外实习。正在渝北区某手游公司实习的游川粤告诉记者,“我的实习内容为游戏推广,一开始选报电竞专业确实是因为喜欢玩游戏,但后来,我也做了很多功课,了解到电竞行业除了职业选手,还有裁判、解说、幕后策划等。”在填报志愿时,游川粤也曾遭到父母反对,他向父母解释后才得到理解,“未来,我想从事现场执行,比如裁判、解说员。”对于毕业就业,游川粤觉得只要实践经验足够,不会有太大问题,


    建立防沉迷机制让家长放心


    电子竞技管理专业就是教学生打游戏吗?“当然不是!”杨荣昊介绍,电竞作为新兴产业,与体育产业一样,除了竞技游戏本身,还有很多课程需要学习,才能保证学生从事电竞产业的全部岗位,除了电子竞技运动员外,还有赛事策划经理、俱乐部运营经理、电竞营销经理、场馆运营经理等岗位。


    比如,“电竞解说员”不仅需要普通话标准、语言逻辑性强,也需要熟知电竞文化、电竞赛事流程,以及各个战队的具体情况。电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高,不仅要求解说员英文要过关,还要懂得其中的专业术语,更要了解不同赛事举办地的风土人情。


    目前,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竞技运动直播技术、电子竞技节目制作、电子竞技评论与解说、电子竞技现场报道等。


    同时,为了让家长放心,专业还建立了防沉迷机制,教师通过教学系统终端监控学生的上机使用情况,对出现异常的学生进行约谈、沟通,保证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实训设备,杜绝沉迷现象的发生。


    电竞专业作为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在入校以后就会参与到很多电竞相关的经营性项目来实践,从而提升专业技能。“在此期间,我带着同学们参与了执裁CODM(使命召唤手游)项目重庆总决赛、战马杯重庆英雄联盟总决赛、和平精英城市赛重庆总决赛等,让学生通过现场不同案例负责裁判、解说等工作,去进一步感受电竞氛围。”杨荣昊说。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目前已全部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电子竞技裁判员二级、三级证书。“毕业后,我们也会对这一届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届时将形成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也让关注着电竞行业的人们更直观了解电竞专业前景。”杨荣昊介绍。(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王乙竹)


    新闻链接


    重庆多所中高职院校开设有电竞专业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2018年,学校在电竞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背景下,顺势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筹备电子竞技专业,以此来推动重庆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为社会培养电子竞技专业人才。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学校公共事业管理学院开设电竞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能够掌握电子竞技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电子竞技运动组织与管理流程,适应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和电竞企业管理与服务需要的多维度、多层面、复合型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学院依托重庆市昭信教育研究院、重庆火拳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重庆电竞教育中心,共建电子竞技运动专业实验室,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电竞行业岗位需求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合作,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为学生的成才就业提供保障。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学校环境艺术学院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2021年分专业招生计划数55人。

    2021-11-09
  • 教育改革双管齐下:一手抓“双减”,一手抓职业教育

    今年以来,国内教育改革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改革力度和影响范围也前所未有。

    在普通教育领域,3月,北京海淀区、昌平区等多区教委整顿教培行业,上海则规定大幅压缩重点中学自主招生比例;7月,中央正式发布“双减”政策,掀起了更大一轮教培行业整顿风暴;8月份以后,深圳、北京等城市纷纷宣布将推出教师全面轮岗制度,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

    在职业教育领域,4月上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六个月后的10月12日,中央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等。



    2021年,江苏连云港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鼓励学校开展多彩课外活动图源:视觉中国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中国现行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如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撰文指出,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托于双减政策和发展职业教育,国内教育改革已初见成效。同时,他也指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些时间。

    普通教育破除“鸡娃”怪圈

    近年来,普通教育的过渡竞争甚至内卷,让“鸡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很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被父母“打鸡血”,不得不接受大量刷题、高强度长时间训练的折磨,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借机贩卖焦虑,“您来我们培养你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一度成为教培行业热衷的营销用语。

    为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方面,减少校内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减少校外培训负担,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改革力度可谓前所未有。



    减轻校内作业量,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图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在“双减”出台前后,一场整顿风暴就已经席卷教培行业,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首当其冲。5月,广州发布通知,要求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培训费用;8月,北京宣布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双减’政策的本质,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让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储朝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过,储朝晖认为,仅仅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缓解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但对教育公平的改革影响有限。“要真正地解决公平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学校教育的效能,均衡所有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整体地提升教育质量。”

    为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双减政策发布后,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教师轮岗制度率先在一线城市开展。

    7月31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8月25日,北京召开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在会上介绍,新的学期,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干部教师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

    对此,储朝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双减’的深层次理解,实际上涉及到学校之间的均衡。包括各个地方的教师轮岗、校长轮岗,就是要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平等机会。”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

    作为教育的三大子体系之一,今年以来,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大动作”不断。

    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我国拟立法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图源:视觉中国

    10月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重大。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将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

    储朝晖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顺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是希望社会像重视普通教育那样重视职业教育,有助于破解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教育公平角度看,过去我们曾经对职业教育实施了一些补贴政策,有利于相对贫困的学生获得工作机会。”



    2021年5月21日,2021年全国职教周和技能大赛正在济南如火如荼地进行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储朝晖认为,现在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对于职业教育,政府和民间的看法有差距。政府很重视职业教育,但民间依然对普通教育很看好,而觉得孩子进职业学校似乎‘没有面子’。”

    《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近期调查显示,有六成多的受访职校生表示不愿意做“蓝领”,只有三成多的受访职校生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此外,据储朝晖观察,一些职业学校,因为体制原因,校长由行政任命,经费由财政支付,在此背景下,没有积极性和企业打交道,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需求。

    储朝晖认为,未来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从改变职业教育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入手,“职、普同等地位”不能只存在于口号和法律条文里;其次,投入充足的教育经费,职业教育要与市场亲和,依法保障其市场的主体权利。

    2021-11-08
  • 聚焦·928祭孔大典 做以爱为底色有温度的教育

    928教育节是属于中国民办教育人的节日,中国的优秀民办教育人代表聚首山东曲阜,共同缅怀拜谒先人,回思当下,坚定教育初心,共话发展,畅想未来,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和未来筹谋献策。

    辛丑年公祭孔子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爱满人间教育集团在山东曲阜孔庙按照传统习俗举办祭孔大典

    为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2年,怀着对至圣先师的景仰,怀着敬畏之心朝拜圣地,10月6日,爱能社十周年庆暨第八届祭孔,爱能社携爱满人间教育集团在山东曲阜孔庙按照传统习俗举办祭孔大典。爱能社社长、爱家学派创始人、“爱能学说”思想总结者张晋导师携手民办教育人、智慧父母与爱能演讲家相聚于曲阜,共同举行规模盛大的祭孔大典,场面震撼、令人惊叹!

    参加祭孔大典的教育人身披黄色绶带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参加祭孔大典的教育人身披黄色绶带,在万仞宫墙前,鼓声响起,积淀厚重儒家文化的明故城城门缓缓开启。张晋老师及民办教育人以虔诚之心、崇敬之情,恭祭先师孔子。在这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思想魅力和文化韵味。

    向孔子像供上圣香、贡品、花篮、礼膜朝拜

    祭孔大典正式开始,在典礼官的带领下,穿过圆拱泮桥来到孔庙大成殿前,向孔子像供上圣香、贡品、花篮,礼膜朝拜。祭孔大典按照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及周礼的“立容、立声”等仪式有序进行。

    司仪恭读祝文,在悠扬的古乐中,身着汉服的舞者峨冠博带,手持羽扇,在殿前跳起公祭乐舞,张晋老师及祭祀代表先后向孔子像敬献花篮,虔诚恭读祭文。千校千人在孔庙大成殿前齐声宣读教育誓文,声势震天。祭祀现场所有人员向大成殿内的孔子像三鞠躬,祭祀大典至此礼成。

    千校千人在孔庙大成殿前齐声宣读教育誓文

    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最具特色和文化品位的“重头戏”,中华儿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先师孔子的敬仰、怀念之情。作为民办教育人应秉承孔子的教育理念,传承儒家思想,滋润时代新人。坚守教育阵地,传承文明,启智求真;立志追随教育先贤,坚守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助力孩子走出成功、幸福的精彩人生。

    爱能平台在孔庙大成殿前请一尊孔子雕塑传承传统文化、瞻仰立德

    教育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教育事关亿万家庭福祉。两千多年前,孔子秉承“有教无类”的宗旨,开启平民化教育之先河,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影响千载。教育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教育事关亿万家庭福祉。两千多年前,孔子秉承“有教无类”的宗旨,开启平民化教育之先河,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影响千载。

    今天,我们这些思想觉醒的爱能家人来到山东曲阜,参加第八届“928教育节”盛典,共同来到孔庙大成殿前,向孔老夫子以及先哲先贤们庄严宣誓。是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胸怀祖国;是因为我们担负着国家的建设与民族的复兴;是因为爱能幸福中国教育工程的呼唤;是因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与担当!

    爱能演讲家在孔庙大成殿前礼膜朝拜孔子雕塑

    在此,我郑重承诺:我要坚定初心,以身示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要过以爱为底色的人生,学会用爱孝顺父母,用爱幸福家庭,用爱经营人生,用爱报效祖国,推动祖国的发展与前进;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爱能人,学会爱,懂得爱,传播爱,让身边的所有人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我要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上,用爱感召身边的人群,助力大家走出成功精彩的人生;我要成为一个头脑拥有强大思想,嘴里说出震撼演讲,心中装有伟大梦想的时代新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家庭和谐、幸福,才能国家昌盛、繁荣。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实现“让三亿家庭更幸福,让中国孩子更自信”的教育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张晋导师带着教育人、智慧父母、爱能演讲家在孔庙大成殿前齐声宣读教育誓文,声势震天。我们立志追随教育先贤,坚持做以“爱”为底色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活泼、自由、内心丰盈,能够自我成长、自我成就的人。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创新发展担负责任,为中华之崛起而共同奋进!句句发自肺腑的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久久回荡在孔庙大成殿的上空,整个场面宏大、震撼、令人惊叹!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依然大放异彩,是教育人追求的目标。八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尊崇国学,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以此日,爱能平台在孔庙大成殿前请一尊孔子雕塑,传承传统文化,树立瞻仰立德,修身好学的好榜样。以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精神,向师者传递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为人师、德为世范;向更多的爱能人传播共聆教勉、忠信崇德。

    2021-11-08
  • 教育部:鼓励随迁子女仅凭居住证入学 建立线上学科机构日常审查制度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教育部将继续加大对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巡查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建立红黄牌处罚机制;针对“关于让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从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长提供计划生育、超龄入学、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材料,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受疫情影响,北京地区近期多项考试延期举行或取消。其中,书画等级考试、证券从业资格、导游资格、管理会计等考试延期,具体考试时间待定;翻译资格考试、测绘师考试等取消,今年不再举行。教育企业动态方面,VIPKID在线外教一对一直播课停课,掌门教育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学大教育与葡萄智学战略合作布局智慧教育,成人教育和智能硬件等成字节跳动教育业务重点;考狮网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禾辰教育完成天使轮融资……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

    双减|教育部建立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巡查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严格监控各地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是否违规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学生正常上课及休息时段等限定时间内开班培训,教育部组织专业团队迅速建立了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巡查制度,开展全面常态巡查。截至目前,共连续不间断开展了4次巡查,掌握了一批违规线索,并建立了违规培训机构动态库,共涉及全国12个省份、50余个培训机构。目前,相关省份已责令培训机构进行整改。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加大对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巡查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建立红黄牌处罚机制。对于在限定时间内开班培训的,先予以提醒,对再次违规的线上校外培训机构亮黄牌警告,对两次亮黄牌者亮红牌,并责令相关省份予以关停。对于违规情形极为严重的,直接亮红牌。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管理秩序。

    教育部: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超过40%

    今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要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教育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压减率已经超过40%。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央近20个部门,先后出台配套文件16个,从政策层面对学校考试管理、培训材料和人员管理、预收费监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等方面细化了工作要求。提出,2021年底前,完成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等目标;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明确规定。在操作层面对学科类培训范围界定、“营转非”、“备改审”、查处隐形变异培训、防范从业人员风险、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作出了实操性指导。同时,加大常态化巡查、调度和预警,坚决查处有令不止、违规、变异、转入地下等行为,坚决防范“卷钱跑路”等违法犯罪行为。

    来自教育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在12.8万个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超过40%;263个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近50%。

    入学|教育部:鼓励随迁子女仅凭居住证入学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368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关于让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从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长提供计划生育、超龄入学、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材料,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

    在答复中,教育部表示,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事关教育公平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公平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确保随迁子女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完善入学政策,保障入学机会。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明确提出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要求,从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长提供计划生育、超龄入学、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材料,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

    二是扩大资源供给,推进就读公办。2021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国家举办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各地要完善政府购买学位管理办法,优先将随迁子女占比较高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印发《关于督促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司函〔2021〕9号),要求学位资源相对紧张的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按照常住人口增长趋势,进一步加强城镇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满足当地户籍适龄儿童和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确保“应入尽入”、就近入学。同时通报了300个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较低的县区,要求各地“一县一案”制订工作方案,切实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在近年来随迁子女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2020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1429.7万,在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达85.8%,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89.2%)大体相当。

    三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强化教育公平。2019年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2020年起,按照“全部、齐步、稳步”要求全面推进“公民同招”政策平稳有序落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都学生都可以报名民办学校,录取机会均等。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国家举办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强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提高民办义务教育质量,并要求各地完善政府购买学位管理办法,优先将随迁子女占比较高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更充分地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四是加强关心关爱,促进健康成长。2020年以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18号)、《关于督促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司函〔2021〕9号)等文件,要求各地各校加强教育关爱和人文关怀,对随迁子女和当地户籍学生实行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评优评先中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强调各地各校要加强学籍管理,切实做好随迁子女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关爱帮扶机制,加强情感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使他们更好融入学校学习生活,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各地继续严格落实好“两为主、两纳入”要求,以及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招生入学政策,特别是在督促指导各地简化入学流程,杜绝不必要的证明材料方面再加大力度。督促随迁子女集中流入地区和省份适应未来几年学龄人口增长趋势,积极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供足够的学位保障。推进民办义务教育比例较高的地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结构调整,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2021-11-05

  • 首 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